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9-11

甘薯, 又称红苕。奉节县对甘薯的记载最早见于光绪《奉节县志》:“包谷、洋芋、红薯三种, 古书记载, 乾嘉以来渐产此物”[1]。20世纪50、60年代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南瑞苕、湖南苕、东北苕、大北苕, 这些品种成了当时农民的救命粮, 有俗语流传道:“一吹一个泡, 一喝一条槽, 要吃干的看红苕”, 更有老人在临终时最后念叨的居然是“苕、苕、苕”。可见甘薯在那年代真是农民的救命粮、保命苕。70年代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东北苕、福建苕、栗子香、湘农黄皮、东方红2号、农大红、汀薯689, 是农民主要的粮食作物。当时1 kg红苕可换6 kg洋芋。有农民总结到:“新村坝, 一条槽, 3个月豌豆9个月苕”。甘薯成了农民大半年口粮, 苕渣汤圆, 烂苕烤酒, 没有一点浪费。

2 0 1 3年11月, 习主席在山东考察时指出,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 要坚持立足国内, 饭碗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据国际卫生组织研究, 甘薯的防癌保健作用名列所有作物之首, 甘薯还是潜力最大的生物能源原料作物。发展甘薯产业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现代农业的产业调整, 甘薯高产高效、适应性广、健康保健的特有功能, 使这一传统作物正演变成经济作物。种植甘薯者致富、加工甘薯者发财、食用甘薯者长寿逐渐变为现实。

1 奉节县甘薯种植概况

1.1 奉节县概况

奉节县位于重庆东部, 东邻巫山, 南界湖北恩施, 西连云阳, 北接巫溪。地跨东经1 0 9°1′1 7″~1 0 9°4 5′5 8″, 北纬30°29′19″~31°22′33″, 幅员面积4087 km2。奉节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 长江横贯中部, 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境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3%, 特别是中山 (海拔400~800 m) 占总面积8 0.0 1%。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境内山高谷深, 海拔高度变化大, 受地形地貌影响, 垂直变化较为明显, 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海拔低于600 m的地区年均气温为16.4℃, 海拔600~1000 m的地区年均气温为13.7~16.4℃, 1000~1400 m的地区年均气温为10.8~13.7℃, 高于1400 m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0.8℃。极端高温39.8℃, 极端低温为-9.2℃。无霜期年均287 d, 年平均降雨量1132 mm, 常年日照时数为1639 h。

2013年末, 奉节县耕地总资源5.95万hm2, 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13万hm2 (水田1.54万hm2) , 临时性耕地0.82万hm2, 有效灌溉面积1.51万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8万hm2, 其中, 粮食播种面积9.18万hm2, 平均667 m2产量314.2 kg, 粮食总产43.28万t, 油料2.24万t, 奉节脐橙24.14万t, 蔬菜25.61万t。

1.2 奉节县甘薯种植概况

奉节县1980年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56万hm2, 总产59.2万t。80年代种植的甘薯主要品种有67-2、徐薯18、岩薯25, 多用作饲料, 变薯为钱, 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时就流传“农民要想富, 勤喂猪, 多栽苕”, 红苕让农民的钱袋有了“粮”。90年代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南薯88,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日益增多, 农村劳动力缺乏, 甘薯种植面积及总产量走到了历史低谷。2000年后, 由于甘薯具有种植简单、适应性广、便于储存、用途广泛等优点, 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 涌现出了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和规模化经营的加工企业。甘薯的大面积种植曾为奉节县人口发展、解决温饱、生猪等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甘薯在奉节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hm2, 鲜薯总产45万t, 主要分布在康乐、朱衣、竹园、公平等乡镇。

2 奉节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种植生产

奉节县多于3月上、中旬开始甘薯排种育苗, 以窝播排种为主, 每窝1~3个薯块, 窝行距20~30 cm不等, 排种密度10~15 kg/m2, 施以人畜农家肥和腐熟渣肥为底肥。平覆地膜或搭架拱膜为主要增温保温措施。4月中旬开始出苗, 中后期撒施尿素75~120 kg/hm2。一般出苗数10~15株/薯块, 出苗效果较好,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少批量大田栽插。

5月中、下旬是甘薯主要栽插季节, 雨后及时栽插。栽插方式以斜插和直插为主, 2节入土, 地面留2~3个节, 带尖或不带尖, 种植模式以甘薯套玉米为主 (共生期60 d左右) , 1.3~1.6 m开厢起平垄 (地方称板板苕) , 栽插甘薯3~4行左右, 栽植密度45000株/hm2。施用肥料较少, 一般1 hm2施22.5~30.0 t农家肥或30%氮磷钾复合肥450~525 kg作底肥。藤蔓盖土前人工中耕、除草1次, 大田中期对藤蔓长势较旺的田块翻藤或提蔓1~2次。甘薯病虫害较少, 极少施用农药。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由高到低 (高山先收, 低山后收) 收获, 一般用红薯保鲜剂浸种以后, 室内堆藏。

2.2 产后利用

据统计, 甘薯收获后的藤蔓用于生猪等畜牧青饲料, 薯块作为生猪饲用比例65%左右, 薯农自食20%, 地方自由市场鲜销5%, 企业和薯农加工5%左右, 种薯2%左右, 腐烂3%左右。

奉节县甘薯产后加工主要生产粉丝、粉条。目前全县粉丝、粉条加工能力可达5640 t, 其中重庆市夔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前身重庆市夔州粉丝加工厂) 1500 t, 奉节县峡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前身奉节夔府粉条有限公司) 1000 t, 奉节县德源薯类加工有限公司100 t, 散户 (主要分布在朱衣、康乐、竹园、公平、羊市、鹤峰、兴隆、鱼腹等乡镇) 加工3000 t, 实际产量达到了3670 t。粉丝粉条主要品牌有夔牛、薯里最牛、夔州牌粉丝, 夔府牌粉条, 瞿塘牌粉丝, 产品有80、250、450、2500、5000 g等多种规格。重庆市夔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夔牛、薯里最牛、夔州牌粉丝2次荣获奉节县旅游名特产品, 是县十佳旅游名特产品, 县消协满意产品。奉节县峡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夔州牌粉丝荣获县消协满意产品。奉节县羊市镇还出现专业销售经纪人, 统一包装销售粉条20 t。产品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 还销往周边区县、重庆市区、四川、湖南、河北等地。全县仅粉丝、粉条年产值可达4524万元。目前, 奉节甘薯产业的粉丝粉条加工利用就其规模、产值而言在渝东北地区位居前列。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科技薄弱

奉节县甘薯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存在科技薄弱的问题。

3.1.1 品种老化、专一性差

淀粉型品种要求淀粉含量20%以上, 淀粉产量6750 kg/hm2;食用型品种要求薯块黄或红心、中薯率高、薯形美观等。奉节县现有甘薯品种淀粉含量15%左右, 熟食口感较差, 难以满足淀粉类加工和鲜食销售要求。品种老化, 专一性差, 产业市场培育进展缓慢, 缺乏如紫心甘薯、叶菜用、高胡萝卜素、水果型、生物强化型、功能型等专用型高效新品种。

3.1.2 栽培技术落后

育苗期间对前期增温保温栽培管理不到位导致出苗较晚;大田栽插不起高垄、厢面过宽不利于薯块膨大夺取高产;普遍不施用肥料, 产量不高;翻藤除草影响产量, 整个大田生产应用小型机械化程度不高。

3.1.3 重大病虫害潜在风险大

近年来, 由于甘薯是非主要农作物, 科技意识淡薄, 多由农户个人引入外地甘薯品种, 引起甘薯小象甲在奉节县永乐、朱衣、永安等乡镇局部发生, 给当地甘薯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 并有扩散蔓延趋势。由于个别种植大户外地引种, 奉节县公平镇2015年在某种植大户1/3的甘薯苗床里发现高风险的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小象甲和SPVD可能对奉节县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重大威胁, 需高度重视, 政府应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 采取统防统治, 坚决遏制住小象甲、SPVD等病虫害的扩展蔓延。

3.1.4 加工产品单一, 竞争力不强

奉节甘薯产后加工以粉丝、粉条为主, 科技投入少, 副产物利用率低, 新产品少, 导致生产成本高, 产品质量低。产品属于初级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空间增量有限, 难以提升。

3.2 产后带动力弱

奉节甘薯农产品仍然以饲料、自食利用为主。从甘薯产业化发展考虑, 相对于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 奉节县加工企业数量偏少、加工规模小, 且加工粉丝粉条的淀粉原料非本地化, 多数购自湖北、山东等加工厂。加工产品单一, 优质精品少, 加工产品也以本地销售为主。因此, 奉节县甘薯加工仍处于加工能力不足, 对产业整体拉动作用弱, 对本地经济发展贡献不突出。

3.3 缺乏统筹发展

长期以来, 政府重视不足, 引导力度不强, 奉节甘薯产业的大田生产、农技推广、企业加工、产业科技、产业信息等多方面相互脱节, 各自为政, 没有交互融合, 互相沟通, 缺乏统筹发展, 导致企业单打独斗, 发展缓慢, 产后带动力弱, 产业科技薄弱。长此以往, 奉节甘薯粉丝粉条加工优势将被后起之秀追赶、超越, 甚至淘汰出传统和新兴市场。

4 对策建议

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泛, 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 也是新兴能源作物[2,3]。同时甘薯特色品种多种多样, 产业发展空间较大[4]。甘薯是奉节的主导产业之一, 基础好、前景旺。

奉节县的低山区 (海拔400 m以下) 主要产业是脐橙, 烤烟、药材是高山区 (海拔800 m以上) 主导产业, 而中山区 (海拔400~800 m区域) 现目前还缺乏主打产业。基于甘薯的优点, 可以重点发展甘薯产业, 填补奉节县中山区产业发展空白。在今后的甘薯产业发展中, 政府积极引导, 以打造奉节传统粉丝粉条产业为重点, 兼顾优质食用甘薯、蔬菜甘薯生产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育, 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 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为关键节点, 要像打造奉节脐橙产业那样推动甘薯产业链全程的政策引导、产业技术支持、产业信息畅通、产业资金充足、产业市场蓬勃、产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打造奉节薯业帝城, 把奉节甘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使之成为中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主导产业, 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奉节县甘薯生产、产后利用的现状, 分析甘薯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科技薄弱、产后带动力弱、统筹发展不够”等问题, 提出了在奉节中山区着力打造甘薯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重庆市奉节县

参考文献

[1] 周邦君.甘薯在清代四川的传播及其相关问题[J].古今农业, 2010, (2) :94-104.

[2] 马代夫, 刘庆昌.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1-11.

[3]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 2004, (9) :21-22.

[4] 杨英华.甘薯专用型品种及其产业化利用[J].南方农业, 2011, 5 (7) :74-75.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差生英语教学探究下一篇: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