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网络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旨在简要论述网络艺术区的概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论述网络艺术区与传统艺术区的区别与优势,以及网络艺术区在当代艺术品传播、市场与流通的价值,并分析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意义。

第一篇:网络艺术论文范文

网络艺术传播的发展

网络艺术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艺术传播活动。作为一种随互联网发展而孕育成长的新型传播形态,网络艺术传播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充满活力,颠覆着传统艺术传播的格局,逐渐成为艺术传播的主体。

艺术传播作为人类最早的传播活动,构筑了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互联网作为现代文明的最典型代表,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变。艺术与互联网的关联使艺术创作获得了全新的思路、题材以及表现形式,艺术传播插上了翅膀,造就了网络艺术传播这一新型传播形态。

网络艺术传播的受众

与传统艺术传播相比,网络艺术传播的受众数量大,接受形式更为多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居世界第一。在中国网民的18类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用户4.1亿,居第三位;网络视频用户3.5亿,居第六位;网络文学用户1.9亿,居第十二位。这表明,中国网络艺术传播的受众规模以及艺术类应用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艺术传播。

除此之外,绘画、雕塑、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网络受众也初具规模。如网上影视,艾瑞2012年8月发布的影音播放软件使用情况数据显示,影音播放软件日均覆盖人数达1.3亿人,影音播放软件有效使用时间达16.5亿小时,综合视频有效浏览时间达15.4亿小时。

网络艺术传播的形式

网络艺术是一种用数字形式表达和传播的艺术形态。从类型上讲,网络艺术包含了数字化的传统艺术作品、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平台创作和传播的艺术作品、基于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艺术作品。

网络艺术传播的媒介以互联网站(包括连结网站的移动终端应用)为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综合网站或门户网站的艺术频道,影响较大的如新浪、腾讯、CNTV、搜狐、网易等网站的文化、娱乐类频道,用户广泛、浏览量大是其主要特点;二是按照艺术门类建立的专业网站,口碑较好的如A8音乐网、豆瓣网、时光网、起点中文网等,专业性强、受众类型集中是其主要特色;三是视频分享和下载网站,如优酷、土豆、迅雷看看等,容量大、用户体验好是其主要优势;四是各类艺术论坛、艺术博客、艺术微博等,互动性强、参与者多是其优势。

综合看来,网络艺术传播的主要形式有:数字化的传统艺术的网络传播,是指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传统艺术,如将线下创作完成的文学、美术、影视、音乐、戏剧等艺术体裁,经过数字转化、压缩后在网上传播。虽然传播载体有所改变,但其根本属性不变。

基于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艺术作品的网络传播,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用计算机创作、在网络媒体上传播,具有交互特征的多媒体艺术形式。

基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平台创作与传播的作品的网络传播,包括艺术网站、互动论坛、博客微博、移动终端应用等。

网络艺术传播的特点

与传统的艺术传播相比,网络艺术传播的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接受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艺术传播渠道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时空中以树状的结构进行,而是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网状信息结构中贯通。

在网络艺术传播活动中,传播的主体包括艺术机构的网站、门户或综合网站的艺术频道、专业性网站、艺术家个人网站或网页、艺术博客和微博、艺术论坛等,传播者除艺术家、艺术机构外,大量的是非专业人士和对某一艺术信息感兴趣的网民,构成了多元的艺术传播主体。具体说来,网络艺术传播有三个主要特点:

接受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面对多元传播产生的海量艺术信息,网络艺术传播的受众与传统的读者、观众、听众不同,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通过搜索工具、通过选择网站或栏目主动寻求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信息,以主动行为去追求个性化服务,成为驾驶艺术信息的主人。在海量的艺术信息中,受众可以主动发现和处理信息,可以获取来自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的资讯,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评论和取舍。这种主动控制信息、以个人需要为中心选择信息的行为,凸显了受众鲜明的个性化、主动化特性。

受众角色由接受变为参与。与互联网平等、自由、共享的精神相一致,网络艺术传播亦是以可参与、可互动方式进行的艺术审美过程。在网络中,受众是多重角色,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获取信息,也可以发布艺术信息,评价艺术作品,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成为主动创造内容的“作者”。传统艺术传播环境中的受众,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常常转变成艺术的传播者甚至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转换惊人地扩大着艺术参与者的数量,如小说作者、歌手、影视短片制作者等。

传播方向由单向变为多向。数字化艺术作品能够无限复制,网络传播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网民在传播活动的末端可以开启新一轮传播,呈现出全新的循环传播态势。无论是小说故事改编、“接龙”,还是影视作品重新剪辑二次创作,都是这种互动传播的产物。艺术作品传播不再局限于自上而下的灌输,实现了网状交互式传播。

网络艺术传播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网络艺术传播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同时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也已经愈来愈尖锐地反映出来。促进艺术传播的转型和发展,要创新观念和思路,走出传统思维的误区,弥补权利保护的裂痕,可以从已经获得成功的传播经验中,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拓展艺术传播的组织范围。拓展的路径,一是整合传播;二是受众加入。

互联网新技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泛在”的时代。信息传播者泛在,任何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有信息传播者。信息传播活动泛在,没有什么时间 、什么场所不能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土豆网的这一口号从另一个方面显示,网络传播主体突破了原来的“艺术工作者”的范畴。网络上大批“草根艺术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承担起传播自己作品、鉴赏和评价其他作品的任务,扩大了艺术传播者队伍。活跃在网上的一些艺术爱好者,通过参与论坛讨论、跟帖发帖、上传博客、“编织”微博等方式,无形中成为艺术传播队伍中的一员。

重视传播模式创新,创新艺术传播的内容形式。创新的路径:一是用户生产内容;二是融合创新形式;三是由粗放向精确、精细、精准转移。

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模式改变,对艺术传播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其主要表现是,传播权共享,传播者就是接受者,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网络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痞子蔡”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等,是用户产生内容的先驱。按照用户生成内容的路径,艺术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融合创新也是丰富内容形式的措施。如网络视频,通过网络电视、综合类视频网站、门户网站及媒介组织网站等方式,以视频直播、在线点播、视频轮播、视频搜索等形式呈现,融合了多种传送手段。在内容建设上,视频网站一方面强化台网联动,与电视台同步推广、播出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并且尝试在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与电视台联合,互换资源,扩展影响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视频网站用户规模和收看时长同时上涨。2012年,我国几家大的视频网站或合并,或联合采购版权,有效压低了影视剧网络版权价格。这些管理创新将行业引入相对理性的竞争阶段。

随着网络传播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导致用户选择的困难,艺术传播由粗放向精确、精细、精准转移势在必行。网络文学近些年出现用户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整体较低。虽然网络文学以其类型多样、开放包容、自由多元等特点满足了不同阅读口味和爱好的需求,个别作品还被改编成网络游戏、影视剧等,但整体上不尽人意。创作者的低门槛、创作的快节奏使得质量难以保证,题材雷同、情节拖沓、文字累赘、个别作品品味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长期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这说明,网络艺术传播由粗放向精确、精细、精准转移非常必要。

强化版权保护意识,制定艺术版权的保护措施。保护的路径,一是鼓励艺术作品权利人备案公示;二是发展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三是利用技术手段限制网络艺术传播侵权。

自我保护是首选路径。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版权保护意识较强的艺术作品著作权所有者,一批有艺术作品版权价值评估、艺术作品质押需求的企业,主动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及著作权合同备案等,通过权威部门对作品进行身份认证,大大减少了纠纷发生后的处理难度,有力地保护了艺术作品著作权所有者的权益。

集体管理是创新路径。网络艺术传播,既要保证作者的合法权利受到尊重,又要方便于需要使用他人作品的传播者获得合法授权。如果由版权集体管理机构统一代表版权人与作品使用者洽谈使用许可事宜,负责对各种侵权行为的监督和法律责任追究,有助于艺术传播和艺术品的版权保护。

技术手段是有效路径。重视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如通过网上登记、设置密码等手段进行授权传播,对网络艺术传播侵权进行限制。针对恶意用户将艺术作品数据进行非法复制,应用版权指纹追踪系统,用于版权作品的盗版搜索和比对,可以精确识别、快速提取盗版作品。

作者:胡寒

第二篇: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简要论述网络艺术区的概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论述网络艺术区与传统艺术区的区别与优势,以及网络艺术区在当代艺术品传播、市场与流通的价值,并分析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意义。

【关键词】艺术区;网络艺术区;当代艺术;艺术生活

一、艺术区与网络艺术区

艺术区是由艺术家村落发展而来的,艺术家村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一些青年作家、画家和诗人为了摆脱城市文明,逃避现代社会,聚集在乡村,共同生活,实践艺术,并逐渐形成传统,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欧洲的艺术村落分布广泛,典型的艺术村落如法国的枫丹白露、亚威农等地。90年代,欧美的青年艺术家逐渐放弃群居,走向个体创作,艺术家村落在西方衰落,部分艺术村落转为季节性聚会。

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受到来自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一些追求自由创作的职业艺术家开始在北京郊区的圆明园和宋庄等地聚集,形成“画家村”,即所谓的“东村”和“西村”。

从2001年开始,一些艺术家将北京大山子地区原国有798电子工厂闲置的厂房改造为艺术展示和创作的空间。在此期间,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国际知名画廊、文化机构和批评家纷纷涌入798地区。该地区邻近著名艺术院校,形成了集艺术工作室、画廊、美术馆及演艺于一体的艺术区。

继798艺术区之后,北京地区逐渐出现了酒厂艺术区、环铁艺术区、上苑艺术区、索家村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黑桥艺术区、一号地艺术区、奶子房艺术区,加上原有的宋庄艺术区,称为北京十大艺术区。艺术区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的存在无疑为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构建了一个开放而良性的艺术环境,艺术区能够帮助艺术家收获各种当下的文化信息,把握前卫艺术思潮,激发创作灵感;便于批评家把握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与艺术家及时接触,发展新的当代艺术理论。艺术区内的美术馆、画廊基本上是一些专门性美术馆和画廊,艺术区使一些展示场所更靠近艺术家工作室,更便于展览和推出艺术新作、新人。

北京周边地区的艺术区内聚集了中国当代艺术最活跃并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以及观念相对自由开放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还汇集了尤伦斯艺术中心、佩斯画廊等一些国际著名的艺术机构。他们在艺术样式和艺术取向上趋向前卫,作品以现代艺术的面貌呈现,逐步确立了艺术区在当今国内乃至国际的前卫文化地位。共同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公众的当代艺术生活中日益扩大着自己的影响。艺术区具备原创、观摩、批评、策展、展览和艺术品交易等功能,这些功能基本包括了当代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

20世纪中期人类发明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不仅将人类既有的文化艺术作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并且引导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参与的互动平台,其宽泛性、包容性、公开性特点,使更多人的生活融入新的时代文明。网络介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当代艺术生活,进而诞生了新的艺术生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间与艺术生活关联的信息无所不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网站应运而生,其中包括Arts Economics网站,业务包括艺术研究咨询服务和出版;Artfacts网站,主要内容涉及艺术展览、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信息动向等;Artnet网站业务包含艺术家个人信息、艺术作品在线拍卖以及画廊动态、艺术品价格数据库等;Artprice网站内容包括艺术品评价、艺术品数据库等。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艺术网站异军突起,逐渐担当了媒体的主力,成为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内艺术网站主要分为以下类别:综合艺术网站、美术馆和画廊网站、展览和艺术博览会门户网站、艺术品交易网站、艺术院校网站、艺术家官方网站、公共艺术论坛、艺术协会和机构网站、艺术家個人网站等。其中较有影响力的综合艺术网站有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网、美术同盟、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等。

如今的艺术网站在功能上涵盖了艺术区的几乎所有功能,而其巨大的辐射能力则远远超越了艺术区,因此被称为“网络艺术区”。如开创于2000年的雅昌艺术网,网站立足于艺术咨询平台,由艺术综合频道群、行业服务子网群、互动社区和英文网组成,“利用资讯、交流、交易、搜索平台有效地拓展学术、市场、教育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全艺术主流新媒体”。开设有《新闻频道》、《画廊·拍卖》、《画廊推手》、《展览推荐》、《尚品生活》、《艺术投资》、《艺客空间(博客、论坛)》、《评论·专栏》、《专题·视频》、《图书》、《交艺网》、《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等栏目,目前登记专业会员逾50万,浏览量达到日平均80万人次,在中国互联网协会评测的全球中文互联网排名中位居前400名之列。

艺术中国网是由中国互联网中心领导、由国务院新闻办管理的对外传播网站,也是中国网旗下的专业网络艺术媒体,开设有《热点关注》、《新闻中心》、《艺术沙龙》、《名家档案》、《视频》、《展览推介》、《DIY》、《独家专访》、《艺术讲坛》、《好书连读》、《民俗》、《影像记录》、《论坛》等栏目。艺术中国网以“经典艺术、国际视野、大家格调、主流声音”为宗旨,秉承“新文化、大视野、全资讯”的媒体精神,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报道、论坛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把握当代艺术业界的脉搏与动向”,力求通过精心整合的及时新闻和翔实的背景资料,集各方学术视野,向世界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当代艺术。

二、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方式

所谓艺术生活主要是一种精神生活,从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史和当代艺术的思潮来说,当代艺术生活包括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品交易等多个方面,在后现代艺术理论看来,艺术创作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和审美影响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艺术品交易、收藏的角度来看,艺术生活也包含有一部分经济生活的成分。

网络艺术区首先带来的是艺术交流与传播的便利。与传统艺术区相比,数字技术的天然优势可以使数字图片与数字本身制作艺术作品(比如3D动漫和数字影像),艺术家通过网络发表作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参与论坛,个人网站、主页和博客等。通过网络上传,网络艺术展览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局限,甚至成为艺术家作品的形成方式。

艺术家博客和艺术家主页不仅能使公众及时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家的创作状况,还能够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由于艺术家是将个体经验通过网络渠道直接与公众交流的,必然有利于在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产生有益的共鸣。而艺术家将自身感受与公众及时共享,最终也会成为公众共有经验和情感的一部分,进而扩大社会群体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彼此了解。

近年来每逢大型展览,如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广州国际艺术三年展等,门户网站就会成为主要的宣传手段。展览方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公告、公布进度、公示结果,不仅扩大了展览自身的影响,也使展览的评选更加公平透明。

艺术论坛是网络建立的自由讨论空间,它带来的是文化权利的公平分配。艺术家与公众可以利用论坛这个工具,发表作品、交流思想、获得咨询,拉近艺术家与公众、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论坛所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研讨、创作观念和艺术教育等。论坛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发表作品的机会,这反映了互联网接纳所有普通公众的理念,其形式也反映出超越社会偏见和阶层界限的文化理想。网络时代,有才华的艺术家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先辈一样轻易被埋没。论坛的出现为一些重要展事的评选设立了一个场外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网上艺术品交易已经开始出现发展势头。除了一些专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的网站,各主要艺术综合网站也都开设了艺术品的交易网页,如雅昌艺术网的交艺网等。网上艺术品交易在欧美等国已经相当常态,但是国内网上艺术品交易的规模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代艺术作品的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网络艺术区一如既往地抱持高度的文化责任,那么当代艺术在未来成为艺术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类别是可以期待的。

艺术教育是公共艺术生活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一般说来,“民间诞生艺术,学院产生学术”。而来自民间最前卫的艺术观念被相对保守的传统学院接受,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网络的即时咨询能力,使学院及社会有更多机会目睹前沿艺术的发生,学院与艺术创作前沿沟通的频率加快,在民间艺术中加入更多学院精神。其积极的一面是将优秀的艺术推介给学院,促进学院艺术教育作出新的变革。同时,由于信息的传递过于迅速,使学院可能因此接触到一些负面艺术信息和观念,影响艺术教育的健康运作。

三、网络艺术区对当代艺术生活的影响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是在当今文化的边缘地带产生的,网络艺术区的产生逐渐将当代艺术呈现于艺术生活的主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外向型背景。在它的诞生初期,模仿与复制成为最简易的途径。由于民间基础相对贫弱,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性和原创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其后果是当代艺术逐渐失去前卫意识,在精神層面出现泡沫化。网络艺术区的出现将当代艺术面貌更加宽泛地呈现于现实社会的话语氛围之间,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引起公众对艺术的讨论,摆脱权威势力与世俗偏见,使艺术品的评价能够超越意识形态与市场的困扰,更加平面化与社会化,促使当代艺术更加严肃与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发展之路。当代艺术具有批判性和多元性,网络艺术区在面对当代公众艺术生活时也自然担负起愉悦、启迪或警示大众的公共职责。网络独辟蹊径的文化观念也有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培育和造福艺术家及民众的文化生活。网络艺术区的主办者主要来自民间,它的形成对于艺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艺术生态的平衡会产生催化、调和的作用,便于鼓励艺术家以个体身份对艺术事件进行多元化探索,便于确立艺术家的独立性。[1]

网络艺术区的出现,是技术革命带动文化进步的典范。它通过技术性完成公众性,实现了对当下文化丰富性、公众性的一种召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艺术区在未来的发展还将进一步促进艺术走进大众文化艺术生活,网络艺术区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流通手段,它作为播种机,将使当代艺术观念根植于民众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林.拒绝操控——关于当代艺术的公众性[J].当代艺术,2008(1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编校:董方晓

作者:李义淳

第三篇:网络电影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 在追求自由的环境里产生的网络电影与影院电影和电视电影有着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具有反类型化的题材选择、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电影快乐审美等特征。

[关键词] 网络电影 艺术特征

网络电影是专门针对网络传播制作并且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电影艺术,是传播媒介变化对电影产生影响的产物。网络电影具有典型的网络传播特征,形式多种多样,有微电影、系列电影、摄像头电影、静电影等形式。

网络电影制作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在追求自由的环境里个人化内容的生产。就人的本性而言,人总有一种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内在要求,总想把自己从人群中分离出去,成为独立与他者的特殊存在。这就是人的求异心理,正是因为有了求异心理,才会形成世界的差异化和多样化。

一、反类型化的题材选择

传统电影艺术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具有“公共性”。电影艺术在专业的电影公司制作完成之后进入到电影院这一公共场所,它面对的是广大观众,所以它的创作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需要。例如,美国好莱坞的新片在公映之前会邀请观众进行测试,根据影片在观众中测试的结果调整影片中人物的行为、故事的结局,乃至某些细节等等,大多数观众的爱好决定了电影的类型。可以说,类型电影是商业化的产物,市场的需要决定了电影在创作的时候遵循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等创作原则。

网络电影创作从精英走向大众,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个性化的自我展示,与商业电影需要迎合观众审美需求不同,网络电影追求的是个性化的展示,没有票房的压力,完全基于个人的艺术取向和文化价值,着重纪录个人生活中的感受,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在题材选择上,网络电影突破了类型化题材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由中博传媒公司投拍的系列电影短片《聚焦这一刻》,该系列一共有8个独立的影片,题材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样。孙小茹的《星光梦旅》讲述了一个电影与人生的故事;刘浩的《有钱难买乐意》讲述了三个外企白领去餐馆要饭的幽默故事;李虹的《小小孵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决心要将13只鸡蛋“抚养成鸡”的故事;小江的《让我对你撒点野》讲述了 BMX自行车爱好者偶遇驾车的少女的故事;姜丽芬的《新娘》讲述了一个心爱的人结婚了而新郎不是我的故事;孟京辉的《西瓜》讲述的是飞奔的西瓜高呼一个实验短片的诞生;贾樟柯的《在那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京郊山区一个度假屋“那里”的故事;王小帅的《寂静一刻》描述了一对老人日常的生活。每部短片都极具个性化,表达一个艺术工作者对电影的敬意。

二、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

网络电影的个性化表现方式还表现在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如反转式结局的网络电影情节往往出人意料,其以新颖的情节设置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喜爱。所谓反转式电影概念来源于反转剧,反转剧是电视剧的形式,是由韩国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电视短剧的概念。在韩国,受欢迎的反转剧是韩国SBS电视台每个星期天晚上在人气综艺节目x-man播完后播出的短剧,长度约45分钟,由两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大约22分钟左右,在反转剧中,演员们以本名作为角色的名字,在现实和虚拟中完成身份的转变。反转剧中的每个故事独立成篇,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反转剧的内容多样,涉及亲情、爱情、友情、奇幻、侦探、悬疑、鬼怪、搞笑、感人、意外等。

反转式电影突出的特征是情节设置往往出人意料,如原创反转式网络电影《未来日记》中完全另人意外的结局,在俞曦浩住进叶粟家,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后,正当曦浩看清自己内心世界准备向叶粟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意外却发生了。

由国内运动品牌贵人鸟和优酷网合作推出的系列网络电影《糊涂囧探》是反转式电影的代表之一,故事围绕一只篮球队展开,人物由“糊涂”侦探、外严内慈的教练、漂亮时尚的美女助教和一群年轻的队员组成,大家因运动与生活的矛盾,演变成一场笑料百出的时尚大剧。《糊涂囧探》每集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每集讲一个故事,剧情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等候观众互动,最后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在第七集中,美女教练被歹徒劫持,教练去救人而被枪击中的危急时刻,情节停止,画面上出现互动问题,“您认为曹教练的命运会如何?请到右边互动区发表您的神探看法,1.被枪击中,壮烈牺牲。2.这分明是侦探策划的戏嘛。3.教练受伤,众人合力制服了劫匪。4.一切都是浮云,神马即将出现……”片刻之后,剧情继续展开,最后的结局出乎人的预料,原来这是教练安排的一次测试,帮助“糊涂”侦探获得美女助教的芳心。反转式电影剧情新颖,可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充分体现了受众参与的特点,具有娱乐化的所有元素,反转式电影将会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追求个性化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人的基本需要已能得到保证,人的需要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向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转变,需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了争取更多的关注,成为注意力的中心,需要表达个性,传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网络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个性的渠道,通过创作电影,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引起社会的注意。

三、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①

网络电影开放式的结构体现了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电影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剧情发展,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情节的发展可以完全由观众掌握。例如网络电影《见光的爱》,讲述了一个三角爱情故事,全片约四十多分钟,分为四个层次、九个片段,电影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情节的发展,这体现了多路径、多选择、多结局的互动特点。知名的普普教父安迪·沃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引擎电影《群英赋OL》为了让每个玩家在游戏中享受如同电影明星般最强烈的个人光环,在游戏中设置了五个选角剧本,每个剧情在游戏一开始便以电影动画的方式演示,由不同的两位主人翁的对话揭开序幕,玩家可以在观赏完如电影般的剧情短片后,选择自己认同的人物性格以及角色,成为游戏初始的人物角色。而玩家所选择的人物角色不同,也会影响玩家在不同的出生地诞生,并影响玩家在游戏中依照不同的剧情逐步发展人物角色。②

开放式的结构赋予了电影受众更多的主动权,人们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欲望被激发了出来,“网络化的欣赏则大大增强了欣赏主体的主动性,受众可以非线性地随意挑选想看的片段,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审美客体而不是完全被审美客体所左右。网络对“话语霸权”的打破满足了消解传统的后现代心理需求,人们的表现欲与参与欲被激发了出来。受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观者了,他们有着极强的自主愈识,甚至开始通过网络斌予电影意义。”③

四、快乐审美

网络艺术的创作是自由的,网民们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享受到的是快乐,快乐的创作、快乐的参与,没有任何负担的快乐,不用担心因为主流舆论的压力而影响自己的创作方式,我的艺术我做主,这也是目前社会生活重压之下追求放松、追求快乐的方式之一。

网络电影的快乐审美主要体现在无厘头搞笑手法的运用。所谓无厘头是指“无厘头文化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可以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④无厘头实质上是对权威的解构,躲避崇高。解构主义兴起于60年代的法国,以法国著名理论家雅克·德里达为代表。他认为文本可以解构,解构的过程是一种“增殖”的过程。解构主义主张对传统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进行思想上的解构,消解一切意义和中心,追求差异性。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可以被认为是后现代电影的典范,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唐伯虎点秋香》,在解构传统人物的同时也解构了精英文化,消解了传统的二元叙事。以《大话西游》为例,首先是解构了经典形象,唐僧在《西游记》中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高僧,而在《大话西游》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啰里啰嗦被徒弟暴打的形象。其次,对“自我”进行了无情的解构。《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是个爱慕虚荣的小人物,但是内心却善良、自卑,影片中通过自我嘲弄的方式表现了小人物内心的无奈和善良。

无厘头的表现手法是网络电影的流行时尚,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表现的时候都会采用无厘头的一些表现手法,以荒诞的剧情、无厘头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以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以《小强历险记》为例,主创号称此片用“零诚意、零新意、零意义、零特技、零演技、零逻辑”为主导思想,完全以玩的心态创作的用不规则的、电视上、纸媒体上看不到的话语方式,用逗笑的方式让大家高兴。为了达到喜剧效果,该片的剧情荒诞,语言及其幽默,例如:

“在一个伸手不见老六兰花指的夜晚,小强参加完饭局,趁着夜色回家,路上,正好赶上警察查身份证,这一查证的优良传统从国民党时期就延续下来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掉一个,偏偏该着小强倒霉,警察把小强坐的车拦住了。

警察甲走向前敬了一个礼:“坚持三个代表,请出示身份证。” 小强一点头:“坚持三贴近,您等会儿。”说着就掏身份证。 警察甲:“构建和谐社会,你丫快点!”

小强:“构建节约型社会,这就掏出来了。”………

虽然《小强历险记》的“演员、道具、导演、编剧、摄像”等都很业余,但无厘头式的调侃语言却赚足了观众的笑声。

网络电影追求的快乐是纯粹的快乐,没有道德的目的,也没有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的,而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快乐的创作产生创作的快乐,快乐的漫游形式形成参与的快乐,一句话,在一个自由的世界是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这便是网络版的审美主义文化图景。”⑤这种快乐是平民化的快乐。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网络电影研究》(编号:12YJC760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

②《<群英赋OL>互动式电影视频首映 选角剧本公开》,http://xin.178.com/200910/50702690305.html。

③陈吉:《网络与传统电影艺术本体、价值革命》,《艺术百家》,2008年第l期。

④高少星、万兴明编著:《无厘头啊无厘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⑤欧阳友权:《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杨晓茹,副教授,新疆艺术学院。

范玉明,讲师,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作者:杨晓茹 范玉明

上一篇:高校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税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