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活动方案

2024-06-28

公民道德活动方案(共8篇)

篇1:公民道德活动方案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学生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师生道德意识、道德修养、道德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把学校建设成为道德教育重要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不断深化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基础道德教育。使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成为广大师生们的自觉行为,校园充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良好道德氛围;为培养国家合格公民打下坚实道德基础。

三、活动内容和基本要求

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从我做起,让“道德新风满校园”为主线,抓住教育特点开展系列活动。

(一)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关爱学生”活动,突出“以人为本,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主题。加强师德修养,遵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廉洁从教、尊重家长等职业道德规范。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格力量、过硬的知识能力感染学生、培育学生,树立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范。

(二)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向雷锋学习,讲道德从我做起,做合格公民”活动,根据中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养成训练;突出“明礼守纪”主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塑造健康人格,遵守礼仪规范;严守校规校纪;勤奋刻苦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团队组织升国旗、清明节祭扫、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具体措施: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兴起学习《纲要》热潮

2、营造氛围,宣传《纲要》要在全体师生中进行“爱岗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宣传教育,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道德。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版报、专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纲要》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通过组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宣传教育氛围。

3、召开做一个文明有礼的石中人主题班会。

石良中学 2012、3

篇2:公民道德活动方案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

三月份是“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孝敬父母,落实学校“学雷锋,做文明绵阳人”和“感恩”的教育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切实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特以三月五日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三.八节”、“三月十二日植树节”3.15维权日为契机,在小学部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孝敬父母、保护环境、做文明的绵阳人系列

活动,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掀起精神文明建设高潮。

二.活动内容

1、各班以礼仪常规教育、孝敬父母教育为主题更换黑板报。

2、利用3月5日组织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及部分学生到校外开展学雷锋活动。各班级开展《雷锋就在我身边》主题班、队会。

3、利用“三.八”妇女节来开展活动。、给妈妈、奶奶、外婆一封信或一段话。、送她们一份礼物,、帮她们做一件事,给她们打个电话。

5、祝全体教职工妇女节日快乐!展板一张。

6、学生利用植树节,在校内开展植树、浇花护树活动。

7、开展礼仪常规竞赛。

9、在校园内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11、开展诚信?维权广播宣传。

12、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是一项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认识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2、贴近实际,务求实效。从当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力求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

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确保形成教育活动取得切实成效。

3、狠抓结合,全面推进。宣传教育活动要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把握舆论导向,用教育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十一届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五元文化”德育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共建“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充分展示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促进学生发展、增值。

二、活动主题:

爱国 感恩 诚信 友善

三、活动对象:全日制在校中、高职学生

四、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

通过班会、标语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到第十一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来。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系列活动全面展开。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报总结

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本届公民道德建设月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抒发我院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新农村、热爱专业的豪情,突出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项目包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

2、开展一次“学会施恩,懂得感恩”主题班会。

3、开展励志林捐树、植树活动。

4、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特长,开展一次公益活动。

5、各班级以道德、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6、每人做一次公益活动,记入学生公益积分。

六、活动要求

1、本届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由学生工作部牵头,制定总体活动方案。

2、各二级学院要加强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动员,认真组织,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活泼,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注重学生参加的广泛性,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熏陶,得到锻炼和提高。

3、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连同学生活动体会汇编成册在3月3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或纸质形式及时上报。

七、评比表彰

1、先进个人:参与学生的2%。

2、先进集体:各二级学院按班级总数的4℅评选上报学生工作部。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奇台四小深入开展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

实施方案

各处室、年级部:

今年三月是自治区开展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组织开展好此次活动,按照县文明委、教育党委《关于深入开展自治区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安排意见》精神,先就我校“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安排如下:

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诚信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公益活动、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大力加强诚信教育、着力加强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公益活动,使公民道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二、实施步骤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从2014年3月2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巩固延伸至2014年年底。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学校首先对全体教师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开办道德建设月专栏,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家长,人人知晓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围绕民族团结、诚信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公益活动、环境卫生,精心组

织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

1、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个班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将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渗透到班级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各班要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广泛开展组织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三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

读书活动、座谈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形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三个相互关心”再教育活动,推进“大结对、大谈心”等系列活动,挖掘推荐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教育典型事迹。

2、组织开展“知荣辱、讲道德、铸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做讲诚信的小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评选诚信班级、诚信师生,将诚信立校、诚信育人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在以前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深化教育活动,延伸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重点抓好,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礼仪,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活动

各年级广泛评选、积极推荐,树立一批在广大师生中体现中华民

族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道德典型。各年级要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好职工、好家庭、好公民”“五好家庭”“好老师、好学生”等评选活动,努力使评选先进典型的过程成为学习先进、提高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新风尚。

5、积极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一是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二是自觉抵制“六大交通陋习”,三是坚决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个班要积极组织开展交通法规、文明交通行为知识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小交警”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6、认真组织社会志愿活动

组织青少年开展政策宣讲、环境保护、“爱心助成长”等志愿服务。充分利用校广播站、校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助学助残、扶贫济困”、“美化

家乡”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7、组合字开展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深入开展“知荣辱、铸诚信、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联合社区开展“家长学校”专题活动,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总务处拍和文体局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活动,净化网吧、荧屏、声屏、出版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

三、总结延伸阶段

3月30-12月30,总结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活动。各处室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4月1

日-12月30日,在总结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扎实开展延伸阶段的活动,达到以月促年、贯穿全年、整体推进的效果,使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奇台四小

2014年3月

库车三中2014年3月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暨第1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雷锋精神。根据教育局[2014]22号文件和县团委[2014]5号文件精神,根据上级安排结合我校实际,落实 “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的实践活动和“我志愿 我快乐 我最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感恩、自信、坚韧、担当、拼搏、奉献”的新疆青年时代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广泛开展新疆精神和志愿精神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我能行”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活动时间

2014年3月1日-2014年3月31日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1、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环境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利用有效载体宣传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宣传“八荣八耻”、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宣传我校“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政教处、班主任

活动载体:主题班团会、黑板报、标语、校园网

2、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活动内容:在广大教师当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强化师德、净化师风。

责任单位:政教处、政治组

活动载体:国旗下讲话、教师例会等

3、开展文明行为与文明礼仪养成活动:

活动内容:在宣传月活动期间,加大对学生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力度。各班以“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说普通话,规范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责任单位:政教处、政治组、班主任

活动载体:班会活动、政治学科教学等

4、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活动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做“做环保小卫士”,为美化校园、美化环境,组织“植树”、“谁的行为美”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责任单位:政教处、班主任

活动载体:班团会活动、政治学科教学

5、开展”雷锋式班级”“雷锋式学生”评选活动:

活动内容:通过开展“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小公民”评选活动。深入宣传“小公民”的道德行为标准,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

动,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责任单位:政教处、班主任

活动载体:班会活动、政治学科教学

6、开展五心教育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以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契机帮父母做一件事——将孝心献父母;以志愿服务开展为契机—开展爱心献社会、热心献他人教育;以清明节扫墓、五四文艺汇演为契机开展—开展忠心献祖国教育;以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为契机—开展信心留自己教育等系列活动。开展五个一“学雷锋”活动。

责任单位:政教处、班主任

活动载体:班团会活动

7、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内容: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交通文明宣传”“公民安全常识宣传”

责任单位:政教处

活动载体:专题活动

8、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提炼

活动内容:交流研讨我校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经验和成绩,研讨今后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思路和对策,上报各种活动总结。各责任单位要在3月20日下午下班前将活动资料及书面总结报送政教处。

责任单位:政教处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是一项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认识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实施;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道德氛

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2、贴近实际,务求实效。从当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力求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确保形成教育活动取得切实成效。

3、狠抓结合,全面推进。宣传教育活动要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把握舆论导向,用教育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积极的贡献。

库车县第三中学

2014年3月7日

焉耆县育苗托幼园“公民道德建设月

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开展“公

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质监的有效途径。为认真开展好第八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以月促年,根据地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行业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系统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引导系统干部职工自觉把道德

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实际行动,培养、树立文明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新典型,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良好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

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方法和内容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1、加强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系统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以《纲要》、“三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悬挂宣传横幅,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栏、学习园地等阵地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的时代主旋律。以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和途径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

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要积极响应地区号召,以自治区3月下旬将开展的“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本单位道德模范的发现、培养和评选工作,努力把评选道德模范的过程作为干部职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以典型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广泛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使道德模范的高尚思想和行为逐步转化为普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个人道德素质提升,促进单位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3、围绕本单位文明创建目标总结推广创文明、促和谐的成功经验,以和谐质监建设为抓手,提高工作水平,形成

文明创建热潮。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为教育事业持

续、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师德教育,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广泛开展以“讲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干部职工自觉树立师德意识,主动遵循师德规范,大力推进师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广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各单位要坚持贴近工作、贴近幼儿、贴近家长,切实抓好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教育系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引导干部职工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的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要求干部职工自觉做到“八个不”,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扔垃,不横穿马路,不损害公物,不说脏话粗话,不传播小道消息,不发送不文明短信,不铺张浪费;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焉耆县育苗托幼园

篇3: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共政策,主体地位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帮助学生做负责人的公民。而要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首先要有责任意识, 开展公民道德实践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增进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技能,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所有人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

一、“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我们可以就社会生活的任一方面去开展实践活动, 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 可以选择大家生活的区域内, 如街道、乡镇、居民小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 紧贴学生生活, 在选取主题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让学生有充足的精神去开展活动, 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从学生感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 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 全面提高素质, 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也是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公民道德实践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 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或有先发育智力, 后培养能力的想法。针对这些认识, 我想, 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中不断探索、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 体验生活, 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但有时受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 开展的难度较大, 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安全, 以及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利用, 领导的轻视, 同行的鄙视都会打击一部分老师的积极性。

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 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 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考考试的考卷上, 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 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适应中考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 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克服懒散心理和畏难情绪

很多老师在没做之前, 就退缩了, 都在嘀咕, 太难了, 找出种种理由, 首先要克服懒散心理, 对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有关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老师如果连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步骤都不知道, 你怎么去指导学生。

3.事前要统筹规划

要确保顺利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不充分, 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小组的分工, 组长的选取, 时间的安排, 都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 对各项工作妥善安排, 落实各自的责任, 老师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4.过程中精心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精心指导, 指导每一组的活动, 在制作第一块展板时, 我们班的收集小组在收集现有的公共政策时找不到现有的公共政策, 很是着急, 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 在编制班级的公共政策时, 编制小组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违背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这时更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切不能在布置了任务之后, 放任自流、袖手旁观。在我们班调查小组去访问某行政部门时就出现了问题, 行政领导看到学生, 不理不睬, 学生回来垂头丧气, 没有信心, 这时就需要老师精心指导, 首先寻找自身的原因, 精心设计采访的问题, 这一次效果很好, 学生很开心, 老师也很高兴。

5.实践中要有耐心

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没有耐心, 中途放弃的大有人在, 老师首先就要有耐心, 在我们班进行校门口劣质食品的调查研究时, 收集资料小组在用相机拍照片时遭到摊主的反对, 甚至还有侮辱性的语言, 有个女同学当场就哭了, 学生参与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这时老师就需要有耐心, 我耐心进行了指导, 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 换一种方式, 用委婉的口气请求他们的帮忙。在第二次在去调查时, 就取得的很好的效果。

6.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行动源于思考, 而思考源于体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 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老师在带领学生确定主题后, 下面的活动, 如材料的收集、展板的设计、现有的公共政策的评价以及模拟听证会的安排就由学生来完成, 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 只要我们积极实践, 勇于探索, 只要用心去做, 就能使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篇4:公民道德活动方案

“唱”进家庭、社区。歌声社区、歌声家园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达成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少先队员能歌善舞、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的特点,开展了歌声进家园两大系列活动:一是每月一歌进家庭、传社区:如一月《新年好》;二月《锈金匾》;三月《接过雷锋的枪 》;四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五月《世上只有妈妈好》;六月《少先队队歌》;七月《党啊亲爱的妈妈》;八月《咱当兵的人》;九月《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十月《伟大的祖国》;十一月《感恩的心》;十二月《爱的奉献》。每月一歌采用学生带歌进家庭与家长教歌给孩子的互动形式,形成以歌声促进情感沟通,以歌声构建欢乐家园的良好氛围。二是道德歌谣进家庭、传社区:如自编“八荣八耻拍手歌”、“合作医疗快板词”、“文明礼貌歌谣”等走进家庭、社区,使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的各项中心工作在孩子们的采编、歌咏中传播。

“画”进家庭、社区。这一活动共分三大板块:一是小眼看世界、小手绘新貌、和谐新农村现场书画赛。此活动与农村文化示范户、庆云村妇代会等联合举办。一次放在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活动之中;一次放在六一节“街道文化大餐”活动中。二是图片、画册进家庭、社区。这是学校资源整合利用的又一创新。学校通过图片资源的优势,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下社区、进村组开展图片画册展。如,“文明礼仪图片展”、“安全出行图片展”、“八荣八耻图片展”、“喜迎十七大图片展”等。学生个人借画册、报纸带到家里开展道德传播,每月不少于两次,形成父子同读报刊,母女共看画册的家庭学习氛围。三是漫画、卡片制作进家庭,进社区。学生根据阶段性活动,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卡片,带进家庭、社区。如:公德漫画、文明卡、感恩卡、宽容卡、微笑卡、禁烟、禁毒、禁赌卡、环保卡等,送给家人、邻里、亲朋。

通过“画”进家庭社区,三“管”齐下,既有美的熏陶,又有道的传递,更有大人、小孩相互的交流、沟通与促进。

“写”进家庭、社区。为发展社区文化,弘扬公民道德,学校特意在庆云集镇、庆云村、永合村建立了少先队公德板报,每月一期,由少先队公德板报队负责出刊,深受社区群众欢迎。正如百姓所说:小板报,作用大,天下事,一看知;小朋友,贡献大,写板报,乐大家。除了固定的社区公德板报,学校还推出了校门口道德流动板报,主要针对来校接送孩子的家长,形成“板报家长学校”,每周一次,由六年级学生轮流出刊,向家长传播公德。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拿起笔参与其中,我们还发明了纸条式“板报” ——“每月家庭道德文明提示条”。学生根据学校一月活动提示,选写自己的“文明活动提示条”内容,带进家庭,粘贴在家庭用餐处的“每月文明活动栏”内,提示家庭人员主动参与本月的文明活动。如 :11月9日消防日——小心火烛,安全第一;11月16日世界宽容日——宽容别人,快乐自己;11月22日世界感恩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11月24日世界禁止家庭暴力日——创文明和谐家庭。

“家庭文明提示纸条”的发明,为小手牵大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传播载体,更对家庭文明、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送”进家庭、社区。“送”什么,怎么送,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学校形成了“三送”模式:一是送文明。如新春送“福”、送公民道德宣传单、送文明卡等。二是送“孝心、爱心”。帮父母做家务、帮邻里带小孩、帮孤寡老人搞卫生、帮社区照看文体设施。三是送“感恩小礼品”。元宵节省下压岁钱买元宵送家人品尝,五六月养盆花送给邻里,七八月邻里节送西瓜和邻里品尝,十月份中秋月饼送老人,十二月冬衣送灾区。

“教”进家庭、社区。教进家庭、社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父母、爷爷奶奶文明用语,20字公民道德规范,十二种民族精神及文明格言。二是教爸爸妈妈每天说一句普通话、文明语。通过学说普通话、文明语,进行公德传播,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提高,相互促进。这一活动成为新农村学习型家庭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为群众所接受,获社会好评。

“播”进家庭、社区。“播”也分两条传播渠道,一是社区红领巾广播,学校组成小手牵大手红领巾公德广播小队下到附近村,不定期开展红领巾广播活动,每次半小时。二是家庭“小百灵广播”,即:每人传唱革命歌曲,传播文明用语,传播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及廉政用语、安全警示提示用语等。

“赛”进家庭、社区。分学校社区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以及家庭“公德知多少”比赛。前两个活动分别设在“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及“元旦歌咏会”上,由镇妇联、村民委和学校合作举办。后一活动分散在每个学生家庭,按小手牵大手每月公德传播提示进行。分家庭歌赛、文明语赛、普通话赛、节庆日知多少赛、国际国内大事知多少赛等。

“演”进家庭、社区。主要分:集市公德颂广场文艺、邻里节社区文艺、学生进村落小分队演出、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表演以及学生进家庭即兴表演。如“一月一歌”、“八荣八耻拍手歌”、“农村合作医疗小快板”等。

“访”进家庭、社区。主要开展采访好媳妇、好公婆、种养能手、文明家庭、新村建设等,以此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新人新事新风貌。通过学生家庭生活调查采访,与家人面对面访谈、引发大家对生活的赞美、社会的感恩。

“做”进家庭、社区。“做”就是亲自去践行去体验。一是创建家庭一平方米种养基地,开展花草种养美化环境活动,让学生用“做”来美化环境。二是开展“环保小制作”、“休闲小行动”等活动,如用废弃物做风铃、做小玩具送邻里孩子,给自己家及邻里抽水马桶放节水瓶,让学生用“做”来美化、创新生活。三是动手制作感恩卡、禁赌、禁烟、禁毒卡、文明语传播卡送给邻里及亲朋,通过亲手“做”来传播公民道德,创建和谐社会。

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通过队员进村落、下社区、入家庭,用“唱,画,送,赛,写,演,教,访,播,做”十大传播体验方式,不仅学生自身素质得以提高,而且还把文明新风带进了社区、学校、家庭。孩子们用童心和爱心去传播公民道德,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唱响了“新世纪我能行”的行动号角,也唱响了一曲新农村爱心互动的新乐章。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庆云中心小学)

篇5: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

今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组织开展好“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疆精神、践行喀什责任,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助力打赢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各族师生向世俗化、现代化生活迈进、构建喀什现代文明新秩序、形成人人争做现代喀什人浓厚氛围的有效途径。根据喀什市教育工委《深入开展自治区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喀市教工宣字[2016]3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喀什市职业技术学校“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二、活动内容

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重点开展以下三项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时间:3月14日)——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一次道德讲堂活动,引导师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学习,省心修身,提高道德自觉和道德水平。要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让道德模范和本学校优秀人物走上道德讲堂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讲道德、做好人的心得体会,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

教身边人,广泛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现代文化引领,讲清“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引发师生精神共鸣,激发参与热情,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引导各族师生走文明、科学、进步之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故事,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深入开展绿色环保工作,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组织一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号召大家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等相结合,立足本职、与时俱进,不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2、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今年是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年”。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通过反复学习,深化师生对条例的理解和把握。广泛开展走动互动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鲜活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推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使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充分发挥宣讲员的作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各族师生自觉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

——组织创作编排一批以“去极端化”为主题的小品等文艺

节目。要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运用小品、情景剧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集中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远离和抵制宗教极端,接受现代思想,学习现代知识,培育科学精神,适应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3、开展脱贫致富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与群众互动的“脱贫致富我能行”大讨论活动。今年,自治区党委提出“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注重扶贫先扶志,引导各族群众处理好国家、社会帮助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意识,补上思想短板,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组织开展一次教职工与群众互动式的“脱贫致富我能行”大讨论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一次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争取和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懂得感恩党和政府,感恩伟大祖国,感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美丽喀什,共圆祖国梦想而奋斗。

三、领导小组

组 长:田新(校长)

副 组 长:莫合塔尔〃吐尔逊(副校长)、罗小涛(副校长)成 员:阿曼姑买买提(教导处主任)凯赛尔(德育办主任)

古丽米热(党支部纪检委员)

艾斯卡尔(工会主席)

领导小组职责:加大对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制定活动方案,安排活动时间,筹备活动经费,统筹安排活动时间。

2016

篇6: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五元文化”德育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共建“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充分展示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促进学生发展、增值。

二、活动主题:

爱国 感恩 诚信 友善

三、活动对象:全日制在校中、高职学生

四、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宣传(3月1日-3月5日)

通过班会、标语宣传发动学生参加到第十一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来。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 月6日-3月28日):系列活动全面展开。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4月初):汇报总结

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本届公民道德建设月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抒发我院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新农村、热爱专业的豪情,突出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活动项目包括: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

2、开展一次“学会施恩,懂得感恩”主题班会。

3、开展励志林捐树、植树活动。

4、各二级学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特长,开展一次公益活动。

5、各班级以道德、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6、每人做一次公益活动,记入学生公益积分。

六、活动要求

1、本届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由学生工作部牵头,制定总体活动方案。

2、各二级学院要加强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动员,认真组织,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活泼,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注重学生参加的广泛性,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熏陶,得到锻炼和提高。

3、各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连同学生活动体会汇编成册在3月3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或纸质形式及时上报。

七、评比表彰

1、先进个人:参与学生的2%。

2、先进集体:各二级学院按班级总数的4℅评选(附先进事迹材料)上报学生工作部。

篇7: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培育文化风尚,树立文化新风,进步公民道德素质,为我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依据下级无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点思维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维为指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踊跃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开展多种方式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进步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为加快推动文化城市、文化城区、文化单位建设营建良好的思维道德氛围和文化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美德养成从我做起”为口号,致力创建全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

三、活动内容

依照“突出重点、深化外延、创新载体、务求实效”的要求,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

1、组织开展文化校园志愿活动。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2、在全校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班会活动,组织整体师生进行文化礼貌用语宣传,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

3、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宣传“公民道德宣传日”。

4、结合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在全校开展文化先进评选活动。经过宣传教育,以点带面,全体推动,全面提升全校广大干师生文化素质程度。

四、工作要求

1、增强领导,扎实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活动是一项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学校各部门必须结合各自实际,充分意识公民思维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并且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营建良好的道德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活动引向深入。

2、贴近实际,务求实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把组织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与创建文化校园和精神文化系列创建活动严密结合起来,与增强未成年人思维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始终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3、广泛宣传,全面推动。往年的“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要与学校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严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着力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现道德模范的崇高风范和时代风采,营建全校关注、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推进我校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

篇8:公民道德活动方案

晏阳初与张伯苓的关系历来被学界所忽视。本文试图从二者对国民劣根性的鞭挞出发, 在简要梳理二者共同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不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 试析二者公民道德教育的联系, 由此或可为我们认识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历史作用提供新的基础, 并为解读晏阳初和张伯苓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一、基于国民弊病基础上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提出

早在入教会学校之前, 晏阳初便亲眼目睹了劳工的艰辛。而赴法开展华工教育时, 又亲闻外人对中国民众的评价:“你知小中国在法国, 但你须知大中国是在中国。你仅知在法一部分的华工, 不要忘了其余大多数的国民。”[1]这使得晏阳初内心受到触动。亲身的经历和见闻使得晏阳初明确了中华民族的病症, 用四个字概括即“愚、穷、弱、私”。早期, 晏阳初认为国民的蒙昧源于智识的缺乏、生计的艰难和身体的羸弱。因而他大量开办识字班, 企图通过扫除国民思想上的蒙昧来实现国民在经济上的自力和身体上的强健。但后来, 他便逐步认识到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养成“新民”, “试看历来的卖国奴, 何一非知识超越、经济富足的人呢?盖其人缺乏公民道德心, 一举一动, 只知有自己的祸福利害, 不顾国家社会的祸福利害。”[2]他认为假如一个人在知识和经济上富有之后而去为恶, 比他思想和精神都贫困更危险。因为在他眼里, 这种人的“所有知识、经济, 只足以供其为恶之资”[3], “中国今日的生死问题, 不是别的, 是民族衰老、民族堕落、民族涣散”[4], 而根本上则是“人”的问题。在此, 从社会本位的角度出发, 其逐步认识到了公民道德教育对于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而“民为邦本”的古训、定县考察以及对劳工阶级疾苦的同情则使他将关注领域集中在乡村。于是, 以去除公民“私”欲, 培养民众的团结和合作意识为中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便被其作为推行乡村平民教育的最终使命。

同晏阳初一样, 早期张伯苓也将中国的积弱源于个人生存能力的缺乏, “在现代世界求生存, 必须有强健的国民。改造国民的办法就是办教育”[5]。于是他毅然“弃武从文”, 投身于教育事业中, 追求通过造就实用之才实现救国的理想。但投身教育之后,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探索, 他逐步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遭致外侮并不仅源于国民生存能力的缺乏, 而是因为整个中华民族实已罹患集“愚、贫、弱、散、私”于一身的疾病, 其中“私”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病根。“私能破坏一切, 它能使你忘了民族忘了国家;它能使你灭掉良心, 抛弃人格;它能使你甘心为恶而可以悍然不顾一切;它能使你只知有个人不知有团体。”[6]因而“私是五大魔之首”[7], 是亟待消灭的对象。后来在考察欧美各国时, 他又深深地被其他国家公民道德与私德并重的现象所感染。针对此种现象, 他提出了“公”“能”的思想:既应当存有“爱国爱群之公德”, 又需具备服务社会之能力。“公”是行为的先导, 而“能”则是行为得以实现的保障。在1934年《吾人应有之认识与努力》的讲演中, 张伯苓再一次提出自私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劣根性, “这种‘劣根性’若不从根本上铲除了, 中国非当亡国奴不可”。又说, “我看我们中国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公’。我们应当读‘公德’。因为中国人没有集体观念, 没有国家观念, 就是没有认清楚这个‘公’字”。[8]有鉴于此, “公”“能”的思想被其视为学校的主要精神, 并将之奉为南开大学的校训。

“愚、穷、弱、私”是晏阳初与张伯苓二人基于自身经历和探索对国民弊病的见解, “私病”均被认为是妨碍爱国和团结意识形成的根本障碍。只是后来由于二人各自特殊的经历和兴趣, 从而在国民改造问题上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一个扎根于乡村, 志在通过乡村教育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以救国;一个则着眼于整个中国, 意在通过实施普通教育而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干才。

二、以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为内核的公民道德教育

晏阳初和张伯苓均基于对“国民弊病”的相同见解, 把启迪爱国意识和培养国民的团结力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当中。

(一) 分别以国族精神和“公”“能”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晏阳初这里, 爱国主义主要通过国族精神的培养来实现。其忠实信徒堵述初阐述了晏阳初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 “一个人不能有不死的身体, 却能有不朽的精神。古来许多志士仁人为国家捐了躯壳, 其精神永在天壤之间, 使后代读了他的史事兴歌感泣。上千古、下千古的人心, 于是相缠结而成一个不可解、无物不感、无人不动的精灵, 为国家为社会一切破坏与建设的原动力, 这才是国族精神是国族各个人的大生命的活动, 影响于国家成仁取义的不朽精神”。[9]在此精神下, 晏阳初特别设立公民教育部, 搜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的故事制成图画, 作为公民教育的材料, 以启迪乡民的爱国意识。张伯苓的爱国主义思想则全体现在“公”“能”二字上。张伯苓所强调的“公”实际上是“爱国为公”的简称, 而“国”并“不是狭隘的一党一姓的国, 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10]其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通过修 身课来实 现 , “修身班讲演每周三课后举行, 多由校长主讲。台上高悬国旗, 两旁大书‘爱国’二字。演讲内容有国际形势、世界大事、中国积弱之由与求济之方等”, “藉以灌输民族意识及增强国家观念”。[11]同时, 他还向青年学生阐述了学校所教育的对象应具备的基本精神, “广义之言, 学校则教之为人, 何以为人?则第一当知爱国”。[12]在这里, 爱国主义既是张伯苓启蒙广大青年学子民族觉醒意识的重要内容, 又是对所有南开学子的殷切希望。

从晏阳初与张伯苓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来看, 非正规的乡村教育更注重乡民爱国意识和情感的激发, 这从特设公民教育部以搜集故事并编成教材的热心上即可看出;而张伯苓则在启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 更加用力在学生爱国能力的培养上, “公”与“能”二字的并提即是明证。

(二) 团结力与公共心的培养

由于国民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只知有家, 而不知有国, 于是私欲横行, 国民涣散的情况十分严重。晏阳初认为, “如果不通过平民教育树立国家观念, 那么‘他们就永远不会和国家结成一体’”。[13]因此, 要培养乡民的公共心就必须实施公民教育, 向他们灌输基本的公民常识, 才可能充分发挥公德教育的精神感化力量, 从而培育乡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因而晏阳初在其乡村教育试验中, 编订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公民常识的教材。一是基本材料, 如“《公民道德根本义》《公民道德纲目》《公民知识纲目》《公民生活上应改正之点》”[14];二是应用教材的研究与编辑, 包括“三民主义、公民图说、公民课本、历史、地理、唱歌等书 ”[15]。张伯苓 也认为要 治愈公民 “私”“散”之病, 则“有训练团结的必要”[16], “惟‘公’故能化私, 化散, 爱护团体, 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 去弱, 团结合作, 有为公服务之能力”。[17]先有“公”的意识, 方可努力于“能”的力量的获得。因此, 张伯苓很注重对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的启发, 并亲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与乡村教育相异的是, 早期南开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为培养学生公民道德而编订专门的教材, 而是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 介绍南开教育体系发展史以及其立志救国的原因等。同时还通过在修身班上向学生对比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弱小从而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 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团体组织训练与情感陶冶教化

从公民道德的内容出发, 团体和组织活动被认为是推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是滋生爱国意识和公共心的重要保障, 也是培养学生组织、合作以及爱国能力的重要途径。

1.团体和组织训练:“四育并举”与“三育不可偏废”

在乡村教育中, 晏阳初创造性地将公民意识的培养寓于其他三大教育中, 三大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公民教育则是三大教育的最终归宿。而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必然要贯穿于三大教育中。首先是广泛地组建识字班和平民学校。以文化教育的方式, 教给乡民基本的公民常识, 使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基本情况。同时晏阳初筹建的平教会出版了《历史图说》和《国族精神论例浅释》, 被当作公民教育教材之用, 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且, 平民学校和识字班作为一个集体, 而学生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纪律的规约, 从而有助于“私”的控制和“公”的酝酿。其次是成立乡村医药保健团。以划分区域的方式, 组织保健团, 并设立保健员。保健团由在平民学校里受过专门训练的毕业学生组成, 任职其中亦可锻炼他们的组织与领导能力。而当他们拿着医药箱走街串巷给群众看病时, 从群众疾苦中能历经社会百态, 从而萌发为国奋争的精神。再次是建立专门的合作组织, 包括自助社、合作社和联合会三种方式。其中自助社为合作社之准备, 而合作社则“注意以农民合作关系之训练为基础”, “采取经营方式, 按农民之需要, 逐渐经营信用、购买、生产、运销等方面的经济活动”。[18]然而合作社并不是“仅仅为借钱而已, 而是养成农民合作的观念、习惯和技能”。[19]最后则是成立平民同学会, 由14~25岁的青年充任。通过平民同学会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团体力量, 从而把他们锻造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分子。

张伯苓也充分认识到团体组织在培养爱国意识和公共心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晏阳初的方法相似, 其公民道德教育也蕴含在德、智、体、美的培养当中。他鼓励学生成立学术团体、文化团体和自治团体, 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他们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文化修养和自治能力, 而且是为了让他们在团体中学会生活, 培育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协作能力。他曾说:“中国人在团体生活上最大缺点有二: (1) 不会组织, (2) 好玩个人手腕。”[20]他在1927年还成立了满蒙研究会 (后改名为东北研究会) , 亲自组织师生到东北进行调查, 写成《东北经济地理》一书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团体的成立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缺点得到改正, 然而张伯苓最看重的是体育, 认为“体育 有两个很 好的作用 : 一个是合 作 (Team-work) , 一个是公平 (Fair-play) ”。[21]在体育运动中, 特别是多人项目,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 而且也有助于消除国民偏私的弊病, 从而培养公平观念。他尤其主张让学生参加国际运动会。在运动会中, 各国运动员为自己国家的荣誉而努力拼搏, 这种氛围能启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2.情感上的陶冶与教化

晏阳初充分利用乡村的基础设施, 例如广播无线电、黑板报以及乡村戏剧等, 抓住乡民的好奇心, 从而在无形之中使他们受到爱国意识的熏陶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例如以四大教育为内容, 通过“制定节目, 按时广播, 就农民好奇的心理, 无形中使之受到所需的教育”。[22]另外, 又邀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熊佛西加入乡村建设的队伍, 他根据乡村实际, 制作了大量反映乡村生活及问题的戏剧, 有助于乡民精神的积极向上, 特别是“享受与给予的向上、情感满足的向上、集团训练的向上”。[23]“九·一八”事变后, 平教会公民教育部曾编辑了《公民课本》一册为高级平民学校教材, 内容包括岳飞、文天祥、廉颇和蔺相如等历史人物的20种历史图说。他甚至把基督教作为情感教化的重要手段。他曾断言:“耶稣基督是外国人的神医, 也是中国人的神医;能改革外国人的心, 也能改革中国人的心。”[24]

南开教育体系也十分注重以情感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团结力, 主要通过讲演以及参观、调查的方式进行。张伯苓十分重视讲演对于学生爱国意识的熏陶, 他常常亲自上阵。而自身经历是其启发学生爱国思维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北洋海军中的“国帜三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二战以来中国屈辱挨打的历史等。由于这些均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因而“语甚殷切, 几如刮肝胆以示”“其言极其痛深, 其感人至矣。同学少年受此剧烈之感触, 顿有坐立难安之势”[25]。另外又组织学生参观带有民族被侵略痕迹的场所, 例如彰显着日本因侵略中国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和公园, 其内竖有日本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有功的“北清事变忠魂碑”。学生看到这些, 无不“羞愤交迫, 不可稍耐”, 称大和公园为“伤心场”。[26]纪念节日、排演爱国戏剧、举行爱国主题作文比赛等都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仅锻练了组织和团结的能力, 而且爱国主义情怀得以升华。

三、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互补:整个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相互合作的结果, 而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践与张伯苓的普通教育实践则可分别视为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的代表。乡村平民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齐头并进, 是激发近代整个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力量。这可以从两种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对象上看出。

首先, 从教育辐射区域上来看, 以张伯苓南开教育体系为代表的正规化普通教育主要实施于城镇中, 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则主要举办于乡村。中国自古就存在学校与乡村分离的弊病, 就算是在民国以后, 虽然政府规定乡村与城镇均同等享有兴学的权利, 但是端赖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的连年征战, 乡村多已凋敝, 民不聊生, 大多数乡村根本无力兴学。有些乡村虽暂时取得了比较稳定的办学环境, 但在此种状况下设立的学校, “大都设备简陋, 教员资格不合, 毕业生程度低劣, 固不能谓为真正之乡村教育也”。[27]这样的教育连乡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尚不能满足, 更勿谈乡民民族意识的启迪。而晏阳初于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乡村教育实践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只重视在城市办学格局的历史性突破, 更在同正规教育配合下, 扩大了教育的辐射区域。

其次, 从教育改造对象上来看, 端赖于两种教育辐射区域的有限性, 正规化教育的改造对象主要是饶于资财者之子弟, 而广大的乡村青年、儿童并未被纳入其学校教育中。张伯苓的南开教育体系中也主要招收儿童以及青年, 未涉及成人等广大国民。而乡村平民教育所改造的对象虽以乡村青年为主, 但乡村青年的主体地位在平民教育面向所有乡民的前提下得以突出, 乡村儿童、成年农民亦是教育的对象。两种教育所改造对象的不同, 致使非正规的乡村教育和正规的普通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改造对象问题上形成一个封闭圈。因而从教育改造整个民族国民性出发, 两种教育改造国民的效力就显得十分有限。因为近代整个中国的民族意识亟待启蒙, 又正是因为这两种教育改造对象存在相对封闭性的特点, 才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相继实施、不同教育实践的相互沟通提供了条件。从这一点看, 普通教育在教化万民方面所存在的局限为乡村平民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合理的条件, 而晏阳初乡村平民教育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自古以来教育分布不平衡的局面, 而且弥补了普通教育覆盖范围有限的弊端。非正规的乡村平民教育和正规的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 成为推动整个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语文五个一活动总结下一篇:周末作文:《万年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