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2024-06-07

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精选6篇)

篇1: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催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充分肯定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要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科学阐述创业教育的内涵,摈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按教育规律全方位构建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作 者:徐华平作者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副教授,湖南 怀化 418000刊 名:中国高教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分类号:G6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校

篇2: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早,是美国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纵观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一路走来的历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1947-1970),其特点是创业教育成为一门独立课程。1947年,新企业管理作为首个MBA创业课程由MylesMace教授发起,188名学生参加了学习,这标志着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兴起。然而,接下来的20年,创业教育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历了黄金时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经济高速增长,大企业发展繁荣,而小企业则逐渐减少。因此,创业教育当时在美国并没有市场。
第二,发展阶段(1970-1990),主要特点是关注创业技能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创业教育逐渐被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只有16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但在随后的20年里却得到了迅速发展,1989年高达1060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美国小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致使小企业课程及创业管理课程增多了。在这一时期,创业教育重点关注创业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高校将创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从而增强教育的特色与实力。从事创业教育的许多教师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大企业家,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业。
第三,成熟阶段(1990年至今),21世纪是创业者的时代,他们能把创新的想法变为现实。据调查,在34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中,有多达560万人积极尝试创办自己的企业。人们对创业的需求加速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急剧增长。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完善系统,师资队伍雄厚稳定,可以说其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是较早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且已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研究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在理论与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且完善
美国的大多数高校都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专业的领域或研究的方向,其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完整且系统,并且还有作为公共课程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建构中遵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文理科相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涉及与创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其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且具有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在理论上,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课与综合课程设置中,又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实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职业技能。
2.教学与科研队伍雄厚且稳定
在美国高校中,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职教师,占大部分,他们对经济、会计、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很精通,理论基础知识也十分深厚;并且很多教师都曾有过创业经历,对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从而把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更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另一部分是兼职教师,美国高校善于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邀请创业经验非常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兼职教学、开设讲座等,讲授创业的现实经验,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给予专业的指导,加强学生对创业过程的理解。
3.教学方式灵活且多样
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注重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因此,美国高校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如百森商学院与斯坦福大学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嘉宾讲座的形式。学生参与并完成和课程有关的项目,可使其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理论水平与团队合作能力;成功创业者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规律,增强了其对创业过程的理性认识。4.创业实践教育务实且实效
美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使美国人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强、看重效用。因此,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实践多于规则的讲授。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分关注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相关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完善且规范
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决定美国人注重实效。20世纪80年代硅谷创业奇迹引起美国政府及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不仅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且制定了旨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法规。高校领导者的重视与支持以及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策略也是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此外,良好的创业文化背景和创业氛围也为美国创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我国高校机会型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机会型创业具有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力大, 市场空间大, 造就就业岗位多, 利润高的特征。因此, 鼓励和推动机会型创业, 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市场、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就业压力和市场机会,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应从事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机会型创业, 但调查显示, 2009年我国大学生有75.22%想创业, 只有1.94%真创业, 机会型创业的比率则更低, 这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以机会型创业为视角, 为我国高校机会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提出合理建议。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1997年清华大学将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中国高校, 掀起了国内创业教育的热潮。2002年4月, 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 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试点单位, 自此我国高校开始试行创业教育。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以下三种主要模式:一是中国人民大学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三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综合式创业教育。从整体上看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

机会型创业的根本在于识别机会和创造性的整合资源, 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整合资源的能力、抗击挫折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资金和环境支持。高校发展机会型创业教育, 就要做到创业教育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初始资源与创业者的需求对接。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上发展不平衡, 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开展较好, 其他学校相对薄弱, 各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差异较大、效果不一, 实践活动多数以创业讲座和创业计划竞赛为主, 缺乏深入系统的推进模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要求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 兼备这者的教师较为匮乏, 具备创新意识、拓展能力的师资更是少数。另外, 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速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然而这种“应急式”教育的负面作用必然是一拥而上和急功近利。创业教育不应该等同于就业教育, 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高校应发展以培养机会型创业者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2美国高校机会型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在1983年就已经开始了, 其影响迅速在全球扩大, 创业教育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有研究表明在美国被调查的大学中, 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23%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美国表现最优秀的股市专家和高新技术企业主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

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 课堂内外各项创业活动相互配合。在创业类型上, 美国以机会型创业为主, 与之相应的创业教育也是以培养机会型创业者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百森商学院始终秉持非功利性的教育理念, 认为适应“创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创业教育, 不应当以追求眼前的功利为目的, 而应当着眼于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 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一代”作为其价值取向。“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是指经过特有的教育方式, 将比尔·盖茨式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个性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 并使之内化成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二是斯坦福大学以大学为主导培养系统创业知识的创业教育模式。既高度重视实际管理经验也注重对经济基础、市场运转、金融贸易等理论的系统研究。斯坦福师生创办了惠普、思科、SUN、Yahoo、Google等著名企业, 对于硅谷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这与斯坦福大学优秀的创业教育、创业氛围和创业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其创业课程体系建构坚持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全过程参与帮助学生探讨和处理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 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三是麻省理工学院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拥有创新性的高新技术种子项目以获得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创业。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每年都有5-6家新企业从这项竞赛中诞生, 如今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

3构建我国高校机会型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

3.1为创业教育正确定位, 树立发展非功利性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创业教育的定位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 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发展方向, 因此如何定位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会型创业教育的发展。一些大学希望通过创业教育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让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 其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缺乏战略眼光。功利性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自食其力、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社会成员;而非功利性创业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变革。显然, 正如百森商学院的非功利性创业教育更能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有利于机会型创业的长期发展。

3.2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素质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重视知识传授但往往忽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机会型创业的具体环节开展,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识别把握机会的能力, 增加抵御风险、抗击挫折的心理教育, 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培养学生的人力和财务管理等能力, 开展“知道怎样去做”这样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课程, 而非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教育。

3.3 构建合理的创业实践平台, 提高机会型创业成功率

高校促进大学生从事机会型创业活动, 为大学生创造有利于机会型创业的实践机会, 如开展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相关服务。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不应局限于校园内, 应该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 如创业资质评定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 形成官产学良性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系统, 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使竞赛中的优胜者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者。高校还可以依靠政府、联合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和模拟演练机会, 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创业见习、模拟演练和创办实体四个阶段, 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商业头脑, 不断提高大学生从事机会型创业的技能。

3.4 丰富创业初始资源, 为机会型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资源整合是机会型创业的重要特征, 高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提供有力支持。自2002年起, 教育部每年都组织高等院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但从总体来看, 教师的创业经验和创新意识相对匮乏。因此, 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模拟活动和专门化培训, 开展案例示范教学或讨论会, 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 此外还可以邀请有一线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学长讲学。高校是我国高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源泉, 遴选科技成果建立创业项目库,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 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机会型创业需要充足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支持, 高校应通过创业中心建立外部联系网络, 通过联络风投公司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融资平台, 缓解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美玉.高校大学生机会型创业的瓶颈与对策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5) .

篇4: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它表明随着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教育与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己经不相适应,同传统教育相比,它不只是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它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为目标,使教育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创新性知识成果和科技转化平台,它顺应了社会新兴行业和产业变革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创业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的教育,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它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谓高校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创业学、创造学、法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应该包括二层含义:第一,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第二,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

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搞搞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比赛等基本的层面上。

2. 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多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

3. 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有的只是一种归于平庸、虚度年华的窘态或是一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大学生本应是具有朝气,富有激情的创业中坚,如果置身于这样一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式的“弱势文化”氛围中,必将掩埋掉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明确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路。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应实施分层次教育,即普及型创业教育和专业型创业教育相结合。面对全体学生,采用普及型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教学目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这种教育的力度。面对在校期间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同学,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在学生管理和学籍管理方面采用“弹性”管理,给予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培养自主创业者。在校园内树立自主创业的典范,形成浓厚的高校创业氛围。

2. 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2000年1月,教育部出台新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管严”与“管活”的新途径,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时间。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就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高等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在课程开设上可以借鉴有所成就的学校的经验。

3. 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的内容,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创业教育专家体系。“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创业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或体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师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 “根据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我们的实践探索,教授创业教育的专家应来自经济管理、工程技术、政府经济部门、企业、创业园、投资公司等领域,他们构成了创业教育专家体系的六个基本要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专家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經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六个方面。

四、结语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崭新领域,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丰富与充实。开展创业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契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是试点高等院校的事情,也是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事情。创业教育的开展也需要深入到基础教育,这不仅是国外经验的启示,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炳申,何亦名,罗磊.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7,(1):71-73

篇5: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面向区域经济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及职业教育同等重要,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创业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面向区域经济的创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从教育理念、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创业实践活动、产学研方面对实施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作 者:舒燕 SHU Yan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年,卷(期):“”(1)分类号:G642关键词:创业教育 高校 区域经济 产学研

篇6:浅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摘要:创新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以推动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20-01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1]

创新创业型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探索专业前沿知识的科研能力。二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擅长专业实践,具备实践操作基本能力,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三是有职业素养具备创业指导能力,教师应具备由专业科学研究向创新创业实战转化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创新与创业过程的统一。[2]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多数教师自身创新训练不够,缺乏创业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限。

2.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

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创业教育教师需求明显增大。第二,缺乏创业骨干教师。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等相关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现实中具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重”能力的骨干教师较少。第三,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教师引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3.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入、培训、考核管理、综合评价方面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备,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成长路径规划,影响其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高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于创新型社会为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水平等方面综合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的优良素质。其次,落实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学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积极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外部企?I在政策、资金、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3.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与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评价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评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向创业实战转化的能力、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不该局限于现有的评价机制,应探索创业指导工作折算教学任务课时量、创业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等具体办法,认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四、总结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深入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才能全方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4年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下一篇:办公用品采购合同协文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