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时间的推断综述

2022-08-26

第一篇:死亡时间的推断综述

法医学如何推断死亡时间的推断

院系:商学院

班级:09级经济一班 学号:2009812004

姓名:刘海利

法医学如何推断死亡时间

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

1断头反应:从断头后头一分钟开始直到十余分钟可见到眼球运动、口唇及下颌运动,躯干部痉挛,心脏跳动,血液从颈动脉断端流出。

2心肌收缩:在死后数小时心脏的某一局部尤其心房肌纤维仍残存有收缩功能,打开心包,心肌接触到冷空气或金属器械,便可见心房出现波纹状或蠕动样收缩,可持续数秒钟。尸检时用手紧握心脏可有收缩感。此外,在死后不久的人尤其在新生儿尸检时,偶见心室、心房的自动收缩。当用脱纤维蛋白或林格液灌注冠状动脉时,还可见到节律性收缩。说明在个体死亡后心肌的兴奋性仍可保持一定时间。

3肌肉的超生反应:个体死亡后机械刺激骨骼肌可使肌细胞收缩而形成肌隆起,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均可出现反应,有时死后6小时还可呈阳性反应。

4血管平滑肌收缩:死后2~3日血管平滑肌仍可对缩血管药物起收缩反应。

5瞳孔缩小和散大:死后瞳孔散大,但随后可略为缩小,这是由于虹膜尸僵或死后眼压降低所致,并非超生反应。死后4小时内,瞳孔对注入结膜囊内的药物(伊色林或阿托品)有缩瞳或散瞳反应,这些属于超生反应。

6肠蠕动:死后数小时仍可见肠蠕动,如果邻近肠段松弛扩张,蠕动的肠段可进入松弛扩张的肠段中,发生死后肠套叠现象,与生前肠套叠不同的是后者在套叠部有充血、水肿、出血等反应。

7排泄:死后由于膀胱、直肠、精囊的平滑肌收缩或括约肌弛缓而引起大小便、精液的排泄。但在死后时间较长的尸体,上述现象可由尸僵及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所致,系属尸体现象而非超生反应。

8皮肤反应:死后30小时汗腺对肾上腺素及阿托品等药物仍可起发汗反应。一例7岁女孩死亡后在大腿部的皮肤,注射1毫克盐酸组织胺,见皮肤的立毛肌收缩(呈鸡皮样外观)。

9纤毛运动: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死后10小时(有时30小时)仍有纤毛运动。

10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鼻腔内的白细胞于死后68小时仍有吞噬功能。

11精子活动:精囊内的精子在死后30小时,有时70小时仍有活动能力。甚至还有报告死后127小时仍可看到活动的精子。

12电刺激所致肌肉收缩:在死后1~2小时电刺激神经末稍可引起肌肉收缩;如直接刺激肌肉,则更长时间都可见收缩。该现象主要取决于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如果反复收缩多次便可迅速消失。

二、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1.看尸体的僵硬程度,一般情况下,尸体在死后30分钟—2小时内就会硬化,9小时—12小时完全僵硬,30小时后软化,70小时后恢复原样。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温干燥情况下则会延缓,高温多湿条件下会加快。

2.看尸的变化

(1)指压:尸斑是血液由于重力学的原理积存于尸体下面而出现的特有斑痕,

死后6一12个小时指压时会有一定的褪色,超过了12小时,就基本上不会褪色了。

(2)移位:如果尸体被挪动过尸斑会发生移位,但死后8—9小时再改变尸体的体位,尸斑只会发生部分的移动,旧的尸斑还会存在,同时还会出现新的尸斑。经过了1 0个小时以上,尸斑就不会动了。

1 (3)注意:要考虑死者的年龄、体格、死因以及尸体放置的环境因素,不同的因素会产生极大的不同。

下面的公式常用来推断死亡时间:常温(98.6oF)一尸体直肠温度/l.5=近似死后经过时间

3.看尸体内的消化物,食物经胃部消化大约2小时会全部到达小肠。

传统上用三种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尸僵、尸斑及尸温。

尸斑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小时后,血液因自身重力坠积于尸体的底部血管,该处皮肤现出紫红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红酒,这就是尸斑。尸斑最晚在死后4 10小时内出现。它的颜色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一个人死后仰面躺在床上时,尸斑应在他的背部,如发现尸斑在身体的前部,说明尸体被移动过。

4.看尸体腐烂程度

第三方面是通过尸体的温度来判断死亡时间。死后体内停止产热,尸体的温度大约每小时会下降1度。肌肉组织和环境的温度对尸体温度影响很大。胖人的尸温比疫人的尸温降低的慢;温暖室内的尸温比寒冷室外的尸温冷得慢。

面部及四肢发凉、尸斑、尸僵开始出现,其死后经过时间为1~2小时。

尸斑呈片状分布,尸僵大部分出现,其死亡时间经过3~4小时。

尸斑融合成大片,尸僵全身出现,角膜微浊,嘴唇开始皱缩,用缩瞳剂、散瞳剂滴眼,瞳孔仍有反应,其死后经过时间为5~6小时。

尸僵高度发展,指压尸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浊,眼结合膜开始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12小时。

尸斑能全部压退,羊皮纸样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浊,巩膜黑斑出现,口腔粘膜及眼结合膜自溶,其死后经过时间约24小时。

上述几种尸体现象出现的时间,是以春秋季节为基础的,夏季则加快,冬季则变慢。

腐败性腹部膨胀,在春秋季节于死后8~10小时,夏季于死后4~5小时,冬季于死后48~72小时开始出现。

腐败绿斑,在春秋季节约于死后24小时,夏季约于死后12小时,冬天死后72~120小时开始出现。

腐败血管网,在春秋季节于死后48~72小时,夏季于死后1~2天,冬季约于死后7天开始出现。

头发易于脱落和腐败水泡现象,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5天,夏季于死后1~2天出现,冬季一般不出现腐败水泡。

腐败巨人观,在春秋季节于死后3~7天,夏季于死后2~3天,冬季于死后15~30天开始出现。在盛夏季节,尸体软组织液化消失仅存尸骨,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有蝇破坏的情况下,时间更会缩短。如果所检尸体在水中,则还有些尸体现象供推测死亡时手脚皮肤泡软膨胀,呈白色皱缩状的现象,若出现于手掌、脚掌处,则死亡时间在4 小时左右;若出现于手背、脚背处,则死亡时间于48小时左右。

手脚皮肤脱落呈手套状的现象,若是出现于夏天的尸体上,其死亡时间为一周左右;冬天为一月左右;春秋天则为2周左右。

腐败巨人观,在春秋季节于死后7~10天,夏季于4~5天,冬季于1.5~2月出现。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尸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在判断具体的死者死亡时间时,应当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测,绝不能对任何一个数据生搬硬套。

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测死亡时间

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 ~3小时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

三、根据尸体上昆虫生长发育的状况推断死亡时间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对昆虫幼虫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来鉴定昆虫种类。常见尸食性蝇类如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红头丽蝇的幼虫均需经过二龄幼虫的形体变化。然后再发

2 育成蛹。这些蝇蛹外观呈红褐色或黑褐色最后变为成虫一蝇。以蝇类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来估计死后经过时间是对传统法医昆虫学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蛆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速率可以用体长、体重等指标来表示。法医昆虫学通过研究蛆虫体长与温度、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对死亡时间作出较为精确的推算与估计。幼虫在显微镜镜下主要是观察各体节棘带、第一胸节前缘棘带侧而的刚毛、前气门、后气门以及第

7、8腹节背而表皮等部位的结构差异从而鉴定出各个幼虫的种类。

对现场提取的昆虫幼虫另一种鉴定方法。亦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取幼虫送实验室进行DNA ,PCR扩增技术进行幼虫种类鉴定。以此来推断幼虫的发生、发育时间。从而来推断腐败尸体、尸块的经过时间。 昆虫种类的出现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最旱在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的主要是双翅日的蝇类。而且大部分属于丽蝇科(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等)。这些昆虫成了旱、中期出现在腐败尸体、尸块上的昆虫区系的优势种。故法医昆虫学依据丽蝇科的生活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腐败尸体、尸块的时间。而鞘翅目的步甲、阎甲等捕食性昆虫。主要在中、晚期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隐翅虫、露尾甲。主要出现在尸体高度腐败期或干化期。而郭公虫、金龟子等腐食性甲虫。则主要出现于腐烂尸体晚期或干化腐尸。因此。若在腐败尸体、尸块上采集到甲虫的话。这证明己是尸体腐败的晚期。酪蝇属在尸体上也发生较迟。当丽蝇、绿绳、麻绳属等尸体上常见的旱、中期蝇类开始减少时。酪蝇属在尸体上却逐渐增多。故酪蝇的出现往往亦在腐败尸体的晚期。水蛇科和皮科幼虫也可出现在腐尸上。但其幼虫之形态与双翅目蝇类的幼虫且甚相同。一般从外形上易于鉴别。

此外。蚂蚁作为既取食于尸体、尸块。又取食于蛆虫的昆虫类群。则可存在于尸体、尸块上的整个过程中。但其出现的高峰期一般在尸体(块)腐败开始后不久至腐败末期(或干化期)。

在腐尸上出现的昆虫均随季节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除夏、秋季昆虫区系的演替大致相似外。春冬季腐败尸体上出现的昆虫种类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故在实际办案中要注意把握。

腐败尸体、尸块上各类昆虫成虫的出现。是在人体死亡后才到达尸体、尸块上的。因此。我们在推断死亡时间时不要忽略加上在昆虫出现前的尸体死亡时间,否则推断出的时阳J很容易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温差的变化,湿度的变化,室内与室外的不同(若室内又有楼层高低的不同)等等因素,都应充分考虑,只有综合性考虑问题,才有可能把从腐败尸体(块)收集到的昆虫较好地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实践中去,才有可能把腐败尸体(块)的经过时间推断准确。

四、根据肠胃内内容物消化程度判断死亡时间

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决于食物的性质。以米饭、蔬菜类食物为例,如果饭粒、蔬菜外形较完整,乳糜减少,只有少量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则一般应当是在饭后1~2小时内死亡的。如果胃内食物全部成乳糜状,只有极少的饭粒、蔬菜残渣,食物已进入大肠,则大约是在饭后4小时死亡的。胃内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仅残存如青菜头粗皮纤维、海带皮等硬质蔬菜皮,则在饭后4 ~6小时死亡。如果胃内容物是肉类或油腻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则进食至死亡的时间的推断应当相应延长。

运用胃内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来推断进食到死亡的时间,应当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肠道推进食物的速度是有差异的;二是人死后胃肠蠕动和消化酶的作用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使食物继续推进和消化。这种情况在尸温下降缓慢时更为明显。

五、根据尸体下植物生长情况推断

一般在夏季花草生长期,尸体下草或其他植物绿叶褪色约需3-8天。

六、根据尸体内生化变化推断死亡时间

人死后,体内的各种生化物质(如血液、脑脊液、眼玻璃体液中的氨基酸、非蛋白氮、尿素、肌酸、氨、钾、氯、磷、乳酸、氢离子浓度及血清酶等)均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血浆中的氯在人体死后24小时浓度可下降到80-90MMOL,每小时下降0.25-1mmol.

七、根据其他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目前其他相关技术和科学方法。

3

第二篇:法医学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

死亡时间的判定

民商法学院

2010级(5)班

王珍妮

学号:20100440520 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罪犯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等都有重要作用。推断死亡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如尸体本身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等。

从尸体本身现象判断死亡时间是最直观的方法,当人死亡之后,尸体本身会呈现出一定的现象,不同的尸体现象可以用来推定死者死亡时间。

早期尸体现象出现时,法医可以根据尸体温度的变化,即尸冷,推断死亡时间。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夏季尸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度。

此外,还可以根据尸斑的变化推定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0.5~1小时,尸斑呈局限性,境界清晰,在低体位出现,小斑点,淡紫色;2~3小时时逐渐向周围扩大,边界有点模糊,在尸体低下部都出现;4~5小时手指轻压尸斑退色,翻动尸体,现有尸斑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即尸斑转移;6~10小时,手指强压尸斑中等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再完全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切开尸斑皮肤血液流出,即两侧性尸斑。11~15小时时手指强压尸斑稍微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消失,新的尸斑也不易形成,切开尸斑皮肤,从血管断面缓慢流出血滴,并渗出浅黄色或红色液体。24小时后尸斑完全固定,手压不退色,切开尸斑皮肤无血液流出,皮下组织呈紫红色 。若死亡时间在24小时内,尸斑的变化可以帮助法医较为准确的确定死亡时间,并且较少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根据角膜混浊推断死亡时间也是现代常用的方法之一。人的眼角膜本为透明的,会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逐渐浑浊直至看不见曈昽。死亡在1—2小时,瞳孔仍保持透明湿润;3—4小时,瞳孔开始发白但仍保持湿润;5—8小时, 瞳孔开始干燥透明度逐渐丧失;9—11小时、 12—23小时,瞳孔逐渐混浊但尚能透视;24—

30小时为中度混浊向深度混浊发展直至30小时角膜完全浑浊,瞳孔看不见。通过眼角膜的浑浊判断死亡时间比尸冷判断更加精确,在眼角膜未暴露在外界是受外界影响较少,较准确。

自溶现象是指人死后,组织细胞在自身释放的酶作用下分解溶化,时期形态结构模糊消失,产生脏器变软、黏膜易于脱落的现象。眼结膜、口腔黏膜的自溶,在夏天死后5—6小时,春天约为10小时、冬天约为24小时就明显出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尸僵通常1~3小时候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根据早期尸体变化来确定死亡时间的,一般可以综合以上多种方法准确的确定死亡时间,可是如果死亡超过24小时,就不能用以上方法来确定了。晚期尸体现象逐渐出现如:蛋白腐败、细菌滋长、尸绿、血管网、水泡、巨人观直至白骨化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可以帮助法医们确定死亡时间很长的尸体的死亡时间范围。

首先在尸体超过24小时左右后尸体蛋白质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液化,逐渐毁坏和消失。尸体腐败还产生具有恶臭的刺激性气体。影响尸体腐败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空气、尸体的自身因素。如:地面尸体1周达到的程度在水中则要2周。随后会出现尸绿,一般成年人尸体,腐败绿斑出现的时间,在南方夏季死后12小时左右,春秋季1—2天,冬天约为3—5天。同时尸体的血管网会发生腐败,腐败血管网最先出现与躯干两侧、大腿内侧,其后可以逐渐扩展到全身。腐败血管网开始出现的时间,夏季约1—2天,春秋季约3—5天,冬天约为5—7天。腐败水汽泡往往在尸体腐败进展较快的条件下出现。南方地区腐败水气泡开始出现的时间,夏季约1—2天,春秋季约3—5天,冬天气温低,腐败进展较慢,一般不会出现腐败水汽泡。死亡时间较长的尸体还会出现巨人观现象,一般成年尸体出现腐败巨人观的大概死后经过时间,夏季约为2—3天,春秋季约为3—7天,冬季约为15—30天。

最后尸体会呈现白骨化,而尸体白骨化的出现,因季节、环境、地区等条件不同会差异很大。夏季地面尸体,在蝇蛆和腐败作用下,大约2周即可白骨化。埋葬尸体白骨化,南方地区大约1年以内,上海地区约为1—1.5年,我国北方地区约4—5

年。通常地面尸体,骨风化约5-10年,骨骼崩坏在10-15年以上;埋藏在土中的尸体,骨风化约10-15年,骨骼崩坏在50年以上。

以上都是尸体的正常变化过程,在特殊的环境下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尸体现象出现。尸干、尸蜡等都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成年人全身性干尸形成时间,通常需要2―3个月。同时干尸的形成还受环境、尸体自身、温度、湿度的影响。尸蜡是通常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的,一般需要2-3个月时间,深层脂肪组织则需要4-5个月,全身性尸蜡至少需要1年以上。石蜡一般集中在尸体脂肪堆积多的地方如:臀部、胸部、大腿等。

以上都是根据尸体的自身变化来判断死亡时间的,此外还可以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即可死亡的胃里会充满未消化食物,死亡一小时的胃内食物变软,外形完整,2-3小时的胃内食物移向十二指肠,4-5小时胃、十二指肠有消化食物残渣,5小时以上的胃排空。此种推断时间的方法与饮食习惯、消化力强弱、死后胃肠道有消化和蠕动功能、食物的性质等有密切关系。如肉类或是油腻食物,因其不易消化,其进入食道到死亡的经过时间应推迟1-2小时。根据膀胱内尿液多少、眼球玻璃体钾离子浓度、脑髓液乳酸含量、血液乳酸含量及钾含量、组织器官的化学变化也可以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

根据嗜尸昆虫生长发育状况也推断死亡时间,嗜尸性昆虫侵袭尸体的过程分为侵入期、分解期、残余期。一般侵入期3-25天,以蝇类为主,分解期为42天,以甲虫类为主;残余期昆虫明显减少,无蝇类出现。苍蝇在尸体上产卵后,大约经过7-8小时,蝇卵孵化成蛆,每天生长0.24—0.3厘米,约静4—5天达到1.2—1.5厘米时,蝇蛆成熟,在屋角、尸体或泥土里逐渐变成蛹,约经过一周化成蝇,蝇破壳飞出,在现场留下蛹壳。夏天尸体附近发现苍蝇的蛹壳,说明死者已经死亡10—15天。蛹壳的颜色和破碎状况,同样可以用于死亡时间的判断。新鲜的蛹壳呈褐红色,10左右后变成黑色,15—20天左右呈灰黑色塌陷状,破碎成残渣约1个月以上。

第三篇:法医知识推断死亡时间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1、早期死亡时间推断 ......................................................1.1 尸温 .............................................................1.2 超生反应 .........................................................1.3 尸僵 .............................................................1.4 尸斑 .............................................................1.5 尸冷 .............................................................

2、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2.1蛋白质 ...........................................................2.2腹腔腐败气体气压 .................................................2.3白骨化 ...........................................................

3、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 ............................................3.1 眼球玻璃体钾离子浓度 .............................................3.2血液的变化 .......................................................3.3脑脊液的变化 .....................................................3.4根据组织学变化 ...................................................

4、根据尸体上昆虫生长发育的状况推断死亡时间 ..............................4.1对昆虫幼虫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来鉴定昆虫种类。 .......................4.2取幼虫送实验室进DNA ,PCR 扩增技术进行幼虫种类鉴定。 ..............

5、根据肠胃内内容物消化程度判断死亡时间 ……………………………………………- 577778910123456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人死后胸骨骨髓细胞核DNA 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国内外法医学工作者通过大量试验性研究证实死后细胞核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呈负相关系,即死亡时间越长,可通过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 含量的测定来推断较晚期尸体死亡时间。尽管应用DNA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有一定优点, 但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死亡原因、损伤、淤血程度, 细菌繁殖及疾病等因素影响死后DNA含量, 并随取材部位而异。另外由于实验方法、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结果难以客观化、标准化。大部分实验仍集中在动物尸体上,离人体尸体研究有一段相当长距离,有待探讨。

6、3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测死亡时间

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3 h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

结语

本文运用法医学的相关知识对死亡时间进行了相关研究,死亡时间推断法的多样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判断的困难程度。首先,机体死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环境、气候、尸体状况、衣着、腐败细菌和昆虫等。这就要求在未来研究死亡时间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某种指标的变化,而应该同时导入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有必要将温度等环境因素纳入统计方程之中。其次,应明确死亡原因,排除不同死因对死亡时间推断方式产生的影响。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任何一种新的推断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和统计学的数据之中,必须符合法医学实践工作的要求。相信随着法医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死亡时间推断研究将会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 910 -

第四篇: 死因链的推断及死亡证明书的填写注意事项

死亡根本原因 死亡直接原因

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5年) (10年) (30年)

2、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 (1小时) ( 1小时) (1小时)

3、高血压—————— 脑出血 (12年) (24小时)

4、意外高空坠落—————颅内出血(1小时)

5、农药中毒——————————————自杀

6、被人用铁器打伤———破伤风————窒息

7、静脉曲张————血栓性脉管炎————肺栓塞

8、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9、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10、交通事故————————颅内出血

11、慢性肾炎————————尿毒症

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五篇:【笔迹时间鉴定】关于书写时间的问题综述(笔迹鉴定)

【笔迹时间鉴定】关于书写时间的问题综述(笔迹鉴定)

一、书写时间的鉴定分得很细,对各色圆珠笔、蓝黑墨水、签字笔、碳素墨水、普通雕刻印章、原子印章、复写纸等鉴定方法各不相同,鉴定成功率、准确度各不一样。对每一种色料的时间鉴定,各个地方均有所长,甚至所依据的理论都不一样,更不用说检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有些单位、有的人对某一种书写色料做得较能得到同行认同。

对于涉及最多的圆珠笔,目前国内主要有: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书写材料处(010-63264488转书写材料处)使用薄层扫描法,具体是要求委托单位必须同时提供检材文件的落款时间附近和怀疑真实书写时间附近的同种类、相同保管条件的圆珠笔笔迹样本。比如:某文件落款2000年5月,而怀疑其真实书写时间是在2002年3月。就要求提供2000年

4、

5、6月,同时提供2002年

2、

3、4月同种类圆珠笔书写的字迹,最好是写在相似的纸上,有着相似的保管条件。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剪取少量笔画,溶解后进行薄层层析,一般能分出五个以上斑点。用薄层扫描仪比较检材与两个时间段样本的斑点分布和大小,如果检材与2000年5月的样本笔画斑点相近,就认为检材是2002年5月书写;如果和2002年3月相近,就认为是2002年3月书写。刑警学院文检教研室(024-86982331)采用的方法是弱-强溶剂提取法。具体操作是采用打孔针(直径小于1mm)在笔画中提取定量圆珠笔油,用弱、强溶剂依次定量提取后进行薄层扫描,计算弱、强溶剂提取油墨量的比值。比值越小,书写时间越长,实验室误差为7.8%。当然也对样本有苛刻的要求(同公安部的要求)。司法部鉴定中心(021-62042957)和西南政法大学(023-65382655)采用的好像也是薄层扫描,但具体方法未见披露。江苏省检察院(025-3798177)在媒体上有报道,但具体方法也未见披露。安徽省公安厅方邡(0551-2801095)于2000年公布了多次测定法,此方法已在安徽省公安厅立项。具体是根据圆珠笔油的干燥过程,在较新鲜时颜料分散度较大,容易被溶解;时间长久后颜料逐渐聚集,连接料中的树脂固化,便不容易被溶解的原理,对检材圆珠笔画进行分时段多次溶解测定,比较溶解度的下降数据。如果几次测试数据呈下降性变化,则检材一定是近期书写;如果没有测出变化,则不能确定书写时间(而不认为书写形成时间较长),因为不能排除保管在暴露环境下或人为老化。该方法是国内唯一不需要比对样本的检验方法,对怀疑是

一、两个月内书写的检验成功率及准确度都是相当高的。针对该方法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的缺陷,我们现在研究新的多次测定法,已在安徽省公安厅立项,预计2003年底之前能完成鉴定。

对于蓝黑墨水,传统的硫酸盐扩散影像检测法源于前苏联专家提出,国内基本都能做。主要原理是根据蓝黑墨水中的硫酸根离子被写到纸张上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超越笔画的边界向外扩散,通过显色,能将硫酸根离子以黑色硫化铅的影像显现出来。书写时间越长,硫化铅影像越宽,直至轮廓消失。但具体操作不易,且对扩散影像与时间关系的判断难以掌握。文件保存的湿度对该方法影响很大。1996年,重庆市公安局夏莉琳(023-63750268)发表了热分析法检验蓝黑墨水字迹的书写时间,曾在领域内引起广泛关注,但该方法对比对样本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只进行相对于样本的比对检验。 对于纯蓝钢笔、碳素钢笔、签字笔、复写纸等书写色料字迹的时间检验,国内目前正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尚无公开公布的研究成果。公安部使用薄层扫描的方法对有机类签字笔有所研究,类似于对圆珠笔的检验方法。安徽省公安厅方邡使用多次测定法,对复写纸、色带打印机及签字笔字迹均有过成功的检验案例。但目前尚在扩展研究之中。

对于印章印文的盖印时间检验,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指根据印章印文的阶段性表现特征来推断印文的实际盖印时间。比较明显的有:印章的坏损,磕碰,修补,人为记号等。这些特征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开始出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盖印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最可靠的检验方法。比较不不易掌握的还有印章上粘有的疵点、杂物的阶段性变化情况。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相对检验法,需要提供足够的比对样本印章印文。比如落款1998年4月的文件上印文,怀疑是2001年7月盖上的,就需要收集1998年4月和2001年7月的该印章盖印的印文样本,数量越多鉴定的成功率、准确率越高。这不涉及很复杂的技术,各地文检机构基本都能做,只要鉴定人很仔细、下功夫,往往能发现伪造证据。至于很多人提到的用仪器来检验印文盖印时间(物理检验),据我所知,这是很片面的提法。他们其实指的是用多波段文检仪,例如VSC2000,根据印文的荧光来进行检材和样本的比对。这里分两种情况:

一、普通蘸印泥印章。这种印章所蘸印泥随意性很大,就是同一天蘸两种不同印泥盖章,也很正常,即使检出检材与样本荧光不一样,也不能说明不是同一天盖印。

二、原子印章或固定印泥的翻转印章。这类印章在一段时间内(下一次添加油墨前)所用印油是相同的。但在实践中发现纸张对印油的荧光影响相当大,甚至不同机器的检测结果都不一样。我在一个案件当中对同一组检材样本用不同型号的VSC检测荧光,就遇到一台机器荧光反映相同,另一台机器反映不相同的尴尬情况。只有在检材与样本荧光明显不同时(后加的油墨与以前的油墨成分不一样),才表示检材与某时间段样本不是同一时间。这种情况是很少能遇到的。 化学方法也同样需要同时间段的比对样本印文。只是切取一部分(通常0.5-1cm边框)印文,利用薄层扫描来分析检材与哪个时间的样本接近。所遇到的问题及局限同物理方法。 印章印文或手印印文的绝对形成时间(不要比对样本)检验,目前只有安徽省公安厅方邡提出的“油痕再扩散法”,该方法已通过公安部鉴定。它是根据多次测定印文的油痕来推算印文的绝对盖印时间。它的显著优点是由于是对同一文件的检测,纸张、印油等诸多影响因素已不存在,使检测成为理想化状态。如果油痕有变化,则一定是时间的因素推移所导致。由于油痕一般在三个月内趋于稳定,所以该方法只限于实际盖印时间是在三个月内的、有油痕扩散现象的印文检验,所以局限性是比较大的,实际检案中只有不到30%的印章印文具备此条件。

关于文件的人为老化。这里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不用避讳,人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制假人首先会想到这个问题。甚至有熟人问我怎样把文件处理一下使其检验不出来。我还真仔细考虑了一下。但是觉得怎么处理都不妥,处理不好弄巧成拙,一旦鉴定人识破有人为做旧痕迹,肯定结论会往假的上靠。任何一种书写色料,尽管其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可老化程度和年限是大致对应的,虽然幅度较宽,但毕竟有个谱。一个一年前的文件,色料的褪色度、与纸张的结合牢度等却相当于一二十年前的文件,当然就有问题了。例如圆珠笔油中一般都有苯甲醇作为连接料,约占圆珠笔油墨总量的20%-30%,当圆珠笔油墨形成到纸张上后,苯甲醇缓慢挥发,用液相色谱或薄层扫描能检出剩余的苯甲醇与形成时间的大致关系。一般半年至一年后仍有少量苯甲醇,如果一个落款几个月前的文件检验发现苯甲醇全无,那则基本这个文件是经过人为老化(仅是举例)。刑警学院王世全院长使用弱-强溶剂法对圆珠笔的人为老化问题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从弱溶剂与强溶剂的比值过小上能判断文件经过人为老化。对于其它色料,包括有人研究碳素的表面龟裂情况等,涉及行业秘密,不再一一叙述。

总之,人为老化文件是很危险的,本来也许侥幸鉴定人可能不下结论,可一旦被发现有人为老化痕迹,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关于书写时间检验的鉴定费。由于这项检验的高复杂性、高风险性,所以收费较高。也可以说有时是有价无市--当事人愿意出很高的鉴定费,还找不到地方鉴定。一般鉴定费都是几千元以上,所以准备做这项鉴定时要有思想准备

上一篇:实习班主任自我鉴定下一篇:商务助理岗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