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2024-06-22

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通用11篇)

篇1: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摘 要]小学生推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绘本教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受到形式多样的推断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绘本人物的表情、揣摩绘本的文字、紧扣绘本的线索,让学生提出问题、创编对话、展开想象、复述故事,以培养学生的推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绘本资源;推断思维;复述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10-04

“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要求。可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绘本资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这种训练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为此,我们展开了《全球教育理念下的绘本应用和开发》的课题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绘本资源训练学生的推断思维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推断能力的必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在总目标中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中,并没有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于推断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处提及:一处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另一处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基本不对学生的推断能力进行训练。

西大君武小学与加拿大BC 省学校有着深层次的合作交流,认真学习了该省的语言艺术(相当于语文学科)课程大纲。该课程大纲对每个年级的“交流” “思维” “我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如,一年级的大纲,开篇提出思维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辩析性思维;然后,从这两方面列出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最后,在学年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以下是批判思维的自我评估部分内容。

1.我能提问并且提供判断、结论和解释,基于我自己或者他人积累的证据,我能够收集、选择、评估和综合信息;

2.我能考虑多种切入点并且做出策略性的选择;

3.我能冒险并且意识到我不可能马上成功;

4.我评估我的思想,寻找反馈,完善我的功课;

5.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我能够调查证据,分析观点,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并且做出判断和解释。

不难发现,国外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推断思维能力。推断思维离不开想象能力,也不能没有疑问,更不能没有猜想。推断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问、分析、推想,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重视思维和推断能力的训练,能使学生更敏锐地思考分析,更有效地感受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意识到推断能力的重要性,并愿意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尝试,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推断的有思想的人。

二、绘本阅读在培养学生推断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推断能力训练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寻找到一种适合的阅读载体进行推断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近年来,绘本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绘本画面精美,文字精练,老少皆宜。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绘本可以启发孩子想象,让他们获得美感。绘本总是留下一大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想象。在孩子欣赏绘本中丰富的视觉图像,理解活泼有趣的情节时,教师可展开引导,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能力。其实,一切画面感很强的书都是很好的训练推断能力的材料。如果图和文都是同一个作者,训练的效果就会更好。在阅读时,学生会有意慢慢地思考画面的故事,然后把故事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便是完全没有任何文字的漫画书,学生也会把它们联系起来。有些父母和教师担心漫画书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调查研究表明,喜欢阅读漫画书的学生当进入高中和大学后,表现出很强的阅读能力,原因就是漫画书能培养孩子的推断能力。阅读漫画书,要求读者能对每一个故事框架做出推断。但在阅读漫画书的时候,读者也许没有觉察自己在进行推断,但是他们正在逐步提高这个推断的能力。

绘本是一座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利用。在这方面君武小学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了广西区级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全球教育理念下的绘本应用和开发》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利用绘本阅读对学生 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绘本形象而不抽象、生动而不枯燥,具有画面感、美感,小学生更喜欢靠近它、更容易接受它。因此,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学生推断能力,具有天生的优越性。

三、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学生推断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学校的思维训练方式,对学生推断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开发了相关的课程。下面是我们的训练过程。

(一)表情游戏引路,初步认识推断

教师选择一个人物表情画面,让学生尝试推断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当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教师追问:“是什么线索让你进行这样的推断呢?”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关注细节,在图片和文字中寻找推断的线索。请看下面教学实录。

选择绘本《大卫,上学去》其中一幅(图一)。教师首先盖住文字,让学生只观察大卫的表情,推断大卫可能遇到的情况。

师:这个男孩叫做大卫,他推开门,露出他的脸。大家仔细看看并猜猜,他是什么表情。请用上 “我?J为……”“也许……”“我可以推断……”这些句式说一说。

生1:邪恶的表情,他在坏坏地笑,也许他在做什么恶作剧。

生2:害怕的表情,我认为他的牙齿掉了,担心别人笑话他。

生3:惊喜的神情,我可以推断他看到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或者他看到了爸爸的秘密。

察言观色是人的本能。从观察表情入手进行推断故事,每个孩子都乐意参与。另外,绘本中的人物表情多是夸张的,能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揣摩文字,推断故事发展

绘本故事文字虽少,但内涵丰富。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就可能浪费了宝贵的训练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简短的文字进行推断训练。比如,图一,我们已经分析了大卫的表情以及背后的故事,接下来展示文字:“大卫!你迟到了!”利用这简单的一句话来进行推断下一步的故事。

师:哈哈,大卫的表情真是复杂啊,让我们同学有这么多的猜测,原来他是上学迟到了。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经历推断一下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呢?

生1:大卫一定会很惨的,说不定老师会让他罚站。

生2:我的老师可没这么好说话,他一定会要求大卫写检讨。

生3:我们班级有个规定,谁要是迟到了,就要讲一个故事给大伙听。我认为接下来,他会给大家讲故事。

推断不是无源之水,推断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或经历之上,尤其小学生。这里,教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推测,降低了训练的难度。

(三)创设一段对话,提高推断能力

绘本一直被认为是用耳朵来听的故事。阅读绘本最好的方式是别人读,自己边看边听。这样,读者(听故事的人)可以获得画面与文字两种语言,并在自己的内心中创生新的故事。读者之间的对话,读者与绘本人物的对话,随时随地都能发生。我们可以根据绘本图画来创设一段对话,把孩子快速带入故事中;同时,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掌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推理轨迹。

教学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先让一部分学生根据一幅画创编一段对话。要求对话不要超过六个来回,一个来回每个角色只允许说一或两句话。然后,再让另外一部分学生根据这段对话,推断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是怎样的画面。最后,让学生比较自己推断的画面与原图是否相同、推断的故事是否相似。

比如,针对图二,我的学生创?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生1:牛肉。

生2:喂,大卫!

大卫:干吗?

生2:排后面。

大卫:饿!

生3:也不行。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编成一段两人的电话聊天记录。教学时,教师只把其中一个人的回应告知学生,让学生去推断电话中的两个人在讨论什么,并补充另外一个人的说话内容。这样,会产生更多的故事。对学生编的故事,教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一切推断。

(四)推断在线索变化中调整

在绘本创作中,有时候作者有意留下隐含的线索,每次只提供一点信息,到故事结尾才揭露秘密。一个好的读者应该特别关注故事的线索,一边读一边跟着线索思考,不断改变自己的推断,最后能比较准确和全面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如,绘本《七只瞎老鼠》比较合适进行这个方面的训练。该绘本是根据《盲人摸象》来创编故事的,七只不同颜色的老鼠,根据自己发现的线索推断他们见到的怪物。

教学时,教师先提供一个表格(表格一)给学生,并说:“我将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但是不会告诉你们故事的最后结果。”然后,教师一边朗读绘本,一边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线索猜测自己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合作完成表格;最后,再看小老鼠的推断。

随着线索的变化,学生的推断也在变化。这时,教师问:“他们(七只老鼠)的推断是否符合事情的发展线索?又是什么原因改变他们原来的想法?”在完成六只瞎老鼠的猜测后,师生一起从封面开始重新阅读故事。一直读到最后,学生终于明白,小白鼠发现怪物原来是一头大象。这时,学生就如小老鼠们一样感慨万分。有了这样的阅读经历,学生就理解并掌握了推断事物的基本方法: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意见,全面考虑各种线索,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真实的判断。

(五)在疑问中提高推断能力

我们利用“观察―疑问―推断”表格(见表格二)来训练学生的推断能力。

教师先给学生示范,观察图片,在画中寻找线索,并且将自己看到的内容填到表格中;接着示范提问和推断两个方面。比如,我选择了《朱家故事》的封面(见图三)作为训练对象。

照样子示范两至三幅图画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自己进行推断;同时,引导学生用“可能”或者“我认为”来强调自己推断的过程。这样,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讲的是基于图片观察所进行的思考,是基于观察、思考后想到的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作者真正写下来的。因此,这种思维的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推断思维能力。

(六)超越故事情节,推断更多要素

当学生掌握了推断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细化故事要素,从故事角色、问题、情节、结局等方面进行推断。最简单的做法是在故事的开始,让学生预测一下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一边读一边完成这个表格(见表格三),并用绘本讲述的故事来证实自己的推断。当然,也可以讨论自己的推断为什么与绘本讲述的故事大相径庭。这个表格可以让学生随意选择其中一项或者几项进行推断,也可以把整本书分成几个故事环节进行推断。

根据《朱家故事》,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可以进行四次推断。第一次:朱先生有很好的房子和车子。第二次:早上,朱太太做完家务后才去上班;晚上,朱太太要干到很晚才可以休息。第三次:有一天,朱太太不见了。第四次:朱氏父子变成了猪,朱太太终于回来。以下是一位六年级孩子的推断作业(表格四)。

(七)复述一段文字,推断作者意思

在教学中,可以从故事里面选取一段方便推断的文字,让学生先填写下面的表格(表格五),然后看故事后面的文字,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如下表(表格五)。

完成了以上课堂训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记录他们对这个新策略的感受,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个阅读策略。在进行推断的时候,他们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他们学会在书本中、在图片中找到线索,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分析。

2.他们知道有些内容作者在书本里写得很少,但是留下了线索让读者去发现和了解。

3.他们明白文本中很少的文字会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4.他们更喜欢说 “哦,我现在发现了”,而不是说“什么?我不明白”。

小学生推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绘本教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打开一扇大门,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受到形式多样的推断思维能力的训练。

(责编 韦 雄)

篇2: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青海省西宁市水井巷小学:杨莉莉

电子邮箱:847578021@qq.com 联系电话:***

利用绘本资源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绘本,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是用文字和图像共同营造氛围,共同讲述一个故事的书。图画是绘本的生命。

绘本作文,充分挖掘绘本丰富的语文学习因子,利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链接生活、深入思考……唤醒学生写作的愿望,激发学生练笔的意趣,使绘本成为学生习作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让绘本成为孩子自己发现、感悟世界的最好媒介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获得办法的。”由此,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场,这个场是真实、安全、温暖的。只有在这样的场中,孩子们才会安然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以此为起点,思想就从这个起点起飞,自由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写作就会水到渠成的到达一个无限迷人的境界。

绘本正是我们创设这个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感悟的最好的媒介。绘本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发现至上”,发现图画的秘密,发现文字的美妙,发现图文结合中的趣味……绘本阅读,让儿童敏觉于文字的存在,流连图画提供的多元想象空间,并在“图”“文”结合的阅读过程中,生发无限创造的可能,他们会自然地“走进”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着角色的悲欢,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充盈自身个体经验的故事。

二、利用绘本的张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链接生活、深入思考

1、绘本语言简洁,文风轻快。

作者往往通过极少的文字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的情节生动而有趣,富有感染力。如绘本《花婆婆》中的语言,淡淡的语气,讲述花婆婆的人生经历,似小溪潺潺,总能在人心柔柔荡涤,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这种简洁、生动、把握住写作脉络的表现手法,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绘本独特的文字魅力,可以模仿它的表达方式方法,对于写作的进步大有好处。

2.绘本图画精美,富有张力。

有大量精美的图画是绘本的一大特点,它能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为精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的内涵。富有张力的图画本身就是一种美,它能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得故事突破文字的束缚,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充满活力。比如,《花婆婆》中的建筑色调浓烈,房子内部的摆设是暖暖的色调,给人无比温馨的感觉。再如,花婆婆种下大片鲁冰花,那素雅的色彩,点缀在村间乡野,给人视觉的冲击,带来美好的享受。

3.绘本图文互见,易于理解。

绘本图文并茂,图与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对于故事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往往比看普通的文字读物更加认真,在读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体会故事的内涵。

在《花婆婆》中,无需用更多的语言赘述,单单从爷爷抱着爱丽丝的画面,就足以感受到爱丽丝小时候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由此想到花婆婆最终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也许就是源于小时候这种爱的体验。

三、绘本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绘本的认识,停留在“阅读”层面,这其实是一种“视界窄化”。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写读后感、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绘本的很多功能,都亟待我们去深度开发。

篇3:利用地理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怎样正确地把握住现今地理教材的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利用教材中的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内都存有很多的景观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实地拍摄的真人、真物、真景。它们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海洋、陆地,有山脉、河流,有沙漠、草原、森林,有城市、农村,有宗教、习俗,有人物、动物、植物等等。这些漂亮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去形象地认识世界。让学生一看到它们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感受到地理世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形式美、建筑美,体会美所创造的地理规律。如“塔里木河”的图片,塔里木河那平静的水面,河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秋天的景色绚丽多彩,形成一道黄金海岸,让学生欣赏到一种自然美。各种图片色彩鲜艳、内容真实,使孩子们在内心深处享受美的乐章,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

在教学中,在学生欣赏这些景观图片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适当地添加一些娓娓动听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述说。这样,学生就好像眼看着“实物”——色彩鲜艳的图片;耳听着“自然界的声音”——老师描述的声响悦耳的语言,形、声、色齐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自然美、艺术美的熏陶中学习地理知识。

(二)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表数量多,每个章节都离不开它们。现在的地理教材图表数量多了,除了地图外,还有统计图、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表格类图、曲线图、柱状图等。教材中的素描图,像“地形素描图”、“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图”等,形象直观,逼真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面貌,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教师可以借助它们,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的教材文字少,一些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没有文字说明,而是要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图表、分析探索来总结规律。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一个思维飞跃。例如“热带的气候类型”,教材中没有出现文字叙述,而是要学生通过四幅景观图和四幅“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观察这些图片,亲眼目睹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自然景观、植被特点,进而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并知道它们存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再通过四季的气温、降水资料图来观察、分析,发现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最后归纳总结规律。

(三)利用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初中教材体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图,在实践中也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每章的篇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幅景观图,在图中加入一段简短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且语言概括精练,富有启发性。例如《地球的面貌》设计的引言:“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这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来认识她的面貌,了解自己的家园。”这种引言,既点明了每章的学习内容、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悬念进入学习活动,为接受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四)利用教材中的活动题,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多向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它紧扣正文,既是对正文内容的扩展和加深,又是巩固知识的练习和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它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巩固和评价。为了复习所学知识,课本安排了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用沙土等材料制作山地模型、用白色棉纱线在山地模型上表示等高线,演示地球公转等活动。这些活动可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能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些是引导学生制作地理模型、收集地理信息、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的,这些活动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学会在课外和假期中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从中锻炼他们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培养出在学校、课堂未曾培养的能力。这样的活动题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是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

篇4: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关键词:绘本;低段;写话

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低年级学生的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智力因素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迫切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取写作素材的平台,以此点亮学生心灵的繁星。

为此,我们设法引入优质的绘本资源,探索低段写话的新途径。

一、鲜活的画面开启学生的话匣

图画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以其鲜活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调动着学生的兴趣。绘本作文与原有的“看图作文”相比,增添了更多的画面空间、想象空间。教师紧抓“图画”,让学生在“图中”观察,“画外”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变成流动的“影片”,令其不由自主地走进“画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并唤起自己的记忆与联想,进而表达,使故事变得丰富起来。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直面写话的内容,加上图画书中所提供的丰富多元的写话材料,既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生活空间,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烦恼,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图画书为材料的写话过程中表“真情”,露“实感”。

二、简约的文字激发表达的欲望

1.感悟迁移式

绘本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语言图式和写作写法,可以学用结合。窦桂梅老师将绘本作为教材引入课堂,充分挖掘了绘本《我爸爸》一文中的语言规律,巧妙地渗透了写作训练点。

师:把这些话放在一块儿,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句子都有“像”,还有“一样”。

师:如果要把这两句话变一句话,中间的句号怎么办?

生:把句号变成逗号。(课件改正原句。)

师:再读读这句,如果变成一句通顺的话,用上“也”,怎么办?

生: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真好。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你们的创造,竟然和书上的造句一模一样。我不仅崇拜刚才的同学,也非常崇拜你们呢。太棒了!瞧爸爸高兴的。

可以说让学生独立创作《我爸爸》是一个比较难的题目,但是通过这个小小图画书的引入,并给出清楚的句式提示,借助这样的读写迁移,甚至是依葫芦画瓢,极大地降低了动笔的难度。

2.情感诱导式

美丽的图画,能营造真实、温暖的氛围;让孩子在这个氛围中自由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闫学老师在教学台湾著名图画书作家几米的作品《愿望》时,用那个可爱、单纯并爱许愿的男孩卤蛋的语言和美丽的图画,营造了一个安全、温馨的场,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师出示文字:

卤蛋每回睡觉前,都要许下三个愿望:第一,希望明天上学不要迟到;第二,如果迟到,不会被老师罚站在校门口;第三,如果被罚站在校门口,不要被隔壁班的小珍妮看到。(学生笑得前俯后仰)

师:卤蛋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又要许愿了。如果你们明天也要考试了,你会许下什么愿望?

……

师:无论是卤蛋还是我们,大家都有自己很多美好的愿望。下面我们把这美好的愿望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二次写话:我还有许多美好的愿望……

卤蛋用最真实、最胸无城府的方式表达了愿望。阅读了文字,欣赏了画面,激活了学生相似的经历,孩子们受到了感染,心灵深处的语言与思想之泉就会被开掘、被激活、被唤醒,然后汩汩流出。

三、多元的方式体验创作的乐趣

1.写写画画,相得益彰

教师可以依托孩子喜欢绘本的有利因素,让孩子模仿绘本的样子,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起笔,学会用笔来表达,不会写字就用图画表达,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画一画,写一写,这样最原始的写话形式就变成了以图画为主角的最简单的“绘本”。它能彻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以完全放松的心态开始用笔在自己的眼前开出一朵朵“小花”。

2.图文日记,积文成集

写话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并常抓不懈,所以日记是低年级老师最常用的培养写话能力的方法。通过自己对绘本的解读让孩子以圖文日记的形式产生写话兴趣,让孩子每天用笔记录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心理活动,并分阶段把优秀的日记积文成集,鼓励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优秀的绘本都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它们会像雨露滋润禾苗一样,滋养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懂得爱与美,并且慢慢地具备爱的能力,进而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美好,从而达到善于表演、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从小浸泡在“美丽王国”中的孩子,我相信写出来的绝不是一篇作文,而是一个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汪朝.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1997(6).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师之吴立岗小学作文教育研究专辑,2006(增刊).

[3]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4(4).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

篇5: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

马佳萍

【摘要】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而学习资源的获得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资源的广度与深度都大大加强,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自主学习

信息化学习资源

能力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其目的在于着眼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其重要。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原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研究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而学习资源的获得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学习资源包括学校情境下的学习资源和社会情境下的学习资源。在学校情境的学习资源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被视为权威,其他学习资源只能对教材内容的解释、补充和说明。因此学生学习的目的只能是“学教材”,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资源信息化。信息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知识获取、选择与创新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资源的广度与深度都大大加强,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信息化学习资源在课内自主学习的应用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才智、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于活动之中。

例如,我在《水循环》这一节教学内容中,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去查找下列内容:主题为地球上水资源的组成部分及我国水资源现状。有很多学生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收集到了大量图片、文字和影片资料做成幻灯片,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小水滴的自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物理情景,学生迅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马上联想到云、雨、雪、雹等自然现象。接着我让学生交流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从中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由于学生做的资料图文并茂,有的还有视频,所以讨论非常热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不言而喻。对于“水污染”的问题,学生查阅的资料最多,水污染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很多学生体会到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大量学生调查了污水处理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一节课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最后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利用他们收集的所有资料及老师补充的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全班同学交流,及时地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所以网络资源把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既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探究知识的能力及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应用 1.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有效的拓展知识面

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但决不能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在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囿于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一种教参,这样,学生的课外学习往往就变成了对这些有限的教学内容的重复。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影响了他们饱满个性的养成。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有效的拓展知识面,不断有新问题产生。

如:我在《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中,我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几个现象之外,还在自己的资源库中收集了相关的一些内容,如我国古代在光学中的成就,历史上伽利略测量光束的故事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等。我布置学生课后浏览并补充。学生通过资料的浏览,提出不同的见解,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光学成就,丰富了老师的资源库。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鼓励学生及时上网搜索,并提出与本学科有关的问题。如青藏铁路的开通,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有些。同学们都查得很认真,提出了不少问题。如:冻土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列车上要吸氧;火车上的水为什么烧不开等。这样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学生的领悟能力逐渐提高。

不管什么学科,仅仅靠教材提供的知识空间,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的。为此在知道学生课外学习时应该以教材为扩散点,拓展教材空间,鼓励学生走进图书室,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运用浏览器,在奇妙的网络里游弋,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就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阎寒冰《学习过程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6: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论文摘要:

语文教师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绘本阅读中,让他们在读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被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而带着这样的能力再回到语文课本中知识的学习,那么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件轻松而且快乐的事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把绘本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利用绘本素材进行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在阅读上,教师要与学生走进绘本,共读共赏共思共悟,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 阅读兴趣 理解文本能力 正文:

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而这种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不仅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⑴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⑶能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得知,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直观,更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把绘本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利用绘本素材进行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在阅读上,教师要与学生走进绘本,共读共赏共思共悟,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很少,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让他们去读大篇幅的文章,即使是带拼音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从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就让他们觉得阅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没有阅读的成就感。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也就是说,低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绘本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绘本都比较唯美,版式精致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可以说是低年级最好的一种阅读教学资源。

二、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

绘本中的图片是故事的主要信息,但是文字也不可或缺的,学生们在观察图片结束之后会主动去读文字,看看故事内容与自己的想象和观察是否相符。有些绘本中的句子是在不断重复的,学生会在一遍遍地重复之中对句子进行无意识的记诵。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在修改衣服时,故事用了同样的句式进行描述:“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这样的句子在书中一共重复了五次,图文结合外加肢体语言的配合,在这五次的重复之后学生能很轻易地将句子记诵下来。背诵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是积累知识与语言的重要渠道。

三、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在绘本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透过图画细节猜对话,如观察故事中人物的表情,猜测他的心理活动;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布景,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来模仿人物的对话。再回到文字中进行阅读,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学生阅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表面含义,而是深层次地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意,人物的感情、性格等。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会不定时地与学生一起回顾所讲过的内容,在故事结束之后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这样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理清故事的脉络。同时,也会通过不断的提问,训练学生住故事的主要信息。通过关注细节、整体把握、适时提问三种方式,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而理解能力恰恰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同时,绘本图片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更好的理解。如《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小猩猩因为自己非常孤独而出租自己的友情,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绘本的每一页都会在隐蔽的地方出现一种不同的小动物,实际上是为了告诉大家,其实友情就在你的身边,要去主动结交朋友。再如,在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故事时,小兔子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没有急于让学阅读下一页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去猜测兔子妈妈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会说,比爱胡萝卜和白菜还多。”还有的学生说:“兔妈妈会说:‘看看那棵树上的叶子,你爱我比那些树叶还多”这是对于绘本中句式的应用。在读过绘本之后,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对故事进行归纳总结,对故事所要传达的情感进行升华。

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学生只有在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之后,才能真正地感悟到文本传递的情感,才真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地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每一个绘本都是社会生活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着一个潜移默化的社会化过程。如,绘本《我爸爸》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展示了父亲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读完绘本之后,我设计了配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父母值得骄傲的能力。有的学生说道:“我的爸爸力气很大,可以一下子就把我举起来。”有的说:“我的爸爸会给我做好吃的汉堡包。”虽然是一些平凡小事,但在学生的眼睛中却放大了许多倍,让学生在熟悉中亲近,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在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只有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才能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更容易地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今语文教学的一个弊端是跳不出语文教材,除了课文和阅读习题之没有更好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教师也没有进行更好的阅读指导。为避免这个问题,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每个月至少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两本绘本的共读,让学生经常接触到高水准的图与文,一读再读,他们在读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被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而带着这样的能力再回到语文课本中知识的学习,那么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件轻松而且快乐的事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

篇7: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错题资源,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资源, 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

《新课标》提出 :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 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数学课上, 我从学生的作业本中找出原题的两种不同的算法 (第一位学生方法正确, 第二位学生方法错误) :让学生观察后思考, 到底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 至此, 这道题的数学似乎可以了结, 但我认为还应该再进一步思考。当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时, 我没有给予否定, 而是让学生自己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以“错”引“思”, 以“错”促“思”, 通过错误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知识,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反思能力。长期以来, 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不能认识到自己思维过程正确与否, 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发现错题只知道纠正答案, 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错题集的总结与整理并不是目的, 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整理, 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 通常而言, 需要学生自己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 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整理错题, 要准备一个本子, 按照时间编号。避免错题发生是一种前反思行为, 即培养学生在每一次作业或练习时能主动地进行检查和检验, 降低错误率。操作上, 应进行课堂练习, 营造错题反思的氛围。学生出现错题是难免的, 可以营造解决错题的氛围, 让学生共同关注错题, 激发反思错题的热情。这种氛围的形成, 可以利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呈现;定期从学生的“错题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剖析, 充分暴露解题思路, 讨论错误原因。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 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反思、回顾。准备好本子以后, 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 先将题目抄下来, 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 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 一个星期一次小结, 一个月一次总结, 一个学期一次总结。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以分类的形式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 做到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应用了这个方法, 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 除了看课本, 把知识串起来外, 还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教师可以设置类似的错题集, 收集学生典型性的易错题, 以期让学生通过有效使用错题本, 提高数学反思能力, 倚错生思, 聚思成慧。

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又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敢于发表见解和思想反思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过程。它是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获得自我体验。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 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 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和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实践证明, 学生在反思中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况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可以这样说, 只要有认知活动, 就会有错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 过度防错、避错, 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 大大减少了学生拓展认知范围、发现新知识的机会, 使好奇心、求知欲和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制乃至被扼杀。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利用错误进入积极思考、探究、倾听与评判状态, 让思维“动”起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错误, 应该是有区别地应用策略。如何因势利导, 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后进生, 采用哪些方式提高他们辨析错误、反思的能力, 需要仔细琢磨。学生有不同的错误和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 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善于对既有结论进行进一步反思。学生元认知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 元认知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 某些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发现错题只知道纠正答案, 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学生出现错题, 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错题集是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整理成册, 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源库。然而, 在调查中, 却发现运用错题本摘错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弥补。

参考文献

[1]刘梅英.利用数学“错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013.12.13.

[2]严欢明.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1.10.03.

篇8: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关键词】插图 培养 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插图资源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对教材插图有明确的认识

高中生物教材插图按表现形式看,可以分为示意图、模式图、图解等。对于这些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充分挖掘课本中图画的教育内涵,发挥其直观的教育效果。

二、巧用教材插图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1巧用教材插图资源,培养学生观察与识图能力

1.1 引导观察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首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时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注意准确性;再次要注意有序性。通过分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掌握生物体的结构、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1. 2 引导识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插图进行研究,向学生渗透过程式教学思想,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识图作答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呢?

1.2.1注意方位

教学中让学生对常用的解剖学术语(如近地侧、远地侧、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不同的方位去识别生物体的结构,看到的结构可能不一样,故识图时要学生注意方位。

1.2.2 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如有些学生考试时把反射弧模式图中的结构名称常常填错,原因是学生没有抓住图中结构的主要特征。我们可指导学生抓住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神经节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前角这一知识点,把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区分开来,感受器与效应器也就好区分了。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1.2.3 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有关联的图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如通过比较教材中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学生就易掌握各自的特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又如通过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与减数分裂图,就能找出动物有丝分裂与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

1.2.4 添加图注

有些插图没有图注,如何帮助识别此类图?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添加图注,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在大脑皮层各种神经中枢的功能示意图中,可注上"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2巧用教材插图资源,培养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

2.1 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图联想功能

生物在进化中有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图分析,由结构联想功能,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相关知识如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和细胞各部分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

2.2 引导学生对图的局部和整体进行联想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的感官受到直接形象的刺激,扩大大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课堂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如在讲授孟德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教材必修2“图1—8 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然后全班归纳出F2中的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分布规律为: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为4种表现型的纯合子,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为黄圆的“双杂合子”,除此之外,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的基因型相同,且为“单杂合子”。再进一步分析可知,黄圆、黄皱、绿圆分别分布在三个不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上。通过对文字和插图的局部和整体进行分析,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又有利于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2.3 引导学生据图拓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实教材插图,整合知识,据图拓展,引导学生增加某些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载负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结合必修1“能量之源──光宇光合作用”中的“图5—15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等;

(2)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部位;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反应条件(对光和酶的依赖);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途径;

(5)光合作用反应物CO2中C的去路;

(6)光合作用生成物O2中O的来源;

(7)CO2含量(浓度)突然变化对C3和C5化合物的影响。

像这样教学中以图为中心,向各个角度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因“材”置宜、因“图”而异,利用插图采用或创设情景,或分析,或设问,或用以组织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要重视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插图要巧释妙用,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篇9: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一、了解绘本的含义,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童来说,文字就是抽象性的符号,加大了他们阅读的难度。所以,绘本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它不像其他的图书,以文字为主要内容,而是以图画为主,用一些简单的画面组建相应的故事。

幼儿时期的学生都容易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一本美轮美奂的绘本会让幼儿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会在看的过程中感到无聊和乏味,有利于激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了解绘本对阅读的意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绘本中精练的语言、色彩鲜艳的图画描绘,都能很好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绘本利用图画的方式将一些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对书本的内容产生兴趣,帮助他们解决了在文字阅读上的一些问题。同时,绘本中的图画都讲究画的技巧和风格,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表达,提高幼儿美学意识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幼儿园讲《小熊的故事》时,就可以利用绘本,把小熊的故事用图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有着这些巨大意义的作用下,在幼儿绘本阅读中,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而阅读环境又包括阅读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安全的阅读环境。在物理环境中,要求是在光度较强、通风状况好、安静舒适的独立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在心理环境中,要求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并且,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时,要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让他们用愉悦的心情进行阅读,增强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选择正确的绘本,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本好的绘本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幼儿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该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慎重考虑,把最好的书献给最好的幼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选择过程中,一些绘本对幼儿完全无作用或者是有伤害的话,那么,这对他们整个阅读时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学校和家庭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好的符合幼儿教育和心理特点的绘本,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中之重。学会翻书,是阅读的首要步骤。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都是以图片为主的,在阅读内容的时候也总是喜欢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要利用好幼儿对绘本的兴趣,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幼儿主动阅读,开展互助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进行阅读也应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幼儿主动阅读。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鲜艳的绘本能很好地激起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如一本全是文字的图书和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放在幼儿的眼前,相信幼儿会选择那本图文并茂的图书进行阅读,并且在幼儿阅读的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主动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互助阅读也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每个幼儿对自己所看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都会进行分享,让其他幼儿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所以,学校要多开展互助阅读,让幼儿之间多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很多实践证明,有效地利用绘本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幼儿时期,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图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主动阅读,开展互助性阅读都是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良好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的阅读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语言、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现在传统的幼儿语言教学只注重口语的发展,忽略书面语言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在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绘本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载体,它很好地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适合幼儿进行独立的阅读,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绘本,幼儿,阅读

参考文献

[1]徐丹.关于绘本阅读与幼儿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9(31).

[2]李鑫.幼儿园绘本阅读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9(12).

篇10: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一、语文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分别从“听”、“说”、“读”、“写”、“思”和“创新”六个方面来谈。

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一般有听广播电视、听故事、听报告、听讲演等等,总之,就是听别人讲话。听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环节,要做到耐心专注,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做出恰当的反应。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听一些新闻、故事,然后复述事件的中心大意。

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说”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思想、演讲、辩论等。要态度自然,注意对象和场合;准确、流利的讲普通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努力使对方理解;“说”要与“听”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模仿教师、电视台播音员等,多看新闻、演讲会、辩论会,多做朗读、背诵训练,不断提高说的能力。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读,就是阅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熟练使用工具书和多媒体。教师安排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可以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如做摘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读,还可以上升到对事物的感悟。如对书画作品的读,对山水风景的读,对人品的读等等,这是高一层次的读,是对人或事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感悟。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一是指写字的能力;二是指写作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开办课外书法兴趣班(或兴趣小组),从毛笔字抓起。初中生在写字训练上与小学脱了节,应重新重视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写作上,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征文比赛,还可向各级报刊投稿,使学生养成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5.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思”的能力

通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听、说、读、写”和“思”是互为促进的。如办墙报,除了“写”的能力外,还需要对版面进行布局、装饰等,这些都需要与“思”相配合,用“思”指导“写”才能顺利完成的。

6.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的、高级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敢放开的想、大胆的实践,不怕犯错误。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充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他们的潜力。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简单的事,需要语文教师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听、说、读、写、思”几方面的关系

学生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几方面的能力需全面的发展,不能偏废哪一项;当然,根据兴趣和爱好可在某些方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但千万不能放弃任何一项。

2.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结起来,把语文活动的范围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用课堂教学指导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促进课堂教学。

3.跟踪管理,及时总结

对学生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活动,教师要跟踪指导,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学期末进行活动情况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吸收能力,循序渐进,不一蹴而就。

新课标指出:“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方法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引导,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提高语文能力,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篇11:利用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内容的设置上则更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高中生物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及实践素材, 根据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 是只需要简单的材料用品就可以完成的, 有些实验甚至不需要耗材, 如制作动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制作DNA分子模型, 制作细胞膜模型、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标记重捕法的模拟实验等等, 是所有学校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的。

第二类, 是只需要很简单的器材或药品就可以完成的, 比如有很多实验只要一台显微镜就可以完成的, 如观察不同细胞的结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等, 还有像观察酶的高效性的实验是只需要简单的器材和药品就可以完成的, 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实验室没有, 我们可以直接在医院门诊买到, 氯化铁溶液可用锈铁钉代替, 动物肝脏的研磨液可用其他组织的研磨液代替, 当然在这里会存在实验的严谨性问题, 因此这些简单改进的实验最后一定要设置关于实验严谨性分析的讨论, 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类, 就是有些实验无论是器材还是药品都较难获得的, 但同样可以通过替代或模拟来完成, 如PCR技术, 其中的PCR仪我们就可以使用三个恒温的水浴锅代替, 当然其中使用的药品也是价格不菲的, 大多数的中学还是无法配备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来演示其过程。

二、通过实验或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探究能力的几个原则

1. 不要错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

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 (1887~1985) 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展,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的确, 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获取知识,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研究问题,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 在介绍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进行, 对于学生理解性状分离比的出现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1/3的概率的出现 (这时一般数学中还没学习到概率问题) , 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类实验几乎不要实验条件, 我们可以使用任何容器代替小桶, 也可以使用植物种子代替小球, 通过动手操作,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合作、创造及探究能力。

2. 在合理的范围内努力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创造力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事实也证明, 没有创新性能力, 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 就没有科技的发展, 也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学生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而生物实验是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验证或应用, 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选择性, 包括材料的选择, 过程设计, 处理方法等, 其中即使是较难的问题, 也要通过设置一定台阶的问题的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决不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否则就让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机会白白丧失了。例如: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 在几个注意事项中, 对于生态瓶是否密封及是否需要光照, 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我们制作的生态瓶是模仿地球上的哪种生态系统?让学生通过自主创新来处理问题, 即便实验失败了, 让学生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这也是探究能力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

三、实验教学及改进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1. 把实验操作改成实验讲解

把培养探究能力的实验操作, 改成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过程, 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已经越来越注意这方面的考察了, 在高考中更注重操作细节的考察, 如考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问用生长素溶液怎样处理枝条?“背”实验的学生一般只会在实验过程中记“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枝条”, 他们一般很难想到处理的方法, 即使教师告诉他们, 记忆也不会深刻, 而参与实验的学生, 即便教师没有提到, 学生在试验中做到这一步时, 也会去想或去问, 印象当然深刻。

2. 把做实验当成是浪费时间的事

由于教育新政的实施, 更多的教师会感觉课时比较紧张, 更多的教师会将课堂上学生用于动手的时间给压缩, 认为学生活动会浪费较多的时间,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我们教学的过程要看重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自主探究,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理解更深入, 记忆更深刻, 更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锻炼, 为以后学习过程中更快速的理解和应用知识打下基础, 比起教师讲学生记, 然后还要不断的复习, 更节约时间。

总之, 要想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就必须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亲自参与探究的机会, 作为教师不可能坐等我们实验条件改善到什么程度, 再进行实验教学, 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条件来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能力, 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江苏省新的高考政策的推行, 使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的考察, 当然作为能力考察的重头戏——实验的考察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而对实验考察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实验题变为穿插式的考查;由原来粗犷式的针对原理和过程的考查变为针对实验过程中细节的考查, 同时也加大了对实验过程中所引发的再生性问题的探讨及由实验操作所培养的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继飞, 陈雪梅.生物教育科研概论: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开幕词下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