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强大推进器

2023-02-05

1 当前高中国民教育的两难境地

1.1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长期的应试教育, 形成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过分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大行其道, 师生心里只有高考科目, 目光瞄准标准答案。更有甚者, 有人声称“应试教育是最好的素质教育”、“高分就是高素质”;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2 高分低能与自主创新的矛盾

目前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倾向, 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畸形发展的学生;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学生才能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一个个体而言, 创新能力是最宝贵的, 是职业生涯和学术生命的真正基石。

1.3 文理偏课与未来发展的矛盾

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偏科”现象目前还相当严重。实行高中毕业会考以来, 文理分科分班教学带来的知识结构残缺不全等弊端有所遏制, 但由于会考的要求偏低等原因, 文理偏课现象依然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一些地区和学校, 有愈演愈烈之势。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全面打下文化知识的扎实基础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而影响一代人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潜质, 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堪忧。

1.4 学业重负与身心发展的矛盾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 目前许多学校置劳动法与行业时间表于不顾, 充分挖潜, 开足马力, 加班加点苦教苦学。每天早五晚九, 十几节课满负荷学习, 课外活动改为作业整理课, 图书室门可罗雀。艺术教育装门面, 实践活动走过场。周末补课, 假日不休, 周考月考层层加码, 排名分析让人无法喘息。农民负担问题的“黄宗羲怪圈”在学业负担问题上有过之无不及, 真是屡禁不止, 愈演愈烈。长此以往, 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1.5 终端评价与过程管理的矛盾

由于目前高校录取是一卷定乾坤, 基本上无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敷衍了事,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高中学业评价与高校新生选拔的理想模式

2.1 学分制:自主选课, 弹性学习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学制上采取相对灵活的弹性模式, 尽量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我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学生在行政班有学分规划师, 在教学班有学法指导师。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愿望自主选课, 每天有充分的自由安排的时间, 至少有两小时在图书馆和运动场度过。每个学期自主选题单人或多人合作一个科学或人文课题, 在强化理论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写出结题报告。每人都参加一至两个学生社团并在其中担任角色或从事服务, 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才华和展示作品的平台。

2.2 学业评价:尊重个性, 多元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必须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3 高考模式:量化与性向结合, 智商与情商结合, 学力与能力结合, 终端与过程结合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 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高校选拔人才, 不仅重视卷面分数的量化, 同时兼顾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性向指标;不仅重视学生智商的发展, 同时兼顾学生的情商表现;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兼顾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重视终端发挥, 同时兼顾一贯表现和发展潜质。

3 目前形势下高中会考意欲何为

3.1 参与过程管理和调控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拟更名为“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考生必须获得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的学分后, 才能申请参加该科目的会考。学业基础会考成绩将成为判定普通高中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衡量标准之一, 是检查普通高中相关科目学分认定质量的主要手段, 也将是普通高中学生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

会考是一种水平性考试, 试题难度适度, 导向合理。有利于引导教师注重双基,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特长和提高素质。会考以必修教材、大纲为依据, 以合格与否为标准, 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合格又没有指标, 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高校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会考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会考的检测评价领域也必须走向多元。首先, 应进一步完善认知领域的评价, 其次, 要全力发展动作技能领域的评价, 如计算机、书法、音乐、舞蹈、绘画、棋艺、科技等方面的技能水平评价。最后, 还要积极开拓情感领域的评价, 如专业性向、能力倾向、责任感、事业心、意志力、协作精神、社会性等心理素质的测评, 坚持为促进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 为高校及社会部门因材施教、因材施事服务。

3.2 介入高校录取环节

实行全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制度, 有利于保证学生在主要通过模块修习方式完成高中学业的情况下, 及时复习、整理、贯通所学科目的基本学习内容,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逐步分解目前高校招生考试所承载的过多的评价功能。

国外的许多国家都实行“学分制”管理高中教学, 如果我国的高中生出国留学, 对方会要求出具“高中会考合格证书”, 根据高中会考的成绩才可决定能否直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在高中阶段会考成绩是国际通行的教育评价标准。

因此, 在高校录取机制中应考虑会考成绩在录取依据中应有的权重。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会考面临诸多挑战, 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 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一定能够担负起时代重托, 给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补偏救弊, 成为素质教育的强大推进器。

摘要:高中会考要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和调控, 积极介入高校录取环节, 给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补偏救弊。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会考,补偏救弊

上一篇: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性与要点分析下一篇: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