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调整

2024-06-18

变化调整(精选十篇)

变化调整 篇1

一、在教材结构上的调整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内容与要求的变化与实验教材实施的情况, 以及相关的教材修订研究, 对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教材, 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的顺序更具逻辑性, 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顺序。总的来说, 新版三至六年级的数学教材, 将难的内容往后调整, 将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往前移, 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也更利于教师的教学。如, “数字编码”这一知识点出现在五年级,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经常接触数字编码类的事物, 对这一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 因此, 新版教材把这一知识往前调至三年级, 这意味着上四年级的学生跳过了这节课。原来四年级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 因为难度较大,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感, 在新教材中被调至六年级上册, 这样六年级新生就要遇上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鸡兔同笼”题是一道典型的奥数题。旧教材在六年级上册, 让学生用方程去解决。新教材将它调整至四年级下册, 引导学生用列表、作图等方式来解决。原来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上的例题, 新教材不再要求学生只运用单纯的加减计算时间,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读表、数数等方法来求得答案。另外, “植树问题”从四年级调整到五年级;“数对来确定位置”从六年级提前到五年级;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从四年级调整到六年级。同时, “统计与概率”原先放在一二年级, 现在调整到了四、五、六年级, 因为, 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 “统计与概率”过于抽象。这样的调整, 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 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二、在具体内容上的整合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依据实验教材实施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 重新整合原来有联系的小单元, 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如, 三年级上册重新整合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第一单元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题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试一试三位数乘一位数, 这样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依据已有计算经验适当总结计算方法。第四单元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整个单元内容丰富、庞杂,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促进计算方法的自主迁移。四年级上册合理整合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整合了小数乘除法, 适当加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更强调联系整数四则计算的方法、探索相应的小数计算方法。另外,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逐册安排“探索规律”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但应用规律不作考试要求。

三、在问题解决上的变化

新教材重视对“四能”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 还要求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基本方法。

1. 重视在每个内容领域中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 在认识图形、数的认识、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的例题, 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2. 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与基本方法。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 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 ———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 (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 ———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 (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 。三年级上册增设了“从条件出发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中教材大幅度降低了例题习题的难度, 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增设“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 清楚地呈现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分析、列式、回顾反思。四年级上册问题解决策略主要编排特点: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归纳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或者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愿望, 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 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五年级上册降低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难度, 突出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新教材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还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提供丰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 新教材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 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 自主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 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 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4. 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的编排, 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问题解决的内容除了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领域安排外, 还注意在数的运算教学部分安排大量的案例, 这样, 更能体现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培养学生“四能”是本次修订的重要目标之一, 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 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除了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之外, 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如, 三年级 (上册) 教材中的“时、分、秒”部分, 教材特别提供了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的一个情境素材, 这在原来教材中是没有的。在阅读这些情境与素材中, 让学生逐渐理解这一知识点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利用到哪些信息?从教学角度来说, 教师的操作性将更强, 同时要求也更高了。

四、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1. 新教材在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的修订中, 不仅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精心选择案例, 设计内容的呈现形式, 同时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 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 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新教材增加例题, 减少新知之间坡度。而且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与层次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每一道练习的设置, 都注意到学生学习和能力形成的规律, 以便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如, 许多单元之后增加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并且让全册教材的几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 步步完善, 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的完整理解。“总复习”部分, 在对全册学习内容复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活动, 使学生受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多方面的训练, 为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2. 对计算方法的归纳, 数量关系的分析, 常见的如“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关系, 以及解题方法与步骤的归纳与总结, 这些知识点在旧教材都被删减了。新教材又重新将这些知识点还原, 提倡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 初步学会构建数学的基本模式。

3. 新教材增加了符号内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变了, 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一些符号化的信息, 学生也容易理解用符号代表某个元素。如, 新教材将平行、垂直等数学专业术语, 用符号表示出来, 并把它的读法也表示出来, 如“a与b互相平行, 记作a∥b, 读做a平行于b”。

4. 新教材的素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中, “计算工具的认识”部分, 把原来的“掌上电脑”换成了“平板电脑”, 图表上的日历也更换成“2013年”的新版。

5. 新教材注重评价板块, 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 都设置有“总结”板块———“本单元结束了, 你想说点什么”;而在每一册的最后, 还有“自我评价”板块, 设有“喜欢数学学习”、“愿意专心听讲”等设问,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学期的收获。一是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 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 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艺考政策有相关调整和变化 篇2

又到一年艺考时。随着这几年艺考改革,艺考推进每年都有相关调整和变化。2012年艺考政策也有相关调整。

政策个别变化有,艺术考生在文化课考试之后,可以选择报考艺术文、艺术理,也同时可以报考普文普理(只要批次和志愿不冲突),不再受限制,而普通文理考生则不能;另外省内山艺、山工艺两高校,不再受往年文化录取不得低于艺术最低提档线下20分的限制。同时其他省内院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多数是招办按线上考生文化课由高到低1:1.5的比例投档给高校,再由高校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今年最大的不同是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时候有两次征集志愿的机会,对考生有利。

考生如果在明年4月30日没有拿到合格证将自转成普通文理考生参加高考,如果拿到专业证但是文化课成绩较好又想通过普通文理上大学可以直接填报普文普理志愿。

如何根据孩子舌苔变化调整饮食? 篇3

安徽天长刘丽华

答:人的舌头表面称舌背,上有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舌苔是由咀嚼后的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及唾液等混合而形成的一层白色薄苔。舌苔的变化与消化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舌乃胃氣之熏蒸,胃中有热,则舌中苔黄而厚。”观察舌和舌苔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

细心的家长如果能经常观察孩子舌苔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就可防患于未然。当孩子健康时,其舌质淡红、柔和、润泽,舌苔薄、白而洁净。如果有以下几种变化,应及时调整饮食,并仔细观察是否有病态,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一、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证,见于感冒的早期。可选择性偏温热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副食选择清淡性温的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作为调味剂。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少吃性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螺、鸭蛋等。忌吃冷饮。

二、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应选用温睥健胃、散化寒湿的食物,品种同上。少用甜腻厚味的食品,否则会导致腹胀及食欲减退。

三、舌苔微黄,或黄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所致,见于感染、发热或消化功能紊乱。常伴有口舌干渴、烦躁、大便干结或便秘等症状。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蕃茄、丝瓜、藕粉、绿豆或苡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

变化调整 篇4

(一)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 在政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政策的激励下,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来, 进出口总额更是以大大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从而带动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如表1中数字所示)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已达17 606.9亿美元, 是1978年206.4亿美元的85.28倍。从2002年至今, 我国在全球贸易增长中的贡献一直排在全球第一位。2003年中国对全球商品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10.9%, 高于美国3.1%和日本5.2%的水平, 商品贸易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1.2%, 超过美国9.1%和日本4.3%的水平, 2004和2005年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1) 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不仅大大地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 也正在对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二) 贸易顺差与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增大

2001年以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贸依存度也呈迅速扩大趋势 (如表2所示)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9 690.8亿美元, 进口7 916.1亿美元, 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70%。2005年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破记录的64.13%, 比2001年提高了66.7%。对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大不仅使我国的贸易环境有所恶化, 而且也使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仅2003年-2006年6月, 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6 547亿美元, 目前该值已经突破10 000亿美元, 居全球第一位) , 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则使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持续上升, 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和持续地发展。

注:1.为便于比较本表中的数字都是按当年价格而非可比价格计算的。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5。*本数字是根据2007年两会时温家保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GDP数字与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率应为10.7%。

注:1.数据依据《2006中国统计摘要》中各年GDP和货物进出口总额计算得到。因国家统计局对近年的GDP做了一定的调整, 故外贸依存度比以往商务部提供的数值偏低。2.2006年的数据来自2007年1月16日《国际商报》第4版新华社发。

(三) 中国对其它国家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对我们主要出口地市场的影响逐年增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已从1979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5年的6.4%, 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欧盟与美国已成为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且随着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规模的扩大, 贸易顺差也呈迅速扩大态势 (见表3) 。2006年中美、中欧 (欧盟) 贸易顺差分别是2002年的3.34倍和9.49倍, 5年来中美贸易顺差的年平均增长率都在30%以上, 而中国与欧盟贸易顺差的增长率有些年份甚至接近或超过100%。不仅如此, 我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等国贸易顺差增长也十分迅速, 2006年对以上国家的贸易顺差增长率分别达到89.2%、87.7%和80.0%。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 意味着中国对其它国家市场影响力在不断增大。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四) 我主要出口市场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日益严厉

近年来, 伴随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 国外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自中国加入WTO至2005年四年多时间, 共有28年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246次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的调查, 涉案金额达65亿美元, 为全球之最。 (2) 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2006年又有25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发起“两反两保”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 调查共计86起, 比2005年上升37%, 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不仅如此, 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国家, 纷纷采取“预防”性措施实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

2007年伊始, 美国政府又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 指责中国对包括钢铁、计算机、服装及其它多个行业的贸易进行了政府补贴, 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第三次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针对中国的申诉, 但涉及内容如此广泛尚属首次。显见, 日益扩大的美中贸易逆差是使双方贸易摩擦升级的主要原因。

在欧盟方面,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仅2006年一年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2起。2006年10月欧盟对我皮鞋类产品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极大地削弱了我皮鞋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使用反倾销税的手段, 欧盟更主要是采用技术与绿色壁垒来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入。2006年欧盟在全面实行《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双绿”环保指令 (即WEEE、RoHS) 的情况下, 又准备于2007年进一步实行一项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 (REACH) 。欧盟上述环保指令与法规将使我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电子、汽车、家电等主要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与风险全面上升, 这也是欧盟迄今为止对我出口产品影响最为广泛的贸易壁垒措施。

在日本方面, 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开始实施。它涉及中国6 200多家生产企业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肯定列表制度实行后, 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的检验项目、时间和费用都大幅上升, 大大增加了我企业出口的成本, 该制度执行以来, 我出口日本的蔬菜、罐头、烤鳗、茶叶、花生、蜂蜜、蜂王浆各类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且出口的退运货物大幅上升。据悉, 日本政府2007年2月已决定与美国共同在WTO起诉中国对某些行业的实施政府补贴。

二、实施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外经贸发展战略

(一) “互利共赢”是我国从立足国内向立足全球的战略转变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逐渐提升,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三大贸易体,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可能给全球贸易发展带来机遇, 也可能造成强大的冲击, 我们与国际社会的经贸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国家开始宣扬中国威胁论, 我们和一些与我国有着较大贸易逆差的国家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今天我们还仅限于和与我国产业结构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即使我们输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在贸易利益的争夺上矛盾还不是很尖锐, 随着我们高科技领域竞争实力的上升, 可以想见未来我们与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也再所难免。为此,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从单纯考虑国内发展向着兼顾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的对外开放战略转变, 而中国政府提出“互利共赢”的战略, 就是要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既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同时又要让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分享利益。

(二) “互利共赢”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国际责任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 中国肩负着全球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责任。中国政府提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实际上就是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担国际责任的一种承诺。事实上中国在近年来的外交、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中已经在履行自己的承诺。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谈”既展现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施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战略, 中国政府大量减免非洲的债务, 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到非洲去投资帮助非洲国家进行经济建设, 目前中国一大批与非洲国家合作进行资源开发以及大量的经济援助项目正在洽谈与实施。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方面, 大家通过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等制度安排, 推动包括中国和所有东盟国家在内的11国形成共同市场的形成, 使货物、服务、投资可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扩大, 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达1 608.4亿美元与香港特区接近, 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 并且是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贸易逆差。未来我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会体现在外交、对外贸易、国家间相互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领域, 中国和平崛起将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三) “互利共赢”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 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经贸关系, 而且这种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中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接近40%的出口依存度, 使制造业的生产、就业、获利状况受国际市场更确切的说是受我们的主要出口地国家市场的影响日益深刻;另一方面未来中国经济规模的增大, 人均有限的资源越来越难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与对外出口。于是各种资源与能源进口渐渐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补充。根据2004年我主要进口资源类产品的统计, 包括铜矿、石油、铁矿石、锰矿、铝土矿、镍矿、钾盐等主要资源类产品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在40%以上, 其中钾盐与铜矿的进口依存度高都超过了70%, 有预测表明未来中国的发展对上述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还可能继续上升。因此, 中国只有与世界各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保持长期良好的经贸关系, 才能获得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各类资源。

三、保持对外贸易的适度发展与基本平衡应成为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

(一) 对外贸易超速发展与对外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不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2001年时我国外贸规模才5 000亿美元, 而2006年却达到了17 606多亿美元, 是2001年的3.5倍。我国过快的出口增长、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过大的贸易顺差, 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严重问题。

首先, 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不仅使国内经济的风险不断上升, 并且阻碍着国内消费的增长。200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4%, 出口依存度达到34%, 因我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 (约占55%) 和加工贸易企业 (约占55%) , 出口产品多是一些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出口收入近一半由外商投资者获得, 再除去政府税收和企业留利, 真正能够分给外贸企业工人的收入少得可怜。有统计显示,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 近10年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 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4倍, 几百万加工贸易企业打工者的月工资仅从400-500元增长到600-700元增幅不到50%。可以说, 廉价商品出口的迅速扩大, 只惠及了国外消费者, 而并没有给出口企业的劳动者带来应有的利益, 甚至有些产品的出口我们还付出了难以计算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代价。不仅如此, 当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过于依赖出口, 而出口收益又较少的通过收入分配转向国内消费, 国内市场的发育必将受到抑制。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 当我国的生产过多的依赖于世界的原料与市场时, 巨大的经济风险将不可避免。

其次, 不断增大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的贸易环境不断恶化。据国外经济学家估计, 按照目前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 满足全球居民消费, 制造业只需劳动力不到1亿人, 可我国就有1.8亿制造业的劳动力, 加上大量外汇储备与国民储蓄, 可以想见中国潜在的制造业生产能力。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 2005年我国共出口鞋69亿双, 手表8亿只, 电视机8 590万台, 摩托车955万辆, 2006年仅前4个月出口手机就达1亿部。面对中国如此大规模的对外销售, 全球的消费品生产企业无不面临着压力。为此, 国外生产者纷纷要求其政府对中国施压, 以各种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而且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防御性措施, 以确保自己本国企业的生存空间。显然中国要想不断地扩大出口, 来自各进口国的阻力越来越大。为使国家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我国必须从“互利共赢”的角度出发, 保持对外贸易的适度增长和贸易基本平衡。

(二) 贸易政策应向着适当降低外贸增速、减少顺差和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方向调整

如何适当降低外贸增长的速度与减小贸易顺差, 这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节, 并且要有一个过程。

1. 适当调整进出口政策。

在出口方面, 通过调整出口退税一方面限制国内资源、以消耗国内资源为主的资源类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新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与出口, 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进口方面, 在鼓励扩大自然资源及资源类产品进口的同时, 适当放松与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不相重合的消费品的进口管制, 让国内一部分高端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以起到平衡贸易的作用。

2. 要坚持实行出口市场与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的战略。

作为有着13亿人口正在崛起大国, 无论是我们的加工能力, 还是国内市场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都将是十分巨大的, 为了减少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所面临的风险, 必然要实现出口市场与进口来源地多元化。

3. 逐渐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虽然在过去对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其与生俱来的弱点已经明显不适应今天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已经占到出口比重的55%, 但是加工贸易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 加工贸易的产业链较短, 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在珠三角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 不仅出口企业的劳动者获利极少, 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为此, 政府要引导与推进加工贸易向着结构升级、增加本地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的比重、加长加工贸易产业链 (增加为加工贸易配套生产与服务的企业) 、让加工贸易适当向内地转移等方向发展。同时要引导外资企业将加工贸易中技术含量高与增值空间大的生产环节向我国转移, 积极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主导产业核心零部件的生产, 逐渐使加工贸易真正发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

四、贸易政策要服从国家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环境中, 我们一味地扩大出口并不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相反还使我们的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而且把我国内资源更多地集中于对外外贸, 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福利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此立足国内市场, 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以开发国内13亿人口市场、扩大国内居民消费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需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内外经济政策。如今政府实施的免除农业税、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降低房价、降低药价、减少教育乱收费、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一系列国内政策与措施, 都在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从涉外经济的角度考虑, 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调整利用外资政策, 以使国内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有更加平等的竞争机会, 要让外资企业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外贸政策方面, 要调整进出口战略, 要引导进口向着服务于国内经济运行的资源保障、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方向发展;引导出口向着努力增加出口收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与档次、积极开拓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更多国家的市场的方向发展, 并且要通过逐步提高外贸企业员工收入的方式, 将不断增加的出口收益转变成国内居民的消费。在对外投资政策方面, 要鼓励企业走出去, 特别是要鼓励那些能够带动国内技术、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的企业走出去, 要鼓励我企业到国外进行资源和能源合作开发, 让对外经贸政策服务于国家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如今中国对外贸易已经从1978年占世界不到2%增长到2005占世界6.4%。与此同时,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在加剧、国内需求不足, 国内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 调整我国的对外经贸战略, 对保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对外开放战略,互利共赢,贸易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应振, 李玉举.论新特征的外贸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2) :40-43.

[2]佟家栋.对外贸易依存度与中国对外贸易利益分析[J].南开学报, 2005 (6) :12-22.

[3]张蕴岭.对我国外向发展战略的分析与反思[J].当代亚太, 2006 (8) :3-11.

变化调整 篇5

我的成功人***学考研---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调整变化、备考应对策略详解以及招生人数、推免比例详情篇

一、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调整详情2012年人***学考研理论法学科目(科目三)增加2门,变成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综合课科目(科目三的应用法学)数目不变,变为7选5,即是原来在综合科目中考查的宪法和法制史放到理论科中同法理学一并考查。同时科目二(外国语)可选的语种增加德语和法语两语种,即是由原来可选的英语、日语、俄语3语种变成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和法语5语种,别的(包括复试)考查科目和方式无变化!具体详情请看下附的:《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调整分析之前对于科目调整学校在5月30日和7月22日份确是经历过两次正式讨论,但这么迅速即敲定并终极实施新的方案,在改革刚两年即又变换方案,确实变化很快。法理一科独大的考查方式必定是遭到了围攻,严重降低了其他部分法的权重,在法律人所倡导的***规则下,原考查方案的草草夭折也是很轻易理解的。通过考查科目的变化来看,很显然,学校一贯坚持了其基础的风格。考查科目的调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增加了2门考试科目,这意味着对于基础要求更高了,由原来偏向理论基础转向了一种追求对法学知识的全面性把握的综合性基础。考查科目的变化对于2012年人***学考研考生及其今后备考考生来说就是初试中增加了2门考查科目,也即温习科目的数目由原来在初试中共考查6门变为在初试中共考查8门。总的来说温习负担确是有所增加,温习难度有所加大,但温习难度加大并不意味着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强,成功考取的难度加大。相反,温习的难度与竞争激烈程度、成功考取的难度是成反比的,由于其受到的小概率事件冲击强度将大大减弱!

三、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的调整留给我们的疑问由于考查科目发生了变化,这样理论法学科目的分值比例就有所变化,由此而引发疑问就会有:

1、是否题型会有变化?

2、理论法学科目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各科分值如何分配?

3、综合科(科目四的应用法学)是否所报考的专业为必选科目?

四、对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调整留给我们疑问的解析

1、关于题型的分析分析历史,可以熟悉未来。纵观人***学考研历次改革,早在2002年题型即定型化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即使在2002年前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也是有的,而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3种题型不仅利于考查基础,而且有利于对考生基础水平进行快捷判定。同时,目前其他院校的题型也主要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这三种。因此2012年及其以后人***学考研的题型应该还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三种,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考查基础,也可以保持其自身的命题特征和特色。具体来说,综合课(科目四的应用法学)的题型和分值分配还是会一如从前,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无论述题,每科还是4个名词解释和1个简答,每个名词解释5分,简答10分,每科30分,共150分。科目三的理论法学题型应该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每题分值5分不会变,简答每题分值应会在10分和15分间选择,论述题分值会在25分和30分间选择。

2、关于理论法学各科目分值分配和论述题分值分析理论科目考查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三科,而总分为150分,根据以往历年的考查方式,结合人***学考研的考试特征等因素,各科目的分值分配主要会有两种方式:(1)、各科目分值等同,均为50分;(2)、宪法和法制史分值均等,法理学多一道论述题分数(25-30分左釉订。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相比论述题来说比较好预备,其要求没论述题高,题目数目相比论述题来说也会多些,需要温习把握的程度和拿分的难度相比论述题来说都要低些。因此,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值分配对考试影响不大,这其中,对备考有影响的主要是论述题。由于,我们需要根据论述题目的题量和分值在对各个考点进行命题式分析后确定各个科目及其具体每个知识点温习的程度。2012年人***学考研科目三理论法学科目最有可能是每科目分值均等。其次是法理科目比宪法和法制史多一道论述题

分值,25-30分左右。至于论述题数目,宪法、法制史顶多每科1道论述题,法理学顶多2道论述题。

3、科目四应用法学(综合科目)是否必选报考专业科目分析刚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对于科目四的应用法学是否必选所报考专业科目,没有予以明确说明,可以说应该是个漏洞。但是鉴于常理和往常规定,应该是默认必选所报考专业科目,这种选择不仅保险,有利于复试,而且也是理所当然的。

五、科目三理论法学考查法理学、宪法、法制史三科模式下备考应对策略详解各题型分值的具体配置这需要考前才能确定的,由于题目还没进行命制,具体题型及其分值分配需要在具体题目命制的时候由命题老师再具体敲定,只要题目还没命制出来就存在变数。题型虽没命制出来,但是有应对策略的。

1、科目四的应用法学温习应对策略和各科目时间分配调整对于科目四的应用法学(即综合课7选5)备考策略一如往常,此处考查科目的变更对其没半点影响,受科目调整影响的主要是科目三的理论法学。固然理论法学中的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具体分值分配和题型设置不是很明确,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分值必定会高于科目四应用法学(7选5)中的各科。这样在温习中,相比应用法学的各科目,理论法学的3科目应当适当多投进点时间。

2、理论法学科目中的宪法学、法制史部分和法理学部分具体温习应对策略(1)、宪法学、法制史应对温习策略虽说理论法学的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有论述题,但是其分值比例不会很高,尤其是宪法学和法制史论述题应该顶多各科一道。温习中,对于宪法学和法制史可以结合往年考过的专业课真题,对知识点内容足以支撑一个大论述题的重要考点从论述题命制的角度和深度往刻意关注和预备,甚至都可以对宪法和法理的所有考点都按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要求往备考。须知在把握答题套路的基础上,论述题也不过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组合。假如在这两个科目温习中,仅仅为了一道论述题而把各大考点全当做论述题往预备可能不是很妥,会花费大量时间,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在把握答题技巧的条件下,适当缩小论述题预备范围,从而实现分数最大化。(2)、法理学温习应对策略对于法理学由于其很可能会有两道论述题,法学专业排名而且科目三的名称也是理论法学。显然,法理学是科目三的核心,论述题分值比例必定不会低。同时,对于纯粹的法学理论题目的论述题,假如不刻意认真往预备,很难突破。因此,必须对法理学扩大论述题的预备范围,加强温习的力度和深度,甚至对其的温习强度丝尽不亚于2012年前。对于其他一些温习方法和技巧参照往年的温习策略即可。

3、关于温习难度和心态综上可以发现,考试科目虽进行了调整,但是考点和考试风格是不变的,只需对个别考点的温习力度进行微调即可。因此,本次温习科目的调整实在对考试冲击并不是很大。大家应该别局限于自身,考试科目调整变化了,大家都变化了,而不仅仅就自己一人发生了变化。固然,考试科目增加了2门,温习范围扩大,温习负担确是有所增加了,但是大家都是一样的,在出题风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考试科目的增加,考试总分必然会下降的,考试人数应该也会由于考试科目调整产生的不确定性和温习难度的加大而有所减少,因此,录取分数反而会同等条件下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反而会减小。

六、2011年人***学考研官方公布的报名人数、录取情况及其2012年推免人数和招生人数报名人数:1603,统考录取人数:100,推免录取人数:73,统考报录比:16:1。

2、2012年官方最新公布的推免人数和招生人数2012年推免人数应该会减少,目前官方公布的接受校外推免人数为700人(而往年为900人),其中法学院接受34人(往年24人,具体总人数待法学院招生简章出来才能知道)!一份专业、有效的温习资料定是您成功的强劲助推器,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转载请注明出处,既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法律义务!附: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 0-法学理论 00-无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02-理论法学 806-应用法学法理学(含法理学与西方法律思想史),外语科目三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科目四包括: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环境资

变化调整 篇6

纵观北语社版权输出的经验,是图书特色、科学决策、渠道建设、版税战略、综合推广的结果,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北语社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进取之心,敏锐地捕捉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版权贸易的形式,既保证版权输出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使版权输出落到实处,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自2004年以来,北语社全面实施汉语教材国际推广战略,将版权输出作为汉语教材国际推广的重要形式,用版权输出来推动汉语教材走向世界。

2005年,北语社向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输出版权149种,排名全国第一,年度版权贸易收入237万元,版权输出图书销售码洋3600万元。

2006年,北语社又向韩日、东南亚、欧美等十二个国家输出版权235种,版税收入256万元,版权输出图书销售码洋3900万元,并实现了版权输出在希腊、俄罗斯、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德国等国家的零的突破。版权输出量的大幅度增长,既扩展了北语社的市场领域,也为今后的版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版权输出全国第一的局面之下,北语社并没有因为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相反北语社总是脚踏实地、敏锐地探测着世界汉语教材市场的变化。

2005年和2006年,北语社将巩固与已有合作伙伴的版权贸易合作作为突破口,将版权输出的重点放在韩国、日本及越南等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则以销售本版书为主。韩国一直是北语社版权输出的大户,但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汉语以及韩国汉语学习者的显著增加,韩国本国出版的汉语教材数量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中国国内有100多家出版社都纷纷进入汉语教材出版领域,北语社感到了韩国以及北语社传统优势地区的版权贸易正趋于饱和。如果再继续将版权贸易工作集中在韩国、日本等优势地区,而不积极开拓新的版权贸易领域,未来版权贸易的增长将遇到瓶颈。于是,自2007年起,北语社按照“区别对待,利益为上,立体发展,扩大领域”的原则,及时对版权输出策略进行调整:在坚持向韩国(传统优势地区)、日本(本版书难以进入)及东南亚国家(本版书易被侵权盗版)输出版权的同时,根据自身产品线建设与市场对立体化教材的需求,将版权输出的重点转移到数字版权、电子音像版权与电视播放权上,以实现版权输出的立体化,增大北语社的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领域。同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加强对欧美和其他未曾合作地区的版权输出。

2007年北语社共输出版权108种,其中图书版权57种,电子音像版权51种。由于及时进行版权策略调整,2007年北语社版权输出呈现出新的特点:

1.音像版权输出的数量接近纸质版权输出数量;

2.数字版权、音像版权的版税收入远高于传统纸质图书的版税收入;

3.版权输出主要区域发生变化,从以韩国、日本为主到遍地开花。在2007年输出的108种版权中,向韩国、日本输出版权45种,而向俄罗斯、意大利、匈牙利、越南、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输出版权63种,占输出版权总数的58%。建立了新的版权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开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图书市场。

2008年,北语社在2007年数字音像版权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加强了辞书的数字版权输出,其中《汉英双解词典》《部首三字经》《汉语8000词词典》以数字版权形式(主要在电脑软件、掌上学习机、手机上使用)分别卖给德国和俄罗斯。

版权输出向纸质图书、数字版权、电视播放权的立体化方向发展,会使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受众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2008年6月,北语社启动 “网络出版工程”,为版权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对外输出打下基础。同时,北语社进一步加强了网站的国际推广,并且充分利用北语社汉语教材遍布世界的优势,将每一本书作为一个网站宣传平台,让更多的海外出版商了解北语社及其产品,选购感兴趣的版权。由此进一步扩大汉语学习产品和中国文化产品的版权输出。

在网站的交流与合作中,北语社又敏锐地发现,随着世界范围内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习惯上的改变,在韩国和日本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网络课堂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认可,北语社再一次适时调整版权策略,将网络使用权作为版权输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对其进行深度的分析,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2010年上半年,韩国某出版社支付我社《汉语口语速成》网络版版税共计4660美元,版税率为8%-10%,也就是说,半年内,该系列的网络课堂实际销售收入为58000美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38万余元。同一时期,《汉语会话301句》的网络课堂版税收入为2880美元,对应的该出版社实际销售收入在36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3万余元。

在韩国,大部分出版社都在网站上加入了收费或免费下载的网络课堂或者影音资料下载专区。除了出版社网站,以网络教学为主体的网站数量就更多,这些网站主要通过会员制吸收学员,加入网站成为会员后,学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自由选择网站上的课程。

这些网站为了体现自己推出的网络课程的权威性,一般会通过购买图书网络使用权的形式,从北语社这样专业的汉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购买版权图书,并将其改编成适合网站使用的网络课程,供会员在网络上使用。

网络版权合作作为新兴的一种版权合作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成为北语社版权贸易的重要形式。通过与韩国几家出版社的合作,北语社已经在网络版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在工作中摸索出了针对不同合作对象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例如:

1.以版税形式分享销售收入的版权合作模式;

2.以使用人次为变量,固定收费的版权合作模式;

3.具体域名下使用权买断形式的版权合作模式;

4.免费网络课堂使用或MP3下载带动本版纸质图书、版权输出纸质图书销售的部分授权合作模式;

5.以网络课堂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合作模式。

通过有针对性的不同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双赢和利润的最大化。这种对版权贸易模式的细致分析,体现了北语社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不只是捕捉市场的变化,还主动引导市场变化,推动版权贸易工作不断深入。

能够敏锐地捕捉国际市场变化,及时地调整版权策略,北语社自主研发的“版权贸易信息管理系统”也功不可没,在版权贸易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统可以科学统计版权输出国家和地区、购买版权出版社及每年度的版权贸易情况;对输出版权的产品印数、版次、缴纳版税、样书提供等情况进行监督,方便出版社内部管理和作者查询。版权贸易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版权管理更加科学有效,版权经理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新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变化调整 篇7

参与教学的这些年, 遇到过教材或大或小的调整。中学语文教材也对许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或编排方式都做了调整, 认真研读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 不同的编排顺序, 可以体会到编写者对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比新旧教材的不同, 从中领悟深意, 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下面,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语文课本调整的思考

纵观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60 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其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与趋向:

(一) 新中国中学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及其目标和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各个阶段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但是语文课程的发展一直围绕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及其内在价值属性。课程目标、内容等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 反映语文学科特有价值的目标及其内容始终贯穿其中;一些思想价值高、知识含量多、文化积淀厚、趣味性强的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 中学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原来单一的“准备性语文”基础上向注重兼容吸收多种语文教学思想、并与“终身语文”接轨的“育人语文”方向发展。

(三) 在课程目标上, 由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生物学价值取向基础上向注重学生身、心、群和谐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变;在注重语文多种功能发掘的同时强调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在注重语文的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向注重谋求社会需要与主体的个体需要相统一的方向发展。目标构建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日益明显。

(四) 在课程教材体系的组织建设上, 持续不断地调整与补充, 致力于打破以知识灌输传授为主线的体系, 建立综合性教材体系;同时随着教材的个体性需求不断增加, 教材的弹性及其可选择性也不断提高。

(五) 语文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逐渐显现, 开始谋求语文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并注意从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从语文课程教学和课外自学的衍接与统一等层面谋求其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发展。

二、语文教材调整基础上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程标准 (2011) 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语文应用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用语文的眼光、从语文的角度观察、分析与解答问题。笔者发现新教材中所做的调整, 就是满足语文课程这一重要的目标的。对比新旧教材, 我们深切地领悟到新教材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很有道理, 目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 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通过学习, 学习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新教材的变化, 读懂变化背后的意图, 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 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效、有用。下面,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根据课程性质的角度出发, 在理念上要求:传承“人文知识为主”的指导思理念, 关注学生健康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人文的热爱, 培养学生养成并坚持主动提高人文素养的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在区域及个体方面的差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 围绕“课程目标———学习范畴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面来建立课程体系, 形成递进关系。在具体目标的表述上要求尽可能清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以便于操作和评价。

(三) 教材的调整体现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 就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弱化, 只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 只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提出一个大体的范围或建议。

(四) 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团结与沟通”为核心特征的学习方式, 并构建“热情、探索、团队”式的新学习方式。

(五) 在学习评价方面重点指出, 传统的评价方式大部分是一个选择性过程;在这个选择过程当中, 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得到鼓励与成功的体验;过于注重知识记忆的量性评价, 而忽视态度、情感的质性评价;过分关注语文课程的的最终评价, 而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过程评价;仅仅关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在教材的调整有试图弱化最终性评价所具备的筛选功能, 而转化为对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的重视, 倡导学习评价核心的转化。倡导以多元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及和评价对象组成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正确把握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领会编者的意图, 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才能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分析, 在第一部分提出当前中学语文课本调整的思考, 在第二部分就中学语文课本的调整与改革进行分析, 并提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语文,课本,调整,对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杨明全.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04)

[2]邓达森.中学语文教材体系概览[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1)

变化调整 篇8

试验区位于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区的中西部, 试验区目的层萨Ⅲ4-10油层, 采用120m井距五点法面积井网, 试验区面积1.42km2, 孔隙体积341.7×104m3, 地质储量193.51×104t, 平均砂岩厚度11.7m, 平均有效厚度8.8m, 平均有效渗透率0.676μm2。试验区共有油水井106口, 其中注入井44口, 采油井62口。

2 试验区的油层描述

2.1 油层沉积特征

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萨Ⅲ4-10油层纵向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沉积单元。各沉积单元平面上相带复杂, 河道砂、心滩、河间席状砂、表外储层及尖灭均有发育, 以河道砂发育为主, 主要发育低弯曲分流河道, 局部发育顺直型分流河道, 不同单元河道发育规模不同, 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

2.2 试验区连通状况

以注入井为中心对试验区连通状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 北东块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砂体一类连通率为59.5%, 其中河道砂一类连通率为55.1%, 河间一类连通率为4.4%, 二类连通率为18.4%。SⅢ8和SⅢ9单元河道砂一类连通率较高, 分别为62.3%和63.2%。SⅢ4+5和6+7单元二类连通率较高, 分别为21.1%和22.4%。

2.3 水淹状况

统计试验区100口新钻井水淹资料, 试验区SⅢ4-10油层平均单井有效厚度为8.9m, 目前水淹厚度为8.4m, 水淹厚度比例高达94.0%, 试验区水淹主要以中、高水淹为主。中、高水淹厚度6.2m, 厚度比例为69.6%;低、未水淹厚度为2.7m, 厚度比例为30.4%。

2.4 剩余油分布状况

100口新钻井SⅢ4-10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80.6%, 目前含油饱和度49.0%, 从平面上看, 试验区西部剩余油相对较高。

从分单元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来看, 由上而下试验区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 SⅢ4+5和SⅢ6+7单元目前含油饱和度最大, 含油饱和度均在50%以上。SⅢ10单元含油饱和度最小, 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2.7%。

3 试验区综合调整措施

为提高试验区的试验效果, 解决试验区地层压力水平低、平面上分布不均衡、部分井动用状况差的问题, 从投产到注入三元, 不断地加强试验区油水井的方案调整力度。

3.1 优化注入体系, 提高三元驱在非均质油层的适应性

根据二类油层特点, 对北东块三元注入体系进行优化, 把前置聚合物浓度由1300mg/L提高至2500mg/L, 聚合物分子量由1900万提高至2500万, 粘度由40MPa·s提高80MPa·s, 可进一步改善体系流度比, 调整注入剖面, 扩大波及体积。

3.2 采取压裂措施, 提高差油层动用程度 (1) 对注入压力高, 低渗透层动用差的11口注入井压裂

11口注入井压前注入压力10.4MPa, 比全区高1.0MPa, 压裂后注入压力下降1.6MPa, 压裂层段的相对吸水量由压前的25.2%增至52.4%, 增加了27.2%个百分点。

(2) 对产液能力低, 低渗透层动用差的3口油井压裂

3口油井压后日增液16t, 日增油3t, 含水下降4.4个百分点, 目前已累积增油1286t。

3.3 采取分层措施, 提高非均质油层注入效率

为提高非均质油层注入效率, 对层间吸水差异大的5口注入井分层。5口井分层后相对吸水量由93.7%下降至59.9%, 下降了33.8个百分点。加强层相对吸水量由6.3%增加至40.1%, 增加了33.8个百分点。

3.4 合理恢复地层压力, 均衡压力系统

(1) 控制油层压力水平低、半年压差下降大井区的产液量

试验区共有14口控液井, 目前日产液517t, 日产油27t, 含水94.8%, 与控液前相比日降液278t。

(2) 提高低压低强度井注水量

8-PS2712井砂岩厚度10.7m, 有效厚度8.1m, 有效渗透率0.682μm2。调整前注入压力9.3MPa, 调整后注入压力上升0.3MPa。

4 试验区动态变化特征

2007年12月29日至2008年4月26日为水驱空白阶段;2008年4月27日至2008年10月进入前置聚合物溶液注入阶段;2008年10月10日, 开始注三元主段塞。

4.1 注入压力上升, 视水指数下降

试验区44口注入井, 日配注1780m3, 日实注1624m3, 平均注入压力9.5MPa, 比前置聚合物段塞下降0.4MPa, 比水驱阶段上升3.0MPa。

试验区水驱时视吸水指数为0.82m3/d·MPa·m, 目前视吸水指数为0.47m3/d·MPa·m, 与水驱时相比下降42.6%。

4.2 吸水剖面得到调整

试验区39口井吸水剖面统计结果表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后, 注入剖面得到调整。高吸水层段的相对吸水量由注聚前的62.4%下降至目前的33.0%, 下降了29.4个百分点;低吸水层段的相对吸水量由水驱的7.1%上升至目前的21.2%, 上升了14.1个百分点。注聚后吸水厚度明显增加, 比水驱时增加了12.4个百分点。

4.3 采出井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截止2008年12月, 全区62口采油井日产液2234t, 日产油162t, 含水92.76%。与试验前比, 日降液981t, 日增油62t, 含水下降4.14个百分点。28口中心采油井日产液933t, 日产油87t, 含水90.68%。与试验前比, 日降液705t, 日增油44t, 含水下降6.68个百分点。

5 认识及建议

5.1“高浓度聚合物+三元体系”的注入方式, 可提高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试验效果。

5.2 有效的综合调整可改善试验区开发效果。

一是在注入高浓度前置聚合物段塞可起到很好的调剖作用;

二是对具有分层条件的井要尽早分层;

三是应适时采取油水井压裂措施, 进一步提高井组见效程度。

5.3 注三元液后视吸水指数下降为45%左

右, 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为50%左右, 三元复合驱能明显形成油墙, 含水下降幅度大、稳定期长。

摘要:系统地描述了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的油层性质, 分析了初期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 并针对问题开展了综合调整的研究工作, 适时进行动态方案的调整, 完善井组注采关系, 减少平面及层间差异, 总结出改善试验区初期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三元复合驱大规模推广的初期阶段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特征,调整措施

参考文献

[1]黄伏生, 胡广斌, 刘连福.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6.[1]黄伏生, 胡广斌, 刘连福.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6.

[2]王朋.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萨Ⅲ4-10油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油藏工程方案[Z].2006, 3.[2]王朋.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萨Ⅲ4-10油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工业性矿场试验油藏工程方案[Z].2006, 3.

变化调整 篇9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据调查, 目前重庆市人才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机关、学校、医院、研究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 分布在工业、农业、商贸等实业领域的较少。而在各产业的人才分布中, 传统产业人才较多, 新兴产业人才较少, 全市重点发展的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金融、环境保护等产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将是人才需求的重点, 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市人才供求的主要矛盾, 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是我市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 全市实用技术人才主要紧缺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等4大类支柱产业需求的100多类人才。其中, 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严重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人数的比重约为3%, 中专及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不到职工总数的5%, 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0.7人、中专及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7人。从结构看, 全市高技能人才只占职工人数的2%, 低于全国平均3.5%的水平, 与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普遍达到30%-40%的比例相距甚远。

二、根据全市高校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整学院学科专业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仅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要综合考虑全市高校的学科专业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避免盲目重复设置专业。椐重庆市教委统计, 我市高校开办学校较多、毕业生数量较大的本科专业排序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会计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法学、旅游学管理、艺术设计、美术学。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 这17个专业中我校就占了10个。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 椐《2006年重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统计, 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低于50%的专业有21个:表演、美术学、土地资源管理、园林、动画、农学、生物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摄影、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戏剧影视文学、生物工程、装潢艺术设计、环境科学、园艺、绘画、林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这21个当中, 我校有7个。在签约率最低的4个本科专业中, 我院占2个, 达50%;在签约率最低的3个专科专业中, 我院也占2个, 达66%。因此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四川省人才市场提供的供求信息统计分析:四川省用人单位需求专业排行前20名:市场营销类、计算机与应用类、管理类、经济/金融类、土建类、餐饮酒店类、机械类、后勤服务类、房地产类、财务类、轻工粮食食品类、文秘类、教学类、医药卫生类、设计类、科学研究类、电子类、化工与制药类、旅游娱乐类、交通运输类。这些排行在前20名的社会需求专业, 我们学院最多不到5个。供大于求前五位是:计算机与应用类、机械类、管理类、电子类、教学类。其中教学类替代了财务类。在求大于供前五位中, 我们学院恰恰很少, 而在供大于求前五位中, 至少有三大类在其中。这里明显看出, 我们的专业设置趋同化比较严重, 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独立院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一) 专业人才市场调研的基本结论:

人才市场供需基本状况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 理论型人才市场需求量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 文科类专业需求相对较小;传统的优势专业已经逐渐失去优势, 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力作出适当调整。

(二) 我校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校学科较齐、专业较多, 已成综合性的学科群和相应的专业群, 但重点学科和相应的重点专业未建成或未明确,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应用型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的层次性与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规格错位, 人才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行业为背景, 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 实施订单培养等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 对我校学科建设、专业改造的几点对策建议:

首先, 理顺文、经、管、法、外、美、影、理、工等学科群的内在关系。围绕一条主线—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 突出两个特点:师范生、艺术生, 构架三个层次:本科、专科、预科, 明确重点建设学科, 改革相应的专业群, 调整专业方向, 文科为主, 发展工科, 完善与工科相应的理科专业。

其次, 明确我校办学思想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定位。坚持走“质量立校, 人才兴校, 特色强校”之路, 以学生成才为根本, 本科教育为主体, 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重庆, 面向西部, 辐射全国, 扎根基层, 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整体办学水平跃居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的教学型大学。

再次, 依靠二级学院, 实施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我校工商学院、美术学院等在先行进入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基础上, 找准自己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着力点, 工商学院理论经济学改造为劳动经济、工程预算经济、物流经济学等。然后汇总到学校, 再组织专家做全面论证。学校成立学科建设专业改造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指导, 下设办公室, 进行规划和协调工作。

(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主线, 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关键, 是衡量办学水平与社会地位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也是全面推进学校发展的一项整体性、战略性和根本性工作, 因此应该花一定的时间精力集中解决;二是改革要有胆识、有勇气和有魄力, 改革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阻力;三是要慎重稳妥进行, 依靠二级学院进行, 因为院系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现状问题、前沿动态、发展方向和前景;四是必须突出特色, 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 力求独树一帜。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有关情况, 在强化市场调研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变化调整 篇10

一、产业发展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专业人才资源与其他实物产品的供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就业水平与质量, 主要决定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与相关职业院校培养输送的规模, 动物生产类专业作为专业性较强、适应拓展范围相对狭窄的专业大类, 在供求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 要正确地把握其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应从宏观上对人才的供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现状。自本世纪以来, 嘉兴市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据《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千亿为1050.56亿元, 2010年达到2296亿元, 仅6年时间达到了翻番, 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3.7%, 对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30亿元和213.88亿元, 增长64.52%倍, 平均年增长幅度为8.6%, 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 进入本世纪以来, 农林牧渔业增长速度整体较慢。其中:自2004年至2010年, 嘉兴市肉、奶、水产品等主要养殖类产品产量和合计产量仅增长约26.28%, 平均年增长幅度为3.55%, 因排除了价格变动因素, 总产量更能反映产业增长的基本情况, 与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较存在的差距更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 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转移, 实施以出口、投资为主要发展战略, 嘉兴市也顺应历史的发展, 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际国内贸易也飞速发展, 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 而农业总产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由2004年的12.37%下降到2010年的9.32%。农林牧渔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不断下降, 必然会降低产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对于为动物生产行业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动物生产类院校和专业, 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2.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总体情况。作为以提供动物性蛋白为主要目的的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产业,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技术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生产模式正发生较大的变化, 传统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正逐步减少, 规模化及工厂化生产方式的范围正不断扩大, 并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同时, 在原有基础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变化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 延伸出如宠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常规畜牧水产品的规模化经营与加工、特种动物养殖与经营、集中屠宰与检测等新产业, 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因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与数量的减少, 规模化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饲料的需求量超过了养殖产量的增长速度, 作为生产最基本原料的饲料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因生产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分工的细化, 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目前, 嘉兴、湖州两市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各产业部门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约为4500多人, 为支撑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与产业发展, 预计至2020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为8500人, 每年约需培养增加专业技术人员400人左右。总体来看, 目前, 嘉兴、湖州两市养殖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 养殖业务对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需求。

3.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供应情况。自上世纪末, 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不断增长, 至2010年浙江省已有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189所, 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00多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78%。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更为迅速,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院校数量与在校生总规模已分别达到45所、在校生数量达到40%, 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其中动物生产类专业在校生约1000人, 每年为社会提供毕业生300名。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涉农行业专业学生学费专项补助及相关院校建设政策支持的持续实施, 有利于专业规模的稳定, 但从今后若干年的社会发展情况看, 总体上, 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预计各类专业院校每年能为社会提供约350名专业毕业生, 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基本对应, 如按1/3毕业生离开对应产业就业,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判断, 存在着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

二、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就业趋势预测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民生工程实施与分配体制改革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提高, 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扩大内需政策, 实施对各地产业发展重心的调整,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养殖业及关联产业生产模式的改进, 低碳经济的大力兴起对天然可持续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防疫检疫工作的更加重视,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使毕业生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 将会有效地提升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就业水平与质量。

1.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将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殖水平。”上述战略措施的实施, 将在“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投资、出口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 将国内消费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必然会大力促进与内需相关的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的实施, 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加大, 将使贫富不均的现象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必然会为以提供动物蛋白为主的养殖业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关政策的实施, 将会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与生产水平。从而, 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促进养殖业的新一轮整体性快速发展。

2.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为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养殖业及相关产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 需要聚集更多的劳动、土地、资金与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 其中, 人力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从业人员需求大量增加的同时, 在养殖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量增加, 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在提高生产组织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 对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疫病防治工作及相应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对从事相应管理与技术工作专门性人才的需求量将更为迫切, 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来国内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 国家对食品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与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行, 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专门从事动物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宠物热得以兴起, 数以千万计的家养宠物需要有饲养、保健与疾病诊疗等方面的服务, 因而, 近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宠物市场、宠物医院, 需要有专业人员加盟, 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国内近期开始的农牧业产品价格提升, 畜牧业相对工业产品价格结构的调整, 国家促进农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与实施, 将提升养殖业产业竞争能力与盈利水平, 为提高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创造了条件, 增强了产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与稳定性, 在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 有望实现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为高职高专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近年来, 各地动物生产类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 认真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力度, 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实用性不断提高, 将为毕业生就业水平与质量提供良好保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加快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建设等专业基本条件建设, 将较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与要求。嘉兴市政府为支持养殖业产业发展, 为养殖业生产一线培养与输送更多适合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等涉农专业, 持续实施的学生学费政府财政支付政策, 将更多地吸引家庭经济困难、能更好适应养殖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学生就读相应专业, 将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对策措施与思考

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既有毕业生 (或家长) 传统观念、经营者经营管理理念的因素, 也受行业产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水平与就业质量, 与各级政府、整个社会和行业企业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但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与此存在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是职业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与积极实践。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在选择录用与使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上, 与消费者选购商品一样, 必然以其能否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为依据。高职高专作为一类较为新型的教育类型, 上有办学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 下有数量众多的中职院校,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位置, 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与要求, 结合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养成规律, 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使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的优势, 与中职院校相比具有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 使学生成为“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适用性人才, 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欢迎, 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重用, 在为行业企业发展作出成效的同时, 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既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与动机, 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 也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还关系到参加岗位工作以后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 影响到学生的职业成长。某种意义上说, 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效。本世纪初以来的高校大扩招, 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然而, 许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没有真正认识到高职高专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过份追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 没有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 过份追求条件优越的城市环境, 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而言, 主要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 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结合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 进一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健全课程师资团队,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题报告、优秀毕业生现场报告, 结合专业教学的实地参观、实习等形式, 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认识与信心。其次,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建设广泛的联系与协作, 通过建立健全就业需要信息发布制度, 组织专场招聘会, 开展个别指导, 提供就业协议签订指导服务, 跟踪并关心已就业学生的工作、生活与服务等形式, 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另外, 动物生产类行业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 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 对于提升行业经营者的素质, 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 吸收其他同学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变化调整】相关文章:

公路工程调整概算调整11-26

玉带河的变化变化作文04-28

变化的作文400字 公共汽车的变化06-25

调整对象05-26

人事调整04-29

参数调整05-03

调整政策05-28

调整方案06-06

调整思维05-07

工作调整05-08

上一篇:话语形态下一篇:病理生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