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2024-05-13

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精选6篇)

篇1: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导学案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魏家庄小学刘现荣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从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法与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课前搜集广告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谈起,易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插图导入。出示课文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这个小女孩就是卡罗尔,她非常喜欢小猫。(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

(1)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罗、洛”是边音;“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

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

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3、班级开展“识字大王”擂台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默读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有什么感受?(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初步默读课文后学生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他们的不同见解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

(1)卡罗尔和爸爸在报上登的广告很有趣。

(2)卡罗尔为小猫准备的家很有趣。

(3)第三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很有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感受自主阅读的乐趣。】

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感悟自己认为有趣的句段,想想为什么认为这部分有趣?

2、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语)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全课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全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在学生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 练习

1扩词。

涂适余卡免垫

2、仿词。

丁冬滴答马虎

冷清亲热高兴

第二课时

导入

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认为有趣的部分,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练习读——展示读——评议读——竞赛读

默读

默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你看到卡罗尔和小猫亲热时,有什么感受?

【再次默读启发思考,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练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2、多音字组词。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写广告词可能比较难,教师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搜集的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的文化和艺术。另外,写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体现。】

作业

建议课外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

相关链接

养猫杂感(晓芳)

喜欢猫由来已久。记得小时侯家里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那时的猫咪都是实实在在的土猫,也不象现在这么娇贵。养猫是用来捉老鼠的,再加上那时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所以家里有什么就喂它什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偶尔有一些鱼腥肉渣,猫咪便吃的呵呜呵呜,高兴的不行。那时侯我们兄妹几个只是高兴时和猫咪玩玩,真正养猫的任务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由于家里是平房,平时猫咪自由出入,所以一到青春期猫咪就离家出走了,没有一个养到寿终正寝。

后来,我嫁到婆婆家,婆婆也是一个爱猫之人,也陆陆续续养过几只猫。这时的猫咪就比较娇贵了,是毛茸茸的波斯猫。养猫的任务也是由婆婆来完成的,我们仍然是猫咪的玩伴。婆婆每天都给猫咪做饭,鱼肉是不可少的,但猫咪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这时的猫咪根本不屑于捉老鼠,偶尔捉到只老鼠也只是玩玩罢了。婆婆家也是平房,因而猫咪养到一两年后于某一天就突然不见了,婆婆说是让人给偷走了,这时已经有了猫贩子。

再后来,我们到了深圳,自己独立过日子了。仍然喜欢猫咪,但老公不许养,于是整天在各个猫咪网站上东游西逛,实在按耐不住,充分利用女儿盼猫心切,终于让老公在女儿泪水面前点头答应。为防老公反悔,母女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宠物商店抱回两只猫咪,一向清净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从此开始了我真正养猫的生活。现在的猫咪是被用来宠的,吃的是各种口味的猫粮、猫罐头;喝的是煮开凉好的白开水;玩有精致的猫趴架;睡有漂亮的猫窝,就连大小便都有专门的厕所,里面铺上买来的人造猫沙。当然,主人是断然不会让它们去捉老鼠的,所以买来老鼠玩具供它们练习扑咬捉拿。有了猫,懒觉就不能睡了,每天猫咪早早就叫我们起床,它们要吃早饭,因此,忙碌的一天开始了。除了每天给猫喂食、陪它们玩耍、打扫家里卫生、清理猫厕所外,还有:定时环境消毒、给猫咪洗澡、免疫接种、治病驱虫、绝育手术等等。此时顿悟养猫之不易。但每每看到两只猫咪追逐打闹的可爱模样,听到它们嗲嗲的叫声,一切劳累烦恼都烟飞云散了。

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猫咪最后还是送给了别人,虽有不舍和心痛,但想到猫咪找到了爱它们的人,有了幸福的家,还是由衷的高兴。我想在以后日子里,我还是要养猫的,但愿那时 猫咪能和我们一起安定、健康的度过一生。

板书设计: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毛绒绒黑白相间洛阳

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

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自我的阅读实践来体现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反复默读感悟,既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又使学生在读悟、体验、积累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感。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则广告词。学生在感悟了文本内容,领略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后进行练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这是内化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体现。

练习设计:

收集一些广告词,并试着练写广告词。

篇2: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课前预习】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⑴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⑵铜、铁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⑶“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

反应,说明了金的 性质非常稳定。

⑷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⑴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⑵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______跟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以前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请举例:

(请写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展示“可乐”易拉罐,它是用什么金属制作的呢?有什么优点?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

探究一:分别把镁条、铝箔、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按要求完成下表: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

>

【归纳小结】置换反应

1、定义:一种______与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2、特征:A +BC ==B +AC(取而代之)知识点三: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1-12活动与探究。

探究三: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铜片、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铜、硫酸铝、硝酸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交流讨论】

1.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丝?

2.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3.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 4.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课堂练习】课本P14.1~5 1.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2.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①铁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盐酸:

③锌和稀硫酸:

④铝和稀硫酸:

⑤铁和硫酸铜:

⑥铜和硝酸银:

4.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发明了

冶金技术,利用

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原理来冶炼金属,并一直沿用至今。【情境导入】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__,但它的大规模开采、利用仅仅是200多年前的事情。它以其特有的优良性能,导致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它的开采、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这其中除了开采技术问题外,还有什么原因?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四:金属活动性顺序 【归纳小结】金属活动顺序表

1.金属活动顺序表(请根据金属活动性依次写出元素符号):

2.规律:

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______________ ⑵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 ⑶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______________。■注意:

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指氢元素)而不是氢气

2.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及硝酸与金属不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是产生水等 3.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需注意是“前换后,盐可溶”。

4.钾、钙、钠等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用其直接置换比其不活泼的金属。

【学以致用】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下列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请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

⑴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配制原料是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的原因(用化学方

6.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1)银和稀硫酸

(2)铁和硫酸锌溶液

(3)铜和硝酸银溶液

(4)镁和氯化银

(5)铝和硫酸亚铁溶液

(6)锌和硝酸汞溶液

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丹麦沦陷,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章获得者玻尔巧妙地用“王水”(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把金质奖章溶解:Au + HNO3 + 3HCl ==AuCl3 +NO↑+2H2O,并保存在一个容器中。战后玻尔向该容器中投入金属铜就使黄金从溶液中析出,并重新铸造成与原来十分相仿的诺贝尔奖章。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8.沈括在 《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熬煎,得到一种兰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者浴池消毒剂。试回答:(1)此晶体的化学式为

,(2)熬煎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表面析出一层红色固体物质,其原因是

。9.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⑴Cu(Zn)

篇3: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关键词:历史,导学案,自主学习

一、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 (Learning Guide) 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 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 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从定义中可见, 导学案的制定者是教师集体及个人, 指导标准为新课程标准, 素质教育是其编写要求依据, “三维目标”是落脚点。

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总结、环节设置及时间安排、课堂评价、知识链接、预习检测 (自主学习, 可分级) 、合作探究 (精彩展示) 、归纳小结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 、自我评价/反思。根据我的教学实践, 我一般采用以下几部分:学习目标、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达标检测、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己做主, 不受别人支配, 不受外界干扰, 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本人在此次课题研究中还特别采纳了宋庆泮先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内涵概括, 即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等。

本课题意在以分层教学理念为指导, 通过实践探索和尝试, 形成一整套较成熟的、适用于初中历史教材 (北师大版) 的导学案, 从而为学情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使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的主观起点和学生的真实起点间的差距, 进而为实施有效地课堂转型提供准确的依据,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受益。

二、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原因

(一) 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重点内容。

本人希望以课题研究为契机, 力求在分层教学理念指导下, 通过设计编写适用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7-9年级) 的完整导学案, 同时作为应用研究验证和充实已有的导学案研究理论, 使导学案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丰富课程标准中的此项内容, 从而有力地推动课堂转型的真正实施和新版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

2. 新课标要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强调点线结合。

使用导学案, 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预习, 夯实基础, 进而使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升华有据可依, 从而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3. 冷冉“教会学生学习”理论支撑。

冷冉先生认为, 实施“情·知教学”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 以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冷冉先生说的“教会学生学习”即新课程强调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它包括六项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自觉性和信心, 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耐力的学习态度 (培养兴趣和态度) ;要使学生养成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养成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立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 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 灵活选择对策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 善于探索, 善于试试看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 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学会评价与修正) 。这六项内容能充分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并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有利于建立生本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并在正确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不断调整和修正思维。

(二) 实践依据

1. 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厌教。过重的课业负让教师累, 学生苦, 家长怨。现实中的课堂, 往往是以教师的自我判断为设计的主体, 缺少对学生的精确把握。要真正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转型理念, 通过导学案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课前的“导”和学生学会“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目标和达成目标, 从而便于教师通过课前批阅及时摸清学情, 进而为实施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能力培养搭桥铺路。

在参与我校专门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而开展的“青春快车”系列活动中, 我学习和研读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一书, 同时通过多方面参与课改的过程, 深深感到打造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导学案的使用。无论是山东课改“三驾马车”———杜郎口、昌乐二中、兖州一中, 还是河北天卉、辽宁立人, 导学案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必杀技。借用我们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 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大势所趋。此外, 在参与区域科研活动中, 我在观摩其他老师高效课堂听评课的过程中, 深切地感受到, 无论是区域研讨还是校内展示, 以案导学逐渐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由此我更加萌生和坚定了要在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导学案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

2. 以研促教。

进一步促成我开始真正运用导学案来源于我前一阶段教师小课题研究———《课堂转型中初中历史通过教学前测落实学情分析的实践研究》。其实施过程使我感受到以导学案为平台, 教师通过抽查、批改班级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策略, 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导学的同时, 有助于教师以此落实教学前测、进行有效学情分析, 提高教学针对性, 做好预设, 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常说,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正如河北天卉中学一位校领导所言, 其实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你一上路, 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你会体味到从事教育无法言说的妙处。于是, 我从2014年9月开始了大胆的实践。

3. 就教材版本和区域学情看, 如何使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推动区域“读议展点练”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 以我区正在重点研究的小班化教育为背景, 作为区域历史学科基地校,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导学案体系构建对推动区域学科教学和重点课题推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同时, 针对我校正在探索实施的“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科内化, 有关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则具有更加现实而迫切的意义。可以说, 学校“五环三动, 动静转换”教学模式的探索落实, 为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搭建了新的更加稳固的实施平台。

三、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经过组内研讨, 结合实际, 我在初一历史教学中, 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尝试,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 导学案容量与内容的确定

1. 导学案容量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 根据学前调查, 目前在小学接触导学案的学生较少,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使用较为陌生;其二, 从学生小升初适应性和初一课业量考虑, 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角度。经过与同组教师商讨, 结果将导学案容量确定为A4纸正反面, 页边距四面均为2.5cm, 正文小4号, 行距为20磅。

2. 在各种关于导学案的书籍和文章中就导学案内容提出了诸多建议, 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学定教”“以学定案”, 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

同时, 出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考量, 最终, 我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整理归纳、拓展练习五部分最终作为初一历史导学案主要内容, 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将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或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等) 作为机动内容适时出现。

(二) 导学案各部分内容设计意图及使用

1. 认定目标:即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部分我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表述除了要科学、准确外, 要特别注意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地图”, 目标表述应尽可能具有可测性, 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在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整理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如“说出”“写出”“背出”“找出”“根据……完成……”等就比较易于学生掌控。

二是在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初一第一学期缺少对学生历史成绩的摸底反馈数据, 同时出于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考虑, 尽可能避免部分学生一开始就丧失学习动力。我在初一上学期没有专门在此部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而是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尽可能的共同达成目标。但在初一下学期则根据上学期期末历史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目标等级, 即A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20%的学生, B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70%的学生, C等在班级历史成绩前10%的学生。如此划分是参照了许多高效课堂教学理论, 如典型的昌乐二中“271模式”。这样, 在目标认定中对不同等级的学生也会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 量力而行, 一直前进。

2. 预习检测:主要采用填空题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达成情况。

虽然目前初升高考试中早已不再采用填空题这种普遍认为比较僵化的题型来考查学生, 但从版面控制、容量和效益角度, 采用这种题型的好处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预习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 能够最直观有效确认基础知识点。因此, 设计中我通过使用说明提醒学生“请认真阅读教材 (XX页) 内容, 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并记忆。”二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前批阅导学案过程中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从而准确把脉, 为课堂提速做好学情调查。三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标注知识要点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使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够养成预习完后在教材圈画出知识点的习惯, 同时, 这种圈画只针对关键词, 而非之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盲目的成行画线的低效行为。这也为今后学习中利用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把握试题题眼等学习训练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学生对导学案的适应情况和学习水平的逐渐提升, 我在初一上学期前十课导学案设计中普遍采用教材原文缺词填空, 而在其后的设计中则逐渐采用调整语序、合并同类词或抽象概括等手法对教材稍作修改, 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在文本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为今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铺路搭桥。

3. 共同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问答题或材料解析题。这部分的设计中我主要注重三个方面。

其一, 材料的选取与情境的创设。由于版面所限再加上学生刚接触导学案学习, 我最初多提示学生从教材上的某段史料、课文或图片中提取信息, 思考讨论。随着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熟练和对历史学习的逐步适应及方法的掌握, 我会选取部分课外典型材料或最新时事加以佐证, 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 进而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其二, 适当的提示引导。为了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尽可能的获取到有效信息, 在某些问答题后面我会给出不同形式的温馨小提示。如用④提示该题有四条答案;提示此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或列出大体框架,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填出相应史实或结论, 从而掌握对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评判思路;抑或提醒学生根据之前对某历史人物、事件的原因、意义或评价的方法来完成本题。总之, 适当的提示引导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望题生畏的心理, 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让分层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其三, 出于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和历史学科史鉴功能发挥的考虑, 除了每课必须要求掌握的问题外, 我在每课的这部分尽可能都设计一道开放性试题供学有余力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毕竟除了考试, 历史最有魅力的是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无声的影响。而一旦缺少了这些开放性问题, 导学案也必将沦为昔日学生异常厌恶的题海练习册。这也鼓励同学们能够不拘泥于教材, 打开思路,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寻找和感悟学习历史的智慧, 享受这份应有的乐趣。

4. 整理归纳:

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归纳本科学习要点, 重点是梳理历史脉络, 理清历史线索, 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在初一年级先后采用了三个阶段进行———理解打样、动手模仿、自主选择。

初始阶段, 即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属理解打样阶段。经过与组内教师研讨, 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选择了相对来说最为恰当的知识归纳形式, 如表格、时间轴、结构示意图、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完后将所学知识填入相应的位置上。通过这种训练, 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梳理方法, 并逐渐理解每种方法的优劣或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最佳归纳方式。

在此基础上, 进入到动手模仿阶段, 即上学期的后两个单元。这一阶段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按照要求规定的形式来梳理归纳所学知识。这是一个下水实践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每种归纳方法的掌握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巩固练习, 从而使其真正掌握这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 进而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线索和相应的知识网络。

最后, 在初一下学期就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尊重个性, 多元呈现也是教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逐步实现的是学生从心理到能力上的自主。

5. 拓展练习:

即对本节课所学的巩固应用。为照顾到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 一般多采用选择题为主, 后附有一道材料解析题。由于版面所限, 这部分试题必然是较为经典性的问题。其中, 选择题采取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 这种学生熟悉的题型既便于学生接受、易于产生成就感而树立学习信心, 也有利于教师从中直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材料解析题仍然采用由易到难的思路, 但最后尽可能设计一个与现实有关的启发性问题, 以照顾全体, 兼顾满足A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 为了增添学生语文本的亲切感, 拉近与导学案的距离, 我在每个部分标题后都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激励性的话语, 让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收获一份心理上的满足。如:“心中有目标, 你就会走向成功!”“翻开一页书犹如推开一扇窗, 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不依附, 不从众, 让思考成为习惯!”“小试牛刀, 拾级而上, 顺达成功的顶峰!”

四、导学案的使用模式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 我在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践行学校“五环三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 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 有效融入了我组已有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 探索制定出切合我组实际的、以导学案为抓手的教学流程。

(一) 学案导学———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能力目标要求、学习方法、课件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因素, 设计制定导学案, 在课前下发给学生。

具体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 即要求预习检测必做, 教师据此给基础分;其他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情况选做, 教师在这一部分给出相应的附加分。 (落实三十九中“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环节[“五环三动动静转换”教学模式———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教学模式, 刘艳, 2015, 5])

(二) 摸底反馈———课前收全体或部分学生导学案, 批改, 反馈。

(三) 合作探究———课堂上, 导入新课后, 根据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批改, 互相对照教材, 修改导学案, 扫平自主学习障碍, 并将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以关键词的形式落实到教材上。

各小组将学生问题汇总反馈, 共同探讨解决, 教师适时点拨。 (落实“互助探究、组间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同上])

一般在初一上学期前两个单元, 我坚持将导学案全批全改, 以摸清学情, 利于学生逐步熟悉导学案的使用,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之后, 只收各组组长的导学案进行批改, 然后指导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小组内部对照批改, 总结出本组尚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在班级交流分享、探究解决。待到初一下学期, 学生按照单元组内轮流上交导学案, 并根据教师批改带领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对照批改。

(四) 情境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教学设计等, 酌情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课堂展示, 适时点拨。

(落实“互动、点拨提升”环节, 此间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上])

(五) 小结巩固———利用导学案先点拨方法, 再结合所学检验、归纳, 论从史出, 得出结论, 夯实所学, 提升认识。

巩固练习, 选择性完成导学案作业。 (落实“达标验收”环节[同上])

经过某一阶段的使用后, 我在导学案右上角又增添了“本课自学部分用时分钟”一栏。其目的, 一方面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 以便于根据大多数学生完成时间的长短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做出一定的判断, 从而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自学效率, 对学生是一种提醒和鞭策, 有利于其自主发展。

五、取得的成效

(一) 学生方面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导学案使用, 学生自主预习意识逐渐形成, 并随之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利用导学案自主预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他们会在每节课结束后主动向老师索要下节课的导学案, 并及时主动上交;根据导学案教师批改反馈来圈画落实教材要点也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必备的有效方法。

2. 通过导学案学习,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 切实提升了学习历史的能力。

导学案中“认定目标”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信心;“预习检测”让他们养成准确圈画知识要点的良好习惯, 感受到有效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共同研究”中学生们尝到了合作学习乐果,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思维习惯, 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归纳整理”的过程, 学生逐步接触并学会了运用图表、示意图、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等梳理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收获了学习的喜悦。复习阶段, 学生捧着一学期导学案, 回顾所学, 查漏补缺, 导学案成为他们自主学习, 复习和总结的学习宝典。

(二) 教师方面

1. 导学案成为教研组内教师多种教科研成果综合运用的成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过程中, 巧妙融合了我组教师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 将我之前关于时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教学前测问卷、芦翠老师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和运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等研究成果都融入其中, 并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侧重, 使学生享受到教师智慧教学的成果, 推动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2. 导学案教学在课堂转型的探索实践中,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最大的成果。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与探索中, 不乏对美好教育丰满的理想与构图, 但能落到实处, 真正是学生受益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 方法和技术是必须的, 也是最容易学会的, 最难解决的是观念!思想是行动之本, 理念是课改之源, 头脑在任何时候都比嘴巴和手脚重要。这段时间的探索中, 我开始更多的关注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关注学生的所思、所乐, 关注个体差异、目标与学生、不同学生与不同目标, 思考的是怎样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 从而真正推动课堂转型。观念的转变让我看到课改前行路上的希望和动力。

六、新的思考

经过学习、研读相关资料, 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导学案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例如, 怎样将史料运用和情境创设相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接下来如何重点讲思维导图训练逐步引入到导学案教学中, 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提升思维水平的主要方法。

此外, 针对不同年级和课标要求, 抓住细节, 运用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逐步构建出一套切合我校或区域实际的导学案体系是下一步实践研究的目标。教学中, 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评价体系亟待完善跟进, 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导学案对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未来我探索学习的方向。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教师就是从事这门艺术的工匠;而能否成为能工巧匠, 则取决于工匠的技巧和钻研。我愿成为一位勤于钻研的巧匠, 更愿通过我的精雕细琢, 让我的课堂教学不断的焕发出新的色彩, 让我手中的教材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

[2]张海晨, 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10

[3]尹兴宇.课堂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张福涛.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14.9.

[5]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8.

篇4: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单元导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通过一两篇文本的讲读,带动单元中其他文本的自读,以点带面,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元素的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它重视整个学习情境中的各部分关系,以及对学生差异的适应,有利于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体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有利于从整体上来统筹安排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序列。

一、强调单元意识,确立单元目标。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强调整体意识,找出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统一到一起,进行宏观解读。我们在导学案里首先会有一个单元导读环节,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和阅读,初步构建知识框架,明确本单元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之后便是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目标不必过多,集中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即可。第一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我们以此为核心,将体会诗歌的气象恢宏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此统筹之下具体设置各文本的子目标,如《将进酒》以理解诗歌复杂感情,体会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诗风为目标;《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以理解诗歌的意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李白逸兴遄飞的浪漫主义诗风为目标;《春江花月夜》主要是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品味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这些子目标都是指向单元目标的,完成它们,也就实现了对初盛唐诗歌气象恢宏这一特点的理解。这样,各个相对独立的文本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可以对李白、杜甫等诗人及其创作在时代共性上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同时代的其他相关诗歌时也可以触类旁通。

二、构建整体式训练体系,各学习步骤环环相扣。

我们在制作导学案时,共设有四个篇章:我读我思、巩固拓展、文苑撷英、写作园地。这四个篇章,在内容设置上遵循整体性原则,拓展练习、课外阅读与练笔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展开。比如在“巩固拓展”部分,我们找出教材所选诗歌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让学生来辨析,以夯实基础;挑选重点诗句,强调背诵默写;通过对对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特点;通过语句衔接练习,使学生理解盛唐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还设置及时的跟进训练,如“能力挑战”部分,针对意象意境理解、字词赏析等鉴赏角度和方法,设计两首诗歌的阅读赏析,可分别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春江花月夜》两课之后完成;现代文阅读《草堂诗魂》可在学完杜甫诗三首之后完成,从而加深对杜甫思想风格的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拥有了巩固基础知识、拓展课内所学的空间,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样在“文苑撷英”和“写作园地”两个版块,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如何阅读鉴赏诗歌,如何巧用诗词进行写作的相关材料,既有方法的指导,也有范文的借鉴,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指导,也收获了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最后在“致某位诗人”和“我爱你,唐诗”的写作空间里学生可以结合所学,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探究,所有的内容统一在一个话题之下,形成一个系统的单元整体,这与语文教学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性要求也是吻合的。

在这个过程中,赏、练、读、写四个学习环节,紧紧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而且这四部分是层层深入的,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等不同层面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标准对唐诗宋词选修课的要求是: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解读也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方法引导。在问题设置上本着宜粗不宜细、宜活不宜死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作品做出独到的感悟和创造性理解。新课标还将学生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作为选修课评价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每一课的导学案里都留有“质疑交流”版块,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大胆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

四、重视方法指导,兼顾细节。

虽然选修课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方法的指导。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教师应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予以及时有效的引导。在诗歌的赏析环节,我们对学生进行鉴赏技巧和探究角度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有方法、有方向地进行解读。比如在《将进酒》一课里,我们引导学生比较李白的悲与李煜、李清照等人的愁是否相同,以此来体会李白巨人式的感伤,从而加深对李白性格的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让学生找出第二段中描写优美的句子改写成散文并作简要赏析,这样学生便会对李白奇特瑰丽的想象有更深刻的体会;《春江花月夜》中,月亮成为全诗的灵魂,通过对月这一意象内涵的概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把握情感;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也许有些艰涩,但是通过与其他诗歌的比较,就容易体会了。

除了方法的指导,我们还兼顾其他细节。比如在“巩固拓展”篇章里,我们设计的现代文阅读练习,使学生在进行唐诗宋词鉴赏的同时不忘其他文本的阅读方法;“文苑撷英”篇章里,我们针对所选范文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又复习了句子仿写和衔接的相关技巧。

这样的处理,粗中有细,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又在细节处予以悉心呵护,为其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促进课外延伸。

针对阅读材料不能及时地、大量地跟进教学这一问题,我们设置了“文苑撷英”这一篇章。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源,比如针对第一单元学生入门情况,我们以如何阅读鉴赏诗歌为主,提供了字词品味、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意境探求、情感体味等五方面的阅读指津,然后在“含英咀华”栏目里提供了两篇范文,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悟,最后还留有“我的推荐”版块,老师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喜欢的篇目与他人交流。这样,既丰富了阅读资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文学素养也在其中得到了提升。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唐诗与宋词是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能巧妙导学,以点带面,就可以化繁为简,轻松驾驭。通过个体的解读,达到共性的认知,最终找寻到属于个性的精华。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一首首没有生命的诗词,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篇5: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3、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法点拨: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自主合作探究:

1、給加点字注音:

宵 渡 屏 烛 织 乞 嫦 娥 ........

2、读拼音,写词语。

qǐ qiǎo

xiāo yè

qiān niú

zhī nǚ

cháng é

là zhú

()()()()()()líng dān miào yào

bì hǎi qīng tiān

yín hé

qī xī

hòu huǐ

()()()()()

3、多音字:

尽{ 屏{ 落{ 应{

4.解释词意:

尽: 红丝:

七夕: 今宵: 碧霄: 乞巧: 长河: 渐落: 晓星: 应悔: 云母屏风: 5.抄写古诗:

6.小组合作探究:

(1)《乞巧》通过描写,表达了。

(2)《嫦娥》通过描写,表达了。

(3)情景交融是古诗常用的写作方法。《乞巧》中写到的景物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景物中;《嫦娥》中写到的景物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景物中。7.课堂检测:

(1)林杰根据(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 》创作了古诗《 》。

(2)古诗《 》是李商隐根据(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 》创作的

(3)读一读,再写几个“月”字的成语: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色溶溶(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a.“乞巧”是古代的节日,又名“七夕”。()b.《乞巧》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c.“长河”即长江。()d.云母屏风是指云母做的屏风。()e.《嫦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5)默写古诗:

30.西门豹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人烟稀少、提心吊胆、渠道、灌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知道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学法点拨:

祈使句是表示要对方做或补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祈使句主要依靠语气来表达,有时也借助语气词(呢、吧、啊等)表达。

自主合作探究:

1、給加点字注音:

娶 媳 妇 巫 婆 灌 溉 绸 褂 磕头求饶 开 凿 ...........

2、读拼音,写词语。

guǎn lǐ

tián dì

rén yān xī shǎo

lǎo bǎi xìng

pū téng()()()

()()yǎn zhēng zhēng

hàn zāi

yíng jiē

tú dì

tí xīn diào dǎn()()()()()qú dào

guàn gài shōu chéng xià guì

cuī cù

bī pò()()()()

()()yān mò

guān yuan

guān shēn

tǎng xuè

huāng wú

wū pó()()

()()()()

3、多音字:

凿{ 打{ 差{ 会{

4.近义词:

管理: 明白: 急忙: 灌溉: 5.反义词:

稀少: 明白: 提心吊胆:

6.学习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写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写故事的经过: ;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故事的结果:。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用六要素概括法,我能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7.小组合作探究:

(1)什么时候,谁派西门豹干什么?从老大爷的话中,西门豹知道了什么?(2)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3)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4)西门豹为老百姓都做了哪些好事?是从哪里知道的?

(5)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8.课堂检测:

(1)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2)形近字组词:

无()娶()离()衰()芜()取()篱()衷()伸()径()荒()溉()绅()经()慌()概()

(3)本文运用的描写方法有:(4)句子变变变。

a.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被巫婆拉走了。(改成把字句)

b.西门豹是一位过去的地方官。(修改病句)

c.西门豹找了位老大爷来。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合并成一句话)

31.女娲补天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轰隆隆、熊熊大火、冶炼、云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学法点拨:

学习时,先弄清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給加点字注音:

窟 窿 挣 扎 熄 灭 喷 火 冶 炼 女 娲 ..........

2、读拼音,写词语。

hōng lōng lōng

tā xià

lòu chū

rán shāo xióng xióng dà huǒ()()()()

()wéi kùn zhēng zhá

xī miè

pēn huǒ

quē shǎo

yě liàn()()()()()()yè tǐ

dà pén

jīn guāng sì shè

yún xiá

chún jié()()

()()()

3、多音字:

喷{ 挣{ 传{ 处{

4.近义词:

创造: 幸福: 寻找: 快乐: 5.反义词:

稠: 难过: 熄灭: 危险:

6.学习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写天塌下来了一块,人们遇到危险;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写女娲灭火造船,拯救人们;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女娲补天的经过: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写留下传说。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用六要素概括法,我能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7.小组合作探究:(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补天之前人们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找出文中有关语句。(3)天塌下来后人们的生活情景又是怎样的?找出文中有关语句。(4)自由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补天,她先寻找五彩石,接着她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再把_____________,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5)女娲是怎样寻找五彩石的?是不是很顺利?(6)从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汇报交流。8.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生活()的大火()的天空()的泉水()的云霞()的响声(2)想一想,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数字

金光()射()面()方 成()上()()嘴()舌()模()样 大吃()惊()紫()红()发()中()官端正(3)给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a.谁又敢高声说话呢? b.哥哥收集了这些珍贵的邮票。c.官绅的头子被卫士投进了漳河。d.我们把大自然征服了。9.本文有 处场面描写,请找出来。选择一处写下来。

场面描写: 教后记:

32.夸父逐日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2、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夸父逐日精神的可贵。

学法点拨:

学习本文时,可通过抓住夸张的语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自主合作探究:

1、給加点字注音:

手 杖 咕 嘟 霎时间 瀚 海 遗 憾 颓 然 渭 河 .........

2、读拼音,写词语。

màn cháng gù dìng

shǒu zhàng

bēn pǎo

shǒu bì

dà zé

()()

()

()

()()shà shí jiān hàn hǎi

tuí rán dǎo xià

cháng mián

pǔ zhào()()()()()

3、多音字:

干{ 累{ 似{ 冲{

4.近义词:

巨大: 光辉: 遗憾: 茂密: 5.反义词:

漫长: 黑暗: 巨大: 遗憾:

6.学习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写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写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事情的结果:。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用六要素概括法,我能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7.小组合作探究: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从文中找出句子用横线划一划。

(2)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2、3、4自然段,把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用横波浪线划一划,在多读几遍。

(3)从“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8.课堂检测:(1)比一比,组词语。

导()继()旅()狼()异()断()旋()狠()

(2)这则故事的体裁是,我能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3)文中把太阳比作。(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a.夸父颓然倒了下来。b.夸父奔跑起来。c.太阳炙烤着大地。(5)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夸张句:

a.他的嗓门真大。b.天气很热。9.能力提升:

(1)《夸父逐日》是神话故事,文中哪些句体现了神话的神奇?

(2)从这个神话故事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0.智慧摩天轮: 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篇6:第八单元导学案课题二

读后:自主完成2c,2d和2e后小组合作核查答案。

Task2.探究知识点:

1、词义辨析:课题:Unit8 Section B 2a-2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

success:,意为“”; succeed:,后常接in doing sth。Succeed 教学目标: in sth “在某事上取得成功”; succeed in doing sth “成功做某事”。知识与能力:1.掌握并灵活运用重点词汇。Successful:,意为“”。Successfully:,意为“”。2.读懂故事,练习使用“略读策略”。选词填空:succeed, success,successful, successfully3.学习并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学习有关音乐的词汇。1).She ________________ in passing the exam 她成功的通过了考试。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2).The performance was _______________ 演出很成功。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音乐话题让学生谈论最近听过的音乐,丰富和拓展语言表达。3).I finished my training ________________ 我成功地完成了训练。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用现在完成时谈论最近发生的事件或经历 4).If you try hard, you will.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借助相关信息对文本大意进行归纳或概述。5).This is amovie.自我预习6).Failure is the mother of.1、自学Page62、63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

2、belong to 的用法过关)。这本书属于T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读完成Section B 2b,学科组长检查。这本书是Tom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学完成2c,2d,学科组长检查。

3、million的用法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He has two __________dollars.(百万)教学过程: __________ of people left their home.(百万)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一、单项选择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1.—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A.Yes, there won’tB.No, there will—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C.Yes, there willD.Yes, there be预习检测:()2.Let’s keep __________ hard until we succeed

A.to workB.workC.worksD.working翻译: 1.在国外 ______________ 2.一首充满回家感情的歌__________________

()3.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_________ to the old politely3.互相_________ __________ 4.逐渐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speakB.speakingC.to speakD.speak in5.不是关于属于一个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I feel very lonely My friend, Arthur, has gone to Paris for holiday

—Really? When ______ he ________ there?6.改变某人的生活 __________7.自从________8.现代生活 ___________

A.will;goB.is;goingC.has;goneD.did;go9.金钱和成功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obody told us _________10.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___________ A.what to do itB.how to doC.where to doD.when to do it自主、合作、探究:()6.In our school library there ______ a number of books on science, and

Task1.in these years the number of them ______ growing larger and larger1.小组合作讨论2a中的问题; A.are;isB.is;areC.have;areD.has;is2.根据以下提示完成2b的阅读

五、板书设计:读前.:根据题目、问题及图片所给信息猜测阅读大概内容。

读中:a.泛读,迅速阅读并找出文中的生词,然后在词典中查找并写出它们的意思。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堂管理第一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