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力

2024-05-16

自身免疫力(精选十篇)

自身免疫力 篇1

1 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

1.1 猪遇到疫病威胁时的反应

当猪受到疫病的侵入时, 免疫系统能快速动员起来, 将侵入的病原压制住直至消灭, 但病原微生物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斗争和适应。一些病原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也发展出一套新的对付方式, 并且可改变自己来突破猪的免疫防线, 一部分体弱的猪在疫病的攻击下表现出一些常见的疾病症状。

猪在与疫病的抗争过程中, 免疫系统会激活, 机体会合成大量细胞因子、化学因子、急性期蛋白质、免疫抗体等, 代谢率明显增强, 产热增加及体温升高, 需要大量的养分。首先需要大量的氨基酸合成急性期蛋白质、抗体及其他活性物质, 体蛋白质会损失、氮排出量增加。但此时猪的食欲和采食量则大幅减少, 甚至绝食, 免疫系统的营养供应主要来源于自身体蛋白的降解。其结果就是生长降低甚至停止, 这种采食和生长的下降不是病原本身对机体的伤害造成的, 而是猪在应对疫病做出免疫反应造成的。

1.2 营养与免疫力

猪的日常饲料供给都以健康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为基础制定的。但在面对疫病入侵时, 猪的营养分配和代谢则完全改变了, 免疫所需的养分与生长所需养分完全不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急需合成大量的急性期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的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如果在疫病应激下, 猪依赖体组织满足免疫的氨基酸需要, 显然这些氨基酸可能成为限制性氨基酸。一旦成为限制, 就会抑制免疫功能。

2 提高猪免疫力的各种营养素

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 抗体免疫球蛋白都是蛋白质。氨基酸是合成抗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的基本原料。现代养殖户大部分饲养的都是瘦肉型杂交品种, 瘦肉生长潜力大, 其代谢特征是可利用氨基酸较多分配给肌肉的生长, 较少的分配给免疫器官和组织。所以一旦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 就会降低猪的免疫力。如果在条件较差的猪场饲养, 在受到疫病的入侵时认为其生长速度慢就降低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结果是猪的健康状况和免疫力更加恶化, 死亡增加。

2.2 能量

试验证明:给8周龄小鼠足够的蛋白质, 但降低能量摄入37%, 52周后发现:与能量摄人充分的小鼠比, 能量缺乏小鼠脾脏的重量降低83%, 白血球的数量由8000降低到不足1000/mm3, 脾树状细胞减少80%, 可见能量缺乏严重降低了免疫组织。与能量充足的小鼠比, 能量缺乏的小鼠在接种肝炎疫苗后, 抗体的滴度降低94%, 细胞免疫力降低70%。看来, 在能量严重缺乏的动物其免疫器官和免疫力明显降低。对于现代瘦肉型猪的饲养, 在生长阶段提供充分的能量, 可保证猪保持较高的免疫力。如果在遇到养猪低潮, 或猪场出现经济困境, 降低猪的饲料供给, 一旦遭遇疫病来袭, 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2.3 维生素

2.3.1 维生素A

维生素A在维持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资料证实, 维生素A可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当体内缺乏时, 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降低, 破坏IgA向胆汁中的分泌, 阻止淋巴细胞向小肠的迁移, 这些综合免疫缺陷会增加猪因维生素A缺乏而易感许多传染病。

2.3.2 维生素D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维生素D的靶细胞, 维生素D可以调节这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反应。其对淋巴细胞的效应是直接或间接通过辅助性单核细胞调节的。维生素D可刺激单核细胞的增殖, 使其获得吞噬活性, 成为成熟的巨噬细胞。

2.3.3 维生素E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使合成抗体的能力增加, 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据报道, 给妊娠100天的猪注射维生素E, 其初乳中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 能够改善仔猪的发育状况, 提高对疫病的抵抗力。

2.3.4 其它维生素对猪免疫的影响

据报道,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降低一些应激因子对猪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嗜中性白细胞起作用时也需要维生素C。当仔猪缺乏泛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时, 其抗体的效价也会将低。

2.4 微量元素

2.4.1 铁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成分, 铁的升高或降低可增大细菌和寄生虫的易感性。当仔猪患缺铁性贫血时, 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补铁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血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

2.4.2 锌

锌是直接参与免疫调节活动, 在免疫细胞分化、增殖及免疫应答介导因子和调节复合物的基因表达调节中起作用。同时锌对保持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能降低某些寄生虫的感染。

2.4.3 硒

硒是谷胱甘肽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与维生素E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增加猪体内T淋巴细胞的增殖, 提高抵抗力。

2.4.4 铜

缺铜会引起体液性、细胞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下降, 同时还影响单核细胞的功能。铜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活性以及淋巴因子的功能, 具有杀菌及溶菌的作用, 起到吞噬细胞和抗体防御能力的作用。

2.4.5 其它微量元素对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铬、氟、碘、锰等一些微量元素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许多试验表明, 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功能, 调控代谢过程, 促进生长, 改善胴体品质等。

3 小结

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有哪些? 篇2

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有哪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下面就介绍一下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

1.适度劳逸: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2.经常锻炼: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力旺盛: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4.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5.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包括心理健康: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6.全面均衡适量营养: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现今都市人不愿意吃猪肝,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细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

维生素C缺乏时,白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减少,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易患病。

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所以,除了做到一日三餐全面均衡适量外,还可以补充多维元素片等。

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良方 篇3

你的身体在休息时,免疫系统会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得到修复。试着每天睡上8到10个小时,你就不需要红牛或是咖啡来提神了。

2、均衡饮食。

多吃一些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这些食物也被称为超级食物,将会有助增强你的免疫系统。超级食物,如水果、蔬菜、奶制品、瓜类、浆果、深色蔬菜、粗粮、和肉类等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这些抗氧化成分,如饮食中的维生素,可以减少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并可以刺激你的免疫系统,让你保持健康与活力。

3、动起来。

运动会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加快身体的血液和养分的循环,并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因此每天运动一小时,不仅会让你觉得身体轻松,还可以更好的入睡呢。

4、喝大量的水。

这也有助于冲洗体内的毒素,保证身体的水循环,远离亚健康。

5、听听音乐。

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将有助于缓和紧张情绪,尤其是这段音乐能引起你共鸣的时候,那种心潮起伏,高山流水的心情是不是可以让你忘记烦恼呢?

6、降低音量。

分贝过高的噪音可以破坏你的免疫系统,严重的会使你感到头痛或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因此不要把电视或音乐的声音调高,让那些闹哄哄的孩子们在离你5米以外的范围内活动吧!

7、笑一笑十年少。

这可能是老生常談,但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笑能降低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分泌,并增加免疫系统中攻击病毒的细胞数量。

10、减少或放弃抽烟。

你不必因为“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和其他借口而放弃吸烟,只需要想一想那些每天在你周围,不得不吸你二手烟的亲人和朋友们,你还忍心么?

所以,捍卫人体健康的最好卫士不是医院里的医生,而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免疫系统,它每天24小时保护着人体。

自身免疫力 篇4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 (AILD)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三种[1], 其发病原因是患者肝脏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后发生炎症、肝细胞或胆管坏死引起的, 在组织学变化和临床表现上有相互交叉、各不相同的特点, 增加了诊断难度[2,3]。近年来, 自身抗体检测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笔者选取同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85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70 例、健康体检者80 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85 例, 选择同期内病毒性肝炎患者170 和健康体检者80 例 (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75 例, 男29 例, 女46 例, 年龄19~63 岁, 平均 (45.3±2.4) 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53 例, 男22 例, 女31 例, 年龄27~61 岁, 平均 (47.5±3.2) 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57 例, 男23 例, 女34 例, 年龄16~65 岁, 平均 (43.6±4.4) 岁, 所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检查均无病毒感染指标, 肝功能出现异常。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HAV ( 甲型肝炎) 44 例, 男19 例, 女25 例, 年龄18~62 岁, 平均 (44.1±3.4) 岁;HBV ( 乙型肝炎) 62 例, 男28 例, 女34 例, 年龄20~66 岁, 平均 (46.3±4.5) 岁;HCV ( 丙型肝炎) 36 例, 男15 例, 女21 例, 年龄19~64 岁, 平均 (43.5±2.9) 岁;HEV ( 戊型肝炎) 28 例, 男11 例, 女17 例, 年龄22~61 岁, 平均 (43.9±5.1) 岁。健康体检者确诊无任何肝病, 男38 例, 女42 例, 年龄21~64 岁, 平均 (44.3±3.5) 岁。所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检查均无病毒感染指标, 肝功能出现异常。不同组人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由专业护士人员对试验者进行静脉采血, 患者保持空腹, 采血量为5 ml, 静置1 h后用离心机以3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 留取血清, 在-20 ℃下保存, 得到检验标本。 (2) 在自身抗体检测中, ANA、AMA、SMA和ANCA采取的是间接免疫荧光法, 试剂盒来自德国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 采用的抗原依次为Hep-2 细胞和猴肝、大鼠的冰冻肾组织切片、大鼠的胃冰冻组织切片、覆有中性粒细胞生物薄片复合片。在具体检测过程中, 要先将生物载片恢复室温, 将检测样本进行1∶100 倍稀释, 在检测加样板上设置阴、阳性对照, 加样板每一反应区加入25 μl稀释后的血清, 然后覆盖生物薄片, 在室温下放置30 min, 用PBS缓冲液冲洗后加入25 μl荧光素标记二抗, 再在室温下放置30 min后再次用PBS缓冲液冲洗, 最后封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参考值选取间接免疫荧光试剂诊断标准, ANA、AMA、SMA和ANCA的阳性标准为>1∶100。 (3) 抗MPO抗体检测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 其试剂盒也是德国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在检测操作中, 需要先将样本进行1∶100 倍稀释, 然后将100 μl的稀释血清、阴性、阳性对照加入相应微孔中, 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 min后进行3 次洗板;加入100 μl酶标抗体后, 再在室温条件下孵育30 min并洗板3 次, 然后加入100 μl底物显色, 最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以450 nm波长进行比色, 得到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及检测阳性率比较

在自身抗体检出率上, AILD组为97.3% (180/185) , 病毒性肝炎组为40.6% (69/170) , 对照组为7.5% (6/80) , AILD组远远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 (P<0.05) 。在AILD组中, ANA、AMA、SMA、ANCA和抗MPO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4%、46.5%、29.7%、49.7%、35.7%, 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而PSC的SMA检测阳性率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对照组差别均不显著, 无法作为PSC检测标准, 不同类型肝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肝脏疾病, 其病因、组织学变化等存在相互交叉的特点, 在临床上经常发生误诊, 如果采取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方法进行治疗, 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给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逐步加深, 自身抗体检测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措施[4,5,6]。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肝脏受机体免疫系统攻击引起的,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与病毒性肝炎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部分自身抗体在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也存在, 仅通过常规的检查容易被误诊为普通肝炎或肝硬化[7]。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 AIH、PBC和PSC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自身抗体的种类、含量也会随着病情的进展发生改变, 根据这一特点, 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的方式, 能够准确区分自身性免疫肝病和病毒性肝炎, 并确诊患者自身性免疫肝病的具体类型[8]。

在本组研究中, 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ANA、AMA、SMA、ANCA和抗MPO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和对照组, 而PSC的SMA检测阳性率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对照组差别均不显著, 无法作为PSC检测标准。

综上所述, 利用自身抗体检测的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准确率, 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牟君成, 赵昕, 王文昕, 等.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4) :451-452, 454.

[2]高会霞, 刘玉珍.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 2012, 34 (1) :21-23.

[3]翁厚光, 曹维克, 张迎梅, 等.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1) :1885-1887.

[4]王玉梅, 王敏, 宋丽媛, 等.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 23 (5) :590-592.

[5]刘金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2) :3840-3842.

[6]加米拉·热扎克, 李魏, 张朝霞, 等.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J].新疆医学, 2011, 41 (6) :1-4.

[7]王宵伟.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遗传背景及免疫发病机制的差异[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11, 64 (23) :343-347.

自身免疫力 篇5

(一)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主要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寻常天皰疮、类天皰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等,其中常见者将分别于各系统疾病中叙述。

(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壁等原因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称系统性自身疫病。习惯上又称之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这是由于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及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及随后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所致。事实上无论从超微结构及生化代谢看,胶原纤维大多并无原发性改变,以下简述几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广泛的小动脉病变及多系统的受累。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损(如面部蝶形红斑)及关节、肾、肝、心浆膜等损害,以及全血细胞的减少。多见于年轻妇女,男女比为1:6~9,病程迁延反复,预后差。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免疫因素: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形成,提示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周围血中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其增殖能力较正常强8~10倍。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关系表现为:①在纯合子双胎中有很高(69%)的一致性,②sle患者家属成员中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③北美白人中sle 与hla dr2、dr3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位于hla d区的免疫反应基因(ir)对抗原(包括自身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的程度有调节作用的缘故。

(3)其他:非遗传因素在启动自身免疫反应中亦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①药物:盐酸肼苯哒嗪(hydralazine)、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等可引起sle样反应。但停药后常可自愈;②病毒:在实验动物nzb和nzb/wf1小鼠中的自发性sle样病中发现c型病毒感染,在肾小球中可检出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但在sle病中病毒因素尚未能充分得到证实;③性激素对sle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其中雄激素似有保护作用,而雌激素则似有助长作用,故患者以女性为多,特别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病情在月经和妊娠期加重。

自身抗体及组织损害机制本病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95%以上病人抗核抗体阳性,可出现抗dna(双股、单股)、抗组蛋白、抗rna-非组蛋白、抗核糖核蛋白(主要为smith抗原)、抗粒细胞、抗血小板、抗平滑肌等抗体,其中抗双股dna和抗smith抗原具相对特异性,阳性率分别为60%和30%,而在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阳性率,均低于5%。

抗核抗体并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粒细胞,一旦它与细胞核接触,即可使胞核肿胀,呈均质状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le)小体,le小体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有趋化性(图4-8),在补体存在时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了le小体的细胞为狼疮细胞(图4-9)。在组织中,le小体呈圆或椭圆形,he染色时苏木素着色而蓝染,故又称苏木素小体,主要见於肾小球或肾间质。一般仅在20%的患者可检见苏木素小体,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sle的组织损害与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多数内脏病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ⅲ型变态反应),其中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所致的血管和肾小球病变,其次为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自身抗体经ⅱ型变态反应导致相应血细胞的损害和溶解,引起全贫血。

自身免疫与药物治疗 篇6

只记得蔡桓公面对神医的针砭轻蔑一笑,体内的毒虫便肆虐如狂;只记得哈代因轻浮公子的无端指责,便将灿烂的心埋人了忧郁的腐土。面对看似矛盾的“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我们该取谁弃谁,何去何从?

一个声音告诉我:“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哦,是但丁吗?果真但丁不顾世俗羁绊,勇敢地将教皇打人十八层地狱,一部《神曲》瑰丽多彩,善恶分明,迄今余音绕梁。其实何止是但丁,“相信自己”这个信条确乎是许多人的座右铭。

若非相信自己,项羽能有振臂一呼,破釜沉舟的豪气?章太炎能有“吾死后,中华古文尽颓”的执著?不知不觉中,我心中的天平开始向 “相信自己” 的一方倾斜。

“难道你不记得刚愎自用的项羽最终自刎乌江畔?”又一个声音响起了,“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最重要!”啊,是达·芬奇吗?是啊,达·芬奇若没听从老师意见,画蛋不辍,怎会留下画圣的美名?

一连串的故事纷至沓来:黑格尔遵从老师指点,放弃布道的最初理想,叩开了哲学的大门;刘邦接受了郦生的意见,收起傲气,恭敬地对待儒生,终有了百二河山齐委“大风”的伟业……

我心之天平摇摆不定。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的话掷地有声。哦,那可不可以说“完全相信自己或完全依赖别人意见”,其错误是一样的呢?

我大悟,天平稳稳地平衡下来。

“相信自己”犹如人的自我免疫系统,面对外界刺激,迅速作出反应。只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也难以成为良药。而“听取意见”恰似一服神奇的灵丹妙药,可以激活我们怠惰的神经,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在角斗场上拼搏,百战百胜。

原来如此。

“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又怎会是一对矛盾?分明是我们的背上弓与囊中箭!

评语:

本文是一篇精巧的议论性散文,叙议相间,情理结合,个性特征鲜明,具有下列优点。

题目新颖醒目。恰当地使用了比喻的方法,切合题意。

开头精彩形象。采用拟人的手法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蔡桓公和哈代的事例将其具体化,用反问的方式开启下文,引人深思。

行文开合自然。文章选用生动具体的材料, 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事例涉及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嵌入文中,简洁而有力,恰当地论证了观点。中间引述但丁等名人之名言,紧扣话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锦上添花。

语言简练生动。文中引用材料虽多,但简而有序,文笔优美,构思新奇。话题的两方面论述非常合理,“心之天平” 比喻巧妙,反问句的使用增添了气势。文采斐然,言简意丰。

结尾意蕴深远。作者巧妙地将“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比作“背上弓与囊中箭”结束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环境雌激素与自身免疫 篇7

性激素不仅可以影响生殖系统, 还可以作用于其他类型细胞, 尤其是性激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受体的表达来影响免疫系统, 最终调节不同效应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效应可通过对外源抗原和自身成份的生理免疫应答来体现。这就是性激素干扰自身免疫以及临床表现的作用原理。事实上,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具有性别差异的疾病。虽然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性别比例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已有证据表明, 雌激素, 尤其是性激素和一些特殊的雌激素可能对自身免疫疾病及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有作用。

除内源性雌激素 (17β-雌二醇) 外, 存在于环境中的不同化学分子也可能以免疫系统为靶器官, 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因此叫做环境雌激素。

无论是内源性雌激素, 还是环境雌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仍在调查研究中。外源雌激素可能发挥着协同/蓄积效应, 理论上讲免疫系统对此很敏感。由于女性在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发病优势, 可以考虑用雌激素作为治疗源, 比如口服避孕药和激素代替治疗。

2 雌激素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 雌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几种效应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发现了能与雌激素直接产生作用的雌激素受体 (ER) 。目前已经从人类身上发现两种ER, 分别叫做ER-α和ER-β。雌激素与不同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但最终效应主要取决于与哪种特定类型受体亚型结合。

一方面, 雌激素对免疫系统几种效应细胞的不同效应取决于雌激素的水平及靶细胞类型。如怀孕期间, 雌激素水平高时会抑制单核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 (如TNF-α, IL-1β, IL-6) , 但使抗炎性细胞因子 (如IL-10和TGF-β) 增加。在T细胞中也发现类似的抑制TNF-α和增加IL-4、IL-10、IFN-γ及TGF-β的现象。另一方面, 雌激素水平低, 如更年期时, 则会刺激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分泌TNF-α、IFN-γ、TGF-β。自然杀伤细胞 (NK) 在雌激素水平高时受抑制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时被激活。但是在B细胞没有观察到雌二醇的这两种效应, 因为在整个浓度范围内均可以刺激抗体的产生。

总之, 这些结果验证了雌二醇直接参与免疫反应并强调其参与复杂的免疫调控, 这种调节的复杂性也与先天免疫及细胞适应性免疫ER的存在有关。

3 雌激素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

我们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来阐述雌激素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关键作用。

有些间接事实证明性激素参与SLE发病过程。如, 青春期后SLE的发病率增加, 而更年期后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随自身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调节而变化, 如月经期和怀孕期。SLE患者无论男女均较正常人群显示出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和较低水平的雄激素。研究表明, 女性SLE患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状态是由于新陈代谢紊乱以及16-羟雌酮和雌三醇代谢产物的增加。这种不正常的高水平雌二醇伴随低水平的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与硫酸脱氢异雄酮不但促进疾病的发生并且加剧红斑狼疮疾病症状。反过来, 如果男性缺少雄激素, 就像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 会比正常男性高发与Th2有关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人类的这些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已经通过试验研究SLE动物模型得到充分证明。比如, 疾病在红斑狼疮鼠的原型MRL/lpr和 (NZB×NZW) F1代雌鼠中高发。卵巢切除的雌鼠 (NZB×NZW) F1代所受影响要比去势的雄鼠小, 说明这种关联性也存在于性腺切除的红斑狼疮模型鼠身上。服用雌激素拮抗物可以增加存活和标准化的免疫参数。但是, ER-α基因的调节却在 (NZB×NZW) F1代和MRL/lpr两种鼠身上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 大体说明雌激素和ER-α对试验性红斑狼疮样疾病起着重要的触发作用。

有明确的研究证明雌激素对B细胞有增强作用。尤其雌二醇可以增加体外无性繁殖的活性, 且可以增加患病鼠与红斑狼疮鼠自身抗体的滴度。此机制可能对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疾病 (如SLE) 有重要作用。

4 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无所不在, 到处都有它们的影踪。比如食物、土壤、空气、水以及生活用品当中。因此, 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口、气溶胶、皮肤及皮下等途径接触到。很多化学物可以通过脂肪组织蓄积, 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被释放出来。而母体也可能在怀孕期或哺乳期将环境雌激素传递给下一代。

环境雌激素可以是自然物质, 比如从植物分离出来的 (植物雌激素) 和从镰刀真菌属分离出的真菌产物 (霉菌雌激素) 。甚至, 许多合成的化学物也有雌激素样活性, 属于外源雌激素。塑料、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杀虫剂和工业化学物中含有化学合成的环境雌激素。另外, 有一类新的环境雌激素——金属雌激素已经被鉴定出来。如此看来一些药物也可能发现有雌激素活性。

现在, 环境雌激素在全球有广泛分布:北极发现来自于遥远化工排放的高水平DDT。考虑到其存在的广泛性, 人类和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会不可避免的暴露在此环境中。环境雌激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环境中累积增加:主要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和霉菌雌激素) 在人类存在前就已经存在并已经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 工业与畜牧业上合成雌激素的使用使环境雌激素在20世纪有了戏剧性的传播。

这些化学物质的结构很像天然雌激素, 有些会干扰天然激素的作用或产量。尽管有的化学物质作用不如E2强, 但是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与ER-a和ER-β结合。一旦结合上, 环境雌激素可能会诱导受体配体复合物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易位, 触发雌激素调节蛋白的合成。甚至, 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拮抗内源激素而产生药理效应, 改变天然激素合成代谢与激素受体水平的修饰。当不再接触环境雌激素物时这些效应可能可逆, 可以将此看成偶然接触雌激素类农药的反应。相反, 在发育期受到的毒性作用却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

因子宫接触己烯雌酚 (DES) 产生病变, 上世纪70年代首次把环境暴露物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来关注。DES是一种合成的雌激素, 在成人期与体效应相协同导致一些疾病, 比如女性生殖畸形、阴道癌、男性泌尿生殖紊乱。1948~1971年间已经控制DES的使用, 因它可能导致流产、妊娠毒血症、早产、前列腺癌、乳癌, 以及肥胖妇女的妊娠并发症。据估算, 大约有四百八十万人的后代暴露于DES中。

即使在怀孕期不再服用DES, 但是DES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成分, 人类在食用动物产品如肉鸡、牛奶时可能接触到。出生前接触DES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 女性出生前接触DES可能使其增加患风湿性疾病的风险。而且, 新生仔鼠接触DES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尤其是T细胞) , 包括胸腺萎缩、T细胞有丝分裂增殖减少、特异抗原迟发性过敏反应减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减少、乳腺病毒细胞毒性反应降低及NK细胞功能降低。

因此, 环境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免疫系统的几个特性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化学损伤。首先, 免疫器官发育的时间比较长, 胸腺发育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其次, 骨髓来源的免疫成分会一直持续的更新。再次免疫监视和病原反应需要在特定情况下。

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危害有几个环节, 既可通过免疫抑制, 也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炎性反应。有研究证明, 环境雌激素可以介导免疫学改变直接与免疫细胞结合, 或者间接作用于其他组织, 调节细胞因子的量。免疫毒性分子机制已被逐步证明:氨甲酸酯类与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丝氨酸水解酶可能对几个免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相反, 一些有机磷酸酯类复合物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NF-κB激活作用的调节可以阐明由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丙酰胺引起的免疫毒性反应。

环境雌激素的结构功能都类似于哺乳动物雌激素, 普遍认为的有利作用有抗氧化性、抗癌、防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木质素是典型的植物雌激素, 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存在于高纤维的食物中, 比如浆果、种子 (尤其是亚麻籽) 、谷粒、坚果和水果。许多植物雌激素含有酚类复合物, 属于异黄酮类的一种。

异黄酮虽然存在于浆果、葡萄酒、谷粒和坚果中, 但含量丰富的要属黄豆和其他豆类。而且黄豆在处理加工后含量高达60%, 是食品添加剂和肉类代替品。染料木素和黄豆苷元是异黄酮的两种典型代表。

有报告指出黄豆苷元在鼠类上并无特殊免疫刺激效应:高剂量时有剂量依赖作用, 可以促进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反应和增加胸腺重量。抗绵羊红细胞 (SRBC) 增加脾脏免疫球蛋白M生成细胞显示出体液免疫的激活。

黄豆苷元被证实在体外可以增加脾细胞的增殖与腹膜巨噬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在巨噬细胞里, 黄豆苷元可以抑制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T) -1活性以及重要转录因子NO产量。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 中, 黄豆苷元显著并剂量依赖抑制成熟相关细胞表面信号 (CD40、CD80、CD86) 的表达水平, 也抑制Ⅱ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的表达水平。黄豆苷元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量如IL-12p40、IL-6和TNF-α, 但是不会影响IL-10和IL-1β的表达。黄豆苷元可以增强细胞吞噬现象和抑制受激LPS协同刺激DC细胞的能力, 这也暗示黄豆苷元可以抑制DC细胞的功能性成熟。

玉米赤霉烯酮是霉菌雌激素的典型代表, 是几种镰刀菌属产生的酸内酯, 也是玉米和谷物的真菌污染。最近已有报告指出玉米赤霉烯酮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能降低IG水平以及TNF-α和IL-8的合成。体外证明, 玉米赤霉烯酮可以在淋巴细胞通过增加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明显异常现象, 增加EL4胸腺瘤细胞分泌IL-2和IL-5的能力。玉米赤霉烯酮剂量依赖可以导致人和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减少。

5 结论

对西方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在增加, 这不仅因为诊断方法的改良,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至少或者部分与新研制或改良化学物的接触有关, 包括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虽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产生的免疫毒性作用, 但是可以将环境雌激素的接触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而且现在没有自然物质、药物、饮食和环境雌激素相关协同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数据。

因此, 主要讨论实验室动物模型长时间暴露在多种低浓度化学物中表现的免疫毒性是否会在真正的生活条件下作用于人类的免疫系统, 可将此作为调查人类免疫系统受影响后是否会产生适应性, 或者是否可以成为揭示某些临床显著疾病的早期标志。

通过预测得到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 用流行病学研究且严格遵守暴露评估可以得到可信的接触反应数据。对人类的免疫毒性研究应该重点集中在这些实验室证明的化学物影响免疫系统的证据。这些研究的受试动物应是来自同一年龄层的, 这样可以尽可能让雌激素成为影响这类群体的为同一因素, 从而作为一种敏感的遗传背景。再有, 试验时间应该尽量长, 因为受环境雌激素影响导致免疫系统上的改变不会在短期内显现出来。

在构建环境雌激素对自身免疫系统影响时一定要把某些因素考虑进去。首先, 发育年龄和衰老年龄, 这两个时期都不是最佳反应状态的时期, 可能会使免疫系统更容易受损。其次, 性别也对雌激素型化学物有不同敏感性, 在动物模型中, 雄鼠和雌鼠都暴露在氯丹和甲氧氯中有不同的反应。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应该提供在特定情况下同一机制水平。

要考虑到实际生活中可能接触到多种化学物, 评估每种化学物质都很困难。甚至免疫效应可能会因剂量不同而变化, 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可能是免疫促进剂或免疫抑制剂。总之, 今后的研究一定会明确环境雌激素成为越来越多免疫相关疾病负担的原因。

自身免疫力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资料为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各类肝炎患者共计89例, 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51例作为AIH组, 以38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3例, 女25例;年龄为19~72岁, 平均 (46.37±14.25) 岁;药物性肝病1例, 甲肝2例, 乙肝29例, 丙肝6例。AIH组中男18例, 女33例;年龄为18~76岁, 平均 (47.56±16.0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于1999年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诊断[3]。

1.2.2 检测方法

采集全部患者静脉血3mL, 以3000r/min对血样进行血清离心分离, 采取酶学与免疫学检测。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线粒体抗体 (AMA) 、抗核抗体 (ANA) 以及抗平滑肌抗体 (SMA) 进行检测, 使用德国欧蒙公司出品的试剂, 使用样品缓冲稀释液以1∶100比例进行稀释, 于已经包被抗原之微滴定板孔中加入稀释血清25μl/每孔, 进行阳性、阴性对照后封板, 温育30min后加入FITC标记抗人IgG20μl, 再温育30min, 洗片、封片, 于荧光型显微镜下观测结果, 以滴度≥1∶100作为阳性判定。采取免疫印迹法对抗-LKM-1、AMA亚型-M2 (AMA-M2) 、抗-LC-1以及抗-SLA/LP抗体进行检测, 采用德国欧蒙公司出品的试剂;先以1∶100稀释血清, 再于已经包被抗原之微滴定板孔中加入血清稀释液50μl/每孔, 进行阳性、阴性对照后封板, 在室温条件下采取水平摇摆法孵育30分钟, 洗膜以后加入酶标记抗人IgG, 于室温下再次孵育30分钟, 洗膜并加底物到达反映区, 显色10分钟后以水洗法终止反应, 使用标准对照条带对特定区域的条带加以观察, 以清晰强着色带为阳性判定标准。生化指标TBA、ALT、ALP、AST以及GGT的检测使用美国Beckman-coulter设备以及原装配套试剂检测。

1.2.3 统计学处理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算。

2 结果

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具体数据见表1。

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值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P<0.01。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以肝细胞作为靶抗原所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病情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血清当中出现高浓度的循环自身抗体是实验室诊断AIH的先决条件[4]。抗平滑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肾微粒体以及抗线粒体等抗体均与AIH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自身抗体对于AIH的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次研究中AIH组中ANA检测阳性率为87.93%, 而对照组中ANA的阳性率则仅为5.26%, 并且对照组其他各项自身抗体阳性率均为0。本次研究中AIH组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P<0.01。表明AST、ALT、ALP、TBA以及GGT这些传统的生化指标当中如ALT、AST、以及TBA出现升高趋势则可倾向排除AIH, 从某种意义上说, 单纯的ALP或者 (和) GGT出现升高, 在排除肿瘤与胆结石等因素的基础上可考虑为AIH的前兆。

摘要:目的 研究生化指标联合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5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患者作为AIH组, 以本院同期收治的38例其他类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与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AIH组自身抗体A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 生化指标联合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生化指标,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王敏, 宋丽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 23 (5) :590-592.

[2]谢林森.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和自身抗体测定[J].中国厂矿医学, 2009, 22 (1) :74-75.

[3]赵友林.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生化指标及各种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5) :6128-6129.

自身免疫力 篇9

目前, 只有为数不多的特殊实验室开展抗SLA/LP抗体检测。最近, 在DNA水平上发现了SLA/LP靶抗原是一种细胞质分子, 可能是50kDa一种蛋白, 参与蛋白质 (tRNA相关蛋白) 生物合成的调节, 现已清楚证实抗SLA/LP具有最重要诊断价值。ANA和ASM在AIH比较常见, 但是在10%~20%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其他疾病的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阳性。而仅在大约1%的成人AIH患者血清中抗LKM-1阳性, 在儿童中更高。在1%~2%血清学上HCV阳性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LKM-1。与所有其他自身抗体相反抗SLA/LP对AIH具很高特异性且在病毒性肝炎中却为阴性。在1/3AIH患者中血清学检测抗SLA/LP可准确地排除病毒性肝炎, 必须寻找一些诊断价值比ANA、nDNA、ASMA和LKM更好的参数来丰富AIH血清学指标。

自身抗体检测为AID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高滴度自身抗体对ALD有诊断价值, 分析肝功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实验数据也有助于ALD的诊断。我国是慢性肝炎的高发区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AIH在我国并不少见, 随着人们重视和检测诊断水平提高AIH发病率还可能呈上升趋势。抗LKM-1和抗SLA/LP在我国肝病患者中出现的比例较低, 抗LKM-1和抗SLA/LP是ALD特征性抗体, 检测其对AIH诊断具重要意义。大多患者同时还伴有ANA、AMA、SMA和/或LSP等抗体阳性。虽抗SLA/LP在AIH中的阳性率只有30%, 但其阳性预测值几乎近100%, 每一个阳性结果基本上就可诊断AIH (如存在相应的临床症状) 。PBC在我国肝病患者中约占1%~2%, 临床已出现典型症状者一般均有高水平AMA和M2抗体, 多数患者ANA阳性, 有较典型荧光模式, 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可能与发病机制相关。

虽然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重要而有力的新型诊断检测工具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应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它诊断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自身抗体作为ALD诊断标志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其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报道并不多, 事实上某些自身抗体除本身的诊断价值外, 还具有预测病情的作用:如SLA、抗肌动蛋白抗体 (AAA) 、抗LC-1、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anti-ASGPR) 、抗染色体抗体 (antichromosome Ab)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CCP) 和anti-LKMⅢ抗体与AIH的发生、发展及恶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SLA与某些AIH患者严重肝组织学改变、长期维持治疗、停药后再度恶化以及肝衰竭的发生相关;抗核膜的抗原 (Sp100, gp210) 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 (ACA/CENP) 在PBC中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其中抗gp210抗体存在于25%的AMA/M2阳性PBC血清中, 在M2阴性PBC血清中达到50%。该疾病对抗gp210的特异性接近100%。与M2相比, gp210有预警重要性, 并且与末期肝病有关。抗gp210可提示PBC患者有较严重的界面性肝炎、小叶炎症及易进展为肝衰竭等。抗AMA-M2、抗M2-3E (2-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PML) 抗体、抗gp210联检对PBC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而对AIH诊断意义不大, LKM-1对PBC诊断没有价值, LKM-1对AI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LD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AIH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未确定初始治疗失败或不完全效应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AASLD指南推荐强的松龙 (60 mg/d) 单一疗法或强的松龙 (30 mg/d) 和硫唑嘌呤 (50 mg/d) 联合疗法。至少持续1个月, 其后在临床改善后强的松龙每月减低10 mg, 硫唑嘌呤50 mg。继续减少剂量直至达到常用的维持剂量。最近布地耐德和吗替麦考酚酯 (MMF) 分别作为强的松龙和硫唑嘌呤的替代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现有资料[7]认为布地耐德和强的松龙, MMF和硫唑嘌呤之间比较, 对AIH的疗效相近, 布地耐德和MMF可避免相应药物不良反应, 作为不能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相信, 随着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及应用, 对其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 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能得到正确诊疗。

摘要: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重要意义, 检测结果能作为医师其它有效诊断方法和信息的辅助手段。在实践应用中应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它诊疗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

参考文献

[1]高春芳, 房萌.自身抗体与肝病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 (5) :335-337.

[2]张利方, 郑山根, 阎有功.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与病毒性肝病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12 (6) :745-748.

[3]Silveira MG, Lindor KD.Overlap syndrome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in chronic cholestatic liverdiseases[J].ExpertRevGastroenterolHepatol, 2007 (1) :329-340.

[4]林菊生, 余金玲.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 (5) :332-334.

[5]孙桂荣, 刘明军, 田字彬, 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对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 2009, 29 (11) :763-764.

[6]奥敦托娅, 乌云, 娜丽, 等.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和临床诊断研究概况[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 31 (21) :114-116.

自身免疫力 篇10

1 胸腺中AIRE相关自身抗原表达和自身免疫

人类AIRE基因定位在运载核定位信号58-kDa 蛋白, 两种同源异型锌指结构, 4个LXXLL基序或核受体相互作用领域, 最近描述的CARD领域和SAND领域[2]。全部AIRE结构特点与在细胞核主要表达均提示其是转录调节因子。毫无疑问的最大的问题是被AIRE调控的许多种基因在AIRE相关自身免疫原理下的分子结构。胸腺中清除耐受首先被证明, 假设所有自我基因在胸腺中被表达, 自身反应T细胞在胸腺中的清除对防止自身免疫有效。虽然调节型T细胞被发现支持抑制自身免疫反应T细胞活动并以某种方法逃脱胸腺负性选择。后来研究论证许多自我抗原均表达在胸腺髓质上皮细胞。AIRE缺陷mTECs导致许多组织自限抗原基因明显减少, 提示AIRE广泛控制突变组织自限抗原基因的转录、连同形成转基因大鼠研究抗原受体[3]。在AIRE功能缺乏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允许被表达调控转基因上提出严格胸腺培养项目。考虑到1型糖尿病和重症肌无力敏感性受胰岛素表达微小变化和胸腺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各自影响。据推测AIRE相关转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胸腺自身耐受可能相关, 上述概念支持自身抗原转录水平辨识的AIRE缺陷大鼠各自简化。但是通过AIRE缺陷大鼠免疫袭击组织的破坏发现相对地大量在mTECs中调节转基因被明显限制。事实上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对糖尿病发展完全是有抵抗力的, 尽管在mTECs中胰岛素2基因表达明显减少[4]。相对AIRE缺陷小鼠通过抵抗自身抗原在mTECs中发展的自身免疫转录水平并未被抑制。类似转基因小鼠结构在mTECs中AIRE相关自身免疫不一定反应AIRE控制相关转基因转录水平。当转基因大鼠表达新抗原时被大鼠胰岛素启动子驱动并与大鼠表达的特定卵清蛋白抗原相抵触。克隆型T细胞受体阴性选与AIRE相关方式也在被研究。AIRE缺陷T细胞受体双转基因的大鼠显示清除胸腺自身反应T细胞完全失败。但是在mTECs中卵清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相比于AIRE缺陷大鼠无明显差别。因为AIRE相关阴性选择其他形式似乎也是合理的, 这个问题需要在AIRE控制转基因直接转录中被探寻, 关于AIRE分子作用必定要与它的细胞作用相配。

关于包含在AIRE相关自身免疫细胞类型, 胸腺移植实验清楚地表明mTECs中足够AIRE表达是自身免疫发展必需的[5]。研究表明AIRE细胞内在作用集中在外周树突细胞和B细胞。此外其他研究证明AIRE在次级淋巴组织基质的表达是通过胸腺缺失耐受中涉及机制完成。在效应细胞水平, Th1介导CD4+细胞是自身免疫反应主要参与者。然而B细胞和自身免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理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与AIRE缺陷的阴性选择相比, 至少调节T细胞迄今为止似乎在大鼠是参与在AIRE缺陷发病机制, 虽然在被报道的人类患者中有矛盾结果。

2 终末分化模式VS发展模式

关于AIRE在转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被证明是与广泛表达自身抗原的 mTECs获得独有能力结构问题相关, 所谓“基因过度表达”。两种不同的模式解释AIRE依赖转基因表达已被推荐。终末分化模式提议mTECs最后通过适当分化为更成熟更多样以获得偶然基因表达能力。这种模式提示转录单位混杂的基因表达正变成AIRE开始在mTECs终末分化表达时彻底激活。因此, 此种模式证实在mTECs中AIRE相关转基因表达在AIRE相关自身免疫中是占有首要地位。与此相反, 发展模式被认为是成熟前mTECs多功能的映射的混杂基因表达, 在已被决定的特定细胞类型发展结局之前[6]。按这种模式大范围转基因表达是在发展mTECs中积极发展的保守实验项目调查提示被AIRE控制。传统的发展模式认为AIRE在mTECs分化早期作用, 但是稍后被证明为可能性较小。因为AIRE CD80high或AIRE成熟mTECs 是从 AIRE CD80low [7] 或 AIRE II 型未成熟 mTECs 分化。AIRE+ mTECs存在有丝分裂后期。现在已明确AIRE表达是在成熟 mTECs。与此相一致AIRE mTECs对上皮细胞分化邻近阶段的调节因子的P63作用是负性的.就此而言, 终末分化模式在 mTECs分化项目中更适合为AIRE表达定时装置。但是发展模式已被指明AIRE难以考虑终末分化模式的重要方面:AIRE控制mTECs的分化项目。随同免疫组化仍被用于mTEC标记如ER-tR5。上皮细胞粘附分子1, 荆豆凝集素1和角蛋白5在AIRE缺陷胸腺显示无主要改动。更详细检测证明存在不可忽视的结构改变。例如上皮囊肿在AIRE缺陷胸腺更显著。然而在骨髓HAssall的核小体类似结构几乎不存在。虽然对于AIRE在mTECs分化中的作用无统一观点。AIRE并不是适当影响mTECs分化。AIRE可能并不仅仅参与控制转基因表达转录。

3 AIRE在mTECs分化作用

虽然众人提出AIRE对mTECs发育作用集中在接近终末分化阶段, AIRE在这个时间点表达结果却被不同地阐明。Farrell与同事假定mTECs能够进入下一个分化阶段如果AIRE缺失可能表示增加AIRE缺陷大鼠K8tK5low/ /K14low/细胞球型 mTECs[8]。这些论据主要基于已发现AIRE促细胞活动;因为AIRE缺陷大鼠增加无相应被嘧啶腺苷组合评价增生活动的mTECs数目, 可假定AIRE引起成熟mTECs细胞凋亡。与此相反, 创造被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鼠插入AIRE轨迹方式及允许相伴破坏功能AIRE蛋白表达, 调查结果提示GFP+“无AIRE”球型mTECs从AIRE gfp/gfp到停止更进一步分化为mTECs, 从而继续留在终末分化成熟前期。解释部分是基于一般假设球型细胞按照给定细胞谱系 反应较少成熟状态树突型细胞。缺乏AIRE的mTEC终末分化完成缺陷在通过减少mTECs表达的上皮标记和滤泡终末分化苞蛋白数目表示。假定转基因表达性能的获得取决于成熟状态mTECs (可能在终末分化和发展模型之间无冲突) 。我们建议混杂基因擅长表达需在终末分化型mTECs及充分成熟AIRE蛋白参与下。因此我们不相信作为偶然基因表达主要资源的终末分化型AIRE表达细胞有任何排外性, 从而证明AIRE+mTECs控制胸腺器官形成。就这点而言考虑到传统争论集中在终末分化模型与发展模型比较中作为mTECs独有表达广泛自身抗原能力在AIRE何时或怎样通过mTECs分化作用于转基因表达。事实上AIRE从终末分化阶段在mTECs分化项目和促进转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此时AIRE+CDhighmTECs是否在细胞死亡时间事件伴随表型改变经历更进一步分化或他们死亡之前是否包含细胞转达还不清楚[9]。简而言之, AIRE是否对终末分化在起始或结束表达存在影响还未确定。这些模型使我们知道AIRE是基本或在诱导后表达的短暂现象是难以检测的。

4 AIRE和通过mTECs的转基因表达

最初AIRE缺陷大鼠微矩阵通过分析分类CD80+或CD80high mTECs包含很多mTECs, 意外导致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单AIRE基因可调控转基因表达[10]。但是反转录聚合酶连反应表情分析利用相当小的数目, 以至单一mTECs通过AIRE转基因转录控制观点导致轻微改变。出乎意料许多通过个体mTECsx转基因表达数目小于最初预想。更意外的是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使用小数目合并mTECs证明AIRE表达来自mTECs的AIRE依赖转基因不足以共同表达。尽管复合体分类的复合体mTECs包括一小部分数目细胞在高频表达AIRE, 并在相对较低频率只有在L5AIRE+之外集中表达AIRE依赖转基因。这些结果进一步延伸至单细胞水平, 这样又一次证明AIRE可能是必需, 对AIRE依赖转基因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混杂的基因表达反应胸腺范围通过个体mTECs小数目自身抗原表达总和, 而不是通过每个细胞完整自身抗原频谱的表达[11]。相似mTECs为转基因表达单细胞分析更证明通过mTECs混杂基因表达重要方面。 (1) 从mTECs来的转基因表达档案被证明不同于那些相应真实组织。比如络蛋白基因是牛奶蛋白基因生成0.3兆位在络蛋白基因区域, 然而通过mTECs表达是不协调的。 (2) 单个mTECs细胞显示独特转位相比于真正组织偶基因表达形式。在mTECs, s100as基因标记与角化细胞分化、炎症、创伤修复相关钙结合蛋白, 在mTECs表达是AIRE依赖, 表示为等位基因地表达在概率性样式, 相比于脾脏中性粒细胞简单等位基因表达, 主要细胞型在胸腺之外表达s100a8。从mTECs独有转基因转录调节更被强调的是胰岛素2基因在mTECs转录起始形式不同于胰腺B细胞[12]。这些发现挑战发展模式的观点表明一个转录因子在真实组织分层的[13], 事实上对于mTECs中AIRE功能可能类似于附属家系基因表达项目总开关。

5 AIRE分子靶向

近来两组识别AIRE的结构域作为组蛋白结合模块:AIRE-PHD1更优先地结合于非甲基化的H3K4, 一个组蛋白标记物通常与沉默或低水平促进子活动相关[14]。重要的发现提示为AIRE调节目标基因的后生机制。因为mTECs转基因的大多数真正地表达在相当低水平, 这些法相氨酸AIRE可能在转录不活跃阶段通过组蛋白结合模型检测转基因, 从而促进他们表达。但是AIRE仍可能通过后生标记物调节包含在mTECs分化目标基因, AIRE优先结合于未甲基化H3K4可能有助于识别由AIRE控制真实目标基因, 可促进我们对于AIRE在中心耐受中作用从A向相反与讨论的集合来自细胞行动分子作用[15]。通过AIRE积极转录延长因子补充对AIRE依赖转基因转录延长应该被进一步探寻。

6 控制AIRE表达mTECs的信号

迄今为止几个缺陷在NF-kB激活途径突变性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被报导包含AIRE+减少的mTECs。这些大鼠事实上显示自身免疫疾病表现型[16]。随后这些信号传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上游并对经鉴定作为NF-kB和CD40受体激活AIRE+mTECs产生负责。此外这些细胞型在个体研究中为AIRE+mTECs产生提供配体RNAK及CD40[17]。以此类推次级淋巴器官形成, 淋巴组织诱导细胞和CD4+CD3-细胞信号被假设为AIRE mTECs产生的配体来源RANK, 事实上CD4+CD3-淋巴组织诱导细胞与胎儿脾脏诱导从在胸腺器官培养聚集的AIRE-前驱细胞至AIRE+mTECs。其他配体来源为RANK和CD40单个积极T细胞。其似乎可能为AIRE mTECs连续贡献配体;在最初胚胎胸腺器官分化期AIRE+mTECs通过与淋巴诱导细胞表达RANK配体相关作用发育[18]。然而在这一时期成熟CD3单积极T细胞维护AIREmTECs在CD40信号此外确保翻转或幸存。

7 结论

mTECs仍存在许多关于通过T细胞生成呈现机体免疫的秘密。在AIRE帮助下我们逐步地开始理解mTECs转基因表达随机性。明显的AIRE依赖转基因表达未达到单细胞基础。事实上, mTECs似乎在通过增加在AIRE依赖方式群体异质性扩大免疫体指令方面成功。考虑到AIRE指挥mTECs分化项目, 从而组织完整全球mTECs使通过最终mTECs分化基因偶然表达[19]。据推测AIRE依赖mTECs分化项目将会在AIRE缺陷大鼠胸腺发育过程中起广大作用。最后在自身免疫组织以外, 仍有在抗干扰素自身抗体高患病率多内分泌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病因方面毫无线索[20]。相似的是外胚层营养障碍发育原因是另一个AIRE缺陷特性仍是未知的。因为AIRE图谱许多方面仍在研究中。

摘要:自身免疫调节因子是一个为相当大部分遗传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负责的基因。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缺陷导致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现在研究的关键, 它可以为胸腺微环境内免疫系统区别自我或非我提供线索。

上一篇:湖南山区下一篇:麻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