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2024-04-18

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精选9篇)

篇1: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庆阳市庆化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授课教师:边新秀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审签: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总第4课时)使用人: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学习重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A、新中国建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2、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4、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 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那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6、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A、49B、50C、51D、52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B、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宝成铁路建成通车D、膺厦铁路全线通车

10、材料分析题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篇2: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陈雪莲

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问题预设:

1、《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语文课本,你读过吗?

(1)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2)你能说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吗?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2、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重点: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难点: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结构:

原因

时间:司令员:

抗美援朝经过:五战五捷

结果:胜利

展示内容: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合作探究】

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巩固达标: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

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4.“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百团大战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亚洲会议的圆满成功

5.美国将军克拉克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下列内容中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A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

6.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在()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7、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

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

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归纳生成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篇3: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下面我们以“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为例, 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单元主题阅读下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实践探索。

一、发现问题———我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中, 我们发现“单元主题阅读下的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1.导学案的设计复杂, 不够巧妙, 没有凸显主题。

2.导学案的运用没有形成体系, 实效性不强。

二、计划———我们解决问题的设想

1.针对教学内容, 巧妙地设计导学案, 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提高单元主题阅读的实效性。

三、行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 第一次行动实施

为了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就“阅读指引、阅读收获、学习方法、温馨提示、总结反思”等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了《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导学案, 并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了前置性学习, 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学习, 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读》这一课的导学案, 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共同研讨编写了导学案后, 我在执教前三天把导学案印发到学生手上, 让学生根据这份导学案进行预习。 然后根据这份导学案, 我进行了第一次教学研讨。 整节课下来, 课题组的老师们最大的感觉是学生完全被整份设计束缚着, 学生根本脱离了阅读的书籍, 只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在班上展示、汇报, 没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 征询听课老师的意见、 访谈学生的学习收获,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该节课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情况作了以下四点小结。

1.导学案的设计基本合理, 但在预习环节学生没能很好地读进去, 读出来, 没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2.课堂上可多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3.课堂上可结合书籍的描写, 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以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他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享受阅读的乐趣,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指导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工具图, 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 第一次实施后的设想和改进方法

1.巧妙运用导学案, 创设情境整合资源,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拓宽师生互动空间, 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2.巧妙运用导学案,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主题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 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 有效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3.巧妙运用导学案, 活用评价,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 充分让学生结合书籍的描写, 在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享受阅读的乐趣,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4.巧用导学案, 善用思维导图,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我们可巧妙运用导学案, 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指导学生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 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二次行动实施与反思

(一) 第二次行动实施

针对第一次设计和实施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老师反复思量, 决定在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着重凸显:以生本的教育理念,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巧妙运用导学案, 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教学实效。 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

1.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感悟, 主题是: 感悟人物形象。

2.激发兴趣:近段时间, 我们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 《 三国演义》, 看谁能最快辨出这是谁?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中的主要人物的图像, 让学生猜这是谁?

B.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事例的句段, 让学生猜这是谁?

3.点明本节内容及任务:这节课, 请大家选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用思维工具图, 把人物形象整理、呈现出来, 感悟人物形象。

环节二:巧用工具, 呈现人物形象。

1.学生结合导学案, 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展开交流。

2.学生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 《 三国演义 》 的情况, 以电脑绘画软件为平台, 绘制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环节三:班内交流, 共享阅读收获。

1.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互相交流, 对作品予以评价, 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2.小组间互相交流, 对作品予以评价, 并补充完善工具图。

3.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小组内派代表, 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 便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

4.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

环节四:回顾过程, 促生习得方法。

1.畅谈收获:通过这次课外阅读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旨在拓展延伸。

1. 继续借助网络电子书籍, 阅读中国古典名著 《 三国演义》, 补充完善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告诉家人或朋友。

2.结合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撰写读后感。

3.借助网络, 展示自己的作品 (把自己的导学案、思维工具图、读后感等作品, 上存到学校资源网、班级Q群或个人自制网页, 相互欣赏、评价。) 。

(二) 第二次行动反思

从导学案的编写到检查学生的预习到导学案的课堂实施,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 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 并让学生填写学习收获: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还想学到什么? 从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收获情况的反馈来看, 我们认为《感受人物形象单元主题阅》导学案的设计及运用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巧用导学案, 活用信息技术, 促主题课外阅读有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我们巧用导学案,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让学生阅读电子书籍《三国演义》、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让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工具图、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导学案, 利用计算机展示思维工具图, 利用网络、班级Q群、网页等展示自己的作品,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开阔了学生视野, 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 而且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搭建了优质平台。

纵观整节课, 教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以网络电子书、实物投影仪、电脑绘画软件、网络、网页等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拓展师生互动空间, 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感悟人物形象, 为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巧用导学案, 活用评价, 让主题课外阅读现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者巧用导学案, 极力鼓励学生活用评价,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如在“班内交流, 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评价;进而小组内派代表, 边利用电脑平台展示, 边介绍自己的思维工具图, 然后师生就学生代表展示的作品及发言的情况予以评价。 学生在班内交流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共同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成果, 感悟人物形象, 让学生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这样, 给予学生展示课内外阅读的舞台, 培养学生会阅读、能阅读的能力,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让学生发展自我, 实现自我, 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巧用导学案, 善用思维导图, 促主题课外阅读展实效。

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者巧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运用导学案,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充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通过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工具感受人物形象, 掌握可视化思维工具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运用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通过利用电脑绘画软件或画纸制作、交流、展示思维工具图, 分享、品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丰富学生积累, 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回顾活动全过程, 此教学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视野。 同时, 在学生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记录、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 很好地活跃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学生能力, 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4.巧用导学案, 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让主题课外阅读显实效。

在《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教师巧用导学案极力鼓励学生自主合作, 交流探讨学习。

如在“巧用工具, 呈现人物形象”这一环节, 教者让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导学案, 自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 在小组内就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交流, 并结合自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情况, 利用思维工具图,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 在“班内交流, 共享阅读收获”这一环节, 教者让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 小组内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评价, 贴星或贴红花奖励;小组间互相交流, 补充完善工具图, 对作品予以评价, 贴星或贴红花奖励;班内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分享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成果。

这样, 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 有效地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活动, 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全面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大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四、结论———我的目的基本达到

此次研讨活动,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有机针对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导学案, 不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并不断地在生本的教学理念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改进课堂教学完善导学案的实施, 充分以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实施学案, 让学生在“走进《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指导”课中, 沉浸在“我会阅读”“我会思考”“我会搜集资料”“我会合作”“我会展示”“我会合作”“我会思考”等环节中, 感悟、欣赏 《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主题作品的鲜活韵味,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名著的兴趣, 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对教学环节的处理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感悟更深了, 对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有了更深认识, 很好地提升了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水平及教学能力。

我们确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只要我们不断在行动研究中加强学习, 总结经验, 行动研究就一定能为我们的教学“添枝增叶”, 不断改进教学, 提高主题课外阅读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2) :22-24.

[2]李炳亭, 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J].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10) .

篇4:七年级下导学案

课题:“开元盛世”

总课时:第3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主备人:张桂审核人: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类别: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理解“开元盛世”

2、概括并掌握唐玄宗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3、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及其灭亡时间

学习重点:盛世的经济繁荣

学习难点: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及先进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P15页,完成以下自学任务。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①重用“”。②重视倡。

2、“开元之治”: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为之一新,史称“”。

3、了解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4、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渐渐,不理

。②唐玄宗还任用,造成,导致以边将和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为 “”。③公元世纪后期,爆发了大起义。

5、唐朝灭亡:公元世纪后期,唐朝瓦解,年。

三、合作探究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四、拓展提升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当堂检测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2.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 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三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

篇5: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初读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2)、第二遍读课文,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

二、预习检测

1、自主学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75(2)、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给下列字注音

睦()拜()鹤()掷()妻()勤()瓶()侵()袭()

2、多音字注音、组词。

降 和 扎

3、比一比,再组词。

妻()拜()勤()瓶()

侵()

凄()邦()谨()饼()

浸()

六、课外延伸

杜甫的七律《登高》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课后搜集阅读。

第二课时

一、预习自学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自学课后会写字、会认字并会组词。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二、自合学文

1、自主学习: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76(1)、桓景杀死瘟魔了吗?它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2)、桓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画出来最使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出体会。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在交流中品读感悟,升华感情。

2、再读一读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如果„„就„„ 不仅„„还„„(1)()刘明的腿不受伤,他()能参加这场比赛了。

(2)()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3)她()学习成绩特别好,()经常帮助其他同学。(4)()坚持锻炼,你的身体()会康复。

2、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课后反思:

30、《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朗读和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做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初读课文,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2、联系课文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二、自合学文。

1、自主探究。

再读《掩耳盗铃》,在书中找出答案。

(1)、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2)默读第三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3)、找出文章中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后,讨论:(1)“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2)明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3、品读《掩耳盗铃》全文,说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展示提升。

1、交流展示。

2、质疑。

3、释疑。

四、小结强调。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检测反馈。

1、填一填,读一读。

()地响声()的野兔()的树林()的跑来()地走着()地等待

2、造句。只要„„就„„

3、说出你所见所闻中“掩耳盗铃”的事情。

六、拓展延伸。续写《掩耳盗铃》。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

1、比一比,组词语。

掩()铃()偷()蹿()株()桩()撞()淹()岭()愉()窜()殊()脏()幢()

2、再读《守株待兔》,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自合学文。

1、自主探究。

细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

(2)、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成员听。

(3)、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4)、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后来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合作探究。品读课文,小组讨论:(1)、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三、展示提升。

1、交流展示。

2、质疑。

3、释疑。

四、小结强调。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检测反馈。

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

故事,告诉大家不要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讲的是 告诉大家

六、拓展延伸。

讲出你知道的一则其它寓言,并说出你从中获得的收获。教后反思

31、《快乐王子》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受苦受难的穷人的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

了解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受苦受难的穷人的伟大精神。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初读课文,认字解词。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初读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并完成预习检测题。

给下列生字注音。雕()柄()迁()寞()乞丐()(2)、第二遍读课文,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

二、自合学文

1、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想一想:群燕是怎样赞美王子的?为什么?有一只

小燕子留下来要干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王子帮助了哪些穷人?为什么要救?又是怎样帮助的?

2、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在交流中读一读最是你感动的地方。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补充词语。

()忧()虑()离()所

()歌()舞()然()地

泪落()()

破()为()

2、比一比,组词语。

雕()柄()迁()寞()

乞()调()抦()芊()膜()气()

4、完形填空。

()的母亲

()的水鸟

()的骆驼

()的豪富

六、拓展延伸:

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剧本。

教学反思:

32、《牛郎织女》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听写生字、词、能正确组词。能说出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并感受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初读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2)、第二遍读课文,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

二、预习检测

1、自主学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83(1)、本文按文体来说是一则什么故事?(2)、课文的故事是围绕哪些人物讲的?(3)、梳理总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给下列字注音

郎()嫂()锦()饰()衰()尸()嫁()隔()

2、比一比,再组词,朗()咧()舔()循()衰()缎()郎()列()添()昏()哀()锻()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2)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3)海水猛烈的向上涌。()(4)心思灵敏,手灵巧。()(5)富丽、宏伟、美丽、气势大。()

六、拓展延伸

.交流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自学课后会写字、会认字并会组词。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二、自合学文。

1、自主探究。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牛郎和织女是怎样相识的?

(2)织女为什么决心留在人间做女郎的妻子?(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织女心灵手巧?

(4)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是怎样的心情,又是怎样做的?(5)牛郎得知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合作探究 品读感悟,感情升华

说说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认真读一读)

三、交流展示

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复述故事内容。

六、拓展延伸

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与同学一起交流。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儿化韵,在比较中体会儿化韵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乞巧》,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4.引导学生明白本组歇后语的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搜集歇后语的热情。

5.指导学生了解文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6.学习搜集、整理、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二、合作探究

1、读一读。

(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86(3)、了解儿化词的作用有(),区别(),表示()的意思,表示()。(4)、自己读一读,了解使用关联词的好处。

2、读读背背。

(1)、熟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2)、认识歇后语,并说一说歇后语的意思。

三、检测反馈

1、我知道的儿化词。

2、关联词填空。

a.小明的爸爸()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b.()瘟神很厉害,()桓景并不怕他。c.这()是我们班的光荣,()是全校的光荣。

d.()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穷人不再挨饿,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3、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八仙过海--------

芝麻开花--------

画蛇添足--------孔夫子搬家--------

飞蛾扑火--------

泥菩萨过河--------

四、拓展延伸:

搜集民间传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编写出有趣的、87 感人的民间传说,能把语句写通顺、流畅,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预习检测

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实际上就是故事的内容)

★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一条在教学中有所渗透,但不是对学生习作的要求)

二、合作交流

回忆能说会道的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1、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

2、要把传说中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

3、小组内说说自己准备选择什么事情来写。

4、小组内说说怎样把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写清楚、写具体。

三、展示提升

学生起草稿,小组交流习作

四、小结强调

学生认真修改,誊写在习作本书上。

篇6: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课题:广角例2及做一做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13-11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学习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钟的问题的意识.一、课前预习

a)在家里你都做过些什么家务.b)如果你的妈妈安排你烧水和扫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

二、自主学习1、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

3、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4、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三、交流解惑

1、要烧水先要

,.2洗水壶→()→()→()→()→()

3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

大步. 第一大步

第二大步

第三大步

第四大步

所以我们花的时间(算式)

(分钟)4用图式来表示:

5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应该考虑那些问题?1、2、3、6做一件事之前想好哪种方法安排合理,可以

.练习:1、114页做一做2题 我的安排是(用图式表示):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一共是(算式)

2、妈妈下班要回家做饭,淘米要3分钟,煮饭要30分钟,洗菜要8分钟,切菜要10分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不同的锅和炉子,妈妈将饭煮好至少要多少时间?

3老师要打电话天通知6个同学重要的事情,如果每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下面老师的方法是最快的吗?你能设计一个更好的方法吗? 老师→A,老师→B,老师→C,老师→D,老师→E,老师→F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篇7:新课改下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制

1.对导学案的认识:导学案不是练习册、不是参考资料。导学案是组织学生观察和阅读导学案上的引导信息, 学生自己一边阅读、深研课本, 一边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和问题, 从而让学生深度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有序的知识体系和学法体系。

2.如何编写导学案。由于人的思维过程规律是:客观对象 (情境/文景) →感性认识 (阅读/观察/想象) →知性认识 (分层探究) →理性认识 (综合探究) →应用迁移 (生活化问题/重要类型题目) 。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尽力把握好这一规律。

在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紧扣教材:学案内容、流程、探究问题、例题、思路、方法一定要紧扣教材。

(2) 挖掘教材:挖掘教材各知识块的内涵、形成过程、形成方法、学习意义等。

(3) 拓展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必要的“情境化+问题式”的补充;对重要应用问题进行有序的拓展和思维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导学案实例:《超重与失重》导学案

引入:让学生观察: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 在其侧壁钻一小孔, 将看到水从矿泉水瓶子中喷出。现在注意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水是否还从侧壁喷出。

1.将矿泉水瓶子从高处自由下落。

2.将矿泉水瓶子竖直上抛。

3.将矿泉水瓶子斜向上抛出。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一) 分组实验。

现在用测力计和钩码。让钩码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处于静止、匀加速、匀减速状态。 (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 完成表格, 小组形成结论。

结论:1.物体所受重力是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情况下测力计的示数大于钩码重力?_______。与V的方向有关吗?_______

3.什么情况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钩码重力?_______。与V的方向有关吗?_______

(二) 讨论 (分组讨论) 。

1. 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 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现象都会消失, 想一想天平还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吗?浸在水中的物体还受浮力影响吗?水银气压计还能测出气压吗?

2. 如图, 质量为m的吊篮P悬挂在天花板上, 与P质量相同的物体Q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上端, 保持静止状态。当悬挂吊篮的细绳被剪断的瞬间, 吊篮P与物体Q的加速度各为多少?P与Q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分析:对小球:刚剪断前:受力分析F1=mg

刚剪断后:弹簧的形变量还没有发生变化, 则受力不变F合=___, 又F合=ma, 则a=___;

对吊篮:刚剪断前:受力分析

∵F'1=F1=mg T=_______刚剪断后:受力分析F合=_______, 又F合=ma, 则a=_______。

(三) 应用。

例1在火箭竖直升空的加速度阶段, 当加速度达到70m/s2时, 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多少倍?此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

例2如图, 有一观光电梯, 一质量为2kg的鱼挂在电梯顶部的弹簧称上随电梯一起运动。求下列情况下弹簧秤对鱼的拉力大小 (g取10m/s2) 。

(1) 以V0=2m/s匀速上升。

(2) 以a=4m/s2匀减速上升。

总之, 有了导学案, 可以让师生互动有序进行;让学生既能很好地体验求知的过程, 领悟探索的方法;又能很好地理解知识, 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上的一点心得, 不足这处还望各位同仁雅正。

摘要:导学案能够解决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问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借助导学案, 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 精心设计, 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8: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初读课文,我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题目,我知道“伯牙绝弦”中“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世人常用()形容知音。

3.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

【挑战自我】.结合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1)善鼓琴:善哉:若:所念:必得之:谓:乃破琴:复: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月光曲》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

2.我要再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选择恰

当的方法解决。

3.课文读熟后,我知道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

4.我还知道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盲姑娘是一个的人。

【挑战自我】

一、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会“推 开门,轻轻地走了进

去”弹琴给盲姑娘听? 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二、通过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我知道了:听 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鞋匠

兄妹好 像看见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实实在在的 景物?在课文用不同线画出来。《蒙娜丽莎之约》

【课文直通车】

一、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2.再读课文,我知

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挑战自我】

一、通过默读课文,我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我是通过这些

描写看出的:

二、读了课文,欣赏了这幅画后,我的初步感受是:《我的舞台》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 事:。

篇9:八年级下导学案8单元

课题: Unit 2 Topic 3 Section A 总课时第 25节

编写人:季召兴

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情态动词must 表示劝告和需要的用法。2.谈论如何预防流感。

3.能够地、会读、写本节单词。

二、学习重点

能够使用情态动词must 进行劝告和需要。

三、学习难点

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预防流感的短文。

四、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自学检测(英汉互译)2分钟

hurry________ journalist ________ question ________ spread _______among ___________

prevet_________finally __________croweded__________ 赶快 ___________ 开始__________ 一直____________ 远离____________ 2. 默写上节你所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探究 1,词汇

a.齐读本节单词(两遍)(3分钟)b.拼读本节单词(同桌之间)(2分钟)2,对话/短文

(1)快读一遍P41 Section A 1A的对话,把你不认识到的单词用红笔划出来。并在单词表里查找汉意,并理解。(3分)

(2)听录音磁带模仿发音,学会不会读的单词。(5分)(3)再仔细读课文,守完成1b 对应练习。核对答案。(同组之间)(5分)(4)再仔细读课文,理解大意。并就对话提出来3—5个问题,给出答案,把它写到笔记本上或课本上或下面空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放声朗读吧,然后背诵你喜欢的名句子、段落或复述全文。(8分)

3,重点短语、句式

A.Must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Dr.Li ? B.We should exercise often to build us up.C.We should keep our rooms clean and the air fresh all the time.D.We should wash our hands and change our clothes often.E.We had better not go to crowded places.4,语法及主要知识点

情态动词must /must not 的用法(参照课本116页)(课件展示)

(三)拓展延伸

1,完成P42 练习题(1c 2)同组间检查 2,进行P42听力训练。

3,写一篇关于预防流感的短文。(课件)4,背诵1A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你所学的知识写几句话吧!你一定能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评

练习册P48页一、二题。(A、B、C组)

练习册P49页四题(A 组)

(六)自我反思

上一篇:向管理要效益的发言稿下一篇:1esson22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