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

2024-04-29

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通用5篇)

篇1: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

襄阳樊城职教中心体育课教案

乒乓球第四课

胡基伟

课的内容:乒乓球技巧:身体姿势和站位

课的任务:通过本次乒乓球打球技巧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打乒乓球准备姿势 的身体姿势和站位,并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和应用。为学好乒乓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绐部分 3分钟

内容: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㈡师生问好!

㈢宣布教学任务、检查服装、报数。

㈣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报数。㈤教学组织:成二列横队。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9分钟

内容:慢跑500米

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振背运动 3、体侧运动 4、肩绕环运动 5、踢腿运动

6、腹背运动 7、膝关节运动 8、踝腕关运动

9、压腿运动 10、跳跃运动 11、原地上挑加转体

组织:四列横队(如下图)





 

三、基本部分 25分钟

内容:乒乓球技巧:身体姿势和站位 导学:

1、讲解乒乓球技巧:身体姿势和站位动作。

2、师范乒乓球技巧:身体姿势和站位动作。

3、讲解、师范队形。

4、讲解乒乓球技巧:身体姿势和站位的要领。

要领:

(一)身体姿势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膝微屈,前脚掌着地(主要以脚内侧蹬地),脚趾轻微用力压地,脚跟微离地面,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上体略前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弯屈,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右斜前方,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弯屈于身体左侧。两眼注视来球。(二)站位 不同打法的人,其站位方式也不同.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一般是左脚稍前于右脚,左脚位置基本处于球台左边线的延长线上。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40厘米左右。

自学:

1、学生可模仿教师身体姿势和站位动作。

2、可在球台边模仿身体姿势和站位动作。

群学:双人或多人自由组合,让同组同学看自己的动作,并提出问题,及时纠正。

展示:

1、通过和队友和同学之间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发球及打乒乓球的技术。

2、也可通过和老师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动作技术。

四、结束部分 3分钟

内容

1、集合、整队。

放松体操1)手臂放松

2)腿部放松

3)跳跃放松。

2、小结本课: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

3、收还体育器材。

4、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下课。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五、心率曲线图(略)

篇2: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

乒乓球第七课

胡基伟

课的内容: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课的任务:通过本次乒乓球打球技巧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打乒乓球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并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和应用。为学好乒乓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绐部分 3分钟

内容:㈠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㈡师生问好!

㈢宣布教学任务、检查服装、报数。

㈣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报数。㈤教学组织:成二列横队。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9分钟

内容:慢跑500米

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振背运动 3、体侧运动 4、肩绕环运动 5、踢腿运动

6、腹背运动 7、膝关节运动 8、踝腕关运动

9、压腿运动 10、跳跃运动 11、原地上挑加转体

组织:四列横队(如下图)





 

三、基本部分 25分钟

内容:

1、直拍握拍法

2、横拍握拍法 导学:

1、讲解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2、师范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

3、讲解、师范队形。

4、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的要领。

要领:

1、直拍握拍法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

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

2、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自学:

1、学生可模仿教师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动作。

2、可在球台边模仿直拍握拍法 和横拍握拍法动作。

群学:双人或多人自由组合,让同组同学看自己的动作,并提出问题,及时纠正。

展示:

1、通过和队友和同学之间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发球及打乒乓球的技术。

2、也可通过和老师的比赛展示自己的动作技术。

四、结束部分 3分钟

内容

1、集合、整队。

放松体操1)手臂放松

2)腿部放松

3)跳跃放松。

2、小结本课: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

3、收还体育器材。

4、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下课。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篇3:第四课 伸出你的手 导学案

【核心知识展示】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好友和社会的关爱。

(2)这些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孕育我们自信、坚强、正直和善良等良好品质。

2、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请 你列出相关内容?

①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工程;②给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资金,减免部分学习费用;③国家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④《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3、对关爱我们的人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态度:对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用心记住,并常怀感恩之心。(为什么要感恩?)因为:(1)他人的关爱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健康成长。(2)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正是这些手的搀扶,孕育了我们的自信和坚强、正直和善良。

(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感恩之心,我们就会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善良的人们,就会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帮助弱小与不幸之人,就会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4、列举你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

开展的感恩活动:①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②办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③开展以“感恩”为中心的读书活动或写一封感恩信;④收看“感恩”专题片或举办感恩专题讲座;⑤唱一首感恩歌曲;⑥周末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5、我们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

①传递爱心,播种快乐。当我们为他人付出爱心时,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②关爱他人,幸福自己。当我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受到比得到帮助时更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③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④关爱是金,对于那些正遭受不幸和痛苦的人来说,真诚的关爱如金子般地宝贵。

⑤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人人都伸出温暖的手,关心、帮助生活不幸的人,世界才能处处充满阳光。

6、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

①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爱父母、爱师长、爱一切善良的人们,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帮助弱小与不幸之人,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②伸出关爱之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③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关爱他人,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学会尊重他人。

7、怎样理解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心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如果我们只懂得爱心需要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

(2)当我们关爱和帮助他人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尽量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才能真正给予他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

8、关爱他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尽量避免触及他人的痛楚、不幸和敏感之处。②要考虑关爱他人的方式。

③考虑他人是否需要关爱及接受关爱的心理感受。④要学会保护自己。

9、当你付出爱心时,有什么感觉呢?

觉得充实、满足和幸福。因为关爱他人,幸福自己。当我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受到比得到帮助时更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1课时 在关爱中成长 我们都有爱

【配套练习】

1、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得益于。正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伴随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稚嫩走向聪慧成熟。()①我们个人的努力,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 ②我们自身的努力

③更离不开父母及亲人的关爱 ④离不开老师、同学和他人的关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2、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而孝敬父母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句子不能反映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是()

A好饭先让爹娘吃,好衣先让爹娘穿 B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C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后再说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一个自尊的人来说,关爱会比接受更快乐。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关爱就是一种施舍 B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一种优越感 C关爱他人,一定要送他玫瑰 D主动关爱别人不仅是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4、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下列能表明将爱心传递给他人的是()①抗震救灾现场上,各地志愿者协助消防官兵救助废墟中的人民群众 ②乘坐公共汽车时你主动给老人、孕妇、小孩让座

③孩子要有宽裕的时间读书学习,而让父母承担全部家务劳动 ④在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你施以援手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6月1日儿童节到了,某市组织了一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这些活动()①有利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②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的温暖

③可以保证每个留守儿童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④说明我国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

6、(1)写出二条感恩的名言警句。

7、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1)请你反思并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感恩或忘记感恩的事例。

(2)当前开展的感恩教育,你认为有必要么?请发表你的高见。

(3)你认为培养我们感恩的心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第2课时 关爱是一门艺术

【配套练习】

1、著名心理咨询师丁立说:“做好一名灾区心理救助者,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你不要把他的隐私当做一个新闻报道,关爱是一门艺术。”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是()A.要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 B.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 C要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 D.只要诚心就行,不必考虑其他

2、为了关心孩子的成长,小菲的父母经常查看他的日记和作业,并对她正当交友活动进行干涉,不准她和男生交往,不准上网。对小菲父母的做法,正确理解是()①这种关爱侵犯了小菲的隐私。

②关爱是一门艺术,应该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

③关爱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但必须尊重法律,符合道德规范 ④父母是为了关心小菲的成长,小菲应无条件接受这种关爱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小雪和几位同学想帮助班上一位家境困难的同学,结果,这位同学不仅不接受小雪她们的钱物,还对她们的行为予以指责。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也许这位同学不愿意她们用这种方式关心 B关爱是一门艺术,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C关爱他人,也要考虑被接受者的心理感受

D只要心存关爱,无须考虑什么方式

4、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你伸出援助之手时,要考虑对方是否接受。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你认为不妥的是()A.当着众人的面把钱借给有困难的同学

B.威海某中学学生把自己积攒一年的压岁钱450元主动捐给了灾区 C.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D.小芳经常带留守儿童小娟到自己家里过周末

5、如果说世界是一幅画,那么关爱就是画中一首诗;如果说世界是一颗草,那么关爱就是装点它的一朵花。下列有关关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就像没有太阳的照耀就没有绚丽的彩霞,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健康成长 B.关爱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C.关爱他人不必注意尊重他人,只要给予他人关爱就可以了 D.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必须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

6、观察右边漫画,回答问题(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你认为贫困学子此时的心理感受如何? 造成这种心理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3)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

7、【关爱他人】“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这是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颁奖词。请你:

联系生活:关爱往往是“平凡的举动”,例如

感同身受:关爱可以让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可以显示自己“人生价值的所在”,还可以:

篇4: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

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学习重难点】

理解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自主学习】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 _和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 ___ 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因此,静止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_________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______ 与_________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 _____的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__ ______,也不能___ ____。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 ____,而不能___________。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学习内容】

1.阐述运动的含义以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1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2.课堂探究(P3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运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3.静止的含义是什么?运动和静止有怎样的关系?

4.什么是规律?如何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5.课堂探究(P34):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2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学习小结】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能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巩固学习学习测评】

一、选择题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3.“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①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 ③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了一头带有人血清蛋白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D.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6.(2008江苏高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3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7.(2009江苏高考)“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2009福建高考)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9.(2007宁夏高考)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材料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对于这一自然灾害,人们无法完全避免。

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篇5:4襄阳体育课导学案乒乓球第四课

(一)基础达标

1.《蝈蝈与蛐蛐》是____国____主义诗人______的作品。

2.《夜》是____国诗人______的作品。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栖息()欢嚷()

树篱()消逝()

4.根据拼音写汉字。

yōu()暗沉jìn()

微yàng()夜yīng()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二)初读感知

1.根据课文导读,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是生命的歌吟。诗人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赞美“________”。

3.《夜》着力展示夜的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和________的心情。

二、合作交流

(一)研读赏析

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2.分析《夜》一诗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夜景静谧、美丽的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做好诵读准备。

(二)展示交流

1、认真倾听同学的诵读,并做点评。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分别描写了盛夏和冬夜哪些富有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盛夏的景物:

作用:

冬夜的景物:

作用:

2.怎样理解《蝈蝈与蛐蛐》一诗中“它(蝈蝈)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这句话?

3.《夜》的第二节写了美丽的月色,而第四节又写到了月色的美丽,且用的是第二节的原话,这是不是重复?为什么?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甲)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乙)夜

李小雨

岛在棕榈叶下闭着眼睛,

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静悄悄地,溅起

一片绿色的月光,

十片绿色的月光,

一百片绿色的月光,

在这样的夜晚,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1.甲、乙两诗在写夜的静谧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2.我们经常用到“夜色”这个词,甲、乙两诗分别是怎样写夜的色彩的?它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甲诗:

乙诗:

不同之处:

3.甲、乙诗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甲诗:

举例:

乙诗:

举例:

(二)实践运用

1、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诗意。请运用手中的笔,写几行小诗,记录你的感受。

2、积累背诵郭沫若的《静夜》。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韩三其

上一篇:病的杂文随笔下一篇:快乐的过年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