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导学案

2022-08-07

第一篇:第四单元测试导学案

九年级第四、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乌伊岭区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组:音体美课题:第

四、五单元导学案课时:2 主备教师:高颖审查人:编制时间: 2013.10.02授课时间:2013.10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理解复习卷子上的内容,背诵题型里的相关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链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连贯掌握和零碎知识的串联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导学案的知识,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 阅读书32页---------39页,完成下列习题。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

1、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3、欣赏《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4、欣赏《海滨音诗》曲作者()演奏形式()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1、学唱歌曲《红河谷》词作者()译配()

2、《红河谷》是()民歌,演唱形式:()或者()

3、歌唱的伙伴是()岛的()人,如果从别的村子来了客人,村里的人可以和他

结成“歌唱的伙伴”。成为伙伴的二人,各自创作新歌,轮流歌唱。以后两个人就结成了兄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帮助。

4、《列.布朗底》是()曲。

5、仪式歌,美国印第安人在歌舞竞赛会开始表演的歌舞称为()

6、波底斯拉宾和福拉德福德是:()

写出下列作曲家与国籍、作品、乐派对应起来

国籍

德国奥地利俄国捷克法国波兰挪威

作品

“ 惊愕”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仲夏夜之梦

雷鸣闪电波尔卡G弦上的咏叹调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乐瞬间天鹅湖 意向集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玛祖卡舞曲蝴蝶梦幻曲

作曲家国籍作品

巴赫

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

柴可夫斯基

德沃夏克

勃拉姆斯

肖邦

舒曼

门德尔松

约翰施特劳斯

格里格

德彪西

二 、小组讨论

三、成果展示。

【达标测试】共同学习合作提高

学(教)后反思:

第二篇: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九单元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能描述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空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记住什么是绿色化学。

3、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说出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

2、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同步导学】

活动一:探讨水的污染与防治

1、阅读资料: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有13亿人口的饮用水严重缺乏,20亿人的饮用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膨胀,造成各种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从而导致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急剧增长,水的利用率低下,工业污水因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理且任意排放,导致淡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此外,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制止,以及绿色植被的减少、土壤沙化,造成降水量减少这都是导致淡水危机的重要原因。

2、思考交流:

(1)发生淡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

(3)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你能说出它们的危害吗? (4 )通过观看“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你认为如何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 (5 )阅读p81“活动天地”,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小组内交流哪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为什么?

归纳总结:

水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可利用化学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处理废水。

巩固加深:

某市七公里的河面上漂浮大量的死鱼。小亮同学闻讯后,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下列仪器中的______ A、 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选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治理污染,有人建议: A、对排入河内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

B、引入清澈的井水,将河内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

C、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该河流。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讨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9.4

第 1 页

1、检查预习1内容。

2、阅读p82-83内容

3、思考交流:

(1)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出你听到或见到的空气污染的事件。

(3)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你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吗?

(4)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有什么影响?

(5)为了控制酸雨的形成,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归纳总结: 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危害如_______。 2、 大量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_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发生 _____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酸雨。

巩固加深:某镇有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 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不妥的是___________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4) 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放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活动

三、认识绿色化学

1、阅读P84内容

2、记住绿色化学的概念。

3、思考交流:

(1)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治环境的污染?你能分别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吗? (2)如何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什么是绿色化学?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化学的? 归纳总结:绿色化学是

。 巩固加深:P85“在线测试”

【达标训练】

1、P85“挑战自我”

2、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举办城市的环境的?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9.4

第 2 页

第三篇:语文版七下第四单元现代诗歌导学案

13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和学习作品中浓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1.领会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

一.知识性问题

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后的1938年,国土沦陷,民族处在危亡的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作者介绍:《我爱这土地》选自_________,作者艾青,原名__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_主要诗集有:____________、__ __等。

二.巩固性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汹涌( ) 腐( )烂 吹刮.....( ) 温柔 ( ) . 2.解释下列词语。

嘶哑: 汹涌: 止息: 温柔: 深沉: 激怒: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②、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③、诗人的意象具有特别的含义,其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什么?

④、诗人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用“清脆”“悦耳”这一类的词语?

⑤、“——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鸭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诗歌

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1、这首____________诗,以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对饱经磨难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 之情。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语言凝练,含蓄。

2、阅读课后第四题刘湛秋《中国的土地》一诗,试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13 乡 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作品当中浓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会诗歌中联想手法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___当代的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家。诗人祖籍___________,1928年出生于____________,现居___________,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

二、巩固性练习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2、《乡愁》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3、诗中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物象,表达了诗人沉重的乡愁,试指出它们各自表示的感情。

4、结尾处“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将乡愁上到什么高度?

5、这四节诗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乡愁为什么特别突出地写到母亲? 。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1、这首_______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物象,描绘人生四个阶段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无限的___________,使人展开无限的联想,语言平淡而又隽永,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叙事诗。

2、《乡愁》一诗运用了复沓回旋的手法,全诗共分_____节,每节__ __句。各句对应的字数、句式都______,而且同一位置上词的__________和叠词运用,构成了回旋反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3诗人把“故乡的面貌”比作“_______,____ , , ”。它们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换成“乡愁是一道很浅的海峡”,这样换不好,其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5、请你分析“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6、请写出有关表达乡愁的古诗(至少三句)。

15 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旨。 2.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

3.品味诗中形象而含蓄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领会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自学指导: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 ____,原名____ ___,我国现代著名________,他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正是中国抗战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是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二、巩固性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an( )抖 琴xian( ) you( )伤 ke( )望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其中的“少男少女“是什么样的少男少女?

3、少男少女为什么值得诗人歌唱?他们给诗人的思想带来什么变化?

4、领会诗歌表达的主旨:

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

本诗是一首广为流传的_______诗,这首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真正的主体是“我”。诗人用炽烈的热情赞美少男少女,鼓舞少男少女,表达了诗人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憧憬祖国美好未来的情怀。

四、当堂检测

1、从内容上看,这首是属于_____(A叙事诗 B抒情诗),从形式上看,它属于_____(A新体诗 B旧体诗)

2、诗歌采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3、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4、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5、对“我重新变得年轻了”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16 纸 船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主旨。

2.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以及诗中所体现的美好思想品德。 2.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 自学指导:

1. 通过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 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过程:

一.知识性问题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1913年获________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解释词语

异地: 仰望: 游伴: 浮泛: 二.巩固性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泰戈尔 ( ) yǎng( )望 浮泛( ) ..

2、诗人写纸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3、我在纸船上写下村名和自己的名字是为了什么?

4、怎样理解“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5、诗的结尾局提到了梦,大家想想这是个怎样的梦?有何表达效果?

6、请用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学习写写小诗: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

第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我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复习重难点】:

我能用不同的方法,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 【回顾课文 】

1.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 ) 2.《钓鱼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

)

(2)理解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 )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3.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 ),作者是( ),采用( )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

)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 )、( )、( )、( )。其中,( )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3)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

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理解“爱慕之心”:

В这句话运用了( )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 )、( )、( )。 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本文主要内容是:父亲告诉“我”( )这个启示。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父亲告诉“我”的这个启示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2)写作特点: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文章只举了两个例子,前一个例子( )写,后一个例子( )写。

(3)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

------

(4)改写成双重否定句:我的时装展只好推迟了。

(5)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珍珠鸟》(冯骥才)

(1)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 )。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 )到( )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 )之情。

(2)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之间,还是( )之间,都需要真诚的( )。( ),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6.背诵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 【知识积累】 1.读读下列词语。 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

第周

第 课时

上课时间: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鲈(lú)鱼 鱼饵(ěr) 鱼鳃(sāi) 操纵(zòng) 挣(zhēng)扎(zhá)

翕(xī)动 划(huá)着(zháo) 一转(zhuǎn)眼 依依不舍(shě)

嘴唇(chún) 告诫(jiâ)抉(juã)择 空(kòng)地 买种(zhǒng) 播种(zhǒng) 便(pián)宜 茅(máo)亭 午宴(yàn) 维黛(dài)安 缝纫(rân) 络绎(yì)不绝

挑(tiǎo)拔 垂蔓(màn) 葱茏(lóng) 雏(chú)儿(er) 画框(kuàng) 嚓嚓(cā)

涂蜡(là) 细腻(nì) 瞅(chǒu)我 眼睑(jiǎn) 流泻(xiâ) 眸(móu)子 咂咂(zā) 【巩固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sōnɡ ɡào jiè máo tínɡ yàn huì bān bó shí jiàn yòu ěr cāo zònɡ zuǐ chún xì nì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稚( ) 蜡( ) 腮( ) 笼( )

雏( ) 腊( ) 鳃( ) 茏( )

三、同音荟萃。

mù ( )色 坟( ) 仰( ) 屏( )

jù ( )集 ( )烈 ( )体 ( )怕

四、沙里淘金(选择正确字义,填序号)。

(1)怪可惜 ( ) 1很 2埋 3妖 4令人捉摸不透5惊奇

(2)生怕 ( ) 1很 2没有成熟 3不熟悉 4长出

(3)不容置辩 ( ) 1盛装2外貌 3允许,准许 4对人大量

(4)睡的好熟 ( ) 1精通2了解得透彻 3程度深 4果实长成

五、在括号内用上本单元学到的词语。

(1)我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绣花、打毛衣、编中国结什么都会。

(2)他刚刚受过老师的批评,看上去______________,一点精神也没有。

(3)一个下午,又干这又干那的,累得我是______________ 的,全身骨头都快散架了。

(4)发现他在下面搞小动作,老师______________走到他跟前,当场抓

了个正着。

六、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急切( ) 收获( ) 告别( ) 选择( )

反义词:亲近( ) 熟悉( ) 推迟( ) 沮丧( )

七、在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4分)

( )的教育 ( )的丛林 ( )的目光 ( )的回忆

( )地闪动 ( )地呼唤 ( )地操纵 ( )地欣赏

八、按要求写词语。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人物意外惊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 )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

(2)在放学的路上,( )下起了瓢泼大雨来,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3)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行动,这不,他( )来了。

(4)刚要出发,我( )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浮现 呈现 展现 出现

(1)我的眼前不时又( )出当年那一原文地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

(2)一个奇特的想法突然在我的脑海里( ),我顿时又有了信心。

(3)你的作业中( )这么多的错误,简直是不能原谅的。

(4)张家界迷人的风光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每一个游人面前。

第五篇:2014新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第四课时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9 Section B 1a-1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全体学生能会背本课单词及短语:

2.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以下句型并能用完成时的句子进行初步的问答。Have you ever +动词过去分词+„„? Have you been to+„„?I have never been to +...

3. 通过学生读1b预测答案,使学生更好的达到听力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现在完成的构成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应用,听力训练。 自我预习

1、自学完成Section B 1a&1d,学科组长检查。

2、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预习检测:

翻译: A.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分词。

run______arrive ______see______go______take______visit______try______be______

B.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1.他已经去过台湾了。

He _____ _____ _____ Taiwan.2.他们来上海大约两年了。

They _____ _____ _____ Shanghai for about two years. 自主、合作、探究: Task1.

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1a Task 2.

1、听录音,并完成1b&1c。

2、根据1b、1c的内容,小组内轮流讲述关于熊猫的事。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China has changed a lot.(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China _____ _____ _____?

2. I have been to the space museum.(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 _____you been?

3. Have you ever visited the Bird’s Nest?(回答)Yes, _____ _____. No, _____ _____.

4. I have known him since I was a child. (划线提问)

______ _____have you known him?

5. He stared studying English two months ago.( 划线提问) _____ _____ he _____ studying English?

6. I joined the army two years ago.(改同义句) I have _____ a soldier _____ two years.

二、指出错误之处并改正

1.I have been to Fun Times last week.______ 2.The dog has died for four days.______

3.—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Blue Mountain?—No, ever.______ 4.I have been there three times last year.______ 5.When did you start study Japanese?______

三、完形填空

Mr Smith and Mrs Brown were neighbours. One day Mr Smith came to Mrs Brown’s 1.He wanted to2a big bottle from her. Mrs Brown asked him in and3one for him. Mr Smith4 it and went back. When he5 it the next day, he gave her another small one and said, “It has 6 had a baby.”A few days later he came to borrow the 7 again. Mrs Brown 8 out another bottle and said with a smile, “Here’ s the baby. It has grown up .It’s9.You may10it as long as you like.”

( )1.A.officeB. carC. houseD. shop ( )2.A.buyB. borrowC. lookD. ask ( )3.A.lentB. soldC. foundD. made ( )4.A.toldB. sawC. helpedD. got

( )5.A.showedB. washedC. returnedD. thanked ( )6.A.neverB. alwaysC. justD. nearly( )7.A.babyB. bottleC. moneyD. car ( )8.A.tookB. lookedC. wentD. used

( )9.A.smallB. the sameC. brokenD. beautiful ( )10.A.openB. drinkC. keepD. grow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低收入家庭理财投资下一篇:第三次课改培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