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简答题题库

2022-08-08

第一篇:大学思修简答题题库

大学思修简答题

目录主要押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 1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 2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2 4.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 2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道路及基本经验 ................................................................................ 3 6.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 3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意义及现阶段中国的基本矛盾与任务 ............................................................ 3 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 4 9.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 4 10.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 4 11.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4 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5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5 14.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5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5 16.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6 17.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 6 18.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基本方针)。................................................................. 6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6 2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7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与建设思路) ................................................................................................. 7 22.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7 2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8 24.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基本方针) ..................................... 8 25.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8 26. 新兴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8 27.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 8 2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宗旨 ............................................................................................................................... 8 29.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9 3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9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9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 10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内涵及意义

依据:①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③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 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的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是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1 ③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历史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其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目的和归宿)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②解放思想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做到实事求是。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在理论创新的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③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是的基础上。

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4.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道路及基本经验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革命动力:工人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新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力量和联系使之动摇)

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基本纲领: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是民主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要胜利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6. 社会主义本质与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内涵是: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两个重要方面是公有制为主体和不搞两极分化。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意义及现阶段中国的基本矛盾与任务

理论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性质)1956—2020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历史意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③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①改革开发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

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②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 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9.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①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疑虑与争议。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促进改革发展同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0.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这一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建立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

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和创造先富起来,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②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坚决防止两极分化。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④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4 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思路:

内涵: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②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和新要求)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

14.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马克思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

5 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团结和民主是两大主题,三大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内容和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6.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是宪法和法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7.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8.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基本方针)。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

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6 2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的突破。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与建设思路) 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建设思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2.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目标和主要任务:

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7 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十八大文件》

24.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基本方针)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必然选择;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基本格局:全方位,多层次

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25.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6. 新兴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课本标题

27.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课本标题

2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宗旨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8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原因: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 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 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何解决: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 史性课题。

3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补充:

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石贯穿于上述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

一、党的建设等。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9 益。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根本依据,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理论是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冲突问题。 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性质)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的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形成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五,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标志。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党

10

第二篇:思修简答题(模版)

1、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我们同样面临“选择”和“坚持”两个问题。坚持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验,选择是对一个人洞察力的检验。1 、你是怎样处理“坚持”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

2、在确立自己成才目标时,怎样做到“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

一、

1、选择和坚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选择是坚持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然后才能坚持不断地走下去;坚持是完成选择的动力。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所做的选择,那么就表明我们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可以完美完成的。

2、就我个人来说,我会慎重考虑,权衡所有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并且在执行初期不对自己所做的选择而犹豫、后悔,先静观事态的变化发展,然后做出微小的调整,毕竟事物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不可能猜到未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因此我们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选择最佳方案,继续完成那最初的设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坚持,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这个坚持也不是盲目的坚持,是对我们所做的正确选择的坚持。将良好的选择与坚持结合在一起,人生的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二、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随别人立志,因为这样立下的志向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期望的,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附属品。一旦有了明确的意愿,就不会经常立志了。

其次,要把意愿变成志向,而且尤其是长志的话,需要我们把自己的目光放远,能看到未来可能发生、存在的变数、风险,也就是说我们要具有远瞻性,只有这样,我们立下的志向才是有价值的,才是长远有效的。

综上所述:有个明确的定位,并且有远见,我们才能“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2、有人认为:“人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不也生活得很好吗?”也有人提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才图;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还有人认为:“理想是明天,现实是今天。讲共产主义理想,解决不了当前的现实问题。今天该玩就玩,何必想那么远?” 针对以上观点谈谈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理想?

上述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1、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没有理想,人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

2、当代大学生绝对不能把利益、权力当做树立理想的参照物。因为这些都是错误的价值观,一心只想着钱与名,最终只会成为这两者的奴隶,自我就会于此而迷失,就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了。

3、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4、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树立两个方面的理想,第一个是个人理想,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最大期望。我们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但这应该是切合实际并且在法律与道德保护的前提之下的;第二个是共同理想,因为我们是社会人,我们离不开我们这个共产主义社会。坚持实行共产主义任重道远,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臂之力。

3、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每月请保姆洗衣服打扫宿舍,在市场经济时代,花钱雇人打扫卫生清洗衣服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等价交换,如果经济条件允诺,请保姆打理一下日常生活也不为过,并且还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 既方便了自己又帮到了别人,这又何乐而不为。针对上面的观点请谈谈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于不适合。如果你自理能力很好,那么就没有必要请保姆了,否则,既浪费钱,又浪费劳动力。如果你还没有良好的自理能力的话,请一下保姆又何妨,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这个称谓上排在首位的还是“学”,学习是一个学生首要的职责与义务,不应该让日常生活的琐事影响到我们的第一要务。不过,我们基本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还是要有所加强的,毕竟人活着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对于以后是大有裨益的。

4、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的南海、钓鱼岛等面临一系列问题,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纷争的?

毋庸置疑,南海、钓鱼岛是中国的。从历史上以及法律道德上看,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国不安好心,试图妄想占领我们千百年来的领土,是不道义的,也是不得人心的。正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不足,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为基本国策,但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他国趁火打劫,不断侵犯我国。为此,外交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注意措辞,不可含糊其辞,因为这本来就是我们的领土,让他们明白妄图侵吞别国领土是行不通的,并且让他们自知理亏,心服口服。只要不改变现状,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但对于钓鱼岛的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可以争议,但不可侵犯主权。 其实领土问题历来十分复杂,只有不断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5、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若干“网络红人”,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不尽相同。我觉得“网络红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丑化,以娱乐大众的人,比如:芙蓉姐姐,他们是主动的;相对的,另一种则是被动的,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突破常人的想象而被人敬佩的人,例如:清华学霸马冬晗、马冬昕姐妹。前者的人生价值是肤浅的,没有什么内涵的;后者的人生价值是丰富的,伟大的。我是极其厌恶前者的,因为他们低俗,放下了自己仅剩的自尊,办成小丑来取悦大众,以获取知名度。他们以那种媚俗的姿态活跃于网络上,成为“网络红人”,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对于标准的价值观,他们可谓背道而驰。而后者迅速蹿红于网络,实现了他们自己激励大众的价值,不失为一件好事,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专心于治学的又能有几何呢,他们的出现给了我们希望。

6、如今,“富二代”炫富已不是个别现象,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

是的,“富二代”炫富的现象的确屡见不鲜,从此之中的确可以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

1、 有的富人太张扬、太猖狂。他们仗着自己有钱而产生了许多莫名的优越感,不“炫”不快,完全没有顾及一些穷苦百姓的感受,他们忘记了一句俗话: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因此,我希望所有富人都收敛一点,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几十年后,地位一交换,富人就会体会到被别人奚落的痛苦,这样叫苦那真是自作自受了。

2、 有的穷人没有摆准心态。他们的嫉妒心极强,也许只是别人一些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觉得在向自己示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富人也有许多无奈了。希望穷人们或者那些生活水平中等的人们不要太小市民,总以为是富人的错,实际上有时错在自己,错在自己没有调整好心态,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些。

3、 其实,归根究底,出现“炫富现象”实际上还是由于我们国家贫富差距太大。如果在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生活的国度里,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此,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理想而奋斗终身。

7、你怎样看小悦悦案例,其中存在着怎样的道德两难问题

小悦悦案例中18位路人的冷酷无情,深深刺痛了我们13亿民众的心。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感被强力地唤起,中国人对道德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我们究竟是怎么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为何在21世纪缺失得如此严重?我们习惯了在熟人面前如何生存,如何守望互助,如何远亲不如近邻,却不习惯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会的只是明哲保身和自私自利呢?遥想当年,雷锋帮助别人,从不担心会被冤枉,实际上,他也从未被冤枉过。可见,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得富裕啊!如今,我们却因为怕被栽赃,都不敢救助可怜的小悦悦。也许有的人本想去救小悦悦的,但是因为从众心理,本着别人不去我也不去的原则,不冒然行动,而有的人则是因为鲁迅先生笔下那可悲的看客心理,认为此事身不关己,于是冷漠地看着受伤的小悦悦,而不伸出援助之手。救或不救这个道德两难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去救小悦悦在我们良心道义和道德上都是过意不去的。我们真的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与社会,我们真的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8、有人说:诚实守信的人是傻子,你的观点是什么?

我不赞同上述观点。我认为诚实守信的人一点儿也不傻,相反,他们是机智的一群人。

1、诚实守信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因为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德的根本就是诚信。换句话说,没有诚信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而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因此,诚实的人一般就是代表社会正面价值观的人,而能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人必然是有大智慧的人。

2、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的制衡,也需要道德,尤其是诚信的约束。如果我们都带上假面具,虚情假意,自私自利,那么人与人之间仅仅依靠利益来维系关系,那就变得太功利、太势力、太贪婪了。要知道诚实守信可是企业无形的资本。企业不违背道德,实事求是,不欺骗大众,那么大家才会赞不绝口,企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晋商和徽商的一个生财之道便是诚信,难道能说他们是一群傻子吗?

3、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几乎所有都是为了弘扬诚实守信这个美德的,是不是我们具有这个优良美德的老祖宗都是傻子呢?

综上所述:诚实守信的人绝对不会是傻子。我们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为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9、有人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的优良品德,而今天的社会物质财富已经极大的丰富,节俭已经成为一种浪费。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不赞同上述观点。艰苦奋斗和节俭永远都不会过时,反而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这样的传统美德。

在战争年代,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我们才能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登上一个又一个制高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而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大家不断信奉享乐主义,有了点小钱就用来享受,完全不知道那些钱有多么得来之不易。金钱背后的劳动价值与其表面的使用价值完全不成正比。因此,节俭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更有义务传承节俭这一良好的品德。

正如“八荣八耻”里的所说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需要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而大肆挥霍。现代社会拜金现象随处可见,提倡艰苦朴素与勤俭节约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巨大冲击。为了构建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养成艰苦奋斗和节俭的优良品德。

10、通过“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请讨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你如何看待宪法的职能?

1.“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导读:此案是全国首例公民维护宪法权利并胜诉的案件,判决意味着《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救济,《宪法》可以作为法院判案的直接法律依据,开创了法院引用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先河。

齐玉苓即齐玉玲,与陈晓琪同为山东滕州八中学生。在1990年中考中,齐玉苓被山东济宁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但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村党支部书记)的策划下,领取山东济宁商业学校给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以“齐玉玲”名义入读济宁商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山东滕州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济宁商业学校、滕州八中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同年,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3.5万元,并认定陈晓琪等侵害齐玉苓受教育权不能成立。原告不服,遂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上诉人的受教育权等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2001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批复自同年8月13日生效。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宪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1)责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2)陈晓琪等四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3)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和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余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陈晓琪等被告赔偿齐玉苓精神损害赔偿费50000元。2001年11月20日,齐玉苓案执行完毕。

请思考:宪法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如何看待宪法的职能?

我认为宪法不但高高在上而且与公民息息相关。

宪法高高在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而且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与公民息息相关:宪法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通过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它代表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反映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权益。 至于宪法的职能,可以总结为宪法对国家权力、政治制度、法制、社会经济、公民权利的保障的作用这几点。齐玉苓案中,宪法充分发挥了公民权利的保障这一职能。宪法是法,法律应该能被实施,因此宪法应当像该案件中一样从神坛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人们就能切实体会到宪法权利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也为公民人权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即使宪法司法化还不是怎么的普及,但是宪法能切实用到实处,为民所用,为民谋利是大有裨益的。

11、根据孙志刚案件请讨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我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人权?

3.孙志刚之死

导读:孙志刚案件实质上反映了国家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保障人权、有效限制政府权力的原则相悖,是对公民个人迁徙流动权利的一种侵害。该案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当前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我国《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进一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2003年3月17日,27岁的中国公民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收容了。事情发生在当晚10点,喜欢上网的孙志刚离开与朋友合租的住房,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玩。孙志刚是广州达奇服装公司的一名平面设计师,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从深圳跳槽进入达奇公司,当时处于试用期,月薪2000元。

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上时,孙志刚突然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的警察拦住了去路。当时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事后已无处查实,因而也无法判断警察拦住他,是否因为“他不修边幅”。

孙志刚并不知道,此时广州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严打”的统一清查行动,三无人员是重点清查对象。当天下午,天河公安分局刚开了动员大会。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也正值广州市“两会”前夕。

由于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孙志刚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当晚,将近110人先后被带进这个派出所,其中30多人被收容。

6月9日的判决中,18名被告一人判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徒刑,其余15人的刑期加起来大约100年。耐人寻味的是,开庭前一天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6月4日,广州市政府宣布:23名政府官员因对孙志刚事件负有责任而受到从撤职到记过的处分。同一天,一笔赔款进入了孙志刚家属的账号——通过9轮谈判,广州市的专案组代表三个赔偿义务机关,广州市公安局、民政局和卫生局与孙志刚家属签署了国家赔偿调解协议。

一个中国公民死亡,如果系政府全责,最高可获得24.8万元的国家赔偿。但据记者多方查证,孙志刚家属所获的赔偿几倍于此,而且这笔赔偿被要求必须在开庭前到位。

孙志刚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5月2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沈岿等5位法律学者,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就孙志刚案成立特别调查组,同时对收容遣送制度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在这5位法律学者之前,还有许志永、俞江、滕彪等3位青年法学博士在5月16日,因为孙志刚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建议书,要求对1982年出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审查。 在这份建议书中,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法学博士)等3位博士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相抵触,建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这项法规进行违宪审查。在采访中,许志永一再向记者强调,他们的这份建议书并不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上书。他们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权利。 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违宪审查进入实质性法律操作层面。

2003年8月7日,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孙志刚案件的处理,是迅速的,是坚决的,也是非常严肃的’。公安部部长周永康曾先后作了7次重要批示。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收容站变成了社会救助站。 2003年8月26日,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又联合发布通知,共同向全社会宣告:坚持依法办案,正确适用法律,有罪依法追究,无罪坚决放人。除了政法系统,我国行政机关也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从而制止行政部门滥用“国家”、“政府”的名义侵害公民权益。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8月1日起施行。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自2004年3月14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深刻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请思考:“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我国法律应该如何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利益最重要、最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孙志刚事件之中有很多地方都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向前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一切规章制度的确立都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都必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必须保障人民所享受的权利和自由。

然而,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国家、政府是完完全全以人为本的,孙志刚之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要是行政人员以人为本、为民着想、权为民用,孙志刚还会死吗?是他用死换来我们对人权的思考,我们才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血淋淋的教训,不让人们群众受一点点损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

我国法律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保障人权:

1、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人权保障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侵犯人权是违法行为。

2、加快人权保护方面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民的基本生存权,从根本上讲,要靠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3、加大保护人权的财政投入,每年财政预算时,应逐渐增加比例。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依靠财力支持。

4、保护人权,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作为人权主体的弱势者是人权实现的决定性条件,国家,政府和社会是人权实现的重要条件,这些条件相互配合和支持,中国的人权保障才能最终实现。

12、就视频案例 《大学生法盲》 讨论: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持法律的权威?

安徽某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吴老师被人残忍地杀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社会影响及其恶劣。这是一起绑架、敲诈杀人案,而让人震惊的是涉案者都是在读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片中分析了他们的作案动机和犯罪心理,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生动教材。

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是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第三篇:思修简答题必背

前言:亲爱得同学,思修正课即将结束了,再也没有新知识了,不要害怕,不必完全依照下文,你可以自己总结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绪论

1.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①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②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2.简述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①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②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马特爱民、新时荣辱、灵主精础)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②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5.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 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③身体力行,切实践履行

第一章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及作用。

⑴基本特点:①思想性与实践性②时代性与阶级性③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基本类型: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②职业……③道德……④社会…… ⑶作用: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②……精神动力③……精神支柱 2.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②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⑴基本内容: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⑵如何实现:①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5.大学生应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①充分认识理想现实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第二章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含义+内容)

⑴含义:①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国家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②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⑵内容:①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②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③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简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⑴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多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

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历史作用:①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3.爱国主义新时代要求。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⑥爱国主义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科学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疑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如凸显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5.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②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③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第三章

1.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⑴ 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意义: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原因:①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期待

③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3.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正确地面对现实,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提供自我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产生的条件。 ⑴起源和本质: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②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条件: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社会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简述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他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特殊性表现在哪方面) 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4.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⑴功能:①调节功能(最主要):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②认识功能(主要):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⑵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的政治统治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注意每一点分开问) 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内容上)

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式上)

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作用上) 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a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 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9.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⑴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如何树立:①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③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⑴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⑵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是什么?

⑴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而得以扩大

⑵特点: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意义: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5.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意义: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6.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

⑴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⑵意义: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7.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良好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⑴ 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⑵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⑶途径和方法: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第六章

1.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党和政府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②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③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①依法治国——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本质要求③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重要使命⑤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保证 3.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①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④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⑴坚持的原则: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⑵需要处理的关系:①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

⑴内涵:①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②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

⑵意义:①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

②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③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

⑶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7.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提供司法公信力 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七章

1.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及作用是什么?

⑴概念和基本特征:①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

⑵作用:①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②社会作用: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⑴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⑵法律关系的构成:①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②客体:指向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 3.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什么是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⑴法的适用:

⑵特点:①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③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7.行政执法的特点?

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第八章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⑴特点: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⑵基本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怎样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⑴基本权利:①平等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与被选举

③宗教信仰自由④公民的人身自由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休息权

⑥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人的权利

⑵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 4.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① 政法律制度②经济法律制度③民商法律制度④社会法律制度⑤刑事法律制度 5.我国主要的诉讼法律制度是什么?

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非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仲裁法和人民调节法

6.简述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篇:田径普修简答题题库

1. 田径运动有哪些功能? 2. 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分哪几类?

3. 成人男子组十项全能第二天项目有哪些? 4. 田径运动的文化特征主要概括了哪几个方面? 5. 如何欣赏田径比赛?

6. 由教育系统和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田径赛事有哪些? 7. 在田径运动中人体重心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8. 影响投掷器械的飞行远度的基本因素? 9. 田径运动中的三个供能系统?

10. 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1. 跳远教学一般分为那几个阶段? 12. 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因素是什么? 13. 简述训练计划有哪几种类型? 14. 简述田径运动训练的任务是什么? 15. 简述空中动作包括哪几个理论? 16. 简述跨栏跑技术教学步骤

17. 要说明在接力项目中,运动员犯规的主要判断依据? 18. 简述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一般教学方法。 19. 总裁判长赛后工作有哪些? 20. 裁判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原则?

21. 煤渣田径场地的保质和维修一般分为哪几种? 22. 竞走技术教学步骤? 23.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 24. 决定接力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25. 中、长距离跑的基本技术? 26. 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27. 跨栏跑的技术发展四个阶段? 28. 跨栏跑的技术有哪些? 29. 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

30.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跳远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 32. 跳远的基本技术?

答案:

1. 健身功能、竞技功能、基础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回归自然功能。 2. 竞走类、跑类、跳跃类、投掷类、全能运动类。 3. 110m栏、掷铁饼、撑杆跳高、掷标枪、1500m. 4. “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超越性

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比赛成绩测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竞赛的自主性和展示性

技术动作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器械的器用性

功能的政治性和经济性。

5.从技、战术角度欣赏田径比赛

从人体能力和运动精神的角度欣赏田径比赛

从体育文化的角度来欣赏田径比赛

从现代的科学技术角度来欣赏田径比赛

从场地器材、裁判规则角度来欣赏田径比赛

6.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

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各省市地方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

7. 竞走时身体重心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

跑的步长、步频及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

人体在周期性水平位移中的运动阶段划分 8. 出手速度 出手角度 出手高度 9. 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10. 指导思想 组织机构 实施方案

11建立正确的跳远技术概念 学习助跑踏板及起跳技术 学习腾空和落地技术 学习完整的跳远技术. 12. 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因素是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空气动力学因素。 13.有多年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 短期集中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 课训练计划 14. 第一,培养道德意志品质; 第二,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 第三,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第四,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15. 原地起跳模仿练习

原地起跳联系

上一步起跳练习

连续上步起跳练习

16. 建立跨栏跑正确技术概念 学习和初步掌握跨栏跑的正确节奏 改进和完善跨栏步技术 学习栏前跑和跨越第一栏技术 学习过栏与栏间跑相结合技术 改进全程跨栏跑完整技术

17. 主要判断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 有无抛棒行为 接棒人是否得到助力后跑进 运动员在完成交棒后离开时是否阻挡他人跑进 掉棒后是否由原掉棒人捡起而跑进等

18. 简要讲解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强调两腿的摆蹬配合。 徒手背向滑步练习:预摆与“团身”练习、摆动腿的练习。 持橡胶球、实心球或铅球背向滑步练习。 背向滑步推铅球练习。

19. 比赛结束后,宣布比赛结束

领导全体裁判员作好总结

作好善后工作,将有关资料归档

20. 以事实为依据

严格执行规则和规程

正确运用规则精神

有错必纠 21. 经常性地保养和维修

季节性地保养和维修

翻修场地

22. 介绍竞走的一般知识

学习和初步掌握竞走技术

改进和完善竞走技术

巩固和提高竞走技术

23. 起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

途中跑

弯道跑

终点跑

24. 传、接棒时机

接棒队员起跑标志线的确定

传棒队员最后25米和接棒队员起动后25米的跑速

传接棒队员在传棒和接棒瞬间的获益距离 25.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途中跑

终点跑 26. 步长

步频

步长和步频的关系

27. 自然跨跳阶段

技术成型阶段

跑跨结合阶段

完善提高阶段 28. 起跑到第一栏的技术

跨栏步技术

栏间跑技术

终点跑技术 29. 助跑

过度(转换)阶段

起跳

过杆

落地

30. 助跑节奏与正确体态的培养

身体内倾是创造正确起跳方向的必备条件

杆上正确的肌肉感觉的掌握

31. 跳远技术自然发展阶段

跳远技术兴盛阶段

系统科学训练阶段 32. 助跑技术

过度(转换)阶段

起跳技术

腾空

落地

第五篇: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 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3.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4. 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

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6.道德:是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8.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9.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1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激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1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4.社会公德:指人们早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

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15.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6.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造、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运行的环节: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2.道德的本质和功能: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其他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是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和国家法制建设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公共生活中法约法规的作用: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6. 自己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充分准备。

7.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的重要保障

8.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 尊严感与荣誉感。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10.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基本内容:(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1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实体法包括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

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下一篇:大学生素质拓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