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应成为化企的价值追求

2022-09-11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 化工企业以责任关怀为切入点,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已成为各行各业中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行者。那么, 我国化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何?有何优势与不足?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带着这些问题, 笔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联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郑峥嵘。

履行社会责任有何积极作用?

笔者:化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并进行信息公开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郑峥嵘: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流沟通,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重要的商业准则。尤其处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代中国, 全社会对化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逐渐高涨。而化工企业若能以此为契机,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 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 将给化工企业带来品牌影响力提升、营销成本降低、优秀人才引进等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 我们中国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通过对我国化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 我国化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 我们不久前推出了《2013年度中国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 发布了化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希望能为化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笔者:发布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和化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对化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什么积极作用?

郑峥嵘:我们推出的中国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不仅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化工企业社会责任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 更有助于企业通过评价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责任实践, 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价值理念、提升管理层次、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 要持续、系统地展示和披露中国化工行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开展对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及责任履行情况的专题研究和实证分析,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更是尤为必要。

笔者: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大体是什么样的?

郑峥嵘:我们的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由两个层级构成:一级指标包括股东责任、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合作伙伴责任、政府责任、社区责任、环境管理、降污减排、资源节约以及社会责任管理共10个, 每个一级指标又各自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 10个一级指标共约分解出近100个二级指标。

笔者:那么, 研究对象及信息来源的依据是什么?

郑峥嵘: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按照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进行划分的化工类上市企业 (以2013年底前上市为准) , 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五大类别所涉及的261家上市公司;所有独立发布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化工企业, 以及部分2013年“化工500强”非上市企业。

研究的基础是企业主动、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依据主动性、公开性、实质性、时效性四个基本原则, 我们确定了三类主要信息来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年报以及企业官方网站。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时, 我们不仅着眼于企业的积极行为和正面信息, 还考虑了企业的消极行为和负面信息。但由于中国企业很少在社会责任报告、年报以及官方网站中主动披露企业责任缺失的负面信息, 因此责任缺失的信息来源参考了新华网、人民网、中经网等权威媒体和政府相关网站的报道。

化企整体履责水平如何?

笔者:从你们了解的情况看, 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怎么样?

郑峥嵘:总体上看,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具较强连续性。

就研究中心在公开渠道搜集以及企业主动投递社会责任报告情况而言, 上市公司仍是报告发布的主要力量。2013年共有近200家化工企业正式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信息, 其中独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为53家, 较2012新增4家;2012年共49家企业独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较2011年增加3家, 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 约高达80%以上的企业连续3年以上独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具有较强连续性。但另一方面, 也意味着现阶段大多数化工企业从未发布过独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甚至鲜有相关信息披露。

此外,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有待规范, 报告质量虽有所改进, 但整体水平仍不高。即使是在这53家发布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在年报中对相关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简单披露, 披露的格式、内容、标准多种多样, 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有些则只是简单用文字描述部分利益相关方信息、缺乏责任绩效数据等, 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

笔者:您说的整体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峥嵘: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即:财务与投资者维度信息披露较多, 合作伙伴、消费者及环境等维度信息披露较少;企业对必尽责任信息披露较多, 应尽与愿尽责任信息披露较少;披露信息中, 文字描述信息偏多, 定性描述偏多, 定量数据欠缺, 绩效数据信息偏少;企业普遍对负面信息披露重视不足, 负面信息明显偏少。

比如, 近200家已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信息的化工企业中, 大多数通过年报中的财务报表对企业财务及投资者回报信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披露, 但企业在商业欺诈行为或恶性竞争行为、产品质量负面信息、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值水耗、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环境污染事故、环保管理制度与目标等涉及合作伙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未披露比例都不低, 这难免引起社会公众对化工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担忧。

再比如, 根据责任层次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包含必尽、应尽和愿尽三个层面。根据整体披露情况来看, 企业对必尽责任信息披露较好, 如大部分企业对遵守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覆盖率等指标进行了披露;而在应尽责任与愿尽责任信息方面企业普遍披露较少, 仅有不到两成企业披露了节能减排、环保公益行动、参与社区建设方面的信息。再比如, 绝大多数企业都涉及“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大量内容是文字描述、定性概述, 关于培训投入、福利水平、公益活动项目、捐赠金额、降污减排等绩效数据披露偏少, 影响报告可比性水平。此外, 一半以上企业未披露负面信息或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 如企业出现重伤或死亡事故、商业欺诈行为或恶性竞争行为、产品质量负面信息、环保违规等指标的披露情况。而且, 部分已披露负面信息的企业也未能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点进行重点回应。这些, 都显示出化企的社会责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笔者:从各企业披露的信息看, 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状况怎么样?

郑峥嵘:我们以198家已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信息的上市化工企业为研究样本, 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 分别从直接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对上市化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进一步分析。直接利益相关方就是直接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或客户等;间接利益相关方就是与企业发生非市场交易关系的利益相关者, 包括政府、社区、环境等。总体来看, 企业在直接利益相关者责任履行方面优于间接利益相关方, 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履行水平亦参差不齐。

笔者:哪些方面履行得比较好?

郑峥嵘:整体来看, 企业在消费者权益、客户责任维护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从产品质量维度来看, 2013年所有已披露信息中不存在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媒体曝光现象, 且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相关认证。从181家提供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来看, 企业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最高为6.46%, 平均为1.39%, 与2012年平均水平相当。虽然这较之于3%~5%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明显低了一些, 但是考虑到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特征, 1.39%的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从新增专利或创新奖项指标来看, 有超过一半数量的企业在2013年度有新增专利或者荣获各种创新奖项, 在产品技术提升与创新方面为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更加坚实保障。

同时, 在股东责任履行状况上, 虽然2013年度化企盈利能力下滑, 但总体仍处于盈利状态, 毕竟保持持续盈利是企业承担的最基础的社会责任。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 企业对投资者回报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并且略超出证监会倡导的30%的分红水平, 平均分红比例达32%。

而对间接利益相关方, 化工企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良好, 直接解决了约108万人的就业, 且基本能够实现对政府依法纳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另外, 从“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项目”指标数据来看, 2013年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曾参与过社会公益活动项目, 且其中约有一半企业参与了3项以上的公益项目, 这比上年高达50%的企业没有参与任何社会公益活动的状况有所改观。可见, 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有所提升。

笔者:哪些方面差距较大?

郑峥嵘:环境责任履行状况与公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 企业环境责任绩效状况的核心定量指标披露较少, 多是定性描述, 大多数企业仍未充分重视环境绩效信息披露, 切实履行企业的环境责任。具体表现为:

从环保管理政策目标清晰度来看, 已披露信息显示, 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政策目标清晰度处于较低层次, 仅有不到两成企业有非常明确的环保政策及目标;有近5%的企业主动披露存在环保违规或环境污染事故;从环保管理部门建制情况来看, 有53%的企业披露存在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而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结果来看, 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了该认证。可见, 大多数企业仍需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切实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另外, 就“总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水耗、能源节约量、水资源节约量、资源循环利用率、三废排放量及减排量、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量”等核心资源节约与降污减排指标数据而言, 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披露了其中的部分数据, 约半数企业甚至无任何相关数据信息披露, 这本身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环境责任方面的履行现状。

哪些方面亟待改进?

笔者:目前, 化企履行社会责任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郑峥嵘:首先, 企业对员工权益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特别是除法律规定之外的一些“柔性关怀”措施仍需快步跟进。就198家已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信息的上市化工企业来看, 大部分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社保覆盖、工会组织设立方面都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履行企业的必尽责任。但从企业应尽责任与愿尽责任角度来讲, 显然有很多企业做得还不够理想。

其次, 相对于股东、员工、消费者几个维度而言, 企业在合作伙伴责任方面的履行状况欠佳,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有待加强, 相关信息披露仍需加快完善。就已披露信息来看, 近一半企业未披露该维度的相关信息, 且仅有不到两成企业披露了关于合同履约状况、企业信用状况的相关数据, 更多是简单定性描述企业在供应商管理、诚实守信方面的做法与表现。合作伙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因此, 企业不仅需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维护, 更需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披露与传播。

笔者:由此看来, 是不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目前化企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 除了部分方面做得比较好, 多数方面都亟须改进或加强?

郑峥嵘:是的。其实即使是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也有一些地方或部分企业仍须加强。比如股东责任履行状况整体较好, 但2013年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未进行利润分红, 且有33家企业连续3年未实施分红。这说明,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还需切实履行企业对股东的应有责任。

另外, 在消费者、客户责任履行状况方面虽然整体做得也比较好, 但仅就客户投诉处理情况而言, 只有不到40%的企业披露了相关信息。可见, 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 还需加强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关注。

笔者:那么, 化工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郑峥嵘: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绝大多数化企尚未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也未进行过社会责任相关的专门培训, 就“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建设情况”而言, 已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信息的198家上市化工企业中仅有10家设立了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同时, 这198家样本企业中只有53家发布了独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其余企业均是将相关信息附属在年度报告中一并发布, 且信息披露质量亦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 目前中国化工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只有少数企业已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并设置相应管理机构, 但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将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之中, 相比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

总而言之, 我国化工企业若要在社会责任之路上越走越好,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必须对此更加重视, 下足功夫, 并从理念上提升、体系制度上完善。我认为, 社会责任应该成为化工企业的价值追求。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下一篇:桃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