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2024-06-28

中职(精选十篇)

中职 篇1

——温家宝

2006年春,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视察重庆职业教育基地时, 在永川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中共十八大也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无疑对中职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鞭策和鼓励。

但经过本世纪前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重庆市中职教育生源数量逐年下滑。2013年, 重庆中职计划招生18万, 实际完成12万, 完成计划的66.7%, 单就学校而言, 有的学校仅完成招生计划的50%。另一面, 中职学生的流失相当严重, 有的学校流失率接近30%。

一方面是招生十分困难, 一方面是学生流失严重。这着实让教育管理者十分担忧。

1 影响中职生源的主要原因

一是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自高校扩招以来, 带来高中招生的热潮, 一般成绩学生上大学已不是问题。这样以来, 留在中职学校的生源文化成绩就十分低下, 数量大量减少, 再加上培养目标就是“蓝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不少学生都热衷于读普高。

二是社会观念陈旧。观念陈旧体现在普通民众, 而更重要的是在有的基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主要官员身上。

1) 有的地方政府、有的部门对职业学校的重视不够, 过问少, 投入少, 只在助推招商引资时想到职业教育, 呈现出“只要马儿跑, 不给马儿草”的怪现象。

2) “重普轻职”依然严重, 领导们对普通教育要重视得多, 以技能大赛为例, 周济说:“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承办大赛, 地方首脑不会关注关心, 也不会来视察, 大赛获奖也不会引起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的重视。普通教育一个所谓“状元”, 电视报刊都争相报道, 从小学到高中相关人员还会得到不小的物质奖励。国家及市实训设备资金下来, 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也一分不给。

3) 社会民众认识的误区, “白领至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官本位”腐朽思想的现实冲击, 扭曲了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同。

三是招生秩序比较混乱。混乱的根源在于专业设置重复, 以重庆职教基地为例, 中高职院校20余所, 专业92个, 但其中专业设置没有整体规划, 各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各校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是重复设置, 学生没有明确的选择去向, 各校都在争抢专业生源;其次是办学主体不一, 有的是地方政府主办, 有的是行业主办, 有的是私人办学, 尽管明文规定不准买卖生源, 但现实是不少学校拿出高价购买学生, 特别在中职学校密集的地区, 抢生源现象十分突出, 学校间相互诋毁也十分严重。出高价哄抢生源的现象连年发生, 连年都说要处理, 但以不好取证为由, 多是不了了之。

四是学校自身硬件建设落后。现在中职教育与过去不一样了, 需要雄厚的实训基地, 优美的校园环境, 优越的住宿条件,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般情况下, 学生主要选择这一类学校。客观现实就是, 校舍差, 设备差的学校, 招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非常大的。2008年以前, 市外生源达到60%~70%, 而近些年, 市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 高标准修建新的职业学校, 也实行了学费减免和生活资助, 学生远道求学的意愿降低, 我们所招的生源比例倒挂, 区内60%~70%, 区外30%~40%。

五是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比普通教育难度要大, 大多受教育对象都是文化成绩十分低下, 相当一部分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即所谓的“双差”, 学生厌学问题突出, 这就更加考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其次是校企文化营造, 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教师积极性的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与潜力开发等涉及内涵式发展的众多问题, 很考验管理者的水平。现状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学校, 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出的问题多, 有的学校还十分严重;专业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调整, 专业师资缺乏;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没能起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目的。

2 改变生源状况的对策研究

上述五大原因, 归结起来无非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个是外部层面, 即生源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专业、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招生市场规范、职业教育的宣传等;一个是内部层面, 即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

2.1 外部层面分析

一是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官员首先要摒弃陈旧观念, 真正拿出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行动来, 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打造现代一流的职业教育中心, 打造现代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对职业教育要做总体规划、合理规划、科学规划, 制定鼓励职业技能大赛的政策。新闻媒体要关注关心职业教育的发展, 多对职业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充实和稳定中职生源。教育主管部门要确保教育的均衡发展, 着力打造普职半边天。目前要做的是科学制定高中限定政策, 并严格督查和落实, 必要时缩减普高办学规模和数量, 为职业教育提供生源保障。其次是中职学生去向上, 除了直接就业, 还应该有继续深造的更大的机会, 比如, 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对接, 重点大学的应用本科也应面向职业教育吸收部分优秀中职毕业学生, 使中职学生有着向更高层次人才奋斗的可能, 从而吸收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

三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招生秩序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做的是专业结构调整, 鼓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 大力打造骨干专业, 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以专业引导学生就读意向;其次是根据实际下达招生计划, 并严格控制招生计划, 计划外招生不予学籍注册;最后是严查和惩处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 对涉及的学校和个人要有强有力的处理措施。由于办学主体有所不同, 最好还有省市级的统筹措施, 坚决杜绝招生过程中的生源买卖或变相生源买卖现象。生源买卖 (设金银卡、介绍费、回扣、中介、招生费) 已经严重挫伤职业教育的形象。

2.2 内部管理层面

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现代中职教育绝非一支粉笔一张嘴能够完成使命的, 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建设实训基地, 让学生能进行企业化式的实训, 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管理好实训基地, 使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让实训设备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之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师资队伍重点放在“德”和“能”上, 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既要通过骨干培训、企业实践、行业锻炼、青蓝工程提升现有教职员工的素质, 又要不断向高校、行业、企业引进自己所需的紧缺师资。

三是改革现有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需要灵活, 要探究建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探索与企业、与其他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相关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既要借鉴其他职教教学模式, 也要借鉴传统的、包括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适合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理念, 以质量和丰富的内涵赢得生源。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探索中职物理教学 篇2

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让物理教学能够体现出新课改精神,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现就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实施意见。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25-01

中职教育定位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培养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对于中职学校的工科学生来说,物理是他们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科目。它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课程,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物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优化物理课程结构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解释、掌握很多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使职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中职物理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内容。根据新课改革“横跨学科、构建模块、服务专业、理实一体、改变评价”的原则,根据我校的不同专业,把物理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如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着重突出电磁学知识,同时增加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万用表的使用,二极管、三极管识别,各种电阻的认识及读数,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对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则把物理与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电磁学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又节约了教学课时,为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更多的机会,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删除物理中的电磁部分或以电工基础取代物理中的电磁部分。电磁部分的基础知识将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物理学对中职电类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出现了很多适合中职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它是指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同样在我们物理课教学中也能做到;演示教学法,教师要善于动手制作一些常见的物理演示实验,用以揭发事物的本质;探究式教学,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来学,作为物理教师,要大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就显得非常轻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手段,如右手定则,书本中主要用来判断与力无关的方向,如可以用来判断磁场、电流、磁感应等方向,而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右手定则来拧紧螺丝:用大拇指指向拧紧的方向,弯曲的四指则表示旋转螺丝的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示这个最简单的实验,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说服力。物理是离我们人类生活最近的学科之一,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个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来源于实验中。物理学中含有大量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或者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与方法做实验,并不能完全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与方法,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训练与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发散性思考。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这样问学生: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否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成功测量出来,还应该需要那些器材?如何去测量?然后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使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发挥自身技艺特长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学寻求的应该是教学相长,既要促进学的一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促进教的一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反思、积累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自己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这些风格与技艺融合在教师对教材独到的见解,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课堂实践活动的教育机智中。如能利用身边的材料灵巧地自制实验器材;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事件,机劫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在教学过程中能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然后或抛砖引玉,或取喻明理,让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老师像魔术师一样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特长,以发自内心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与课堂、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每一节课就像电影导演在拍一部精彩电影一样,从而让学生产生惊异感、新鲜感、亲切感、荣誉感、成就感。这样的老师学生欣赏,这样的课堂学生欣赏,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的教学它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为了使物理教学效果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实际需求,注意教学设计的优化,讲课要有趣味性,经常实施演示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 波.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J].中学生数理化,2010.5.

[2] 张 鹉.物理科学探究中的教与学[J].滁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中职 篇3

一、中职学校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目前的教育现状令人十分担忧,由于缺乏教育质量的刚性评估标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缺乏抓手,教师缺乏核心价值观的牵引,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和原动力,从而导致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发生了偏离甚至迷失了办学方向。例如有招进来不到一年就送出去就业的人称“倒买倒卖的人贩子”学校;有咬定对口高考不放松的“准普高”办学模式。令人奇怪的现象是:凡是对口升学考得好的,学校的管理就比较规范严谨,社会声誉也很好,招生形势也很乐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比较一下参加对口高考的中职学生和参加就业的中职学生想法,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了。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有高考目标的牵引(竞争性),不付出努力就完不成目标,而就业的学生没有目标的牵引或者说目标完成没有竞争性,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

再比较一下从事两类学生教学的教师,从事对口高考教学的教师有阶段性教学成绩比较的竞争压力与高考目标实现的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事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师适时“敲打”。而从事就业学生教学的教师无教学目标考核,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进度不统一,试卷自己出,成绩随便给,以至于经常出现还没考试成绩倒先出来了的现象。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课堂是怎样的:教师上课迟到、早退、不备课,经常让学生上自习的,学生上课吵闹、睡觉,老师不管不问等等。凡此种种带来的恶果不仅导致学生学业的荒废,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品质和做人品质的下降,教师的不负责任和玩忽职守给学生未来的职业操守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二、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当我们认真审视中职学校这一教育现状并试图改变之时,却发现找不到着力点,从课程设置到教学计划、目标、进度都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学校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或者说没有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考量教师的工作绩效,因此,课堂教学随心所欲,课后辅导、考试敷衍了事,实习实训听之任之,不出安全事故就算万事大吉,成了大部分教师工作的常态心理。那么,如何给中职学校教师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呢?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学校无法从教师本身的有形劳动来评价教师工作的优劣,而过程性评价的不可操作性,使我们只能从其工作对象学生来反观教师的工作绩效,实施学校教育的终端评价,评价学生即是间接评价教师,因此,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就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务之急。

三、如何构建中职学生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致力于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综合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因此,中职学生的质量标准应建立在提升其综合素质基础上,即职业道德、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就业和创业能力四个维度上。如果用百分制来量化,其权重设置为:基本素质占25%,职业素养占15%,职业技能占30%,就业和创业能力占30%

职业道德从职业习惯和职业修养去考查,依据是实习实训考查成绩;基本素养从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去考查;职业技能通过技能鉴定来考查;就业和创业能力从技能大赛和顶岗实习两个维度来考查。各维度单项量化分不得低于50%,总量化分不低于60%可以认定符合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否则不予认定毕业,待其补修单项直至总分符合标准为止。对各单项量化分在75%以上,总分值在85分以上的学生可评为优秀毕业生,学校对优秀毕业生应给予适当奖励并优先向优秀企业推荐就业。

四、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的操作程序与规范

第一,职业道德评价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实习实训。分学年评价,毕业前汇总形成总体评价,由学生处负责。

第二,基本素养中的体育与健康评价分单项测评,然后汇总评价,每年两次,上半年在六月中旬,下半年在十二月中旬,由教务处牵头,体育组负责实施。

第三,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评价在学生高二第二学期的最后一个月中旬进行,教务处负责。公共基础课为语、数、英三科,评价标准及内容为基本素质要求,专业理论课评价科目及内容标准由教务处会同专业组审定,在学生入学教育时予以告知。

第四,职业素养中的普通话由学校普通话测试站负责测试,每年4~6次,学生从第二学期就可参加,直至达标。

第五,计算机等级测试由信息办组织,每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

第六,实习实训评价由实训指导教师负责评价,分月评价,该学段任务结束后,形成总体评价交实习实训处汇总,评价结果应按比例分四等, 按A占15%,B、C占80%,D占5%比例划分。

第七,专业技能考核由实习实训处负责,根据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及技能鉴定等级予以评价。

第八,就业与创业能力中的顶岗实习由实习实训处负责,根据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表现(实习鉴定、企业评价)及业绩(薪资)来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按比例分四等, 按A占15%,B、C占80%,D占5%比例划分。

第九,技能大赛由实习实训处负责,根据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态度、大赛级别及获奖等次予以评价。

第十,对口升学由教务处负责,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对口高考成绩及录取学校予以评价。

五、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可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产生如下四方面的积极作用:

1.目标导向作用

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就如同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树立了一个标杆,给全体学生和教师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也就明确了努力方向,学校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期工作目标,效果会更明显。

2.考核评价作用

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就如同在中职学校建立了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可以用来考量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考量学生的结果来考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学校由此可以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3.核心价值牵引作用

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集体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这个单位就没有灵魂,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其结果就是一盘散沙,就像沙漠中迷失方向的驼队,四散奔逃。而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就可以作为中职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中职毕业生,来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用这个核心价值观来牵引中职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管理就有了抓手。

4.为探索职教新的办学模式提供操作平台

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不仅可以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施提供操作平台,同时还可以实现《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模式。

中职 篇4

一、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尽管我国中职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中职法律教学, 还普遍存在学生法律知识掌握不牢、法制观念不强等问题。由于中职教育与其他种类的教育存在差异, 中职教育主要以专业技术教育为重, 因而对法律条文方面的知识传授较少, 大多数学生对法律常识不够了解。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普遍认为法律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犯罪与制裁。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通过不完全资料信息显示, 我国违法乱纪人数中, 中职学生大约占有40%, 很多学生对法律持怀疑态度, 甚至根本不信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另外, 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较低, 维权意识不高, 甚至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就是触犯了法律, 也会逃避法律的制裁。总体来看, 当前中职学生的法律素质不高, 法律教育有待加强。

二、提高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路径

1. 完善教学体系, 与时俱进

中职院校要对法律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逐步提高法律教育水平。并要严抓实管, 重注法律基础课堂教育, 要认识到法律基础课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法律教学中, 要保证教育经费充足, 提供法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器具与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合理安排法律课程, 必要时适当增加法律课程的课时。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对法律教材编制有足够重视, 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 思想意识也在方式改变, 因而法律教学内容也要要与时俱进, 与时代发展脉搏紧紧相扣。尤其是中职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 因而在选用法律教材时, 一定要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 提高法律条文的实用性。教师也要对法律条文的制定与更改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要运用最新的法律知识, 以免在实际教学中, 延用陈旧观点, 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 营造法律文化氛围, 针对性教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法律教学, 学校要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校内广播、校园网络及文字条幅等方式, 加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法律知识内容,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教学实践中, 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引入生活化情境, 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法律教学中, 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探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把社会生活当成法律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 使法律知识观念逐渐在生活中渗透, 使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中受到教育与启迪[2]。此外, 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与沟通, 使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起到补充作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3. 强化师资力量, 提高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法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首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素养, 牢固掌握法律相关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为了增强法律教学实效,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在中职法律教学中, 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强化师资力量, 不断提高教育水平[3]。教师自身除了要不断充电学习外, 校方也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再教育”,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并要为教师创造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使法律专业的教师能够多多走出去学习, 用最新的观念意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并要将其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在课堂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勇于突破创新, 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 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注重实践模拟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对法律了解与运用能力, 逐渐培养法律观念意识。

当前中职法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缺陷, 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还不高, 因而我们要对中职法律教育有足够重视。加强法律教育, 提高教育水平, 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深入了解, 逐步养成法律意识,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李媛.中职法律教育与中职生法律素质的提高[J].教师, 2013, 12 (09) :15-16.

[2]陈方.浅谈中职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0 (15) :11-12.

中职 篇5

中职音乐教学论文:浅谈中职音乐欣赏教学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焦家裕

【摘 要】音乐欣赏其实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课程,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必须充分把握音乐的本质,才能去塑造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预测其效果。本文着重讲述了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情况与其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音乐欣赏这门课程。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 引导 教学效果

一、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概况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中职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像是中小学的欣赏教学纯粹是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中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此时的音乐欣赏材料需要涉及面更为广泛,比如有鲜明音乐形象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便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可以挖掘音乐方面的人才。另外,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放一段音乐,放一段视频打发课堂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音乐教学实际上包括两大块的内容:音乐的自我进行和音乐的他人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后者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音乐,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具备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言行举止及行为习惯。另外,从音乐欣赏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找寻灵感,具体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与音乐,一方面使沉闷的音乐理论教学课得到改善,使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使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在欣赏到前辈的优秀作品后,容易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兴趣作为风向标,学生会提高对音乐方面的关注度,有着良好的音乐素养是个人修养中一个很有魅力的因素。

2.于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长期耳濡目染在各种音乐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对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良好的乐感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就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教学论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这个重任就归置于音乐欣赏教学之中了。

3.于其它学科的意义。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的科目,是一门表现的艺术,是一门融感情、想象于一体的艺术,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去理解作品的感情与内涵,而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想象与感知能力同样适用于其它科目的运作。另外,经过一天的客观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堂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适当地放松,就当做是寓教于乐了。在欣赏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当今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致使的,首先要归宿于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学校音乐课极不规范,很多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势头开设了这门课,实际上只是搬出一通枯燥的音乐理论搪塞学生,很少正规地让学生欣赏作品,也就很难有好的音乐欣赏教学了,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只会把音乐课等同于理论课,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这样,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其次,中职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不太好,学习方法上也欠佳,课堂中很难做到专心一致,而音乐欣赏需要专心的用心来聆听,学生不能做到也就不能很好的去感受音乐,逐渐会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良好的音乐欣赏课堂氛围,必然导致课堂纪律较差,教师也失去了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与耐心。这种现象在普通中职学校的音乐课堂上比较普遍,必须得到改观。

四、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采取的方法

就中职学校音乐欣赏的现状而言,课堂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这时候作为教育者应该思索下教学的方法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挽救这种颓废的趋势,是当下之务。在思索方法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喜恶来确定课堂的内容,第一堂课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时便可以用学生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来做素材。曾有一位老师就用了一首在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死了都要爱》作为欣赏素材,学生都非常高兴,听完后便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说歌曲的节奏很震撼人心,高潮部分很有激情;也有的说:“他们唱的歌很有京腔的味道,高音唱的很轻松”,于是老师便随着学生的回答思路给学生讲授了乐器中伴奏乐器的特点,引出民族乐器的知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都没觉得枯燥。可见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的成功范例,有很多方式值得借鉴,必须跟学生的兴趣点相切合,找到共鸣了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具体说,在欣赏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聆听法。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作品来感受作品的内涵,此时寻找作品的感情元素是主要目的,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聆听以后的感受,即使所说的感受肤浅,不着边际,也不要加以驳斥,而是启发他们进行交流,使各自不同的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升华。

2.歌唱法。聆听过后,可以让学生动口吟唱,在动口吟唱方面中职生应当是善于表现自我的,在吟唱中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音质美、律动美、意境美,达到与作品中感情的共鸣。

3.师生互动法。欣赏完一段作品,学生对之的感受都很深刻的话,可以师生合作试着演奏一段,老师用钢琴弹奏,学生吟唱,若是纯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一人演奏一种乐器,当然此时,不必在乎乐器的音准与不准,找到音乐中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中职音乐欣赏课堂中可以借鉴的三种方法,要想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专业的知识功底是必须的,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也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懂得怎样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器材。

中职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道德素养;瓶颈

之所以认为发展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政府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很重视,而且严格执行着发展中职教育的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包含了中职教育,因此也大大增加了投资中职教育的比例。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制度,资助制度以及其他的中职教育措施来使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中职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的道德问题,此问题在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突破此中职教育的瓶颈。

一、中职教师不道德与反道德现象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教育的本原和普遍规律为依据,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激发,使得学生的意志与信念也要得到加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想有道德,就要使学生在一定的教育过程中学到关于做人的知识,让学生善于发现真善美,并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去发展,这样在基本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当他们成为服务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是一名有道德的人。但是,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不道德或者是反道德的现象,比如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进行简单、机械的技能训练过程和行为训练模式,教师一味的在进行重复,学生一直在进行僵硬的模仿,在整个的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充满着枯燥、疲惫和焦虑的情绪,学生不愿意学习,老师不愿意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恶化的教学状态。除此之外,虽然老师打着为学生的将来负责的旗号,打着以爱的名声,但是确是一味的霸占课堂时间,学生的才能却得不到发挥,没有用武之地。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有自己的打算,学生也有自己的打算,有的甚至只是应付了事,对于学生得过且过,这样的话就使得教师的道德素养得到完全的破坏。

二、树立道德意识,提高教师生命质量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它也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中职教育的职业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并且结合集团化办学的理念,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这些办学理念。因此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其教师的角色也要得到相应的改变,要以企业的需求,以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为着手点,并不是之前那种是传统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作为教学过程的陪伴者,作为教学环节的开发者的角色,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达到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目的。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进行教育过程的引领者。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说,教师只是担任陪伴学生的角色,这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在进行传授道德,进行传授知识,在进行解答学生的疑惑的时候,要以学生的思想为基础,要时刻帮助学生,使学生成才,使学生发展自己。值得肯定的是中职教育的中心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它的目标就是使得学生都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得学生成为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成为一名有道德的中职教师,教师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也要以办学途径的转变为依据,不断进行自身的学习,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得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到不断地完善与丰富,使得行业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

我们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要想把比较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经验比较可行,这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是必须要进行思考的。要想做一名有道德的中职教师,要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使教学环节得到较好的发展,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通过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用该知识的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依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中职教育的课堂能够散发出新的活力,使得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使得中职教育的瓶颈可以得到突破。

三、立足道德实践,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1.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一方面是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尤其是指角色意识要符合中职教师的职业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对于中职教师来说,其道德实践要能展示出教师的爱心,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使得学生在爱的沐浴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在没有爱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教学,那么对于教师的教育过程来说,其自身师德也得不到较好的提升。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疼爱他人的孩子是存在,这就是林崇德教授的名言。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只求付出,并不是求回报的,这是一种最为无私、并不存在血缘关系的一种爱的,在这种情感的指引下,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是以爱为基础的,只有在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之下,才会更加信任老师,才会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只有在这种爱的环境中,对于中职教育过程来说才是比较好的,也实现了中职教育的功能。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这样一种问题,有的教师并没有付出这种无私的爱,学生也体会不到老师对于他们的爱。下面就用例子来进行相关的说明,例如在中职教育的课堂上总会有这样的学生,他并不善于回答问题,从来都不积极主动的去举手来回答问题,即使是在老师进行点名课堂提问时,他也是不回答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老师应该积极面对,而不是在进行了努力的尝试之后久久不见效果的情况下,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即使是在老师以关心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但是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用词,一定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尊心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别人对于自己的看不起,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因此,对于中职教师来说,在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多地对于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到鼓舞,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

2.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极为关键的角色。对于人际关系来说,师生关系是最为基本的,是最为主要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首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平常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要对学生严慈相待、刚柔并进。

四、总结

时代要求要加强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另外,加强老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也是老师所必须要做的必然选择,尽管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且进一步来解决。而本篇论文也正是对于这些方面进行了詳细的阐述,提出了自己对于这方面的见解,也真心的希望能够通过本篇论文对于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探讨,对于加强中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破其瓶颈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莉.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3,(20):57-58.

中职 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实践,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制度逐渐深入人心。根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英语被列入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文化教育项目之中。

如今,全国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发展成高标准、高水平的大赛。作为中职学生及英语教师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推动着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展现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着力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及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服务于当代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作为技能大赛唯一一个语言类技能竞赛,英语技能大赛通过“在线测评”、“情境交流”、“职场应用”及“职业风采”四个环节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和评价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参赛选手除了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读写能力,掌握良好的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快速应变能力、把控能力等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仪容仪表和气质形象,口语竞赛对参赛选手整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真正达到突出考查选手英语应用能力的作用,通过竞赛内容体现未来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在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英语技能大赛及近两年协助组织省市级技能大赛和国家选拔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是一个职业英语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契机,它对当代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技能大赛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大赛方针推动中职英语教育理念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进而实现“以理论学科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转变,变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为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转变,加强实践教学,使“教”、“学”、“用”成为一体,相辅相成。

二、英语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填鸭”教学模式。理论接受能力普遍较弱的中职学生显然无法适应这种“先单词、再句型、重语法、析全文”的教学方法,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不少学生在“枯燥”“难学”的英语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英语也成为许多中职学生最头疼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众多职业英语教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职业技能大赛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情境交流”及“职场应用”两个环节重视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评委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语言的交流功能。由于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念,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张扬自我个性需求的尊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并想方设法令其得到满足。尝试改变以往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将学生从被动倾听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来,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互动式教学法都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转变

“尽信书不如无书。”从赛题的内容及选材来看,技能大赛试题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是学生熟悉的题材,更方便学生参与、融入。这就使得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为积极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主动去迎合学生的爱好和需求,不再只注重词汇和语法,对课本教材照本宣科。另外,教材内容也开始有了更为精细的划分,不同的专业之间各有各的侧重点。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引领学生进入相应的情景,面相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转变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各自的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基本要求。

四、英语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造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专注于词汇、语法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了所谓 “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学生往往只会做题,却开口困难,无法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纵观技能大赛各个环节,不仅包含传统的笔试考核——“在线测试”环节,也有对于学生思辨能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考查的“情景交流”、“职场应用”及“职业风采”环节。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笔试成绩转向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平时的课堂活动同笔试成绩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技能大赛从多方面影响着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倒逼”中职英语教育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国家对技能大赛的重视可以看出,今后的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 篇8

一、养成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受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素质等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因没能较好地接受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貌等习惯。突出问题如下:

1. 在生活习惯上,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习惯,一部分新生不能保证每天早晨洗面刷牙,绝大部分学生不想或者不会铺装叠被子、扫地,大部分学生不想穿校服、运动鞋,少部分学生的发型不符规定,一半学生不想戴校卡,少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赌博的陋习,而且屡教不改,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意识,表现为扫地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开很长时间或者不关,离教室、宿舍不关门窗、水电等。

2. 在学习习惯上,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迟到、旷课、早退、睡懒觉、玩手机、看小说等不好的学习习惯常常可见,原因可能是大部分的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中职学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

3. 在文明礼貌习惯上,存在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随地乱吐痰、乱丢垃圾及就餐不排队的问题,一些学生还存在顶撞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问题,甚至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等。

4.“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法制观念、社会公德意识差,抵抗诱惑的能力差,一部分学生干什么事只想自己,自我意识强,不考虑别人,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加强养成教育,唱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之歌

要使孩子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必须加强养成教育。

1. 从新生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

大部分新生刚入校,有很多不良习惯,如刚入校不重视不狠抓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势必会增加以后的德育工作难度,势必会影响教学等其他工作的开展,因此每天在到校、到课、仪表、课堂、行为礼貌、卫生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是必需的,如,要尊重别人,必须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要认真值日;宿舍里,衣物摆放整齐,地面整洁干净;餐厅内,学生就餐有序,不拥挤和浪费。学校和老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如班级一天一次评比,一周一次小结,一月一次汇总,学校期末表彰“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使中职生在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要有明确的要求、规范、制度。

(1)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要整理好内务、搞好值日工作、按时上课积极出操、文明礼貌、勤俭节约、遵守社会公德、爱护校园环境等。

(2)要矫正、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必须靠制度、靠规范。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如《学生手册》、《学生下厂实习规章制度》、《教师实习指导规范》、《教师岗位制度细则》。

3. 以身作则。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严格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即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首先要做到不迟到,要求学生着装礼仪要得体,老师首先不能穿的不得体,要求学生注意文明礼貌,老师首先不能不文明礼貌等。同时设立教师行为习惯意见箱,让全校师生提建议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每年让全校师生参与学校评选“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这样不仅会激励教师,而且会感染学生。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家庭总是吵闹不休,有的家庭总是麻将声不断,有的家庭总是烟雾缭绕,势必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要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自己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3)学校在“养成教育”活动中要积极发挥作用,家长应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 持之以恒,重在到位。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不能纸上谈兵或者搞形式主义,加上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须到位、持之以恒,该如何做呢?

(1)讲到位。“讲到位”就是针对学生思想的具体实际,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

利用早操时间经常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常讲、经常抓,学生才有可能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发现问题随时讲。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一些不良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重问题专题讲。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校要专门召开大会专题讲。如学生打架闹事,得知后及时召开大会进行强调和严肃处理,因问题具体,要讲到位,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训练到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要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和管理。学校要坚持把学生行为的习惯训练渗透在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比如每天早上值周学生、值周老师要站在教学楼大门口检查学生是否戴校卡、是否穿校服等;课间操做到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对这些活动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德育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加强中职生养成教育,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抓,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潘满库.养成教育要抓好几个环节.中国教育报, 2008-11-27 (9) .

[2]彭湘雯.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的心理分析及养成教育探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8 (7) .

中职 篇9

中职教育吸引力既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招生状况上, 也体现在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上。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有关研究, 较多关注中职教育的招生状况, 较少关注中职教育对在校中职生的吸引力。而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的吸引力可以反映中职生对中职教育办学质量的认可程度, 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 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专业师资缺乏, 这都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在校中职生的吸引力如何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辖有5个民族自治县和11个民族乡, 在402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有340万人, 占总人口的85%, 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本研究旨在对河池市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的吸引力进行调查, 探讨河池市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的吸引力现状, 以期为提升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和河池民族农业学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8个专业的560名中职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528份, 有效回收率为94.28%。其中, 壮族347人 (65.72%) , 瑶族56人 (10.61%) , 汉族54人 (10.22%) , 仫佬族46人 (8.71%) , 毛南族13人 (2.46%) , 水族6人 (1.14%) , 苗族6人 (1.14%) ;一年级学生149人 (28.22%) , 二年级学生310人 (58.71%) , 三年级学生69人 (13.07%) ;农村学生408人 (77.27%) , 乡镇学生54人 (10.23%) , 城市 (或县城) 学生66人 (12.5%) 。

(二) 研究工具

1. 中职教育吸引力问卷。

该问卷共3个项目, 采用利克特4级计分, “1”表示“非常不符合”, “2”表示“不符合”, “3”表示“符合”, “4”表示“非常符合”。项目内容如下:“如果再选一次, 我还会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我觉得读中等职业学校是在浪费时间 (反向记分) ”;“听到有人想读中等职业学校, 我会支持他的决定”。该问卷有1个反向计分题, 将反向计分题反向计分后, 总分越高表明中职教育吸引力越高。在本研究中,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8, 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2. 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民族、专业以及家庭所在地。

(三) 统计分析

剔除未能完成全部题目和整份问卷明显呈规律性作答的问卷。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中的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由表1可知,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平均分介于3分至4分之间。

(二)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P>0.05) 。

(三)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年级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年级差异呈边缘显著。LSD事后多重比较表明, 中职教育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显著高于对三年级学生的吸引力, 对一年级和对二年级学生的吸引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 民族地区中职贫困生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民族地区中职贫困生中职教育吸引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家庭所在地差异不显著 (P>0.05) 。

(五)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民族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中职对壮族、瑶族、汉族和仫佬族学生的吸引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样本中的毛南族、水族、苗族的中职贫困生均少于15人, 所以没有将其纳入到统计检验中, 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民族差异不显著 (P>0.05) 。

(六)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专业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结果表明,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对不同专业中职生的吸引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F=1.236, P>0.05) 。

三、讨论与分析

在本研究中,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平均分介于3分至4分之间。虽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 但在当地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说明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在校中职生的认可。

在本研究中, 中职教育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显著高于对三年级学生的吸引力, 对一年级和对二年级学生的吸引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三年级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或择业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所导致的。不过, 由于三年级学生多外出参加顶岗实习, 本研究抽取到的三年级中职生人数较少, 这些学生是否能够代表全体三年级学生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检验。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应当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增强民族地区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进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摘要:研究采用中职教育吸引力问卷和综合情况调查问卷对560名民族地区中职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对中职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中职生的吸引力显著高于对三年级中职生的吸引力, 对一年级中职生和对二年级中职生的吸引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的吸引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所在地差异、民族差异和专业差异。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赵伟, 刘红, 于秀琴等.中职学生资助:新世纪我国济国济民的一大政策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0) .

[2]何朝峰.民族地区中职贫困生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 2014 (2) .

中职 篇10

1 校企合作的困局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经过几年的规模扩张之后, 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也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在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还有许多困惑、许多难题需要破解。

1.1 教学设备设施无法与行业企业相匹配

由于办学投资主体单一, 学校的办学经费总显不足, 教学设备设施无法与行业企业相匹配。尤其是中职学校, 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 行业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施设备很难跟上生产企业的步伐, 无法适应现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 校企合作: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由于政策、制度、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行业、企业缺乏积极性, 往往呈现出学校一头热的状况, 学校和企业难以融入产业链、技术链、人才培养链。

1.3 学校教育的是“学生”, 企业需要的是“员工”, 差距很大

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工作, 企业认为他们要找施工员, 带学生实习应考虑报酬, 而报酬多少无法确定, 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需求定位差距较大。

根据我们校企合作调研提供的资料表明, 由学校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校企合作, 企业的愿意度为87%, 由企业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愿意度为46%, 从调研数据统计表明, 校企合作真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建筑公司缺乏合作积极性, 怎样让学生在校所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怎样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方向, 也是我们通过调研需要破解的难题。

2 校企合作模式浅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在企业实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 我们可以将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2.1 学校引入企业模式

就是通过校企合作, 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 (或前校后厂、前厂后校) , 在校内就可以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人员场地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的缺乏, 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似乎更适用于培养制造业和加工业学生的职业学校, 对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职能学生的建筑专业类学校不太可行。

2.2 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模式针对性强, 更能突出职业技能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 就业率高, 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就是, 学校较被动, 招生人数、招生时间, 甚至学生的实习安排完全依赖企业的项目需要, 学校缺少主动权。

3 重庆合川职教中心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

紧跟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一方面更新、完善现有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 另一方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营造建筑工程生产性及仿真实训环境, 建成配套设施完善、工位充足, 集教学、“双证制”培训、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3.1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本专业拟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本专业已先后与23家建筑企业签订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协议、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40份, 为学生见习实习、教师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提供保障。到目前为止, 与重庆教育建设集团签订了“三点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培养协议, 订单培养人员40名, 2014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近256名学生已全部输送到建筑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建立了10家深度合作企业档案, 与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检所、重庆六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企业数量达标率100%。新建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检所和重庆将军建司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制定了建筑专业部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和校企合作活动方案。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现有2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不能完全满足建筑专业所有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 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新建重庆市合川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重庆金源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重庆将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仕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签订共享施工设备和施工现场的协议, 使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成为学生预就业、企业教师工作站的场地, 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求, 顶岗实习学生签约率达98%。

3.3 校企合作, 共同参与课改, 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 实习与就业同步。专业部以行业专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主持研讨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制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 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完成, 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 课程实施过程以“三点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

本专业部目前已组建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 聘请了本行业 (企业) 的专家、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为委员会成员, 聘请的校外专家共有8人。通过组织企业专家访谈会, 按岗位群分类, 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 共同确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材开发;通过与企业合作, 我们更加了解了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技能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 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社会急缺的人才方向, 为开设新课程提供了依据。

3.4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实现专业教师技能水平质的飞跃

为满足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与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 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安排了21名教师在“企业教师工作站”参与实践培训。

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名, 骨干教师9人, 双师型教师21人, 制定了21份个人发展规划, 建立了21份个人档案;参加国培3人、第二专业学习10人、在职研究生1人, 开展了11次培训, 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这个平台, 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1.3%。通过1年建设, 使专业教师达25人, 初步建成了一支“上得讲台、下得工地”,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总之,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校企合作是保证重庆合川职教中心“三点循环、工学交替”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作为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 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 努力开创学校示范校教育改革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梦卿.中国教育报.2013.

上一篇: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下一篇:车身功能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