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市创建工作方案

2023-03-12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三市创建工作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文化三市创建工作方案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附件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

(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度设计研究成果是示范区(项目)验收的前置条件。示范区(项目)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基地,深化推动课题研究,使之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研究应紧密结合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行,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

(三)与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相衔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展开,着重推动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过程,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有序推进。鼓励地方探索经验,形成典型和特色,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与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等工作有机统

一、相互衔接。

三、创建原则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既有整体规划,又有重点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结合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机制。

统筹城乡、突出特色。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从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密切结合当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注意城乡统筹城乡,探索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保证基本、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示范区(项目)建设。

四、创建类型和申报基本条件

(一)创建类型。

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为构建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某一方面、某一构成要素进行探索,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组成方面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

(二)申报主体。

示范区的申报主体:地级市(区)人民政府(含省直辖的县级人民政府)为主。

示范项目的申报主体:地级市(区)文化管理部门(含省直辖的县级文化管理部门)为主。

(三)申报基本条件。

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基本条件为:文化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制度设计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综合示范带动作用。 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申报基本条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在某一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对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形成较为成功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五、重点任务和重点创建内容

(一)重点任务

1.、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重点,提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力争取得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二)重点创建内容

1.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服务人口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示范区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使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得到发挥。

2.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金和技术保障体系。建立公共文化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聘任制度,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健全。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设备配置标准(含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标准),按照标准落实资金,配备技术设备并培训技术人员。建立公共文化远程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得到基本保障。

3.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体系。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以及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明确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方式、渠道并已经落实。公共文化机构实行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和实施重大文化惠民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可以从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4.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组织指导专业发展与行业自律、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

5.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实施,制定并实施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机制及“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指数”),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6.建立制度设计成果资源共享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加以宣传和推广。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六、创建标准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用地指标、评估定级标准等为遵循,制定具体创建标准。

在《创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形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对各个创建单位进行审查验收。

七、创建周期

创建周期为2年。从2011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区(项目)申报、创建、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命名颁牌。2012年、2014年、2016年分别公布第

一、

二、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命名名单。

八、创建示范区(项目)评定程序

创建示范区评定采取地方人民政府主动申报的办法,经省级文化、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文化部、财政部批准确定。

创建示范项目评定采取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主动申报的办法,经省级文化、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由文化部财政部批准确定。

(一)申报。根据创建示范区(项目)申报基本条件,参照文化部、财政部制定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申报创建示范区(项目)。每批每省申报创建示范区候选名额不超过2个,申报创建示范项目候选名额不超过4个。

(二)评审。文化部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地申报的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论证和初评审,提出创建名单。

(三)确定。文化部、财政部根据评审结果,考虑区域、结构、代表性等综合因素,确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名单并公示。

(四)验收和公示。列入资格名单的创建单位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两年后,文化部组织专家委员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标准》,对各个创建单位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最终名单在媒体公示七天。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创建资格命名和授牌。

(五)命名和授牌。通过验收和公示的创建示范区(项目),经文化部、财政部审批同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文化部、财政部将定期对已通过验收命名的示范区(项目)按照与时俱进修订的创建和验收标准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后续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示范区(项目)予以摘牌,撤消其示范区(项目)资格。

九、工作机制

(一)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加强领导,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文化部、财政部领导任组长,两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统筹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主要职责是:

1.制定创建示范区(项目)申报条件和标准; 2.审查批准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

3.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协调解决示范区(项目)创建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4.对示范区(项目)创建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二)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办公室 工作办公室设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负责示范区(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汇总各地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各创建示范区(项目)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向文化部提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项目)建议名单;

2.受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各创建示范区(项目)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业务和管理培训;

4.推动各地区之间、各创建示范区(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经验。

(三)专家委员会

为统筹指导示范区(项目)创建和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审订创建示范区(项目)评审标准和课题研究体系;

2.、受领导小组的委托,对各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进行评审和实地考察,提出意见;

3.、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 4.、协助开展创建示范区(项目)和课题的评估、验收等工作。

(四)地方文化、财政厅(局)

负责统筹本省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对本省申报的创建示范区(项目)进行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向文化部、财政部统一申报,并负责督促指导本省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十、激励机制

(一)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

(二)为了鼓励和调动地方创建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

第二篇:慈利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项目)工作方案

(2011年2月17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文化部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具体安排,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努力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二、基本做法

1.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

2.针对我县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创建设工作,认真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3.与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相衔接。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着重推动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通过规划管理和创建过程,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三、创建原则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科学合理规划,既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结合实践,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3.统筹城乡、突出特色。从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

密切结合实际,根据我县的特点和优势,统筹城乡,探索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4.保证基本、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按“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创建活动。

四、重点任务

1.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我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创建工作重点,提出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力争取得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我县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以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为平台,将分散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3.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加强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五、创建时间

国家创建周期为2年。从2011年开始,我县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区(项目)申报、创建工作。力争在2012年成功创建一个省级示范区(项目),2014年成功创建3个省级示范区(项目),2016年前成功创建一个国家级示范区(项目)。

六、工作机制

成立慈利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新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各二层单位和各科室负责人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县文广新局办公室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0744-3223161。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我县创建的具体项目,组织专人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按要求向

上一级机构申报。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创建活动事关我县的文化发展大局。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将被命名为国家或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中央或财政将对示范区(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为此,全系统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完善服务体系,使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再提升一个档次。

2.结合实际,积极创建。各二层单位、各股室要从大局出发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立即行动起来,将推进文化服务行动与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与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把创建活动纳入单位的整体规划,全面动员,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积极引导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化被动为主动。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宣传力度,及时将活动的内容、形式、服务效果通过媒体及时发布,对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要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

第三篇:2021年文化旅游局“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业、单位创建工作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按照属地管辖、属地创建、行业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xxxxx"快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指示精神,从文化和旅游企业、单位抓起,从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抓起,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工作为切入点,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上访、事故和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县文化和旅游行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人员和各下属单位、文化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

(一)综合办公室:统筹协调"三零"创建,承担"三零"创建日常工作工作。统筹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综治工作。

(二)公共服务科: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文艺协会团体开展"三零"创建工作,负责落实全县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演出、艺术展演展览和重大文艺活动的意识形态责任制。

(三)旅游文化科:负责指导非遗场馆开展"三零"创建工作,负责落实全市非遗展览、展示、演出等活动的意识形态责任制。

(四)资源开发科:指导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太行少年军校等景区景点开展重大文化活动及旅游项目单位开展"三零"创建工作。

(五)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法律法规宣传、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等法律事务。指导旅行社、网吧、KTV、演艺场所开展"三零"创建工作。

三、开展范围

"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工作要覆盖到全县所有文化和旅游企业、单位,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站)、景区景点、旅行社、网吧、KTV、演艺场所等企业、单位。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负责辖区内文化和旅游企业、单位开展"三零"创建工作。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全县文化和旅游行业开展"三零"创建工作,并配合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县信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做好"三零"创建工作,对职责涉及到的行业承担行业指导、管理责任。

四、工作目标

坚持目标导向,通过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工作,促使全县文化和旅游企业、单位符合"三零"创建标准的数量逐年上升。力争到2022年,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三零"企业、单位达到90%以上,全县文化市场平安和谐繁荣。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信访问题、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风险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查漏洞、补短板、建机制,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早在小;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务实社会稳定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工作标准

(一)局机关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三零"工作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2.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 对能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3.建立定期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干部职工对"三零"创建工作知晓率达90%。

4.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或方案,措施有力,针对性强。

5.矛盾纠纷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妥善解决,预测预警预防重大矛盾纠纷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6.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隐患整治有效,应急处置机制健全。

7.法治文旅建设持续深入,公共服务优质高效。

8.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强化源头管控,健全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深化市场整治,严肃执纪执法。

9.持续开展"黑广播"和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确保广播电视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10.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全力净化全县文化市场经营环境。

11.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二)文旅行业企业、单位共性标准

1.组织领导保障有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管理机构齐全,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规范。

2.内部治安防范严密。防范力量配齐配全,配备专职保卫人员;群防群治工作扎实,智能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主要出入口、重点场所、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区域视频监控、报警器、硬质隔离等技防物防设施配备齐全。

3.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安排专人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工作,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关制度,重大矛盾及时预警,当年无新发生的上访事项。

4.重点人员帮教到位。对单位职工及家属中的吸毒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涉邪教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等底数清、情况明。对家庭困难的人员、家庭有重大变故的人员及时帮扶到位,动态掌握基本情况。

5.安全隐患整治有效。每季度排查安全隐患,"两会期间" 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要对风险点、危险源进行重点排查,对隐患的种类、数量、状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研究制定整治措施,全力抓好整改工作。

6.法制建设持续深入。企业、单位依法依规经营、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运营、依法维权,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将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层层推送、不留死角,努力营造全员学法懂法,知法用法,遵章办事,有序管理的良好氛围,最终将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围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工作和平安文化

市场建设,结合文旅工作实际,提出文旅行业企业、单位个性标准

1.文艺协会:严格落实文艺创作演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审查机制,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对作品涉及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民族和宗教题材的,须报宣传部门审核。做好重大文艺演出和节庆活动安全生产工作。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摸清情况,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图书馆、文化馆〈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研究"三零"创建工作形势,预判预防重大矛盾纠纷苗头性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健全各类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情况,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

3.文物保护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是"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保卫人员,严格落实出入登记制度。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定期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应急处突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安全。

4.非遗场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逐级把牢非遗作品创作、展演活动的价值导向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隐患排查与整改的常态化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做好非遗作品、剧目等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6.A级旅游景区:认真执行相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具备应急处理能力,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7.旅行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格规范租车行为,租用具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与汽车公司签订规范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安全责任等要求;加强对员工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游客安全知识普及、案例警示教育等方面的提示;严格落实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和高风险旅游项目强制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主动提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和出境游救援保险,做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有效化解和转嫁企业及游客安全风险与矛盾;积极开展"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

8.网吧: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训练演练,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强化风险发布和保险保障,积极开展"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不得制作、下载、复制、查阅、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禁止内容的信息。

9.KTV: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制;注重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企业员工

教育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训练演练,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强化风险发布和保险保障,积极开展"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不得设立在《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禁止的区域内;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应当符合文化产品生产、出版、进口的规定,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禁止的内容,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

10.演艺场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注重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训练演练,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强化风险发布和保险保障,积极开展"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不得设立在《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禁止的区域内,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应当符合文化产品生产、出版、进口的规定。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企业、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三零"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深入分析研究,找准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并全力推动落实。

(二)强化结果导向。突出重点排查,加强排查整治,将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早、在小。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和诉求多元化解体系,引导干部职工依法依规、依靠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和诉求,并广泛疏通民情,畅达民意,保障和维护干部职工民主权益和根本利益。

(三)注重宣传引导。完善学法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及开展工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三零"创建工作,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四)力戒形式主义。各级各部门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在创建工作中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三零"创建工作,确保全县文旅系统平稳有序,社会安定祥和。

第四篇:幼儿园校园文化创建方案

彰显艺术(书法绘画)特色 创建一流幼儿园

————*****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方案

2014年12月13日,教育系统深化改革推进会在福泰小学召开。李局长作重要讲话,指出,我们都要有一个教育家的梦,那就是让每一个校长、教师都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力量的教育家。为贯彻落实李局长讲话精神,我园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彰显本园特色,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我园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下面本人将我园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方案汇报一下: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是我园校园文化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使幼儿园成为师幼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

二、创建目标

幼儿园文化是指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它决定着幼儿园的精神面貌,是凝聚和激励全园教职工的精神力量,是幼儿园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内驱力。由于我园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所以

三、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园内环境

不断营造“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美得氛围、接受没得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得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环境规划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做到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校园环境凝聚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具体做法:明年,我园将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把教学楼外墙重新进行装饰维修,在可绿化地带周围栽植观赏性果树,如:樱桃、石榴、柿子等,使绿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北部修建鱼池,在鱼池四周设置护栏、上面布置观赏性木架,然后栽植葡萄树,使之成为校园的一大景点。活动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校园音响系统将不断优化,结合重大事件进行温馨提示,入园、离园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幼在其中得到美得享受,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 优化形象标识

在园内设立具有美化性质的提示牌;宣传栏、阅报栏、图书架;教学与研究宣传栏;园务公开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报刊信息宣传栏;座右铭、每日格言;对围墙上的大型壁画等重新进行完善美化,使之能充分显示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3)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各班要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宽阔的长廊墙壁上,有许多可看之处;不仅展示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如“今天你高兴吗?”“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播种绿色,孕育希望”等,这些语句如同一面面镜子,激励着每一名教师和家长时刻审视自己的心灵,并激起大家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应形成: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契机的浓厚育人氛围。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4)突出艺术特色

一楼大厅,突出启蒙艺术教育,以“美丽自然”象征画面和相应的文字,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墙面,通过图案、文字、色彩的有机结合,整体凸显了办园理念;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幼儿园、家长,及其师幼的良好行为,明确了我园“回报社会,造福后代,建设美好家乡”的办园宗旨。

二楼的楼梯过道走廊,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布置墙面,将幼儿绘画作品和教师手工作品相结合,形成师幼互动的良好合作关系,彰显了本园美术艺术特色。

从今年暑假开始,我园开设了书画特色艺术教育,向教育局学前办打了报告,自编了幼儿书画教材,作为园本课程。由教育办陈老师每周义务为特色班的孩子们上两节课,截止到现在已经开办了半年。经过辅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进一步突出特色,计划在教学楼三楼的走廊楼道,对孩子的书画作品装裱后,结合雅俗共赏的名人字画进行装饰,努力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孩子和老师从书法中找到美的共鸣。

四、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制度文化建设,将制度建设量化、细化。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新理念,坚持人本和科学的相融,建立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以发展人的主题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1) 营造良好氛围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引导教师用“爱心、细心、慧心、耐心、真心”创造一个“关爱、信任、平等、快乐”的学习型团队,以此形成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自我管理行为。 (2) 激发主题意识

以人为核心,体现人本与科学相融的管理思想,让规章制度成为大家认可、自觉遵守的制度,注重激发教师的主题意识,增强教师自我管理能力。 (3) 实施互动管理

加大教学调研力度,制定相应的互动听课管理制度。园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实施互动性的情景管理。注重捕捉教师的教学行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用教育理论引导教师,从而促使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以此达到领导与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研训方式,进行“树标杆、以点带面”的教师学习方式,立足“园本研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为其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1)丰富教师专业底蕴

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使“读书—学习—反思”成为每位教师的行为习惯。

(2)促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发展学习型的群体,鼓励青年教师争做“善于学习、善于反思、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老师。通过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民参与的方式鼓励全体保教人员主动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引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行为,提升综合的教育素养。年前,让景菲老师到山东女子学院进行了为期半月的培训学习,学习回来传授所学知识,从而带动其他教师的全面发展。 (3)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幼儿,加强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监控能力、指导能力等教育实践智慧基本功的训练。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在孩子的活动中运用“看、听、交流、思考”等技巧,把握幼儿的情绪表现、心理需要、能力水平,真正做到让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同行。 (4)促新教师发展

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的培训,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对于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鼓励他们适度超前,向前发展。

六、家园合作文化建设

幼儿园早期教育不应是封闭式的,应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合力教育,我们深知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建立一系列家长工作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如专题讲座、家长开放日、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还有重大节日如“六一”、“元旦”、“大班毕业典礼”等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请家长来园参加,形成家长工作常规化。同时,结合家长育儿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门厅宣传、班级家园双通道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育儿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家长撰写家教经验、教子征文并择优向全园家长推广。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与社区联系,取得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如参加社区组织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争取社会力量对幼儿园的支持。采取这一系列新颖而有益的举措不仅能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可以帮助家长建立起科学的育儿观,丰富家长的家教经验,使幼儿教育得到延伸。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但又是弥漫在整个学校全部生活时空中的力量,是体现学校追求,价值观和精神传统的文化“场”,这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对全园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渗透和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幼儿园文化建设不止是树立形象,更重要的是打造幼儿园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将促幼儿、教师及幼儿园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到教育工作中来,营造“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使师幼由行为的休整与规范,发展到意识浸润,习惯养成,逐渐内化为无意识的自觉与自然,最终凝聚成文化的力量,促进师幼及学校的发展。

第五篇:特色文化村创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大力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文明和谐村落社区”的评选活动,现制定工作方案:

一、评选范围:在xxxx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被列为8个省扶点和5个县级点所属的社区或村庄。

二、评选标准:

特色文化村标准

1、组织健全。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特色文化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训和日常工作,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记录。

2、参与广泛。村民参与特色文化活动积极踊跃,参与率达到80%以上。

3、活动经常。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并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每月组织活动不少于一次,组织特色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两次。

4、特色鲜明。本地特色文化得到挖掘、保护、整理和彰显,对村民的教育和熏陶效果明显,有一定的影响力。

5、设施齐备。有适宜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实施,有可供村民活动的特色文化活动室。

文明和谐村落社区标准

1、成立村民理事会,由“五老”人员组成,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主导作用。

2、建设卫生环境管理站。有管理体系和卫生制度,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的整治卫生环境活动,村落社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3、建立民间纠纷调解站。成立了以“五老”组成的民间纠纷调解机构,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常见的纠纷得到化解,宗族势力苗头得到遏制,重大治安隐患得到排查。

4、建立文体活动联络站。建立文化娱乐活动中心、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节假日、农闲时有教经常的文体活动,村民文化生活活跃。

5、建立公益事业服务站。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公益事业议事办事机构,协调服务作用发展较好,村民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性高,村落社区全年兴办公益事业不少于3件,公益事业有显著发展。

三、评选办法:

1、乡成立评选活动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肖永鸿任组长,乡党委委员邹罗生、丁有胜任副组长,各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团成员等人组成。

2、各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团进行半年一评,6月30日前初评,12月30日前进行总评,后进行张榜公示,再由评选领导小组投票产生结果。

四、表彰奖励

评选结果产生后,对荣获“特色文化村”创建、“文明和谐村落社区”的建设点,予以通报表彰。

上一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下一篇:武汉最大购物中心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