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2024-06-17

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精选8篇)

篇1: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战之后,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日本从昔日一个百废待兴的战败国一举发展成为世界上名列第二的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也给素有“金元帝国”之称的美国以强烈的震撼。美国人认为:日本的奇迹一定是因为日本企业界发明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缘故。于是纷纷到日本考察,结果发现日本人并无什么高深理论与方法。然而确实又有其不同之处:日本企业不但注重管理方面硬技术,而且尤其重视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强化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重视人的作用等等,这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创新——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资本、人才、技术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素质的竞争。烟草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特质。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在2005年全国烟草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此作了高度精辟的概括,他明确指出:“烟草专卖的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除此之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由此可见,“两个利益至上” 是中国烟草的魂魄。既是中国烟草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更是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是什么关系呢?中国有许多百年老企,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以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文化核心经历百年风雨而依然生机勃勃,新崛起的民族企业青岛海尔以“真诚到永远”为核心的文化建设而创立了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企业因文化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从而对企业的各项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证了产品的经久不衰。所以现代企业除了重视自身的硬件建设,也越来越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而软实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不可沉湎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烟草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为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两个维护”的提出,进一步阐明了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它把行业经营发展的使命、理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融合,实属应时、应势之论。

有什么样的精神和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当前在行业深化改革、联合重组的过程中,加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融合,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好“两个维护”,保持行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要通过创新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和谐烟草文化。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的竞争实力,重在创新。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和谐企业文化,除了要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文化背景外,还需要用创新的桥梁来沟通企业的持续健康。通过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带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企业文化将人看成具有积极性、创造性、进取性的主体。企业的创新离不开人,我们应利用思想的统一,将员工凝聚到一块,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思想之路先统一,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其次、要通过发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和谐烟草文化。“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发展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任何事物都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发展中壮大。企业的个性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作用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行尸走肉,在竞争中黯然神伤,只有将两者结合好了,企业才能具有勃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精神上具有充足的活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提倡竞争性的企业文化,首先必然要求构建共同的企业愿景。只有将企业战略置于共同的发展平台,贯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从烟草行业经历了从无竞争状态到竞争逐渐加大的过程中,竞争性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为行业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可。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与时俱进地掌握新知识,所以要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是竞争性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围绕企业改革目标,及时做好生产经营调整,通过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技术创新,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文化融合的精神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原则,构件科学、统一的烟草文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企”字上“人”下“止”,无“人”则“止”,发人深省。企业以人为本,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文化自始至终都要体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特征,“人本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文化中核心的工作内容。我们红塔集团的“山高人为峰”的经营理念,就反映出我们集团“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气概。

牢固树立“两个维护”行业共同价值观,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姜局长提出的“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做到两个切实维护”,构筑了烟草行业统一的企业文化灵魂,为烟草行业提出了共同行为判断标准,并必将使共同价值观潜移默化到职工心中,与职工的个人价值观紧密结合,成为中国烟草文化的根基和主旋律,成为行业改革的指路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讲,产品即人品,要生产出好产品,首先就要有好人品。而好人品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利益观作基础。商品要有人的灵魂,只有投入诚挚的产品,才能获得社会的肯定;只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企业才会有健全的发展。只有利润和效益的扩张,而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成绩只能是暂时的。把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正确经营理念,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当前市场经济的所有竞争,关键在于人的竞争。现代管理理念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所有员工在企业组织中得到生命存在与延伸的意义,并实现其共同理想的目标,促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才会具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但目前从烟草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是职工队伍总体素质都明显偏低。很难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需要,在很多方面,国内烟草行业与国际跨国烟草公司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层次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在集中力量发展主业、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培训,建立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建立起一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保证企业的运作更具效率。

三、以实际行动建设烟草企业文化,切实确保“两个维护”的实现 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重要调整时期,作为一名烟草人,为了培育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企业文化,我要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价值观,坚持“两个维护”不动摇。要正确认识专卖法中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该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不是要放弃烟草行业和烟草职工的利益,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问题,我们要明白我们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正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我们更应该清楚,烟草行业的利益、烟草职工的利益只有在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没有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其他的任何利益都无从谈起。

2、加强烟草文化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国家、零售户和消费者服务的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不动摇,“两个维护”的烟草文化建设应立足于以零售户和消费者为中心。以零售户、消费者为中心是对传统的以烟草流通为中心的单一经营模式的一种挑战,是新时期烟草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改革营销服务的重要举措,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烟草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处理好烟草行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烟草税收与人的生命健康的关系。以消费者利益和人的生命健康为主题,建立以人为本、统筹和谐的社会环境,把关注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烟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位置。在工作中我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创新,不断加大科技力量,降焦减害,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3、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建立与国家、企业共损共荣的主人翁思想。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烟草实行专卖,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除此之外,没有烟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更不允许形成特殊的集团利益。”作为一名烟草人我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烟草行业的高税高利,主要是国家实行专卖专营的结果。如果不把国家利益和广大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而是认为某个人、某个集体劳动多、贡献大,把“一己之利”放在第一位,那么烟草行业的发展根基将不可能牢固,迟早会招致社会的谴责、群众的不满和消费者的抛弃。我要清楚的认识到广大消费者是我们烟草行业利益来源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上帝”,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牢记职责,务实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把行业共同价值观转化为个人追求的价值观,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要自觉排斥利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溶入到企业的发展价值中去,使企业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进器,以自己的实力及作用来奠定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要把烟草专卖看成一项神圣职业,看成国家大事、社会大事,以“两个维护”为目的,使企业有立身之本、发展之源;要彻底认清行业、企业的使命,是自己与社会共生存,和时代同进步,取之社会、回报社会,使烟草行业和企业在入世后的激烈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维护好国家利益,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要对消费者时刻怀有感激之心,维护好消费者利益,真正实现消费者满意。

4、积极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这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专卖立法的根本宗旨,是烟草行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行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烟草行业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努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我要自觉增强党性观念,要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实际行动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我要要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我要积极维护集体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相悖时,我要先群众,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

总的来说,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和谐烟草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改革、提高效益的必要手段。放眼未来,我们应大力培育具有烟草企业特色的文化,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保证烟草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努力奋斗!

制丝车间:师小琴

篇2: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定义在网络上一搜至少有一百多种。我们可以不与理会,我们关心的是企业文化现象的体现,我认为现在大体有六类现象:1、价值观念;2、思维方式;3、行为准则;4、习惯氛围;5、工作作风;6、人际关系。重中之重是习惯和环境氛围。总之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样的企业文化现象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当问题成功解决之后,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开始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式和标准。这些思维定式和标准被用来解决企业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类似的问题,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这些思维定式和标准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我们因而倾向于对所有新出现的问题都使用同样的思维方法,但危险的是这时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企业可以扼杀一个企业的原因。

既然凡企业都有文化,我们还倡导企业文化干什么?她有什么作用?她又怎样与企业的CIS战略联系?怎样创造能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只要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去操作,其他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去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有了这个什么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作风、人际关系等等现象在良好的习惯和氛围中熏陶和改善,也就创造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内增聚力,外树形象,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是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力量。那么,如何使企业文化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个具体操作问题,而不是一个学术理论研究问题。我认为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全面导入企业CIS战略系统,特别强调是建立MIS理念识别系统和BIS行为识别系统,而不仅仅是VIS视觉识别系统。二是从老板开始一切制度规范以“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为目标。通过营造良好的习惯氛围,让企业文化深深扎根于员工心灵深处,变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永恒的发展动力、源泉,

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灵魂是MIS和BIS,企业文化的创意可以从MIS和BIS开始,他是员工的理念和行为的统一准则,他不是一句好听的口号,而是可以记忆、可以执行、可以考量,是生态的企业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个活动的、发展、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敞开的系统。一旦停止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补充新的内涵,停止了开发,那就可能在市场上被其它的企业文化所取代。

海尔的文化理念是“集众愿为大公”,把员工发展的欲望转化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通过满足市场的外需推动满足员工内需的实现,再用满意的员工去赢得更多满意的客户。是靠“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运行的具体模式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代表理念与价值观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保证这种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正是最后形成的制度与机制,保证了员工对“理念与价值观”广泛接受并认同。他的根本也是培养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一度成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典范。

有人说,企业文化即是“老板文化”,我认为说对了一半。企业文化总是反映了某个企业老板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不论这个老板是私有企业的真老板还是国有企业的假老板。不论科学与否或颇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无可辩驳置疑的,老板必须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者这一角色,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需要老板的习惯和作风来引导和推进的,否则就可能形成官僚主义最高“境界”太极拳,不好工作氛围表现为:不重结果而是重过程和形式,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相互推诿,本位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门之间割裂,缺乏配合。在联想集团有一个很经典的官僚主义典故:有一位经销商要退换一个电脑包装箱,他按照一般程序走下来,不记得经过了多少人多少关,当最后终于搞定时,他发现,箱子已经磨烂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的描述企业的工作环境: “做一件事太难!”这个难并不是难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沟通,而是难在内部的沟通上。企业内组织关系分立,汇报关系层层,等级森严,各部门间遇事推诿,互相制衡,经理们都喜欢选出名见效快的事情来做,那些费力但能给公司带来好处的事情,却谁也不愿承担,为达到上级的要求,他们一般会选自己熟悉的事去做,或干脆把自己没信心的事情推出去,这种衰减随汇报层数而递增,再加上中间有目的的加工,到最后有些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了,可能因为老板只看结果,对那些推诿延误的事件从不处理。

到此建立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了。强调员工良好快速积极主动负责的工作习惯,和谐高效顺畅愉快的工作氛围,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的求大、求高、求全,因为切实、可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培养了员工的良好习惯和创造了和谐有效的工作氛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了。

篇3: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都在追求树立长期竞争优势,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来源何在?企业持续发展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核心竞争力通常可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治理能力和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竞争对手难于模拟的和有价值的能力。企业文化恰恰可以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基本特征。它还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发挥这些功能。因此,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有其它企业要素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在长期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它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 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企业制胜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是企业长青不老的基因与灵魂。做百年企业, 靠的就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滋润的企业, 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无论企业还是员工, 每天都将遇到新问题, 接受新挑战, 重构与新时代和新的企业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 即不能沿着过去的“老套路”, 也不能照搬移植“舶来品”, 而应以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的思想和继承精神为指导,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视角去培植、塑造和建立吻合时代脉搏并富有独特个性与魅力的本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二、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同时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又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所以只有做到互相协调, 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使两者同步运行, 企业文化才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从表面看,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 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 只有经济价值观, 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但是, 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说, 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氧气”。一旦缺了“氧”, 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再者企业发展对企业文化又具有反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没有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便是一句空话,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不可或缺的支撑因素在于保持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和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过剩经济的出现, 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 国内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减弱, 我们原有的廉价生产资料、生产力、包括高素质人才都成了境外企业分享的蛋糕, 而在科技领域我们原本就缺乏强劲的竞争优势, 国内的高科技产品多属于“模仿秀”, 这就无疑更削弱了其竞争力, 于是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就成了很多企业之通病。加入W T O后的今天, 停滞不前的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 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新企业文化, 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尔企业在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采取“企业文化先行“的文化战略。公司兼并企业时, 首先向新企业派驻领导人员, 依靠注入海尔文化理念和“OEC“治理模式等来激发被兼并企业的活力。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用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文化力先行, 用文化力去盘活有形资产, 这是海尔成长的最根本的文化战略。也正是这一点促进了海尔企业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性为先导, 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

(1) 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 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 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 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 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朝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 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 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 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 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从而达到人人努力工作, 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3) 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 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 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 自然会振奋精神, 努力工作。另外, 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 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他们会加倍努力,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执行力度, 努力提升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使企业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切合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营造气氛, 展开宣传攻势。企业全体成员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 同时企业文化又影响着全体成员。只有发动全员参与, 营造良好的气氛, 才能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气氛, 要充分利用一切舆论手段和宣传工具, 通过各种视听媒介, 反复刺激人们的感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以企业精神为主题, 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从感性上强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与认识, 也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形象教育, 典礼仪式把企业文化化为有形可感的具体事物和过程, 是营造气氛, 强化训练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形象教育是通过诸如美化厂容厂貌, 制定体现企业精神的厂徽、厂旗、厂服、厂歌等, 强化企业精神

然后要强化学习, 协调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是提升企业文化建塑的必要条件,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企业应从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入手, 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不学无术、无术无岗、学以致用超越自我”、“学习是为自己未来投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等学习理念的渗透。使“我要学习”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 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最后是认真落实, 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在落实。企业文化创建是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 全面提升企业整体质的一项新举措。在创建过程中, 企业前固有的旧观念、习惯行为、旧的管理制可能被打破, 新旧碰撞, 矛盾交织, 将企业文化创建带来诸多困难。但我们决能把企业文化只建在纸上, 成败的主要准在能否落到实处。对此企业文化创建坚持从严抓落实, 从快抓落实, 要建立全企业文化建设各级人员责任制, 制定格的考核制度, 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落的方式方法, 坚持简便易行, 由表及里, 灵活多样, 逐步推进的原则, 把企业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以此推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通过介绍和辨析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提出了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罗国勋.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杨明刚.实用管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4: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加强;员工培训;塑造;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那类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都面临着管理体制改革和产品质量升级、管理方法升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居安思危、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时刻把握住企业发展的大局。必须跳出企业日常事务的圈子,把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和处理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而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

一、加强员工培训与塑造企业文化的意义

为什么有许多企业要花这么大的投资,抽出这么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长期的、集中的培训教育?简单的地说,是为完成公司所承担的任务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决定的。

企业要快速做大、做强,就要适应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挑战和变化,要在市场经济中继续求生存、谋发展、创辉煌,就必须着重培育智力资本,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员工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劳动态度、操作技能和敬业精神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构筑新的企业文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员工必须不断的学习培训,不断的开拓改革,不断的提高发展。

一些成功企业证明,要适应各种经济竞争的挑战,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除了必要的物资客观条件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一批德才兼备、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有一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技术精湛的工人队伍。应该看到:一个企业是否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从表面上看,它以来于资金、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从本质上将: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人。人的因素,人的素质是决定一切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企业必须注意发挥“人”的作用。而教育培训是开发和发展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

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普遍的提高。但与要面临的挑战相比,与客户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集中表现是:部分生产一线员工生产技能太低、太差,不懂生产技术和操作方法,导致产品质量低下,造成生产损失浪费严重;部分员工在工作上表现散漫、马虎,责任心差;对业务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上进;部分员工对本职工作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总之,表现为的思想观念不新,知识准备不足,管理能力欠缺,文化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低下,敬业精神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俗话说: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就的。怎么练?是不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再工作1—2年,水平就都提高了,事实不是这样。能不能把员工全部辞退,公司全都重新招聘?肯定也不行。许多相关研究表明:人在就业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依赖于就业之后的继续培训和学习,依赖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习。由此可见,不断的学习,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目前唯一的、现实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对员工要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培训教育,组织员工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培训。通过职业培训,不断的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就要下决心,做出“举办长期的培训班,对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学习。

二、加强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培训是管理的前提。作为企业员工,必须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管理所应有的观念、文化、知识、技术和素质。作为被管理者,也应通过培训使其掌握自身的职责、义务和相应的专业、技术。回顾一些企业发展的过程,以往每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大家往往是从经营上找原因,而对管理、技能上存在的缺陷,尤其是我们自身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却重视不够,甚至视而不见。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客观条件虽然起很大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企业人的因素。其次,培训是管理的过程。人们对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取决于对职责范围、管理程序、经营流程等信息的掌握程度。管理培训过程,实质上就是帮助你了解、熟悉、掌握各种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经营流程、工作准则的过程。我们集中学习培训,就是要让大家全面了解、熟悉、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标准、准则和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再次,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教育通过学习、讨论,充分满足大家普遍要求上进,要求学习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愿望,这就能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干劲、工作热情和责任感。通过学习、讨论的过程,沟通上下级的联系促进上下级的交流,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使之不断提高工作效绩。使大家加深了对执行企业管理程序、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由此可见,培训也是管理,培训也会产生效益。许多大型企业每年都选派一批管理人员、工人到高等院校甚至到国外进行培训学习,进行智力资本的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的开发,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人才队伍。这种做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管理者最明智的企业投资行为。许多大型企业,不仅设有专职的教育培训机构,而且还纷纷投资创办企业自己的大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期分批的培训教育。他们把培训与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对员工能力的培训。对培训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讲培训既是管理,并非是要以培训取代管理,而是要通过培训来实施贯彻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培训不仅使大家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全面学习、训练,增强对现代管理方法的接受、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员工对员工守则、规章制度、经营理念的了解,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而且要通过培训,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标准、规章制度都贯彻下去,使每个人都知道、都理解、都掌握。从而改进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和行为规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培养团队精神,塑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三、塑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重点应该是培养员工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随着变化而时刻变化的能力,这样就会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变为员工要求自觉的培训,以跟上企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激发员工必胜的斗志,鼓励员工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组织目标的完成,同时也是个人目标的成功。更应该培养员工的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是建立可更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路。要做到持续学习,企业就要树立学习新技能的清晰的战略目标,营造持续学习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该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应人性的组织,由学习团队组成,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和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中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员工会为了共同的愿景共同努力。企业应该积极稳妥地实行企业文化的变革,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增强企业和员工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篇5: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企业文化是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宗旨 ,它与秘书人格塑造有着相互的联系。本文是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内容与秘书人格体现的阐述,然后通过企业文化对秘书人格的塑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来进一步说明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

【关键词】:企业文化,秘书人格,塑造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有机体中基本经济细胞的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秘书作为企业中的一员,通过自身人格的塑造也为企业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秘书的工作也是秘书的人格的一种表现,是秘书的性格志趣、理想能力、气质之外部写真。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与秘书人格塑造具有内在联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①”,要求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这种活动从根本上激发秘书及其他员工的热情,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使秘书人格素质得以提高。

一、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价值观念与激励功能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价值观不是人们在一时一事上的体现,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观念体系。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

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创建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目前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成功融合各种文化背景的平台就是杜邦两个世纪来所形成和一直遵循的“企业核心价值”,具体地说就是“安全、健康和环保、商业道德、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这四个价值观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渴望,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而以此为根本的杜邦企业文化,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贯穿于杜邦全球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始终。

2.企业精神与凝聚力功能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使企业形成一种高昂的、充满进取精神与活力的精神氛围,为秘书人格的升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

企业凝聚力功能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全体职工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凝聚力强、职工的归属感、向心力、亲和力就强,就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电器公司,1933年7月,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第一家用文字明确地将自己的企业精神表达出来。1937年,松下企业精神已明确地形成七条,即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和亲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节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

3、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激发职工的敬业精神,创造更高的效率。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人才感到这里的工作环境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这里的用人制度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企业形象好了,职工就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加之配套系统(统一的工作服、办公用品等)的相互感应,创造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气氛,使他们的工作热情日趋高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企业形象的提升,会给每个员工带来许多无形的益处。比如中兴通讯的招聘门槛高,外界印象是非常难进入,而你一旦进入成为其中一员,首先你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一种自豪感,自信心很强,工作是愉快而充实。

二、秘书人格

(一)秘书人格的体现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人格坐标,准确就位、正视自己。秘书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特殊的工作。秘书人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重自爱的人格操守秘书的人格操守是基本的、最可靠的事业之本。一个人能够知道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把自己当作一件买卖品,不肯为了金钱、权势、地位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人格、降落自己的操守,则他一定能成为社会中备受尊敬的人。每个人都应认识到,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应该具有宝贵的人格的。这种人格非富贵之所能淫,贫贱之所能移,威武之所能屈,这种人格为任何代价所不能购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人格之基石就是克已奉公,诚实公正,言而有信,行而有义。在社会生活中是否受人尊重,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人格,不是一个人的职位。

2、张驰自如的容忍度量就是一种广阔的胸怀。秘书为了协调工作的需要,对下要容,对上要忍,委屈求全,经得起敲打。容则能合众,忍则能抗压。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秘书面对庞大的社会网络,身处复杂微妙的地位,不可持个人之性,不能逞一时之气,而要从非我的角度,谨言慎行,能容能忍。

3、尽善尽美的办事态度秘书的工作就是秘书的人格之表现,是秘书的志趣、理想能力、气质之外部写真。看到了他所做工作的品质,也就“如见其为人”了。秘书的工作,是秘书的自我塑像,为美为丑,可爱可憎全操于他自己之手。因此,秘书应对自己的工作临之以一种艺术家的精神,持以乐观、满腔热忱的心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自己的工作成果放出光彩。

自重自爱的人格操守,张驰自如的容忍度量,尽善尽美的办事态度。这是秘书人格应有的品质。要具备这些人格品质,就必须加强道德品质、参谋能力、工作精神、坚韧意志、良好心态、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三、企业文化对秘书人格塑造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秘书人格塑造的作用

在秘书人格塑造的过程中,价值观念起着核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价值目标影响秘书人格塑造的终极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制约着秘书人格塑造的内在规定性;价值规范规定秘书人格塑造的具体途径;价值冲突导致秘书人格塑造的多样性;价值选择决定秘书新型人格的最终确立。

有好的价值观念才能创造卓越的企业文化,卓越的企业文化能塑造高尚的人格,而卓越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企业和企业有关组织机构有意识的建设。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性、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导向性等基本原则。卓越的企业文化在无形中规定着员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并引导其主动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去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是个体和企业的目标得以共同实现。

以新浪网为例,其员工中有80%~90%是大学毕业,这类高智力员工的显著特点是,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尊重需要的满足。企业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落实到了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从自身做起,既塑造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也使员工的人格得以提升,员工人格的提升也是企业文化的提升。

(二)、企业文化中凝聚力功能对秘书人格塑造的作用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从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在于尊重员工的人格、信仰与观念,制定公开、公正、透明的员工聘用标准,除了为员工提供生活需要之外,还要搭建员工个体事业发展的平台,使他们享受到工作的自由与尊严,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只有在本企业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惠普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作为大公司,惠普对员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到惠普的任何机构,你都能感觉到惠普人对他们的工作是何等满足,他们是在一种友善、随和而很少压力的氛围中工作。在挤满各阶层员工的自助餐厅中,用不了3美元,你就可以享受丰盛的午餐。惠普公司的成功,靠的正是“重视人”的宗旨,惠普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而且还在不断

自我更新。惠普公司注重对员工的重视,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了人也塑造了员工健全的人格。

(三)、企业文化中激励功能对秘书人格塑造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用于献身,不断进取。

秘书的人格塑造是建立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之上的,企业有一个好的文化,注重本企业的价值观、精神、制度以及对待员工的政策才能使秘书更加积极对企业进行奉献。摩托罗拉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平等对待每一个员工,始终向他们倾注温情和爱心,以此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的中心点在于对人的重视,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尊重员工价值、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利。

如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沃森父子(IBM创始人)坚信:公司最大的资本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人②。IBM强调人人要创造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松下电器公司为了给企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最近开始建立起鼓励员工创业的支援和激励机制,公司设立了金额达100亿日元的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培养创业人才,松下力图通过这一措施,既为立志于创业的松下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企业开拓更广泛的事业领域,为松下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增添活力。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宗旨 ,它与人格塑造有着内在的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了一种积极的环境,对秘书人格的塑造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秘书追求高层次人格的实现。秘书人格的塑造与企业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大学生,我们也将要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好的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能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对我们的人格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注释:①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09-01第2页

②理查德〃S〃泰德洛,《沃森父子与IBM王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01第78页

参考文献:

[1]魏月霞,《试论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韦经麟,《试论秘书人员的人格》,台声.新视角,2005年03期

[3]袁凤哲,《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豆宏健,《试论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及其意义》,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论文打印日期2008

篇6: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企业发展与党组织建设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党组织强,则企业强”的结论。关键词:企业发展党组织建设关系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它都肩负着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的双重责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企业党组织必须努力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搞好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

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潮流,强力推动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由此而形成的新的观念发生强烈的碰撞和摩擦,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同志对当前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工作,轻党的建设,甚至认为党组织可有可无;二是部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对党组织作为政治核心的内涵认识不清,淡化和弱化了党组织建设;三是部分企业对党建工作如何服务经济建设把握不准,不思进取,在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随声附和,放弃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党在领导企业改革发展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企业经历了多年的改革改制,国有企业得到了不断壮大,民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这是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也是我党几十年来加强对企业领导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党中央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党多年来历次会议一直强调的重大原则。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精神,对于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加强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以强烈的责任感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1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要充分认识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党不断完善企业领导体制的实践总结。企业领导体制的模式选择必然要受各种环境的制约。我国企业的领导体制必须充分体现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在政治上对企业的领导地位,体现党在阶级基础最为集中的企业中的作用,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同时也体现现代社会化生产对组织指挥的严格要求。这就决定了企业领导体制等诸方面因素中,有企业党组织、行政负责人和职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组织机制,并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摆在突出位置。

三是充分认识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由企业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使命所决定的。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但是企业党组织是我党执政的根基所在,是党的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建设也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才能有效地保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落实到企业,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二、面对挑战,努力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在危机和困难中寻找发展机遇,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这就更加要求企业党组织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首先是形势和任务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现,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职工的思想也会有新的波动,对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企业党组织建设更加现实、更为迫切。其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挑战。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进程中,党组织必须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依法履行好党组织的职能,把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意图变为董事会和执行层的决策,可想而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所以,企业党组织必须认清形势,理清思路,谋划好大局,把握好方向,董事会才能有正确的决策,执行层才能按此去工作,纪检部门和监事会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序健康进行。再次是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挑战。目前,在我国,有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企业的投资多元化,资本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体

制中,如何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需要企业党组织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党组织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困难和挑战,既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党组织能力建设的考验。因此,企业党组织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上下功夫。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在各种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党对企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在党委、支部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党组织“一班人”的政治素质,强化“一班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切实担负领导责任上下功夫。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行者,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负有重要责任,起着决定性作用。四是着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职工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上下功夫。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工作,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引导职工居安思危求生存,教育职工诚实守信提素质,激励职工更新观念聚合力,利用企业文化多种载体,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五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净化自身建设环境,廉洁自律上下功夫。加强廉洁从业和制度建设是有效防治腐败的根本之策,把廉洁从业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党组织在职工中的形象,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参与决策,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体现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中心内容。为此,企业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就目前而言,部分企业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一是不到位,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以个人行为代替组织行为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能体现党组织的意图。三是参与范围不清,体现不出“重大”二字;四是参与决策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程序;五是素质不高,影响参与质量。有的党组织成员党性观念不强,不能按照党组织形成的意见去执行;六是参与不力,部分党组织成员把参与决策做“陪客”,实施当中当“看客”,工作不作为。

要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增强有效性。要逐步完善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增强规范性。参与重大决策应依照法定的程序办事,由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负责人共同决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职工及有关方面的意见。然后在党委会上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如在其他会议决策时,其党委成员应按照党委会研究的意见参加讨论和表决。三是增强针对性。企业党组织要议大事,把方向,积极参与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多局性的重大问题决策。四是要增强稳定性。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有关制度。主要包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负责人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企业重大问题交由企业党的会议或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讨论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前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意见制度,需要提请职代会审议的重大问题事先经过党组织讨论的制度等。五是要增强权威性。企业党组织要定期学习党的一系列政策和有关会议精神,注重市场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现代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企业党组织成员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集思广益,集中广大党员和职工的聪明才智,以便在党委研究讨论重大问题时,提出有价值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意见很建议。另外,要严格党性锻炼。企业党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党组织会议形成统一意见后,要严守会议纪律,坚持党性原则,在其他层次会议上要按照党组织的意图发表意见和表决,决不能犯自由主义,从而确保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权威性。

篇7: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汪德平

(武汉工业学院人文科学系 ,湖北武汉 43 0 0 2 3)

摘要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小企业迅速消亡的现象 ,认为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提出要从经营理念、产品个性、以人为本、战略意识等方面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持续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已成为在新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近年来 ,我国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小企业迅速消亡 ,这种群星陨落的现象令人深思。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着手 ,就如何培育中小企业文化 ,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1对中小企业群星陨落现象的思考

有统计指出 ,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将有 6 0 %在5年内失败 ,有 85%在十年内消失 ,联想到巨人、三株、爱多、小霸王、秦池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的迅速消亡 ,就会觉得这个统计结果绝非危言耸听。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来去匆匆 ,昙花一现 ,其主要原因有 :

1.1缺乏个性,大量雷同个性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而缺乏个性正是我国中小企业天生的弱点和缺陷 ,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被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经济短缺而压制的居民消费热情的释放 ,市场商品供给严重不足 ,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它们利用良好的商业机会、国家政策的放开、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明显的价格优势 ,在 80年代迅速成长和发展壮大 ,确立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然而 ,正是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条件注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天生缺乏个性 ,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中小企业大多生产生活消费品 ,其本身差异性不大 ,加上其地域性较强 ,目标消费者单一或趋同 ,因而产品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在性能、质量甚至外观方面都非常相似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固定的消费群体。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与经营的同一性 ,恶性竞争使其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难以再现昔日辉煌[1 ]。

1.2缺乏诚信、品质低劣特殊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国中小企业 ,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缺乏诚信、服务较差等不良形象。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才缺乏 ,因而缺乏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许多中小企业钻当时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空子 ,大量模仿抄袭生产社会紧俏商品 ,成为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生产者。同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 ,市场发育度低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 ,履约率低 ,缺乏诚信 ,从而损坏了自己的形象。中国的很多名牌企业 ,尤其是家电业、IT业的名牌企业 ,在向社会推广自己的形象和产品时 ,机会主义色彩浓重 ,投公众所好 ,随意将自己乔装打扮 ,欺骗消费者[2 ]。

1.3缺乏战略目光短浅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 ,急功近利的冒进现象、裹足不前的保守现象等大量存在。

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战略 ,目光短浅。前些年 ,在中国商海中 ,策划大师倍出 ,呼风唤雨 ,神乎其神。当我们对火爆一时的策划现象反思之后 ,不难发现策划是与我们企业家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密不可分的。一些企业不善于研究市场变化规律 ,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形象上下工夫 ,认为名牌是宣传出来的 ,是评出来的 ,是政府、领导钦定的。迷信广告万能论、关系万能论 ,企业不惜花费几亿元打知名度。不惜花巨资搞公关 ,获得所谓“部门认证”、“政府推荐”联合购买所谓的“上榜品牌”广告 ,热衷于造“新闻点”和“轰动效应”等 ,其结果

是“政府认证”了消费者不认 ,一时轰动 ,过后遗忘。细看沈阳飞龙、山东秦池、三株公司等知名企业成败的经过。会发现成也造名、败也造名。仅仅把企业或产品知名度作为企业广告战略目标是不科学和短视的 ,重产品经营轻品牌经营已使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吃尽了苦头。因为产品总有个生命周期 ,一旦产品失宠 ,企业也就难以生存。追求品牌形象才是真正的广告战略。国外企业的 80 %利润来自于 2 0 %的品牌忠诚顾客 ,麦当劳 77%的营业额来自于每周光顾的3 0 %左右的忠诚消费者。中国中小企业的“战略危机” ,不仅与改革开放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轨迹密切相关 ,也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心理背景。缺乏战略设计的中国企业 ,不要再盲目梦想单纯靠政策、靠投机一夜暴富 ,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定要有一个战略定位。

2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2.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概念提出于1 981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开始了正式的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多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企业文化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一般来说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 ,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及其员工 ,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 ,传统习惯和凝聚力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 ,所推崇的基本信念以及所奉行的目标 ,是一个组织和企业的基本理念。

2.2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像一根纽带 ,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 ,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能增强职工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 ,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具有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从某种意义而言 ,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的问题 ,却可以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企业文化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 ,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 ,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3 ]。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 ,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 ,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 ,成为长寿公司 ,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纵观当今社会 ,任何一个能长期稳健发展的现代企业 ,无不具备个性鲜明、品质高昂、具有高度凝聚力、以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企业文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 ,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 ,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

3中小企业文化的培育

3.1确立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 ,是企业日常运作的指导准则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赚钱迷”的经营理念 ,把企业定在了利己的经济组织这一表层位置上;“产业报国”则把企业提升到爱国主义的地位上来;“顾客至上”、“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则增加了社会性 ,强调社会效益。许多具有良好企业形象的著名企业的背后都有其正确的经营理念的支撑。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理念要强调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小企业要从唯利是图中解脱出来 ,努力贡献社会 ,建立起具有远见性的经营意识和价值观 ,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得到更多的回报。当前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从其道德底线来说 ,在企业的政治生活领域中 ,应遵守我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在经济生活领域中 ,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在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中 ,无损社会稳定和发展;在生态环境生活领域中 ,不破坏生态平衡。诚实守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信用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也是企业道德的底线。对企业道德建设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诚实 ,要有信用。这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更是企业自身壮大发展的首要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 ,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 ,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信誉 ,竭诚为消费者服务。

3.2立足创新,塑造个性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

纵观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我们可以看到,个性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没有个性的中小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引起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要,这必然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构筑中小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要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及服务上,要大胆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创新、消费者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方式的创新、企业形象创新,塑造个性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4]。

3.3以人为本 ,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

企业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 ,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联想的企业文化 ,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 :以人为本 ,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职工对企业认同意识以及工效挂钩的直接性 ,使中小企业在劳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人本优势。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仅靠政治教育等是培植不出来的 ,必须使职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对于他和他对于企业都同等的重要。企业越小 ,职工个人在企业总劳动成果中的份额也就越大 ,他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容易被感知到 ,他“搭便车”的机会主义的倾向也就越轻 ,工作努力程度就会增加。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的全部职工几乎全部相互认识 ,职工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相互监督 ,机会主义行为没有存在的土壤。因而 ,中小企业比较而言更利于进行人事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3.4志存高远 ,树立战略意识企业发展战略亦称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全面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总体性的谋划 ,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经营重点的集中表现。中小企业的战略未必要都像大企业的一样系统、精确和全面 ,它可以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 ,或者仅仅是关于企业发展的一个定位。不管企业的起点如何之低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桥梁。科学化的战略制定首先就要求量力而行。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战略失误在于急功近利的急躁冒进。科学的战略设计应该是具有层次性的。从战略范围看 ,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从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看 ,包括企业初创时期、发展时期和腾飞时期的战略。有一个好的战略 ,还要有一个高效的战略执行机制。就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家的投机心态往往是战略执行中最大的障碍。投机心态正是我国企业家在左顾右盼的企业经营中最容易滋生的情绪和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因为不管是商品市场投机还是广告宣传的投机 ,不管是“关系网经济”投机还是近年来盛行的企业兼并投机 ,总有一些一夜暴富的胜者。这些胜者又给更多的企业家造成极强的示范效应。市场经济是充满挑战性的 ,置身其中的企业家有一定的投机心态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坚决警惕的是将无数企业引向灾难的过度投机心理。其中 ,投机“度”的把握来源于认真的调查研究、完善的企业决策制度、以及企业家冷静的头脑。一个有战略意识的企业经营者 ,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充分地探讨和论证 ,对今后资源的供应及其价格要仔

细地计算和估量 ,对预期市场及其容量要进行科学测算 ,对竞争对手要进行严格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等。与此同时 ,还要从宏观上考虑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的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走向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以及将应采取的对策。只有这样 ,即使眼前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不利于企业的风险 ,但从长远看 ,仍可从容不迫 ,应付自如 ,从而使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1,(2).[2]黎永泰.论中国企业文化再造[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1).[3]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曾中,李晓涛译.北京:华夏

篇8: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论,外部性论,倒逼论

一、引言

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含量的竞争, 杜邦、巴斯夫等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王老吉、蒙牛集团坚持可持续发展, 并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企业每个环节, 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进而通过示范作用和竞争淘汰作用影响社会观念, 这或许是对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又一新要求。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 除了它的利润、规模因素外, 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 是否有忧患意识, 是否有可持续的能力, 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而在全球竞争中, 企业更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Marcel van Marrewijk 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 两者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成为超越政府和市场的第三种力量, 在推进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等问题是亟待明确的, 本文就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二、概念的界定

(一) 社会责任的界定,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 企业的唯一责任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于经营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亚当·斯密, 1776) 。Friedman也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其利润最大化。美国著名学者阿基·B·卡罗 (Archie.B.Caylol1) 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的希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奥利弗·谢尔顿 (Oliver Sheldon) 在1924年提出, 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 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世界银行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会和环境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欧盟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卢代富 (2002)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叶祥松, 黎友焕 (2004) 在《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说:“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特征:第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 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大量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动的;第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 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 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梁桂全 (2004) 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宗旨和经营理念, 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周祖城 (2005)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 以利益相关为对象, 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叶敏华 (2007)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 是指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为股东 (stockholders) 盈利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 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s) 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社区和环境等等。①

尽管迄今为止对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 但企业社会责任概括起来就是“股东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这就是人民通常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底线”。

(二)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概念, 最早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代表, 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有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 中, 提出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 并把永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去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及概念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地球高峰会获得与会178个国家的认同, 之后各国均把永续发展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是:人类通过规范和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组织行为方式, 从而达到兼顾环境和发展、公平和效率、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种发展模式。

什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刘力刚 (2001) 把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企业在追求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的地位, 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长盛不衰。钟陆义认为, 企业可持续发展指一种超越企业增长不足或增长过度, 超越资源和环保约束, 超越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生存状态, 这种生存状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开拓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不断追求企业可持续增长而达到。②肖海林、王方华 (2004) 认为,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和创造财富的组织, 其所从事的创造财富的事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 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由小变大, 由弱变强, 持续地取得不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 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合理需求。李培林 (2006) 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经营过程中, 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 贯彻经济和伦理相协调的原则, 不断进行创新、环保、高效率地使用资源, 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造利润, 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合理要求, 追求自身长盛不衰 (超过同行业平均寿命周期) , 实现企业与社会永久性和谐发展的生存状态。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认为, “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 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的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构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不足, 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只有企业承担应有社会责任,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学人会议认为, 企业应该为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及家属以至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同时, 还要协调与利害关系者的利益, 与之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欧盟认为企业应该认识到只有采取负责任的行为, 企业的商业成功才可持续并得到发展, 企业应自觉地将对社会和环境的思考与认识贯彻到自身事业, 落实到与利害关系者的关系调整之中。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出, 企业应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多贡献, 而不仅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以下几种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论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生性) 。

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不仅仅是谋略和手段。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为保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放弃一部分利润和市场份额。这种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观点, 本文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 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 更应为社会创造财富, 只有当社会因为企业创造的财富而得到发展时, 企业才获得最大满足。至于企业获得的利润, 那是产品取得成功后顺理成章的报酬, 企业并不刻意去追求它。主观为社会, 客观为企业。把市场环境的改善、贫富差距的减少和社会的和谐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③根据以上理论, 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投入不是可有可无的“公益成本”, 而是和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一样, 是企业运作的一种必要支出, 它不断可以提高企业的声望和社会形象,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企业更容易招募到优秀的员工、留住人才并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减少运作成本, 增加企业的盈利, 还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助推器, 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社会责任外部性论 (企业社会责任的外生性) 。

企业必须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以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为了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为有利的地位与发展潜能, 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而对资源运用所做出的全局性、综合性、策略性的规划和部署以实现企业在持续和谐的环境下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把这种企业社会责任为价值最大化服务, 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性论”。④消费者压力是企业塑造社会责任形象的一个重要动机。消费者常常会被企业展现的良好社会责任声誉所吸引。例如, 企业可以从认可和满足顾客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 推出新产品或是宣传与环境改善相关的生产程序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 企业还能够避免抵制产品的消极反馈。Bhattacharya & Sen (2004) 提出社会责任倡议“是一种能够增强消费关系的革新和低模仿性的手段。”他们得出结论:消费者对企业“不负责”的行为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对“负责任”行为的关注。因此, 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一旦被视为不负社会责任企业的风险。Klasseu & Mclaughlin (1996) 发现环境奖励公告对企业的市场估价有正面作用, 而环境危机则会随即带来重大的消极后果, 如石油泄漏。由于较低的合规成本和债务, 具有良好环境记录的企业能更容易吸引到投资, 从而更好地避免了非系统性市场风险。⑤

(3) 企业社会责任倒逼论 (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效应) 。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秩序, 企业内、外部环境迫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本文称这种战略为“社会责任倒逼论”。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劳动生产率却是他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人均GDP在400~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中高的环境保护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空前重视, 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中国不能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种严峻的外部环境迫使企业关注以环境责任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促使企业不得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⑥从内部秩序来看,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由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 组织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决定。企业公民要求把企业当作社会公民来对待, 企业通过其核心业务为社会提供价值的同时, 也向社会各方显示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Dirk Matten 等 (2003) 对代表性企业公民进行了划分, 他认为企业公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公民与企业慈善活动、社会投资或当地社区承担的某些责任;二是要求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努力创造利润、遵守法律、做有道德的合格企业公民;三是企业对社区、合作者、环境都要履行特定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范围甚至可以延伸至全球。企业公民强调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实体, 必须承担与个人类似的义务和责任, 实现经济行为与更广泛的社会信任的沟通与互联, 对企业和社会双方都有利。

四、评述及结论

如上图1所示,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的综述不难得出, 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论是企业主动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 化社会责任为企业社会资本即竞争力, 把履行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 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外部性论是企业视社会责任为外部因素,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企业社会责任倒逼论是企业被动承担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导致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外部环境恶化及内部秩序规律的倒逼下, 被迫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形成一种内外部环境倒逼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现象。

上一篇:练习作文200字下一篇:司法局个人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