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有效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

2022-09-11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对教师而言, 仅传授知识只是教书而非育人, 教而不育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本身的内涵;对学生而言,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 应在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分析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的方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为此, 试以工科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提高为例, 研究在教学学时大幅压缩, 教材内容变革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分析能力, 达到为后继学习、理解工程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1 关于课堂教学的本质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 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 教师为学生服务。在这种意义下, 组织学生学习就不仅仅是老师讲, 学生听。而首先要把学习看作一种经历, 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其次, 教学中应该创设创新和探索的情境, 精心铺设台阶, 把学生引入到“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 让他们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 从中去体验高等数学的魅力。最后, 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 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爱心, 充满爱的情感, 要以和蔼可亲的面孔、信任的目光走进课堂, 走进教学。

2 理解教材要融会贯通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材, 又不要过份拘泥于教材的安排, 因此对教材应有融会贯通的理解和处理。

对一堂课的具体内容来讲, 不仅应该知道这节课要讲些什么, 还应注意它与上一节内容的关联, 与下一节内容的联系。甚至要关注这节课与上下内容或整个章节的知识网络, 以及在蕴含的高等数学思想体系中占居的位置,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高屋建瓴, 游刃有余。相反, 若就事论事, 把每一节课孤立起来, 依样画葫芦, 只能给学生支离破碎的感觉。一般地讲, 面对一堂高等数学课, 既要熟知本节内容的内涵特征, 也应了解它的传承性与后续性, 要把握它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上好课的起码条件。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无论什么时候, 教材只应作为一个可供参考的蓝本, “照猫画虎”式的使用方法不足取。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大可不必束缚于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而应以此为依托, 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推理的素材。比如, 可以增加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推理探究问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布置推理训练作业 (国外有的学校专门为学生配备逻辑推理训练的小册子) ;甚至以论辩或游戏的方式提供推理的机会。

3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3.1 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传统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课堂教学只要教师讲解得精彩、讲解得透彻到位。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为学生为中心上来, 要把以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探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中心上来, 即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上来。这是教育观念的飞跃, 这是操作层面上的突破。再如, 以前我们偏重于授课“任务”的完成。预设的教案如果没有全部完成, 总感到是一种缺憾, 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 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 一味地灌输, 盲目追求进度, 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违背了学习规律。教学应当从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体验、理解、掌握知识为中心上来, 即从以教材为主, 转移到以学生发展,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上来。正如教育家威金斯和麦克迪赫 (Wiggins&McTighe, 1998) 所指出的:“教师本身即是从事各种设计的人, 教师从事的职业包含着特有的行为, 即为特定目的设计课程与学习活动, 与其他领域中的设计一样, 教育中的设计同样是以‘顾客’——学生为中心的, ……课程、评价与学习指导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后所取得的成果。”3.2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特色的授课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是学生情绪以及双边活动的调控者。只有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要激发热情,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灵丹妙药。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现代情感教育理论认为,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 指导着认知学习。事实也是如此, 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 激发人的想象力, 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 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直接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实践证明, 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 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要欣赏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去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教师欣赏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特长, 实际上就为其树立了自信, 学生往往会由此找到成功的希望。

其次要欣赏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去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教师欣赏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特长, 实际上就为其树立了自信, 学生往往会由此找到成功的希望。

最后要关爱学生, 不管教学过程中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面对学生都应以鼓励为主, 以百倍的耐心去期待学生成功,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宽容和等待中得到信心, 变厌学为乐学, 培养顽强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不少学不好数学的学生, 不是天生的智力低下, 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结果。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培养数学能力, 应从非智力因素着手。一方面,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耐心启发诱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 热爱学习生活,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 努力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光“输血”给他们, 更要培养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 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成才之路和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等,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发挥其强化作用。再一方面, 教师应关心与爱护学生, 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使学生热爱教师, “亲其师而信其道”, 进而热爱教师所教的数学。此外, 还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2.2 把握好“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的教学环节

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中, 教师心中要容纳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任何一个学困生, 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 分层推进, 十个手指总有长短, 要允许个性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吃透学生, 选准教学起点, 以前老教师强调备课要深入理解教材, 这是金科玉律。并且课程标准更强调“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和思维水平”。如果, 教师的要求超过了这个水平, 操之过急实现教学目标反会落空。如果有些要求是必须达到的, 而与学生的现状又是有距离的, 则应设置台阶一步步靠近学生认知水平, 教学才有成效。

3.3 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课堂教学中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

3.3.1 把“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只知道“是这样”的道理, 但缺少“为什么是这样”的思维透视, 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数学活动过程”则把学习当作一种经历, 当成学生的身心活动过程, 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 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3.3.2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来

因为每个学生发展都不平衡,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时应注意教学背景的大众化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以满足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3.3.3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们知道, 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在学习中的成功展示。教学中, 教师要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计问题,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亮点。

3.3.4 给学生体验、感悟的时空

很多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技能技巧, 没有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无法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只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思考, 自身的需要, 才能为其所用并逐步内化为能力。比如, 以数学史上的著名悖论“阿基里斯追龟的故事”作为问题, 把学生引入等比数列概念的学习, 进而可进一步学习数列极限及其本质内涵 (包括一种哲学意义) , 相信作为人类认识史上存疑已久的问题, 也会使学生感到其中的奥妙与有趣。问题的创设也同样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达到提升兴趣的作用。例如, 在讲指数函数的时候, 以细胞分裂、放射性元素衰变、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入, 会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3.5 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既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又能相互启迪思维。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思考, 获取能力, 其效果是老师单一讲授无法比拟的。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 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感是各不相同的, 成绩一般的学生有时也有好的“点子”, 学生就会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感觉, 找到自信。合作交流, 也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融、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发展。

3.4 优化教师的讲授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这些都是为了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但是, 教师的讲解、点拨仍有不可忽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搞清楚哪些该讲, 哪些不该讲,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 “老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 什么该留着不讲, 不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 马上在学生思维中出现问题。”但是, 这种控制对教师来讲并非易事, 需要多下工夫。另一方面什么时候讲, 如何讲?强调了学生中心论,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调控能力。学生们的活动到了什么火侯, 出现了什么普遍性障碍,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然后适时介入, 或拨正航向, 或画龙点睛, 以切实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操作、演算、思考活动中经常反问自己:“正在做什么? (能否明确地讲出来?) ,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能否达到目的?) ,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如果得出结果, 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等”。这样可以增进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敏锐性和渗透性, 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功。

4 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变化万千的艺术。艺术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创造性, 而且具有个性。但无论如何, 这门艺术离不开活生生的人——学生。因为数学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出发点,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地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望大家都来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心人。

摘要: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学时压缩、教材内容改革的大背景下, 本文从教学要求、内容、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材教法

参考文献

[1] Grant Wiggins&Jay Mc Tighe.Un-derstanding by design[M].ASCD, 1998:5-20.

[2] 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57-125.

[3] J Sternberg.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Reasoning[J].National Council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99 (1) 37-44.

[4] 刘晓玫等.关于数学推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 (2) :54-56.

[5] 宁连华.数学推理的本质和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3) :42-45.

上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下一篇:西班牙悬疑类型电影特色——评析影片《看不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