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变化优秀作文400字

2024-06-28

新学期的变化优秀作文400字(精选6篇)

篇1:新学期的变化优秀作文400字

新学期变化作文400字

伴随着暑假的离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学期中,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天堂还是地狱?谁也不知道。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新生活吧。 新年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将我们送到了八年级。我们从“新人”变成了“长辈”,再也不会为生活在学校的“最底层”而担忧了。

新教室。年级大了,教室却小了。虽说是从分部换到本部,可条件却大不如从前:光滑的木地板“退化”成了粗糙的水泥地,原来宽大的抽屉也“缩水”了很多,还有教室后方的一片“自由天地”也被陈旧的课桌椅和拥挤的同学、书包所替代,这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待在坐位上休息. 新科目。科学便如解体后的苏联,四分五裂.七年级时的生物、地理只能接受迅速衷退的`现实,而八年级它们终于迎来了一位强悍的实力派盟友---物理。但因为暑期已经学完了大部分八年级物理的缘故,此时的物理对我们也不再陌生,也只是名义上的“新”而已。可是由于老师不同的缘故,物理似乎又新起来了。 新老师。新学期虽说只多了一门科目,却一下多出了四位新老师。

新老师便意味着新的教学方法,也意味着新故事的发生。希望不会发生什么悲剧吧。 新学期,新变化。让我们在新生活中成长吧!

篇2:新学期的变化优秀作文400字

我们已经上三年级了。这学期与二年级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室从底楼搬到了二楼,比二年级的教室明亮多了。不但每扇窗户都可以自由打开,教室里还换上了新桌子新板凳。每张新桌子新板凳都比二年级时长了一些,宽了一些,高了一些。我希望我们的教室里能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两名新同学。一位是男同学,名叫李鑫。李鑫喜欢学数学,不喜欢学语文。他上数学课时,十分用心,积极发言,上语文课时总是偷偷地与同桌讲话或者搞小动作。他还经常不做语文家庭作业。另一位是女同学,名叫周静。她不管是上语文课还是上数学课都很专心。我们班也走了三位同学。有两位成绩很好,有一位同学很调皮,成绩也很差。现在我们班一共有66人,比二年级时少了1人。有很多同学长高了,长胖了,长机灵了,只有周自豪、刘国盛越来越不听话。这学期我们的学费比上学期多交了几十元。我想一定多了一些书,开学那天老师果然多发了好几本书,有英语书,有科学书,有信息技术等书籍。这学期还多了几位老师上我们班的课呢!我最喜欢周老师上我们班的英语课。周老师用我们的名字来唱英语歌曲,我觉得很有趣儿。我想:“学好了英语,长大后就可以到国外去找工作了。”

我们的上课时间也有所改变。原来上午是八时上课,十一时三十分放学;现在是八时三十分上课,十二时放学。原来中午是二时二十分上课,下午四时五十五分放学;现在是一时三十分开始上午休,四时零五分放学。我很喜欢现在的上课时间,虽然中午很匆忙,但每天下午很早就放学了,我做完了作业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尽情地玩耍。新学期的变化真多呀!

篇3: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及新变化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没有“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考生可以就这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展开议论即可,或者把两者综合起来。比去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近年来,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多要求结合自身经历,结合生活,立足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社会各界对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颇有争议。“他们站在各自的经验立场,以单向度的思维,说个人的感受、看法,如果倾听者缺乏对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完整认识,对它的历史发展、当下和已经出现的转型看不清,势必导致写作教学无所适从或者走向事情的反面。”①

一、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

浙江大学陶然教授认为:“看一个作文题目,我们需要放在一个大的现实语境中,才能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什么地方。”(高考阅卷培训时的讲话)如果孤立地去看这个题目,可谓见仁见智。这次作文的命题要放在以下语境来看:

1.偏于感性,忽略理性。

偏感性与偏理性本身无高下之分,不同人有不同的取舍,有人喜欢写小清新类的,有人喜欢写观点明确,立意深刻类的。但是如果一个省的作文甚至全国中学生作文,都偏向一个方向,则有问题了。目前浙江省的作文,一味偏感性,写你的故事,学生为了把自己放进去,便生造例子。我们在批阅时,还要去分辨其故事真实与否。这一类走小清新路径的文章,对于考生将来的实际生存能力并无太大帮助。

孙绍振教授说:“学生误把抒情散文当为唯一的选择,导致学生在写作中辞藻堆砌成风,滥情淹没思想,议论文写作能力日趋薄弱……高校不管是对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其教学和考核都应以理性思维为主。在美国和欧洲,入学考试均系理性议论,美国托福作文命题以两难现象为主,法国的作文命题干脆就是哲学化的。地处亚洲的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高考作文不得写抒情散文。随着世界各国的命题模式不断被介绍到国内,国内命题与世界接轨的追求逐渐明显起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就不限于形式上的材料和话题,而是从感性抒情向理性议论开放。”②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中学生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发展。

2.文体杂糅,百搭方式。

现在大量学生写文章,写的大多是文化散文路径类,类似于余秋雨、于丹二人的文化散文以及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比较好操作,比较百搭。这种杂糅文体,使“明确文体”成为虚悬的规则。

成人要求,逻辑理性。高中毕业生已接近成年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许多。如果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综题目,其达到的深度远超出我们的水平。因此,他们写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理性深度。

对于高考作文所承载的东西,人们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写,并且写好,这是不现实的。高考要考查的是学生多种写作能力中的一种,例如叙述的能力、议论的能力等。可以每年每次偏重一种,今年高考作文偏重写作中的“议论能力”,考查“初步理性思辨能力”。

二、作文命题的“新变化”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的命题,主要基于“小我”经验的表达,有强烈的道德倾向。从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2011年的“我的时间”,2012年的“站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的“童心早泯”到2014年的“门与路”,都暗含着强烈的道德诉求。立足于“我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来命题,迫使考生做出高大上的道德表达,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取悦阅卷者。

而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尽管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但呈现出新的变化:

1.限定范围,规定性增强。

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考生针对“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现象发表见解: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辩证地看。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高下之分。审题难度不是很大,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说理、语言表达的能力。

但是今年的审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中引用了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元好问的这首绝句余下的部分是:“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里所说的“安仁”就是《闲居赋》的作者潘岳,潘岳在《闲居赋》里写尽了闲居家中的安乐情景,文章飘逸出尘,可是当达官显贵的车马已经离开很远、荡起浮尘的时候,他还跪拜不起。学生要辨认、理解诗句,需要一定的古诗阅读功底。

对那些基本上不按照题目所给的观点展开讨论,自说自话的文章,一般在35分之下。例如有的考生去写:距离产生美、慧眼识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做人、坚守慎独、观人是一种艺术等,属于偏题文。

2.明确要求,文体要纯粹。

如“阐明你的看法”,旨在鼓励考生的个性化“发声”,避免人云亦云。近年来首次提到了“文体明确”。一直以来,浙江卷都是“文体不限”,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对文体不甚重视,考生习惯于写所谓的“大散文”,即文体杂糅,四不像文体。

3.重视积累,阅读重宽度。

作文设定的话题较为“专业”,需要相应的文化积累,倘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则难免捉襟见肘。近代文章大家吴曾祺说:“大抵鉴别主于识见。驱使恃乎笔力,剪裁赖乎意匠,变化本乎性灵。四者相须缺一不可。”这四样东西,吴曾祺强调:“首先要‘储才,‘储才之法,可蓄之于平时,而不能取之于临时。尝见弟子,懒不读书,枵然无有,一旦振翰操纸,旁徨四顾,神志萧索。”(《涵芬楼文谈·储才第一》)阅读积累太少,制约了学生的发挥。有的考生甚至张冠李戴,出现硬伤,严重影响作文得分,例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这句话正是他这一辈子最好的写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或许也只有漫步于燕园的季老才能写出这样平淡出奇的文字了。一朵花,一只猫,一个人,最安静的环境,最安静的文字,最平静的内心。

4.突出思辨,走向理性。

“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彼此关系的分析、思考,是写作的重中之重。考生能否有效证明一个观点,让读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篇议论类文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判分的重要依据。但有的考生,投机取巧,只是头尾联系材料,中间自管自,游离开去,这样的作文一律判为离题之作。低水平的考生会在罗列现象上做文章,中等水平的考生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高水平的考生会更多地考虑如何说服读者。

三、考场作文的“三种路径”

批阅了3000多份作文卷,90%以上的作文是议论文,得高分的也大部分是议论文。当然有极个别的是记叙文,但高分极少。对这些作文综合考查,加以分类,发现有以下三种写作路径:

“深入型”的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步曲创作。例如有的学生写“作品与作者”,写到“作家都随着其阅历的增长而成长,他的作品也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普遍来说,人在年青时所写的文章往往富于激情和幻想,文章风格多浪漫热烈,而人一旦进入中老年期,对人世拥有了大量体验,所写出来的文章更注重现实伦理,也更加平静深远。”考生能够就这个问题,结合材料深入下去,而不是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拓展型”的文章。有的考生,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医生的手术——教师的课堂”,拓展开去。“如果将眼界脱离艺术家,放眼于社会,手术何不是医生的作品,课堂何不是老师的作品?如果一个医生没有医德,教师没有师德,断断是不会进入手术室,走上讲台的。每个人都是作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作品。思想有高度、行为高尚的人必有长久流传的作品。思想低俗的人,其人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又何谈其作品?”

“创新型”的文章。另类的高分作文,某考生写了一篇“小说型”的作文。地道的北漂,通过一位老北漂的遭遇,反思并发出呼吁,而作家这个梦只能藏在我心中,如果不能写想写的东西,作家又有何意义。这是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很纯粹,不杂糅,而且契合“人品与文品”的话题。阅卷组经过商量,给了52分的高分,在记叙类的作文中实属难得。

四、商榷之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出题者的本意,是要限定考生的话题范围,避免无边界的泛化写作。但从批改的情况来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大多只是就这个材料来谈,变成了就事论事。而一线教师的作文指导,一般要求学生立足材料,在其基础之上能够生发开去,站在更高层面看问题。是否脱离了一线教学的实际,这是我困惑的一个地方。

“明确文体”,实则考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只能写议论文。从批卷的实际来看,90%的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当然有的并非纯粹议论文。有的考生写了记叙文,大多得了低分。要求“明确文体”,出题者表面上表达的是我不限制考生的文体选择,但实则限定了。“明确文体”,可否随意选择文体,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①胡勤.作文的类型、价值取向与有效性[J].语文学习.2014(7-8)

②孙绍振.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J].语文学习.2014(7-8)

篇4:新学期,新变化优秀作文350字

我们的新班主任——李老师,她的个子不高也不矮,身材不胖也不瘦,神采奕奕的脸上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李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看起来很严肃,上起课却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李老师让我们每天带一本课外书,在自习或者课余时间让我们静静地看书,既减少了课堂说话的现象,又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有同学犯错误的时候,李老师能及时地纠正错误并耐心地教育他改正错误。李老师也很关心我们,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比意心扉”的小箱子,让我们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放进小箱子里,或者有犯错的同学不敢说,也可以写在纸上放进去,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同学。

篇5:新学期,新变化优秀作文350字

开学那天,我顶着我的新发型高高兴兴地一蹦一跳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到了校门口的时候,上学期跟我关系不怎么好的同学居然跑过来跟我打招呼,说:“嗨!XX,你的新发型真好看!”她顿了顿,又说:“上学期我们虽然经常闹矛盾,但是,新学期应该有新的变化啦!我们和好吧!”看着她伸过来的友好的手,我也立马把手伸过去,以前的所有事情都算是烟消云散了。我们牵着手开开心心地朝教室走去。

到了教室以后,我发现大家都懂事了不少。有的一口一个“老师好”,有的忙着帮老师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的主动帮老师布置一些事情。也是,大家都长大了呀!而且,新学期应该要有新的变化和进步呀!于是,我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她们的队伍之中。

篇6:新学期,新变化优秀作文350字

我到学校一看,我们的教室换了。

我找了一会儿才找到新教室。是原来三三班的教室,现在变成三一班了。我们的新教室宽敞明亮,连课桌都换了。课桌变高了,椅子也成了小凳子。我心想:“这也太好玩了,课桌也和我们一起长高了。”

我一蹦三跳地进了教室,好多同学都来了,大家一下子围了过来,我们七嘴八舌的谈论起来,好像都分别一年似的。

我找到了一个空座位把书包放下来,环顾四周,我吃惊的发现班上来了三个新同学。就和她们打招呼,原来她们叫:李帅、黄钿钿和李文哲。

其中,那个叫李帅的最爱说话。她告诉我她是留级生,今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一会儿,我们就混熟了。结果,我们就做了临时的同桌。

我还发现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是科学老师,他还是我们的校长呢。他告诉我们:“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要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学习。以后我会带领大家走进科学的。”

我看着科学老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表情,心想:“这一定是个好老师,这新学期该有好玩的实验课了。”

上一篇:计生统计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沟通的常用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