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2024-06-09

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篇1: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并会做简单推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1时等于多少分? 3.1分等于多少秒?

4.1时=()分 2时=()分 1分=()秒 2分=()秒 600分=()时 600秒=()分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上学)

(1)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组内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派学生代表发言进行总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老师是6点50出发的)谁能帮老师算算老师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时35分到学校,他至少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二、堂清检测

教材P5做一做,P7-第8题 P8-第11题

三、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怎么求解经过时间的学习。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时间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作业安排

1.一集电视剧从晚上8:30播出,9:15结束。一共播出了多长时间? 2.看图写出经过的时间。

3.小明每天早晨7:35到学校,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应该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

4.三年级游泳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谁游得最快?快多少?

五、板书设计

7:30到7:45经过了15分钟,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7:30经过了15分钟是7:45,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六、课后反思

篇2: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 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场,下午共放映()场。(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题、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调用相关知识去解答,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篇3: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1.正确看待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 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 因此, 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 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 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不能好高骛远。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 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 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 贪玩, 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 保证训练的效果。 同时, 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 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 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 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切忌以偏概全, 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 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 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 心智不成熟, 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 并不了解, 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 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 课下独立完成作业。 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 通过逻辑推理, 独立解决, 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 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 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计算的时候, 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 再算再验证的习惯。 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 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 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的先后顺序, 等等;再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 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 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 笔算以口算为基础, 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 如果没有口算, 笔算也就无从说起。 实际上, 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 在口算时, 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 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在课堂上, 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 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 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 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 但实际中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 在数学计算课堂上, 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 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 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在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小学生对计算的道理有一定的掌握是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 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上既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讲解, 又要做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计算教学内容占小学数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所以, 在计算教学中应该突出估算。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 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地进行估算可以得到得数的取值区间, 有效结合估算、口算与笔算, 为数学计算创造有利的条件。

计算题与应用题相区别, 计算题仅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 是一些抽象枯燥的算式。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 在对计算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时, 应该把握小学生的兴趣所在, 将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 吸引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好奇心, 保持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题中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送信, 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家, 等等。 这些实际就是匹配题的变形, 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匹配的练习题, 会激发小学生参与联系的热情。

篇4:《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1. 借助几何直观探究数学本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经过时间”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问题的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把钟面按大格划分,每个走过一个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9走到6,通过曲线,把“走”的过程“画”出来,抽象的经过时间变得可视可数。学生用钟面直观地反映和揭示思考、讨论问题的思路,图形生动形象地描述“经过时间”。利用钟面来表达对“经过时间”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几何直观在发挥优势,也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呈现。

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突破数学上的难点。因此,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能画图尽量画图,目的是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表示出来,把本质的东西显现出来。

2. 经历几何直观呈现的过程,发挥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几何直观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光用嘴巴讲,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是通过把圆形钟面时针走过的曲线轨迹变成了直线,化曲为直,用时间轴的呈现方式,学生直观“看见”了:9时是出发时间是一个点、6时是结束时间也是一个点、经过时间就是“走过”9个大格就是9小时。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经过时间变得可视。说不清的“时间”和“时刻”得到了感受。

几何直观是为更好的数学理解而服务的。我们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中。因此,教学过程有三个目的要达成。

其一,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或“数”或“画”,抽象的“经过时间”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其二,学生在与同伴分享不同思考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图形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这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想法,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的表达,抽象的叙述变得清楚明了。

其三,在同伴的展示中,学生进行再次观察,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有利于信息回忆和方法的促成,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

3. 几何直观是种意识,也是种技能与能力,更是种思维方式

对数学教学来说,几何直观首先表现为一种意识——面对数学问题能想到画图来帮助思考;其次表现为掌握一定的集合直观的画图技巧,能画出图来,并借助图形进行思考的经历和经验,表现为一种能力;不断运用,形成正向的动力,逐步形成遇到问题从直观层面去思考,推动思维开展的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恰当的图形、直观的模型,更有利于揭示数学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更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不仅是新教材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一种用直观的图形语言思考问题的习惯。

篇5: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例2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和掌握例2的知识点,是这堂课的关键。我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想了很多方法,在试教的时候,也尝试了许多。最后我确定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运动会情景来串联,在配合钟面辅助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辅以钟面,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效果很好,问题也存在一些。比如,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是不是依赖习惯了,脑子里没有钟面,形不成表象,无疑,对他的学习是有障碍的。所以,应该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要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又比如,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

篇6: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创设具体的情景,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2.初步建立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认一认

()()()

2.下面的钟表经过1小时后是几时?

()()()

3.喜羊羊和灰太狼出发到游乐园,喜羊羊用了2小时,灰太狼用了120分钟,它俩都说自己用的时间最少,谁也不甘示弱。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判断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

1.谁用的时间少呢?怎么比较?分组交流。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就是()个60。

算式:___________

2.练一练

240秒=()分 6分=()秒

3.计算经过的时间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一)阅读与理解

(1)问题是什么?

(2)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二)分析与解答

我的方法是:

(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多少分。

分针走了()大格,是()分钟。

(2)因为都()时多,我直接用()-()算出用了()分钟。

如果加上时,你能完整写出计算过程吗?

()时()分-()时()分=()分

↓ ↓ ↓

()时间()时间()时间

(三)回顾与反思

思考:这个答案正确吗?怎样检验?

我的方法是:7:30过15分钟就是(),解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总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随堂检测

1.填一填。

(1)左边的钟表的时间,分针从3走到8,经过了()分。

(2)从8:35到9:00经过了()分。

(3)吉吉国王9:35从家出发,经过20分钟到达熊大家,它是()到熊大家的。

2.经过了多长时间?填在括号里。

3.先画出时钟,再算一算经过了多长时间。

经过了________时________分。

4.划船经过了多长时间?

【答案】

1.(1)25;(2)25;(3)9:55。

2.

3. 0 25

篇7: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练习题

复习:一辆汽车9:10从无锡开往安徽,下午2:00到达,途中运行了几小时?

例:如果这辆汽车20:00从无锡出发开往北京,要在第二天10:00到达,这辆车在途中共运行几小时?

练习:1、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小时?

2、一封信昨天17:00从邮箱取出,到今天7:00到达目的`地,这封信经过了多少小时到达目的地?

3、一列火车晚上8时从上海开出,第二天下午5时到达北京,路上行了几小时?

例:10月1日长假,小明出去游玩,10月5日下午3时出发,到10月7日晚上8时回家,请同学们算一算,小明在外面多少小时?

练习:1、叔叔晚上11时上班,第二天早上7时下班,他工作了多少小时?

2、一艘轮船从晚上10时起航,到第二天下午3时到港,共航行了几个小时?

3、小刚和妈妈去旅游,10月1日晚上7:00出发,10月4日下午3:00到家,他们共在外多长时间?

篇8: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一、算法多样化中体现思考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唯一的机会是在第一课时, 那我们在定位计算第一课时目标时, 是否可把重点放在多样化上, 而弱化计算方法以及正确计算的目标?

下面就以北师大版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一课时为例:

1. 呈现多样的方法, 让思维放飞

学生根据给的信息列式:14×12, 师提问:这个算式是我们以前未遇到过的,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它吗?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 展示了如下方法:

“给我一个舞台, 就能旋转出漂亮的舞姿!”这么多的方法, 我们老师都预设到了吗?在这些看似不太科学, 不够准确的“方法”背后, 折射出了学生多少生动活泼的思考!

2. 归类、优化方法, 形成思维策略

接下来是对方法的取舍, 适当重点倾斜在竖式的分析上, 以基本掌握刚接触的两位数相乘的竖式的格式要求.理解中剔除不规范的方法⑦.并对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很快地就把①②是两个一位数连乘分为一类;③④是口算的形式分为一类;⑤⑥是竖式的分为一类.

一般来说, 我们对多样的算法, 要引导孩子比较、发现, 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运用于练习, 这里学生在两道练习13×13, 23×22的计算过程中, 发现第一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节课的算式数目不大, 可以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这里也无法感受到竖式的简捷性, 还有些认为多余, 这个时候要学会宽容和等待, 到了第二课时再让孩子去感受竖式.为此方法在充满张力的思考中, 得到了真正的优化.

在这一开放的多样化中, 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同时, 分析、比较、概括、归类等数学方法、思想也隐含在学生的思考之中了.

二、基本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多元

计算练习中, 主要目的是巩固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技巧,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所以可能很多时候没有思考过, 这巩固练习设计的思维价值, 只是体现适中的量和难易梯度的计算而已.那么如何在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性呢?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时, 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23×14 42×26 36×48 70×84

前三个从乘积一位有进位到连续进位, 难度逐渐递增第四个是考查笔算时末尾有0的对位,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情况:

这题的设计是别有用心的, 在这里是对交换律 (没学过, 但验算用过) 的渗透, 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复习.

这四道练习中, 不仅体现了练习的梯度, 还结合了以前的知识, 同时, 不仅要学生认真计算, 还要学生进行选择比较方法.在这看似最平常朴素的题目中也承载了很丰厚的数学内涵.

三、在开放习题的问题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节课新授结束了, 都会设计一个或几个开放习题给优等生补充营养, 但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很大,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所思考, 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如书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道开放习题:

11×11 12×11 13×11……

老师设计的问题是:

(1) 请正确认真地计算.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 想一想能把你的发现跟大家共享吗?并想想该如何表述清楚哟!

第一, 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第二, 设计的问题涉及计算、辨析、概括、语言组织以及有声叙述等多个思考层面, 真是妙!

篇9: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内黄县马上乡第十小学 宋佳

【教学内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的应用。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时”或”小时”.1.小明上午8()到学校,小明做1()作业.2.妈妈每天早上8()上班,每天工作8().3.小华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6()。

4.新华书店每天早上8()开始营业,下午6()停止营业,一天营业10().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2)教师说明,火车下午2:40出发, 17:45到达。(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2:40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2、介绍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1)从上午8时到中午11时,经过了()小时(2)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小时(3)从中午12时到晚上8时,经过了()小时(4)从上午10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小时

(5)海底世界上午9时开馆,下午4时半闭馆。每天开放()。

(6)妈妈晚上10时上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时下班。

(7)小明16:40放学,17时10分到家,小明路上走()。(8)小新上午7:30到校,10:40放学;下午1:30到校,4:40放学; 他一天在校时间是()小时()分。

2.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6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到达时间 — 开始时间= 经过时间

【教学反思】

篇10: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篇11: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2/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篇12: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心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容易掌握,但是用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难以理解。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理解分数意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

我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主题图和课件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我采用动画,把2个1/8和1个1/8合并到一起,就是3个1/8,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算理。在计算5/8-3/8时采用动画从5个1/8里去掉3个1/8,还剩2个1/8,就是2/8,学生很容易就归纳,总结出算理。整堂课形象直观,降低认知难度,学生容易理解。

本节课我也十分注重进行实践操作,我让学生用准备的纸折一折,涂一涂,来巩固算理。

篇13: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在学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后,要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今天听了两位李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大家又进行了评议,有几点感触:

时间与时刻

“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40分”,这里的40分就是时间。“时刻”是指钟面上所指的刻度数,它是表示一天内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如“上午7时40分上课”,这里的“7时40分”就是时刻。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点,而这也是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最基础的知识。

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方法:数一数、拨钟面、计算,而计算方法中也有两种,分别是直接相减(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和分段计算的方法。而对于计算的两种方法在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易之分的,在第一节李老师的课上,先出示了在两天内的经过时间的问题,学生分别用数数、拨钟面和分段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也很好地进行了指导,但在之后出现一天内的经过时间时,学生反而不用直接相减的方法;在第二节李老师的课上,与第一课不同,她先出示了同一天内的经过时间的问题,学生明白了直接计算的方法,也尝试运用了分段计算的方法,但出现了情况是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分析两个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对于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应该是由具体到抽象,可让学生先数数、拨钟面,再向直接相减和分段计算的方法上进行引导,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对于分段计算的方法,需要让学生弄清楚如何找清楚时间的界点,如“正午12点”“晚上12点”等。

数学类知识的渗透

学生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成长,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对于往高年级去的孩子来说,适当的数学术语、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本节课中,学生用到了两种计算方法,为让学生思维更加清晰,教师可明确两种计算方法的名称,如“直接计算法”“分段计算法”,这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应该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其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提高有帮助。

篇14: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同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2.联系生活实际,能进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难点: 用不同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问题导入 2时=()分(教材4页例1)过程讲解

1.探究换算方法

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2.解决问曩 2时=(120)分

归纳总结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知识点二】计算经过的时间

问题导入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5页例2)

过程讲解

1.观图,收集数学信息

由情境图可知,小明7:30离开家去上学,7:45到校,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2.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 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 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15分钟。

方法三 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方法四 用到校的时间减去离家的时间,即7:45-7:30=15分钟。3.解决问题

45-30 =15(分)或7:45-7:30=15分钟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4.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30过15分钟就是7:45,所以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误区警示

【误区】填空:3时=(300)分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对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掌握得不准确。误以为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100了。

错解改正180 温馨提示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

(四)能力提升

【能力点】运用图示法解决计算经过的时间的问题

例 这个冷饮店每天营业多长时间?

分析 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从早上8:30到中午12:00共营业3小时30分钟,从中午12:00到晚上8:00共营业8小时,合起来一共是11小时30分钟。

解答3小时30分+8小时=11小时30分

答:这个冷饮店每天营业11小时30分钟。

总结

篇15:三年级数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自拍的录像(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浏览太原的著名景点)、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太原,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桃南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今年是太原建城多少周年吗?(25)对,我们家乡太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游览太原2500年的变化,滨河公园、龙潭公园的场景。)

(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春秋大鼎,它记载着太原2500年悠久的历史。瞧瞧去!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评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通过对事情与时间的关系的.体验中,逐步建立时间的观念。]

2.时间的计算。

师:小导游又来了,走,瞧瞧去!

(播放录像:在山西剧院的场景)

(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

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

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

出示钟面: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

(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评析:这里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组织了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通过直观演示观察钟面,教学经过的时间。然后小组内讨论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出现了算法多样化。

(3)情境练习。

(播放录像:在儿童科技中心的场景)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

(录像:游览科技城)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

(同桌交流算法)

(4)小结。

(播放录像:小导游的结束语)

导游:今天我和大家游览了太原2500年的变化,我的收获很多,你们呢?也一样吧!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太原建设得更加美丽!记得有空和我联系呀!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

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

出示:

生:我想参加50米跑,用1小时。

……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出示: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

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12:00―12:45

1:05―1:15

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

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评析:练习部分重视了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观察和直观演示,把直观教学和时间的计算对应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时间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五、课外作业

上一篇:离别的滋味作文800字下一篇:赞美祖国的小学生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