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2024-05-13

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共6篇)

篇1: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是企业综合素质的较量,一个企业若没有名牌产品,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企业如果不是名牌企业,它的市场就非常狭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名牌企业;就没有国家竞争力。企业的品牌塑造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品牌塑造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名牌。关于名牌,大家都不陌生,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人都可以列出许多名牌来。那么,从理论上究竟如何给名牌一个界定呢?有人说名牌就是知名的牌子,是产品质量好,服务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产品和商号;有人说名牌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良性循环形成的“第三态资产”,其实质是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万力,2000),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名牌是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名牌的根(薛可,1999),只有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树立一个立体的形象、整体的形象、持久的形象(梁绍川,2002)。笔者同意这种说法并进一步认为,名牌从根本上讲是优质企业文化含量高并完成了企业文化有效传播的品牌或企业。它包括两个要件:一是优质文化含量高。含量高怎么来衡量?简单地讲就是企业文化质量高,属于优质文化。优质文化含量低的企业无论一时多么风光也算不得名牌,这一点只需看看“三株”等企业就不难明白(三株的产品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二是有效传播了优质文化。光有优质文化不行,还必须把它传播出去,让大众知晓,深藏在巷子里的酒再香也算不得名牌。同时,仅仅传播出去被大众知晓还不够,还要被大众接受、认可,赢得大众的信赖和赞誉,具备了这两个要件才能称为名牌。以塑造名牌为目的的企业文化传播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广告传播

大家知道,美国是名牌最多的国家,上个世纪末世界十大品牌中,美国就占了六个。之所以如此,是与美国企业的巨额广告投入分不开的,美国企业的广告投入占世界广告投入的57%,占到美国GDP的2%以上。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创一个世界名牌需要一亿美元的广告投入。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诞生之日起就不间断地做广告,至今使用过的广告语就有94条,仅1993年广告费就是6亿美元。广告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妙语:“想树名牌而又不做广告,就好像在黑暗中向情人传送秋波。”形象而精辟地道出了广告和名牌塑造的关系。通用汽车公

司总裁史密斯先生说得好,靠停止做广告省钱的人,就像靠拨停表针节省时间的人一样愚蠢。

名牌靠广告创,也要靠广告养,长时间不做广告,名牌就会褪色,时间久了还会从大众的视线中淡出。但是,广告要会做,否则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亨得·福特曾幽默地说,福特公司的广告费有一半打了水漂,但搞不清楚的是到底哪一半。像福特这样的公司肯定有很多广告人才,即使这样仍有一半广告费“打了水漂”,更不用说一般的企业了。媒体选择策略和媒体效果研究十分重要,要创造名牌还必须有组织结构支持和人才支持,规模大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企划部门,规模小的企业可以让高水平的广告公司代理,运用正确的广告策略,聘请广告方面的高手,以创意制胜。中国很多企业认为做广告就是跑媒体,好多人都可以做。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做广告不仅需要很多专门知识,更需要特有的天赋,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广告人。

以塑造名牌为目的和以推销产品为目的的广告不同,后者多传播商品信息,前者则主要传播企业文化信息。塑造名牌的广告不是一般的广告,而是传播企业文化的广告。塑造名牌的广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侧重于整体传播和商标宣传,而不是推销某个产品,更不是推销企业领导人。这就是广告中常说的形象广告。像“开‘一汽’车,感受时代生活”这样的广告语传递的主要是企业文化,以文化促销。第二,传播内容要真实、有品位、富有美感。产品广告为达到短期目的常常会夸大其词,但品牌塑造广告则必须以长期效应为着眼点。高品位的广告使人联想到高质量的产品、高品位的企业。低级广告不仅不能提升产品的形象,反而会损坏企业的形象。笔者还记得几年前一家国家级报纸为一个方便面厂做的扶贫广告,黑糊糊的印刷使人怀疑这样的食品是否能吃,这样的广告效果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做。第三,覆盖面要广。名牌不应是一县一省的狭小的区域概念,它起码应该是一国的概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最好把塑造国际名牌作为目标。很多企业可能暂时还难以做到,但只要立意高远,分步实施,最终会在国际品牌上占有一席之地。第四,广告的内容要根据地区文化习俗背景的不同而加以改变,不能全世界一个面孔,每个国家的喜好不禁忌是不同的,例如法国有名的二邑“白兰地”在欧美做广告用的广告词是“干邑艺术,似火浓情”,这适合欧美人奔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而在香港用的广告词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符合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期盼吉祥的心理和在喜庆日子饮酒的习惯。第五,广告的内容还要随时代的变迁适时调整,多年不改的广告词会将文化内涵抽取得一干二净。第六,要保持广告的连续性,不能间断。现在竞争很激烈,一个行业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即使是行业老大,也不能掉以轻心,可口可乐虽然是老大,即仍然每年斥巨资做广告,原因显而易见。

二、公关传播

名牌不仅是知名度高的品牌,更是美誉度高的品牌。广告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树立美誉度方面作用很有限,因为名牌最终是做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塑造名牌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做”上下工夫。现在消费者在虚假广告的“培训”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他们的不仅会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企业及其员工的每一种行为都不得体现、包含着公司的文化内涵。公关传播一是靠口碑,二是靠传媒。消费者和公众的口碑传播效果很好,但传播面有限,所以还要结合大众传媒。公关的大众传播是利用有意义的公共关系活动造势,制造新闻由头,如赞助文化、体育、教育、慈善事业,利用社会热点等,引起媒体的关注,吸引他们宣传报道,达到企业扬名的目的。在举办这些活动时,无形中传播了企业文化。可口可乐公司的名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比同类其他企业大。二战爆发后,它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把可口可乐运到前线,为战士们解渴,一下子名声大噪,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不同,要改变“为善不为人知是大善”的圣人做法,做了善事得到相应的回报是理所应该的。至于中国一些企业家的低调处理也并非不想扬名,而是由于中国的法制环境不理想,有“人怕出名猪怕壮”之嫌,或者是财富来路不正怕出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一些著名的公司非常清楚公关和名牌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公关活动,如IBM公司就经常举办各种公共关系活动,像学术讨论会、促销座谈会、慈善音乐会、消费者活动、赠发宣传品等;海尔公司常常在年末岁首召开辞旧迎新招待会,答谢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每逢重大事件,海尔便举办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请各界人士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企业文化活动,慰问部队,赞助足球队,与一些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努力传播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辐射力。久而久之,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三、名人传播

现在名人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体,很多东西一粘上名人的边就可以一夜出名。这就是名人效应。可以作为企业文化传播载体的名人有很多种,如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政治明星和企业自己的英雄人物等。但是选择名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选名人的名声一定要大于品牌的名声,否则,不是他为品牌做宣传,而是品牌给他做广告。有一个十分有名的国际饮料品牌,却找了一个没有多大知名度的名人做广告,效果如何只有企业自己知道。第二,所找名人的品行要好,要不然,不知哪一天搞出个丑闻来,企业照样会跟着“沾光”。第三,要尽量选择与企业的产品性质有一定关联度的名人,如一家知名的饮料公司生产的矿泉水,选用一个歌星做代言人,有一位专家说,这个歌星能代替二十七层净化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政治明星的传播效果有时会十分显著,由于政治的原因媒体会在显要的位置和时段进行报道,使被参观的企业大沾其光。

四、

篇2: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注:因特殊情况,可用碳素或蓝黑钢笔书写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4小题,每题各5分)

1.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人员内心真正向往的关于企业的未来蓝图,是激励每个成员努力追求和奋斗的企业目标。

2.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3.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

4.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目标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题各10分)

1.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特性。(每个要点2分)

(1)战略性(2)指导性(3)层次性(4)长期性(5)系统性

2.企业文化实施方法----领导垂范法。(每个要点2-3分)

(1)领导者以身作则来引导员工的行为(2)领导者通过象征性的行为表现出自己对企业文化始终如一的关注(3)领导者通过天天讲时时讲反映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4)领导者应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

3.从人员结构划分上简述企业行为文化。(每个要点3-4分)

(1)企业家行为(2)企业模范人物行为(3)员工行为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2小题,每题各15分)

1.减少企业文化变革阻力的方法。(前三个要点3分,后一个要点6分)

(1)集体的凝聚力是让人们接受或愿意变革的重要因素(2)在变革问题上强调双向信任(3)文化变革需要技能培训(4)管理者在变革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首先,管理者们必须关心文化变革,给它以足够的注意,就像对待任何其他首要任务一样。其次,要想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强势的文化,一位领导者应该明确地表达基本价值观并反复灌输到员工的日常行动中去。最后,对变革感兴趣的管理者们应该强烈地意识到他们自身在形成工作场所的仪式方面的作用。

2.品牌文化的作用有哪些?(每个要点3-4分)

(1)商品核心价值的体现(2)识别商品的分辨器(3)质量和信誉的保证(4)市场竞争的武器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共1小题,每题各20分)

1.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联想,其企业文化应有特点是:尊重员工、鼓励创新、追求卓越。(也可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回答)(本题5分)

2.可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逐一论述(每个层面3-4分):

(1)企业的精神文化。联想文化存在裂缝,倡导的“亲情文化”与执行的“裁员方式”存在巨大落差,联想没有以“亲情文化”的方式给员工以沟通。

(2)制度文化。亲情文化的建立没有从制度上给员工以保证,没有从制度上表现出领导的核心意图。亲情文化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3)行为文化。首先针对继续留在联想的员工,告诉员工们裁员的战略目的,向现有员工表达公司对已经裁撤员工的歉意,并向公司员工明确联想的未来发展战略,另外,对被裁的员工要有一个比较融洽的充分沟通,同

本答案共2页第1页教务处制

样让他们了解公司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景原因,对被裁员工为联想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承诺将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提供合理的解职补偿等。

(4)物质文化。在公司办公场所,企业宣传刊物等物质层面上彰显出企业的核心文化,让领导和员工耳濡目染,深入人心。

篇3: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一、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

随着商业零售业多种业态的发展, 商业零售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零售企业要快速发展, 必须把锁定目标顾客群, 准确市场定位、实现顾客满意作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抓手, 必须以目标市场和顾客的有效需求来合理组织商品的品牌组合经营, 必须要有清晰的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文化。这就要求商业零售企业应由以往关注商品本身的价格转向增加商品以外的附加价值, 尤其是要在企业文化、服务特色、品牌经营、购物环境等方面增加附加价值, 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和价值实现。

商业零售企业经营商品的同质化使企业本身让渡价值的空间较为有限, 顾客需要的不仅仅是购买商品, 而是实现某种消费意愿的满足。商业零售企业经营的各类商品只有通过完备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才能顺利地达到顾客手中。谁能提供优质服务, 谁就拥有稳定和不断扩大的顾客群。所以, 商业零售企业要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文化, 也就成了商业零售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顾客、快速发展的关键。商业企业塑造企业品牌的内涵的重要一着就是培养良好地零售企业服务文化, 这对吸引顾客的作用要远大于促销活动带来的利益。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的目标市场是锁定高端消费群体, 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成功人士, 引进国内外名牌商品, 构筑名牌企业, 坚持用高起点的企业服务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杭州大厦购物中心遵循“宾客至上, 服务第一, 热情礼貌, 勤勉高效”的原则, 精心培育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文化, 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鲜明地突出消费者的喜悦, 紧紧围绕顾客需求, 顾客满意购物, 创造完整的顾客服务流程。目前,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已形成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 能快速地处理顾客的各种要求, 使顾客能够享受到无障碍的服务, 从咨询到购买以及售后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服务就是一把开启销售大门的金钥匙, 商场只有用好的服务才能打动顾客。杭州大厦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精心设计和打造5星级服务链, 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 设计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只要顾客愿意, 从走进杭州大厦的大门开始, 就会有一位耐心的宾客助理一路跟随, 帮你拎包提货, 为你购物提供参考。如果顾客有任何需求, 只要打客服电话, 预订车位、预定餐饮、预定客房、预定美容和其他休闲项目等, 在杭州大厦想得到的服务都能搞定。顾客在完成购物后, 只要给宾客服务中心打一个电话, 泊车员就会把顾客的车停在商场门口。如果顾客购买的商品出了问题, 只要拨打顾客投诉处理中心电话, 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处理结果。要建立企业服务文化品牌, 让顾客满意, 必须要建立起让员工满意的工作氛围、激励机制和服务质量考核制度, 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 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 既是商业零售企业塑造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 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塑造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品牌

现代商业零售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和塑造企业品牌的竞争。商业零售企业品牌塑造至少应包含五个层面:一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购物环境, 购物环境是塑造企业品牌的基础, 二是以经营国内外的名、优、特、新为主的商品品牌, 这是零售企业塑造品牌的要素, 三是培育一大批具有丰富商品知识和较高服务水准的品牌服务员, 这是企业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进而塑造企业品牌成败的关键, 四是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附加在商品品牌之上的服务品牌, 这是塑造企业品牌的保障, 五是在经营的商品品牌和构建的服务品牌基础上塑造的企业品牌, 这是塑造企业品牌的结果。

企业经营的名、优、特、新的品牌商品只是企业取得较好效益和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基础条件, 这些条件只有与企业经营的知名商品品牌相匹配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满意服务。也就是企业建立起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独特的服务品牌, 才能不断地改善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 提升附加在商品品牌上的服务价值含量, 为顾客创造价值。正是有形的商品品牌和无形的服务品牌相结合, 才能成就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品牌。商业零售企业已经由传统的商品售卖服务发展到为顾客提供品牌商品、培育服务品牌、延伸服务领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谁能培育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 塑造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品牌, 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商品入驻和更多的顾客前来购物, 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并在竞争中取胜。因此, 商业零售企业应当努力塑造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 因为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可以超越顾客购买的商品本身, 百货商场不仅是经营各类品牌商品以满足顾客需求, 也要培育和引领一种时尚理念以刺激顾客追求高品位的潜在需求、同时更要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文化和舒适安全便捷的购物环境。在商业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 大多数商品不可能只为某家商场独有, 企业也不可能靠频繁的降价来促销, 因为这样既可能使顾客产生降价促销疲劳, 无法进一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同时也使顾客对商场的商品定价机制产生不信任, 对所购商品的真正价值产生怀疑。但是, 商业零售企业精心培育和构建的以顾客满意为核心服务文化, 凝聚着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个性的品牌效应却是商场独有的, 这是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吸引和激发顾客消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真正魅力所在。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的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鲜明地突出消费者的喜悦, 为目标顾客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品牌商品, 营造“生活、购物、享受”的经营理念, 精心塑造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品牌。在杭州商界首先提出了“星级商场概念”和“星级商场标准”, 把塑造企业品牌与培养品牌服务员密切联系起来。对于品牌服务员来说, 其优质服务是企业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的充分反映。杭州大厦购物中心通过各种细节强调服务, 让顾客享受到贴心、细致、优质服务。顾客在杭州大厦内碰到突发状况时, 商管部的督导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线在现场, 帮助处理各种问题, 这是杭州大厦的全方位的服务快速反应体系, 20余名督导员随时会出现在商场各处。杭州大厦全力为顾客提供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对商场布局进行人性化的调整, 在各商场腾出1%的场地供顾客休息, 设立母乳喂养室、更衣室、休息室等人性化的服务项目, 增添茶水、书报、手机充电器等方便设施, 收银台、服务台、公用电话等都有低位装置。商场打通与四邻的共用通道, 方便开车购物。对VIP顾客享受生日鲜花、送货上门、免费泊车、珠宝钟表免费维修保养等。

三、企业服务文化与品牌塑造协同互动

商业零售企业塑造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品牌, 应凭借自身的企业市场定位和服务特色, 创新商业零售预期的价值和服务, 这可以使商业零售企业在经营的商品、为顾客提供的服务等产生差异化,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要, 从而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培养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没有一个商业零售企业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 必须要从为全部的消费者提供普通服务向为特定的目标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价值和服务转变, 形成独特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文化和企业品牌。现代商业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已经从质量和价格竞争阶段进入到品牌和文化竞争阶段, 商场不仅要卖商品、卖服务, 更要卖理念、卖文化。企业经营能引领时尚和实现顾客成就感的国内外品牌商品, 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服务文化, 为顾客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是塑造企业品牌的关键所在。

顾客消费需求趋于个性化的条件下, 商业零售企业更应构建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文化, 更要培养其独特的卖点并在某一个或某些领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商品的多样性也为创造差别优势提供了空间。商业零售企业应有选择有重点地经营符合自身企业品牌特色的商品品牌, 重点经营目标顾客需求量大, 代表消费时尚、具有前瞻性的品牌商品, 在商品品牌的组合上要以知名商品品牌为主, 形成经营商品的品牌梯队, 动态的商品品牌结构, 营造商品品牌的错位和差异化经营。

杭州大厦购物中心拥有ABCD四座大楼, 营业面积达18万平方米经营的商品达到6万种, 进入中国国内的全球引进的化妆品类和服饰类奢侈品牌, 90%能在购物中心买到。A座是女性顾客最爱逛的商场, 集中LAMER、LA.PRAIRIE、GIORGIO、ARMANI、BALLY、CHANEL等诸多化妆品大牌, B座以高端精品为主, 集中了LV、HERMES、DIOR、GUCCI、LOE-WE、FENDI等顶级奢侈品牌, C座定位为精致家居生活馆, D座以城市新富人群为主要目标, 打造年轻个性潮流。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在引进品牌的同时, 商品品牌结构也不断调整, 更加强调专业化和差异化。如化妆品商场不断引进专业品牌, 不再像原来一样仅仅追求业绩。女装商场的层次也日益清晰, 根据不同顾客需求设置不同的主题性商场, 按照设计师品牌、职业装和流行装不同层次的设计, 品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杭州大厦女装商场的独有品牌已经占全部女装品牌的75%。经过不断调整, 品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截至目前, 国际大牌和独有品牌在整个品牌阵营中各占25%, 时尚类品牌占50%, 其女装商场的品牌结构由原来的金字塔结构逐渐转变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杭州大厦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经营、管理、服务、文化等的创新, 通过构建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文化, 走品牌精品化定位的商业零售模式, 塑造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品牌, 2009年取得了营业收入超30亿元, 利润超3亿元的销售业绩, 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着名购物场所。

参考文献

[1]沈青.商业零售企业竞争战略思考[J].商贸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2, (9) .

[2]陈建明.中国超级购物中心投资开发指南[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3]杭州市贸易局.中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M].2001-11.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5]莫利萍.杭州大厦“城”了[N].钱江晚报, 2009-9-26.

[6]莫利萍.杭州大厦十年造城[J].钱江晚报, 2009-9-18.

篇4: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一、企业品牌文化研究背景

品牌,即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其核心作用在于标志本方产品,从而与其他产品产生归属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已逐步发展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品牌的定义也由最初的生产厂家扩展为包括品名和标志等在内的多元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可口可乐、麦当劳、海尔、苹果等便是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其品牌名称朗朗上口,品牌标志简明清晰,为市场消费者营造了亲切、舒适的品牌观赏感。

而品牌文化,是在品牌的积淀中、产业的发展中、公司的进步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层面内容,它以品牌为原型,融入更多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突显品牌特征、彰显品牌区分度、传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文化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寒,其至少包括三类内容:

1、基本的品牌形象设计,包括品牌口号、品牌歌曲、品牌吉祥物等;

2、充分的品牌推广策略,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等;

3、丰富的品牌外延涵义,包括品牌保障、品牌感召力、品牌公益化、企业发展规划等。

总体而言,品牌是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品牌文化核心和关键因素: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提升,是品牌得以市场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凝练企业发展规划、传播企业发展理念的有力载体。因此,品牌文化是在品牌创立、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研究品牌文化要以品牌作为内核,推广品牌要打造品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我国品牌以及品牌的发展曾在国际上处于滞后状态,直到大约1990年,我国由传统的国有体制经济逐步转型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记激烈,企业争夺战硝烟不灭,消费者才有能力向产品提出更多要求。与经济一同蓬勃发展的不仅是人民的购物乐趣,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需求。这些新需求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更指明了突破口,为此,我国各大企业在国际著名品牌的带动下,开始努力挖掘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客户服务等环节上,通过赋予产品文化和人性化的丰富价值,将人类的价值观、情趣、取向融入产品内涵,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值认同与社会识别等人文需求,从而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提升消费欲望。至此,品牌已经提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人们也真正认识到竞争土地、竞争机器的传统时期已经远去,现今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便是品牌。

二、企业品牌文化研究意义

研究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文化内涵,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有成功案例,提出塑造品牌形象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借鉴意义和实践意义。

1、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品牌文化核心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2、分析成功案例模型,扬长避短,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隶属于上海纺织位于苏州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近代工业老厂房改建的M50艺术产业园,M50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当前也面临着品牌文化的塑造问题。当前,M50在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还需要进一步梳理现有基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从而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综合而言,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一些经验,落笔于M50的品牌文化塑造工程,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三、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评述有关品牌文化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18世纪80年代左右,欧洲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定义介于组织行为和企业战略的“中间地带”,但很快这一想法便被当时盛行的战略热熄灭,大量学者坚信企业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不应该分开,企业的战略将最终直接决定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定位。到19世纪末期,有关品牌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在品牌文化结合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品牌文化在组织行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最终去向。在这一阶段,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S卡梅伦和弗里曼联合发表的《关系与效益》,明确了品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深远影响,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发展迅速、现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我国大量企业逐步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将打造品牌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植入公司管理纲要。不过,早期我国缺乏理论积淀,单纯效仿国际品牌的打造方式,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导致大量品牌虽然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但却无法真正走入民心、促进消费。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误区,开始对品牌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的实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时,我国品牌文化与社会发展、品牌文化与企业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近些年,人们消费理念逐步完善和科学,一般商品均能够满足消费者常规的功能性需求,此时,消费者提出了对产品文化的渴望,这一渴望不但要求企业创新产品内容,更要求企业家在现有产品中提炼内涵、突显特征、彰显地位。如今,针对我国品牌文化的研究逐渐成熟,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支持的方法得到重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

798艺术区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区域特点、政策扶植、时代背景,还包括文化展示与流通功能、民众参与与艺术家共享、文化经历的产业互动、丰富的生活领域产业入驻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798特有的文化内涵,推进了798的发展进程。随着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林冠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艺术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也不仅仅是“文化冲突和共存”的平台,它已经发展为一个集文化、艺术、经济于一体的复合产业,也正因为其特有的文化根基,导致其具有极强的植入能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对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变化都有快速反应。目前,798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压力,M50艺术产业园更应该积极吸取以798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成熟园区发展精髓,结合M50品牌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客观、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品牌文化打造策略,推动M50品牌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再注活力。

nlc202309040139

四、研究主体

(一)M50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M50原址为20世纪30-80年代老工业纺织厂遗留工业厂房,如今是一个位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的实体艺术产业园区,占地42余亩,拥有入驻客户140家左右,其中包括部分知名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机构、及很小一部分商业配套等。为推广品牌,M50积极拓展资源,目前已经具有以下优势:

1、成立M50表演工作坊,出品话剧《浮生记》、《我会半夜之前来》、《国家安全》等,其中《浮生记》累计共巡演30余场次,取得广泛市场效果:

2、开办吾灵小小画家坊,面向对象为3-6岁学习艺术绘画课程的儿童:

3、自06年起,每年出品一首园区主题曲,风格每年不同,有效提升了M50品牌知晓度:

4、自07年起,每年举办CREATIVE M50年度创意新锐评选,由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评论家、策展人等组成的评委,面向全国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5、设立M50联合开幕日,在上海双年展、艺博会、上海当代等艺术活动期间,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6、搭建吾灵网(M50网上创意园www.m50.cn)提供丰富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信息;

7、建立M50创意空间,为无法入驻园区的客户提供优质展览:

8、建立M50创意产品实体店,提供吾灵网创意产品的实体体验:

9、开办《ART IN SHANGHAI》双月刊艺术资讯类刊物,免费在上海40余个艺术空间、星级酒店、精品酒店免费领取;如今,M50已经不再局限于园区空间的艺术铺陈,正满载着对整个创意产业链的向往,围绕“艺术、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努力绘制多样的艺术创意面貌,打造创意机构、创意品牌、创意产业。目前,M50除园区运营外,还对外承接各类设计、场地租赁、礼品定制、创意活动等业务,全面提升品牌文化形象,让“创意”成为一种风尚,走入百姓生活。

(二)M50品牌发展制约因素评述

M50品牌文化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针对于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何挖掘时尚园区的企业文化、如何正确树立企业文化、如何进行品牌塑造等问题仍有一定欠缺,具体表现为对产业背景和场地原型利用不够充分、知名艺术专家加盟力度不够、艺术产品有待丰富、艺术生活化力度不强、活动系统性不足、新媒体手段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M50品牌发展规划建议

1、借力原型及历史,提升M50品牌文

化内涵

原型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化原型来创建与传播品牌,其实就是在传播品牌的特定文化。品牌的创建与文化的塑造,其根源都在于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理解得越深,越透彻,就越容易把握其中的真谛和要素,也就更能够将品牌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M50品牌文化,要依据其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关注其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整合、延伸,使得原型历史与现代品牌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最终将品牌的个性精神与文化价值理念完美体现。

M50立足于纺织厂原址,纺织产业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M50提倡创意生活,这与原本的工厂文化虽有差别,但大方向一致。因此,M50应该借力工厂原型及历史,彰显人类发展历程,渗透时代文明印记,从而展示出人类永恒主题一一生活与艺术并存,怀旧与创新并存。M50品牌目前过于重视对现有文化的宣传,而对纺织厂原型的故事演绎度不够,建议M50将纺织产业与艺术创造相结合,以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精神资料进行融合,以时尚的形象彰显原型历史,以动人的故事突显品牌发展过程,以永恒的画面带领消费者认可M50品牌文化。在这种结合历史原型、文学原型、艺术原型以及文化原型本身的途径下,创建文化品牌与塑造品牌文化就更加顺畅,也就会更加迎合人心。

2、多元艺术形态,扩大M50品牌业内影响力

M50作为时尚文化品牌,其艺术水平是影响品牌业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M50要打造成为规模庞大、水平高潮的画廊聚集区,这不仅要求大量著名画廊和设计师的入驻,更应该以宽阔的心胸,提供多元艺术交融的平台,以其领域内“创新结合”为特征,扩大品牌影响力。

M50现有140家入驻产业分别为画廊、工作室、设计机构等几个类别,其产业面不够广泛、产业间关联度不够密切,品牌业内影响力不够。合作、资源互补、双赢将是我们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搭建更广高多的服务平台,让创意在M50交汇,提升M50品牌的影响力。

3、丰富艺术产品,增强M50品牌市场吸引力

M50品牌文化主打创造,创造是推陈出新,也是生活改造。目前,M50已经具有了一定创意产品,但产品形态比较单一,产业链不够严密。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M50应该进一步发展艺术产品生产,让艺术产品更能走进日常生活。比如,M50中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需求较为广泛、需求度较为强烈、时代特征比较明显。M50可以深入挖掘年轻人需求,提供能够彰显M50品牌文化的艺术产品,不仅包括书包、油笔、书签、配饰等,还可以包括价格适中的床单、厨具、餐具等家具用品,让艺术产品不仅活跃在艺术业内人士身边,还要走入人类生活起居。同时,M50艺术产品销售渠道应该更加广泛,不但在线上提供产品信息、线下提供产品体验,还可以与著名文具生产厂家、创意产品生产厂家联系,将艺术产品真正推入市场,增强品牌市场吸引力。

4、服务全体社会,打造M50品牌公益化形象

M50品牌文化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品牌文化,并非高屋建瓴、甚至高不可攀。为此,M50不但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完善推广艺术、提供艺术平台的职能,还要努力营造社会化、百姓化形象,在这一方面,M50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艺术平台,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打造公益化品牌形象。

比如,M50可以在某艺术院校开展资助活动,为优秀艺术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支持他们的艺术事业发展:同时,M50可以在大型活动中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实习或参与组织工作,以此让M50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更具有市场感召力。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M50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M50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已有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话剧演出、主题歌曲等等,但是推广活动大多是分散的,没有主线。因此,建议M50将现有的推广活动精炼、整合,形成以季度为阶段的品牌活动主线,比如第一季度开展DIY创造艺术系列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品牌歌曲戏剧活动,第三季度开展公益平台活动,第四季度开展大型画廊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品牌推广活动的整体性,还为品牌广告和市场形象提供了更好的素材,让新老消费者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品牌战斗力和延续性。

6、采取新媒体手段,全方位传播M50品牌文化及形象

M50品牌文化推广不但要通过实地店的方式,还要借力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现在M50旗下吾灵网站活跃性一般,网站信息更新频率不高,网站活动邀约力度不强。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应用,完善网站建设,加强页面更新速度,增强活动倡导和邀请力度;同时,要对以往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更好的推广品牌形象。除互联网之外,M50还可以作为赞助商加盟一些时下流行活动,比如滑板比赛、服装设计大赛、绘画创作大赛等,以冠名的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并以大型活动为平台,宣传M50品牌理念,全方面传播品牌文化。

五、总结

M50艺术产业园在种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下,已经具备了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的架构,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沉淀,因此,为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M50文化内涵和市场形象,推动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有关企业文化和品牌塑造的研究还丞待进一步拓展。

篇5:企业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

课程期末考核试题

试题使用对象 :2010级民族学(经济与管理)班

本试题共: 1 页,附答题纸 2 张,草稿纸1 张参考人数: 40 人

命题人:齐亚宁考试用时:120 分钟答题方式:闭卷

说明:

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4小题,每题各5分)

1.企业文化

2.企业价值观

3.制度文化

4.品牌

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题各10分)

1.简述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请至少回答五种。

3.简述品牌文化的效应有哪些?请至少列举5种。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2小题,每题各15分)

1.请详细论述企业精神文化的策划。

2.你认为企业文化的变革应该如何实施?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共1小题,每题各20分)

1.“瘦肉精事件”使双汇这家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遭受重击。痛定思痛,双汇表示要加快养殖业发展,完善产业链,确保产品安全。(3月27日中国广播网)

有分析认为,以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势必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与昔日的三鹿集团一样,也是“半截子”产业化种下的祸根。这么说的话,“半截子”产业化,亦即分散的小生产,就是双汇以及三鹿,甚至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短板”,而双汇自我发展养殖业,完善产业链,正是在补齐这块“短板”。

请问你认同文中的分析观点吗?请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

篇6: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专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丘树宏

编者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会和《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三强一好”的文化发展目标,即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广东文化形象好。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形象地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现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负责的课题组研究成果《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专题研究》一文刊载,以供参阅。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使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金融危机对传统外向低端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中山发展转型迫在眉睫。这种转型发展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更重要的是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升级,只有具备了引领转型发展要求的人文精神,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城市精神需要文化培育,城市品牌正是城市精神内育外化的体现。因此,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文化作为现代化“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极和城市发展“六大战略目标”之一,创新思路,抓紧抓好,通过文化建设打造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鲜明的城市品牌,增强城市软实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今后我市在更高水平上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路径选择。课题组在09年先后到东莞、惠州、江门、佛山、丽江等市就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观摩了张艺谋等导演的《印象·丽江》及《丽水金沙》等大型文化节目,从而完成了该课题。

一、趋势:文化是引领未来的重要竞争力

通过对国际文化发展的态势研究表明,文化不仅在价值传播和意识形态领域受到重视,而且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美国出于全球争霸的考量,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推出的文化战略直接导致了当代国际艺术的勃兴,并率先在世界上提出“软实力”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2年推出了“我们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敦促世界各国将文化作为一个战略要素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之中,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战略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为人类新世纪发展奠定了世界性的新文化价值观念基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主要是以繁荣发展的文化艺术来培育、涵养社会的创造性,以这种创造性来开创英国的未来,以发展创意产业为路径来全面振兴经济。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打造“文化韩国”,促使韩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突出重围,造成了世界性的“韩流”现象,极大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日本在“失去的10年”里催生了文化产业,重建其超级力量,从“制造的日本”向“文化的日本”转向,近年来,日本的流行文化全面向世界进军,音乐、动漫、绘画、娱乐、时装、广告、设计等“软产业”规模已达130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汽车业,“酷文化”成为日本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完全可以说,基于文化的创意产业正在真正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文化在引领和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成为了一盏指向未来竞争的“灯塔”。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先后提出了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把文化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众多城市如大连、青岛、苏州、杭州、昆明、丽江、桂林、开封等纷纷以文化建设来激活城市创新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吸引力,优化城市综合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2008年考察中山,特别指出“如何把创业文化变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这是下一步我们能够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要求、重要条件,也是重要标志”。“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呼唤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品牌。文化名城建设对内是提升城市的精神和人文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激发创新活力;文化名城建设的外溢效应则体现在城市的品牌上,它能有效地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是一种具有强大感召力的“软”实力。文化名城建设的效应指向要内外并重,把文化建设体现到品牌建设上,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品牌建设的突出内容和城市品牌的重要传播途径,从而达到营销城市的目的。

二、启示:文化弱势制约城市下一轮发展

中山近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得益于“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是中山得以迅猛发展、并走出自身特色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相比国内外先进城市而言,中山的城市文化及城市品牌弱势也非常明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调务实的文化性格导致缺乏鲜明的城市品牌定位,城市整体营销力度不够。每个城市都需要独有的文化名片,中山近年来取得了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荣誉,而可惜的是,中山的城市品牌知名度虽然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其对自己城市的品牌定位还一直缺乏更为独特的提炼和集中化管理,使之众多的名号相互消溶,掩盖了中山的城市亮点,没有很好形成城市品牌的累积效应。

为何中山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其实际应获得的还是有一定距离?提起广东四小虎来,很多人都只知顺德、东莞而不知有中山,提起宜居城市来,很多人能例数出珠海、大连等,却偏偏遗忘了中山,甚至提起孙中山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都会联想起南京而不是中山。中山人常常以务实低调而自豪,但这种文化性格发展到极致,在当今这个注重品牌营销的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当前中山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营销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中山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是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顾海兵教授负责的《中山市城市形象定位与城市推介》课题组,以人口数量超过400万为选择标准,对中山开展了“中山城市形象全国调查”。涵盖了不同性别、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共计1855人的调查以及在中山24个镇区开展的中山城市形象的调查显示出如下:

1、对中山有一定了解的人数太少。在外部公众的调查中,1855个有效样本中,每个相关问题的回答率均不足10%,说明中山有较高的美誉度,但知名度还不高。

2、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五大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25%的人认为中山在南京,57.8%的人完全没有听说过中山,90%的人没有去过中山。

调查所显示的结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城市也需要营销,没有自己的个性品牌就会被湮灭。它告诉我们,中山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急需提升,中山的城市定位与品牌塑造急需启动。

(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城市文化特色还未形成。

在众多的城市名片中只有那些蕴涵深厚文化底蕴、文化元素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名片才更具影响力、号召力和渗透力和产业化的潜力。

中山近代名人众多,特别是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名人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这是优势,但目前只是将许多品牌资源零散地拼凑出来,而没有一个整体性的主题,文化产业、旅游景点和城市建设特色均不突出。以文化产业为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文化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拳头产品”较少,知名品牌不多,企业规模不大,行业结构水平不高,特别是与周边城市相区别的优势文化产业群尚未形成。二是文化产业总体上属于输入型的格局。据有关统计,我市市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数额大于人均文化产品生产的数额,这种供求上的差异,表明中山文化产业在总体上还属于一个输入型的市场格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文化产业结构整体水平不高,从行业的角度看,虽然中山文化涵盖了几乎所有基本行业,但一些技术含量和专业要求较高,属于高端上游环节的行业仍为空白,文化产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动漫、影视制作等核心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不高。四是人才匮乏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尤其缺乏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较高的高层次人才、善于将现代科技应用于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产业经营型人才。

(三)中山的人文弱势制约了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壮大发展。中山是一座休闲的城市,岭南水乡的温山软水造就了中山人的悠闲心态和温和性格。中山人的性格不愠不火,生活节奏也比较悠闲,人们在工作之余常不忘享受生活。这种生活状态极易导致小富即安情绪的产生。

在中山,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上市,诸侯观念深厚,宁做鸡头,不为牛后。威力、爱多等曾名满国内的品牌相继走下坡路,企业走得不远的背后,正是因为缺少着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支撑。著名的“十大舰队”在产权问题基本解决后,企业也没有成长起来,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相应文化精神的缺失,如“生意文化”没能有效地向“企业文化”、“创业文化”转化,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群体发育不良。

(四)过分的务实导致保守趋势,包容性日趋递减。广东人的务实文化是最著名的,在中山更为明显。这在一定的时期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做得“过”了,特别是到了今天的市场社会、开放社会、信息社会,就可能变成保守。过分的务实,可能出现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战术、轻战略,重实际、轻理论,重自己、轻他人等种种现象,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小康自满、安于现状。什么“包租婆”、“二世祖”,都是这种弱势文化的产物。岭南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它兼容了中原文化或者叫做大陆文化,又兼容了海洋文化或者叫做蓝色文化。在中山,目前称为“本土人”的群体,其实在几百年前也绝大多数是移民。然而,一直以来,这一群体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新的外来群体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戒心,以至逐步形成所谓的本土文化,日趋保守,使得不同特质的各种文化游移在外,不能融合成更具活力的城市新文化。

必须承认,相对于中原地区,中山乃至广东的传统文化积淀确实是比较单薄的,目前内地的开放力度加大,长三角迎头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中,珠三角包括中山的竞争优势就显得捉襟见肘,弱势凸现。其中的原因,除了文化积淀单薄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人轻视甚至抗拒自身的继续教育,对现代文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以至面对激烈竞争穷于应付。

建设“文化名城”,最根本的是通过“文化名城”的建设,以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山文化,扬其优势,弃其弱势,塑造和培育全新的中山人文精神,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模式的转变,形成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由“制造中山”向“文化中山”转型,使中山的经济社会得到更大、更快、更全面、更协调、更健康的发展。

三、路径:以文化为内核塑造城市品牌

1、城市品牌塑造的要素主要包括: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人文风情、自然生态、产业特色、发展前景、城市定位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与气质,是城市品牌最具表现力的内容和形式,品牌要素要成其为城市品牌必然要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天,城市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并驾齐驱的现象。

2、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文化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是城市的一种特殊张力,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特色不仅是城市文化的风景和魅力所在,而且是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化并充分展示的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3、文化个性凸显城市品牌个性

文化个性确保城市文化品牌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在城市文化个性定位上最大的弊端就是特色危机,“千城一面、个性缺失”,简单模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城市的同质化。特色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名片。特色一旦形成,就会造成一种牢固的“特色占有”,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所以,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先决条件是如何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集聚、整合和利用,使其以独特的魅力在城市竞争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是城市决策者制定城市文化战略的立足点。

城市品牌的塑造对外是树形象,提高知名度,对内则是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是基础和灵魂,以文化的传播来实现城市品牌的传播则更加具有恒久性,更具魅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定位:紧扣中山文化特色,找准城市品牌定位

城市定位是依据城市地理、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确定的发展追求和价值取向,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与方向。

现代城市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元复合体,任何单一的表述都难以对城市整体加以概括,探索中山城市定位要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经济发展、城市风貌等多侧面入手,并力求达到整体的观照,探求中山城市品牌的“惟一”和“第一”。就中山的历史人文渊源、丰厚度来说,中山无法与北京、上海、西安、潮州、佛山、肇庆等相比。在这个意义上,要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质的城市品牌形象,我们就必须挖掘和盘活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差异化观照中,另辟蹊径,突出自身文化特色。

(一)特色分析

1、较深厚的人文积淀。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香山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世纪伟人孙中山之外,还有众多的买办和民族资本家,如徐润、唐廷枢、莫仕扬、徐渭南,中国四大百货的创始人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撰写《盛世危言》的郑观应,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容闳、郑玛诺,发明四角号码的王云五,中华民国第一个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位校长唐国安,著名政治领袖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杨殷,文化名人苏曼殊、郑君里、古元、阮玲玉、吕文成、萧友梅„„据统计,收进《辞海》中的香山人物竟达29人之多!800年香山文化的传承积淀了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形成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现代经济思想、“三民主义”与改革动力等一起构成了孙中山文化的核心体系。

2、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桥头堡。

一百多年前,香山是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属于香山区域。由于地缘的特殊,香山得以开风气之先;由于人缘的缘故,香山又得以领风气之先。香山以一种崭新的蓝色文明,打开了中国的窗口,引领了中国的开放。三十个春秋之后,中山再次成为了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

3、区域特色经济发达,社会和谐。

孙中山怀抱理想、在浩浩荡荡世界潮流中“敢为天下先”、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中山独有的产业文化。中山人追随着孙中山先生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的足迹,早在民国时期就创立了国内四大百货公司,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商业史;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旅馆,国内第一家机动游戏乐园,引领了改革开放一时风尚。今天的中山,已经成为创业氛围浓厚,“人尽其才、地尽其用”的一方热土。全市24个镇区根据自身特点,以“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了国内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市共有国家以上产业基地26个,省级以上专业镇14个,小榄、古镇等地区户创业率在40%以上,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淋浴房等产品在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远销世界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省级名标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344个,被省定为唯一的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是全国产业集聚最集中、最具产业活力的地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同时,该书对中国内地50个城市宜居品牌的排名中,中山名列第17位。《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定位:让中国城市并赢》中企业本体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中山名列第九。这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较,中山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甚至超过一些大城市。

近三十年来,中山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平安杯”、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国家首批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这一切,所凸显的便是“和谐”。

4、文化产业勃兴。

游戏游艺机产业国内首屈一指,咀香园和伊泰莲娜首饰工艺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民众镇的岭南水乡保留这水乡人日常起居、婚嫁好事的传统习俗;南区古老而现代的詹园凝聚着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坦洲镇的咸水歌,小榄镇的菊花,黄圃、南朗镇那神秘而热烈的飘色,既蕴含着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又透射出浓烈的现代气息。还有西区长洲那独具特色的醉龙,具有清末民初特色的步行街、展示香山近代商业史的商业博物馆、集中体现中山人精神的“慈善万人行”等等。

(二)原则及中山城市定位。

1、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定位应当遵循五大原则:能够从本土化的文化土壤中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和资源;能够从城市的区域文化——地方性的成长中创造城市定位的内涵;能够从历史的传统中寻找城市独有的文化性格;能够从现代技术层面创造“智识型”城市的社会结构与代性发展机制;能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创造千年永续的城市空间价值与符号。城市定位重点强调的是在“地方性”概念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城市综合实力,也必须发展并创造“城市特色竞争力”。

2、国内城市的定位值得借鉴。广州市:千年羊城,南国明珠

深圳: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

大连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苏州定位为“东方威尼斯”;

丽江市定位为“和谐丽江、人文丽江、绿色丽江”; 东莞定位为“世界制造业名城”; 惠州定位为“现代石化数码名城”;

湛江定位为华南地区重要港口城市、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江门定位为“中国第一侨乡”; 清远定位为“珠三角后花园”; 梅州定位为“世界客都”。

观察与中山同级的城市,大连、苏州、东莞、江门、梅州、清远、惠州的定位具有特色突出,简洁明了,方便记忆,一目了然的特色。

3、中山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品牌形象定位,就是确定在某一时期内期望在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目标公众心目中形成一个具有某些鲜明个性特征与优势的城市品牌印象。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使其对目标受众的心理产生冲击力。

我们务必在本土原则追索趋异点,在国际视野下寻找唯一性,而这并不妨碍城市的其他优势。那么,中山的优势在哪里呢?中山市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呢?

顾海兵课题组调查表明:34.8%的外部公众认为是城市环境或者人居环境,17.6%的被访者选择孙中山。而当地人中,61.1%的认为最值得中山人骄傲的是中山的人居环境,14.3%的选择了中山人文环境,13.6%的选择了中山的名人即孙中山。而且,认可度最高的三个景点均与孙中山先生有关,近70%。因此,对于外部公众而言,名人品牌——孙中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名片,也是中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

本课题组在江门、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调查也得到相类似的印证,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孙中山的名人品牌与人居环境品牌是中山市最为突出的特质所在——前者具有世界的唯一性,后者(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此外,中山区域特色经济也给人们较深的印象。所以,根据上述原则与分析,并借鉴有关城市的定位,我们偿试将中山形象整体定位为:

(1)“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中国近代史的摇篮,咸淡水文化的典范”。该定位充分考虑了中山市的历史渊源这一显著因素,同时兼及中山在近代以来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凸显了中西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流交融的特性。

(2)“伟人故里中山,国际人居名城”。“伟人故里中山”不仅体现了本土特性,而且兼备国际视野,突出了中山城市的全球唯一性;“国际人居名城”首先突出城市的国际地位,其次关照城市的经济特色,“人居”与“名城”结合,个性在此突出。

(3)“伟人故里,幸福中山”或者“伟人故里,和谐中山”。同上,中山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她名扬天下的伟人故里和宜居、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所以,这一定位传达了中山美好的城市形象,独特的个性特征,强化了城市形象定位。

(4)“灯都中山,照亮世界”。从产业角度与区域经济品牌的角度出发,中山是特色经济最突出的城市之一,从总量、市场占有率、产品特色、文化品味等综合考量,灯饰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审美表现力的产业符号,作为世界四大灯都之一和永远光明的产业,其市场影响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著名报告文学家何建民先生在“这里的世界最明亮”中写到“她把全世界所有的光明使者吸引到自己身边,又将更加绚丽明亮的世界赐给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5)“博爱中山、爱心无疆”。寻着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以及在改革开放后中山市持续20余年、影响遍及全国甚至超越国界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来定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6)“宜居城市,生态中山”。该定位侧重于中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中山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清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五、特色:作为品牌承载的文化建设 作为塑造、传播城市品牌的文化,必须能够鲜明地代表和体现该城市的文化特质。中山市的文化建设由自发到自觉,特色逐渐显现,特质逐渐形成。要更好地城市品牌建设和传播的重任,课题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建设。

1、凸显海洋文化的背景。中山临伶仃洋、港澳,是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是中山文化形成的背景,从而使中山文化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的特质。只有这一背景和特质才能很好地解释伟人孙中山的诞生和其思想的本质,也才能解释中山近代以来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和华侨众多的深层原因,还是中山在改革开放中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基因。中山的文化建设只有继续深入发掘这样的文化特质,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更好做到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而促进中山人精神的与时俱进,成为中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2、深入提炼中山文化(岭南文化)的要素特点。一种文化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内涵丰富,也可以说泥沙俱存,要把中山(岭南)文化发掘和发展成一种充满时代感的文化,就必须充分提炼其要素特点,梳理清楚究竟什么样的元素最能代表这种文化的特质,或者说这种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什么,比如说孙中山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它们的代表性符号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关乎品牌的文化建设上才能把握精准,在产业化(特别是文化旅游)方向上才有基础。在提炼中山文化(岭南文化)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在中山城或温泉旅游渡假城推出“激越·香山”大型文化演艺节目,从民俗、音乐、人物、历史(特别是创业史)等方面充分展示中山文化(岭南文化)的风采。

3、做大做特孙中山文化。孙中山文化是中山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中山市面上因此而得名,孙中山文化也可说是中山市最直接的城市品牌。孙中山文化建设已有较好基础,但与城市的品牌形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孙中山文化中西合璧,内容丰富具有传奇色彩,在中西文化、海陆文化的碰撞中仍然具有历史的振憾感,用现代理念和技术完全可以做大,而且可以做出特色。具体做法上可以借鉴《印象·丽江》的做法,以中西文化、海陆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传奇、爱情传奇以及穿越时空的思想奇葩为内容,设计制作一出文化节目,常年演出,向市民和游客弘扬孙中山精神和文化,打造中山的文化品牌。

4、做活中山特色产业文化。中山共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省级以上专业镇14个,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淋浴房等产品在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这些产业聚集度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产业很多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味,特别是灯饰、游戏游艺、古典红木等都具备向文化产业转化的良好基础,以文化的视角深挖专业镇发展的潜质,将专业镇打造为文化专业镇,实现城镇现代化和产业的双升级,对中山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将具有重大影响。

六、塑造:专业化打造中山市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塑造需要持久的积累,中山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它应结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出相应的城市品牌战略,明确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将把这座城市塑造成具有什么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乃至全国及全世界范围内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1、进行城市品牌规划。

城市品牌规划是对城市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它需要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化和事件,从中提炼出富有城市个性的概念,设计表达概念内涵的视觉符号,并建构城市的建筑识别系统、雕塑识别系统、街区识别系统、指示识别系统、特色产业识别系统、文化识别系统等。最重要的就是把CI、经营、文化的新理念贯穿在城市品牌塑造的全过程中,从整体上全力打造城市新品牌,以CI理念规划城市,以艺术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理念管理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2、根据城市定位开展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

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包括城市形象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视觉传达系统等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努力创造与定位相符合的城市形象。在寻找自身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如投资者、旅游者等)、社会公众对定位的认同。结合历史文化、精神气质,中山的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循着前述城市定位进行建设。

3、借助特色资源塑造城市形象。

要借助各种特色资源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资源有历史文脉、特色节日、知名品牌和名人明星。可发动“发现中山、认识中山”的活动,要发现的内容可以是:中山的世界之最、中山的中国之最、中山最具优势、最有魅力、最吸引眼球的人和事。从而依托这些特色资源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

4、以文化旅游产业塑造城市品牌。

“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桂林等城市因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名扬天下。在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时,开发利用好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根据前述城市定位对文化资源进行定位、包装和传播。重点抓好历史文化传承,大力保护、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孙中山等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和再开发,丰富故居、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公园等的文化内涵,充分保持并彰显我市独有的中西融汇的南国名城文化韵味。在故居建设全市性旅游信息中心,全面推介中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抓好建筑文化培育,提升城市品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要对城市的建设风格进行引导,注重以优秀的建筑作品来提高城市形象。抓好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对城市的绿化、美化品位进行提升,增强城市的休闲娱乐的功能,把中山变为一个生活艺术之城。

七、传播:分步有侧重地进行城市品牌的传播

城市品牌的价值在于城市文化和价值的传播中实现,城市品牌功能的核心内涵就在于把城市价值推广出去,让人认知、让人相信、让人感动、让人消费并产生尊严。城市品牌传播不仅是对已有城市优势资源、文化景致优化传播,更重要的是从顾客需求出发,根据传播目标对应的目标受众去发掘城市资源,传播城市产品,不断积累品牌资产。城市品牌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创立城市品牌,以吸引更多的要素和资源向城市集中,最终促进城市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要做好中山城市品牌的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府传播能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是城市价值的设计者与推广者,共同构成城市传播的主体。在这些不同的主体当中,政府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要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传播城市形象、宣传城市文化、提炼城市品牌等方式把城市推向世界。在确立城市品牌定位后,要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使中山的城市品牌形象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中山市政府的门户网站要体现三大特点:主题要鲜明、特色要凸显、内容要丰富。积极利用“伟人故里”、“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城市”等各项荣誉,向公众传达中山的城市品牌形象。政府传播城市品牌要有新观念,要“敢为天下先”,要敢投入,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然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事实证明成功的城市品牌投入换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

2、实施CIS战略。

中山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要有意识地借鉴和引入CIS战略,使之与公共关系结合。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符号化与象征化,它凝练城市精神,浓缩城市文化,张扬城市个性,是城市可识别、可传播的总体特征。可借助相关专家学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智慧来挖掘和提炼品牌精神,提炼一句精妙传神朗朗上口的传播口号(如前述城市定位);还可建立中山城市品牌代言人,品牌代言人要具有可感知性,容易记忆和宣传。建议品牌LOGO考虑到中山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可将“孙中山故居”这一汉字进行抽象美化造型;也可用前述城市定位作为宣传口号,对城市品牌进行宣传推广。

3、实施差异化传播策略

实施差异化传播要有唯一性,不能与其它城市雷同,寻找城市文化的创新功能,同时还要有所侧重,在不同阶段可以宣传城市的不同侧面。在具体操作层面,分阶段从不同的侧面突出“伟人故里中山,国际人居名城”、“伟人故里,和谐中山”或者“伟人故里,幸福中山”、“灯都中山,照亮世界”、“博爱中山、爱心无疆”等中山特色品牌。

4、实施整合传播策略。

城市形象的整合传播,实际上就是整合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向特定的目标受众,以一种有效的、连贯的方式传达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城市品牌信息。要充分研讨城市品牌形象的优势特征和个性特征,拟订城市品牌的主题、主打广告、宣传口号,突出表现品牌的诉求点、支持点及相应的信息内容。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媒体上进行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都要注意保持信息的一致性,主要诉求点和信息点要和信息策略相符合。广告的创意要新颖独特,表现手法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侧重表现、传达本城市给人的情感感受与给人的印象。要将政府公关、广告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以求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率。

建议以“我是中山宣传员、我是中山一名片”为主题,以《中山日报》、中山网为载体,广泛发动单位、市民积极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传播中山形象和品牌。

5、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

在现代信息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对不同的信息来源其信任度和认知反应也不尽相同。单一传播手段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目标受众,因此,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根据城市的品牌形象发展战略需要和城市财力,拟订好广告媒体组合的宣传方案,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传播,重点运用好电视、网络、报纸和户外广告。

(1)电视,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形声兼备,生动形象,受众广泛,因此选择电视做城市形象广告较为合适,效果较好,应作为主打媒体。建议以“散文诗话”的形式,制作一个“中西融汇、和美中山”的电视片,有选择性地在境内外电视台投放,但不一定采取连续性媒体策略,可采用间歇性策略。对目标受众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也可在当地城市有线电视台或卫视台投放。投放的内容30秒或1分钟的城市形象广告片为主,辅以几分钟的形象专题片。

(2)互联网,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媒体,其传播对象面广,信息量大,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内容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趣味性与亲和力,传播时不受时空限制,受众可随时进入,发布的信息还可以及时更正、完善,而且它的受众群体大都是城市形象宣传的主力对象。因此,应在互联网上做好本城市的宣传网站与专题网页,系统宣传本城市建设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与突出优势特征,并及时更新、完善。另外,还可以在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的旅游与分类栏目里建立本城市的专题宣传网页,同时建立大量的搜索引擎,以增加浏览量,扩大影响面。建议政府出资搭建平台设立一个“写手网(携手网)”,让策划人、写手、艺术工作者围绕中山的方方面面每天撰文上传。

(3)报纸,作为一种影响力非常大的新闻媒体,也是城市形象宣传的主要阵地。不过,在报纸上的宣传应以关于城市形象的新闻、软性报道及反映游客、外地投资者、专家政要名流的感受、印象、评价、游记等方面信息为主,根据需要可刊登少量的关于城市形象宣传的系列广告及本市举办的大型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广告。关于报纸的选择,应以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及涵盖目标受众的多少作为主要标准。如做城市旅游形象的广告宣传,应以城市的晨报或晚报及旅游类报纸为主,其中既包括本地报纸,也包括本省与外省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建议中山日报增办一份娱乐性的,以反映中山人文生活为主题的副刊。

(4)户外广告,既是城市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媒体。在首要印象区做户外广告,即城市对外交通的汽车站、高速公路进出口、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这些地方是游客形成城市第一印象的地方,会影响其进入城市的感受以及离开城市后的记忆印象。建议在光环效应区做户外广告,即能使游客的印象产生放大作用的区域,包括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古城区、游憩商务区等。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要依据城市布局和夜景整体效果等做好统一的宏观与微观规划,注意通过城市“点”布局、“线”布局、“面”布局,形成富有特色的广告群景观和良好的夜景效果,其中在显著位置最好还要有关于城市不同形象主题的宣传。

6、要善于组织有影响力的传播活动。

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水平、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整体性的体现。城市品牌的崛起,经济活动或国际性公关活动等盛事的开展功不可没。“高交会”让广州重焕夺目光彩,“世博会”让昆明名满天下,“奥运会”让中国走向世界。这类活动本身可吸引很多外部公众参加,让公众在活动中更好的了解、感受本城市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本城市的知名度与认知度。另外,活动还会吸引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增加本城市在媒体的曝光量,从而大大提高本城市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要积极利用有利时机、创造条件,积极参与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些荣誉性评选活动,诸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建议主动策划和组织“华侨文学大奖”、“休闲城市”、“和美城市”的评选。利用孙中山的国际声誉举办如“纪念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国际研讨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

八、政策:城市品牌塑造推广需要有效的政策和保障措施

1、培育文化自觉。

一个城市要打造文化品牌,就要注意通过学习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政府、企业干部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自觉重视文化因素城市建设、企业经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因素主动用文化这样的软力量加强对外交流,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各行各业要按照制定的城市品牌规范去从事各种宣传推广工作,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共同规范品牌使用,形成齐心协力推广中山的良好氛围。

2、成立城市品牌推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推广工作需要进行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关系复杂,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策划、运作,建议最好由“一把手”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要建立起市领导、各镇区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领导和多元协调并举的组织机制,以保障中山城市品牌战略的可行性、操作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执行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3、资金保障措施。

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销推广,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投入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能通过提升城市知名度、城市形象而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中山应针对城市品牌营销,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城市品牌形象的设计、营销与推广,以及重大项目和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从资金上保障中山城市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4、人才保障措施。

塑造和提升城市品牌是一项科学性、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其有效操作与实施,在许多环节需要一系列的专门人才与之相配套。中山在城市营销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在政府相关机构中,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社科联等引进一些营销专业人才或大学生,提高城市品牌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此外,应该与市内外专业知名营销机构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邀请高水平专业性机构制定前期营销方案,邀请市内外专业的广告与公关公司进行中后期的宣传推广等,以保证中山城市品牌其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5、推出有效的测评标准。

城市品牌的推广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科学的工作,所以也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效果测评标准,要定期通过规定的标准来对推广工作进行效果测评,一来可以知道推广的效果,二来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思路。

(课题组负责人:丘树宏。成员:黄红全、元维社、罗千人、卢

丽燕、吴荣超、姜术俊、黄刚。统稿:元维社)

2009年12月30日安庾心:城市景观应承载人文之美

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广东的文化是“生猛鲜活”

新快报(以下简称“新”):要谈建设文化强省的问题首先就涉及到我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而要从细处去落实的话,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又如何才能走出跟以往“文化大省”所不一样的路子?

安庾心(以下简称“安”):若要谈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建设的细节落实等方面,我们必需从广东本身的文化特色讲起。如果说北京的文化是“大气醇和”,上海的文化是“精致开阔”,那么广东的文化便是“生猛鲜活”。事实上,以老广州为代表的一种广东文化早已风靡全国,如人们争相学说粤语、“叹”早茶、吃粤菜,其真正魅力无疑在于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一直以来,国人以此为时尚,很多因素在于这个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并与国际接轨,成了国人羡慕的“首富之区”。俗话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因此,广东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并非只是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及文化产业,而是市民大众的公民文化素质及中小企业的转型。论前者,广东文化喜好将事实上的文化偏好变成商业,如将“逛花市”与“叹早茶”等本土文化特色变成商业行为并世俗化,从而淡化了很多本应值得深层挖掘的地方;论后者,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珠三角那些“三来一补”的中小企业。这种靠早期迅速积累财富的经营模式,造成众多企业主重商轻文,导致这次损失惨重,逼迫他们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如建立品牌。这两方面的文化建设各有轻重,前者以普及大众的整体文化涵养为主,后者以企业盈利模式而带动人们的思想文化高度与深度,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城区文化更受关注的是“重塑”

新:在“经济文化建设”这样的影响下,要花大钱去做文化的粉饰似乎不可避免,而这笔钱该怎么个花才更有成效呢?

安:花大钱去做所谓的文化粉饰,值得反思。譬如近年来在广州闹得沸沸扬扬的旧城改造,全社会都在关注恩宁路的拆迁,因为这一最具西关风情的骑楼街区可能就此消失。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各种新文化地标的建立,显然老城区文化的重塑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经济文化建设”的影响下,若需花大钱去提高广东的整体文化素养,不可单纯用“文化粉饰”来一概而论。让我们来看看西班牙海港城市毕尔巴鄂的文化发展复兴策略案例:在1991年,西班牙政府实施曾一度称雄海洋后而走向衰落的该地区复兴计划,旗舰项目便是1997年建成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与周边文化机构共同组成了毕尔巴鄂城的文化中心。自此,该市成为欧洲新的艺术文化中心,所在的巴斯克省工业产品净值GDP因此增长了五倍多。

这是文化产业主导旧城区复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在大拆大建的“三旧”改造工程与新兴地标中,如何对历史文化进行统筹梳理?如何确切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如何实现梦想照进现实?这些都将是考验主政者的智慧。

新:说到花钱,在当下文化建设中像城市景观这样的项目一定是少不了,一直从事景观建筑的您对于目前中国城市景观有何见解,是忧还是喜?而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广东是否处在领先水平,又有没有特色可言?

安:与国内其它省市相比,广州应该属于走在前列。一方面保持了特有的地方特色,很多的景观都保持老广州特色,比如西关大宅,岭南园林皆具有现化风格,成为一种新的岭南风格的景观。另一方面,现在的广州接纳文化的能力很强,把很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广州文化当中。广州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比如说,广州允许“摆款”(铺张),也宽容“孤寒”(吝啬)。在广州,这个在大排档吃牛腩粉的人可能刚做完一笔大生意;那个在街头买削价商品的也可能刚花了几百万买了一套房子。由于这种兼容特性,在现在的广东城市景观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显现出它的多元化多样性的文化特质。

城市景观更应承载“人文之美”

新: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不少的声音认为那只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更多是供旅游观光的一种文化包装,从根本来说意义并不大,你认为是这样吗?城市景观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其文化意义和影响到底有多大?

安: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重要的是能让人觉得其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神特色。像巴黎的铁塔,伦敦的桥,台北的101,都是有代表性的东西,让当地居民觉得是骄傲的象征而不止是旅游的包装。一个好的设计或景观建筑,不见得只是观光的产品,它更应承载人文之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更能起到迅速让外人了解认识这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功能特性。

毕竟,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若第一印象不好,那么,就需要外人花很多精力时间去深入了解这个城市,试问又有多少旅客会这样呢?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广州的城市景观不好,可能就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如果我们能改变这个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广州。正如上面所说的西班牙政府重新复兴毕尔巴鄂市案例,这种文化产业型的城市景观主导旧城区复兴起到对文化与经济双双推进的作用,也间接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提供指导。面对广州新的城市景观,如广州歌剧院、新电视塔“小蛮腰”等新城市景观的落成,我们应将它们的实际功用不断激活,并与旧城市景观进行整体重组,通过产业间的优化组合带动整个广东文化经济的飞跃。

诚然,比起耗费巨资所新建的城市景观,我们对广东的古城特色风貌、文物古迹、历史传统文化进行统筹梳理显得更费精力与时间。而偏偏,这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的精髓所在。那么,我们应如何去继承和保护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看看广州的历史文化景观,包括了岭南园林、骑楼街、东山大屋,西关大宅等等。这些对现在的人来讲,除了要保留这些文化景观及历史外,还必须要保留一些重点,比如尺度关系。所谓的尺度,是指建筑物之间具有亲和力的邻里空间,而西关大宅就是很有原创性和因地制宜的空间典型。至于园林的保留,不是单单去保留那些点,像梁园、清晖园等,并不是说单单是保存好这些园就够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园与周边的人文生态,以及园与园之间的人文关联有系统性地结合起来。

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

新:您来广州已有数年时间,对于长期以来广东被指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有同感吗?当前广东的文化生态是否成熟,又存在哪些优点和问题?

安:在我看来,广州乃至广东地区所特有的一个岭南文化,或是老广们所津津乐道的“叹”文化,是需要外来人花心思与时间体会的一个“生猛鲜活”的文化特质。首先,广州长期因贸易的缘故向来与国际化接轨,这种“立足本土,兼收并容,合理改造,为我所用”的文化氛围,常常让外来人感到光怪陆离,摸不着头脑,但恰恰这也是岭南文化精髓之所在。其实,这都是可以从讲粤语、吃粤菜中体会出来。如粤语中就喜欢将外来语言本土化,发明诸如“打的”、“迷你”等译名,加上本土便有的各种特色,甚至连骂人的粗口话如“仆街”,它的历史渊源其实从“Sportguy”而来,代表那些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进而演变成老广们表达不屑的粗口。其次,广州人不爱争论喜欢实干,并遵从自己的个性去干。在广州人看来,许多北京人争得面红耳赤的问题,都是没什么所谓的“假大空”,倒不如闭口不争论,实实在在去干活更“着数”。

所以,被冠以“文化沙漠”一词,也正是因为广东人喜好将文化“市态化”、偏务实重商业的风气而来,这也难免有些尖酸刻薄了。显然这样的说法不仅忽略了改革者孙中山、康有为等人在此地的历史改革意义,并且不理解广府千年的历史渊源及老广们特有的文化特色,硬是将文化评估标准化,并且单一以思想与文化深度来评价它。

不过话又说回来,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要想走向大气磅礴、灿烂辉煌,也并不容易。我觉得,广东人虽以本土独特文化为傲,而在深度的思想耕作中,却经常停留在快速的消费文化中便戛然而止,使这种“生猛鲜活”特色往往无法深入持久。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大环境引导下,老广们若想进一步发扬广东特色,除了政府应考虑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如真正落实建立文化强省的“七大工程”,并应大力引导企业主的知识转型与着力于大众的细水长流式的精神文化深度建设。

人物介绍:

安庾心,出生于1975年,南非籍华人,现居广州。南加州大学建筑系学士,哈佛大学景观硕士,现为某国际公司景观设计总监,作品包括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景观设计、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景观设计等。

在谈到“文化强省”问题时,安庾心认为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而对于像广州当前城市景观建设的急功近利,他则强调每个都市都应该有自己因地制宜的特殊的城市标志,但不见得就是建筑或景观,更应让人觉得要能代表这一城市的精神特色,这才能避免落入一种“文化包装”的误区。

上一篇:童年六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面对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