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五心”

2022-09-12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是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渠道, 是促进大学生认知自我、提升自我、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职业生涯资源建设与学生需求脱节;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实效性有待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够等。我们要高度重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长期性、复杂性, 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责任意识, 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 抓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五心”。

2 学习思维要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格成熟和社会化的标志, 培养同理心能够让学生站在对方角度去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在理论教学中, 注重言传身教, 做到手把手教、心贴心帮、面对面带,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耐心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回应,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引入同理心, 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反省意识, 提高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能力。同时, 列举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 鼓励或警醒学生, 积极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为在校生进行学业、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 分享职场感悟, 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在实践教学中, 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的积极作用,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先进典型选树工作, 分层次、有系统地挖掘和宣传一批学涯职涯的先进典型, 为学生学习、成长、成才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 学习方式要运用竞争心

竞争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感,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想获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求更为强烈, 学生的潜在动机可以转变为学习动力。在理论教学中, 采取小组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由以老师为中心的一个活动点变为几个小组活动点,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竞争思维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 完善科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整合校企德育资源, 健全实践育人效果评价体系, 推动学生躬行实践,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竞争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同时,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 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 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 让大学生变被动接受、疲于应对为主动参与、科学规划。

4 学习状态要激发好奇心

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去探索未知领域。在理论教学中,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敢于刨根问底、挑战权威, 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心, 绝不采取讽刺态度去扼杀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同时, 主动适应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模式, 积极搭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载体, 创建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自主学习、学生教育为一体的网络平台, 形成“课堂—实践—网络”一体化的课内外协同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 把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等多维度、全方位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基地,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 学习制度要保持恒常心

恒常心的养成、固化思维的形成对于学习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临时、不定期的学习任务、活动要求却给学生带来不适与反感。在理论教学中, 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讲座和学术交流会, 对课堂进行严格考勤, 考勤结果作为系部综测分的有效依据, 并与年度评优评奖挂钩。久而久之, 学生会对这样一种制度规定和严格管理产生习惯, 从而自觉自愿接受学习教育, 让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在实践教学中,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 结合每学年的学习重点, 开展职涯学涯规划、职业素质训练、就业创业指导等固定内容和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活动, 并研究出台多层次、分阶段、全方位的考核实施细则, 形成严格的学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评价机制, 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发展。

6 学习内容要遵循上进心

在学习内容上下功夫, 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反对什么、期盼什么, 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 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吸收度。在理论教学中, 打造由职涯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使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让党总支书记、班主任、辅导员全员参与职涯教学之中。同时, 结合“95后”学生思想特点, 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 以学生喜爱并接受的方式, 在育人载体、话语体系上不断改革创新, 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全媒体平台, 使学生爱听爱看、乐学乐用。在实践教学中, 把握世情、国情、社情、校情的深刻变化, 从学生个人实际出发, 借助多层次科研平台,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学术竞赛、社会调研, 让学生从不敢想、不敢做科研变为开始想、尝试做科研, 从系统学习课本知识变为灵活运用课外资源。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职业引导的主阵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对于实现教学互动, 构建高效课堂, 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教育体系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以抓好同理心、竞争心、好奇心、恒常心、上进心为出发点,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提高潜水泵设备利用率的技术改造下一篇:旅游管理中网络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