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监测

2024-06-28

营养监测(精选五篇)

营养监测 篇1

1 内容与方法

1.1 居民户食用盐碘含量监测

将该县与安徽接界或受非碘盐冲销较严重乡(镇)共有14个列为重点地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检15户居民盐样, 在现场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并记录结果,并采集户中盐样50 g带回实验室做定量检测,现场半定量检测发现非碘盐的即进行来源调查。

1.2 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尿碘和盐碘监测

对居民户食用盐碘含量监测的每个乡镇随机采集10名8~10岁学龄儿童尿样和10名18~40岁育龄妇女(新婚、哺乳、孕妇等)尿样,检测尿中碘含量。对尿碘检测对象同时采集户中盐样50 g带回实验室做定量检测,尿样和盐样要求一一对应。

1.3 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2006)检测;盐碘定量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 13025.7-1999)中的直接滴定法检测,对于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要求采用GB/T 13025.7-1999中的仲裁法进行检测。合格碘盐:食盐中碘含量为20~50 mg/kg;非碘盐:食盐中碘含量<5 mg/kg;不合格碘盐:食盐中碘含量<20 mg/kg且不低于5 mg/kg。

1.4 质量控制

做好尿碘采样容器无碘化处理,现场尿样采集、运输、保存过程中务必防止碘(尤其是碘盐)污染,尿样采集后实验室应放在4 ℃冰箱保存,盐样采集后室温保存,在1个月内由具备盐碘和尿碘检测资质的县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完毕。

2 结 果

2.1 居民户碘盐监测

共检测盐样300份,其中无碘盐15份,不合格碘盐6份,无碘食盐率为5%,碘盐覆盖率为95%,碘盐合格率为97.8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见表1。

2.2 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尿碘和盐碘监测结果

2.2.1 8~10岁学生盐碘及尿碘检测结果

共采集盐样50份,其中无碘盐份数1份,不合格碘盐4份,无碘盐率为2.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00%;共采集学龄儿童尿样49份,尿碘范围为15.4~264.2 μg/L,其中尿碘50~100 μg/L有8份,>100 μg/L有32份,<50 μg/L有9份,见表2。

2.2.2 18~40岁育龄妇女盐碘及尿碘检测结果

共采集盐样50份,其中无碘盐份数为2份,不合格碘盐3份,无碘食盐率为4.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0%;共采集尿样50份,尿碘范围为15.1~308.7 μg/L,其中尿碘50~100 μg/L有11份,>100 μg/L有32份,<50 μg/L有7份。见表2。

3 讨 论

食盐加碘是预防和消除碘缺乏病流行最有效、简易、安全的措施之一。碘盐监测是对干预措施即全民食盐加碘进程的动态观察,可以了解全民食盐加碘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1]。从本次调查结果看,该县部分地区仍存在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影响了预防和消除碘缺乏病进程。非碘盐主要来源是与安徽接壤地区,由流动盐贩供应给村办小商店或直接供给农户。由于农户不能充分认识补碘的重要性,只是为了节省钱和方便,加之盐务执法部门打击难度大,致使部分地区的非碘盐存在生存空间。

儿童和育龄妇女属于对碘缺乏敏感人群,碘缺乏除导致甲状腺肿及克汀病外,还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学习能力低下,导致育龄妇女胎儿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从本次调查的尿碘检测结果知,该县重点地区部分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均存在缺碘问题,给部分儿童和育龄妇女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是一个长期不能松懈的工作,要让所有居民食用合格碘盐,一是继续加大打击贩卖私盐力度,政府要有政策支持,相关各部门密切配合,盐务等部门打击非碘盐形式要多样化,卫生部门要完善监测网络,加大监测力度,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为快速有效打击贩卖私盐及时提供信息;二是提高群众对合格碘盐的识别能力,采用更简便的识别标志;三是加强对重点地区居民进行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送到边远村庄,使其充分认识到碘缺乏病危害的严重性,食用合格碘盐的必要性、紧迫性,主动抵制非碘盐,让非碘盐销售无生存空间;四是对少数贫困人口购买碘盐给予一定补助,使其能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参考文献

营养监测 篇2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关于成立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

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的通知

各处室、年级组:

为监测我校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成立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具体人员组成情况如下:

1、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李杰(校 长)

副组长:杨德怀(支部书记)

成员:虞博王忠福李建朝虞福琴阮荣全祝庄华吴万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阮荣全兼任办公室主任。

2、实施小组名单:

组长:虞博

副组长:阮荣全

成员:封修元刘新权赵波波王鸿海程锋寇越有

特此通知.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汤溪水库藻类监测与富营养状态分析 篇3

1.工作概述

1.1 采样时间及分析项目

2013年度每个季度采样一次,全年共4次。每次采样均现场测定水温、透明度;按照规范采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规定的基本项目(另加叶绿素a)的水样,并加入保存试剂,运回实验室尽快分析,分析方法均为国标或部标方法。

浮游植物的采样,取表层以下0.5m处水样1000mL,加入15 mL鲁哥试剂固定;实验室中把该样品摇匀并静置48h,用虹吸法取出30 mL沉淀浓缩液,使用0.1mL计数框作定量计数[2],对照《中国淡水藻类》[2]进行鉴定并计数。

1.2 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3]的规定,通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的检测值,计算水库营养状态指数(EI)。EI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具体为:EI≤20 为贫营养,2050为富营养。

1.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法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汤溪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总丰度随季节而变化,呈现出汛期(二、三季度)较高、非汛期(一、四季度)较低的特点,这反映出绿藻、蓝藻、硅藻对温度、氮磷等营养物质敏感性较强,这些藻类就得到优先大量繁殖。

通过计算各种浮游植物的丰度可知,前3季度,蓝藻门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从第3季度开始,就出现蓝藻门所占比例下降,硅藻门和绿藻门开始增加的现象,由于水体较清洁时,甲藻和硅藻占优势[2] ,而蓝藻为富营养化水体的优势种[5],绿藻为中营养型水体的优势种[6] ,因此可发映出,第4季度汤溪水库的水质有所好转。

有研究表明,梅尼小环藻属于硅藻,一般生活在较清洁的水体中[2];鱼腥藻、微囊藻的大量出现,容易发生水华[6]。汤溪水库前3个季度的蓝藻占据绝对优势,优势种是伪鱼腥藻,说明发生水华的可能性较大,第四季度浮游植物的丰度大幅减少,并且绿藻和硅藻的数量明显增多,其优势种也变为梅尼小环藻,反映出第四季度的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水质出现明显好转。

2.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指数随季度变化趋势见图2所示。

图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势图

前3个季度的的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5,第二季度甚至只有0.2,属于重度-中度污染,反映出汤溪水库的浮游植物组成比较单一,表明其水质比其他水库差,产生蓝藻水华的危险性较高。到第4季度,多样性指数达到3.3,表明水质处于较清洁的状态,这与第4季度EI值的变化、及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总结

(1)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能反应水体的污染状况。使用营养状态指数(EI)、计数优势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这3种方法综合判断水体污染及富营养状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综合直观评价水质和营养化状态的变化趋势。

(2)汤溪水库的营养化程度较高,接近富营养,综合全年监测统计数据,蓝藻占绝对优势,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特别是初汛期时,阳光充足、水温升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盐随雨水流入水库中,水库受到外界污染物质影响,极易发生蓝藻水华。

(3)为从根本抑制水库富营养化加剧,防止藻类水华发生,要强化水库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制定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库区村落的生態湿地处理工程,对水库周边山林加大植树力度(不能大量种植桉树),严格控制库区化肥施用量,禁止在库中养殖水产,从源头严控氮、磷等营养盐入库,削减入库负荷。

参考文献:

[1]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10, 941-946

[3] 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

[4]喻林.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务实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95-503

[5]徐宁,段瞬山,林秋奇等.广东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氮污染与富营养化分析[J].生态学杂志, 2004,23(3):63-67.

[6]胡韧,林秋奇,王朝晖等.广东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2,22(11):1939-1943

作者简介:朱婷(1985-),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水质检测分析、水资源评价工作。

营养监测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在长春市朝阳区随机抽取6 个社区450户居民开展营养调查工作。2岁及以上居民参与了膳食调查, 6岁以上居民参与了现场医学体检, 18岁及以上居民的调查数据作为本文的慢性病分析依据。

1. 2调查内容及方法按照《2010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中内容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常规体检和现场实验室检测等。

1. 2. 1 询问调查对调查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经济收入、个人健康状况及家族史、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

1. 2. 2 膳食调查分调味品称重和连续3 d、24 h膳食询问、食物频率询问及即食食品询问三组, 收集所有参与膳食调查的居民3 d内调味品和食物消费量、食物消费频率及各种即食食品、零食等消费情况。

1. 2. 3常规体检及现场实验室检测常规体检包括血压、身高、腰围、体重等; 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 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等。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3 诊断标准

1. 3. 1 超重和肥胖肥胖: BMI ( 体质指数) ≥28. 0kg / m2; 超重: 24 kg /m2≤BMI < 28 kg /m2; 正常: 18. 5kg / m2≤ BMI < 24 kg /m2; 营养不良: BMI < 18. 5kg / m2。

1. 3. 2 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40 mm 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 Hg或近2 w内服用降压药物。

1. 3. 3糖尿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 DM) : ①空腹血糖 ( FBG) ≥7. 0 mmol/L; 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OGTT) 服糖后2 h血糖≥11. 1mmol / L; ③已被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者且正在接受治疗者。

1. 3. 4血脂异常〔3〕血浆总胆固醇 ( TC) ≥6. 22mmol / L为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 ( TG ) ≥2. 26 mmol / 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 - C) ≥4. 14 mmol/L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 ≥1. 55 mmol / 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1. 4 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均输入Epidata软件数据库, 采用SAS 9. 2 和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 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450户1 330 例居民中, 男性584 例, 占43. 9% ; 女性746例, 占56. 1% 。其中, 6 ~ 17 岁266 例, 占20. 0% , 18 ~ 44 岁302 例占22. 7% , 45 ~ 59 岁419 例占31. 5% , 60 岁及以上343 例占25. 8% 。

2. 2 居民膳食调查

2. 2. 1 食物摄入量2010 年长春市朝阳区450 户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粮谷类摄入量为362. 89 g, 蔬菜摄入量253. 36 g, 水果摄入量0. 19 g, 畜禽肉摄入量70. 98 g, 奶及其制品摄入量45. 87 g, 油摄入量33. 73 g, 盐摄入量5. 55 g。见表1。

2. 2. 2能量和主要营养素平均摄入量长春市朝阳区450 户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1 777. 19kcal, 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分别为59. 27 g和79. 02g, 钙摄入量367. 68 mg, 视黄醇当量为179. 26 μg, 抗坏血酸摄入量65. 30 mg。按照2013 版DRIs中18 岁以上轻体力活动水平男女均值〔4〕, 制定本次研究参考摄入量。见表2。

2. 2. 3 膳食构成长春市朝阳区450 户居民能量的食物来源中谷类、动物性食品、纯热能食品、豆类、薯类及其他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 65% 、20. 28% 、18. 62% 、3. 60% 、2. 92% 及12. 93% ;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谷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他所占的比例分别32. 05% 、39. 07% 、9. 52% 及19. 36% ; 脂肪的食物来源中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 88% 和34. 12% 。见表3。

2. 3 相关营养慢性病患病情况

2. 3. 1 超重和肥胖长春市朝阳区450 户居民中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40. 88% , 肥胖率为18. 23% 。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 χ2= 19. 326, P <0. 05) , 随年龄增加, 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 χ2= 4. 014, P > 0. 05) , 但不同年龄超重与肥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 a、b组比较, χ2= 19. 326, P = 0. 029; c组内比较, χ2= 4. 014, P = 0. 045。

2. 3. 2 高血压长春市朝阳区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1. 08% , 其中男性36. 76% , 女性26. 8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2. 798, P <0. 05) 。随年龄增加, 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 χ2=23. 367, P < 0. 05) 。见表5。

注: a、b组比较 χ2= 12. 798, P < 0. 05; c组内比较, χ2= 23. 367, P = 0. 038。

2. 3. 3 糖尿病长春市朝阳区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总患病率为8. 46% , 其中男性为8. 09% , 女性为8. 73% 。随年龄增加, 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 χ2= 11. 951, P < 0. 05) 。见表6。

2. 3. 4 血脂异常长春市朝阳区18 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6. 28% , 其中男性为37. 20% , 女性为35. 58% 。青年 ( 18 ~ 44 岁) 、中年 ( 45 ~ 59岁) 和老年 ( 60 岁以上) 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1. 46% 、37. 70% 、39. 65%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 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7。

注: a组内比较, χ2= 11. 951, P = 0. 001。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迅速, 营养水平提高很大,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的膳食结构模式与2002 年相比有了较大改善〔5〕, 蔬菜摄入量明显提高, 豆类、鱼虾类及奶类的摄入量有所提高, 油的摄入量已大幅降低, 但与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 6〕。主要表现在脂肪和钠摄入过多, 钾、钙、镁、硒和维生素A、B1、B2、C摄入不足。未来我们将面临营养过剩与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双重挑战〔7〕, 控制食用油的摄入, 增加奶制品、豆制品和鱼虾类的摄入, 提高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 将是今后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膳食改善的重要内容之一〔8〕。

调查数据显示, 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相关营养性疾病患病率较2002 年全国大城市〔5, 9〕相比明显升高。18 岁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0. 88% 和18. 23% , 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1. 08% 、8. 46% 、36. 28% 。由于食物消费不合理, 膳食结构不平衡引起的慢性病患病形势比较严峻, 高血压患病率、高血脂患病率相对较高,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控制食盐及高脂膳食, 建立合理、平衡的膳食结构。要增加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不断提高人们膳食营养的知识水平, 形成合理的营养消费意识, 降低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上升速度。对于营养过剩及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双重问题, 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优化膳食结构, 必要时对部分微量营养素采取补充和强化措施。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 合理膳食, 改善观念, 提高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晓光, 翟凤英, 朴志华, 等.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 (1) :5-7.

[2]Lee L.The current state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J].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2004, 25 (1) :327-339.

[3]陈旭.血脂异常实验室诊断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9) :23-26.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版)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6.

[5]李立明, 饶克勤, 孔灵芝, 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7) :478-484.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

[7]庞星火, 焦淑芳, 黄磊, 等.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4) :269-272.

[8]赵川, 冯冬颖, 陈凤格, 等.石家庄市2010年新华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14, 41 (10) :1762-1765.

营养监测 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以下简称监测),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

监测试点学校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范围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监测,在部分试点地区开展重点监测。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实施。

三、监测县和学校

(一)监测县。

常规监测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所有县均列为常规监测县。

重点监测县: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22个省份中,分片随机选取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共选取50个县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二)监测学校。

1.常规监测学校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按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供餐3种模式将小学和初中进行分类,各类学校分别抽取30%小学和初中作为常规监测学校,某种供餐模式不足3所小学或初中时,抽取该供餐模式所有的学校作为常规监测学校。

在常规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常规监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

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2.重点监测学校

在重点监测县的常规监测学校中,分别从各类供餐模式中,随机选择2所小学和2所中学,作为重点监测学校。在重点监测学校中,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约40人,男女生各半)参加重点监测。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不足40人时,该年级的所有学生纳入监测范围。监测学生确定后,在监测评估期间保持相对固定,实施跟踪监测。

四、监测时间与内容

(一)监测时间。

每年3-4月开展监测数据收集工作。

(二)监测指标。

1.监测县和监测学校基本情况

监测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本情况,包括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总数、不同供餐模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等基本信息。

监测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学生人数、供餐模式及人数、厨房设施等。2.常规监测指标

--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学生膳食摄入情况,所有监测学校建立学校食堂或其他供餐单位食物购买档案,每2月提交一次各种食物采购单、下料单和就餐学生数。--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各监测学校每月提交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三)重点监测指标。

重点监测学校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开展重点监测,主要指标包括:

--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对抽中开展重点监测的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血清白蛋白、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检测。

--营养知识情况:对重点监测学校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和初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来源等情况。--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提交监测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主要科目成绩。

监测调查方法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实施。

五、评估内容和方法

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评价和分组标准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实施。通过评估,掌握试点地区学校学生营养健康基本状况、贫血率、微量营养素缺乏和常见病发生以及食物摄入情况;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知识来源和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供餐模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当年监测指标与历年指标比较,以及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提出工作建议。

六、监测评估管理

(一)职责分工。卫生部会同教育部负责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与

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专家组,制定监测评估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和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制定监测评估技术方案,培训省级监测骨干人员,建立数据库,汇总、分析全国数据,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评估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份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向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卫生部提交监测评估工作报告。省、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制定本省份、本地市监测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及现场工作人员培训,对数据进行审核、分析,撰写技术报告。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方案,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测学校,具体实施本地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工作,形成监测报告报县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重点监测,指导学校开展常规监测,负责数据收集、录入,综合分析后及时上报监测结果,规范管理监测资料。监测点学校由校长及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配合完成本校的监测任务。

(二)数据上报与审核。建立学生营养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常规监测数据实行统计报表(食堂供餐和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月上报,其余指标每年4月上报)直接报告制。常规监测学校将监测报表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在地市级疾控中心指导支持下,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将监测基础数据分别于每月20日和每年4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重点监测信息每年6月底前报省级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上报的监测信息进行及时审核,并及时反馈至监测县,网络直报实行省级终审责任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适时掌握监测直报进展,组织各省进行数据集中审核。

(三)报告形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汇总本地工作情况,结合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的技术报告,形成工作报告,每年9月底前报卫生部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汇总各省份工作报告及监测数据后形成国家级监测评估报告,于11月中旬前报卫生部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

(四)资料管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监测资料属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一部分,监测工作具体实施部门和个人

未经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擅自公布或发表监测信息资料。原始资料归档保存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查。各级执行机构详尽记录项目内容和进度并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经费下拨与使用、培训、监测进度及监测结果、组织管理和技术督导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件和技术资料。

(五)工作队伍。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专人,加强监测工作的管理。省、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营养科室建设,县级卫生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等部

门配合,共同组建监测队,紧密结合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期考试等,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六)资金安排。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各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资金,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七、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监测工作,监测队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的卫生和学校体育卫生专业机构,监测人员必须是卫生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新充实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检测方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现场调查和采样要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参加监测的实验室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所用仪器、器械进行定期校准,定期开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监测数据的审核抽检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现场资料抽查。

八、督导和评估

上一篇:排水沟系下一篇:审计体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