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

2024-06-26

老年人群(精选十篇)

老年人群 篇1

1 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

(1) 外表变化:如身高下降、变矮变胖、脊柱弯曲等。 (2) 皮肤变化:如皮肤弹性下降、松弛, 出现下睑眼袋;皮肤粗糙干燥、无光泽、皮下脂肪显著消失;面部、手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老年斑、老年疣等。 (3) 体成分变化:如水分减少、脂肪增多、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等。 (4) 代谢改变:如基础代谢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解毒能力降低等。 (5) 器官功能衰退:如牙齿脱落、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胃肠蠕动减慢易出现嗳气、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肺部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多尿, 易出现尿失禁;视力、听力下降等。 (6) 心理变化:心理活动迟钝易出现心理问题等[1]。

2 老年人群的营养需要

(1) 能量: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下降, 基础代谢降低, 再加上体力活动减少, 故对能量需要降低。 (2) 蛋白质:老年人由于肾功能降低, 如过多摄入蛋白质, 可增加其肾脏负担, 故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3) 脂肪:老年人要吃含动物脂肪少的动物性食品, 植物油也不宜吃得过多, 因为过多的摄入会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多, 促进衰老。 (4) 碳水化合物老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其他人群相似, 以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 但应摄入多种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 且尽可能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等。 (5) 维生素:老年人的饮食中应摄入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但由于老年人牙齿不好, 甚至脱落, 使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受限, 而维生素C对于保持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血浆胆固醇及预防贫血均有益处, 故老年人膳食中应充分供应维生素C, 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6) 矿物质:老年人应摄入含钙、铁、锌、铬、硒等矿物质含量高的各种食物, 但应减少食盐 (钠) 的摄入量[2]。

3 老年人的合理饮食

人体衰老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容易发生代谢紊乱, 导致营养缺乏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合理饮食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对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 老年人群在合理饮食方面应做到下面几点[3]。

3.1 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 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以及消化液的分泌减少, 导致许多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性增加;现在我国居民主食的摄入量逐渐减少, 食物加工越来越精细, 粗粮摄入量也越来越减少, 而油脂及能量摄入量过高, 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某些矿物质的供给不足, 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而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化学物等。因此老年人选择食物要注意粗细搭配, 食物的烹饪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以保证均衡营养, 促进健康, 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3.2 合理安排饮食, 提高生活质量

合理安排老年人饮食, 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进食心情和愉快的摄食过程。无论从家庭还是从社会各个方面都应保证老年人的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餐情绪, 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供应, 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3.3 重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由于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 老年人通常在嗜好和饮食习惯方面发生变化, 如容易偏食、喜欢过熟的食品和精加工的食品, 加上老年人对一些微量营养素的需求增加, 很容易造成某些营养素的不足。如不喜欢吃动物性食物 (如肝脏、鱼等) 加上户外活动及锻炼的减少而出现的维生素D缺乏症;不喜欢生食蔬菜类且在量上也低于青年人, 加上吸收代谢的减弱和利用不好, 易发生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缺乏症;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量减少, 肝脏合成功能的下降等也会造成贫血的发生率增加。因此老年人要重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3.4 多做户外活动和锻炼, 保持适当的体重

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和锻炼, 在增加身体活动量, 维持适当体重的同时, 还可以接受紫外线的足够照射, 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5 合理的膳食制度

合理分配三餐, 早吃好, 午吃饱、晚吃少, 按能量分配一日三餐, 分别是早餐30%、午餐40%、晚餐30%。一定要重视早餐的质量, 同时晚餐不要过量;定时定量, 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保护老年人胃肠功能。

3.6 合理烹调

清淡为主, 色香味俱全, 提倡温热、熟软, 禁忌黏硬、生冷, 少辛辣调味品, 甜度适当。

4 老年人群具体膳食措施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可以搭配薯类和适当粗粮。500g蔬菜, 200g水果 (可打汁) , 最好深色蔬菜、水果各占一半。袋牛奶或1杯豆浆, 或食其他豆制品, 适量坚果。1个鸡蛋, 100g鱼、禽、瘦肉, 少吃肥肉、荤油和腌制、油炸的食品。多食菌藻类食物。少盐 (5g) 、少糖、少油 (25~30g) 。6~8杯水, 少喝含糖高的饮料和浓茶。少量多餐 (3~5餐) , 定时定量, 最好能与家人共同进餐1~2次/d。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不变质的食物。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出, 2007.

[2]黄承钰, 吕晓华.殊人群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老年痴呆多发人群有哪些? 篇2

为老年性痴呆的少见类型,占尸解脑标本的1%~7%,一般在65岁以前发病,逐渐出现自制力丧失、不修边幅、情感淡漠、闲逛行为和食欲亢进的人格改变,有重复和刻板语言,以往熟练的技巧退化,但记忆力和计算力损害的程度较轻,症状出现的相对较晚。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 或MRI 可见特征性的额颞叶萎缩,检查发现额颞区的脑血流量明显减少。神经病理检查可在额颞叶皮质发现肿大淡染的细胞――Pick 细胞,胞质内含有嗜银的包涵体――Pick 小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内是微丝和微管的聚集。

老年痴呆虽说是老年人经常病发的一种病症,有的人就说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所以大家不必太在意,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当你知道我们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方法。

老年人群 篇3

【摘 要】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正成为社会重要的消费者组成部分,准确把握老年人群的需求才能在老年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本文引入活动论理论,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研究老人在家电使用中的一系列关键活动,探讨可能的老年家电市场机会点。

【关键词】老年人群;活动;生理与心理;家电需求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數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7亿人,且每年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可见,老年人群正成为社会的重要消费者组成部分。面对日趋庞大的老年市场,家电企业应如何应对?所以,对老年人群需求研究或能促使家电生产企业找到新的方向。在体验经济时代,什么样的家电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如何准确把握老年家电市场需求以抢占市场?为此,我们简要分析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甄选了几类典型退休老年用户进行入户深访,以活动论为指导探寻老年家电市场机会点。

1.活动论简介

活动论是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来研究和解释人心理的发生、发展问题[1],活动结构中包含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分工6个要素[2]。如,在老人看电视这一活动中,主角是「老人」,目标是「看电视」,工具是「遥控器、电视机」,共同体(又可称作社群)是「家庭成员」,分工可视为「电视被使用之区段与用户」,规则可能是「子女在家,老人才能顺利欣赏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如图1所示。

图1 活动基本架构

用户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物、境相互作用形成的。Roto在用户体验整体模型中也提出了同样见解。具体来说,即:用户自身的特性和状态对用户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产品不同,体验也会发生变化。而环境的特性会改变用户的使用过程、习惯等,进而影响用户体验。[3]

图2 用户体验是人、物、境相互作用产生的

2.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老年人为60岁以上的人群。老年人正处于人生的衰退期,不管是身体机能还是认知能力都开始走向衰退。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群,发掘他们的真正需求,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人格特点。

2.1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

进入老年期后,身体各部分机能开始不同程度衰退。从外部特征来看,老人头发开始逐渐变灰,甚至变白;面部与其他部位的皮肤变得松弛失去弹性,并开始出现皱纹;肌肉开始萎缩,行动变得迟缓;由于脊椎骨的软骨变薄及身体姿势的改变,老人可能明显变矮。同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也会随着内部器官的老化而逐渐衰退。总之,衰老是老人无法避免的一种必然过程,身体的老化也将导致相应心理机能的减退。

2.2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和记忆力下降。因身体感觉器官机能的衰退,感知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退化最早最明显的是视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开始老化,导致视力下降,对视觉信息的加工也变得迟缓。听力也逐渐下降,高频听力受损表现尤为明显。如背景噪音多,或有不少人同时说话,那老人要听清对话就会很困难。另,老人的味觉、嗅觉、皮肤觉也逐渐迟钝。已有研究表明,60岁以后各种感觉都会明显的下降。记忆力衰退表现为记忆广度和速度下降,对新近事物的记忆变差。且,老人的记忆力也受生理,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影响。

老人的智力水平有所衰退,但并非全面衰退。智力是由不同成分构成,卡特尔和霍恩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文化的关系,把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所谓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为基础的能力;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则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度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研究发现,老人的流体智力很早就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呈上升趋势[4]。

2.3老年人的社会性与人格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5],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老人处于最后一个阶段:成年晚期。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以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即,当老人回顾一生时,不论成功与否,都应接受自己走过的历程及与众不同、有价值的生活。

人格的基本特质在成年期基本是稳定的,但因社会环境,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老人的人格随年龄的增长还会发生多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开放经验与外向人格特质的降低。

总之,步入老年期之后,身体各部分器官的机能开始老化,相应的感知觉也发生退化,认知能力开始下降,但晶体智力还是会随着经验的积累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衰退的变化,人格也趋于内向性。

3.老年用户与家电需求

研究发现,老人退休后,经历了初期的不适应甚至失落,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家庭现状正式开启退休生活。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养儿防老,退休老人大多数与子女住在一起,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他们乐于奉献,开朗乐观,喜欢运动和保健,但也存在新趋势:独居自助养老、群居互助养老、自助加社区辅助养老、养老院等。同时因国家连续多年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无经济和时间上的压力,老人们并没有过“退隐”的生活,反而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因此国内有很多老人的热点新闻,如中国大妈抢黄金、广场舞大妈、银发股民、夕阳红游客、老漂族等。这些人群有怎样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家电使用中的活动是怎样的?本文主要阐述两类退休老年用户的一些活动及需求。

3.1老漂族

本文老漂族指的是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也会因漂泊异乡而烦恼,沒朋友、想家、孤独是这类人群普遍的生活状态。老漂族的产生是我国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一是职场压力让年轻的父母无暇照顾孩子;二是房贷、车贷等压力,使年轻父母无法辞掉工作,全职照料子女,而请人照顾,价格很高,普通家庭一般无法承担;三是传统中国老人喜欢儿孙绕膝同堂,让父母们必须且有义务“伸出援手”;四是父母们信不过作为新爸新妈的80后、90后,怕他们照料孩子经验不足。

老漂族因语言、气候、地域差异等原因,交际圈狭窄,娱乐活动较少,因此他们多数时间是呆在家里,做做家务,最频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但他们对子女家的电视使用并不太熟悉,往往需要子女教他们好多遍才会记住常用的操作路径,如果在操作中不小心进入不熟悉的界面,他们就会束手无策,需打电话向子女求助者强制关机再重新启动。他们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时,需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求助子女才能找到视频资源中想看的内容,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搜索功能或者不喜欢复杂的输入方式……基于以上老年用户使用电视的活动,如何让老年用户更方便的使用电视来享受内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设计方向。

3.2夕阳红游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态度和自身思想的转变,退休老人有钱有闲,需交友和健身,开阔视野,加上晚辈的大力支持,老年游客越来越多。他们多在淡季参团旅游,在价格千元以上的长线旅游和出境旅游中表现尤为突出。老年旅游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多集中于55~64岁。季节和安全是出游的两个关键因素,对旅行社服务的专业性要求较强。老人一般去风光秀丽、有文化内涵、较少或没有险道的景点旅游,对健康疗养类的旅游产品需求量较大。

研究发现,这一类老人多数比较外向,心态开放,相较于老漂族,他们对新事物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热衷于发微信,和亲朋好友分享旅途喜悦。在使用手机的活动中,他们对传统的老人手机嗤之以鼻,觉得屏幕太小、拍照效果太差,但在最初用智能手机时,他们仍然需要子女的指导,他们不会下载和安装APP,手机存储满了也不知如何处理,程序问题等都只能求救于年轻人。因此,一款时尚的老人智能手机或许是不错的产品机会。

4.结语

老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老年家电产品只有符合老人的活动需要、喜好才能为其接受,因此结合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老年用户的家电活动中提炼机会点才能更好的进行体验设计,从而使产品更加体贴,更富情感。 [科]

【参考文献】

[1]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0(4):59-65.

[2]Hasu M,Engestr?m Y.Measurement in action: an activity-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producer–user intera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0,53(1):61-89.

[3]Roto V.User experience building blocks[C].The 2nd COST294-MAUSE International Open Workshop,2006,14.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老年人群合理用药的临床体会 篇4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 生理功能和各组织器官开始衰退, 易患多种疾病, 对药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 并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各个系统、脏器、组织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变, 导致了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极易造成药物的蓄积中毒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 合理用药就显得十分重要。

1 用药指证明确, 选药科学合理

在用药前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 了解既往和现在的用药情况, 要认真分析病情和仔细寻找临床证据, 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或临床诊断, 然后再据此有的放矢的对症下药, 合理选择药物品种。熟悉和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过程、毒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大小和使用方法等, 再结合患者的病因、病情、机体的功能状态和老年人的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找出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权衡利弊, 科学决策。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合理选择下列药物。

2 充分考虑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由于生理的变化, 肝血流量明显减少, 肝脏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减弱, 容易降低药物代谢, 直接影响疗效, 加之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 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另外,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 老年人的肾脏组织、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功能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 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机体消除药物的时间。加上老年人机能衰退, 反应迟钝, 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的蓄积中毒, 致使对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被早期发现。因此, 老年人用药时间宜短不宜长, 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及时减量或停药, 才能有效避免因长期服药造成的脏器功能损害、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

3 选择合适的剂量, 力求个体化

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同一种药物, 同一个剂量, 在不同的老年人个体产生的药效和副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 要做到正确、合理用药, 就必须做到临床用药方案的个体化。一般来说, 老年人初始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 每次增加剂量前至少要间隔3个血浆半衰期。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给药期间测定血药浓度, 合理调整剂量。郭秀芳等[2]提出, 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剂量的3/4。临床上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选择和药物的作用, 诸如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特异体质以及机体所处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因此, 临床上对老年人用药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 探索每一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努力做到个体化用药。

4 尽量避免或减少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要适度

老年人因机体和脏器衰老变化, 往往易患多种疾病, 或表现为多种基础疾病共存, 致使临床用药的品种不断增加,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则成为临床上一个普遍现象。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 药物间可通过减慢药物消除或协同作用, 这样容易增强药理作用, 从而引起不良反应, 也可以通过加速药物消除或增强药物相互拮抗减弱药理作用, 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但如果老年人患急性病, 为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必须采取多药联用, 多药联用涉及生理、生化、药理、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等, 这就要求合理联合用药, 以防治多种病症, 提高疗效, 减少减轻毒副作用。老年人服药品种不宜过多, 以同时不超过2~3种为宜。在临床上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做到尽量减少用药的种数,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多药配伍合用, 努力使治疗方案简单化。另外, 药物治疗要适度, 室性期前收缩如控制到完全消失, 势必要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 这类药都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能控制到偶发室性期前收缩2~3次/min, 则适可而止。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有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降至135/85mmHg左右即可。如血压更低会影响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的灌注, 甚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5 与患者家属配合, 按时用药, 不错服、漏服药物

老年人由于理解记忆力差、视力不佳、听力减退;药物标记不清晰;有时老年人打不开包装容器;更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 特别是外形相似的药物, 常常造成错服、漏服药物。医护人员要耐心向老年患者解释用药目的、剂量、服用方法和疗程及注意事项等。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及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特殊情况, 在用药时间和间隔上又有某些特殊性, 家属应监督老人按时定量服药, 如降压药物, 由于老年人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 波动较大, 个体差异较大, 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十分重要, 一般晚上不宜服用降压药, 以防血压太低引起脑供血不足等, 造成严重危害。

参考文献

[1]刘治军, 傅得兴, 孙春华等.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 (1) :33-38.

重点人群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篇5

重点人群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已达10%,标志着我国也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为了适应这一社会现象所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给予老年病人切实有效的健康指导,达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掌握老年人健康基本情况,自2012年开始,我们将所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并进入微机管理,逐步进行健康指导,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2012年共建老年人档案1680人,2013年新转入老年人全年187人,到13年底全镇老年人将达到1867人,随着老年人逐步增多,对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要跟上。结合我镇情况我院通过讲座 体检 咨询 就医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等形式对老年人进行保健知识,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素养66条内容进行健康教育,每年要对老年人采取不定时的进行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

老年人群 篇6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中老年人;认知情况;预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1],近几十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2]。大量实践表明,人为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发病率[3]。为了通过预防和控制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调查了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情况.本次研究通过问卷方式对西安市某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今后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某社区中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方便抽样,选取30岁以上居民164人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内容

本研究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状况等)、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情况。其中,知晓情况包括饮食、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知识来源等。

1.3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经逻辑核对后,统一录入由EpiData 3.1建立的数据库,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连续型变量,使用频率指标描述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构成差异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4份。其中男性75人,占45.7%;平均年龄64.2±13.6岁;家庭年收入低于20000元共有61人,占37.2%;已婚(不包括离婚、分居、丧偶)122人,占74.4%;家庭人数3人及以下共122人,占74.4%;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2人,占37.8%;参加医保情况为新农合占17.1%,城镇居民保险占35.4%,城镇职工保险占43.9%。

2.2 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

调查对象中自报自己患有高血压者84人,占51.2%(见表1);已经过医生诊断为高血压者75人,占45.7%;在已知晓的84名高血压患者中,71人接受高血压治疗,占84.5%;高血压患者中67.9%有高血压家族史。

对不同人群进行比较,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自报高血压患病率为53.3%,65岁及以下人群为38.0%,卡方检验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同性别、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人群自报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中认为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与高血压相关的分别有107人(65.2%)、141人(86.0%)、104人(63.4%)和37人(22.6%)。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有电视(76.2%)、广播(62.8%)、报纸(59.1%)、医生(51.8%)等,来源于社区健康教育者占22.6%,来源于网络者占24.4%。

对不同人群的知晓情况进行比较,卡方检验得,自报高血压患者与非自报高血压人群的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的知晓情况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与65岁及以下人群相比,知晓饮食、运动等高血压相關生活方式的比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人群知晓饮食、运动等高血压相关生活方式的比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高血压相关知识需求情况

调查对象中90.2%希望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79.3%希望了解治疗措施相关信息,57.3%和59.1%分别希望了解预防措施和疾病危害。调查对象希望获取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70.1%)、报纸(54.9%)、广播(54.9%)、医生(53.7%),此外分别有36.6%、34.1%和23.2%希望通过家人、社区健康教育和网络获得相关信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更希望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信息,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岁及以下人群希望通过网络途径的比例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某社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为严重,部分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缺乏,但是对高血压知识的需求程度较强,知识来源途径较广。本研究中患病率偏高,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较多(平均年龄为64.2岁)所致。此外,本研究人群的高血压治疗率高于以往的全国性调查结果,可能是由于所选城市社区的居民社会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较高,医疗条件较好,保健意识较强。但是,调查对象对于部分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仍然较差,需要在今后的高血压防控和干预中予以考虑,重点宣传。

综上所述,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亟需推广和改进,不同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认知情况、需求情况存在差异,应在今后的高血压宣教和干预策略中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 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农村老年人群降压药物使用及趋势 篇7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降压药物,变化趋势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中国已逐步跨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病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其中高血压占有重要比重。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5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而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使用降压药。目前降压药物主要种类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农村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与用药指南有所出入, 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群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近几年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2,3]。2011-2013年选取本地农村地区60岁以上使用降压药物的老年患者840例, 对其进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并且每隔1年统计1次数据, 分析近几年的变化趋势, 从而为以后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1-2013年选取来自本地农村地区60岁以上使用降压药物的老年患者840例, 男331例, 女509例, 年龄60~94岁, 平均68.4岁。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老年人的年龄、性别、病程、服用降压药的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同时使用水银柱血压计对老年人的血压进行测定, 静息状态下采取坐位测量2次取平均值, 进行记录。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初步录入EXCEL (2003版) 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并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农村老年人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趋势:2011-2013年噻嗪类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可乐定等传统短效复方制剂的使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比例分别为74.7%、65.2%和45.3%;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比例分别为18.5%、29.5%和31.8%;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BR, ACEI) 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情况呈现上升趋势, 比例分别为2.6%、5.2%和16.4%, 见表1。

高血压治疗的成功率随着噻嗪类利尿剂加可乐定或利血平等传统的复方制剂使用呈负相关, 即随着的传统的复方制剂使用率降低而升高;而成功率与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呈正相关, 即随着其使用率的增加而增加。

讨论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 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 脉压也随之加大, 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出现[4]。近年来, 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 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 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 即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 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5]。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 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 噻嗪类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可乐定等传统短效复方制剂使用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比例分别为74.7%、65.2%和45.3%;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 比例分别为18.5%、29.5%和31.8%;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BR, ACEI) 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 比例分别为2.6%、5.2%和16.4%。此外还发现, 高血压治疗的成功率随着噻嗪类利尿剂加可乐定或利血平等传统的复方制剂使用呈负相关, 即随着的传统的复方制剂使用率降低而升高;而成功率与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呈正相关, 即随着其使用率的增加而增加。

噻嗪类利尿剂加利血平或可乐定复方制剂的使用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仍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降压药物。主要原因应为此种药物的价格低廉, 适合广大人民群众[6]。本次的调查材料主要在农村地区, 社会经济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用药情况的变化, 这可能是本次研究人群近几年用药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7]。观察农村老年人降压药物使用对了解农村老年人的高血压疾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规模的试验和调查, 从而为以后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依从性好、成本更少、不良反应更小、效果更好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鲍艳江, 郭雪微, 刘东云, 等.北京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 (1) :54-56.

[2]吴瑛, 尤国珍.上海农村某地老年人群近几年降压药物使用及趋势[J].上海医药, 2014, 9 (16) :50-51.

[3]方向华, 汤哲, 平光宇, 等.北京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现况的综合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9) :659-662.

[4]倪晓燕.降压药物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6) :46-47.

[5]田应军.复方罗布麻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6) :107-108.

[6]刘东云, 郭雪微, 鲍艳江, 等.北京局部地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评估[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 9 (4) :400-403.

老年人群 篇8

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1 克服不好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

戒烟和控制饮酒, 吸烟不仅能够引发血压升高, 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的并发症;饮酒可引发血压升高。吸烟的耗氧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

2 控制热能和体质量, 限制食物总量的摄入

尽量将体质量指数 (BMI) 控制在<25。体质量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这是高血压患者调整饮食所要达到的目标, 因为热能过多会使体质量增加导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有人观察超过正常体质量25kg的肥胖者, 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33kPa (10mmHg) , 舒张压高0.93kPa (7mmHg) 。因此, 控制热能摄入, 保持理想体质量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饮食原则的首要目的。

3 限盐

限制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 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过度食用钠盐会使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所以说,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食盐销售量大的地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4 控制膳食脂肪

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少食或不食含胆固醇偏高食物如动物内脏、黄油、鱼子等。脂肪的质量比其数量有更重要的意义, 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高, 可升高胆固醇, 易引发血栓形成, 使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而植物性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 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 抑制血栓形成, 降低血压。故食用油宜多选食植物油。

5 多吃水果 (苹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维生素C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遭体内有害物质损害的作用, 对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极其有益。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人, 其血压一般很低, 不会出现血压高的情况。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6 补充钙和钾盐

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 喝牛奶500mL, 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此外, 还必需注意某些营养素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施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优降宁) 治疗时, 不宜进食含酪胺高的食物 (如干酪、酸奶油、扁豆、蘑菇、腌肉或腌鱼、啤酒、红葡萄酒、鳄梨、香蕉、葡萄干等) 。进行一般降压治疗的患者, 不宜用自然甘草或含有甘草的药物 (如治疗胃炎的甘链片) 。因其中所含的甘草酸可导致低钾血症的钠潴留。

7 适量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1) 强度适中, 不要过量过强, 循序渐进, 切勿空腹, 以免发生低血糖, 应在饭后2h进行。对于I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02~125次/分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而对II、III期高血压患者, 运动后心率不应超过运动前的30%, 应以缓慢运动为宜。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次。每次运动持续45~60min, 根据身体状况灵敏把握。 (2) 注意周围环境气候, 选择安全场所。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 防中风。勿在巷道、马路边。 (3) 建议进行有氧练习:如步行、太极拳、慢跑、舞蹈、游泳、降压体操、踏车等, 选择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药物个体化治疗: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 要求最好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下, 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最好使用1天1次的持续24h的控释和缓释药物。对勺型的高血压患者, 最好在高血压高峰前给予相应的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 要求每天24h内血压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首选小剂量利尿剂, 如双氢克尿噻或寿比山等, 注意低钾副作用, 可同时选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安体舒通) 或者阿米洛利联合使用, 如效果不理想, 可合并钙拮抗剂。能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和小动脉硬化。 (2)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由于舒张期高血压周围血管张力增高, 早期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所以应选择对周围血管有高度选择性、能够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药物。长效CCB具有良好的这方面功能。 (3) 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衰:此类患者首选ACEI, 在全心衰阶段, 使用利尿剂可有效的改善症状。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逐渐加到治疗剂量, 可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钙拮抗剂对心衰的患者没有有益的证据。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药物为:ACEI, 钙拮抗剂, 必要时可用α受体阻滞剂。 (5) 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首选ACEI类药物和钙拮抗剂。

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年龄≥65岁的降至150/90mmHg以下;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性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 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 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降压治疗的血压低限值尚未确定, 但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予以关注。

最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提出了三个“达标”:

平缓达标――和缓的降压方式。许多人患上高血压后, 总是希望尽快让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多是逐渐、缓慢的病程, 进而造成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所以治疗不是越快越好, 更不宜速战速决。高血压患者, 特别是老年人、器官损害较为严重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 血压下降必须平缓, 不宜过速。日本老年高血压指南强调, 起始药先给1/2甚至是1/4常用剂量, 然后根据病情变化, 逐渐加量。一般治疗高血压以1~3个月为达标期, 老年人则时间更长一些。

晨起达标――持久降压的原则。正常人体血压一天中呈波动变化, 高血压患者尤其变化大。正常血压的特点是“两峰一谷”, 其中一峰指的是晨起峰, 也就是早晨6点至10点之间的血压波峰。研究发现, 晨起峰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张力增加等因素相关。同时晨起峰又是造成心肌梗死、猝死等的重要原因。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晨起峰值较高, 更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悲剧的发生。所以积极、有效、合理地控制晨峰, 对降低心、脑等靶器官损坏至关重要。临床治疗中, 每天给患者服用一次长效降压药, 药效可持续24h以上, 从而调节和控制包括晨起峰在内一天的血压变化, 以达到长期持久的降压目标。

长期达标――降压获益根本。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一些人总是觉得只要几天、几周降压达标了就不用再吃药。由于高血压病因尚无法完全确定, 所以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因此即使血压降到正常也并不意味着就治好了高血压, 而需要坚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 控制好血压。

现代高血压防治的理念是:降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保护重要脏器免遭损害则才是真正的目的。降压治疗在高危患者能获得更大益处, 例如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的脑卒中史患者。虽然降压治疗不是治本的, 但也不是仅仅对症的,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总之, 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 通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达标、减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之一。社区内居家口服降压药物是最主要的给药方法, 在用药过程中得到社区医务人员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所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系统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继旺.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 2010, 19 (10) :67-68.

[2]高文娟.自我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医药, 2010, 8 (1) :20-23.

老年人群 篇9

进入21世纪,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老年消费需求也与之攀升, 但目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缺口较大, 养老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这样的现状导致国内老年人即将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半数老年人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二是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业滞后, 表现为急速的城市化没有为老年人留下多少社区活动空间, 缺少活动场所和设施;三是长期护理的设施缺乏。虽然说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 但养老产业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细分, 老年住宅越来越受到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关注, 即将掀起新一轮“居住革命”。

概念篇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老年产业:是在社会总需求中, 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 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业内亦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

老年产业的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绝对数和比例不断增加, 将带来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步入老年型国家。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 我国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而且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

老年人住宅: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 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

老年公寓: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 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 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老年公寓是指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 又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老年住宅, 属于机构养老的范畴。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居家养老一般由民政部门牵头, 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 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 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 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 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 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

社区养老: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 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 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 (路) 、电 (楼) 梯、平台、房间、洗手间 (厕所) 、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 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政策篇

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2005年) 》的通知,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纲要指出, 我国“十五”期间老龄事业的总目标是: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 重点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体现城乡不同特点的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以城市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老龄事业的正常投入机制;健全老龄工作体系。

纲要从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阐明了“十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的任务和实现措施。在经济供养方面, 纲要提出, 初步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经济供养体系, 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确保老年人生活水平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在城镇, 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农村,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在医疗保健方面, 纲要提出, 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初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 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按照规定, 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 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来源:青岛新闻网http://www.qingdaonews.com/2001年8月14日)

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 根据本市实际情况, 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 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的组织建设、改造和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市政管理、交通、公安、质量技术监督、旅游、园林、国土房管、商务、体育、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管理和监督工作。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应当依法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无障碍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进行监督, 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办理并答复。

第六条本市对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无障碍设施的科学技术研究, 鼓励无障碍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

第八条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

(一) 坡道、缘石坡道、盲道;

(二) 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

(三) 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

(四) 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

(五) 无障碍厕所、厕位;

(六) 无障碍标志;

(七) 其他便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施。

第九条本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内道路、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单位, 必须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设计规范》的要求和本市有关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

本市根据实际需要, 制定有关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和地方标准。

建设项目的无障碍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条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符合安全、可达、可用、便利的基本要求, 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 人行步道、公共建筑的地面平整、防滑。

(二) 铺设盲道保持连续, 盲道上不得有电线杆、拉线、地下检查井、树木等障碍物, 并与周边的公共交通停靠站、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三) 人行步道、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置缘石坡道或者坡道。

(四) 公共交通停靠站设置盲文站牌的, 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颜色、形式和内容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五) 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区域或者场所设置服务台、电话的, 同时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

(六) 公共建筑的玻璃门、玻璃墙、楼梯口、电梯口、通道等处, 设置警示性标志或者提示性设施。

(七) 无障碍设施颜色鲜明, 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八) 有无障碍设施的, 在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无障碍标志。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时, 应当按照《设计规范》和本市有关规定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总说明书中应当包括无障碍设施设计内容。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件。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及本市有关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施工。

第十四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 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未按规定进行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五条对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没有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无障碍设施建设不符合《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的, 应当按照《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改造。

第十六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务、旅游、园林、国土房管、金融、邮政、电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编制本市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市国家机关的对外办公场所、医院、邮局、银行、空港航站、火车站、公共交通停靠站、公共厕所、公园和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业单位的营业、服务场所等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应当优先进行改造。

第十七条市交通、公安交通、市政管理、商务、旅游、园林、国土房管、金融、邮政、电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改造计划组织改造责任人制定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前款所称改造责任人是指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的所有权人;所有权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间约定改造责任的, 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

第十八条改造责任人应当根据实施方案依法组织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

改造责任人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后, 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市和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被列入改造计划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的改造责任人未完成改造任务的, 该责任人就同一项目申请扩建或者改造时,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的, 责任人应当及时修复。

前款所称维护管理责任人是指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内道路、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人;所有权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间约定维护管理责任的, 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

第二十一条本市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在运营线路上逐步配置无障碍车辆。

本市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在运营车辆上配备字幕报站和语音报站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已配置的运营标志、标识应当保持醒目, 便于识别。

第二十二条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文字信息报警、呼叫功能, 保障听力、言语残疾者报警和急救需要。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无障碍设施, 不得损毁、违法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对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有权劝阻和举报。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设计单位未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无障碍设施设计的规范、标准设计无障碍设施的, 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 施工单位未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及本市有关施工规范、标准, 进行无障碍设施施工的,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对建设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的或者建设的无障碍设施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损毁、违法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 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并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 对侵占、挪用或者停止使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内的无障碍设施的, 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 对损毁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 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 在城市道路上违反规定停放机动车占用无障碍设施的, 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其他违法占用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 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依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 损毁无障碍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的, 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 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 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自2004年5月16日起施行。2000年5月1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将实施

2010年1月27日, 上海市质监局和市民政局发布将于2月起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上海地方标准, 标志着上海市今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将获得统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质量的控制依据。

截至2008年, 上海老龄人口已逾300万人, 今年起将进入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 预计到2030年将达500万之巨。一项“未来中国人如何养老”专题调查显示, 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比例高达7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已经持续了六年, 不少社区服务项目已包括老人生活起居各方面的通用需求, 形成了送配餐、理发、洗浴、集中洗衣等一系列菜单式服务, 但亟待用标准来规范。《规范》设置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涵盖了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浴、助餐、助洁、助行、助医、代缴费用等方面, 并分别明确了服务要求。如“生活护理”要求给老人洗漱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 使老人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 (趾) 甲整洁、无异味。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 老人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等。“助浴服务”要求给老人上门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

对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要求公示执业证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规章制度等信息, 且公示的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便于老人了解和获取。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为上海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人, 如果服务前或服务中发现老人患有传染性疾病, 或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 《规范》明确可以不接受或终止服务。

《规范》还定义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各类服务机构的概念, 并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确定了对它们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hanghai.gov.cn/2010年1月28日)

莱芜市出台《关于规划建设农村老年公寓的实施意见》

2009年3月11日, 莱芜市建委、莱芜市城市规划局、莱芜市国土资源局、莱芜市老龄办联合下发《规划建设农村老年公寓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规划建设农村老年公寓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集体投资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坚持政策扶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资助相结合;坚持资源共享与老年人优先的原则。规划建设农村老年公寓要按照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特点, 老年公寓占地面积按农村总人口每人6~1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布局规划, 必须先规划后建设, 力争到2020年, 70%的村规划建设老年人居住的老年公寓。

意见要求:加强对农村老年公寓建设的规划管理。要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 确保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的需求。各级规划部门, 要加强对规划建设农村老年公寓监督检查。今后, 凡是对社区、农村进行整体规划的都要把老年公寓列入规划内容。同时, 要与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社区为老服务、卫生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相互兼顾, 以提高服务设施的功能, 方便老年人居住。

意见强调指出:农村老年公寓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各类资源, 可以依闲置的学校、厂房、集体房屋及现有服务设施进行改建、扩建, 也可以采取宅基地土地置换开发或土地划拨的形式解决, 鼓励采取企地联建、社会赞助、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步伐。建设农村老年公寓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原则, 以村集体投入为主, 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兴建和管理老年公寓, 吸收慈善机构募捐、社会团体互助和个人捐助等联合建设和管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等方面享受社会福利机构的政策。 (来源:莱芜市人民政府http://www.laiwu.gov cn/2009年3月11日)

发展篇

成熟市场老年住宅发展历程的借鉴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问题的出现, 老年型国家也随之增多。1950年, 全球属于老年型的国家已达到15个, 2001年已达到50多个, 绝大多数是西方发达国家, 而且其中大部分国家目前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超过20%, 养老问题成为这些国家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北欧瑞典就出现了老年公寓, 其后在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概念的老年人住宅, 老年住宅在美国更成为一种盈利性产业。

因此, 要分析成熟市场老年住宅发展的历程及其相应的阶段特征, 必须从这些已经在老年住宅的发展中取得一定经验的国家入手, 而在这些国家中, 美国老年住宅的商业化特征最为明显, 发展历史也较悠久 (约40年) , 故我们选择美国老年住宅市场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蓝本。

一、美国老年住宅的发展历程

美国老年住宅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随着其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 市场发展初期 (六十年代)

美国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进入了老年社会, 1970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4.1%, 老年产业已成为投资热点。而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年人偏好独居, 因而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需求逐渐产生。同时, 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市场不断细分, 老年住宅作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在有效需求及消费力的支撑下开始逐步形成。

2.市场快速发展期 (七十年代)

进入七十年代后, 美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人均GDP从1970年的5067美元升至1980年的12282美元, 这一时期, 美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 美国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到1976年, 社会保障的投入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9%, 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基本已能达到退休前的70%。

而美国老年化的程度则进一步加深,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接近17%。这一时期, 是美国老年住宅的快速发展期, 老年住宅 (包括护理型) 开发量以大约每年2%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入住老年住宅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老年人口的3%以上。

老年住宅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其中活跃老年社区的出现是美国老年住宅大规模开发的标志。通常这种社区以住宅销售的盈利方式为主, 产品多为低层洋房、多层公寓、各类别墅等构成。社区活动有高尔夫、钓鱼、网球、游泳、划船、教育课程、艺术、手工、演出等。相应的占地面积较大, 建有俱乐部、湖泊、游泳池、图书馆、高尔夫球场、散步和自行车路径、网球场、饭馆、礼堂等。

这是美国老年住宅发展较为活跃的一段时期, 也是投资者获利较多, 风险较少的时期, 但值得指出的是, 由于美国政府对护理型的老年住宅开发有相当优惠的政策, 因此这类产品成为老年住宅的开发主流。

3.市场成熟期 (1980年至今)

从80年代后期开始, 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减缓, 但由于其绝对值大, 因此其福利水平依然能维持较高水平。自1976年起, 社会保障的投入稳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而与此同时,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也达到20%左右。美国老年住宅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 已处于一个相对成熟期, 目前老年住宅开发量年增长在10%左右, 而入住老年住宅的老年人口则达到了5%以上。

1980年到1990年间, 美国老年住宅 (包括护理型) 增加了24%, 而在近几年增速则达到了10%。值得指出的是, 由于政府对老年住宅开发一直以来的支持态度, 尤其是在对政府支持依赖较强的护理型老年住宅市场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 导致该类产品趋于饱和, 投资有下降趋势, 而非护理型老年住宅则拥有较好的投资回报。

自住型老年住宅 (包括公寓及活跃老年社区) 是美国老年住房市场里近期发展最快的部分。1990年该部分的收入为125亿美元, 2000年则达到约300亿美元。这一时期, 美国老年住宅市场基本进入了一个成熟发展阶段, 竞争出现并越来越激烈, 市场上出现一批品牌开发商, 大多体现为全国连锁经营, 并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二、成熟市场老年住宅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相应特征

美国老年住宅产业是一个发展了几十年并比较成熟的行业。产业的主体是社会的盈利机构这一事实是我们分析老年住宅市场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

从美国老年住宅市场的发展经验看, 一个国家的老年住宅市场发展与其老年人口数量 (占总人口的比例) ,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水平、政府支持程度、老年人消费观念等息息相关,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 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 是老年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老年住宅的开发模式、产品形式以及市场秩序都处在自我调节的阶段, 相关社会综合发展指标如下:

(1) 国家进入老年社会, 即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保证老年住宅有市场需求;

(2) 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 对社会保障体系能有较强支持, 大致上人均GDP应达到2000美元左右;

(3) 社会福利水平达到一定水准, 保证老年人有一定消费能力, 按照发达国家标准, 社会保障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4) 政府对发展老年住宅有较完善的政策支持, 包括对老年住宅开发商的贷款支持 (应超过普通住宅开发的水平) 、土地供给支持以及对老年消费者的贷款支持等;

(5) 老年人独居观念的形成。

2.成熟阶段

老年住宅产业发展到较成熟时期的标志是在几个关键环节如借贷、建设、运营和服务、发展方面, 实现借贷有程序、建设有规矩、运营和服务有标准及监督检查。这些因素构成了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从事该产业的主体包括借贷机构、开发商、运营和服务商等也都在行业的发展中获取本身的利益、相得益彰地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 老年住宅的开发模式, 产品形式等方面都已发展得比较成熟, 老年住宅的开发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相关社会发展指标应达到以下标准:

(1) 60岁以上人口比例稳定在20%左右, 保证老年住宅的市场需求;

(2) 人均GDP应达到5000美元以上;

(3) 社会保障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

(4) 老年人口入住老年住宅的比例至少在5%以上。

三、老年住宅市场的准入条件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老年住宅的发展历程,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我们认为老年住宅市场的准入条件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 社会老龄化程度

这是进入老年市场的一个大前提, 只有当社会进入老年化以后, 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时, 才会产生支持老年住宅市场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 只有当国家进入老年化社会时, 国家政策及社会保障体系对老年产业发展的倾斜与投入才会增强, 在相关资源配置上也会突出。

2.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水平, 即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只有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随之而来的个人储蓄、退休金、养老保险金及其他补助金才能使老年人的消费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

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其老年住宅的快速发展都是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时候开始, 因此,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是我们衡量一个老年住宅市场是否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标准。

3.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是支持老年住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给老年人带来稳定而较高水平的收入, 使其老有所养。

在美国财务界, 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收入在达到其退休前的70%的时候才能享受到有保障的较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我们在分析发达国家老年住宅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发现, 大多数国家都是在人均福利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的时候, 老年住宅才得以快速发展, 即社会保障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时将进入老年住宅的快速发展期。

4.国家政策对老年住宅开发的支持力度

从对美国老年住宅发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 美国老年住宅产业的开发经营主体是社会营利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养老设施运营者能够从银行得到较优惠条件的贷款, 这是美国地产开发商开发老年住宅项目的基本条件。各种不同的政府和非政府金融机构都可以向这些项目提供贷款, 但贷款条件随市场经济情况进行调节。例如, 美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 (HUD) 对老年住宅项目提供上限不高于项目整个估价和粗略替换成本的90%, 或者贷款数额能够支持项目纯运行收入的90%, 非营利机构可以达到95%。这种贷款额度比传统项目的贷款要高出很多。可见,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使老年住宅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动力。

5.老年人口的养老居住观念

西方国家老年住宅市场能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自立独居的传统, 老年人在子女成年后与子女分居的传统是老年人对老年住宅产生需求的前提。

目前在我国,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聚居观念, 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但是在一些大城市, 子女与父母分居的现代居住形态开始产生, 并且呈增长趋势。

案例篇

上海开建规模最大养老院

2010年1月4日, 上海目前规模最大、可设置养老床位近千张的养老机构在地处中心城区的上海长宁区开工建设, 成为该区推进“幸福养老”的重要措施。

当日开建的长宁区第三社会福利院, 是由长宁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养老机构, 位于长宁区协和路西侧, 占地面积14910平方米, 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建成后可设置养老床位近千张。

预计2011年交付使用的长宁区第三社会福利院不但规模大, 而且标准高、功能全, 建成后将集养老、护理、休闲、理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 体现信息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的特色。

该养老机构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 以中低端为主, 适当兼顾高端, 在优先收养社会孤老和经济困难、行动不便需要照料的老人的情况下, 安排适当的床位满足其他需要照顾的老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推行“幸福养老”新模式, 长宁区坚持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 为全区60岁以上老人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 为65岁以上无业未纳保老人提供生活补贴、70岁以上无业未纳保老人提供基础医疗辅助项目、80岁以上老人提供“家庭医生”、90岁以上老人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百岁老人每月发放营养补贴等。

北京太阳城

创办于1988年的北京太阳城集团, 至今已有22年历史, 首创全国第一家以老年人为核心的集房地产、医疗、养生、文化、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目标, 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北京太阳城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为42公顷 (623亩) , 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面积23万平方米, 商业配套设施7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包括住宅式公寓、别墅、银龄老年公寓、帝阳老年公寓、老年护理中心、医院、家政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文化会展中心、阳光水世界、健康管理中心、假日酒店, 可提供包括养老、家政、餐饮、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北京太阳城还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 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不仅接养身体健康的老人, 还接养生活半自理、无自理能力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 涵盖了老年人必经的四个阶段。

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先生以“为天下老人尽孝心”的思想, 坚持将“孝道、仁德、诚信”作为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在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后, 提出并倡导“四个结合”的新型养老运作模式。一是将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 让入住社区的老人在家中就可享受七大商业配套设施中的各项服务;二是将房地产与老龄事业相结合, 建设老年社区最终目的是开拓老龄公益事业, 只是利用房地产这个“管道”来建设;三是将公益事业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为老设施在对社区老人开放的同时也向社会开放, 所得收入用来补充老年产业的经费, 使企业持续发展;四是将中华五千年孝道文化与创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老年社区。

美国老年住宅有特色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1980年, 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比重的11%。老年住宅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老年社区或公寓十分普遍。在美国, 环境好、规模大的老年社区一般都坐落于大城市的郊外, 大多为私人投资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社区中包括各种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设施, 形成了老年产业的发展基地。

太阳城中心是美国较大的老年社区之一。太阳城中心从1961年开始开发建设, 从一开始就规划成为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这里的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 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不能超过30天。社区内设计建造了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需求。

太阳城中心现有来自全美及世界各地的住户1.6万, 且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整个社区分“太阳城中心” (独立家庭别墅) 、“国王之殿” (连体别墅) 、“湖中之塔” (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庭院”和“阿斯顿花园” (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 以及“自由广场” (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六大居住社区, 以上各社区共同享用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 (来源:青岛新闻网http://www.qingdaonews.com/2006年6月12日, 胡慧平)

英国的老年人住宅

英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因此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在英国, 老年人的住所一般都是按照特殊的需要而设计建造的, 室内温度、窗户、楼梯、浴室、卫生间、灶具等都有特殊的标准和安全要求, 以适应老年人的特点。英国的老年人住宅主要有以下类型:

老年公寓这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组合式单元住房, 每一老年公寓平均有30个单元。每一单元包括1~2个卧室、厨房、浴室, 整幢公寓中都有供暖系统, 使各个部位都保持温暖。楼梯、走廊上都设有扶手, 电器开关安装在容易触及的部位, 卫生间、浴室采用防滑地板, 浴缸、抽水马桶都设有扶手。每一个单元内都有紧急呼叫系统, 只要按一下按钮, 管理员就会赶来提供服务。在公共走廊和其他部位也都设有紧急呼叫按键。凡不设电梯的公寓, 均不超过两层。公寓的附近有商店和邮局等设施。老年公寓中还设有公共活动的房间、洗衣间和供来客住宿的房间。

老年人之家建立老年人之家的目的是为老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并提供多方面照顾。老人们可以在其中尽可能舒适地、正常地生活, 同时又使他们的个性、独立性和人格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那些已经无法在家独立生活的老人, 不论其经济能力如何, 都具有进入老年人之家的权利, 享受良好的照顾和服务。目前老年人之家发展很快, 每一个老年人之家的规模有所缩小, 新的老年人之家一般住有40位左右的老人。现在的趋势是更多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在老年人之家度过余生。老年人之家收取的费用是按成本标准计算的, 如有老人支付不起, 则仅需交纳其基本退休金的3/5~4/5, 其余至少1/5以上的退休金仍可留作个人零用钱。

救济院在慈善性质的老人救济院, 老人生活是免费的, 或至多交纳很少的象征性的费用。慈善机构、地方政府、私人都有捐款给这些救济院用于改造房屋, 增添设施。另外, 住房协会、私人企业等也都建有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居所, 在政府的监督并资助下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服务。近些年来, 在一些地方又新发展了一种寄宿方法, 由私人家庭接纳老人共同居住。这种托老式寄宿方法是在地方政府或是医院或是老人志愿福利委员会的赞助和组织下发展起来的, 目的是使老人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来源:中国建设报2001年9月14日, 宇平)

日本:银发住宅

近年来, 日本各地正在建造拥有护理、供膳等生活服务设施的新型“银发住宅”, 让老人能在城市靠退休收入独立生活, 而不必求助于他人, 这种住宅深受日本老人的喜爱。

“银发住宅”是由住宅都市预备团或地方住宅供给公社等建造的。为帮助老年人独立生活, “银发住宅”都配有扶手和坡道, 备有膳食供应和健康服务等, 只要一次性支付终生服务费就不必担心今后房租涨价。川崎市的“银发住宅”, 每户面积为40~60平方米, 迁入的条件是60岁以上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费用按居住16年计, 签约时一次付清, 如提前死亡, 可按年退还费用。

“银发住宅”的居室, 都配有厨房和浴室, 一切电器设备均从安全考虑, 房间还设有生活节奏传感器, 如屋内一定时间没动静, 生活节奏传感器即可发出警报, 服务人员会及时赶到。

考虑到老人和邻居间的交流和健康管理, “银发住宅”的公共场所配有健身器、多功能大厅、温水游泳池、娱乐室、食堂等。膳食方面, 食堂提供从营养考虑的菜单, 但也可以自己做饭。在健康管理上, 每晚都有护士或助手值班, 医院每周一次派医生上门服务, 除必需的护理外, 它和养老院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需要服务, 可由老人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来源:乐退网http://www.lortui.com/2008年7月9日)

瑞典的老年公寓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老人公寓位于居民区内, 是专供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退休老人居住的。

在这里居住每月要付房租, 但可以像在家里一样, 自己上街买菜、烧饭。与普通公寓不同的是所有的房间都没有门槛, 以防老人绊倒;马桶、澡盆比较低矮, 并带有扶手;考虑到老人弯腰不便, 炉灶、烤箱等的高度适合老人站立使用, 甚至可以上下升降;阳台、窗户较大, 可让老人多晒太阳等等。

老人公寓还有一个特点, 老人需要帮助时, 有专门人员为他们服务。楼内有一个“服务中心”, 那里有十多名经过一定训练的“家庭护理员”, 如老人需要打扫卫生、购物、烧饭、上医院或因病卧床需要照顾时, “服务中心”即可派人前往, 老人只需付少量服务费即可。

老人公寓一般离医院、商店都不远。楼内还有食堂, 老人如不愿自己做饭, 可享受优惠价在食堂就餐。楼内还有小卖部、理发室和阅览室。公寓内的手工织布室、木工室、制陶室等常常吸引很多老人参加。

老人公寓内还有一个“警报中心”。瑞典当局向所有老人和残疾人提供警报器, 又称安全铃。老人把安全铃戴在手腕上, 如同戴手表一样,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可以及时呼救。 (来源:你好北京http://www.hi-bj.com/docs/2005年11月21日)

论文篇

城市老年住宅需求调查分析_以徐州市为例

1徐州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住宅发展现状

1.1徐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理解, 动态的人口老龄化是指按某一起始年龄定义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的过程, 所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征, 而静态的人口老龄化则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达到既定的数量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目前国际主要沿用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从人口老龄化动态含义上理解, 建国以来, 徐州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从年轻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的过程, 如图1所示。

对比表1中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标准, 从图1中我们可知, 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 即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人口普查期间, 徐州市0~14岁年龄段人口超过总人口的42.21%, 而老年人口仅占2.6%, 老少比仅为6.16%, 符合年轻型社会的各项标准;随着社会医疗设施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控制, 在1982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前, 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15~64岁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65岁以上老年人口稳步上涨, 使人口结构实现了由年轻型向成年型的过渡;2000年以后, 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并且比例差异不断扩大, 截至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为止, 老少比已经高达53%, 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9.91%, 体现了充分的老年型社会特征。

从静态含义上理解, 徐州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 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为9.91%, 超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7%的标准, 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1.2徐州市老年住宅发展现状

老年住宅是指专供老年人居住, 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具体包括养老院及老年公寓。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老年公寓是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 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 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从徐州市现有的养老院状况来看, 能够从网络黄页上找到的仅有四家养老托老机构, 共有床位不超过500张,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而且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许多老年人或其子女都曾去养老院进行过咨询和调查, 实际的情况往往与他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而实际意义上的老年公寓在徐州也还没有出现, 市场供给缺口较大。

2 徐州市城市老年住宅调查概况

在市场需求方面,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对住宅的具体需求状况, 我们对徐州市老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整群调查法, 以徐州市老年人口为抽样总体, 以年龄段作为“群”, 对各年龄组的老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将65岁~79岁的老年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占调查比例的60%;为了能够预测未来15年内老年住宅需求状况, 将50~65岁老年人口的具体需求状况也纳入了调查之列, 比例达36%;此外, 为了反应目前高龄人口的居住状况, 也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获得一定的样本, 占总调查人口的4%。由于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城市老年住宅的需求意向, 因此调查区域仅限于徐州市市区。在调查过程中, 调查对象定位为老年人, 会由于身体、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 要求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交流, 较为耗时耗力。共发出问卷380份, 收回问卷365份, 其中有效问卷341份。

2.2 调查内容

针对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 设计了《徐州市老年人住房状况与老年住宅需求意向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调查, 主要研究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职业 (退休前) 及退休收入状况, 作为研究老年人住宅需求的基础资料;二是住房状况调查, 主要研究被调查对象目前的居住状况, 包括坐落、面积、是否与子女同住、房屋性质以及建筑形式等内容;三是需求意向调查, 本部分主要研究被调查对象是否愿意入住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住宅、采取何种方式入住 (租或购) 以及对住宅坐落区域、种类、费用承担、住宅面积、套型、楼层等住房要素的具体需求意向。

3 老年住宅需求分析

3.1 老年人经济收入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341位老年人中, 从职业的分布状况来看, 有80%的老年人退休前从事行政、事业、企业等稳定性较强的工作, 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从实际对退休收入的调查中也可知有57.77%的老年人每月能获得1000~3000元的收入。此外, 在对子女状况调查的统计结果中, 获知82.99%的老年人都拥有两个以上子女, 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 儿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亦相当可观。因此, 在经济支付能力方面, 徐州市绝大多数老年人口能够承担入住老年住宅的费用。

3.2 高龄人口居住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 目前徐州市健康状况良好的高龄人口 (80岁以上) 多与儿女共同居住, 其比例达到66.67%, 这种状况与该年龄段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以及多子女的状况密切相关。据统计, 该年龄段的老年人有三个子女以上的比例达86.67%。剩余33.33%的老年人独自居住, 其房屋性质多为公有住房, 面积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住所相比相对较小, 为40~60m2左右。此外, 高龄人口对老年住宅的需求相对较小, 统计中, 有73.33%的老年人不愿入住老年住宅, 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 搬家、个人生活等都较为不便, 另外是由于浓厚的传统居家养老的观念, 认为有子女照顾, 没有必要入住老年住宅, 但仍有26.67%的老年人愿意入住, 并且都会选择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配备良好的老年社区。

3.3 老年住宅需求状况分析

在扣除65岁以下及80岁以上的202份有效问卷中, 47.52%的老年人愿意入住老年住宅, 占所调查老年人比例的一半左右。以2005年徐州市人口抽样调查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84万人为基数, 除去目前居住于农村的57.77%, 尚有16.86万老年人近期有意向入住城市老年住宅。由于老年人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思想观念等的不同, 老年人对所需的老年住宅的具体特征, 比如对住房面积、住宅种类以及楼层、套型、面积等状况都各具偏好。根据愿意入住的96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我们可以得知65岁~80岁老年人对老年住宅需求意向特点如下:

(1) 老年住宅种类选择多集中于老年社区

在本次调查中, 将老年住宅的种类分为三类:设施配备良好的养老院, 专门为老年人修建的配备医疗卫生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的老年社区以及既有专门为老年人修建的住宅、又有为年轻人提供的住宅的混合社区。67.71%的老年人都选择了老年社区, 究其原因是这种形式的老年住宅在功能上较为单一, 形式上灵活多样, 既可选择大套型, 亦可选择小套型, 又不会受到类似养老院式的院所式管理, 老年人生活上较为自由, 价位较之混合型住宅也低廉些, 因而受到多数老年人的认可。

(2) 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购房

由于根植于心的传统占有观念, 69.77%的老年人仍然选择购买所选择的老年住宅。租用的比例相对较少, 不到所调查老年人的1/3。

(3) 南郊风景区及中心区成为老年人理想的养老区域

老年人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 希望在安度晚年时, 能够居住于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配套设施优越的区域, 在徐州市, 南区特别是南郊风景区成为老年人的首选区域, 61.63%的老年人希望在这里拥有自己的住房;其次, 考虑到生活方便等因素, 也有13.95%的老年人选择愿意入住建于市中心的老年住宅。

(4) 住宅面积及套型趋于中档

40~80m2、两室一厅的住房成为老人们青睐的主要房型, 有接近一半的老年人选择该类住房, 一方面老年人长期独自居住, 不需要面积过大房屋数过多的住房, 不便于日常的清理打扫, 而且造价很高;另一方面老年人考虑到儿女探望, 房型又不能过小。因此, 40~80m2、两室一厅的住房成为最佳选择。此外, 对于房屋楼层的选择, 基本都选择低层住宅, 即1~3层, 达到96.51%。

(5) 能够接受的住房价格偏低

老年人能够接受的住宅价格多为2000元/m2或租金800元/月以下, 根据徐州市目前住宅价格攀升情况, 这一价格明显偏低;加之老年住宅由于内部需要装配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 如防滑楼梯、防滑地板等, 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使得房价更加高不可攀。

3.4 未来15年内老年住宅需求状况分析

从长期来看, 50~64岁的老年人是老年住宅未来15年内的主要消费对象, 在这部分老年人中有44.35%的老年人愿意入住老年住宅, 会为老年住宅提供持续的消费源。具体需求意向如表3所示。

将表3与表2对比可知, 未来15年内徐州市老年住宅需求意向存在如下特点:

(1) 对老年住宅的要求逐步提高

这一年龄段的老人对老年住宅的要求明显提高, 选择入住养老院的人口比例显著下降, 将会由10.42%下降至7.27%;而老年社区和混合社区则获得了更多的青睐, 尤其是混合社区, 已经有1/4的调查对象选择在自己进入老年期后入住于此, 这是因为该社区不但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且使老年人能够自由地与年轻人交流沟通, 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2) 租房比例显著上升

对比65岁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 以租房的形式入住老年住宅的比例已大幅提高, 几乎与购房比例二分天下。老人的思想观念已经不再执着于是否拥有房屋的所有权, 而是希望用更多的钱来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

(3) 对意向区域、套型、面积及楼层的选择变化不大

该年龄段人口仍将南区和中心区作为其对老年住宅需求的意向区域, 其比例较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更大;而对于套型的选择, 两室一厅的选择比例上升明显, 对于大套型的选择其比例相对65岁以上的老人有所下降, 相应的对于面积的选择意向也在逐渐偏低, 40m2以下的老年住宅需求量相对有所增加;对于楼层的选择, 仍以1~3层的建筑为主, 占96.08%。

(4) 能接受的房价相对集中

1000~3000元/m2价格已能被70%的老年人接受, 对2000~3000元/m2价格段的接受度已经超过1000元/m2以下的接受度, 达到27.54%。但是对3000元/m2及以上的住房能够接受的老人却从10.47%下降至5.88%。

4 结论及建议

(1) 老年住宅供给市场匮乏, 需求旺盛, 老年住宅发展有较大空间。目前许多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老年住宅建设状况已经初具规模, 而类似于徐州的中型城市以及大多小型城市, 在需求相对旺盛的情况下,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老年住宅供给体系, 这些地区的老年住宅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老年人收入状况良好, 有一定的负担能力, 但是由于老年住宅成本较高等原因, 租购费用的支付仍存在困难。虽然我国近年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以往来说有较大提高, 但是老年住宅成本建设成本较高, 同时房地产市场走热, 必然在最终消费住房时, 房价超过预期标准。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应办法, 促进老年住宅市场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使老年住宅既能够实行商业化运作, 也能够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 以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需要缩减房价, 具体措施如减少老年住宅用地的土地成本、减免税费等;另外也可以试行“以房养老”的模式, 将老年人已有的固定资产转化为养老资本。

(3) 老年人对老年住宅种类要求多样, 应建立多层次老年住宅供给体系。虽然在具体需求方面能够研究出老年人需求住房的主体模式, 即以40—80平方米两室一厅住房为主的老年社区, 但是由于老年人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思想观念等不同, 其需求意向也体现出多样的特点。因此各地在构建老年住宅供给体系时, 构建以主体模式为主, 辅以多样化的住宅形式, 满足各类型老年人的具体需求。

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篇10

1 老年人群MS的流行特点

1.1 地域、人种分布特点

不同地域老年人群MS的患病率有所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 发达国家的人群MS患病率低, 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我国老年人群MS的患病率, 北方高于南方, 一项国内调查资料显示, 北方MS患病率为23.0%, 南方为11.5%, 在地理位置上由北向南逐步呈下降趋势[1]。除地域不同外, 城乡患病率差异也非常明显, 城市高于农村。有资料表明, 城市MS的患病率为23.5%, 农村为14.7%。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 老年人群有超过85%的人存在一种以上的代谢异常。此外, 不同人种的MS患病率也有所不同, 白种人MS的患病率高于亚洲人群, 尤其是西班牙白种人。有研究表明, 白种人MS患病率为23.9%, 黑人为21.6%, 而亚洲人患病率较低, 日本和韩国分别为6.0%和13.0%。

1.2 年龄分布特点

尽管MS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均较高, 但不同年龄段其患病率是不一样的。MS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异常, 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很高。总体而言, 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0岁前罕见, 50岁前迅速上升, 70岁左右达高峰, 国内一项研究表明, 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及≥80岁组MS患病率分别为6.97%、9.40%、14.81%和19.28%[2]。我国11省市≥45岁、≥55岁人群MS患病率分别是≥35岁人群的2.0倍和2.8倍[3]。因此, 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明显。

1.3 性别分布特点

国内外多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性别MS的分布特征不同。<50岁, 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时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似;>50岁女性高于男性。国内11省市研究结果显示45岁之前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 45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4]。女性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比男性明显, >50岁明显增加, 到老年患病率常超过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老年绝经后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易使绝经后体质量增加, 导致MS患病率上升。而男性MS特点是患病率上升早、速度快、幅度大, 因此在中青年, 男性MS患病率常比女性高。但在不同种族中情况有所不同, 白种人一般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 而西班牙裔、墨西哥裔白种人和黑人则是女性高于男性。

1.4 职业分布特点

轻体力活动者的MS患病率较重体力活动者高。常熟市的一项调查显示, 干部、技术人员的MS患病率为12.2%, 离退休人员为11.4%, 工人为8.0%, 农民为8.1%。前两者为轻体力活动者, 后两者为中重体力活动者。此外, 离退休老年人MS患病率显著高于在岗老年人, 知识分子显著高于非知识分子[5]。

1.5 其他分布特点

婚姻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群MS患病率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群中丧偶者MS患病率最高, 未婚者最低[6]。受教育程度中以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者MS患病率较高。此外, 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入高低可能从多方面影响老年人MS患病率的高低。

2 老年人群MS各组分及其组合特点

2.1 老年人群MS各组分特点

2.1.1 高血压:

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 在MS 4项组分中, 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 无论男女均>40%, 而且在老年人群仍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一组国内资料显示, ≥50岁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0%, ≥60岁的人群为40%, 而≥70岁的人群可高达60%以上。由此可见, 老年代谢异常中高血压非常普遍, 患病率高, 且常与其他代谢异常合并存在。

2.1.2 糖代谢异常:

Isomaa等[7]研究显示正常人群中MS患病率为12%, 在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降低人群中分别为42%和64%, 而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高达78%。随糖代谢异常的逐渐加重, MS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国内的调查也显示相类似的结果。反过来糖尿病患者其M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美国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 >5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有86%存在MS。

2.1.3 血脂代谢异常:

老年人群MS的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三酰甘油 (TG) 增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降低的相对较少。一项针对老年人群MS调查研究表明, 在老年人MS中血脂代谢异常为TG增高者占37.4%, 而HDL-C降低者仅占2.6%。此外, 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国内一项研究显示, 60岁、70岁、≥80岁组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6.3%、48.2%和57.3%[8]。

2.1.4 中心性肥胖:

老年MS患者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可高达63.43%。腰围 (waistline, WL) 是反映人体内脏脂肪含量的简易测量指标, 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敏感指标, 也是预测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主要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当WL≥90 cm时, MS患病率随WL增加而上升, 随着WL增加, 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指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在WL≥90 cm以后代谢指标异常的数量增加较明显。在老年人群中WL与体质量指数、血压、TG等代谢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

2.2 MS各组分组合特点

MS各组分在不同个体叠加组合情况各不相同。国内调查显示, 患一种代谢异常者占32.8%, 2种异常者占36.2%[9]。邱昕光等[10]调查显示, 无代谢异常组占总调查人群的10.1%, <3种代谢异常组占60.5%, MS组占29.4%, 具有1种以上代谢异常达89.9%。

国外多数资料显示MS最常见的3项代谢异常组合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 这种组合约占MS的50%。国内最多见的组合是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 以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为最主要表现形式, 而且这2组组合交叉组成的阳性率较高。此外, 老年人群中MS组分单项或2项阳性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提示尽管这些老年人没有被诊断为MS, 但他们发生MS的危险性仍然较高。因此, 应加强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监测和控制, 达到对MS的一级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 老年人由于有自身的特点, 如各器官增龄老化、生活方式上静坐少动促发肥胖并改变肌肉的胰岛素敏感性, 同时老年人肌肉质量丧失、体内脂肪增加, 尤其是脂肪在腹部堆积和脂肪氧化缺陷, 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MS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 MS的个体患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风险是非MS个体的3倍, 而心血管病病死率则增加5~6倍[7,11]。因此, MS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新的流行病,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群MS的流行特点, 不仅对MS的一级预防有导向性作用, 而且对老年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制订具体的防范措施, 有助于降低MS的患病率, 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防止或延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东风, Reynolds K, 杨文杰, 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3) :181-186.

[2]王浩, 杨文.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特点[J].实用老年医学, 2003, 17 (3) :142-143.

[3]吴桂贤, 吴兆苏, 刘静, 等.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7) :551-553.

[4]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 (5) :298-300.

[5]吴荣霖, 徐敏皋, 周正元.常熟市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调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6 (12) :575-576.

[6]胡晓抒, 郭志荣, 周慧, 等.江苏省35~74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9) :751-756.

[7]Isomaa B, Almgrem P, Tumomi T, etal.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csyndrome[J].Diabetes Care, 2001, 24 (4) :683-689.

[8]于桂兰, 崔会娣, 胡国薇.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特点[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5, 7 (3) :196-197.

[9]邱晓敏, 邵虹, 李蜀光.广东省佛山市老年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J].高血压杂志, 2005, 13 (3) :168-170.

[10]邱昕光, 严红, 胡玉冰, 等.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22 (5) :374-375.

上一篇:手术联合中医下一篇:提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