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2024-06-27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共8篇)

篇1: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摘要:〕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本文阐述了职业规划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职业规划的发展概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职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Career Planning is an emerging concept in our country.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areer plan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The actuality of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s deeply analyzed and own view is put forward by the paper.Key words: UniversitiesCareerCareer planning

职业生涯(Career)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在70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是否成功,能否被大家、社会认可,并达到社会对其相应的回报,决定于这个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及其对社会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满足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工作中发展和实现自我,进而享受他所选定的生活方式。

职业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满足愉快与否,进而决定其一生是否成功。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相应的规划将是很难成功的。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讲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学习培训以及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还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职业规划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针对个人进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规划,使被设计者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在工作中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改进。事实证明,不少人事业无成,并不是缺乏知识和才能,而在于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

二、当前国内外职场人员职业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生涯教育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可惜中间中断的时间比较长。中国最早在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可能是中国生涯教育的开山之作。1917年吴廷芳、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针对当时国内学校教育和生活脱节、职业结构改变、人力供需失衡、以及国民职业教育观念较差的现实,大力推动生涯规划教育。1918年出版了《职业指南》,1923年出版了《职业指导》。1924年更是推动中小学建立“职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职业指导部”,建立“职业指导员”队伍协助学生进行职业抉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我国在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大大落后于国外或境外。

目前在国外己有大量的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在美国有60%的在职人员希望在未来的12个月里换工作;80%的被调查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失去兴趣。在日本,人们每到年末便主动去参加个人测评,对自己及所能胜任的工作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并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自己的工作去向,修正职业生涯计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人才测评考试在很多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学习和推广前沿的理论和做法。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在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的工作方面,尚未出现理想的结果。因而,对于进一步运用和实践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而且教师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等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开设,并缺乏资深的督导教师。总体来看,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要满足日益增加的对于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需要加大发展步伐。此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上有相当的差距,在生涯规划的教育领域差距更是明显,如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也是目前所面临的特有问题。

三、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剖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陌生。调查中,只有176位学生称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被访问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虽然,大多数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67.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9.2%的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不置可否;只有4.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超过7成的被访学生(包括研究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只有3%的被访学生认为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都是相当缺乏的。虽然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但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发展指导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入学初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2.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十分盲目。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般有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导师的单独辅导、辅导员的一对一的指导、师哥、师姐的指点等,调查数据显示:近4成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即使是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而已;参加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的学生只占被访学生总数的29.8%。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较多一点,尤其是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分别占该年级被访学生的41.3%和34.2%。

当被问及“你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时,一半以上(53.6%)的被访学生接触到过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和就业状况,其它内容依次为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32.7%)、促进自我认知的培训(27.0%)、建立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提供服务(21.6%)、进行某些职业心理的教育和能力训练(17.7%)、对选择职业有特定辅导(14.3%)、进行过特定择业技能的培训(11.70/a)。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还很少。虽然各校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存在着参与同学范围较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学生还有很多的此类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77.5%的被访大学生中只有24.6%的被访学生认为很清楚实现理想的途径,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有26.9%学生开始经常关注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自己的发展和规划;有42.4%的学生虽然没有了解过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但是这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有意愿能有适当的渠道进行了

解;另有22.6%的学生对此根本没有考虑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9%的被访学生他们虽然想过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4.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区。调查发现,在被访的2321位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5.0%;对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0.4%;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都非常了解的16.3%;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占总数的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总数的10.3%。当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层次进一步深入时,我们发现人数却在减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喜好并不十分清楚,更不必谈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5.学校提供的指导内容和范围欠缺,学生满意度低。从调查中看,学生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介绍,而是深层次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而目前各所大学现在为学生提供的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并不十分充足和完备。另外,还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本校的职业生涯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或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急需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了解自己是怎样性格特质的人,适合怎样的职业”(33.6%);“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有关的内容”(29.7%);“提供自己在想从事的行业进行实习”(15.7%);“了解学校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基本状况”(13.6%),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上,最大的需求是要了解“我”、“自己”并想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诉求、价值。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职业测评(55.1%)和专家一对一的咨询(53.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想知遣的是自己所学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实践,另外,社会大环境给予的政策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但是大多数(61.1%)学生还是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在大的方向上明确目标,并为所需要的素质做准备。有32.2%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不用这么早考虑,他们认为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再说也为时不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仍有6.7%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

在西方许多国家,大学前两年并不限定专业和方向,学生可以广泛选修各学科的基础课,高年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考虑选择专业和方向。而在中国,受高考体制的制约,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很盲目,从而导致很多人才走错了路,选错了行;有2-4%的学生被大学录取后不去报到,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专业不满意,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对于在校生,如何择业成了大问题,很多人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应该把什么作为工作,把什么作为职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已屡见不鲜;另外,毕业生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选择其它方向考研、考博的也不乏其人。

这些现象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在现行的教育下,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导向?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很清楚本专业的情况和分配去向,对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也不清楚,此阶段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可能会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浮于表层,专业思想不巩固。

四、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给予成员个人选择自己真正想做、又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择业权必须受到员工本人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约束,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从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业着手。高校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择业目标不明确,在形形色色的职业面前,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虽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心理品质己全面、完整地发展起来,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塑性较强,个性逐渐形成并定型化,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关心自己,完全可以对未来的工作、职业、事业展开想象与设计,而且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

篇2: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摘要:如何克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短期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当前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文章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系统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出发.阐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的认知、促进、激励、凝聚等心理教育功能.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心理咨询.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载体

目前.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重复空洞.流于形式:忽视学科间的教学渗透和与相关活动的结合:缺乏全程服务意识.出现短期行为等 现实中.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 感到日子过得无聊、郁闷、空虚而又无奈,不少学生上网成瘾.或整天睡觉.或经常迟到、旷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从深层次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树立大心理教育观.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维 而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也提供了新思路.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平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及特点“生涯”一词的英文是career.意思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发展道路 生涯发展大师舒伯(D.E.Super)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包括时间、广度或范围、深度三个层面 “生涯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就自身条件和现 实环境进行人生规划与设计.最后达到个人之理想目标的实践过程 狭义的生涯规划限定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规划.它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 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对于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重中之重。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广泛实施. 当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考验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途径.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贯穿大学整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有日渐完善的活动结构与理论体系.主要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必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心理测试或职业测评. 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就业能力与自我决策的能力,在最大限度上具备实现人一职匹配的能力. 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在生涯规划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涯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择业行为。其主要特点如下:

全程性美国的舒伯等人发展了生涯规划理论.它认为生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终身发展过程。据此.人的生涯教育不是到了从学校毕业或选择工作时才开始 要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划.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高级形式的生涯规划指导.它不仅以小学和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铺垫.还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并且分年级、有重点地形成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以美国为例.学生入学后就开始接受分级职业指导(必修课).计算学分。入学第一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就业市场 第 二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的特质、专长、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 第三年.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资料及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活动.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 第四年才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系统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是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它包括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设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估和反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系统性.它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群策 群力、齐抓共管.特别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强调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 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超越了就业指导的层面,包括学业、求职、就业、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和战略性实用性美国管理专家威廉.罗斯韦尔(William J.Rothwel1)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当前,由于经济转型及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求职就业正在成为青年人最关心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为桥梁.将学业、就业、职业与未来事业统一起来.它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

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与学生生存发展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教育实实在在互动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纯靠某一门课或某一类教师所能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协同作战.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通过实践作业或作品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 在方案制定前.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组”,由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辅导员共同组成。在方案制定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合作.反复调整和修正。一方面.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心理品质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培养步骤。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职业心理需求.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愿望 在方案形成后.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的舞台。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师生共同策划.但更多地是学生单独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表现出早期性、个性化、科学性、连续性等特点。可见.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述特点正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能弥补当 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不足.它的作用发挥必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学生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基于此。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 趣、能力和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地进行环境分析.对自我进行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了解就越深.其自我塑造的计划就越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导向功能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大学生人生的转折.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新起点 而环境的变迁与角色的转换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适 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无气力症”、享乐等倾向.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人生奋斗目标的迷失 生涯规划教育则引导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合理地设计大学生涯,并付诸积极的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潜能.实现各自的人生 目标。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

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触及的是人的心理因素,如自我意识、自信、自我效能感、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职业生涯规戈0能力最终涉及的也是心理调适能力.如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

绪管理能力等。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旨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展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其中 同步加强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学习指导、交往辅导、情绪管理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必将促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需求,改

变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逐渐地,学生会真正感到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人格品质、价值观.他们会变得重视自身的心理素质.重视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 此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心理教育课程难以提供的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创造学生心理体验的机会.能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而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会更加牢固.也将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凝聚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师生互动、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 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小组团体辅导中.学校和教育者通过营造出坦诚相待的氛围.使每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通过建立起一种人际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友爱关系,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的精力凝聚到发展上来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则起 步晚,发展快,任务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二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观念.要以翔实的事实依据.阐明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单位的某种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每个人都应做好在自己的一生中转换几次职业的准备。三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探索职业.规划职业 从实现人力资源效应

最大化视角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应是职业的一般性要求(如职业理想、态度、责任、良心、信誉等)、职业的特殊要求(如职业技能、纪律等)与个体特质(如兴趣、爱好、能力等)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系统化培养 其中,个体职业理想、兴趣、个性特点、职业 能力与特定职业匹配.应成为个体和社会价值追求的理想目标 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感管理教育、学习辅导抑或网络心理辅导等. 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对不同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教育的有机渗透和同步发展 大学一年级侧重入学适应教育、自我探索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有关理论教学和心理测试.教会学生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三年级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职业实践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通过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学习与交往,培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重视就业指导.要为求职准备好一切软件和硬件. 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进求职前的培训及转变角色.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以开朗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加强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收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竞争力 但毕竟择业对许多大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冲突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 因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辅导员要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就业心理辅导 就业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系统全面的就业心理指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和内容以及当前的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使学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提高耐挫能力:二是及时疏导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如自卑或自傲、盲目攀比、挫折心理等等;三是就业心理障碍咨询.面对个别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咨询者与来访者要一起分析主客观原因.找

出心理压力源.协商对策.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态 除个别咨询以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应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 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信息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和团体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参考文献:

r11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fJ1.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

『21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10). 『31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

规划fM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

f4】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5.

作者简介:

裴利华(1964一),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篇3: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1 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提出。1894年,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首先使用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的概念,在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构建了使人的特性与职业要素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1913年,美国成立国家职业指导学会(National Vocational Guidance Association)。当时的职业指导,是指导者根据心理学中人与事匹配的理论,对职业选择或决定有困难者进行帮助的活动。(2)这种职业指导模式过分重视职业信息的作用,忽视了对求职者内在心理的分析。于是,到20世纪中期,罗杰斯(Carl R.Rogers)提出了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职业生涯理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关注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工作外生活的选择与发展。(3)萨帕(Super D.E)提出“生涯”概念,“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综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4)

随着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兴起了生涯教育运动。生涯教育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以及咨询辅导,是为将来个人的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做准备。其目标是让每一个人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人生。生涯教育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择业目标。

1.2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1)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美国曾两次专门以政府立法的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并要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职业指导人员,并就所需经费、人员待遇、行业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保障建设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5)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拨款计划,要求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1976年通过的《均等就业法》规定,公民有均等的就业机会。1994年通过了《学校就业法案》(School-To-Work),其主要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以适应全球化的到来。

(2)健全的机构设置,充足的经费保障。

美国各级教育部门都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学校均设有专门服务与实施管理的机构——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在大学里处于中心地位,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领导,一般包含如下工作内容: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合理选择的做出及自身潜能的开发。(6)另外,美国高校对职业生涯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如加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每年经费高达150万美元。充足的经费,保障了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高。

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一般配有十余人至几十人不等的专兼职队伍,依学生规模而定。一般由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人员组成。工作人员一般具有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所有的辅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或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此外,还配备有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

(4)发挥专业协会的功能,推进大学生就业。

美国专业协会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发展,以及整个行业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美大学与雇主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简称NACE)拥有近2000家高校的5200多名大学职业生涯服务专家和3000多名就业安置专家。NACE预测工作市场走势,为雇主和大学提供专业基准,通过网络为专业成员提供调研和信息,帮助雇主找到想要的毕业生。NACE每季度开展大学毕业生起薪调查以及雇主和大学会员的调查,出版一份季刊和一期双周刊的时事通讯。(7)

2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保障,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已工作初具规模,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至今只有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很难再找到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了。该文件要求,各高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事实上,政府部门并没有对此直接投入相应经费,很多高校投入的经费远不及专业课。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性

缺乏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二是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构,一般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而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宣传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举办宣讲会或求职指导等方面的讲座,并未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的工作人员。目前即使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校,其教学人员也主要由两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

2.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系统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有的学校一年级就开设了,有的到大四才开设。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多与就业指导有关,与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有很大差距。二是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训练。很多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习重视不足,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实习流于形式。在安排学生进入公司企业、政府部门、社区等实际部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进专业实习等活动方面仍然有所欠缺,特别是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安排。

2.4 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大学生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正处于职业探索时期,是否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到今后的职业发展。吴薇于2009年在上海市5所高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大部分学生都会考虑自己的前途或工作,但是只有7.7%的被调查者表明自己在考虑工作的同时,正在为实现目标实施相应的计划。(8)可见,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3 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3.1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职业生涯规划的法制化、制度化是顺利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力后盾。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依法指导、管理与服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减少随机性、盲目性。

3.2 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

高校应成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心,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政府应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的不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应鼓励现有工作人员参加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引进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专业人士通过专兼职的形式改善现有师资队伍。

3.3 提供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

全程化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根据学生的年级和专业,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年应侧重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分析自我,了解专业情况及发展前景,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二年级应侧重专业教育,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三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职技能,引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四年级应进行政策法规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咨询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3.4 建立职业发展培训档案,满足多元化需求

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个别和团体咨询的方法,为那些在职业生涯认知与规划,人生发展目标等方面有困惑的同学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政府应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发适合国情的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获得有针对性的信息、学会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书、形成实施方案。并将对学生职业生涯培训和职业测评记录在档,形成职业发展培训档案,供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参考。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升学(考研)、出国留学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摘要:美国是最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家之一,体系相对完善,我国应在吸取其成熟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启示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市场周刊,2007.12:101-102.

[2]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136-140.

[3]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4(6):52-55.

[4]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5]王保义.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比较.教育与职业,2005.8:53-56.

[6]牟海萍.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现代教育科学,2005(4):21-23.

[7]王显芳,洪成文,李然.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8(2):56-60.

篇4: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关键词:高校就业;职业生涯;管理规划;设计与解析

21世纪的信息时代为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是该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之一,而高校的就业情况首当其冲。把网络系统运用到就业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状况,缓解了高校学生的压力。但是,在此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做简要分析:

一、高校的就业现状

中国普通高校一直在进行扩招,大学生已经基本上不具备什么优势了,并且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压力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就业问题一直到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不断地调节当中。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高校的教育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高校教育并不能将学生完整地推向社会,教会学生自身的生存技能,学生并不具备招人单位的要求,往往需要重新学习,甚至有大部分都从事着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职业,在陌生的领域里如同稚儿,一

切都必须从头学起;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机制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很多大学生在再择业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小企业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宣告破产,这就导致又一部分失业人员流入社会,也使学生失去了一些就业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在小一些的公司里可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培养,有更多的机会学到专业的技能来充实自己,为谋取更好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在高等院校教育不断普及的同时,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单位、学校、自身的四重压力,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二、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现状

网络的引入很大限度地改善了我国高校就业率的现状,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使之能够智能化地将就业人员的信息与某单位进行匹配,从而提高社会上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1.就业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

无论对于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高校生,还是经过社会打磨以后仍在努力的求职人员,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所在城市的现状,合理科学地进行一个就业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使得就业人员在求职的海洋中不会盲目没有目标地失去自己的方向,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具备这方面潜力的人员,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努力,对自身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仅仅是时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就会像玉米地里的猴子一样,什么都不会落下,反而会让人觉得精疲力竭。因此,就业人员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就业管理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2.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作用

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各个院校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单位所缺人才类型,生源信息,学生就业政策、合同签约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智能化地设计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该系统不仅仅站在学院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它还考虑了社会现状、公司规划、管理者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规划,并且不仅仅将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管理,还会针对社会和某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一个评估,对未来有一个预测,对该学生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目前缺少什么,和自身的优势,从而确定近几年内需要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向最终目标靠近,会使刚刚进入社会并不是十分了解社会的人员少走很多弯路。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系统,是因为它并不是将一大堆信息堆积在求职人员面前,而是合理、科学地对职业生涯进行长远和近期的规划。

在社会压力不断提升的现状下,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对提升高校就业率,有着明显的辅助作用,但是其系统才刚刚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国家应该加强该系统的投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使该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极限,更加有效地解决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郭志超.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设计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

篇5: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我们在职规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除了其本身性格特征与该职位不符的,大多数是因为其不能认可该职位的社会价值,这点体现在刚开始就业的人群身上尤其明显。

而大学生不能被录取的原因,更多的是其本身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评价不被面试人员认可,作为一个招聘机构,一个人过去的经历只是一个参考,但是看重的更多是未来,你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的利益,而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的自我评价,我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有时会告诉来访者:你认为自己能做到什么,你就会做到什么,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当然,在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考虑的东西会更多一些,但是,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如果都不能很好的建立,也就是说你自己都不能理直气壮的把自己推销出去,用人单位又凭什么要录取你呢?

教育也是一样,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能教好,学校又凭什么把你的学生推荐给企业呢?

如果孩子们被教育出来,大学毕业了,就是学了那些知识,也认为自己就只能做老师教过的东西,这样又如何讲创新精神呢?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最近也经常听到人说:那些把地沟油弄上餐桌的人要是能把这些智慧放到正途上,绝对会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确是很聪明的,创新精神没有吗?有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运用到正途上呢?为什么会出现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李约瑟之谜”?

篇6:解析职业生涯规划的谜思

Q: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等同于介绍一份好工作?

A:不是这样的。介绍工作是“职业介绍所”或“前程无忧”的服务内容;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分析其专长与弱点,评估出个体的“综合竞争指数”,然后由同行业中资深的人力资源人士,加上熟悉跨行业职业(岗位)发展前景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咨询顾问,如此功能组合的专家团队,为其做出针对性诊断,提供一个适合咨询者个人情况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可实现的职业选择方向和阶段路标。

Q:如果职业测评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我的职业和我的爱好并不符合,我该怎么办?

A:不要把“职业”孤立地来看!

举个案例来说明。Lily在某电子产品合资企业做了3年前台,由于不具备行业的专业知识,公司可给她的提升空间非常有限。而她本人的兴趣点也不在行政工作方面,更喜欢有挑战性的、与不同人打交道的工作。经过详细咨询,职业规划顾问把她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定位在:广告公司的媒介主管。距离那个目标,她一缺相关专业学历,二缺相关工作经验。怎么办呢?专家建议她:“换家公司做前台!”专家脑子没进水!你也没听错!理由是:第一步,凭借3年外企前台的工作经验,找一份国际4A广告公司前台的工作机会很大;第二步,在广告公司前台工作,花两到3年的时间,耳濡目染行业经验的同时,进修一个“公关员”或“媒介管理” 等相关学科的资格证书或文凭;第三步,拿到证书和文凭时的她,26岁,该要小孩了。规范的公司对产妇的政策是很人性化的;第四步,凭借4年广告公司行政的经验,加文凭,以及无生育负担的优势,应聘到中小型广告公司做“媒介主管”,或是到企业做市场部的“媒介专员”等职位,她的竞争优势将非常明显。

对Lily来讲,前台这份工作虽然与爱好不符,但“广告公司”的前台她干得就有意思极了。现在做什么是该分析的,但未来要做什么,要走到哪里去更重要!

Q: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来讲,几年是一个阶段?怎么规划最合适?

A:以“职场新人”和工作了“3到5年”为一个阶段最适宜。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2004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工作不到4年的受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直到工作了5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下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由于多为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比较容易对现实工作不满,或者看不清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产生工作倦怠,

而在工作了5年之后,开始获得较多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工作职位,从能力上比那些新参加工作的要强很多,于是自信心大增,工作倦怠程度开始降低。

●职业规划的根本是咨询师和你一起画出三个圆圈来:

第一个圈,你喜欢什么性质的工作?

第二个圈:什么性质的工作你能做得很出色?

第三个圈:社会需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工作有哪些?

喜欢的工作不一定都能干好,能干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喜欢的。

当两个圆圈形成交集时,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顾问会帮你冷静客观地画上“第三个圈”。这样形成的交集将是最适合你职业发展的目标。

Q:假如本身没有很强的实力,职业规划师再包装,也是外在的,能够帮我真正提高自身实力吗?

A:没错!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是发展的根本。职业生涯中任何“质”与“量”的改变,一定和你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分不开的。简历的包装只是帮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突出而已,实力不够的时候,面试那关就过不去。只有“自助”的人,老天才会帮你。

Q: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的路线,是否就是我最正确的道路?如何证明?

A:从事职业规划工作6年,真不敢这么说。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扎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没有捷径,不能偷懒,不能跳跃。你所在行业里的人力资源经理能够告诉你的是,这个行业成功人士的职业路径和案例。跨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例如猎头顾问),能够告诉你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潜力与人才市场情况。咨询顾问能够在和你的对话中,引导你认识自己,聆听内心的声音,分析你的优势与劣势,正视现实,同时站在你的角度设计可实现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订路线和工作学习计划。

Q:如果要先择业,再就业,这么要求现实吗?

A:我个人的观点是:新人入行的时候,只有很少数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刚好又是社会需求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得到专业的就业指导。现实一点,大多数人还是“先就业,择业”吧。毕竟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个人兴趣、爱好、发展都是空话。

Q:如何甄别、选择权威的职业咨询机构?

A:咨询师是真正实施咨询的人。他们的行业经验和职业道德是首要的。正如前面提到的“三种功能角色”缺一不可。没有行业经验,他如何指导一名在医药行业做了多年“药物实验”项目负责人的主管,是要升去“强生的市场部做经理”,还是选择“医疗器械”做销售经理?没有跨行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经验,如何能帮助那些已经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玻璃天花板”的人们换个角度思维,换个行业尝试呢?没有咨询师的功夫,如何让寻找帮助的人们接受你、信任你,最终认同你呢!

篇7: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姓名:徐浩然

性别:

年龄:23

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01110633

电话: ***

电子邮件:511376002@qq.com

规划年限:8年

撰写时间:2014年 4月 13日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目 录

前言 ………………………………………………………………………3 自我分析

1.1 职业兴趣………………………………………………………………3 1.2 价值观…………………………………………………………………3 1.3 职业性格………………………………………………………………4 1.4 职业能力………………………………………………………………4 1.5 自我分析小结…………………………………………………………4 职业分析

2.1 职业环境分析…………………………………………………………5 2.2 目标职业分析…………………………………………………………6 2.3 差距分析………………………………………………………………7 2.4 SWOT分析………………………………………………………………7 2.5 职业分析小结…………………………………………………………8 职业生涯规划

3.1 学业规划………………………………………………………………9 3.2 职业生涯规划…………………………………………………………10 3.3 评估与调整……………………………………………………………10 结语 季梦寒的2012年~2019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未来的路怎么走 ?这是没一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脱离了高中的学习再学习,大学是让你探索自己的兴趣并为将来从事的事业打基础,明确目标的场所。我们不能再迷茫下去、颓废不堪。该好好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具体的行动,岁月不饶人,大学两年的时间眨眼即逝,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毕竟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一、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我的突出的特点是对人非常的和善、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热情大方,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特别乐于助人。我富有幻想和创作欲望,想象力丰富,对错综复杂、不规则、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关心的话题比较广泛,重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崇尚直觉。

我看重自我提升和帮助弱势群体,擅长倾听别人的心声,为人分忧解劳,照顾别人。因此我对教育工作比较感兴趣,与儿童或青少年相处时很有耐心,同时在课程和活动设计上我也会很有想法。

公共关系、团体活动,有自由度和创作性的环境,对人际交往技巧要求较高的场合。会使我如鱼得水。儿童教育、带活动,家教、咨询、志愿者等,是我乐衷的活动或课程。我特别钟爱教育、心理、社会工作、外语等专业。

2、价值观

我最突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条件、注重关系、支持满足

工作条件:我非常希望获得有充分保障的工作(包括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比如能够在一个比较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能够获得应有的报酬,能够有自主决断的可能性等。而且还希望工作具有多样性,能够在工作的范围内做不同的事情

把“工作条件”视为自己重要的职业价值观的我,希望的工作是: 1.内容丰富,在工作的时间里有充实的工作可做; 2.内容丰富,在工作的时间里有充实的工作可做; 3.有保障的,稳定的;

4.能够有比较丰富的工作内容,而不是简单重复劳动; 5.拥有一个自由、舒适的环境;

6.有固定的较长假期,可以保证定期的休闲娱乐活动; 7.地处交通便利的位置。

注重关系:期望工作的内容是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并希望在这样的职位上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大家都有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服务意识

把“注重关系”视为自己重要的职业价值观的我,希望的工作是: 1.能够拥有与同事和谐的关系,并且与上下级也能够融洽相处; 2.具有团队协作性质的,能够以团体共同努力的方式进行工作; 3.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群体、层次的人; 4.是服务他人取向的,能够在工作是给予他人服务; 5.合乎社会道德,或者是能够在道德的原则下行事的。

支持满足:期望在职业中,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比如获得充分的培训机会,能够在单位的规定范畴内获得应有的待遇。

3、职业性格

我是一个照顾者型——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我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很低调,谦逊而少言、善良、有爱心,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对朋友忠诚友好,有奉献精神。我是一个内心细腻而敏感的人,又习惯掩饰,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你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但却不愿意表现出来。

我的原则性很强,守约重诺。做起事来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4、职业能力

我认为我最擅长的5项技能:

服务他人 : 想方设法地给他人帮助和服务

阅读理解 : 流畅地阅读,并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积极倾听 : 注意倾听他人说话,充分理解要点,适当提问,不随意打断

研发设计 : 根据对用户需求和产品要求的分析,进行设计

人际适应 : 根据他人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

5、自我分析小结

我啊一个有责任心、乐于助人、原则性很强、认真、忠于职守、有奉献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和愿意关爱他人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略显内向、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不太能接受别人的责难、在压力下容易消极。所以我倾向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能经常接触不同人群的工作。

二、职业分析

1、职业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如: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及对自己的影响等)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却温馨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是一个十分坚强的人,他教会了我勇敢面对挫折,不言轻易放弃。家里人对我的教育很重视,老爸年轻时由于家里的原因初中没毕业,因而他对我是有很大期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支持我学习,尽他所能为我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不愁吃穿的小康家庭让我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2)学校环境(如: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及就业情况、毕业生在当地的就业竞争力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而成。学校的前身——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曾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设有33个高职专科专业、4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共有省市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7个,校级重点专业16个。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6+1”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

(3)一般社会环境(如:社会发展、政治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等)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需就业的人数太多,因此就业形势严峻。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各行业的高素质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我所学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的掌握好楼宇知识,我们的就业环境还是比较理想的。

(4)目标地域环境(如:目标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生活习惯与气候水土,人脉关系等)

我的目标城市是宁波或温州。之所以选择宁波,首先我在宁波就读大学,大学的人脉不能轻易放弃。宁波濒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具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冬季主要受西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则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西南气流影响,多异常天气.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季风交替显著,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我是温州人,对宁波的气候水土还能接受。宁波,历来是一座商贸名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宁波已经成为东部沿海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并在众多行业中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宁波正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正在大力培养我们楼宇专业,正是因为宁波缺少楼宇专业的人才,所以我吗楼宇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2、目标职业分析(1)目标职业名称

依据我的兴趣和性格而言,我喜欢做一个中小学教师;根据我的技能来说,我适合当设计师;而以看我的价值观,我可以向医生这个职业发展。但是我倾向于做一个教师,并且我也会议以作一个好教师为目标而努力。

(2)目标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品德要求

教师的职业知识:

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口”与另人沟通信息与观点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和理解书面传达信息的能力。口头理解能力——听见并理解口头传达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通过书写传达信息使其他人理解的能力。清晰发音能力——说话清楚,让他人能够理解的能力。教师的职业技能:

培训或教授他人——识别他人的教育需要,设计正式的教育或培训项目,并教授或指导他人。

与组织以外的人进行沟通——与组织以外的人进行沟通,接触客户,公众、政府组织或其它资源,信息交互可能通过面对面、写作、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

获取信息——观察、获取或者通过其它相关的渠道获取信息。

更新或使用相关的知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并将新的知识使用到你的工作中。处理信息——编辑、编码、分类、计算、整理、审核并验证信息或数据。

教师的职业态度品德要求:

社会服务——该职位上的工作者可以为其他人做事 责任心——该职位上的工作者自己做出决策

积极倾听——注意倾听他人说话,充分理解要点,适当提问,不随意打断。

(3)就业和发展前景(以中学教师为例)

教师职业待遇稳定,福利有保障,一年两次假期,社会家庭教育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工作几乎毫不逊色于公务员岗位,而相比起公务员激烈的竞争以及少之又少的名额来说,教师职业无疑门槛要低上好多。尤其是现在国家规定,非师范类的考生同样允许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并且,即时当不了人民教师吃上“公粮”,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各种社会培训班、正规教育培训企业等等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待遇也不差。

在职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目前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就业时的最佳选择。

社会需求

由于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每年有固定的两个假期,且薪水相对有保障,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这项职业。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数千万人需重新就业,有几亿在岗人员需要知识更新。因此,教育事业将有更大发展,教师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职业晋升

一般中学老师随资历的增加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可以由一级教师向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方向发展。具备管理才能的老师可以晋升到学校各部门行政主管的位置,还可以向政府的教育部门寻求更有竞争力的职位。许多中学老师会在培训机构寻找兼职。

3、差距分析

分析自己与目标职业在知识、技能、态度品德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教师这个职业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所以关于教师职业的知识十分缺乏;但就技能和态度品德方面,虽然距离目标还是有一些差距,可是我又耐心,有毅力,我相信我可以。

4、SWOT分析

(1)我的优势(strength)及其使用

我乐于助人、原则性很强、认真、忠于职守、有奉献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和愿意关爱他人。所以能够进行艰苦的研究,调查、汇总信息、探索真相。会复习和回顾经过和所学到的东西。平等、温和地与他人交流,和他人相处融洽。没有事先约定和没有结构化学习经验的束缚,在没有压力及紧张期限的情况下善于思考。

(2)我的弱势(weakness)及其弥补

过分关注细节和眼前之事,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其它可能性,所以我会学习做长远思考,经常考虑事情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变化性,加强对全局和可能性的关注。

不停地制订计划并保证完成,以至于经常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投入过多的精力来完成工作,我的责任心很强烈,容易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之中从而导致没完没了的事情中,从而过度劳累。当压力很大时,则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我可以采取对各种事务确定优先级的方式,先集中精力于某一目标。

不愿意尝试、接受新的和未经考验的观点和想法,难以适应新境况,或者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时会有困难。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灵活变通,就保持适当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加强探索意识,并提前对可能的变化做好准备,并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

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对反对意见过于敏感,难于坚决地维护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在紧张的工作环境里感到很受压抑,如果自己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赞赏,可能会感到灰心丧气。我应该尽量客观面对压力,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不被重视,更加积极的去投入。

(3)我的机会(opportunity)及其利用

虽然如今社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楼宇技术人员缺乏,我的就业机会就有所增加;同时我的性格容易和他人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良好。

8(4)我面临的威胁(threat)及其排除

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楼宇专业虽然是市场十分需要的,但不代表我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何况我的第一理想职业是教师。所以我会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体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作出符合实际情况下的演练,为自己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做准备。

5、职业分析小结

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更为突出的条件。

而要是追求和我本专业对口的职业,就容易的多了。市场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人才的需求十分饥渴。所以我决定,如果我不能做一个教师的话,就找和本专业对口的职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

1、学业规划(1)大一

学业、能力、生活目标等回顾:

1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与实践活动,熟悉老师与同学并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环境从而适应大学生活。

2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各科专业知识,做到不挂科。搞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渐渐的走向成熟,成为一个能独立面对各种情况的人。

获得英语B级证书。

存在不足:

尽管各个课程并没有挂科,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也没有真正掌握各科知识,科目需要动手的技能也没很好掌握。

(2)大二

学业规划: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其他基础学科,坚信基础的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注意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能力目标:获得英语三,四级证书。

成果目标: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科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3)大三

学业规划:不挂科通过各个科目

能力目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体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作出符合实际情况下的演练,为自己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做准备。

成果目标: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发挥优势,进入自己喜欢的公司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规划(自己分段规划,每段可设职务目标、经济目标、能力目标、成果目标、健康目标、学习目标、家庭目标等)刚进入公司时,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在2000左右,我会不断提高自己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参加快速提升训练,与相关单位及个人建立稳定的关系。

工作2—3年左右,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在3000—4000左右,我能够拥有与同事和谐的关系,并且与上下级也能够融洽相处。

工作4—5年左右,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在4000—5000左右,我希望能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比如获得充分的培训机会,能够在单位的规定范畴内获得应有的待遇。

3、评估与调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适时评估、调整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定期(一个月)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要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评估的内容:将自己的实际状态与自己的规划作比较,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对自己的规划或者自己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3.规划调整的原则:因时而动、随机应变

四、结语

篇8: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

1. 新就业大学生离职率高的心理特点。

(1) 对社会认识不足, 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当前, 从学校服务于我, 到我服务于企业的心理历程过渡, 仍然带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 因此, 正是由于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思想错位造成其不满足于企业现实, 最终选择离职。 (2) 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通常, 他们容易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新就业大学生们虽然从心理上也愿意尝试一些待遇相对较低, 要求不高的工作, 但那只是一种无奈接受, 真正开始工作之后, 现实的落差、切身的体验还是会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打击, 这种落差也有可能导致他们选择离职。 (3) 功利心理严重, 忽视国家与社会责任。发达地区如经济发展速度快、政治民主程度高、文化设施先进、生活条件优裕、待遇较高等, 这些优越的客观条件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他们希望到那里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 在向往发达地区的深层原因里, 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4) 受挫能力差差。当现实与期望形成鲜明的反差时, 他们常常有一种挫败感。应届大学毕业生刚刚脱离单纯的学校环境, 现实的局限和理想的失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现实受挫感。这段时间针对这些新员工而言恰恰是一个心灵的断乳期。

2. 新就业大学生离职率高的原因。

(1) 新就业大学生自身的原因。a新就业大学生组织化受挫以及入职角色失调。b新就业大学生在心理契约的认识上有所偏差。 (2) 学校方面的原因。a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中有一定不足。b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出发点。 (3) 企业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在招聘时, 往往不切实际地描述自己, 引起大学生心理契约破坏;在用人过程中, 一些企业未履行先前的承诺, 引起心理契约破坏;企业不重培训只重利益并缺乏咨询指导机构。 (4) 社会方面的原因。在当今很多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使整个社会环境变得急功近利, 因此, 大学生在刚就业时往往比较浮躁。同时, 一些用人单位, 采用“近亲结构”, 严重影响了双向选择的公平性, 也极大助长了不良之风的蔓延, 人为增加了就业困难, 加剧了新就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国外人力资源改革在心理契约方面的研究

1. 较为成熟的就业指导机构。

(1) 设置职业生涯辅导中心, 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比如, 某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 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提供就业机会、由专人负责给学生的就业提供连续性指导, 将高校及家长就业指导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工作是, 现在某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开始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他们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立了一整套人性化的专业“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2) 从大学新生抓起, 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教育中。对大一新生, 帮助他们明白大学学习的意义, 增加他们走入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此外, 还会要求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 今后的理想、希望有什么样的人生等, 让他们对大学生活作好相应的思想准备, 了解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大二阶段, 指导学生自我分析, 加强对自我的了解, 并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并且, 掌握和劳动相关的知识, 促使他们向着自我目标迈进。大三、大四阶段, 转化为更加详细的就业对策以及职业适应性检查等, 以增强他们对求职活动的认识, 丰富求职经验, 从而更顺利地进行求职。 (3) 设置生涯辅导科目, 开发有关的课程资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职业上必要的教养, 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很多高校都完善了相关课程的设置。据某国有关调查显示, 2005年, 5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以下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职业设计入门、职业与出路、系列商业活动等。这样, 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意识,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 还有10%的高校正准备开设这类课程。 (4) 灵活运用体验式就业。目前, 某国各大学积极开展体验式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情况, 正成为大部分某国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看重的两个因素。因此, 怎样开展好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2. 企业人力资源特征。

(1) 终身聘用制。绝大部分的某国大中型企业, 都采用终身聘用制。未实施终身聘用制的企业, 也很注意保持雇佣关系的稳定, 尽可能照顾职员的生计;不能随意解雇职员, 当产生结构性过剩人员时, 通常会通过其他途径吸纳多余人员, 如扩大营业部门或研发新产品;如果员工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首先, 会为其提供内部职业培训机会, 以增强其工作能力, 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某国企业一般倾向于保持聘用关系的稳定性。这也保证了很多某国骨干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稳定性及高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横向的劳动力市场截断, 增加员工就业稳定性, 也为企业减少了劳务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率。 (2) 年功序列制度。具体表现在薪酬与晋升两方面。按照该制度的规定, 刚入职的员工, 薪酬根据资历增长逐年平均上升, 并无大的差异。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 其薪酬待遇也会伴随着工龄的增加而持续增加。通过资历工资制和终身雇佣制, 进一步巩固了雇佣关系的稳定性, 起到激励作用。 (3) 评估与激励。对员工的评估, 不仅包括员工的具体业务表现和业务知识, 还更注重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与人合作精神等。在单一的民族思想以及“和为贵”、“忍为上”的理念影响下, 某国人都很遵守纪律,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并具有强烈的“公司主义”意识。因此, 尽管员工的业务能力再强, 他若不具备上述优良素质, 也不会被企业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不局限于物质层面,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赞扬。 (4) 工会。在某国, 企业工会成为员工和雇主间交涉的主要途径。通过工会, 缓解了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的矛盾, 保证了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经营发展。因此, 某国企业形成内工会制度, 有助于协调劳资关系, 使职工和组织间的心理契约维持在平衡状态下, 促进企业的发展。 (5) 政府的有力扶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常由负责国民福利与就业问题的政府部门负责。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学生职业中心”, 等负责介绍和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办事机构。大学生毕业后, 在一定时间内如果还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中心就组织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和各种实习活动, 参观访问等。就业培训结束后, 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面试技巧和适应性训练, 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技能, 和与社会沟通的技能, 鼓励他们增加就业的信心。另外, 还有协助学生就业的某国聘用信息中心、职业聘用开发协会、某国人才介绍事业协会几乎遍及某国所有的城镇。

三、增加新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平衡度的有效措施

1. 积极开展并逐步完善国内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1) 大一阶段就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设置各种实用的课程, 帮助大一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前途; (2) 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培训, 帮助其将来就业; (3) 开展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 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 更要看到工作的价值, 增加社会责任感。

2. 重视政府与社会的正确引导。

我国的社会文化有其值得汲取和发扬光大的地方, 但确实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追求理想主义的人生境界。用理想的人格思想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作为教育未尝不可, 但作为社会行为要求, 却难以实现。这就导致社会要求超越现实, 与学生需要脱节, 实现的可能性小, 学生为达到这种要求而努力的主观愿望大大降低, 学生难免视职业教育为空洞说教。政府和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对新就业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使其正确认识工作。其次, 政府要积极构建统一的职位信息平台, 并和各大高校毕业生信息相连, 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就业信息, 帮助其就业。

3. 尽量健全企业建构员工心理契约的途径。

(1) 遵循诚信的原则, 保证提供的企业信息都全面、真实, 为毕业生提供应聘岗位的职责以及权限, 让新进职员对企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 抓好入职培训, 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大致情况, 企业文化、薪酬福利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 从而让他们形成心理契约的基本架构; (3) 对于入职初期, 企业要为新员工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 使他们组织化; (4) 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 给予员工应得的待遇。同时,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防止心理契约出现破裂或违背; (5) 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 及时掌握员工的需求及意见, 加强上下级间的交流, 使关系和谐化。

摘要:心理契约一直是被用来描述员工与组织之间内隐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并常被用来描述和解释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当前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从事工作时间较长、相对成熟的员工群体, 很少有人关注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而我国的国情恰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离职率高。大学毕业生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及对新环境的适应等问题已经成为了职场上较不稳定的群体。本文在新就业大学生的这一问题上借鉴某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国内新就业大学生离职率高的心理特征, 分析其原因以及如何保持其心理契约平衡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点有益的提示, 使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生活与工作, 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关键词:新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某国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加洲, 方俐洛.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心理学报, 2003, 35 (3) .

[2]刘渊.应届大学毕业生离职的心理困境探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 (2) .

[3]王国辉.日本大学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科学, 2009, 25 (6) .

上一篇:客服应答标准下一篇:上海工伤保险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