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2024-06-13

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通用14篇)

篇1: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 63-28= 15+40= 28+41=

800+500= 90-36= 52-19= 500+700=

6000-4000= 1500-800=

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 910-680

520-290 270+560

300+290 970-150

1000-180 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 250-150○200

380+280○720 530―210○290

1000-600○300 620+270○670+220

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 540+180=

640-250= 630+250=

720-170= 420+370=

930-550= 420+38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填空题。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605×5的积的中间有()个0。

3、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5、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计算1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

9、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三、竖式计算。

238×4= 630×7= 617×8=

209×5= 123×5= 201×3=

306×7= 210×5=

四、解决问题。

1、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32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2、一丛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虫,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吃103只蚜虫,6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完这些蚜虫吗?

3、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4、张村计划挖一条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租6辆汽车够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我知道,我会填。

1、每一年都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每个大月都是()天;有()个小月,每个小月都是()天;二月是特殊的一个月,这个月只有28天或29天。

2、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公元年号是整百的除外)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一年的二月就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这一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全年就只有365天;如今年÷4=501……2,那么今年就是平年,今年的二月只有()天,今年全年有()天;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年有()天。每4年有()个平年,()个闰年。

3、每年中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各月都有是()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各月都有只有()天。

4、1984年是闰年、1988年是闰年、1992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

二、我能决解问题。

1、小东是1992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年为止,只过了几个生日?为什么?

2、张二娃去年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是那两个月?为什么?

3、王三娃去年在外婆家也正好住了两个月,他是住的一、二月,共有多少天?

篇2: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口算。(20分)

50+790= 18×6= 862÷2= 60÷4= 800÷4= 360×3= 138+92= 0÷6= 560-90= 6000÷3= 160×4= 3500÷7= 108×7= 80×80= 405÷5= 478+97= 260÷5≈ 68×12≈ 43÷6= 55÷6=

二、()里最大能填几?(8分)

7×()<46()×6<35

8×()<30 54>()×7

三、列竖式计算。(36分)(1—6每题4分,7、8每题6分。)1、258+49 = 2、645-376= 3、405-316= 4、93+618= 5、56×34= 6、650÷7= 7、780÷9= 8、18×78=

验算: 验算:

四、递等式计算。856+72÷9 53

(86-48)×86 364

68×42+59 264

(86-48)×86

篇3: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1.正确看待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 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 因此, 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 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 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不能好高骛远。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 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 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 贪玩, 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 保证训练的效果。 同时, 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 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 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 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切忌以偏概全, 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 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 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 心智不成熟, 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 并不了解, 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 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 课下独立完成作业。 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 通过逻辑推理, 独立解决, 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 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 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计算的时候, 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 再算再验证的习惯。 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 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 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的先后顺序, 等等;再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 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 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 笔算以口算为基础, 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 如果没有口算, 笔算也就无从说起。 实际上, 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 在口算时, 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 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在课堂上, 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 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 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 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 但实际中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 在数学计算课堂上, 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 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 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在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小学生对计算的道理有一定的掌握是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 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上既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讲解, 又要做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计算教学内容占小学数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所以, 在计算教学中应该突出估算。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 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地进行估算可以得到得数的取值区间, 有效结合估算、口算与笔算, 为数学计算创造有利的条件。

计算题与应用题相区别, 计算题仅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 是一些抽象枯燥的算式。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 在对计算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时, 应该把握小学生的兴趣所在, 将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 吸引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好奇心, 保持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题中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送信, 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家, 等等。 这些实际就是匹配题的变形, 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匹配的练习题, 会激发小学生参与联系的热情。

篇4: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题;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要达到“熟练”“比较”“会”这三个层次,即要求小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其实,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工程。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存在的不良现状

1.缺乏重视,教学观念落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计算题的教学不过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运算即可,这样枯燥的教学无需过多的重视,只要学生能够算对了,那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对计算题教学缺乏重视的观念下,教师往往也会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盲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认识到到学生是否真的对算法和算理有正确的理解。由于教师的忽视和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化,容易导致小学生学计算时感到很吃力,

虽然能够算得了简单的计算题,但对算理却不能够理解,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但没有根本性的提高,反而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口算的速度也逐步变慢,甚至在计算的过程中错漏百出。这样长期落下来的“病根”,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重视后,随着年级的增加便会不断地加固,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发现自己在计算方面总是容易出错,却又不知道错在何处的原因。

2.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因素的动态性强,情感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这些因素都是容易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的。有的小学生因为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大,还不懂得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导

致在计算时,只是单纯地希望可以更快地算到结果,却缺乏耐心和细心,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就会感到很烦躁,缺乏对完成计算的耐心,也不愿意去认真思考,使得完成的质量很不理想。有的小学生则是在注意力方面难以集中,总是在读题、审题、计算、检查的这些过程中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一致,而导致在某一环节中出现小错误,然而,无论是简单地把题目的数字、式子还是符号弄错了,都会使整个计算的过程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的小学生因为厌倦教师要求多做多练,而从心里排斥计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任务,使得他们在完成计算题目时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只要时间一长就不愿意认真去做,导致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都得不到保证。

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

1.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加强在教学教学观念上的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

平,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与时俱进。这样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观念上走出传统守旧的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自我价值,给予小学生更多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让教师可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找出真正合适自己和学生的教学之路。

2.重视直观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重视直观演示,加强操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直观的演示来将抽象的计算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可以明白整个算理的操作,明白计算的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突出计算的规律和运算原则。在教师的操作和语言引导下,学生就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运算思维。例如,在教学“凑十”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算盘道具,向学生演示整个计算的过程,并且强调这是运用了让简单的数字凑成十的规律来运算的。同时也可以再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这样活泼生动的氛围中感受整个计算的过程,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引导思路,培养计算思维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计算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使他们可以在运算时形成一系列有条理的思维顺序和思考方向,克服他们的计算思维障碍,养成层次鲜明、清晰简明的思路,懂得如何去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思路。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的特征,巧妙地引导他们计算的思

路。例如,题目是“222222×999999”时,这样类型的题目有很多,而学生往往看到数字偏大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就要教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的原则,将“222222×999999”转化为“222222×(1000000-1)”,这样一来复杂的式子就变成了简单明了的运算式子,这时候就可以轻易地进行计算,从而得出“222222×(1000000-1)=222222000000-222222=222221777778”。

参考文献:

[1]朱瑛.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2).

篇5: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的胸围是6()。

3、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30(),腿的长度10()。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5、一块正方形彩纸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它的变成是()。

6、面积是80平方米的长方形,长时5米,宽是()。

7、周长是56米的长方形,长10米,宽是()。

8、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也是100()。

9、110平方米=()平方分米

10、1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一块长300厘米、宽是200厘米的塑料膜,面积是()平方米。

12、学书厚8(),教室的门高200()。

篇6: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一.计算题(共50题,共343分)

1.用竖式计算。

(1)58÷7=

(2)29÷3=

(3)28÷5=

(4)74÷8=

2.脱式计算。

430+124÷4

3500-65×26

33×7-210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5+7.8=

21.3-15.6=

32×16=

☆409÷3=

321÷6=

45×76=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蝴蝶该落在哪朵花上?

6.填一填。

7.估算。

79÷8≈()

412÷8≈()

627÷9≈()

190÷9≈()

34÷5≈()

812÷9≈()

542÷6≈

()

427÷6≈()

8.计算。

48÷4=

98÷7=

95÷5=

72÷6=

472×6=

360×5=

957÷3=

513÷4=

9.口算。

23×4=

25×20=

52×200=

18×300=

640÷8=

14×50=

270+90=

64×20=

360÷6÷3=

240÷(2×4)=

10.列式计算。

(1)291除以3的商是多少?

(2)被除数是183,除数是4,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11.计算。

312÷6=()

217×3=()

726÷6=()

702÷9=()

175÷5=()

294÷7=()

419÷9=()

448÷7=()

12.用竖式计算,除法要验算。

307×6=()

360×8=()

985×8=()

98÷4=()

75÷3=()

84÷4=()

13.用竖式计算。

(1)37÷8=

(2)50÷6=

(3)73÷9=

(4)39÷4=

14.用竖式计算。

(1)65÷7=

(2)37÷5=

(3)46÷9=

(4)56÷8=

15.括号内最大能填几?

5×()<235

6×()<370

8×()<350

7×()<500

4×()<230

9×()<620

16.直接写得数。

390÷3=

40×80=

0.3+0.9=

0÷23=

2.5+6.6=

5.7-0.6=

33×30=

400÷5=

17.直接写得数。

350÷7=

20×50=

70×40=

420÷3=

1.3-0.1=

2+0.7=

0.3+4.8=

5.4-2.4=

214÷7≈

29×11≈

301÷6≈

102×11≈

18.计算。

26÷2=()

85-6=()

35÷7=()

11×3=()

60÷6=()

45+6=()

36÷6=()

4×7=()

19.脱式计算。

108÷4÷3

900÷(3×2)

15×69÷5

20.用竖式计算。

(1)66÷7

(2)43÷8

(3)57÷9

(4)39÷6

21.计算。

36÷3=()

85÷5=()

72÷4=()

563÷7=()……()

22.直接写得数。

160÷8=

3600÷6=

240÷4=

0÷125=

120÷3=

350÷7=

720÷8=

300÷5=

329÷3≈

203÷5≈

238÷6≈

137÷7≈

23.列竖式计算。

73×21=

35×73=

85×57=

19×36=

21×48=

66×77=

24.直接写得数。

0.6+0.4=

3.2+2.7=

1.5-0.4=

5.6+0.2=

3-0.8=

6.2-0.2=

3+8.8=

4+4.1=

3.8+0.2=

4.5-0.5=

0.8+1.1=

3.3-2.2=

25.用竖式计算。

①75÷8=

②66÷5=

③99÷8=

④93÷9=

⑤65÷6=

⑥82÷7=

⑦69÷2=

⑧50÷4=

26.口算。

4×7-7=

(24+6)÷5=

8-1×8=

593+412≈

5千克=()克

400克+600克=()千克

27.直接写出得数。

500×4=

8×200=

86÷2=

900×2=

80×4=

270÷9=

70×6=

320÷4=

300÷3=

200÷5=

540÷9=

60×5=

70×7=

21×4=

13×2=

720÷8=

28.小白兔做口算。

29.选择填空。

(1)260÷2

(2)402÷2

(3)412÷4

(4)900÷5

(5)840÷7

(6)505÷5

30.用竖式计算。

(1)894÷6

(2)926÷3

(3)570÷3

(4)804÷3

31.看图回答。

32.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时刻或时间。

33.直接写得数。

160×4=

560÷7=

17×50=

119÷6≈

40÷3=

50×80=

82÷2=

21×39≈

34.计算。

26÷2=_______

85-6=_______

35÷7=_______

11×3=_______

60÷6=_______

45+6=_______

36÷6=_______

4×7=_______

35.口算。

0÷4=()

810÷9=()

600÷6=()

250÷5=()

8×0=()

400÷8=()

80×8=()

306÷3=()

36.开火车。

37.算一算。

34÷2=________

45÷9=________

11×6=________

25÷5=________

63÷9=________

15×4=________

38.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39.直接写出答案。

4×50=

26÷2=

26×2=

48÷3=

9+6×3=

5+4×7=

8÷2+9=

8+5×6=

40.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6×3=

27-13+16=

3×9+10=

4+0.2=

5×9-20=

83-7×9=

14+72÷8=

9-5.72=

41.口算。

540-360=________

17+13×2=________

18-9×1=________

30×23=________

84×0+27=________

(85-85)×26=________

42.用竖式计算。

86×9=()

507×8=()

450×8=()

98÷7=()

56÷5=()

97÷4=()

43.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44.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4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0+80=________

(2)60×10=________

(3)5×14=________

(4)77+23=________

4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0×12=

140÷7=

8-0.3=

100×25=

47.计算。

0÷29+71=()

14+86÷2-50=()

7×9÷7×9=()

72÷8-4=()

8×4+60=()

72÷8×9=()

48.直接写得数。

30×9=

90÷3=

22×4=

200÷4=

55÷5=

3+400=

62-7=

6×700=

0÷800=

42×2=

360÷9=

3×6+4=

49.已知37-15=22,48+12=60,22×60=1320,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50.填一填。90○9○5=?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并计算。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计算。

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1.(1)58÷7=8……2(2)29÷3=9……2(3)28÷5=5……3(4)74÷8=9……2

2.461;1810;21

3.20.3;5.7;512;136……1;53……3;3420

4.3×3-1×2=7(平方厘米);8×6-(8-3)×2=38(平方厘米)

5.如下:

6.68;156;34;615;99

7.10;50;70;20;6;90;90;70

8.12;14;19;12;2832;1800;319;128……1

9.92,500,10400,5400,80,700,360,1280,20,30

10.(1)解:291÷3=97

答:291除以3的商是97。

(2)解:183÷4=45……3

答:商是45,余数是3。

11.52;651;121;78;35;42;46……5;64

12.1842;2880;7880;24……2;25;21

13.(1)37÷8=4……5

(2)50÷6=8……2

(3)73÷9=8……1

(4)39÷4=9……3

14.(1)65÷7=9……2

(2)37÷5=7……2

(3)46÷9=5……1

(4)56÷8=7

15.46;61;43;71;57;68

16.130;3200;1.2;0;9.1;5.1;990;80

17.50;1000;2800;140;1.2;2.7;5.1;3;30;300;50;1100

18.13;79;5;33;10;51;6;28

19.9;150;207

20.(1)66÷7=9……3(2)43÷8=5……3(3)57÷9=6……3(4)39÷6=6……3

21.12;17;18;80;3

22.20;600;60;0;40;50;90;60;110;40;40;20

23.1533;2555;4845;684;1008;5082

24.1;5.9;1.1;5.8;2.2;6;11.8;8.1;4;4;1.9;1.1

25.①75÷8=9……3②66÷5=13……1③99÷8=12……3④93÷9=10……3

⑤65÷6=10……5⑥82÷7=11……5⑦69÷2=34……1⑧50÷4=12……2

26.4×7-7=21

;(24+6)÷5=6

;8-1×8=0;593+412≈1000;

5千克=5000克;

400克+600克=1千克

27.500×4=2000;8×200=1600;86÷2=43;900×2=1800;80×4=320;270÷9=30;70×6=420;320÷4=80;300÷3=100;200÷5=40;540÷9=60;60×5=300;70×7=490;21×4=84;13×2=26;720÷8=90

28.2500;2400;840;1800;840;12000;5000;6600;5000;920;3500;900

29.商中间有0的:(2)(3)(6)商末尾有0的:(1)(4)(5)

30.(1)149

(2)308……2

(3)190

(4)268

31.5元;1元5角;7角;80元

32.13:46;12小时45分;12:40;18小时40分

33.640;80;850;20;80;4000;41;800

34.13;79;5;33;10;51;6;28

35.0;90;100;50;0;50;640;102

36.2……6;9……3;9……1;6……1;5……2;9……4

37.17;5;66;5;7;60

38.如下:

39.200;13;52;16;27;33;13;38

40.21;30;37;4.2;25;20;23;3.28

41.180;43;9;690;27;0

42.774;4056;3600;14;11……1;24……1

43.(72÷9+11×12)÷4=35

44.(72÷9+11×12)÷4=35

45.(1)200

(2)600

(3)70

(4)100

46.240;20;0.5;2500;

47.71;7;81;5;92;81

48.270;30;88;50;11;403;55;4200;0;84;40;22

49.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是:(37-15)×(48+12)=1320

50.(1)90+9+5=104或90-9+5=86或90÷9×5=50或90÷9÷5=2

篇7: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

2×31= 48÷4 = 6×800= 12×4= 90÷3= 50×3= 23×3= 1200-200= 42÷7= 800+700=

7000+200= 0×200= 11×7= 7×600= 85-78=

二、用竖式计算。

524×6 76÷4 680×6 83÷4 9×485 405×7 79÷5 750×9 326×5 84÷8

篇8: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一、算法多样化中体现思考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唯一的机会是在第一课时, 那我们在定位计算第一课时目标时, 是否可把重点放在多样化上, 而弱化计算方法以及正确计算的目标?

下面就以北师大版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一课时为例:

1. 呈现多样的方法, 让思维放飞

学生根据给的信息列式:14×12, 师提问:这个算式是我们以前未遇到过的,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它吗?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 展示了如下方法:

“给我一个舞台, 就能旋转出漂亮的舞姿!”这么多的方法, 我们老师都预设到了吗?在这些看似不太科学, 不够准确的“方法”背后, 折射出了学生多少生动活泼的思考!

2. 归类、优化方法, 形成思维策略

接下来是对方法的取舍, 适当重点倾斜在竖式的分析上, 以基本掌握刚接触的两位数相乘的竖式的格式要求.理解中剔除不规范的方法⑦.并对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很快地就把①②是两个一位数连乘分为一类;③④是口算的形式分为一类;⑤⑥是竖式的分为一类.

一般来说, 我们对多样的算法, 要引导孩子比较、发现, 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运用于练习, 这里学生在两道练习13×13, 23×22的计算过程中, 发现第一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节课的算式数目不大, 可以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这里也无法感受到竖式的简捷性, 还有些认为多余, 这个时候要学会宽容和等待, 到了第二课时再让孩子去感受竖式.为此方法在充满张力的思考中, 得到了真正的优化.

在这一开放的多样化中, 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同时, 分析、比较、概括、归类等数学方法、思想也隐含在学生的思考之中了.

二、基本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多元

计算练习中, 主要目的是巩固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技巧,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所以可能很多时候没有思考过, 这巩固练习设计的思维价值, 只是体现适中的量和难易梯度的计算而已.那么如何在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性呢?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时, 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23×14 42×26 36×48 70×84

前三个从乘积一位有进位到连续进位, 难度逐渐递增第四个是考查笔算时末尾有0的对位,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情况:

这题的设计是别有用心的, 在这里是对交换律 (没学过, 但验算用过) 的渗透, 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复习.

这四道练习中, 不仅体现了练习的梯度, 还结合了以前的知识, 同时, 不仅要学生认真计算, 还要学生进行选择比较方法.在这看似最平常朴素的题目中也承载了很丰厚的数学内涵.

三、在开放习题的问题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节课新授结束了, 都会设计一个或几个开放习题给优等生补充营养, 但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很大,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所思考, 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如书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道开放习题:

11×11 12×11 13×11……

老师设计的问题是:

(1) 请正确认真地计算.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 想一想能把你的发现跟大家共享吗?并想想该如何表述清楚哟!

第一, 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第二, 设计的问题涉及计算、辨析、概括、语言组织以及有声叙述等多个思考层面, 真是妙!

篇9: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计算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6-01

数学科目的学习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存在过于注重卷面成绩,忽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现状明显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相悖。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问题的计算,积极探究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对改善当前的数学教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更新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简单的为学生讲明白一些计算公式,学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到具体的计算题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在讲解计算题的过程中,也是片面进行填鸭式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课堂上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状况,是许多教师容易出现的错误。小学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提升自己讲课的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考虑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并合理适当地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只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爱上数学。

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数学这一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逻辑思维尚未养成,考虑问题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若不能正确对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也会有所减弱。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出现错误后,往往不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而是按照正确答案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自己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首先应该让学生正视错误,看到错误的价值;其次引导学生对每一环节进行推理核算,查出哪里出了问题;最后使学生加以改进并吸取教训。在学习一些几何体面积计算的时候,小学生往往计算比较着急,一来二去就忽视了一些细节,如常常将圆柱体的侧面积当成表面积或者忽视底面面积。出现这种错误后,教师可以一步一步进行综合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失误,进而让小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并加强记忆,以免重蹈覆辙。学生检查错误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其深入思考犯错的原因,这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同时也符合新课标对新时期数学教学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教学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对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多停留在书本层面,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偏重于追求考试成绩,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缺乏具体的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进而切实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例如生活中买卖东西的单价与数量问题,并且可以具体设置一些交易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侧重具体实际方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满成就感和实现感。

四、小结

总之,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方法的改进也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必由之路。小学生刚刚开始数学科目的学习,其可塑性较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爱上数学,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去思考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三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练习题

2×31= 48÷4 = 6×800= 12×4= 90÷3= 50×3= 23×3= 1200-200= 42÷7= 800+700=

7000+200= 0×200= 11×7= 7×600= 85-78=

二、用竖式计算。

524×6 76÷4 680×6 83÷4 9×485 405×7 79÷5 750×9 326×5 84÷8

篇11: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

一、口算。

3×10=

80×40=

18×5=

40×60=

30÷10=

13×4=

25×20=

160×4=

300÷5=

10×40=

32×30=

450÷5=

84÷42=

27×30=

75÷15= 320 560÷4=

72÷4=

二、笔算。

4+0.6=

6.5+4.7=

720÷9=

12×50= 25×4=

12×40=

-50=

91-59=

-180=

95÷1=

480 8000÷2=

-2.9=

16×6=

85÷5=

15×6=

240÷6=

500×3= 11×70=

30×40=

+90= 102+20= 10-0.7=

0÷90=

0+8=

630÷9=

16×60=

0×930=

1000÷5=

40+580=

200÷4=

8.2-5=

600

7.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30≈

32×48≈

43×22≈

52×68≈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

48个月=()年

35天=()星期

4时20分=()分

五月份=()天

5年=()月

3厘米=()分米

138秒=()分()秒

1元2分=()元 6厘米=()米

1990是()年,2月有()天。9分米=()米

6.02米=()米()分米()厘米1.6元=1()6()

五、脱式计算。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17×36÷3

26+68×6 85+57×6 52+69×7 99+72×2 55+36×3 66+88×3

74+59×6 563+37×4 256+57×6

236+12×6

9×4+420 315

125×8×7

40÷2+174 147

120×5÷2 202

75+240÷(20-15)(45×79-175)÷5

-67×4

103×(50-40÷5)

+25×4

(48+52)÷20

+72÷8 2×80÷4

+36÷9 30÷5+240

篇12:三年级下数学计算比赛试卷

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口算(1’×40=40’)450÷5=

30÷6=

90+110=

34×20= 24×20=

3000÷5=

21×4=

44×2= 4.8-2.5=

3×900=

14×20=

24+49= 24÷3=

80÷2=

600÷3=

140+80=

450÷9=

1.2+4.9=

64÷8=

6.4-2.8=

25×30=

80÷2=

12×20=

14.2-8.5=

50÷5=

240÷8=

54÷7=

400÷4=

540÷9=

7.2+9.3=

1.8-0.9=

9.6-7.8=

6.8+2.9=

二、列竖式计算(3’×10=30’)

39×31=

84×14=

54×76=

28.6+3.5=

527÷5=

336÷8=

420÷6=

1200÷6=

5.5-4.7=

9.9-5.7=

90×30=

47+8=

8.3-5.8= 48×25=

324÷4=

957÷3=

602÷5=

三、递等式计算(3’×10=30’)

134×6÷4

378÷3÷6

960÷6+60

49+51×47

342-286+428

(618-103)÷5

25+225÷5

篇13:从计算题教学谈数学教学的创新

动手实践

在新教材中, 所有的计算题教学都是在情境的创设中提出数学问题。例如, 在“减法”的起始课, 教材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提出用减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在怎样的情况下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还懂得了减法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我根据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玻璃球, 让学生动手实践。先创设两个情景模式, 一个比较简单:两位学生弹玻璃球, 一位学生手里共有15个玻璃球, 输掉了8个, 他手里还剩几个?参与的学生自己一数, 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另一个比较复杂, 但原理一样:一位学生手里共有10个玻璃球, 有7个蓝色的, 3个红色的, 输掉了3个蓝色的, 1个红色的, 他手里还剩多少个玻璃球?其中, 蓝色的剩几个?红色的剩几个?虽然问题比较复杂, 但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数, 每个学生都能答对。

可见, 把计算题比较复杂的理论叙述转化成生动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实践, 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有趣了。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得到正确答案后, 要进一步讲解减法的原则, 让学生把原则跟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 这样的学习就更加有效, 也达到了教学创新的目的。

自主探索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 就算教师不教, 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 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 而要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 总结出法则, 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如,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创设了情境:兔妈妈有2个孩子, 请你们帮兔妈妈分萝卜。4个萝卜要平均分, 怎么分?5个萝卜要平均分, 出现了什么情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时, 教师可以先不讲, 而是提出更多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 有6个萝卜时怎么分?7个呢?9个呢?……这一系列分萝卜的活动为学生理解“余数的产生”提供了实践经验。然后, 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最后, 再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学生在有趣的“分萝卜”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这样, 就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 也使得教学更加灵活, 这就是教学的创新之处。

升华内化

计算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书本内容, 会算一些题, 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数学思维方式, 让书本知识升华、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计算题教学的关键, 也是计算教学创新的着力点。

篇14:三年级数学下计算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16的平方根是4

C.64的立方根是±4

D.(-2/3)3的立方根是-2/3

2.如图1,已知∠1=∠2,∠3=60°,则∠4的大小是().

A.120°

B.100°

C.90°

D.60°

3.如图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A.∠A +∠2=180°

B.∠1=∠4

C.∠A =∠3

D.∠1=∠A

4.已知下列命题:(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3)0是最小的自然数;(4)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总可以进行.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在图3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B、C的坐标分别为(0,0)和(-1,-2),则点E的坐标为().

A.(1,2)

B.(-1,2)

C.(0,2)

D.(2,-1)

6.如图4,与∠1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m,0),B(5,8),则线段AB的最短长度及此时m的值分别是().

A.5、8

B.8、8

C.5、5

D.8、5

8.在同一平面内有不重合的100条直线,分别记作a1,a2,…,al00.若a1⊥a2,a2⊥a3,a3⊥a4,…,a99⊥a10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1∥a100

B.a2⊥a98

C.a1∥a99

D.a49∥a5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计算:

10.如果x-4的值是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4的值为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O,2),现将线段AB向右平移,使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则平移后点B的坐标变为____.

12.如图5,把长方形ABCD沿EF折叠,若∠1=50°,则∠AEF的大小为____.

13.如图6,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且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ACB=____.

14.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为____,结论为____.

15.如图7,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沿 x轴的正方向连续翻滚,点P落在x轴上的位置依次为点P1、P2、P3、…,则点P2015的坐标为____.

三、解答题(共75分)

16.(8分)(1)已知(x+l)2=16,求x的值.

(2)计算:

17.(9分)如图8,已知∠ABC,点P在射线BA上,请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利用直尺和圆规,过点p作直线PD平行于BC.(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8.(9分)已知: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B∥CD,延长BC至点E,连接AE交CD于点F,∠1=∠2,∠3=∠4.求证:AD∥BE.

19.(9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接点A(-2,0),B(3,0),C(-1,-2),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求A、B两点之问的距离.

(2)求点C到X轴的距离.

(3)求△ABC的面积.

20.(9分)已知:如图10,在四边形ABCD中,AD∥BC,AC为对角线,点E在BC上,点F在AB上,且∠1=∠2.

(1)求证:EF∥AC.

(2)若CA平分∠BCD,∠B=50°,∠D=120°,求∠BFE的大小.

21.(10分)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3,0),连接点A、B.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面积为3?若存在,请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10分)如图12,将三角板ABC与三角板DEF摆放在一起.∠ACB=30°,∠DFE=45°,∠BAC=∠D=90°,如图13,固定三角板ABC,将三角板DEF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CAE=a(0°

(1)当a=_____时,AD∥BC,请在图14中画出相应的图形.

(2)当△DEF的某一边与△ABC的某一边平行时,写出旋转角∠CAE所有可能的大小.

23.(11分)已知:BC∥OA,∠B=∠A =100°,请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5,求证:OB∥AC.

(2)如图16,若点E、F在BC上,∠FOC=∠AOC,且OE平分∠BOF,试求∠EOC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若平移线段AC,如图17,∠OCB:∠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

上一篇:初四思想品德典型材料题下一篇:我爱你汉字五年级上册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