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中医

2024-06-26

手术联合中医(精选十篇)

手术联合中医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78例肛肠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各39例。参照组男25例, 女14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 (38.64±3.46) 岁;病程11~22 d, 平均病程 (15.48±1.46) d;发病部位:肛周皮下脓肿16例, 直肠后脓肿9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0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 直肠豁膜下脓肿2例。研究组男23例, 女16例;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 (37.89±3.18) 岁;病程9~21 d, 平均病程 (15.27±1.36) d;发病部位:肛周皮下脓肿15例, 直肠后脓肿8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 直肠豁膜下脓肿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给予切开挂线术治疗,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对于低位脓肿, 于隆起中央切开皮肤, 将脓液放出, 用止血钳在脓腔内探查, 分离脓腔间隔组织, 利用球形银质探针探入脓腔, 用左手食指在肛内进行引导, 从薄弱部位穿出, 将其向肛外引出。沿着探针向着内口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切到深度为0.5~1.0 cm, 引出探针。用双极电镊镊烧内口周围组织, 剪开内口, 将其修剪成V形以方便引流。对于高位脓肿, 于距离肛门边缘3 cm处向着肛门处切开脓腔, 将脓液放出, 止血钳对脓腔进行探查后分离脓腔间隔组织。于脓腔外侧缘作1~2个小切口, 对脓腔进行彻底的清理。按照低位脓肿的方法牵引探针, 利用双极电镊轻镊钳脚间组织, 通电两秒钟, 直到组织变白。使用10号丝线引出内口, 打结固定。最后利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和双氧水对脓腔进行冲洗, 再进行引流, 用油纱填塞脓腔。

1.2.2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 采取中药熏洗, 方剂为:土茯苓、蒲公英、马齿苋、乳香各15 g, 侧柏叶、明矾、大黄各12 g, 田七10 g, 地丁8 g, 加入2 L的水, 浸泡1 h, 煮沸0.5 h后, 将上清液提取, 继续煎取药液至0.5 L, 放置在盆中, 加入两倍的开水进行熏洗, 熏洗1次/d, 0.5 h/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创口愈合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肛周肿物和压痛完全消失;有效:肛周肿物和压痛基本消失;无效:肛周肿物和压痛仍然存在, 或者有肛瘘遗留, 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 参照组为71.7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创口愈合时间研究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 (25.36±5.46) d, 参照组为 (36.41±5.24)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肛肠脓肿一般是由肛腺感染而引起的, 少部分是由医源性因素引起[4]。按照脓肿的部位, 肛肠脓肿可以分为低位脓肿和高位脓肿。对于少数肛周脓肿, 一般采用抗生素和热水坐浴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但对于大多数的肛肠脓肿, 则要接受手术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即可进行切开引流术, 但是在切开引流后, 很容易引起肛瘘, 因此本文采用挂线术进行治疗, 可预防肛瘘的形成。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肛肠脓肿患者采取了挂线术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在研究组中又加入了中药熏洗治疗, 结果证明手术联合中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且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较短。本文采用的中药配方里主要有土茯苓、蒲公英、马齿苋、乳香、侧柏叶、明矾、大黄、田七、地丁, 其中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的作用;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侧柏叶凉血止血;明矾可治脱肛、疮疡;大黄具有清湿热、解毒、凉血、祛瘀等功效;田七消肿定痛;地丁对化脓性感染有显著功效[5]。诸药合用, 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对于肛肠脓肿, 在手术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可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中医治疗肛肠脓肿的疗效。方法 78例肛肠脓肿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各39例。参照组给予切开挂线术治疗,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创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 参照组为71.7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 (25.36±5.46) d, 短于参照组的 (36.41±5.24) d (P<0.05) 。结论 在肛肠脓肿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联合中医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创口愈合。

关键词:手术,中医,肛肠脓肿

参考文献

[1]蒋丽珠.肛肠脓肿手术联合中医治疗对预后影响探讨.大家健康, 2014, 8 (10) :384.

[2]徐承标, 江卫平.挂线疗法在高位肛周脓肿中的运用.光明中医, 2013, 28 (1) :219-220.

[3]孙运宝, 李宏大, 吕旭光.浅谈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11) :73.

[4]周伯良, 林鹏.微创术根治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38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13, 24 (11) :1673-1675.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介 篇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成立于2003年9月25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总部设在北京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目前有分布在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186个团体会员单位。

世界中联的宗旨是增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业务水平,积极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进入各国(地区)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各国医药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世界中联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1、制定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组织标准,推动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健康有序发展;

2、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医药学水平,构建中医药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产品交流;

3、组织开展各类、各级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资格(水平)考试,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素质;

4、开展各类、各级中医药医疗、技能、保健培训,提高中医药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能力;

5、提高人才交流服务,保障中医药团体的人才需求,促进中医药团体的发展;

6、建立门户网站,开展信息交流,提供咨询服务、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和网上办公;

7、出版发行学术刊物,宣传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等。

世界中联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传播和发展,团结世界各国中医药界同仁,积极努力把世界中联建设成为联系各国和地区中医药团体和从业者的纽带,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并逐步成为中医药战略化研究基地,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和推广基地,中医药学术、信息、人才、产品交流的基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为增进世界各国(地区)药膳食疗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药膳食疗事业的成果,加快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中医药膳食疗进入世界各国卫生保健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4月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准予成立(民政登【2008】第1083号)。有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该会。现有单位、企业会员100多个,个人会员1800多人,汇集了世界药膳食疗保健方面的顶级专家。她是世界中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目前世界上药膳食疗养生领域内唯一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学术团体。

学会的宗旨是:团结世界各国所有从事和热爱药膳养生事业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士和保健食品厂家,加强药膳养生的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开发利用,发展药膳养生事业,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学会的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药膳养生研究、教育、推广、开发和运用体系,提高人类养生保健意识和能力,以此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

手术前后血糖难控?试试中医 篇3

围手术期血糖的难控因素

1.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不佳是血糖控制不良的最重要原因。许多患者术前心理负担过重,术中情绪紧张,加之手术创伤刺激,导致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受抑制,胰岛素抵抗增强,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增加,使血糖升高。紧张与疼痛也会影响术后血糖。据报道,内眼手术后的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小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5天后才接近术前水平。且血糖升高与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及麻醉的满意程度都有关系。

2.感染

感染是血糖难控制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弱,加之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所以很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在感染未控制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多种抵抗胰岛素的激素,使血糖升高。所以,围手术期如果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甚至皮肤痈疖、牙龈脓肿等都会引起血糖波动。

3.便秘

便秘是血糖难控的另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本身易发生便秘,再加上术后因饮食起居失常、刀口疼痛不敢用力等原因,会使便秘加重。便秘一方面使降糖药物的吸收下降,血药高峰浓度减小,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从而导致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另一方面便秘还会使患者思想负担加重,睡眠恶化,血糖升高。

4.失眠

失眠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老年病人常有前列腺增生、肾功能减退等问题,导致夜尿增多,影响睡眠;或因术前心理负担过重,焦虑忧郁引起失眠;还有因糖尿病皮肤病变引起的皮肤瘙痒影响睡眠。在失眠状态下,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调节紊乱,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此类患者往往失眠越重,血糖越高。

中医药对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能改善脂质代谢,改善微循环,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从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药对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主要采取辨证论治。辨证时抓住主证,给予针对性的辨证治疗,消除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使围手术期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1.情绪波动者

对情绪失调、烦躁多虑者除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外,可以给患者服用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以疏肝理气、养肝血、泻肝火。心火炽盛者表现为唇舌糜烂、尿赤,可用清心凉膈散、导赤散;肝郁化火见头目胀痛者用清肝汤;兼湿热下注见小便涩痛、阴肿阴痒、白带增多等可用龙胆泻肝汤。对痰火扰心有失眠、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者,用黄连温胆汤、生铁落饮。

2.感染患者

有急性感染者应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感染者中医药疗效较好,如常见的感染痈疮、坏疽、牙周炎、口腔溃疡、妇科炎症等,多为湿热毒瘀,甚则热毒肉腐,在控制血糖基础上清热解毒,如五味消毒饮。

3.便秘患者

中医药治疗便秘效果很好。伴有便后乏力,易出汗,疲劳,大便不干但排出困难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加麻仁润肠丸;大便干燥如羊屎者服用麻仁润肠丸;伴有面红身热、心烦、小便短少、大便干而臭者服用六味安消胶囊;伴有口干舌燥者方用增液承气汤合济川煎加肉苁蓉、全瓜蒌等。便秘解除,血糖随之稳定。

4.失眠患者

失眠者多梦,易醒易惊,口干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者为肝郁化火,火扰心神,心神失宁所致。治以酸枣仁汤合黄连阿胶汤加百合、合欢皮、五味子;若失眠伴有烦躁,应按心肾不交论治,投以交泰丸加减;而失眠伴有恶梦、惊恐,则主以黄连温胆汤;若失眠伴胃脘胀,辗转反侧,则主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并配合消导药。

总之,包括糖尿病眼病在内的围手术期血糖难控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最常见的有情绪波动、感染、便秘及失眠等几种。将中医药思路和方法恰当地应用于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中,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又可减少并延缓手术后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编辑/吉梅)

手术联合中医 篇4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联合中医,临床疗效

重症胰腺炎 (SAP)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起病急、病情凶险, 病死率近乎100%[1]。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疼痛, 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明显增高。近年来, SAP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其病死率处于腹部疾病的首位,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往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 随着人们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治疗观念也不断在发生转变, 有了很大进展, 采用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由单一的外科手术治疗转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双轨制的治疗体系, 使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下降[2]。为探讨手术联合中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 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32例, 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6例。男70例, 女62例;年龄20~75岁, 平均46.5岁;所有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感觉。发病原因:饮酒患者42例, 胆石感染患者31例, 暴食暴饮21例, 特发性18例, 外伤性11例, 原因不明者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病症所致胰腺外系统病变。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为胰腺膜切开进行, 手术治疗以松懈整个胰腺包膜, 充分减压, 及时清除、处理明显的坏死病灶, 小网膜敞开, 胆总管在切开后进行减压引流。胰腺上下及盆腔放置引流双套管, 术后用灭滴灵1 g加生理盐水500 m L盆腔灌洗。临床诊断治疗后期患者如有并发胰腺脓肿症状或胰腺周发生感染而致使引流无畅患者, 可以及时再对其进行手术清创治疗。

1.2.2 观察组。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中医中药对SA的治疗, 在不同发展阶段, 进行不同的治法与用药, 中医药的介入治疗, 越早越好, 越理想。 (1) 起病初期表现为腹膜炎、肠麻痹、SIRS、中医辨证属少阳明证或阳明腑实证, 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 辅以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 起予中药大承气汤, 浓煎灌肠。 (2) 腹痛好转, 肠鸣音恢复, 大便通畅, 予中药大柴胡汤, 加减口服治疗;如有假性囊肿, 予柴胡疏肝散加减, 疏肝利胆, 理气活血;如肝内淤胆, 胆总管残余微小结石, 予柴胡疏肝散或茵陈蒿汤加减。 (3) 腹部外敷芒硝, 将医用芒硝研成粉末状约500 g, 放置于长筒状的布袋内, 在患者左上腹胰腺区域均匀铺好, 并用腹带固定, 待芒硝完全吸水后更换, 并不间断外敷12 h, 待无明显的浸湿成块时停止使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攻、补、清一步到位, 中医药的应用应早期、足量、反复、多途径。

1.3 疗效判断[3]。

显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及腹膜炎体征消失, 血、尿淀粉酶值等恢复正常, CT检查胰腺形态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及腹膜炎体征消失, 血、尿淀粉酶值等逐日下降, 接近正常或稳定于略高水平, CT检查胰腺形态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CT检查与治疗前无区别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9.4%, 对照组为57.6%,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过治疗之后, 观察组2例出现胰腺脓肿, 1例出现肠瘘, 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8例出现胰腺脓肿, 6例出现肠瘘, 并发症发生率为2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病死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病情恶化再次手术无效死亡3例 (4.5%) , 观察组术后无发生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属普外科常见急症, 由胰酶对消化胰腺激活, 诱导自身炎症造成, 通常情况下, 伴假性囊肿、脓肿等征象, 病理因素多样, 如暴饮暴食、嗜酒、胆道疾病等, 有较高病死率。临床以高热、黄疸、腹痛、呼吸异常、休克等为主要表现。采用CT对周围区检查, 多呈消失显示, 网膜脂及网膜囊变性, 有较高密度, 伴胸腔积液及腹水。采用B超检查, 胰腺明显增大, 呈不规则状, 边缘模糊, 回音不均匀且呈增强显示。临床一般采用手术和保守方案治疗, 把握手术时机, 是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重症胰腺炎应用保守治疗无效时, 需积极开展手术, 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的切除体内坏死的胰腺组织, 对感染有阻止效果, 可使人体受炎症的损害减轻。另外, 有学者认为, 早期手术时体内胰腺坏死边界不清, 无法准确将坏死组织清除, 手术效果无法保障, 若手术在急性反应期开展, 易加重全身炎性反应, 且因手术操作, 可使重要内脏缺血风险增加, 引发内毒素血症, 加重病情。延期手术可稳定病情, 体征和症状消退, 可较好的分辨胰腺坏死组织, 进而达到提高治愈率,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4]。

近年来, 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其病情危险, 病死率高, 其发病机制多样, 因此, 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往的手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同时存在并发症多的缺陷, 因此, 寻求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上坚持不懈的课题之一。

目前, 手术联合中医的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医师及患者的认可。相关研究表明, 大承气汤中的大黄能促进肠道蠕动, 解除肠麻痹, 达到清除肠细菌及内毒素和腐败物质的作用, 可有效改善胰腺炎患者因肠功能衰竭导致的细菌移位及内毒素作用, 避免胰腺和全身的继发感染。大柴胡汤有疏肝理气, 通里攻下, 清热解毒, 调和脏腑, 疏通气血, 促进病理状态恢复之作用。予芒硝外敷具有消炎止痛, 减轻渗出的作用, 尤其在缓解腹痛,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方面疗效显著。

总之, 中医药治疗SAP的特点在于“整体调节、动态平衡”的作用, 能有效地、全面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有利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减少治疗费用。本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手术联合中医治疗, 得到其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等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上述内容相符合。

综上所述, 手术联合中医治疗重症胰腺炎, 其疗效确切, 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智光, 黎美娟, 韩小丽, 等.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 13 (12) :145-149.

[2]Bergen H, Hinterseher I.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hemorrhage due to arterial pseudo aneurysms in pancreatitis[J].Surgery, 2009, 23 (12) :421-425.

[3]曾小粤, 王重阳, 温志鹏,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4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5 (14) :213-215.

手术联合中医 篇5

关键词 胆道手术 胆管损伤 防治

资料与方法

1996年8月~2006年11月胆道手术引起肝外胆管损伤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9~77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炎性粘连,解剖不清,判断错误,肝总管电灼横断伤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囊过度牵拉,三管汇合部成锐角,肝总管误认为胆囊动脉,误扎横断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钛夹误夹闭肝总管、右肝管各1例。肝、胆总管及三管汇合部管壁部分损伤9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中损伤4例。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胆管撕裂,胆汁性腹膜炎2例,均为老年患者,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胆道探查术中胆道探条损伤胆总管下端穿孔1例。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下端取石损伤胆漏2例。

胆管损伤的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总管横断2例,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因缺损小、无张力,行对端黏膜对黏膜吻合T管支撑,外引流半年后拔管治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总管钛夹误夹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肝总管误扎1例,均在术后病人出现黄疸,腹部B超证实,2周后,二次行开腹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支撑管外引流,半年后拔管治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肝管夹闭1例,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松解钛夹,观察无血运障碍,未做特殊处理,术后未发现异常。肝、胆总管壁部分损伤9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胆漏,其中3例流量大,2例行开腹T管引流、腹腔引流,3个月余拔管愈合;1例行鼻胆管引流,2周后拔除引流瘘口愈合。其余6例损伤小,低流量胆漏,行腹腔引流,1周左右愈合。胆管探查术后拔T管胆管撕裂伤2例,出现急性腹膜炎,均行急诊开腹胆管T管引流,3个月后拔T管治愈。胆管探查胆管探条损伤胆总管下端穿孔1例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管下端取石胆管损伤2例,均行内镜下胆管内置入支架内引流术,3~6个月取出内支架,2例治愈,1例因反复发作胆管炎,胆道狭窄,行开腹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支撑管外引流,半年拔管治愈。

讨论

胆囊切除术中误伤胆道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但更重要致伤原因仍是术中的误判和错误操作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技术培训。成立专门腹腔镜手术小组,助手长期搭档、密切配合,不断总结经验,适时中转开腹,可大大减少胆道损伤并发症发生。胆道探查引流手术原本就要切开胆管,但如果有关操作不当,仍然可能导致胆道损伤。ERCP、EST均系有创检查及治疗,如果经验不足,操作不当,均可造成胆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损伤。因此操作熟练,总结经验,解剖清楚可预防胆道损伤。

胆管损伤处理原则:由于胆道损伤时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受到破坏,只有及时矫正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恢复胆管系统的完整性和通畅性,才能阻断发生后续病理改变的中心环节。因此,治疗胆道损伤时应遵循“尽早处理”的原则[1]。

胆道损伤的术中即时处理:对术中发现的胆道损伤行即时处理,无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在同等情况下有最大的可能性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因为此时局部解剖比较清晰,组织污染及炎症反应较轻,重建后的愈合过程相对简单,后期狭窄率较低。对胆管单纯结扎或夹闭者,在取除结扎线或钛夹后,酌情行胆道探查、T管支撑引流,基本上能够解决问题。有胆道破损者须直接缝合修补,或利用自身胃壁、肠壁或圆韧带组织逢合修复,一般应置放T管引流;胆管已被横断时,视胆管断端情况直接或适当修整后行胆管对端吻合,根据具体情况在胆管吻合口的上或下方正常胆管处戳口引出T管直臂,切忌将T管直接置于吻合口处。本组2例采用此方法效果良好。胆道损伤范围较大、位置较高、或胆管缺失较多,无法直接修复或对端吻合时,只能施行胆肠吻合。对胰段以下胆管穿孔者须充分游离胰头十二指肠,在缝合破损处组织后常规行胆管及腹腔引流;合并十二指肠穿孔者加做胃肠造口或将胃管置入十二指肠腔内,破损处缝合,凡疑有胆道梗阻者宜同时施行胆肠吻合[2]。

胆管损伤术后诊断及处理:术后早期出现逐渐加深的黄疸及胆瘘,应回忆手术过程,并结合B超、CT等检查,以了解近段胆管有无扩张,胆总管连续性是否中断,必要时可行ERCP、MRCP检查。对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近段胆管扩张又无感染者,多系胆管或断端被结扎,应尽早再次手术松解或胆肠吻合。若术后早期病人出现剧烈腹痛,查体有腹膜炎体征,应首先考虑胆汁性腹膜炎。诊断明确后常须立即手术,目的主要是建立通畅的引流,其次才是胆道修复。术后2~4天发现且全身情况好,局部感染轻者,要力争1次胆肠吻合成功。若局部炎症水肿明显,加之电解质紊乱和高热,此时做任何胆肠吻合手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只能先行近段胆管引流和充分有效引流,待2~3个月炎症消退后再行修复,对于胆道下端损伤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胆管内置入支架内引流,3~6个月取出内支架多可愈合,本组2例采用此方法效果良好。

成功修復应遵循的原则:①胆管与胆管或胆管与肠管的吻合应做到黏膜对黏膜;②吻合口应足够大且无张力,对端良好,针距均匀;③胆管壁不宜过多游离,以保证胆管壁的正常血运;④吻合口要放置适当的T管引流与支撑;⑤肝下区要引流防止感染。

参考文献

1石景森,杨毅军,王林,等.医源性胆管损伤.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3):249-251.

手术联合中医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 其中男42例, 女28例;年龄9~86岁, 平均年龄 (40.4±21.8) 岁;文化水平:文盲5例, 小学16例, 初中18例, 高中25例, 大专以上6例;职业:农民38例, 工人21例, 干部5例, 学生6例;术前情况:受伤后需要截肢5例, 需截指11例, 骨折54例;其中择期手术42例, 急诊开放性骨折清创血管神经经探查肌腱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12例, 急诊截肢5例, 急诊截指11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疑虑和不安等心理。其中, 焦虑恐惧48例, 占68.6%;悲观失望16例, 占22.8%;疑虑不安27例, 占38.6%。

1.2 方法

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70例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进行各期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评估, 并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相应的心理干预。

1.3 结果

70例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通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减轻了应激反应, 提高了痛阈, 减少了麻醉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消除了病人的种种顾虑, 使患者产生了信任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改善了睡眠, 增加了食欲, 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增强了生活信心, 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

2 患者心理特点及原因

2.1 焦虑恐惧心理

骨伤科病人往往因惧怕手术而慕名来中医骨伤科医院就诊, 想通过采用中药、闭合复位等保守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但有的病人确实需要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 患者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一时不易调整心态, 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2.2 悲观失望心理

截肢病人考虑到截肢后肢体残疾, 生活不能自理, 以致情绪低落, 非常痛苦, 对生活失去信心。

2.3 疑虑不安心理

有的病人虽然勉强接受了手术治疗, 但内心对手术还是怀有不同程度的疑虑[1], 对术后伤肢局部肿胀、疼痛、渗血等症状及术后仍要持续牵引或外固定等思想准备不够而忧心忡忡。

3 术前心理护理

3.1 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根据病人年龄、性格、经历、病种的不同及焦虑心理的评估, 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 向手术病人详细讲解该骨折因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畸形愈合、骨断端不连接或断端间有肌肉嵌入等, 无法单纯采用中药及闭合复位治疗, 非要通过手术复位、矫形或植骨等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向病人介绍该手术的优点, 手术的可靠性、重要性及安全措施, 还相应介绍医生的技术状况及麻醉方法, 结合以往的病例及取得的效果[2], 使病人认识到医务人员对他的手术是认真负责的。

3.2 尽量满足病人各种心理需要

病人在入院后有很多的心理需要, 首先护士应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其次, 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 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及好处, 对病人提出的有关手术中的各种疑问, 医务人员要用关心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科学的精神予以耐心解释, 并尊重、理解、体谅他们。

3.3 消除病人悲观失望心理

对需要截肢的病人, 医务人员应表示同情, 并给予劝慰, 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反复解释手术后肢体可安装义肢, 只要自己坚持功能锻炼, 以后可以象正常人一样走路。

3.4 做好家属工作

骨折病人往往因某些部位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需要家属的配合帮助, 而且家属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 尤其老人、小儿、截肢和断指再植的致残病人往往有情感障碍, 应动员家属配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3.5 采用行为疗法

帮助术前病人加强自我训练, 以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明确手术复位固定的必要性, 使患者主动控制因自身紧张恐惧所引起的失眠状态, 使病人明白“睡眠是为了手术, 减少体力消耗, 有利开刀”, “忍受一时开刀之痛, 可免除长期骨折不愈之苦”, “手术成功, 身体恢复了, 就有幸福的未来”。

4 术中心理护理

4.1 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病人一进手术室, 护士即应向病人说明手术室的无影灯、电动吸引器、电灼器、手术器械等在手术中发出的声响和闪电不会伤害身体, 消除患者对手术环境的恐惧。安置正确体位, 上止血带要适度, 并说明目的, 切不可强行, 随时调节室温, 注意保暖, 注意安全, 防止坠床。

4.2 主动与病人沟通, 减轻病人紧张、恐惧情绪

术中护士要保持跟病人的谈话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护士须将动骨时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移骨、植骨的过程告知病人, 并说明这些并无什么危险性, 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由于病人对手术过程有所了解, 即使骨锤敲得再响病人也不会害怕。

4.3 观察病情, 满足病人的需求

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同时也要注意每个细小动作, 如给病人擦汗、挠头, 手脚麻木时给予揉搓等;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使病人感到如同亲人陪伴在身边一样。这样, 病人情绪绐终十分稳定。术中医护人员摆放器械时, 动作尽量要轻巧, 以避免器械碰撞所造成的声响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4.4 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护士言行一定要严谨有礼, 忌在病人面前随便评价病情的严重性, 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

5 术后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对术后病人要给予关心、帮助、鼓励和支持, 减少不良刺激, 以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5.1 主动提供生活照顾

护士主动巡视病人, 了解病人的基本需求, 陪伴支持病人, 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和对方近距离接触, 帮助病人饮水、喂饭、上厕所等, 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

5.2 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

护士应主动关心、询问病人, 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并向病人说明术肢局部肿胀、切口疼痛、渗血及术后1周内体温偏高的必然性, 经过输液、抗炎、止血、服用中药等处理后很快会恢复正常。向病人说明早期正确功能锻炼的好处及方法。

5.3 帮助“角色”转换

护理人员对待因截肢致残的病人心理退化所致的术后疼痛, 加强其自我护理教育, 帮助病人减少病人“角色”, 逐步适应恢复到日常生活状态, 早日返回到正常生活中去[3]。

5.4 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工作

嘱病人出院后慎起居, 避风寒, 饮食调和, 注意保持情志畅达, 防七情过度, 后期加强功能锻炼, 继服中药, 定期复诊及信息反馈等。

6 小结

中医骨伤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变化是错综复杂的,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决定患者能否早期、有效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患者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 又会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因此, 护士必须细心地观察和评估其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骨伤科手术

参考文献

[1]李红玲.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医正骨杂志, 2006, 18 (8) :11.

[2]付国美, 王小舟.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67-68.

手术联合中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4(51.85%),女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3(48.15%),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2.34±5.87)岁,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5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5(55.56%),女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2(44.44%),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4.28±6.79)岁,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环跳(患侧)、委中(患侧)、肾俞(双)等主要穴位使用1.5寸银针进行针刺,留针40 min于每个穴位,1次/d[1]。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为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气血循行通畅,可采用推拿疗法,其方式为按、拿、点、滚等,并采取经络拍打方式对患者重点部位进行治疗,1次/d,两组均10次为1个疗程[2]。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便于后期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转,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水准;有效:症状出现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有明显改善;症状完全无改变,甚至有恶化加重的嫌疑,各项检查指标没有明显改变[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腰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最为常见的病因,也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髓核的退变是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本因素,含水量的降低为其主要表现,并可因失水引起小范围的病理改变如椎节松动、失稳等;坚韧程度的降低是纤维环退变的主要表现。在成年之后,椎间盘由于修复能力逐渐变差、血液循环逐渐缺乏。椎间盘所承受压力可由于某种诱发因素导致而突然升高,并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髓核突出,即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可能被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而引发。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可致髓核突出,突然负重、增加腹压、妊娠、腰姿不正、受寒和受潮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5]。腰间盘突出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方面带来一定一定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不能够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寻求较好的腰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方法,帮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改善症状,缓解及治疗疾病,从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腰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腰痛。窦椎神经由于受到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外层的髓核刺激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②下肢放射痛。高位腰间盘突出症(腰2~3、腰3~4)在临床中少见,比例不足5%。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是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双下肢症状只表现为中央旁型或极少数中央型髓核突出者,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如喷嚏和咳嗽等会加剧疼痛;③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是马尾神经症状的主要表现。是由于马尾神经被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所压迫造成。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及大小便失控等症状,临床上少见。对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的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只是在短期内效果较好,无法进行有效的根治,其远期预后效果较差,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多发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腰间盘突出症病症属于“痹症”、“骨痹”、“腰腿痛”的范畴[6,7];中医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较好,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经过此次研究该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对比。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赖坤聪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腰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体内或因患者腰腿局部外伤导致气血瘀滞所致,而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采用推拿疗法拍打患者的重点部位经络,对患者气血瘀滞和疏通经络实施针灸调剂[9],促进了椎间回位和肌肉活力恢复,有效缓解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被压迫的神经根[10]。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疗法可帮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效的改善,减轻患者的腰椎疼痛程度,从而有效的提高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针灸治疗,两者结合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值得在日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等.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间盘突出症症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06-4509.

[2]石锋.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36.

[3]宋如意.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42-143.

[4]刘跃华.针灸理疗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136例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0):144.

[5]杨红.针灸、推拿及康复护理干预对腰间盘突出症症患者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50-2151.

[6]高明.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下旬刊):4124-4126.

[7]段云霞.腰椎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48-149.

[8]赖坤聪,李振平,卢渊铭,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4):5-6.

[9]熊俊,陈日新,付勇,等.对热敏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1,42(339):48-51.

手术联合中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00例需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男115例, 女85例, 年龄30~50岁, 病程1~7周。观察组男121例, 女79例, 年龄28~53岁, 病程1~6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术前常规检查, 嘱患者清洁皮肤, 做好备皮准备;手术过程中, 提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光线,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将患者的病历、X线片、CT等带进手术室, 严密监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嘱患者注意休息, 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 具体如下: (1) 术前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 大多数患者都会对手术中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产生畏惧心理, 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及时消除患者对手术的各种担心, 恰当的说明病情和手术的好处, 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自信的心态, 配合手术。 (2) 预防术前失眠, 按摩手部的合谷、神门穴, 配合足部的胃、肺、颈椎等基本反射区。 (3)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按摩或针灸, 改变患者的局部功能,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按摩手三里、三阴交、内关穴等, 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4]。 (4) 术中护理, 对于部分患者出现眩晕、呕吐等问题, 将耳穴压迫法应用于术中, 不同程度地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帮助患者缓解药物副作用[5]。尊重患者的隐私, 热情对待患者, 患者有疑问时应耐心解答, 并安抚患者, 使其消除顾虑, 当患者难以忍受疼痛时, 护理人员可适当与患者交流, 转移其注意力。 (5) 手术结束时, 按摩神门穴, 达到镇静、镇痛效果, 皮质下穴起到活血止痛、安神效果,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有助于睡眠。同时注意保暖, 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 观察并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护理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2) 采用国际通用焦虑评定量表 (SAS) 、抑郁评定量表 (SDS) 进行评定: (1) SAS:包括20个项目,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 即得标准分, 分值≥50表明有焦虑症状; (2) SDS:包括20个项目,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 即得标准分, 分值≥53表明有抑郁症状。SAS、SDS分值越高, 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高[6]; (3) 手术适应性:采用四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手术适应性进行评价, 1分表示适应, 2分表示轻度不适应, 3分表示中度不适应, 4分表示重度不适应, 得分越高表示其手术适应性越差[7]; (4) 术中肌肉紧张程度:术中由手术医师对两组患者肌肉紧张程度进行评价, 肌肉紧张程度分放松、轻度、中度及重度4个等级, 放松:正常状态下可轻松、自由活动;轻度:受累部位在被动屈伸时, 于关节活动范围末呈现最小阻力;中度:大范围关节活动时, 肌张力均较显著增高, 但被动活动尚可;重度:被动活动困难, 呈僵直状态, 不能活动[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4.5687, P=0.0000) ,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手术适应性比较观察组术前、术中手术适应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2.4 两组患者术中肌肉紧张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中肌肉紧张程度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手术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手术室期间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9,10]。中医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护理模式, 本着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等全面护理[11,12,13]。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 医疗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诊治疾病, 保障患者健康, 更重视的是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14]。人体客观反应外界事物与现象表现出的喜、怒、思、悲等情感属于人体正常心理表现, 这些情感是肝、心、脾、肺主要表现形式[15]。中医病因学中将情志内伤作为重要内容, 认为情志损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6,17]。心神统领各脏腑, 主持血脉, 调节脏腑活动及相关情志变化, 从而维持脏腑之间平衡协调[18]。祖国医学著作《内经》指出, “恐伤肾, 悲胜怒, 怒伤肝”;“百病皆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由此可以看出, 气机紊乱、五志过极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19,20,21]。有学者通过研究也表明, 人体气机的运行可受不同情志变化的影响, 且不同情志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22]。由此可得出, 通过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来改变机体的气机, 缓解原来病态的气机, 从而达到制约、平衡的目的, 改善气体紊乱状况, 使机体阴阳平衡, 缓解精神状态[23]。故有学者提出, 可以通过以情胜情的方式来调节气机, 缓解心理情志疾病。从中医情志护理的角度上能帮助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关系, 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是一种责任加爱心的延伸护理, 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关心[24]。对患者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达到镇静、镇痛效果, 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在治疗的同时注意人体情志的调节, 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术后帮助患者按摩, 促进恢复。本次研究以400例患者进行分析,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好。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有效的按摩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 可以暗示患者自行调节情绪, 放松心态,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这是由于中医护理是一种以创新为灵魂,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在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并针对其病情制定合适的手术护理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25]。手术时通过针灸等方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轻患者的顾虑,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后由于患者过度关注病情而影响恢复, 通过实施情志护理和帮助患者按摩等方式,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促进病情恢复这种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而言要求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是对护理工具和护理工作环节的改进和创新。

综上所述, 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患者满意度高, 提高了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00例需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 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前、术中手术适应性评分及术中肌肉紧张程度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患者满意度高,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手术联合中医 篇9

那么, “溶石丸”到底是什么呢?据黄老介绍, “溶石丸”是其自行研制出的一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中药剂型。因为中医理论体系中并没有“肝胆结石”这一病名, 因此黄老将肝胆结石取名“人黄”;患者服用“溶石丸”后, 经过水液代谢, 能够被人体吸收, 人体中便产生了一种“溶石功能”。通过“溶石丸”的药效功能, 人体对结石进行溶化、分解, 达到清胆热、调肝和胃、降逆气、止痛等作用。

据了解, 较之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溶石丸”的治疗优势在于:肝内胆管结石一直以来必须通过手术的方式达到排石的目的, 但手术治疗容易复发, 而且如果患者的身体较弱就不宜接受手术治疗。“溶石丸”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治疗理念, 患者花费小, 无需承受手术的痛苦, 遵医嘱服药后即可将肝内胆管结石溶解、吸收, 达到排石的效果。

谈到临床治疗案例, 黄老首先介绍了他老伴儿的治疗经过。2005年11月5日, 黄老的老伴儿因腹痛到医院治疗, B超显示胆内有1cm×2cm大的结石。经服“溶石丸”全疗程, 痛症解除, 至今未发, 所禁饮食皆能食而病未犯。后来接着治疗三例肝内胆管结石和胆管结石患者, 效果都好, 痛症解除, 禁食能食, 其中一例B超结果显示结石完全消失。

手术联合中医 篇10

【关键词】肛肠疾病患者;肛肠科手术;健康教育

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住院治疗多需要手术,这些手术虽然都比较小,住院时间也比较短,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却比较大,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我科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肛肠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的需求

通过长期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和健康知识的评估中,发现这些患者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健康状况:①不良的排便习惯和饮食因素。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淤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也容易导致疾病发生。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容易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引发肛肠疾病[1];②不良的心理状态。患者普遍存在两种极端心理,一种认为肛肠疾病为小病,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轻视;另外一种则表现的过于担心,对手术疼痛恐惧,担心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术后复发等而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心理情绪;③缺乏肛肠疾病的常规知识。对肛肠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术后注意事项及预防等不了解,由于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一样,不少患者及家属不能正确对待术后不适和进行有效预防,普遍存在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2健康教育措施

在患者入院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几个重要环节,我科针对这些重要环节设置相应的宣教内容。

2.1患者初入院时,对疾病治疗缺乏足够的认识,更可能因为手术治疗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因素。①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病区医护人员及科室的规章制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機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等,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和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在病情容许的情况下,医生和护士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热情、细心、乐观的工作态度感染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用周到的服务使患者尽快的适应医院的环境[2]。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医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认真的服务态度避免一切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2.2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都有重要的影响,医务人员应抓住这个敏感期,为患者灌输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正确看待手术治疗。①手术前,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个全面、理性的认识[2]。②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很多操作可能涉及患者隐私,所以在进行术前准备时,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操作的必要性,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3术后及时进行健康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①手术后的饮食:手术后进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及润肠的饮料,如蜂蜜、芝麻酱、果汁、及青菜汁等,以促进排尿,防止粪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禁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3]。我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②术后疼痛应对措施:术后的疼痛常常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采用外用的镇痛措施,如:西医的镇痛药、中药的膏剂和洗剂[4],另外还有中医的护理技术镇痛,如:用中药熏洗法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给予耳针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可选神门,交感等穴位。③术后排尿的指导:手术后排尿困难也是手术对肛门刺激所引起,排尿时充分放松就容易排出尿液,还可以做些下腹部热敷、针灸及诱导导尿。④术后用药指导: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后,可携消炎止痛洗剂或痔瘘洗剂行中药熏蒸,之后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黄连紫草膏用无菌纱布外敷肛门,用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痔瘘栓纳肛。

2.4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后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①为了患者了解肛肠疾病常识,我科制作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病因、治疗、注意事项等都用卡片的形式张贴或者汇集成册,向患者演示,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深刻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②告知患者疾病有一定的复发率,术后要有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勿久坐久站,合理饮食禁辛辣饮食,禁烟酒等,积极治疗肛周疾病,减少或避免肛门感染和疾病复发率。

3体会

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医务人员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与患者不断进行沟通,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预防保健,从而减少疾病复发,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

[2]胡佩诚.医务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

[3]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8.

上一篇:稻田龙虾生态养殖技术下一篇: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