变化

2024-06-22

变化(精选十篇)

变化 篇1

冬去春来,万物苏醒。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春节欢聚的喜悦并不会给工程机械行业增添喜庆,在经历多年的市场调整后,大家逐渐默认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各种期待和盼望都已成为奢侈,必须直面行业产能过剩、产品社会保有量充足、同机型生产厂家扎堆、市场需求极为有限等现实环境。与此同时,用户在选购产品时,面临国Ⅲ新机、国产二手机、进口二手机等多种选择,市场环境也催生了行业的内在变化。

目前的境况是,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最终的决定。而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却开始挑选用户,重点选择和培养优势用户,发展前景不明朗、抗风险能力弱的用户将被排除在目标客户之外。企业从被动调整转向主动转变,以达到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大幅度降低风险,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的目的。同时,以国三排放标准政策的实施为契机,完成产品的升级换代,借机提升产品的价值,并为提升产品价格创造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工程机械行业的价格战将逐渐淡出,行业会逐渐形成制造龙头企业+高端用户的格局。为此,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筹划自己的产品、营销、渠道以及用户选择的战略蓝图。

面对行业的趋势性变化以及有限的客户资源,大家不禁要问,工程机械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核心关注点到底在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解决高端用户的挑剔需求?工程机械产品发展方向将如何演变?从众多的用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针对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的工程机械,高达90%以上的国内用户依然担心产品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由此亦说明,虽然工程机械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但可靠性、故障率一直是用户的担忧,这也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向。

此外,随着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们对健康和工作环境舒适度的不断追求,原本一直以人工为主的一些施工将会逐渐被机械作业所替代。尤其是一些大型工程、环境恶劣的危险场所的作业工况,都将为机械化施工和智能化施工提供发展空间。这些工程不仅需要可以施工的设备,还对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又为工程机械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市场环境。

以变化应对变化 篇2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初二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来看,14岁的孩子(相当于初二年级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另外,初中二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初一那样规矩了。如果学校及家庭抓紧初二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老师和家长应当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初二学生问题聚焦

1、学业的分水岭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学科数量明显增多,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一些学生能及时调整适应变化,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2、逆反心理加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课堂纪律也明显比初一松散,只要有同学捣乱,全班同学就会长时间大笑和混乱,从众心理很强,对老师的批评也不在意。

3、注重个人隐私

初二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隐私、小秘密,不再什么事都向给家长和老师汇报,开始有意地疏远长辈,同时开始在同龄人中寻找亲密伙伴,与同伴分享秘密。

初二的学生也开始注重外表,变得好打扮,如喷香水、打发胶等,衣服鞋帽也讲究品牌,一些男生开始沾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

4、容易沉迷网络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不停地打游戏。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过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络,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络的诱惑。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50%的初中男女生,渴望与异性同学有亲密的交往;40.63%的男生,32.31%的女生心目中已经有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并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值得羡慕的”,“令人快乐和幸福的”。

初二部分学生的恋爱行为表现大胆,在集体场所公然以“老公”、“老婆”相称,举止亲密。不可否认,早恋是青春期感情的萌动,但初二学生谈恋爱更多是受社会环境影响,“试探”和“游戏”的成分居多,如果再受一些不良书刊或网络的影响,很可能会误入“雷区”。

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下学期会有专门的讲座与家长们一起探讨)2﹑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对策

1、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如果家长对初二学生心理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比如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这们做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个别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说学校里的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往往不能从孩子那里知道他们最近的表现和变化,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和老师沟通,双方合作,为孩子保驾护航。

4、对子女的要求要适度。

家长经常对于女的各个方面提出要求。由于孩子正处于逐步成长的过程之中,家长的要求必须要切合孩子的实际,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拔苗助长,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采取极端方式来对抗父母的意志。尤其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尽自己的力,就会感到满意;即使考差了,也不能一时指责,而是帮助孩子分析失误之处,认真总结、鼓励他下一次能成功。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分步实现期望,切不可心急,否则效果不明显。多年前,轰动南京的一桩家庭惨案就是由于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的。南京华东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一心望子成龙,认为自己是教授,儿子理应是大学生、研究生。儿子没考上大学,夫妻俩花了高额学费让儿子进自费大专班就读。由于儿子贪玩,父子间多次发生口角,一次考试前,父亲立下规定,如果儿子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或者一门不及格,家里将不负担其下一学期的学费。结果,儿子在考场上作弊,得了零分,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认为自己前途完了,父母会没脸见人,只有大家都去死,才能解脱痛苦,于是竟凶残地勒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青海省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仅因期末考试成绩低于母亲规定的90分的要求,竟被母亲活活打死。因此,家长盲目的高期望给孩子形成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使孩子厌学,身心受到摧残。(文章《家有中等生》)

5、给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家庭的“重大决策”,比如耐用消费品和高档电器的添置、度假的方式和地点,甚至于父母工作的变换,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因为青春期思维的敏捷,使得他们的想法比成人更精彩。

6、请让你的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

因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事情上实施“绝对权利”是合理的。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什

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

7、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已越来越激烈。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面临竞争,这就必然会有失败和挫折。因此,在多给孩子爱的同时,也要锻炼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如何适应各种变化着的环境。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困难预测以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教育,使孩子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免走极端。

报载: 某校初三一女生,品学兼优,小提琴拉得特别好,曾参加市级比赛获奖。该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关心庞爱备至,只因一次向母亲要钱去玩,家长因担心其安全,拒绝该生的要求,事后,该生便上吊自杀。此时该生刚刚升入初三才五天。

8、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教师,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或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也是造成青春期孩子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最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温馨的教育环境莫过于家庭。既然与成人关系的调整与重塑是青春期的“必修课”,家长与其一味埋怨孩子的“逆反”,不如欣然面对。而且,如同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家长总是比孩子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

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关心孩子,不仅用力去做,更应用心去做,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有用之才。

从变化到变化 篇3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

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观念变化很快,第一代SUV从诞生以来就被认为是户外产品;在三厢车占领天下的时候,恐怕没人想到会被两厢车所取代,曾经认为两厢车的“大屁股”,现在看来很“性感”。似乎总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谁都无法预测下一个潮流风是“SUV”还是“MPV”?要怀揣一颗强大的心态去适应市场,紧跟市场的脉络。

数据显示:80、90后占据了47%的购车比例。以杰德为例,从开发的角度就要紧贴80、90的消费诉求。如何打动80、90后?东风本田出动了中日设计师共同走访了中国35个中心城市,采访了100位具有引领色彩的80后,倾听了100种中国年轻一代专属的生活感言,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和品牌理念。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的市场营销重点放在“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的定位上。陈斌波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汽车行业正处在快速变幻的前夜,个性张扬、希望彰显自我的新生代消费群,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汽车产品自身所提供的功能价值,而是会更加注重汽车所赋予的个性意义。目前,SUV是每个厂家的布局重点,这就是市场的风向,不生产就意味着没销售。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SUV的细分化会进一步加剧,紧凑型SUV具有强势的增长潜力。

紧凑型SUV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不仅仅能体现青春的喧嚣,更能代表年轻一代的张扬个性。陈斌波告诉记者:稍微大一点带有一种狂野性质的SUV,虽然市场总量不会太大,但有强劲的增长势头。而且SUV市场可能会跟过去所说的中级车市场、或者C级和A级市场并驾齐驱甚至超过它。

陈斌波表示:“从市场来看,80、90后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并且在向着成熟迈进,而他们又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互联网融入到他们的骨血中。所以在市场营销手段中,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消费者的眼光与消费者沟通,用平等对待平等。”换言之,我们都是彼此的消费者,今天你在我这里买了车,明天可能我就在你那里买别的东西,所以在不断变换角色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什么样的车才能被消费者认可?

变化 篇4

“十二五”期间, 广东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带动税收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广东 (含深圳, 下同) 税收规模从2011年的11767.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203.9亿元, 年均增速为11.5%, 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 (8.4%) 3.1个百分点;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相比, 广东经济总量领先优势由2011年的0.41万亿元缩小到2015年的0.22万亿元, 税收总量的领先优势却由2764.9亿元扩大到5172.6亿元,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税收大省的地位得到巩固。

一、2011-2015年广东税收增长基本情况

(一) 税收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近六成, 广东税收的服务业化态势进一步强化

第三产业税收超万亿元, 占总税收的比重近60%。广东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比由2011年的0.1∶42.1∶57.8调整为2015年的0.1∶41.5∶58.4, 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税收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 (见表1) 。其中, 广东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首次超万亿元, 达10648.7亿元, 仅次于北京的10707.1亿元, 位居全国第二位。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税务年鉴》、《全国税收快报 (2015) 》

第三产业税收增速反超第二产业税收增速。2007-2011年广东第二产业税收年均增速为14.3%, 高于同期第三产业税收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 而2011-2015年广东第三产业税收年均增速为11.8%, 高出同期第二产业税收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成为支撑税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产业税收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国内主要经济大省。2015年, 广东来自第三产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54.8%) 3.6个百分点, 分别高出同期江苏 (47.4%) 、浙江 (51.5%) 和山东 (43.4%) 11.0个、6.9个和15.0个百分点。

(二) 税收行业结构变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税收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超五成,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超六成, 新兴产业税收异军突起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税收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超50%。2011-2015年, 广东来自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税收从2067.1亿元增加到3792.5亿元, 年均增长16.4%, 高出第二产业年均增速5.3个百分点, 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从34.4%提高到50.3%。

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提升至60%。2011-2015年, 广东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从4899.8亿元增加到6420.4亿元, 年均增长7.0%, 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提升至约60.3%。其中, 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1.9%、19.6%和12.8%, 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从14.3%、4.7%、3.4%提高到27.8%、6.1%和3.5%。

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异军突起。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增长势头迅猛。以深圳地税为例,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税收368.6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24.8%, 占深圳地税收入 (2276.2亿元) 的比重近1/6, 新企业、新业态等新兴产业税收快速增长, 折射出广东呈现加速度的创新驱动态势。

(三) 税收区域结构变化:珠三角地区税收主体地位优势牢固, 转型升级带来的税收效应开始显现;粤东西北地区税收增长先提速后放缓

珠三角地区税收集中度依然较高。2011-2015年, 珠三角九市占全省总税收比重从86.9%提高到88.4%, 提高了1.5个百分点, 表明珠三角地区税收主体地位优势稳固。其中, 广州、深圳合计税收总量从6679.5亿元增加到10625.6亿元, 年均增速为12.3%, 但占珠三角地区税收比重从66.5%降至66.0%, 小幅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1年数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 2015年数据分别来自《广东地税快报》、《广东国税快报》注:“广深两市”税收占比是指广州、深圳税收收入合计占珠三角税收收入的比重;“东翼”、“西翼”和“山区”税收占比是指其分别占粤东西北地区税收收入的比重

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税收效应开始显现。从地税收入看, 2015年, 珠三角地区税收增速高达17.5%, 比粤东西北地区高出10.4个百分点, 总部经济的税收效应显著, 深圳、广州、佛山等市均实现较快增长;从国税收入看, 全省国税收入总量超百亿元的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位于珠三角地区 (除肇庆) , 这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起步早、发展快的成效, 在税收收入上释放出来的直接信号。

粤东西北地区税收增长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明显。受益于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新一轮交通大会战等战略实施, 粤东西北地区税收从2011年的1513.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071.5亿元, 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从13.1%提高到13.4%, 增加了0.3个百分点, 年均增速为11.0%, 快于珠三角地区0.8个百分点。但由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基础弱、结构单一、县域经济不发达, 在全国以及广东房地产经济整体降温的拖累下, 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税收增速为1.9%, 低于珠三角地区14.9个百分点, 导致粤东西北地区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14年的13.4%下降到2015年的11.6%, 整体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四) 税收所有制结构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税收比重提升至超45%,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税收比重趋于下降

混合所有制企业税收占比提升幅度较快。2011-2015年, 广东来源于股份公司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从29.5%提升至45.7%, 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税收占比提升幅度较快, 年均增加4.1个百分点。同期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税收占比从10.7%、28.9%降至9.4%、26.2%, 分别下降了1.3个、2.7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税收、外资企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则呈现出持续走低趋势 (见表3) 。

数据来源:2011年数据来自《中国税务年鉴》, 2015年数据分别来自《地税快报》、《国税快报》

与江苏相比, 2015年, 广东以股份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税收占比为45.7%, 高出江苏 (38.2%) 7.5个百分点, 主要是因为广东先于长三角改革开放, 市场化进程较早且深入,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显现, 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广东税收的贡献力度更大。

二、税收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税收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体现了产业调整成效显著, 税源增长动力继续实现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切换, 产业结构更趋高级化。

2011-2015年, 广东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名义地区生产总值 (G D P) 从52673.6亿元增加到72812.6亿元, 增长了28.1%, 年均增速为8.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5.0∶48.8∶46.2调整为2015年的4.6∶44.6∶50.8 (见表5) 。国际经验表明,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 对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符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演进的产业规律。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11-2014年数据来自《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数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其单位GDP含税量一般高于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2015年, 在第二产业内部, 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5%、27.0%, 分别比2011年提高了0.7个、5.5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 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4%, 比2011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广东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产业高级化态势愈发明显。

(二) 税收区域结构的显著变化体现了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一方面, 珠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人均GDP看, 珠三角在实现“四年大发展”目标基础上, 稳步推进“九年大跨越”, 人均GDP从2011年中上等收入地区水平的7787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7260美元, 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和整体富裕程度已超过全球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从产业结构看, 2015年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2.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3.6%, 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加速成为全省现代产业核心区。从GDP增速看, 2015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超过粤东西北0.4个百分点, 这是2009年以来珠三角经济增速首次“反超”相对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珠三角经过持续调结构, 经济质量出现了明显变化, 创新动力转换已经显现成果。

另一方面, 粤东西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双转移”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等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推动下, 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2011-2015年, 粤东西北地区GDP年均增长9.7%, 分别高出珠三角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1.0个、1.3个百分点。虽然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因产业基础薄弱等原因,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但基础设施水准的大幅提升, 为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税收所有制结构的显著变化体现了市场经济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内源性经济成为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1-2015年, 广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助力增创市场化环境新优势。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1年的23336.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5070.6亿元, 年均增长14.5%,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4.3%提高到51.7%。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 民营单位数达731.7万户, 占全省登记市场主体的97.7%, 其中私营企业194.83万户, 居全国第一位, 比第二位的江苏多37.43万户。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为广东经济过去五年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 政府超前引领:营造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为广东经济提质增效的软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税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广东税务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0年的第108位攀升至2014年的第81位, 提高了27个位次, 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提高到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纳税便利化指标改善显著, 纳税时间由2010年的384小时/年降至2014年的180.8小时/年, 缩短了52.9%。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截至2015年底, 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超13万件, PCT (专利合作条约) 国际专利申请量约1.3万件, 均保持全国第一。2009-2014年, 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全国领先。三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广东社保费单位缴费比例从“每市一策”调整为全省统一标准12%-15%, 同时将2015年度社保缴费工资下限2408元标准延期执行至2016年6月30日。2011-2015年仅全省地税部门就累计减免各项税收2040亿元。加大自贸区政策在全省辐射推广力度, 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红利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

调研还发现, 一些问题仍制约着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是企业社保费负担重, 转型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对技术引进、设备升级等融资需求强烈,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二是区域创新体系国际竞争力基础较弱, 全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 关键技术和零部件90%以上仍依赖进口,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0%多, 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三是来源于房地产业税收占比过高, 在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下降的趋势下, 寻找新的可替代税源难度较大。四是城市经济强、县域经济弱的省情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城乡和城市内部“双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粤东西北地区对全省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增量贡献不强。

三、若干对策建议

(一) 以创新驱动战略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广东率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要素升级。加大人力资本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力度, 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十四年免费教育、率先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大幅提升劳动者素质, 突破低端产业链与低端劳动力匹配的锁定效应。以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为契机, 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控制产业标准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 加快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向广东汇聚, 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政策由特惠型转向普惠型。国际经验表明, 追赶型产业一般与特惠型产业政策相匹配, 引领型产业一般与普惠型产业政策相匹配。广东中心城市的一些产业已由追赶型发展为引领型, 处于国际产业链发展的前沿阵地, 及时调整为普惠型优惠政策, 能有效提高公共政策实施效果。三是降低企业税费总体负担。认真落实中央减税政策。在继续适当放缓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上涨幅度的基础上, 适时下调部分社保费种费率, 择机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堤围费征收, 减轻企业负担, 增强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复杂环境的能力。

(二) 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再造一个“新广东”的能力

一是通过大项目夯实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扩容提质基础。以中委炼油、中科炼化等一批重大特大项目为牵引, 积极延长粤东西北地区相关产业链条, 以工业化提速带动城镇化提速, 增强粤东西北地区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二是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明确要求珠三角对口帮扶项目中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不能低于50%。秉持“经济发达地市少拿一点、欠发达地市多拿一点”原则, 按项目在各方的政府投入、成本耗费、产业转移等因素, 建立健全产业园区财税利益补偿和共享机制。三是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优先承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龙头企业和核心项目, 大力实施补链招商、强链招商和扩链招商。同时加强产业规划, 以引进企业为主转向引进产业为主, 打造经济专业镇 (乡) , 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三) 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

一是全面实施“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制定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监管责任清单管理制度, 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 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民间资本投资准入玻璃门和明确的审批壁垒等诸多限制。二是扶持一批大型骨干民营企业。以中央和省里制定实施“去、补、减”政策为契机, 积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出一批超百亿、千亿级的大型民营企业作为领头羊, 提升广东民企的整体竞争力。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向企业升级, 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市场主体结构。三是健全民营企业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改制, 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 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 消除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 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

(四) 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重点, 进一步提升广东营商环境的综合竞争能力

随着奶酷的变化而变化 篇5

从前,有四个小家伙: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他们每天都在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寻找一种叫“奶酪”的东西。终于有一天,他们到了奶酪C站,在那里有无数各式各样的奶酪堆积如山,,四个小家伙简直欣喜若狂。此后,他们每天都来到这里尽情享受奶酪。日复一日,奶酪开始慢慢变小。直到有一天,奶酪终于消失了。面对变化,两只小老鼠决定向迷宫深处跑去,展开寻找新奶酪的旅程。而两个小矮人无法接受失去奶酪的事实,他们对自己说奶酪只是暂时消失,明天就会回来的。于是他们一直在那里等待,但是奶酪始终没有回来。唧唧再也等不下去了,他离开奶酪C站,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只留下哼哼在继续等待永远也等不到的东西。经过漫长艰苦的寻找,唧唧找到了奶酪N站,里面的奶酪比奶酪C站原来的还要多,更使他惊奇的是他的老朋友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早已来到这里,享受到新的奶酪。

以上就是这本书讲述的故事的大致内容,它揭示人们面对变化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要不断地探索追求,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获得生命中最想要的东西,也就是书中的“奶酪”。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曾问过自己:“你像四个小家伙中的哪一个?”我极力强迫自己说是嗅嗅、匆匆或唧唧,可是我始终无法欺骗自己,我不得不承认我更像哼哼,只愿意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事实上我根本不想去应对改变,我甚至不想看到改变。

从小学升上中学我已度过了一年的中学生活,我依然保留着许多对我来说已经过时的小学的思想和做法,不肯改变。与其说不肯改变,倒不如说害怕改变,害怕改变后的新事物、新环境和改变时的艰辛。

面对将要结束的暑假和快要来临的新学期,我又产生了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或者说是一种恐惧。要从轻松、自由自在的暑假生活转到紧张、压力大的学习生活中,对于习惯在暑假里晚睡晚起、整天玩电脑看电视、无拘无束的我来说真的难以适应,有时候我根本不去想这个改变。

自从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书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没错,变化总是在发生,你不可以一直逃避,越是逃避变化,你就会离社会发展的潮流越远,越快被淘汰。因此,对待变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勇于面对,“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你将会永远也得不到你想要的“奶酪”。

除了要认识到变化常在,要随着变化而变化之外,适应变化的速度也要快,不然还没等你适应第一个变化,第二个第三个又接踵而来。此外,还要记住随时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因为“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这样,才能享受到新奶酪的美味。

变化 篇6

让我们以《宝莲灯》为例来观察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上述诸变化和借鉴。宝莲灯编导运用了外国动画音乐的制作方式, 上海美影厂在《宝莲灯》音乐制作上不惜工本, 为了使影片一炮打响, 厂方力邀歌坛的顶级明星加盟。《宝莲灯》为了获得强烈的动作节奏感及夸张的对白效果, 影片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先期录制音乐和对白的手段以及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 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新技术的使用使得音质跟动画造型更加和谐, 声音效果也能根据人物个性或剧情需要来做调整, 取得了良好的配音效果。明星为动画形象配音, 可以使动画产生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录音可以使绘制人员根据配音演员的音调, 口型甚至情绪来绘制画面, 使自己笔下卡通人物的行为、动作与声音更加相配, 表情神态也更为自然逼真。《宝莲灯》的配音选用当红的影视明星, 在片中我们听到了姜文、宁静、陈佩斯、徐帆、崔杰、梁天、朱旭、马精武、马羚等影星的声音。这些明星的加盟不仅为影片人物赋予了不同的音质与个性气质, 也为影片搭建了一个强大的明星阵容, 形成很强的轰动效应。影片还根据国际惯例, 把《宝莲灯》以版权形式授权给三位歌手所属的新力唱片公司, 在国外用宣传攻势来包装电影的营销方式十分普遍, 影片《宝莲灯》借鉴了国外的营销策略, 加大了推广力度, 影片利用上海美影厂的对外影响力来做宣传, 其宣传攻势在之前的中国动画电影界是没有过的。影片特别选择了暑期这个档期放映, 细节说明宝莲灯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所作的努力, 依照国外动画市场开发的惯例, 动画业作为一项产业, 已由单一的影视片生产, 延伸到画册、音像制品以及文具、玩具、服装、工艺品、游览公园、游乐园等衍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部动画片的收入不仅包括动画片本身的票房收入, 还包括这些衍生产品的收入。《宝莲灯》借鉴这一经验, 为影片策划了一系列附加产品, 如音像制品、连环画、卡通玩具、邮资明信片等。这些衍产品当年为宝莲灯在票房以外创下500元的利润, 《宝莲灯》在国产动画举步维艰的状况下, 以640万元的票房佳绩位居1999年上海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 以2400万元的总票房位列全国票房的前列, 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化尝试。《宝莲灯》首次聘请故事片导演、录音师加盟, 以充实创作人员的力量;首次采用三维、二维电脑制作, 以加强影片的视觉效果;首次聘请专业舞蹈艺术家为该片编舞, 以谋求更为专业的舞蹈效果。由此, 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风格、制作方式、对外国动画文化元素的吸纳和融合、外国动画制作和营销的成功经验、外国的动画技术及制法等方面受到国外的影响并借鉴其优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其在借鉴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

国产动画电影为什么会在80年代有这么多变化和借鉴?这有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特征和动画电影创作的时代环境的内部原因, 又有欧美日本动画电影具备其自身优势的外在原因。60年代与80年代的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观众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诉求发生了改变, 而上述欧美日动画电影除了他们的经济优势之外, 作品本身也有不少吸引观众的地方, 例如日本动画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情节特别能打动时下青少年的爱美之心, 片中的画面多以手工绘制, 绘画感强, 具有创作者的风格个性, 在叙事中巧妙融入日本民族的民俗之美, 让观众通过靓丽造型画面体会日本民俗的浓浓韵味。日本动画家宫崎骏笔下的作品就始终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性美, 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动画电影也有不少反映平凡生活的动画电影, 如《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作品让人能感受到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总之, 日本动画电影善于从不同审美层面、不同审美群体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 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极强。美国的动画电影也有其独特之处, 影片中幽默搞笑的喜剧风格、撼人心魄的视听感受、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都极具艺术魅力。欧、美、日更是成熟成功运用市场运作模式的行家里手,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 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要求改变了, 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变化的现实状况。

变化 篇7

1. 通过操作测量,估算叠合后纸张的厚度,使合情推理过渡到演绎推理.

2. 通过折纸活动,经历几何倍增的过程,培养估算能力,培养数感.

3. 感悟数字的变化对事物变化的影响,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力.

活动用具:

教科书、刻度尺、计算器、纸张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猜想操作计算

1.猜一猜

你的数学课本有多厚?(目测、估计,单位:毫米)

你的数学课本厚大约_______毫米(9毫米).

2.试一试

小组10位同学的课本叠放到一起,量一量,高大约_______毫米.(91毫米)

3.算一算

书中每页纸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毫米(0.1毫米).

4.想一想

多少本这样的课本叠放到一起和你的身体一样高?(因人而异)

二、实践思考迁移应用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知道了一张普通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下面的探究.

1. 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对折1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 (1×2=21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1毫米)

2. 将1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2次), 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层),厚度为 _______毫米.(0.1×22毫米)

3. 将2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3次), 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3层),厚度为 _______毫米.(0.1×23毫米)

4.如此对折下去,试问:

对折5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25层), 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5毫米)

5.解决问题:

1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2会有几层楼高(设每层楼高度为3米)?

请通过计算说明.

(先想一想,再猜一猜,小组同学做个比较,待会看看谁的猜想更接近答案)

计算:(先用计算器计算220=1048576)

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 所以,对折1次的厚度是0.1×21毫米,对折2次的厚度是0.1×22毫米,

……

对折20次的厚度是0.1×220毫米

=0.1×1 048 576毫米

=104 857.6毫米

=104.857 6米

而每层楼高度为3米,

所以104.857 6÷3≈35.

即有35层楼那么高!(没想到吧?与你的想象有多大差距?)

6. 想下去: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经过30次对折,其厚度能否赶得上地球赤道的长度?(爱拼的同学,这个问题留给你了.答案:能)

三、归纳比较感悟升华

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感受到了数字的变化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估计———测量———运用的全过程,提高了我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学会了用“积多求少”的方法测量出很小物体的某种属性(如上面用10本课本的厚度估算出一页纸的厚度);感受到“小数字” 带来的“大变化”(如由0.1毫米的厚度变化到35层楼的高度等).

变化 篇8

一、景区管理研究

我国景区管理的研究兴起始于进入21世纪后, 是随着我国旅游发展而开始的。景区管理是旅游中研究的一个大方向, 通过对景区管理的研究分析, 可以见出景区门票价格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

1.国外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国外景区门票价格研究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发展中国家研究者的观点和我国的主流观点比较类似比较支持门票涨价以达到增加收入维护景区的正常运行和当地的经济增长。发达国家认为门票应当作为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各国重视通过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来不断的降低甚至免费开放一些景点, 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使旅游业更多的为普通大众服务, 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丰富人们的生活。

2.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国内有关门票价格的研究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开始的,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涨价潮也促进了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从21世纪初门票价格只是出现在一些价格类刊物上, 到现在大多数专业的旅游杂志上都会有大量的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相关论文。

三、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现状

1.价格不断上涨, 总体价格偏高

我国景区门票的涨价潮始于2000年国家将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权利下放给了地方之后, 那些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的门票价格更是成倍增长, 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不满。因此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门票的研究者都认为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相比是不协调的, 需要对景区门票制定进行一些应有的约束和控制。

据新闻报道, 早在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在时就曾做出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动频率不得超过三年一次, 因为很多景区在2006年就已经涨过价, 所以2009年当时以黄山为代表的景区相继涨价开启了中国景区门票的第一波涨价潮。这一波涨价潮除了因为政策的因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旅游市场的火热有关。在各地门票不断上涨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无法跟上门票上涨的速度, 最为明显的就是门票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大, 导致很多旅游者因为门票的原因放弃游览一些景点。对于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和在近几年来涨价的幅度以下有一组数据可以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显示, 在所有5A级景区中, 门票大多在一百到两百元之间, 其次为五十到一百之间, 剩下极少部分是五十以下或者是免票。另外从2007到2013年这五年内5A级景区门票调价多为涨价, 其中涨幅16~30元的最多。这组数据显示出近几年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门票价格制定的要求但是还是不能够抑制涨价趋势, 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门票价格上涨更加趋于合理, 盲目跟风涨价得到一定的控制。

2.景区过于依赖门票, 景区门票两极分化

经济效益仅仅是景区发展中最基本的要求, 景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它但也要超出经济效益考虑到环境效益等。但是多数景区目前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仍是依旧依赖于传统的“门票经济”, 即门票收入依然是大部分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门票经济的根深蒂固归根结底是由于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在规划旅游发展中创新意识的缺乏, 只局限于现有的旅游资源, 未能将现有旅游产品发展出完整的旅游产品链, 增加人们消费的机会和可能。其次, 由于旅游产业有着显而易见的经济效应, 许多地方争相以旅游为发展重点, 但是在发展时往往又急于求成, 而涨价就成为最方便的手段, 长此以往涨价似乎成为了经济发展理所应当的理由和固有习惯。

但是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景区都会采取涨价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 有的景区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国内景区一片涨价的潮流中取消了门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杭州西湖景区。从西湖景区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取消门票并没有使当地收入减少, 反而是有所增加, 带动了整个杭州地区旅游的发展繁荣。取消门票不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并且促进了游客其它方面的消费。

3.景区定价机制逐步完善

我国景区的定价机制可谓是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趋向理性化。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和前两条中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目前社会普遍认可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的作用和发展的前景。人们在空闲时间也习惯于通过旅游来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和放松身心。近年来政府注重于发展绿色经济, 旅游产业恰好满足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所以需求, 所以近年来社会和政府更加关注旅游景区门票定价,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也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分类作价、分级管理两种体制。这两种定价机制的形成有效的利用了市场在门票价格制定中的调节作用使得我国景区价格更为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促进政府的定价制度制定更为合理。

四、不同类型景区制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1.不同类型的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自然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然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那些等级高、知名度大的景区门票由于其稀缺性和游客对其提供的旅游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调节景区的合理接待量和维护景区的环境效益, 门票价格一再上涨。如黄山景区的门票价格上涨的门票产生的收益被用来进行景区的开发建设, 使得景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景区开发保护也更加合理, 门票价格也越来越高,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另一方面, 那些等级低、知名度小的景区倾向于以较低的门票价格来吸引旅游者, 从而过于依赖国家的补助来维持景区的日常运行, 无力对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规划, 导致景区的旅游吸引力逐步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2) 历史遗址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历史遗址类景区门票制定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补贴加上门票收入还有一些额外收入构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门票收益和政府拨款的比重问题。例如兵马俑景区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善成熟的景区, 景区对外开放的只是已经修复完成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景区每年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仍有很多因为技术问题无法保护开发, 政府对兵马俑的补贴直接影响到门票价格制定制度。

历史遗址类景区多是古镇古建筑, 门票的制定应当结合多方面原因。历史遗址类景区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历史遗址类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较为脆弱比较容易被破坏, 例如游客量增多带来的人为破坏或者是一些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破坏。所以历史遗址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制度考虑要素要更多。

(3) 人文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人文类旅游景区的价格制定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例如少林寺这种知名度较高的景区, 这类景区的门票价格制定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景区的门票价格制定与当前提供的服务不平衡, 可能给游客带来落差感。但是这个问题会随着景区的发展逐步解决。

另一类知名度不够高的人文类景区的价格制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门票价格制定制度不够灵敏, 所以较为被动。由于一般的人文类景区不像自然类景区稀缺性很强, 同一历史条件下的人文类景区很多都很相似。因此这类景区涨价时不是根据景区的自身具体需求, 而是其他类似景区的涨价所带动。

(4) 人造景区存在的问题

人造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主要问题是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空间较小。由于主要是各种游乐园和影视城、仿古景区, 这些景区在建设初期就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人造景区的门票价格往往都偏高。所以人造景区涨价往往不能幅度过大, 否者会严重的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造成游客量的下降。另外门票的高价是阻碍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游乐园推出年卡政策。

人造景区价格制定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门票价格和游客满意度成正比。由于人造景区由于多建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方, 所以景区内游客密集度很高。这就导致旅游者的游客体验度不能与门票价格成正比。一方面是园内过于拥挤, 另一方面则是景区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很多游客玩过几个相似的人造景区就对其失去兴趣。目前人造景区如杭州宋城都在积极的开发更多的景区游览项目来提高游客满意度。

2.不同类型景区制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1) 受制度影响最小的景区

在以上四种景区自然类景区、历史遗址类景区、人文类景区、人造景区。首先讨论的是人造景区, 之所以将人造景区与其它三种进行对比是因为除了人造景区受门票制定制度的影响较小外, 其它三种都与制度变化关系密切。人造景区在建成初期由于投入资本大往往会制定较高的门票价格, 但随着人造景区的扩大发展将不再依赖门票收入而是以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对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时景区会采取降价或者一些变相降价的办法吸引游客。

(2) 受制度影响最大的景区

其次所受的制度的影响最大的是自然类旅游景区, 应为作为不可复制的珍贵旅游资源, 决定其市场价值最大, 另外由于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尽可能多的获得经济利益和发展保护景区, 景区门票定价者必然会不断的提升门票价格。自然类景区的大幅涨价不断激起国内其它景区跟风涨价的热潮, 所以自然类受到当前门票制定制度最多的影响。价格制定与当前制度关系最大。

(3) 人文类景区与历史遗迹类景区

最后人文类景区和历史遗迹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受制度的影响相似。首先是由于这两类景区都是人类文明的遗留和见证, 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其进行维护, 所以景区都有盈利的压力, 在门票价格制定上都是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由于这两类景区的潜在旅游者都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限制, 在制定门票价格时必须考虑目标市场的接受度, 所以门票价格的制定需要合理的制度引导, 以免景区门票价格制定者出现利益上的短视。

五、对政府门票制度建设的建议

政府的门票制度关系着景区的收益还有旅游的发展, 一旦出现任何的偏差必然会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例如, 景区的门票制定制度如果合理必然促进当地旅游, 甚至是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反之, 若是门票制定制度急于求成, 必然只能提升一时的收入, 危害甚至破话景区长远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门票制定制度日趋完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下面主要提出一些门票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是区别定价, 定价时考虑多种因素如景区等级等。由于每一种景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 如果都以一种定价制度必然会出现偏差。目前政府主要要约束的是涉及人民群众福利的公共景区定价。其它景区可以适当的放松定价制度, 引入市场因素, 但政府不是完全放任自由, 对于这些景区也要对其门票有一定价格限制, 例如设定指导价。

其次是对政府门票制定制度进行完善。制度的出台最终还是要以服务并发展景区为目的。所以在制定制度是就必须全面调查景区, 在制定时更为细致。考虑更多的因素。这样具体实施定价制度时才能不出现问题和错误。

最后是不仅要着手于改变现有门票制度, 更要完善所有与门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整体上为门票制度提供一个制度实施的环境。在完善相关制度时必须考虑各方的利益, 综合各方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英娴.博弈论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有关探究[J].中国外资, 2013, (286) :46-48.

[2]黎丹.旅游资源学教程[A].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 :200.

[3]刘卫东, 胡志毅, 陈博, 等.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政府规制特点与优化措施[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7) :49-51.

变化 篇9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作为基础性概念, 需要遵循“表象感知—分析归纳”的规律。那么, 实验自然是学生通过感知活动建立表象, 为分析归纳提供丰富素材的最佳手段。不同版本的教材均选择了具有典型现象的实验作为感知素材, 但沪教版、鲁教版、人教版教材在这一课时中选择的实验截然不同, 这是其他单元不多见的。为此, 本文对三种版本所选择的实验进行了比较, 以人教版教材实验为基础进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三种版本教材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所用实验的比较

作为基础性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均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放在第一单元。

鲁教版《化学真奇妙》中“神奇的化学变化”, 列举了“光合作用”“葡萄酿酒”“铁生锈”三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又选取了有光、热、颜色、气体、沉淀等代表性现象的实验:点燃镁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锌粒加入稀盐酸、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其所选实验侧重于现象的“奇妙”,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常伴随不同的现象, 可通过观察现象推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沪教版《化学研究些什么》中“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以蜡烛燃烧为主要探究过程, 以石蜡的熔化和凝固、石蜡燃烧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再以煤油燃烧、氯化氢和氨气混合、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等实验展示化学变化的不同现象, 其所选实验侧重于对“变”的“观察”, 通过对前后物质的颜色、形态等性质的变化的分析, 判断变化的类型。

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共使用4组实验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水的沸腾和水蒸气液化、胆矾的研碎、将块状和粉末状胆矾分别溶于水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其所选实验虽普通、常见, 却暗含深意, 侧重于借助实验“判断”物质本身有无发生变化, 侧重于如何认识变化的“本质”。

笔者认为,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还需引导学生对物质和其变化的认识思路形成有序性和思路性。

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实验教学策略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和描述, 还应将教学侧重点从“判断有无新物质产生”转移到“如何判断”有无新物质产生。

1. 初用性质比较, 认识“新物质”的判断方式——纸的变化

“纸”的系列变化是学生最为熟悉的, 学生较易对折纸、撕纸、烧纸等变化加以分类, 判断纸燃烧是化学变化也并非难事。

增设活动:列举说明“纸和纸灰不是同一种物质”。

学生从颜色、硬度、密度、能否燃烧等多种角度加以列举, 感受纸和纸灰不是同一种物质, 同时从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物质的思维角度, 判断变化是否生成新物质。随着这一分析过程的引导, 学生逐渐体验层次性的有序思维, “观察变化前后物质性质, 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不同性质, 判断不同性质能否表明是不同的物质?”从变化现象的观察到不同表象的比较, 再到现象本质的有层次的递进式思维, 使学生对变化的区分不再局限于概念的记忆, 认识事物的过程由对现象浅显的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2. 初窥微观世界, 认识“新物质”的本质特征——水的沸腾

水的沸腾是生活中极常见的现象, 对“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的细分缕析, 对学生透过表象认识变化本质具有重要的思维引导价值。

增设活动:观看水蒸发汽化的微观模拟动画, 比较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微观构成有何异同 (如下图) 。

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 以动画、图片的形式从微观角度呈现液态水和水蒸气的构成, 通过微观模拟, 认识到液态水和水蒸气是不同的物态, 却是同种物质, 进而在“物体”之上建立“物质”这一概念。

物理教学中, 学生已具备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认知, 通过对动画的观察及分析, 学生很容易得出“物质状态的变化源于分子间隔变化”“物质状态变化时, 构成分子不变”“液态水和水蒸气是同种物质”“水的汽化和液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分类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发现还可以从构成物质的粒子去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这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这一活动将学生的视角从宏观引向微观, 迈出了构建化学宏观和微观思维的第一步。

3. 初用实验探究, 探究物质的本质变化——胆矾研碎前后的比较

“胆矾的研碎”在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将研碎前、后的胆矾, 加入少量水, 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见教材是通过实验探究研碎前后物质性质是否变化展开, 为对变化类别的判断提供实验依据。

增设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现象, 分析该对比实验的探究目的。

操作这一实验时, 学生观察的重点常被吸引到有蓝色沉淀产生, 而忽略了对比实验的价值。这个实验的重点应是两支试管中均出现蓝色沉淀, 现象相同。在生物、物理等学科中, 学生均接触过对比实验, 对控制变量思想亦不陌生, 能分析出这一对比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胆矾研碎前后物质的部分性质不变。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还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澄清”“浑浊”的认识, 从而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证据之一。

4. 初试实验分析, 收集产生“新物质”的证据——石灰石与盐酸

教材中将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并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增设活动:分别向水、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澄清石灰水的了解, 借助前一实验中对“澄清”“浑浊”的认识, 学生能很快判断出, 看似与水相同的石灰水中“隐藏”有另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和人呼吸产生的气体 (学生能说出是二氧化碳) 变成不能“藏”于水中的物质。再完成课本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前石灰石和稀盐酸的颜色、状态, 混合时的现象, 通入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 有了刚才的思路, 学生会认识到“石灰石和盐酸”和“呼吸作用”产生了相同气体。他们这样说, “原来澄清石灰水是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现形的”, 进一步认识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判断新物质的证据。

结语

如果说化学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那么化学认识就是要解决认识到什么、怎么认识, 这是学生在接触化学中不断出现的新物质及变化时的奇妙现象所需要的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启蒙”之初的九年级化学教学如引导不当, 将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使其心生畏惧。本节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中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体验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并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形成观念, 从而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摘要: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可以更好地把握化学教学的本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均受到高度重视,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去研究该知识的教学, 可以寻找到更为符合学生构建化学知识规律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认知发展,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 篇10

摘 要 据湖南省桑植县气象局对当地近十几年的天气现象数据资料显示,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化,桑植县的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自1961-2013年,桑植县雾霾的日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桑植县的雾霾形成,除了人为的因素以外,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雾霾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以桑植县气候变化为背景资料,重要分析了当地雾霾变化的趋势,并提出控制雾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雾霾;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P4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雾霾不仅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还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雾霾的产生,使空气的质量变差,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这些都是雾霾的形成并逐渐恶化的重要因素。另外,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大气污染,也是雾霾加重的重要因素。

1 雾霾天气变化特征

自桑植县气象局记录数据显示,自1961-2013年以来,当地的大雾天气日数有所下降,但霾的天数却大大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雾霾灾害区相比,我国雾霾气象的持续时间特别长,影响的范围特别大,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桑植县记录的雾霾数据中,2013年是桑植县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全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2013年1月-11月,桑植县出现雾霾的日数高达24 d,远远超出历史的同期数据。

据我国气象总局数据现实,京津冀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四个地区[1]。在2013年1-10月的雾霾日数远远超过同期其它地区,也超过历史同时雾霾日数。表1是2013年对这四个地区的雾霾日数的统计,从中可以明确看出这四个地区的雾霾变化趋势。

3 控制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雾霾的治理仍然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1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区域联系

控制雾霾天气,首先要从环境保护做起。各区域之间、环保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建立相关的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的机制,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数量。有些大城市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只针对中心城市,而对于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却缺乏关注。环境问题是不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各区域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其次,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突破行政区域的体制,建立联合的控制大气污染的体制,各区域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各个部门之间也要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做好相互的协调,共享雾霾检测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污治污措施。

3.2 提高雾霾预警能力,减少雾霾天气的出行

气候变化是雾霾天气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桑植县气象局要提高对雾霾天气预报的能力,及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雾霾天气的出行安全。在现有的气象技术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布局,重点区域加强的国家气象监测网路,实现个气象局技术的互补和数据的共享。另外,积极发展雾霾天气预警技术,提高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公布空气环境的质量以及PM2.5指数,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由于雾霾天气的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大量PM2.5悬浮颗粒的呼吸,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在雾霾天气出行要随时注意行车的安全,尽量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针对空气质量差的情况,可以戴口罩出行。

3.3 完善法律法规,控制雾霾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的污染是雾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要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雾霾灾害和空气的污染。现有的空气环境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增加对PM2.5的评价内容;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强环境治理的监督;提倡环保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中,控制城市车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市民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的工业布局。

3.4 减缓气候的变化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气候变化更为严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能源的燃烧,可以有效控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的变化,合理改善气象条件,降低雾霾现象的产生。

4 结语

随着我国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雾霾灾害发生的次数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雾霾现象上升的势头越加猛烈,2013年达到了数据记载以来的顶峰值。雾霾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加强对雾霾灾害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 1(1):15-17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据湖南省桑植县气象局对当地近十几年的天气现象数据资料显示,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化,桑植县的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自1961-2013年,桑植县雾霾的日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桑植县的雾霾形成,除了人为的因素以外,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雾霾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以桑植县气候变化为背景资料,重要分析了当地雾霾变化的趋势,并提出控制雾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雾霾;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P4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雾霾不仅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还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雾霾的产生,使空气的质量变差,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这些都是雾霾的形成并逐渐恶化的重要因素。另外,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大气污染,也是雾霾加重的重要因素。

1 雾霾天气变化特征

自桑植县气象局记录数据显示,自1961-2013年以来,当地的大雾天气日数有所下降,但霾的天数却大大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雾霾灾害区相比,我国雾霾气象的持续时间特别长,影响的范围特别大,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桑植县记录的雾霾数据中,2013年是桑植县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全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2013年1月-11月,桑植县出现雾霾的日数高达24 d,远远超出历史的同期数据。

据我国气象总局数据现实,京津冀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四个地区[1]。在2013年1-10月的雾霾日数远远超过同期其它地区,也超过历史同时雾霾日数。表1是2013年对这四个地区的雾霾日数的统计,从中可以明确看出这四个地区的雾霾变化趋势。

3 控制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雾霾的治理仍然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1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区域联系

控制雾霾天气,首先要从环境保护做起。各区域之间、环保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建立相关的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的机制,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数量。有些大城市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只针对中心城市,而对于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却缺乏关注。环境问题是不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各区域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其次,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突破行政区域的体制,建立联合的控制大气污染的体制,各区域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各个部门之间也要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做好相互的协调,共享雾霾检测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污治污措施。

3.2 提高雾霾预警能力,减少雾霾天气的出行

气候变化是雾霾天气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桑植县气象局要提高对雾霾天气预报的能力,及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雾霾天气的出行安全。在现有的气象技术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布局,重点区域加强的国家气象监测网路,实现个气象局技术的互补和数据的共享。另外,积极发展雾霾天气预警技术,提高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公布空气环境的质量以及PM2.5指数,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由于雾霾天气的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大量PM2.5悬浮颗粒的呼吸,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在雾霾天气出行要随时注意行车的安全,尽量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针对空气质量差的情况,可以戴口罩出行。

3.3 完善法律法规,控制雾霾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的污染是雾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要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雾霾灾害和空气的污染。现有的空气环境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增加对PM2.5的评价内容;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强环境治理的监督;提倡环保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中,控制城市车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市民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的工业布局。

3.4 减缓气候的变化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气候变化更为严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能源的燃烧,可以有效控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的变化,合理改善气象条件,降低雾霾现象的产生。

4 结语

随着我国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雾霾灾害发生的次数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雾霾现象上升的势头越加猛烈,2013年达到了数据记载以来的顶峰值。雾霾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加强对雾霾灾害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 1(1):15-17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据湖南省桑植县气象局对当地近十几年的天气现象数据资料显示,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化,桑植县的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自1961-2013年,桑植县雾霾的日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桑植县的雾霾形成,除了人为的因素以外,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雾霾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以桑植县气候变化为背景资料,重要分析了当地雾霾变化的趋势,并提出控制雾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雾霾;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P42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雾霾不仅降低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还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雾霾的产生,使空气的质量变差,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这些都是雾霾的形成并逐渐恶化的重要因素。另外,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大气污染,也是雾霾加重的重要因素。

1 雾霾天气变化特征

自桑植县气象局记录数据显示,自1961-2013年以来,当地的大雾天气日数有所下降,但霾的天数却大大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雾霾灾害区相比,我国雾霾气象的持续时间特别长,影响的范围特别大,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桑植县记录的雾霾数据中,2013年是桑植县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全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一年。2013年1月-11月,桑植县出现雾霾的日数高达24 d,远远超出历史的同期数据。

据我国气象总局数据现实,京津冀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雾霾现象最为严重的四个地区[1]。在2013年1-10月的雾霾日数远远超过同期其它地区,也超过历史同时雾霾日数。表1是2013年对这四个地区的雾霾日数的统计,从中可以明确看出这四个地区的雾霾变化趋势。

3 控制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

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雾霾的治理仍然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3.1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区域联系

控制雾霾天气,首先要从环境保护做起。各区域之间、环保部门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建立相关的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的机制,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数量。有些大城市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只针对中心城市,而对于周边地区的环境问题却缺乏关注。环境问题是不是一个区域的问题,各区域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其次,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突破行政区域的体制,建立联合的控制大气污染的体制,各区域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各个部门之间也要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做好相互的协调,共享雾霾检测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污治污措施。

3.2 提高雾霾预警能力,减少雾霾天气的出行

气候变化是雾霾天气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桑植县气象局要提高对雾霾天气预报的能力,及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雾霾天气的出行安全。在现有的气象技术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布局,重点区域加强的国家气象监测网路,实现个气象局技术的互补和数据的共享。另外,积极发展雾霾天气预警技术,提高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公布空气环境的质量以及PM2.5指数,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由于雾霾天气的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大量PM2.5悬浮颗粒的呼吸,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在雾霾天气出行要随时注意行车的安全,尽量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针对空气质量差的情况,可以戴口罩出行。

3.3 完善法律法规,控制雾霾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的污染是雾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要积极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雾霾灾害和空气的污染。现有的空气环境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增加对PM2.5的评价内容;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强环境治理的监督;提倡环保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中,控制城市车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市民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的工业布局。

3.4 减缓气候的变化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气候变化更为严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能源的燃烧,可以有效控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的变化,合理改善气象条件,降低雾霾现象的产生。

4 结语

随着我国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雾霾灾害发生的次数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雾霾现象上升的势头越加猛烈,2013年达到了数据记载以来的顶峰值。雾霾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加强对雾霾灾害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 1(1):15-17

上一篇:危害与防范措施下一篇:手持技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