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2024-06-25

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通用14篇)

篇1: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我是一只生活在汉中门广场花坛里的小蝴蝶,每天我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陪着妈妈给小花们传播花粉。看着马路上的车辆奔驰而过,路边的人们来来往往,广场上小朋友跑来跑去,我可开心了!有时候我也会和妈妈在草地上做游戏。最近我的心情可好啦,我的同伴越来越多,为什么呢?我们的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记得我还长得很小,刚刚会飞时,有一天早晨,我正美美地睡着觉,突然被几声汽车轰鸣声给吵醒了,只见一辆公共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紧随其后的是一团团浓黑的烟雾,四处弥漫,把马路边的小草,花坛里的小花都遮住了。烟雾很刺鼻,熏得我头晕脑涨,一连打了几个喷嚏。我赶紧捂起了鼻子,可是这黑雾迟迟不愿离开!我急忙推醒妈妈:“什么味道,怎么这么难闻呢?”妈妈无奈地对我说:“孩子,这就是公共汽车排放的尾气,里面含有铅、重金属微粒等,对我们蝴蝶来说有很大的危害!因为这些尾气,我们的其他同伴都搬离了广场,回到乡下去了,现在在广场上就剩下我们母女了。尾气同样也会对我们的植物朋友和人类朋友造成危害,影响小朋友的生长发育。哎,什么时候公共汽车没有尾气就好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非常难过。从此以后,我打心眼里讨厌那一辆辆方头方脑、屁股黑黑的庞然大物,一听到它们的轰鸣声我就不由得恐惧万分,赶紧远离花坛,生怕又被熏晕了。

不过这些天,虽然在晨曦中,我从睡梦里被轰鸣声叫醒,但是我却没有看见黑烟和闻到臭味。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因为现在南京淘汰了老旧公共汽车,人类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不再使用含铅汽油,公共汽车换上了新燃料,有些是燃气汽车,还有不少是电车,所以尾气没有了。你再也看不见那黑烟了吧!南京还成功申办了青奥会,正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公共汽车不再讨厌了,一辆辆喷着鲜艳色彩,写着青奥标语的公交车从广场周围驶过,我有时还会远远地和它们打招呼呢!小草变得更绿,小花也开得更艳了!妈妈请小鸟给乡下的蝴蝶同伴们带信,告诉它们现在的南京变样了,让它们赶紧回来吧!

篇2: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原来我市的公共汽车换了一批即方便又漂亮的新公共汽车,我亲自上车体验了一下。

以前的旧车车身上有许多广告,很乱,现在是粉色和白色相间的花纹,很是干净漂亮。再看车的内部,一上车让人感觉车内宽敞明亮。在第一排座位的正前方有一个正方形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不断显示“请勿在车内乱扔乱吐;请保持车内清洁;请扶好站好”等文明提示,让人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车内还有报站器,以前每到一站司机还得报站,很是麻烦。现在快到站了司机只需轻轻按一下按钮,车内喇叭就会自动报出下一站的站名了,并提示乘客做好下车准备。开车了,司机再按一下按钮,喇叭中就会提示乘客扶好站好,下一站是哪里。很是方便吧?

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电子车站指示牌”。牌子上有这部公车所行驶的路线、现在行驶的`方向以及每一站的站名。在每一站站名的下面都有一盏小灯。已经行驶过的站,相应站名下的小灯就会显示红色,即将到的下一站为绿色的不断闪烁的小灯,还未经过的站的小灯为黑色。一开始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妈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

篇3:论气候变化下的公共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热点问题。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 气候变化是指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和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1]。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 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 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 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对上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进行了估计, 增温幅度为1.1-6.4℃。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近百年来 (1906-2005年) 升高了0.74℃, 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6.4℃[2]。这使得我国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所造成的灾害可能更为严重。

我国幅员辽阔, 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复杂、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 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 任务繁重。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威胁, 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林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沿海和生态脆弱地区, 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国家、社会、企业和公众也对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2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公共气象服务指的是气象事业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 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 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 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国家、社会、企业和公众对气候变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气候变化问题和气候变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方面的技术和信息, 为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国家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信息,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服务。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应对气候变化、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3 气候变化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对策

3.1 做好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气象服务

组织开展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分析业务, 尤其是加强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诊断;开展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和预估, 集成气候变化对敏感经济社会领域和区域影响评估成果, 着力加强我国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对策综合分析, 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煤电油气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能源政策调整、国际谈判的影响, 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3.2 做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气象服务

建设省级气候变化数据集, 包括现有台站气候观测资料的均一化处理和长序列气候资料的构建;组织开展气候变化事实的分析, 加强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水资源、能源、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开展区域人口、经济、农业、水资源、交通、能源等气候承载力分析, 提出调整经济生产布局和优化功能分区的适应与应对措施,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变化决策服务产品;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针对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紧迫要求, 研究制定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措施。

3.3 全面提升气象各方面服务能力

通过树立决策气象服务的首位意识, 进一步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规范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 特别是明确规定决策服务产品的内容、形式和发送, 认真研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增强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时效性, 提高决策服务产品的质量。通过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和服务, 最大限度的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合理化建议, 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加强公众气象服务, 深入了解公众的需求来改变服务滞后、被动的现状。通过对产品的包装和细化, 在公众气象服务的多样性、精细化、广覆盖上下工夫, 逐步增加对公众的预报滚动订正发布频次。丰富和优化气象信息传播手段, 扩大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面。

3.4 积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基础业务系统建设

组织建立和培养专门的气象服务队伍, 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信息采集以及数据库系统, 增强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作用, 充分利用雷达、卫星、加密自动站等观测资料, 综合应用各种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积极开展多元资料融合系统建设, 以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精细化预报方法、定量降水预报方法、短期气候预测方法、重大气象灾害的评估方法研究为重点, 努力提高气象业务服务产品的科技内涵,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同时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3.5 加强面向农业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

加强农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建设多渠道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平台, 着力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 重点加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发, 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系统, 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面对未来, 应当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带给人类的不利影响, 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从而更加重视气候变化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 开发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促进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协调发展。

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 公众向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必要性, 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气候变化下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对策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EB/OL]http://zh.wikipedia.org/.

[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2877867.html.

篇4:城市小区公共空间的变化与意义

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以商品房为主体的住宅区出现。城市社区的内涵与分类都比以前更为复杂。城市小区中的公共空间对小区的发育,社区的真正形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区居民的公共空间变化着手论述其重要性。

关键词:小区公共空间社区的内涵

1小区的主体变化:新住宅区的出现

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我国只有30.9%。我国目前已有设市城市667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37个,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1个,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16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63个,另外还有19000个建制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当中城市化是无法抗拒的潮流。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商品房为主体的住宅区大量出现。据国研网数据,2005年中国大陆商品房住宅的竣工面积达40004.5万平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福利分房时代,住进了成片开发的新型住宅小区,成为拥有私有产权住房的业主。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中私有产权住房的比例已达到45.2%。“业主”这个词正演变为日益壮大的拥有房产的市民群体代名词。这些住宅区构成了一部分城市人们生活的空间坐落,也成为城市的重要的基础结构。这些住宅区的一切都关涉其中居民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中影响到其居民的生活质量。齐美尔认为:当一群人的互动达到足够多时社会就形成了。这些住宅区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假以时日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与发展呢?城市决不只是一种与人类无关的外在物,也不只是住宅的组合;相反城市中包含头含人类的本质特性,它是人类的通泛表现形式,尤其是由空间分布特性而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小区一词是由俄语M N K p o p a u o N一词直译而来。在本文论述中,住宅区是个强调地理的概念,而小区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指其中居民通过互动构建的关系,组织等。如果假定从住宅区发育到社区是一个连续统的过程那么小区可以基本上等同于连续统过程中的某一点。

因为社区的差异性。其概念表述也是五花八门,在文献中其原谓与意谓均有区别。社区成为中国大陆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速的城市化。原有的社区不断分化,新的社区(抑或说是小区或住宅区)不断出现。城市化的同时带来一些诸如人情谈漠的不足,面对“理性的囚笼”,社区重建成为对策。至此,我更能理解滕尼斯的哀叹:怀念“古老共同体”的同时认识到“新社会”的无法抗拒。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社会”的逐渐解体。这个过程涉及权利重分配,规则和秩序的重建构还有管理上的真空。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让传统意义社区找到了回归的理由,国家也想使之成为一个善治的手段,一个缓冲的区域。

2公共空间:变化与拓展

对社区共同体,有消失论,发现论,续存论等多种理论上的争论。我姑且存而不论但有一点是这几种观点都能同意的:社区中公共空间起到或大或小的作用。公共空间(public space)的概念在社会学层面界定为社会内部业已存在着的一些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这样的界定似乎与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publicsphere)的含义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哈贝马斯(1964)把公共领域界定为:社会生活当中一个领域,其间能够形成公共舆论一类的事物。在原则上讲,公共领域对所有公民都是开放的,当人们在不必屈从于强制高压的情况下处理有关普遍利益的事务时,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他们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发展其观点时,公民也就起到了公众作用。当公众集体较大时,这些沟通就要求有些散布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曹海林在分析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时提出了正式公共空间与非正式空间的架构,在此我把其用在小区公共空间的结构分析上。

本文所指的公共空间大体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社区内的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二是指社区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制度化活动形式。社区公共空间是小社会有机体内以特定空间加以相对固定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韦伯所倡导的理想类型作为概念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但它并没有概括也不试图概括现实事物的所有特征,它只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单向侧重概括事物的一组或某个特征(周晓虹,2001)小区公共空间大体可分为正式公共空间和非正式公共空间。正式公共空间的型构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的行政力量,我们也可以把这类公共空间称之为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即正式公共空间的形成及其中所展开的各类活动均受行政权力的驱使,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化倾向。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型构动力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内部的传统!习惯与现实需求,我们可以把这类公共空间称之为小区内生型公共空间,即非正式公共空间。其形成及其中所展开的各类活动均受地方性知识及生存理性选择支配,具有浓重的民间化色彩。(曹海林2005)

在功能主义社会学看来,社会秩序是社会得以聚集在一起的方式(西摩.马丁.李普塞特,1995)社会秩序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社会中的行动主体及其活动,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其中所呈现的一致行动能力则构成秩序的社会基础”小区公共空间是小社会秩序生成的重要场域,考察社区秩序的形成,应以公共空间中的人及其活动为解剖点。秩序之社会基础也即社会内部存在着的秩序赖以形成的根据与理由及其外化形式,抑或是社会秩序之所以生成的社会机制与条件。秩序之社会基础显然与人们的活动及其活动情境密切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身处同一或相似生活场景中的人,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体验,面临着差不多的现实问题,于是,在他们之间极易产生同感,共识,乃至共同的价值规范。从而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一致行动提供了现实根据。正因为相同生活体验中共识的达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决定力量。也正是一致行动能力才能把原先较为分散的社会个体编织成一张相互关联的网络。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秩序的形成及其性质。(安东尼.吉登斯,1998)齐美尔在分析空间对社会互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时指出,正是空间是分割为一块块的,被视为一些统一体,而且被一些边界所框围着,社会的存在空间同样也被一些明显意识到的边界所包围,所以一个社会的特征在内在上也具有共同归属性”空间的社会学意义体现于主体人的一种活动,空间从根本上讲只不过是心灵的一种活动,只不过是人类把本身不结合在一起的各种感官意向结合为一些统一的观点的方式。{格奥尔格.齐美尔,2002)

公共领域研究在理论上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大都伴随着

将其剥离哈贝马斯所作论述的具体语境,并将之加以移用的过程。一方面,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历史分期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具有迥异的内涵另一方面,同一历史时期的公共领域也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一诸如科学的公共领域、文学的公共领域以及政治的公共领域等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市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更加一般的理论问题。

社区公共空间是具有地域意义和赋有实际社会功能的公共领域类型。它是以国家一社会相对分离为生存基础,以自主参与为核心,以权利互为平衡为原则,以居民事务为内容,以信息网络为手段,以舆论监督为常态的这样一个具有社区场域的公共领域。社区公共空间的主要理想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进行调节,从而使国家更好地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因而它存在的前提就是:具有一个既独立于国家也独立于社会的私人领域。以信息网络为手段现代社区公共空间是实在社区公共空间和网络社区公共空间两部分的整合,而后者则处于更主要的地位。因为,实在社区公共空间是一个有限的量,而网络社区公共空间是一个无限的空间量上运作方式,有利于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深入研讨。

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公共空间都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①(同质或异质的)参与者;②(沟通或非沟通的)媒介和:③辩论或非辩论)共识:它们的协同作用决定着公共的性质和类型。因为:其一,参与者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他们的身份、素质和兴趣决定了公共空间论题的范围、辩论的质量和媒介的使用情况。其二,公共空间的媒介是一切公共信息的聚会之地,它不但影响到参与者观点的形成和传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参与者的数量和范围。其三,不管共识形成的过程和质量如何,公共空间的参与者总是按他们自己的共识行动。

传统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家庭生活之中。几代人同住一室,同姓、同族、家庭、家族的公共空间很大,而进入社会的公共领域,其机率和范围都相当小。近现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家庭的解体使封建宗法统治的残余丧失了自然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浪潮,促进了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变迁,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原先那种由计划经济所导致的个人对政府对单位对领导的依赖性削弱了,现代个人从社会的、家庭的、群体的重重背景中凸现出来,为进入相对“无根”联系的公共空间作了必要的“准备”。对于中国社会,公民从相对封闭的家庭与单位领域,进入更为广大的视觉和听觉时空,则无疑是一种进步。而一旦更多地接受了大众媒体所发布的新闻、事件,公众要求直接的社会性交流的欲望也就强烈。这实际上是提供了公共领域交流的内容和信息。现代家庭空间的公共性提供了对媒体报道的讨论条件。重新拓展家庭中的公共领域,从家庭的个体独立中走出来,进入家庭的公共空间。在这里,公共空间观念的科学意义在于其不但划分了大社会环境中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关系,而且划分出家庭小环境里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以家庭居住布局看,宅院、阳台、厅堂、餐间及特定的娱乐区块均被看作公共空间。现代社会,家庭的公共空间是家庭文化发生的有效领域。

广场公共空间指通过广场的物理空间的聚集作用,实现公民在大范围内互相问沟通、交往和共同行为的公共空间功能。这类公共空间现象在中国源之久远。非常典型的是中国广场文化。广场文化实际上是具有广域概念的公共空间现象。如天安门广场和华表。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广场文化可追溯到远古氏族时代。可以理解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领域的文化现象。现代社会对于广场公共空间具有更大的需求。集会、游行等民主手段被正式列入宪法允许的范围,而广场最充分地满足着集会民主与游行民主等需要。广场文化在现代社区中同样以传统的形式存在着。如各地社区广场的庙会、仿古表演以及展练表演和各种地方戏剧业余表演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着广场公共空间,丰富着这些空间的实际活动内容。

人类传播的时代和形式的变化速度是一个从极度缓慢到高速发展的轨迹: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四百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现在,五十年。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和电视,构成了大众传播的媒介系统。大众传播现代社区的闲暇成了它的对象。“大众传播重构了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边界,创造了以媒介为中介的、不同于前现代的公共生活、公共空间以及人际交流方式。”在这里,公共领域的概念扩大了。

今天,互联网独特的各种形式广泛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并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社区形态。换言之,互联网已远不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社区内诸如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交往、购物与医疗保健这些曾经必须依赖特定的地理性空间场所进行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如今被部分转移到了社区网络空间从而导致物理空间在虚拟空间中被压缩甚至取代。网络社区的出现是在因特网基础上呈现的网络社会、网络民主、网络政治等社会发展的必然延展。这些概念涉及的内容都离不开网络空间。如前所述本文所指称的网络社区不是在互联网呈现的虚拟社区,而是在社区信息化基础上出现的,传统真实社区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社区事务的共同治理方式发生转变的社区。与虚拟社区相比,网络社区涉及的是具体的社区事务,是社区治理对网络的借用。作为网络社会基础环节的网络社区是指社区在履行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过程中,社区范围内的“管理,服务,教育,保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表达和交流均可以在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上进行。因此,网络社区不是纯粹在网络空间内异型的虚拟社区,而是现实社区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网络社区的实际范围的确己经超出现实社区的的确己经超出现实社区的居民范围,任何一个访问者都可以获得“居民同等资格待遇”,但是社区的大部分活动仍然要采取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

3小区公共空间的意义

在“社区消失论者”的结论中他们也还是不得不承认“有相对明确地域界限的,有凝聚力的邻里社区在现代都市中存在”血缘,业缘,学缘,地缘都有可能是人群凝聚的方式。有人说血缘是最持久可靠的方式,但如果两个孪生兄弟一生下就天各一方并且不联系那么这种生物意义上的血缘关系对人群凝聚能有多大的作用?“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长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费老论述的是稳定的乡村社会。在乡村社会中是基于血缘的在地缘上的频繁面对面的互动使得乡村社会得以产生。在费老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并没有否定地缘的作用。“有缘千里来相会”在“会”的过程同样是“缘”的生产过程。在小区中共有的健身场所,小朋友的活动场所等不仅起到娱乐健身的作用同样在互动中有信息的交流。互动是凝聚得以实现的最根本的方式。尤其是在新兴的城市住宅区当中,公共空间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因共财的作用小。所有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只有在交流碰撞中才有可能得以加强得以转化而最终达至可能的认同。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

城市住宅区公共空间的价值,是由其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决定的,是因为能使聚集得以可能。从连排式的住宅、弯月型的住宅或中庭式住宅到廉租公寓、公寓街区,最后到高层住宅。城市中的居住反映了对集中化日益增加的需求。居住集中化,必然也使得公共空间的同步增长。因此,随着高层住宅的崛起,城市的天际线增高,住宅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具有立体化的倾向。在多层住宅构成的居住区内,作为公共交往、活动的会所,往往是独立的建筑,那里有健身房、茶社、美容室、餐厅、阅览室、超市等。供人们满足日常生活、交往的需要。在小区居民的眼里,会所的建筑带有了特殊的意义。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多数业主到小区会所参加打麻将等活动中的原因时:回答“认识更多的人又可娱乐”占73%。回答“人多热闹,信息广”占53%。据了解很多业主自家的场所不比会所的条件差,但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更愿意到会所活动。

篇5: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过了不多久,外公家的院墙变高了,变厚了,土墙变成了坚硬的砖墙,我掂起脚还够不着呢!我胆子小,再也不去墙头玩……

到了上学时,外公家的院子又升高了,顶上插满了碎玻璃片,闪闪发光;有一段,还拉上了铁丝网。听爸爸说,那是电网,是防盗用的;如果碰着它,会被电击死的。从此,我到外公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碰着它。

篇6: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近来,我发现我的家乡,一个普普通通,却充满人间真情的小镇,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楼房越来越高;人们的穿着越来越奢华;汽车越来越多;吃的也越来越好,听大人们说,他们小时候连苹果香蕉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大鱼大肉了。

现在的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有QQ,微信,支付宝,微博等。原本坎坷不平的小径也变成了宽阔工整的大路,每户人家都有电视电脑,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像以前那样穿着缝满补丁的“衣服”了。老人家也可以坐在家里享清福,不用披星戴月地下地干活了,真是可喜可贺呀!

可是由于经济情况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人们不加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垃圾随地丢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真的不停手,我们的家乡真的就毁了!所以,可爱的家乡人,请觉悟吧!

篇7: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以前,家乡的泥泞古道,凹凸不平,下了雨行走就不方便,鞋子也会被打湿;天气太热,灰尘就满天飞,很容易染上疾病。如今,光滑的柏油路铺上了,路旁种满各种花草树木,是我们随时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以前,道路旁几座底矮的平房稀稀拉拉。现在呢?一座座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百货商场也多了,一个个工厂也建起来了,人们购物比以前方便多了。男女老少欣喜而去,满载而归。

以前,人们的素质极差,到处都能看见烟头,满地的塑料包,以及一些果皮纸屑。现在,人们都自觉地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是城市保持干净。

以前的滨江路只是耕耘的田地,上面还有很多垃圾,只能看见农民穿梭的背影。如今,这儿成了男女老少的娱乐场地。老人和小孩在健身设施旁健身。青年人则在露天饭店里饮酒作乐。

以前,过河还要等船,只要到了6点就没有船了,很不方便。现在,大桥架上了,交通很方便。

篇8: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阅读需求,少儿

0 引言

当前, 少儿的阅读的喜好、需求随时代的进步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都预示着现阶段的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要依据现阶段少儿阅读的特点而变化。

1 现阶段少儿阅读的普遍现象

1.1 图像阅读现象较泛滥

目前图像阅读现象普遍存在于少儿中。在2011 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中, 最受0~8 岁儿童喜爱的书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 再结合近期小读者追捧的“赛尔号”“丛林熊出没”等的阅读、借阅情况, 明显发现电视台热播的动画片严重干扰着0~8 岁家长以及学龄前的儿童的阅读读物选择。在对9~13 岁儿童的“漫画书”“漫画杂志”喜好程度调查中, 2010年比2009 年分别提高了15.7%、27.4%, 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如:南京公共图书馆连续在2012、2013 年度的少儿阅读排行榜的前3 名都是漫画类期刊。由此可见, 很多小读者对卡通漫画书偏好严重, 这对训练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不利。

1.2 功利性阅读现象较突出

在少儿成长、学习过程中, 阅读不仅可以使其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还对少儿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在2010、2011 年连续2 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 少儿最喜欢以及家长首选购买的是作文选, 有约2 成的9~13 岁儿童喜欢阅读“作文精选”, 有约4 成的家长经常购买“作文精选”。由此可见, 虽然有90%以上的家长重视少儿阅读, 但在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指挥下, 阅读被优先引向了具有学习功能的书籍, 少儿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心灵闲逛阅读时间被剥夺了。阅读滋养少儿的人格养成, 性格发展,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的作用未能被重视。

1.3 “跟风”阅读方式普遍存在

少儿时期的阅读体验将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而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可以为儿童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但是在对周末走进公共图书馆的小读者进行抽样调查时, 笔者发现一些有一定阅读能力的9~13 岁小读者选书还是比较盲从的, 他们阅读的目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计划不清晰。查看他们的阅读记录, 表面上看, 他们阅读的数量很大, 仔细分析后, 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的阅读书目与近几年流行的通俗儿童作品的书目基本相同, 除去这些书目后, 历史、科普等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书很少进入他们的视野。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在此类质量不高的通俗儿童作品的影响下, 若没有形成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 将有可能影响其成人后的阅读倾向。

2 现阶段少儿阅读需求的变化

依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现阶段少儿阅读需求呈现出休闲性、多层次性以及盲从性等变化。

2.1 少儿阅读需求的休闲性

少儿阅读需求的休闲性是指少儿愿意阅读那些比玩具更有“乐趣”的书籍, 如果阅读可以带来愉悦, 可以让他们会心一笑, 他们就会喜欢阅读这类书。所以那些令人愉悦的读物往往是他们走进公共图书馆的动力、“诱饵”。在这种心理趋向下, 少儿的阅读量会随之逐渐增加。如《幽默三国》《淘气包马小跳》《神奇的校车》普遍受南京公共图书馆少儿书刊借阅室的小读者喜爱, 很多孩子是同一本书一读再读。同样是《十万个为什么》, 漫画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受少儿喜爱。

2.2 少儿阅读需求的多层次性

少儿阅读需求的多层次性是指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各不相同。6 岁前, 以形象思维为主, 图文并茂、画面生动、文字简短、色彩对比鲜明的读物更能决定儿童的喜好;小学低年级, 受年龄、识字量、注意力等因素影响, 语言幽默、故事情节有趣的图书更受他们喜爱。文学类书籍中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受到他们喜爱;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已具备一定的自制能力, 初步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可独立阅读。科幻、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历险的故事开始获得他们的喜爱。在这些书中, 文字优美、故事性强的图书更受青睐;初中阶段, 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知识接受能力强, 开始有目的地选择阅读类型。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文学名著成为了热门书。那些反映学校生活、现实生活的文学和传记类, 是他们优先选择的对象。此时少儿已初步具有了自己独有的阅读习惯。

2.3 少儿阅读需求的盲从性

少儿阅读需求的盲从性是指少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阅读需求易受他人的干扰。少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单一, 再加上彼此的发展、困惑和需求基本一致, 很容易形成心理共振, 阅读行为在他人的影响下, 常把他人的阅读需求误作为自己的需求, “多数人更正确”“归属感”“交流话题”等等因素左右着他们的行为, 让他们产生扎堆阅读现象。最近的“喜羊羊”风、“查理九世”风、“幻想数学大战”风、“熊出没”风等, 这些书都是呈现扎堆外借现象, 即使不断地增加副本, 还是会经常借不到。

3 基于少儿阅读需求变化的思考

3.1 注重营造“快乐”阅读氛围

少儿由于心智发育不完全, 其阅读效率受外在的环境影响比较大, 而要提高少儿的阅读成效首先需要营造读书的氛围, 尤其是“快乐”的氛围。

3.1.1 营造图书馆“快乐”阅读氛围

要让少儿感受到阅读的愉悦, 就需要在硬件、软件上不断的改进。首先, 阅读区域布置要满足少儿阅读休闲心理需要。在环境布置上,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可多学习国外或兄弟公共图书馆的先进理念, 将公共图书馆的少儿室 (馆) 布置得更有亲和力, 功能区划分更合理, 更注重细节;在馆藏和采购方面, 多听取家长和孩子的意见, 多采购些制作精美、符合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优秀书籍。其次, 不断创新阅读活动内容, 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在重视公共图书馆行业系统之间的合作、公共图书馆之间合作的同时, 可扩大合作范围, 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迈进, 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 合作双方会迸发出新的增值点、亮点, 而少儿将是最终的收益者。

3.1.2 帮助营造家庭“快乐”阅读

虽然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为少儿进行阅读推广和指导服务, 但家长也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的对象, 因为家长是指导少儿阅读、提高少儿阅读能力的重要推手, 所以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向家长普及阅读指导知识, 鼓励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少儿进行阅读。公共图书馆可以聘请儿童教育专家、资深教师、社会知名人士定期开办讲座, 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同时传授家长亲子阅读、指导少儿阅读的方法, 让家长用行动营造家庭“同”阅读、共分享的阅读氛围, 尽可能地激发和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

3.2 引入分级阅读指导思想

少儿不同阶段的阅读敏感各不相同。逐层引导, 适合阅读对激发阅读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3.2.1 调整少儿类图书的排架方式

目前, 公共图书馆都是按照《中图法》来组织排架, 这种排架方式与年龄无关, 与分级阅读无关, 经常会造成少儿和家长选书的困惑。因此, 公共图书馆可以打破常规, 以阅读能力的高低划分阅读区域, 设置亲子阅读区、低幼区、小学区、中学区、课外辅导区等不同的阅读区域, 然后再按照各年龄段儿童的阅读习惯, 对图书进行分级排架, 方便孩子和家长选择阅读内容。

3.2.2 注重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改变的过程。在少儿阅读能力不高时, 公共图书馆少儿工作者以培养少儿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主。在少儿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时, 公共图书馆少儿工作者以引导阅读和思想分享为主。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美文欣赏、名著导读等活动, 提高少儿欣赏优美文学、经典文学的能力。让他们在共同阅读、讨论等阅读方式的引导下, 不断地交流、体会、认同, 少儿的阅读深度才会不断增加, 少儿才能逐渐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3.3 善于利用盲从引导阅读

利用少儿从众心理, 将少儿的盲从跟风阅读指引到优秀读物阅读, 使阅读需求与阅读目标相契合。

3.3.1 主动制造、引导阅读热点

利用少儿阅读的盲从特点, 挑选一些有趣而又优秀的书籍, 放在公共图书馆的醒目位置, 再配合一些活动、奖励措施, 促使他们相互推荐、阅读、交流, 在小群体中广泛传播优秀读物。当少儿因此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主动而快乐地读书, 读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形成。像《漫画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博物馆》《小牛顿科普馆》《最美的童话》系列等这些书籍都非常优秀, 有一定的阅读喜好度, 如果再能在一些细节上稍加引导, 一定能成为少儿阅读的热点读物。

3.3.2 建立畅通的阅读反馈机制

造成“功利性”阅读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没有长远的规划以及对阅读的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要改变“功利性”阅读现状, 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学校、家长建立反馈机制, 督促各个阶段的少儿都能读有所需, 读有所获, 自觉地完成阅读计划。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学校、家长联合建立积分制, 鼓励少儿多读有益的书、有营养的书, 并设立奖惩措施, 让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3.4 不断拓宽阅读指导思路

国际图联主席克劳迪亚·卢克斯曾说过, 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少儿工作的应该是最优秀的馆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很多过去惯用的方法、经验可能已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就要求每位少儿工作者必须不断拓宽阅读指导思路, 及时更新自己的阅读指导思想, 不断学习各方面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业务”水平, 才能满足少儿阅读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4 结语

总之, 儿童阅读推广是一项长期工作, 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位公共图书馆少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探索, 需要时刻关注少儿阅读需求的变化, 更需要因地制宜、锐意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1[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2]邓香莲.少年儿童阅读需求及阅读引导效果实证研究[J].出版科学:双月刊, 2012 (2) :19-20.

[3]方卿.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4]岑国桢.对8-16岁少年儿童认同从众反应原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 1994 (3) :232-239.

篇9: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动荡变化,多数国家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人才结构性短缺等突出矛盾。传统的公共就业服务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为此,各国政府不断改革公共就业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拓展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将公共就业服务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需求。

一、从集权化管理向分权化管理转变

为了使公共就业服务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国家改革公共服务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将服务权力和责任下放,并采取了多种分权管理形式:①联邦化,采取类似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制。②区域化,加强服务机构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区域一体化。③自治化,改变直接隶属关系,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为一个自治的法人实体。分权化改革后,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资金支持、政策制定、系统开发和监督评估。地方政府主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补充性政策,并具体负责实施公共服务。

二、机构整合,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服务

调整劳动力市场需要多种计划的有机结合。比如,需要将就业服务与领取失业补贴紧密联系;将职业介绍与职业培训连接;将求职服务与政策咨询和市场信息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服务等。同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要承担公共资金分配的责任等。为了实现各项计划的有机连接,提供整体、连贯和便捷的服务,发达国家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形成服务一体化的组织。[1]

一是机构合并。为了解决客户在接受服务时要与众多不同机构打交道的不便。经合组织在1994年的《工作研究》中曾建议将三类机构合并,即职业介绍、发放失业补贴和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包括培训)。例如,德国将职业介绍、失业补贴管理和劳动力市场调整计划合并为一个机构。美国将职业介绍、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失业补贴管理合并为一个机构。瑞典将职业介绍、培训和劳动力市场措施合并。英国将就业服务、失业补贴管理和培训服务合并。

二是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是将有关机构的服务集中到同一场所中合署办公。例如,英国为在福利发放的各个环节上提供无间隙和前后连贯的服务,不仅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补贴机构和地方当局纳入一站式服务中心,还将有关的私营和自愿部门的伙伴也纳入进来。

三是提供分层次的服务。分层次服务是指根据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差异和强度的不同来组织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例如,瑞典通过因特网提供自助服务、提供信息“导航员”服务以及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强化服务等。美国各州的分层服务有自助服务、一般服务和强化服务等。法国在公共就业机构中成立了专业人员安置中心,专门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澳大利亚按服务内容和对象重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成立了职业指导中心、临时工就业中心、移民职业介绍中心、青年就业中心、军人就业中心、岗位空缺中心等。

三、公共服务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现代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在很长时期内,公共就业服务的重点是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然而,受经济动荡加剧的影响,一些“白领”人员的失业问题也逐步凸显。因此,许多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公共就业政策,调整工作重点,从主要为失业者提供保障性、救助性服务向积极促进就业和创造就业创业条件转变;从提供基础性、通用化服务向提供个性化、分层次服务转变,不断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

比如,日本政府为了应对严峻的的失业形势,提升和强化公共就业的功能。1997年在原有的综合就业信息库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系统(“人才库”、“大学毕业生库”、“非全日制工人库”)。人才库为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安置服务;为大学毕业生库储存毕业生求职信息;为非全日制工人提供指导和安置服务。[3]

过去,法国就业总局没有把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看成服务对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求职与招聘大多通过私营服务机构。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失业不断增加(1994年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失业比4年前增长了84%)。1995年,法国国家就业总局专门设置了管理和技术人员安置中心,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青年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鼓励企业招聘有关人员。[4]

美国的工作数据库(AJB)为帮助求职者和雇主进行匹配,向求职者和雇主提供全国范围的工作岗位供求状况信息。空缺岗位包括从专业和技术到蓝领工作,从管理人员到办事员和销售员等各种类型的工作。有关数据显示,教育程度更高的用户使用美国工作数据库,受过大学教育的求职者的使用比例在增加。[5]

四、在落实人才政策上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部分。在经济动荡情况下,很多国家也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困难,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人才不足的两难问题。因此,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农村特别是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充实当地的人才队伍,是各国公共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其支持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人才政策和实施途径多种多样。比如,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为美国而教”的志愿者行动,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贫困边远地区的中小学任教。英国实施“国家实习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和公共事业机构实习或做义工。德国政府支持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使他们成为农技员或“村官”。法国为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实施了“青年农村就业安置政策”,对农技师及以上文凭的毕业生提供到农村就业的安家费;制定“安置就业合同法”,支持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日本为促进青年失业者就业,实施了“年轻者试雇佣事业”,政府对提供短期试雇佣的企业提供奖励金和培训费;实施了“农村工作队”计划,鼓励城市青年短期到农村就业,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并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韩国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强培养新型农村人才,积极鼓励毕业生回乡务农,对每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小组提供资金、咨询服务和专门培训等。泰国支持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是鼓励他们到农村发展,如在“减少失业行动计划”中实施了“烛光工程”,专门为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实施“上山下乡”政策,由政府出资在乡镇为毕业生创造工作岗位,让他们参与和管理乡镇发展基金或“一村一产品”计划等。[6]

各国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共同特点是:一是强化政府的责任,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人才政策纳入全国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中。如美国《就业机会法》提出,要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服务美国法案》号召大中学生到社区从事服务等。德国在《农业法》、《农村社会保障法》、《农民医疗保险法》中,通过制定与城市工人同等的福利和公共服务政策,为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提供保障。法国的《安置就业合同法》,规定政府要对吸纳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提供补贴等。二是提供多种方式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经济补偿、免除学生贷款、提供助学金和贷款、提供安置费、有权买地或租地、社会保险国家投保、获得低息贷款、获得政府定期补贴以及减免税收等。这些政策对于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人才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五、公共就业服务的新变化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公共就业服务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参与部分行政职能工作

目前,各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职能是提供职业中介服务,开发劳动力市场信息,参与劳动力市场调整计划的管理和推进,负责失业补贴资金的管理等。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任务日益繁重,为了帮助行政部门开展有关工作,一些发达国家赋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参与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比如,公共就业机构参与对外国人就业、跨境工人安置、私营介绍所活动的管理,在工厂关闭时协调雇主与工人的关系,参与对雇主雇佣特殊工人的检查等。[7]

(二)弥补财政不足,开展一些有偿服务

随着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同时提供普惠性和高质量的服务使许多国家面临着日益加重的财政压力。一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为,收费服务可以帮助改善财政状况,同时也能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声誉。目前,越来越多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正在为雇主提供超过一般公共就业服务的额外或较高层次的收费性服务。如美国、加拿大、挪威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向雇主提供优选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荷兰已经立法允许公共就业服务收费,并开始与私营机构结为伙伴,提供全面招聘服务,包括评估、人事管理咨询和为富余人员提供新的职业介绍服务等。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应禁止任何对工人的收费,也禁止对公共就业服务提供的基本服务向雇主收费。然而,只要不影响基本服务并与雇主和工人代表进行了协商和合作,对较高或特殊服务向雇主收费是不违法的。[8]

(三)改变政府垄断,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在很长时期内,公共就业服务由政府机构垄断。但是,在政府财政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暴露出不少弊端,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足或缺位、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改革与创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理念和供给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为此,各国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

一是建立政府与社会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与雇主组织、工会、其他政府机构、地方政府、私营服务机构和公益性服务机构等建立多方位的伙伴关系。如在美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中,政府服务机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独立的民间非营利服务机构、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服务机构或项目、社区的就业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统一纳入到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的统一框架之中。[9]

二是建立多种公共就业服务的合作方式:包括授权合作式委托(主要由政府授权或出资,非营利组织提供人力、技术、管理和服务);项目合同式委托(主要是公共部门将一些服务项目外包给特定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还有其他的合作方式,如项目合作、资金投入、合同承包、政府补贴、特许经营、股权投资等。[10]

三是在多种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如澳大利亚和瑞士,将失业人员管理工作承包给私营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公共与私营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又如法国,劳动部门资助政府所指定的私营机构从事培训和安置失业人员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专门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培训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再如在信息网络服务方面,在斯洛文尼亚,公共就业服务与主要的报纸和电视台签订协议,通过它们发布公共就业信息。在丹麦和挪威,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搜集大众传媒上的招聘信息,增加自身的信息容量。在许多国家,一些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专门的网页,向社会发布数据库中的空岗信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也可通过互联网输入自己的需求,并进行互动。[11]

总之,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各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将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建设开放、包容、灵活和创新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注释:

[1]范随等著:《变化中的劳动力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5月,第93-96页。

[2]刘海莺、张华新:《国外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研究综述》,兰州学报2011.09。

[3]同(1),第142页。

[4]同(1),第177页。

[5]同(1),第150-152页。

[6]参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国外大学生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的政策、实践及其特点》2011。

[7]同(1),第21页。

[8]刘燕斌:《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实践经验》 http://www.lm.gov.cn/gb/employment/2009-07/24/content_315784.htm。

[9]陈力:《美国公共就业服务鸟瞰》中国人才杂志,2008(03)。

[10]《公共服务与中国发展》,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第185-189页。

[11]《国外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加强建设的主要做法——国外就业服务机构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报告(二)》,首都经济杂志, 2002年11月。

篇10: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在滚滚黄河边的一个地方,那有风光秀美的小浪底;那有风景如画的南山。那就是我的家乡———吉利。吉利这些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前家乡的路很小,那路像巷子一般窄小,两三个小学生都不能一行走回家。

以前家乡的路不平,即便不下雨,也有些人老往路上洒脏水。自行车一骑别人都不敢走在路上,怕泥巴溅到自己的身上。自行车在路上留下了自己的方向,小朋友在路上走来走去好像给这些路留下了“美丽的花纹”。

而现在的路不同,经过几年的创新,一条条“肥大”的马路出现在我们眼前,现在我们在也不发愁马路的问题,两三台小汽车可以一行走了。

平坦的马路,使我们不在害怕行走不便,用水泥做的马路,不会在怕洒脏水一走就留下许许多多人的脚印,不会害怕车一过去泥巴就“跑”到你的身上,不用害怕被家人训了。

篇11: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夜静静的,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显得那样的明亮,皎洁。我躺在床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倍想着我那亲爱的家乡,家乡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呢?我思考着,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乡。

我梦见了家乡是非常的美。我想起了我应该和爸爸妈妈回到家乡去。于是,我和爸妈乘着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我坐在车内,我把窗户打开,头透到窗户外,看见那路边到处种满鲜花鲜草,还修了一些楼房。那颜色有红的、有粉色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这些都是色彩明丽,形态各异。过了一会,终于到了家,看见家里摆放着彩电,空调......可是,我还希望草坪上,到处都是绿色,还有上面种些花,让那些,吃的蜜蜂来采蜜。并且那些蜜蜂把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去就会长出种了,再让人工们把那些种子采下来,只要搜集更多的种子再撒到草坪上,就会长出许多许多的花花草草。我还希望我们能修建一个养鸡场。让那些鸡给我们农民下蛋。我还希往我们家能有电脑,这样我就可以在电脑上查资料,就可以不用去别人家了。

我面对邻居家一栋栋新楼房,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我由衷的为家乡的可喜变化而高兴。

篇12:变化的作文400字

就先说说道路的变化:以前,家乡的道路都是泥路。下雨天特不好走,一旦下雨,凹凸不平的水坑里积满了浑浊的泥水,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搞得像一个泥水人。走在泥路上,两只鞋底就会粘上一层厚厚的烂泥,两只鞋加起来大约有一公斤重,有时,两只鞋还会陷到泥土里,怎么拔也拔不起来,溅得满身泥,最后还得两手拎着鞋一步三滑地向前走。

以前,我们这个村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每次进城,都要坐两个小时的船才到城市,早出晚归,很不方便。自从建起了长洲水利枢纽,一桥横跨两岛三江,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到家门,我们进城一下子就方便了许多。路通了,车也通了,公交车开到了自家门口。菜农们卖菜再也不要半夜起床打着手电筒摘菜了,安心地睡一觉,才去菜地。卖完菜只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剩下半天可以提早耕好地,准备播种。

农民伯伯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们把破旧的茅草屋拆了,盖起了小洋房。摩托车、小轿车、大货车也进进出出。

篇13:汽车产业颠覆性变化将超出想象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战略机遇期, 产业政策要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后市场将成为中国汽车一个新的增长点;走出去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使命;国际化人才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前提等等。其实, 这些观点包含了业界领袖和专家的智慧, 而且正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着引领、警示和推动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期。

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产业所面临的能源、环保、交通、安全等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必会成为一种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本届论坛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关键词, 全面探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 以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如何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与具体实际困难之间的矛盾?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做哪些调整?国际市场怎样开拓?能否从战略辅助上升为我们的战略重点?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与传统的汽车产业如何上演共生共赢与颠覆融合?如何把我们市场的优势推广到国际市场?如何提升品牌力和引领力?中国品牌零部件如何协同发展, 怎样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以提升自主品牌军团的整体竞争实力?如何开采汽车后市场这个巨大的金矿?其中传统汽车产业和新进入者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新能源汽车如何从概念走向市场, 从配角走向主流?资本市场如何在转型升级这种国际化大浪潮中发挥作用?这也都是我们应该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用我们的智慧和远见是可以解答的。

从国家经济层面讲, 转型升级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同发展, 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从汽车产业这个角度来看, 转型升级就是实现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转变, 实现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 高能耗、高污染向低污染, 低能耗的转变。

当前, 汽车市场的放缓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常态。当产能出现了总体过剩, 而局部又存在着产能不足;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冰火两重天;当我们市场第一的优势地位和品牌、技术、人才相对弱势的地位存在巨大的反差;当中国品牌的产品与国际品牌的产品在定位和价格上大量重叠, 竞争开始短兵相接;当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新型产业力量, 大举进入汽车产业的时候, 我们传统的汽车产业和企业, 唯有进行痛苦的抉择, 全面实行转型升级才会有新的出路。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评论或见解, 请发邮件至:shidaiqiche@126.com

篇14: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

(1)在发动机热运转状态下取样;(2)在补加新油以前取

样;(3)使用清洁干燥无色的采样瓶及指定的采样器进行采样。

二、外观检验

这是对油品质量的初步检查,明显的混浊可能是水分过多,气味大小可反映机油被稀释的程度。将油样瓶倾斜,查看瓶壁上油层的透明度,可大致看出油品被氧化的程度;查看油样的流动性,可大致了解油品的稀稠程度。用手指搓捻油品,能感觉到油品的润油性能等。通过观察与化验结果对比,可积累外观检验的经验,有助于对油品的正确判断。

三、斑痕法检验

将油样充分摇匀后,将一根直径约5mm的玻璃棒插入油样中,用玻璃棒滴一滴油液于白色滤纸上,平放在环形空心处,待油滴扩散后即可进行观察判断。一般分散性较好的油品油滴形成斑痕较快。若油滴在2h以上还分散不成斑痕,则表明油品的浮游分散能力已近全无。

四、水分的测定

(1)定性法。在一玻璃管(15×150mm)中注入25mm高的油样,插入一温度计,使水银球位于油液中心。在酒精灯或1000W的电炉上加热,当温度达到175℃以前,若没有明显的响声而只有泡沫产生,说明油中不含水分。这个试验至少做两次,并具有重现性,才能加以判定。(2)定量法。这是准确测量水分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将油样充分摇匀后,在托盘天平上用水分测定器中的圆底烧瓶称取油样50g左右(允差0.1g),用量筒量取100ml,80℃以上馏分的汽油,连接好接收器和冷凝管(加满冷水,无条件时可不必循环),并使冷凝管的斜口切面与接收器的支管管口相对。打开电炉用小火加热,并控制回流速度,使冷凝管的斜口每秒钟滴下2~4滴液体。蒸馏将近完毕后,若冷凝管内壁沾有水滴,应使圆底烧瓶中的混合物在短时间内剧烈沸腾,利用冷凝的溶剂将水滴尽量洗入接收器中。当接收器中收集的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整个回流时间不应超过1h。

五、100℃运动黏度的测定

(1)选用1.Omm或1.2mm的毛细管黏度计,用汽油冲洗干净,放在盛有热水的容量为1000ml的高型烧杯中,用吸气球吹入空气使之干燥,取出后擦干外部水迹,即可吸入油样(试油不必摇动)。按标准试验方法的要求将黏度计垂直地放入水池中,同时在水池中插入一支98~102℃的温度计(1/10刻度)。(2)用1000W的可调电炉加热,使水沸腾。当水温因气压低达不到100±1℃时,可加入少量食盐,保持恒温5min后即可进行测定。连续测定两次(每次测定的数值相差不超过ls),取其两次的平均值,然后乘以黏度计的常数,即得到100℃运动黏度值。(3)测量中如果没有重现性时,应检查毛细管是否有杂质堵塞。如有堵塞,可用吸气球吸入空气使油样流动,冲掉杂质后再继续测定。(4)测定完毕后,趁热将黏度计用汽油洗涤干净,按上述办法将其干燥以备再用。

六、闪点(开口)的测定

测定开口闪点可用瓷坩埚进行,瓷坩埚的直径为30~40mm,高30~40mm。在瓷坩埚内装入油样(油面距锅沿5mm)后直接放在电炉上,加热速度和引火方法与国家标准试验方法相同,这样测定的结果基本上是准确的。

七、石油醚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将两只带有刻度的离心管(10ml、1/10刻度)洗净后放在烘箱中(恒温105±2℃)约30min,用镊子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1/10000的分析天平上称重(称准到0.0002g)。将摇匀的油样小心地倒入离心管各5ml,再各自倒入石油醚(30~60℃)5ml,用玻璃棒拌均匀后放入电动离心机中(对称地放置)。打开电动离心机开关,使转速逐步达到2000r/min,离心分离10min。然后取下两管,倾出上层液体,再分别加入石油醚至lOml刻度处,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上层液体成无色透明时,将上层液体倒出,观察其沉淀的不溶物的体积数量,记录后立即放人烘箱中(恒温105±2℃)lh,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仍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称准到0.0002g)。此时分别计算出体积百分数和质量百分数即可。

八、酸值的测定

将厚度为1~2mm的铜片抛光后用乙醇洗净,晾干后用镊子将其放入已装试油的试管中,塞上软木塞后将试管浸入温度为50℃左右的水浴中,放置3h后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再用镊子取出铜片,放入装有乙醇的玻璃杯中洗涤。观察铜片,如果表面出现黑色、深褐色或铁灰色的薄层或斑点,即为试油合格。一般汽车发动机在用机油的上述主要测定参数应符合表中机油参数的控制范围,从而确定在用机油需要更换与否。在对运动黏度进行测定时需注意,若测定的黏度值符合标准,也不可轻易对在用机油的质量下结论。这是因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同时受到氧化变稠和燃油稀释两个因素的制约,因而需将该指标与其他检验指标综合起来考虑,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机油。

上一篇:小学廉洁的作文素材下一篇:班级谢师宴主持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