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议论文范文

2022-05-08

第一篇:艺术议论文范文

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结合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出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的方法,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方法

为了保障初中生可以对初中化学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在初中化学授课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会加入大量的实验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促进。

一、注重预习安排,做好演示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对化学操作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规章等有所了解,以保障学生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因此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之前,初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要进行的化学实验进行一个基础性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还应注重课堂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是强化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理解。在现代化学实验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对课堂演示实验进行一定的革新。例如,在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就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并且让部分学生加入到实验中去,辅助教师完成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经常带有着一定的刻板性,使得学生难以融入化学实验之中,对化学实验缺乏兴趣。因此在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艺术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进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质量。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应对实验教学的语言进行丰富,注重鼓励语言、引导语言的应用,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注重语气上的平易近人。例如,在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酸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危害,那么大家有谁知道酸雨是怎么形成,酸雨又对我们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危害呢?”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酸雨的危害,那到底这些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刚刚说的答案是否正确。”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应对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完善引入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树立集体精神,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例如,在进行《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除了要进行实验步骤的指导外,还应帮助小组成员明确内部分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三、鼓励学生探究,促進自主学习

我国部分初中学校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并不重视,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仅会应用到一些演示实验,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而经实践证明单纯地依靠演示实验是很难将实验教学作用发挥出来的。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与学校进行沟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并将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自主学习精神。例如,初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时,就可以将实验的操作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进行明确,并验证质量守恒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障课堂的教学秩序以及教学进度,同时还要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关注,通过对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内容的完善,以达到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应对提升教学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进行把握,完善初中化学教育中的不足,推动化学教学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远.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刘彩云.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2).

[3]徐余堂.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7).

编辑 乔彦鹏

作者:滕晓艳

第二篇:浅议初中化学教学艺术

“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可在上课前设下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学生必须弄清的问题和学生十分想知道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所在。“批’是教学质量反馈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地提高。

二、“讲”是教学的重点,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

(一)讲一定要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书中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如果书中有答案的,或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可不讲或一句带而过。

三、“练”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创”的基础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现有两个没有标签、外观相同的试剂瓶,内盛500ML无色澄清的液体,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请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它们鉴别开来。(物理、化学、生物方法都要有。)写出至少五种鉴别方法。学生一开始认为很简单只要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通过大胆自由的想象,就会得到很多中答案。如:测导电性、取相同的体积称质量、浸泡新鲜的蔬菜、滴加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干液体等等7-8种之多。通过开放性、多元化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有大力的帮助。

四、“创”是前面四环节教学的升华

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有创造性的课题或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是放在课后来实现的。例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开放性的习题、简单的实验等除外,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蜡烛燃烧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①取一支蜡烛点燃。②预测蜡烛燃烧发生物理变化及发生化学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结果。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⑴刚燃烧时的现象;⑵点燃1min时的现象;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⑷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⑸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⑹熄灭1min时的现象。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又如:在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后,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现提供一支底部有米粒大小的洞的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锌粒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制氢气的实验装置(要求: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为了使整个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最好再添加一个什么仪器?通过实验的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对学生认识本身评价过高,疑难题目教学处理欠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认识本身评价过低,教学历程引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头脑陷入“钝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阔别主题,或有头无尾,天南海北。 (4)对实验探索不够或配置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5)学生求异头脑生动,提出许多逾越知识体系领域或教学进度的题目。

五、“批”是信息反馈重要渠道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只有实现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划定的时间内到达肯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到达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相识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到达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重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用控制,保证教学历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历程中,西席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实习以及学生的脸部心情厘革等)转变和调解教学,对教学举行有用控制。因此,西席必须接纳多种要领要领,引导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用地调解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历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得到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历程中出现的偶发事故,使原来计划方案中信息的传输步伐受到打击、滋扰以致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西席要凭据当时的反馈信息坚定地接纳随机控制的措施,转变、调解信息的传输步伐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述五个部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从而才能诞生一堂堂精彩的课。

作者:王佳文

第三篇:浅议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

[摘 要] 物理课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科学带来的艺术美和激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艺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学生爱上教师,也同样会爱上物理。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艺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使其将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将学习物理变成自发的要求。要想充分表现出物理教学众多的艺术美,首先要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探究。

1.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们在学物理之前,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不太注意,甚至有些还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在桌子上放置两只点燃的蜡烛,然后用吹风机对着两个烛焰的中间吹。学生们会有错误的认识,会认为烛焰向外侧偏,然而实验的结果却是与猜想相反的,于是形成了认知冲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用自己的感觉是会得到错误结论的。教师在此时可以恰当地说:要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就要好好学习这节课。恰当地展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化,利用物理实验的美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将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转移,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的艺术效果。

2.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美感

通常科学家们发现,在课本中的知识已形成了知识的定论,当然,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寻求还不知道的事物,但他们也拒绝填鸭式的教育,对外界各种信息以自己的认知基础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并且消化。所谓教学艺术的根本,以确定学生的“自然频率”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物理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索知识,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所作的是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由老师提出。这样学生才能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丰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满足感,体会到生活中的物理美。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用手中的器材去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应先准备好器材,如喷雾器、激光灯、大饮料瓶、平面镜、香(利用点燃的烟雾),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就会设计出很多实验方案去证实自己的猜想。然后教师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得出正确的结论,印象非常深刻,并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3.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现代课堂中,尽管多媒体的使用比以往频繁,精美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动画视频吸引人的眼球,但却不能忽视教师语言的魅力带来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的特点,物理教学的语言应该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让学生们感到惊讶。例如讲分子热运动时,提到分子非常的小,物体中的分子数目非常大。我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们并不能真正了解分子小到什么程度、数目多到什么程度,于是我将课本上的语言改成一个小故事:大家想知道分子有多小吗?如果将2万个分子并列排列起来的长度大约等于头发的直径。学生们此时都不敢相信,拉起自己的头发互相看着,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看到学生的表现,我赶紧趁热打铁:“大家想知道1立方厘米的物体里有多少分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那我给大家讲一个虫子吃分子的故事。有一只胃口非常大的虫子一刻不停地吃分子,一口能吃掉70亿个分子,大约相当于一个地球的人数。”学生都笑了。“那么1立方厘米的物体里的分子够这只虫子吃多长时间?够它吃80多年呢!”此语一出,学生们都哗地叫了起来:“分子真多呀!”不用说学生们已经学到了知识,而且已经享受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样的物理课又怎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这就是物理语言的艺术美,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教师板书的艺术性

与教师的语言一样,板书在物理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没有的灵活性,电子课件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旦使用在课堂上就不能更改,而板书可以让教师根据实际情景做适当的增减。板书可以较长时间地保留教学信息,而且可以整板地展示,降低学生对物质本质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板书的同时不但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而且如果板书书写优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艺术功底,从情感上去打动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也可弥补教师语言的不足。总之,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注重课堂板书,任何课改都不会磨灭板书的作用。

诚然,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远远不止上述这些。要想真正上好一堂物理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合理地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回民中学)

作者:李雯霞

上一篇:化学工论文范文下一篇:碳排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