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本文以参与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为前提,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体系四个维度介绍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执行,结果表明只有把教学过程看作有机整体,精细设计方案、灵活把控节奏、融洽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交互式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食品有效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食品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食品企业的实际需要,在焙烤食品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食品企业的多年实践经验,对课程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性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 焙烤食品 课程开发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职院校方方面面的改革,如教学改革及学生管理改革,而课程开发与改革又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笔者学院课程改革进行多年,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作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负责人,笔者就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目的、理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及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大量适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上述事实,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极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双师结构教师的培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学院应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零距离”岗位对接成为现实。

学院与包头呱呱叫锡林浩特贝多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院内建成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烘焙实训基地,使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授课成为了可能,成为了现实。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课程开发理念

如今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如果仍然采用过去的课程开发模式,就是闭门造车。现在的课程开发应活学活用,突出实践,重在联系实际,其根本任务就是将一个个的项目任务作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应该把传统课程进行先解构后重构,强调课程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学院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设计理念是与包头呱呱叫锡林浩特贝多美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基于企业真实产品、真实环境、真实工作过程”为主要内容,校企共同设计,将课堂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做到教、学、做统一,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安全意识,做到德技双修,真正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由“学中做”转变为“做中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与生产车间一体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突出实用性。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课程开发内容

根据企业调研,结合焙烤食品加工企业对高职、高专食品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了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结合学院与包头呱呱叫锡林浩特贝多美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达成的合作协议,确定了教学内容。

(1)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差、实践兴趣强”的特点,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以月饼、面包、糕点、饼干加工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情景构建,使学生能够掌握典型产品的加工技术,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2)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将焙烤食品加工职业技能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体系,坚持安全生产,德育为先,突出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

(3)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加工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以真实产品加工工艺流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如月饼的加工工艺流程:配料→分皮分馅→包馅→成型→烘烤→涂蛋液→烘烤→冷却→包装→产品评价。

教学内容通过项目体现,通过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掌握月饼、面包、蛋糕、干点焙烤食品加工产品的实践操作技能。

3.课程开发的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体现“四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四个有利”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中去,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围绕“能力为本,工学结合”,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通过角色转换、现场教学、示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个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生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1)现场教学法(真实的食品企业)。校企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将课堂设置在食品企業里,将必备的教学知识融于现场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食品企业掌握知识和进行技能的锻炼。指导教师现场进行指导及示范教学,学生在食品企业进行月饼、面包、蛋糕、干点项目的各步训练。

(2)分组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所进行的项目学习交流,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角色扮演法。在食品企业教学现场,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工作任务,学生完成了从原料到产品整个工作流程的学习,每位学生均依次转换工作岗位,完成不同任务,熟练掌握不同的操作技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及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课程开发的考核方法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考核形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

(1)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情况、生产报告、团队精神、与人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项目完成情况主要包括:食品企业表现,即是否能遵守食品企业规章制度,是否能按照规定使用各种设备,操作完成后是否能及时整理台面;动手操作能力,即是否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即生产过程中是否能与组员通力合作,分工明确,保证生产进程及质量。

(2)结果性考核:包括理论成绩和产品展示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过程性考核占80%,结果性考核占20%。

平时成绩(40%):出勤情况(10%),生产报告(10%),团队精神(10%),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0%)。

项目完成情况(40%):生产表现(10%)、生产操作(20%)、小组合作(10%)。

结果性考核(20%):理论(10%)、产品展示(10%)。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的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即采用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行业实践和企业锻炼的经历,熟悉对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实施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工作任务设计典型、合理,知识点应用有效、全面,课堂组织有序、完整。

2.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评价,常常是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如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评价更多的是对教师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项目的质量、学习过程及态度的考核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企业专家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

3.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基于 “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的理念去培养高职学生,形成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校办企业型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就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业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努力进行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特别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最终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综合型的高技能型

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職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作者:朱建军

高职食品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篇2:

参与式教学法实践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本文以参与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为前提,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体系四个维度介绍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执行,结果表明只有把教学过程看作有机整体,精细设计方案、灵活把控节奏、融洽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交互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实践;评价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都享有平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学习模式[1]。参与式教学可以从陶行知“学中做、做中学”教育理念找到理论根据,对于应用型和高职专科层次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2,3]。其精髓在于克服传统理论教学“满堂灌”弊端,而是根据教学课程实际,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尽可能设置较多的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甚至在教学评价中植入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环节,把课上“活”,把知识教“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中都已经得到实践,且效果反响良好[4-7]。

实施参与式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理念的核心即是“做中学、学中做”。其特点是注重教学过程的参与性、互动性、公平性、合作性、激励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反思性。把翻转课堂与参与式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也是当前的教学主流[8]。同时还要把某些培训技巧结合起来,加强实施力度[9]。实施参与式教学最大的障碍在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小班教学,原则上不超过30人为宜[10],而现行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员额都远远超过此人数限定,致使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我们在教授“食品原料学”、“药品市场营销与实训”等课程时也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分别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我校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校情、课情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此作简单介绍,管中窥豹,与读者商榷。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在进行有效课堂管理时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11]。我们首先把课堂管理分为课堂效率管理和课堂效益管理。课堂效率管理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管理主要包括出勤管理和氛围管理,具体做法是把以前由教师点名的权力交给学生执行,首先由值班学生点名,然后另一名值班学生进行课堂秩序干涉,提醒或者要求全体同学从精神和学习方面开始准备学习,氛围管理要求值班学生每次课前通过实施活动烘托课堂氛围,提升学习精力;课中管理包括干扰早退、引导课堂秩序;课后管理包括填写出勤记录、情况通联。课堂管理在学期结束后进行评分管理,并分组评比,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通过此种方法,建立其有效课堂管理策略,保证教学纪律。课堂教学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法或者任务驱动法。课前和课后执行五分钟课程总结和五分钟课程回顾,分别由学生轮流执行,保证每位学生至少在学期结束后都会承担一次课程总结或者回顾任务。比如甲同学回顾,乙同学评价,也可以A组同学回顾或者总结,B组或者第N组同学评价。把任务交给学生后,学生自己建立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尺度,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强化记忆。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法、头脑风爆法、角色扮演法和打分法。对于密集型知识点一般采用分组自由讨论法,关键在于控制每位同学主动参与;对于发散性知识点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法,关键在于尽一切可能激发每位同学的无限想象力;角色扮演法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扮演的角色,且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角色定位;打分法一般适合于分类知识点,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营造有序竞争的氛围。在课前需要仔细阅读教学材料,选择恰当的案例,研究切入点,斟酌导入的方式,分析实施过程的要點和细节等,然后经过科学组织和设计,达到教学程序合理、过程组织有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热烈的效果,最终形成师生同堂探讨甚至研讨的氛围。

在新媒体不断促进教学的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学过程已经呈现PPT一念到底的趋势。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严格限定每堂课都要使用“多、彩、白、活”这四种教具至少一次。多即指多媒体,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彩指的是彩色卡纸;白指的是白板;活指的是活页。通过“多、彩、白、活”的应用,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演绎得更生动,使课堂教学更立体化。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通常是教师“一评到底”。我们在参与式教学执行过程中,因为注重课程执行的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创新性和反馈性。因此,在评价环节,以“什么是市场”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对学生分组,然后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学生尽可能多举例说明市场类型,然后讨论“市场能饱和吗”这一问题,最后根据各组给出的结果,分别选取各组学生代表对己组结果进行打分,最后统计分值直接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记录。把课程教学的评价过程交给学生后,评价结果出人意料的公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热烈,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值得指出的是,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且高度统一,前提是精细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控,以及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志龙,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17,28(2):119-122.

[2]李政,庄西真.陶行知思想中的技术文化探析[J].职教论坛,2014:94-96.

[3]刘璠,论大学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5:135-137.

[4]程翠林,等.参与式教学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的探索[J].生物信息学,2017,15(2):134-136.

[5]董文琪,移动互联网对参与式教学的双重效应分析[J].教学研究,2014,(2):81-83.

[6]吴国阳,《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106-108.

[7]杨振平,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参与式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10):191-194.

[8]叶冬连,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77-83.

[9]孙琳,陈梦琦.高等学校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7:40-45.

[10]陈桂平.参与式教学的实施障碍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44-245.

[11]郭会宁.高职院校企业化课堂管理的效果评价——以有机化学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7,38(6):43-46.

作者:黄承洪 郑韵 陈虹洁 杨曾 蒋姝 廖定容

高职食品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篇3: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食品微生物检测综合实习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综合实习课程中,以“学校周边散装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为例,首次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的改革。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合理安排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引导,在训练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注意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全班完成了10家食品店共21种散装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检测并形成综合报告。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在知识的综合运用、独立规划实施、分析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微生物检测综合实习;项目教学法;实践技能;综合素质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Integrative Practice of Food Microbiology Detec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LING Jieyu,LUO Wei

(College of Food &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205)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Integrative practice of food microbiology detection;Projec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skill;Comprehensive quality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的传统监控点,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共同组成食品的三大检验,在食品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开设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验课的基础上,于第6学期末开设了为期4周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综合实习。该实习要求紧扣最新国家(行业)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今后能胜任食品企业的微生物检测、質量管理等岗位工作;并结合当代新兴技术和热点问题,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为部分学生进入科研院所的工作或深造奠定基础。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之一,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2],被认为适合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在我国职业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应用[3]。近年来刚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核心宗旨也是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一本院校的“学术型”,而且有别于高职院校的“技工型”,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有着更高的要求[4]。因此,不能盲目照搬高职的项目教学法,而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1项目的确定

自2011年开设实验课以来,就一直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尝试,曾先后进行过学生自选样品以及教师规定样品类别检测[5]。样品来自于现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严格采用现行国标(行业标准)进行检测和判断,又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但是,整体来看,检测样品始终处于凌乱分散状态,不能系统地解决一个问题。

鉴于此,借鉴高职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设置一个较大的食品卫生学调查项目,将任务分配给班级各组,汇总成果后能形成调查报告,对现实生产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课题组的讨论和调查,决定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师生的食品安全着手,这一话题师生关注度都较高,且取材容易。初次实施选择学校门口的商业街,由于针对学生群体的散装食品在商业街更加常见,且较预包装食品更容易检测出阳性结果,故将项目定为“学校周边散装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选择商业街有代表性的10家食品店,各店选择2~3种代表性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表1)。

2项目的实施

项目首先在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三的1403班实施,该班是3个平行班级中表现较好的班级,学生先修课程学得比较扎实,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给初次实施带来了一定便利。

2.1分组与任务分配

项目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6]。有序的组织,需要从源头的任务设置抓起。任务选择既要围绕项目的主题,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训练[7];合理分配任务,才能实现后续实习中的权责分明,井然有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保证顺利完成。

由表1可知,检测任务涉及到焙烤类食品、饮料、冷冻饮品、熟肉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商业无菌产品及地方性食品8个类别,均为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品。依照相关标准,检测指标除了常规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外,还将3项特殊检测项目(商业无菌检测、乳酸菌计数、副溶血弧菌检测)囊括其中。此次任务具有较好的覆盖性、典型性和代表性[6],能达到对学生综合训练的目的。

每个实习小组4个人,全班共分为7组,采取学生自愿组合、自行推荐组长的方式。分组后发现学生没有采取实验课一贯的“强弱搭配”式组合,而更倾向于“强强组合”,导致各组之间实力不太均衡。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任务分配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对于实力较强的第1、2、3和7组,教师希望以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引导他们自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每组各分配3种食品,且3项特殊食品检测项目均包含在这几组的任务中,这3个项目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未曾涉及,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实力较弱的5组和6组,重在训练其对食品微生物基本检测指标的理解、操作和应用,初始各自分配2种食品(5个基本检测指标均已涵盖),并附加一个机动任务:经检测显示卫生状况较差的店,再各抽一种食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计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食品的通用检测指标,在所有食品企业的检测中都会涉及,且在该项目中对探究该店食品污染的原因有一定帮助。表1中的“红豆布丁夹心面包”和“食用冰块”即为后来机动任务的临时选样。

对于糕点店和饮料店,同一店至少由2组同学取样检测,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也让5、6组被1、2组带动。3组和7组是平时实验中实力最强的组合,故直接让其负责一家店的全部样品。

2.2资料查阅与计划制定

项目教学法务必使学生能系统地考虑问题,明确下一步内容和时间安排,具备独立计划和实施能力[8]。首先向学生展示了项目的整体计划安排:第1~3天,查阅资料,制定计划;第4天,开题汇报、分发耗材;第5~16天,检测操作;第11天,中期汇报;第17~19天,报告撰写;第20天,总结汇报。然后,各组学生需要制定“检测操作”阶段本组的具体实施计划。

要求各组自行查阅现行有效国标(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仔细阅读检测流程,制定详细可行的检测计划,具体每个指标在每天进行哪些操作,同时组内成员协商进行明确分工。资料查阅和计划制定情况在开题汇报上由教师审查。

2.3实施过程的管理与难点突破

2.3.1实施过程的管理。

教师对课堂管理采取预先规范的办法,将各项纪律要求、安全要求、卫生要求向全班同学公布,同时强调团队工作的团结协作,要求各组必须对各自任务负责。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8]。由于学生在先修实验课程中已完成微生物相关所有基本技能的学习,因此在实习中从无菌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到细菌的培养鉴定和结果观察判定,都由学生按组独立完成。教师摒弃传统实验课程中“保姆”和“权威者”的角色,先做“旁观者”,再做“引导者”。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经历过教师完全放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实验开始的前几天,会有一个调整期,实验上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小错误,组员间也会因协调不好有一些争执。教师一定要有耐性地做旁观者,既不要批评,也不要过多指导,只做“点到为止”的提示,要相信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对于有些细节问题,比如培养基配制量不足等,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给学生“试错”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但“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层次要有正确的判断和整体把握。比如,出现空白平皿有菌落生长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大三学生,只能意识到是因为受到污染,但并不能有效分析出污染的所有可能来源,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析,规避可能的因素再重新做,而不要讓学生盲目重复实验。

2.3.2难点突破。

实习中历年来的难点问题,是沙门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的记录与判断。这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密切相关。这个学生群体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归纳总结以形成清晰思维的能力较弱。这两项结果均需要结合多个实验现象一起判断,而学生观察的结果未经整理,十分混乱,导致思维不清晰,所以更没有耐心和信心逐条阅读国标的判断规则。此次实习首次尝试采用表格法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将表格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在表头文字的引导下,逐一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形成一个清晰而系统的结果群。实践表明,在填完此表后,80%的组会根据国标自行判断结果,而不用将所有的平皿和生化鉴定管全搬到教师面前请求帮助,教师只需进行复查即可。表中详细而典型的实验现象记录,非常方便学生自查和教师复查。更重要的是,约有50%的学生受此启迪,学会采用表格法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和实验结果,并很快运用到其他检测项目中。

2.3.3启发式引导。

在实习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的方式和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技能[9]。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量采取启发式的、非正面的提示。即使本科学生有别于高职学生,在实践动手的同时,还要熟知相关理论知识,也应该尽量避免对知识采取直接的灌输式。积极推行“问题学习法”,比如先修课程中未曾操作过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教师在黑板上提出以下问题:①大肠菌群的样品匀液为何要调节pH 6.5~7.5;②VRBA平板为何要倒双层;③大肠菌群在VRBA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以及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由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而将这些问题在中期及末期汇报时对学生先随机抽查,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从而协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8]。

在“中期汇报”中,教师除了对各组工作进行具体评价和要求外,还对实习中已经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提示和引导。教师提出以下共性问题:①PPT的制作及实验结果的有序展示;②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察觉及过程控制;③实验结果(包括异常结果)的充分分析和利用;④不要盲目重复实验;⑤对待实验和科研失败的平和心态;⑥团队工作中的“独立”与“协调”。70%的同学在这些问题的啟发下,在后期的实习中会有意识地注重这些问题的解决。

2.4特殊问题的处理与情商教育

实验教学是实施情商教育的最佳载体[10]。特别是实验中遇到一些“非知识和技能”类的特殊问题需要教师介入干预时,趁机增进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以言传身教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此次实习中教师在处理几起特殊问题时特别注意了团队意识的教育。

第一,第4组成员为自由分组后的剩余同学,都有各自的个性,起初非常不愿意一起合作。教师分别找组员谈话,鼓励他们尝试与性格不同的人合作,也对他们的任性行为提出批评,最终几名成员冷静下来,在磕磕碰碰中如期完成了任务。教师在总结汇报时特别表扬了他们,并引导全班同学思考,在一个并不十分协调的团队,如何抛开个人情绪,将工作摆在首位去完成,以及自己能为团队的改变做些什么。

第二,实力较强的第2组,在沙门氏菌检测时因操作不慎导致平皿全部无菌落生长,无法进行后续鉴定。此时已接近检测操作的限定日期,再次重做需要5~6 d,该组同学平时学习都比较优秀,此时的失败让他们产生懈怠和抱怨情绪。教师故意忽视这些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后,以温和而坚定地态度要求他们先休整一天,再取样从头做。在他们重复实验的6天中,教师一直以非常平和的态度陪伴他们,但对于应该进行操作坚决要求进行到位。最终该组同学控制住情绪,于实习最后一天早上得出检测结果。

2.5成果展示、汇总与评价

此次实习与以往一样要求按组完成实习报告,并进行PPT总结汇报。与中期汇报相比,各组同学的PPT制作、结果有序展示及当众报告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教师对全班的劳动进行了肯定和表扬。最后,汇总全班检测结果形成一份16 000字的检测报告——《校园周边散装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调查报告真实反映了21种食品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定量检测有确凿数据,定性检测有结果图片,论据充分;比较和评价了10家店的卫生状况;分析了一些店面和食品遭受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对消费者选购散装食品提出一些建议。该份报告对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周边饮食卫生的调查和管理具有一定导向作用。

教师汇总全班同学的“实习心得”,与改革前实习学生的心得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次改革对学生以下方面有较大影响:①团队意识。约有75%的同学提到了团队协作、组内及组间沟通的重要性;有40%的同学提到了必须对自己组的任务负责,才能不拖全班后腿,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成。②如何有序地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充分分析。有5名同学提到了对“认为失败”的结果的分析。③约50%的同学对能将各组零散的检测结果汇总成有指导意义的报告感到惊喜。由于“实习心得”在内容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改革的反响,计划在下次实习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更规范地统计。

3小结与展望

此次实习首次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较为成功。学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在微生物检测的操作技能上有较大提高,而且在知识的综合运用、项目的独立规划实施、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结果的汇总与报告、自我管理及团队协作等方面有很大的感悟和进步。总结此次改革的经验有以下几点:①有序的组织和启发式引导。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充分信任。③重视协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④育人、育心与传授知识技能并重。

此次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项目的选择和任务分配方面,由教师主导得较多,而学生参与得较少。在今后这两项也应该纳入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计划,使学生对项目的内容和意义更加清晰。第二,各组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够,项目法教学法各组任务分工不同,加强交流能使学生获得更广的知识。此次教师提示承担特殊食品项目检测的组,应该将所学方法分享给其他组,但收效不大。今后应该充分利用中期和末期汇报的机会,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各组的交流。第三,对于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应采取更为客观的评价办法。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实习教学中应继续运用项目教学法,并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的实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秦微微,徐丹鸿.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139.

[2] 刘娟.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7(9):91-92.

[3] 黄天能,罗婷,蒋怡琳.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7(12):52-54,61.

[4] 张涛.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7,34(4):121-123.

[5] 凌洁玉,黄镭,罗帷.三本院校食品安全检测综合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5(11):115-116.

[6] 程新梅.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128.

[7] 宋云兰.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无线互联科技,2017(8):83-84.

[8] 李双石,兰蓉,张晓辉,等.基于岗位对接和任务驱动的高职课程“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改革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2):2530-2537.

[9] 许央琳,李君丽.高职院校在动漫实训课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改革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5):137-140.

[10] 李超敏.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情商培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53-54.

作者:凌洁玉 罗帷

上一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探讨论文下一篇:档案信息安全网络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