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2024-07-0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精选8篇)

篇1: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XX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为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步伐,全面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工程规划

一、规划背景

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技推广服务邢仁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02年省政府批转《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2】147号),以“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为原则,明确了一系列新时期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分类改革.2007年4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荃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2】40号),进一步明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与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同步推进、改革政策相衔接等意见。

经过分类改革,乡镇公益性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改善,队伍得到稳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得到较好履行,但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仍然存在新生力量补充严重不足、知识与技能更新不够、力量被抽调等问题,队伍总体素质不适应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技术需求,不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影响到公益性为农服务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同时,及时加强农技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大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目标,依托现有各级农技推广、教育和科研资源,大力开展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较高业务素质与推广服务能力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

三、目标与任务(一)培训目标

通过岗位培训,增强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计划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履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资市场监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公共培训教育等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使每个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精于主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熟练掌握1-2个辅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成为综合性农技推广服务人才

(二)培训任务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不含农经)共有在编人员11855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不含农经)共有在编人员210”人,共32859人。按照全省3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平均每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001)人左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另外培训200名左右的市级农技推广骨干作为市、县级培训班师资具体培训计划为: 2008年计划培训14976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819,5432和8725人;2009年计划培训10962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683,4472和5750人;2010年计划培训7521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942,3623和2956人。

三年共计划培训33459人,包括市级农技推广骨干600人。

四、培训对象、内容和组织方式(一)培训对象

在编在岗的从事农作物、蔬菜、园艺、畜牧、蚕桑、水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乡镇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已到位的县„市、区),省级主管部门将重点安排培训计划‘

(二)培III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急需和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具体内容为: 1,重大实用农业新技术了解并掌握当前农作物、蔬菜、园艺、畜牧、蚕桑、水产等生产中重点推广的“三新”技术要点,农机新机具使用、维护、机务管理及新技术推广的有关要点

2、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了解并掌握各类重大动植物疫病知识及主要动植物疫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3、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了解并掌握农业标准知识、生态农业知识,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知识与方法.4、现代农业推广方法.了解现代农业推广服务尤其是科技入户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掌握现代农业推广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试验示范设臵、现场农民培训等方法

5、高效农业建设技术知识。了解全省及当地高效农业建设的现状与规划等,掌握当地各高效农业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技术知识

6、农业产业化经营知识和农业现代化知识.了解相关主要概念及我省的实践.7、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技术。了解并掌握各类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咨询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三)培训组织方式

以分层次、分期分批集中办班为主要培训形式。培训班由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分别按技术行业类别进行组织实施,以市、县培训为主市、县级培训班不少子30学时,省级培训班不少于32学时。培训形式可采取专家互动式授课、现场演示与观摩、操作实践、专题考察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省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市、县部分农技推广业务骨干。省级农业主管部门遴选并组织全省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任作师资,主要依托利用

省级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培训基地、设施,会同省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市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县农技推广专业人员、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业务骨干.市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要,选聘相关的省、市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创新创业人才任作师资,依托利用当地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会同市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县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要,选聘相关的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创新创业人才、甚至农村技术能人(土专家)任作师资,依托利用当地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会同县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在集中办班培训的同时,各地可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互联网网络视频、卫星视频、多媒侧课件等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与业务培训,丰富培训方式。

五、经费筹措与使用

(一)省级财政安排培训引导性补助资金。

省级财政对各地实施墓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所需经费予以专项补助.1、资金总量,三年共计划安排2191万元其中2008年安排1000万元,2009年计划安排683万元,2010年计划安排508万元

2、补助标准。省级班按人均1200元进行补助;市级班、县级班分别按苏南、苏中、苏北每人500元、600元和72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3、经费用途.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培训教材资料费、教师讲课费、培训人员食宿补助、场地租用等开支.(二)市、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市、县财政应安排培训专项经费,有效保障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具体由各地根据培训目标任务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关系到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关系到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墓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扎实推进。各地要在人事主管部门指导下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农技推广人员参功口培训情况要作为工作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工作考核 的重要依据.除各单位每年要拿出3-5%的农业事业费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外,各地要努力增加对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投入,形成省级财政有引导性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有配套资金的各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不仅要有效保障本次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要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形成常态化,在本规划实施完成的基础上每年再培训一批农技推广人员,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各市农业主管部门要会同人事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所辖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有步骤地实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培训教材选用、师资聘用和培训基地建设,研究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不断改进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专家库,充分利用全省现有的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与设施,实行资源共享。部分县(市、区)因培训任务较少开班困难的,可在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部分县(市、区)合并开班或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班。

(三)严格管理,加强检查

各市、县要根据下达的培训计划任务认真制定培训合同与实施方案,并报省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省农业主管部门将会同财政、人事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培训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重点检查工

作方案中各项指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包括实际培训台账、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对受训人员进行抽查考核,考察培训的实际效果;检查省级补助资金专账管理情况、使用情况、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安排与使用情况等各地要本着专款专用与节约开支的原则,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发挥培训资金的最大效益对严重违反项目实施规定的,除进行通报、追回已拨资金外,还将取消以后相关项目承担资格

篇2: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苏农科[2008] 21号

苏财农[2008] 20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2008-2010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林(农业、林牧渔业、畜牧水产)局、海洋与渔业(水产)局、农机局、财政局、人事局: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为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省农业、财政、人事主管部门研究编制了《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培训工程规划(2008-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2008-2010年)

江苏省农林厅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人事厅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八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农林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9日印发

附件:

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2008-2010年)

为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步伐,全面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工程规划。

一、规划背景

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02年省政府批转《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2]147号),以“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为原则,明确了一系列新时期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启动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分类改革。2007年4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7]40号),进一步明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与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同步推进、改革政策相衔接等意见。

经过分类改革,乡镇公益性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改善,队伍得到稳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得到较好履行,但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仍然存在新生力量补充严重不足、知识与技能更新不够、力量被抽调等问题,队伍总体素质不适应广大农民多样化的技术需求,不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影响到公

益性为农服务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同时,及时加强农技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大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目标,依托现有各级农技推广、教育和科研资源,大力开展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较高业务素质与推广服务能力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

三、目标与任务

(一)培训目标

通过岗位培训,增强县乡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计划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履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资市场监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公共培训教育等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使每个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精于主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熟练掌握1-2个辅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成为综合性农技推广服务人才。

(二)培训任务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不含农经)共有在编人员11855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不含农经)共有在编人员21004人,共32859人。按照全省3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平均每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1000人左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另外培训200名左右的市级农技推广骨干作为市、县级培训班师资。具体培训计划为:

2008年计划培训14976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819、5432和8725人;

2009年计划培训10962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683、4472和5750人;

2010年计划培训7521人,其中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培训942、3623和2956人。

三年共计划培训33459人,包括市级农技推广骨干600人。

四、培训对象、内容和组织方式

(一)培训对象

在编在岗的从事农作物、蔬菜、园艺、畜牧、蚕桑、水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已到位的县(市、区),省级主管部门将重点安排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急需和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

所侧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具体内容为:

1、重大实用农业新技术。了解并掌握当前农作物、蔬菜、园艺、畜牧、蚕桑、水产等生产中重点推广的“三新”技术要点,农机新机具使用、维护、机务管理及新技术推广的有关要点。

2、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了解并掌握各类重大动植物疫病知识及主要动植物疫病防治的技术要点。

3、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了解并掌握农业标准知识、生态农业知识,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知识与方法。

4、现代农业推广方法。了解现代农业推广服务尤其是科技入户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掌握现代农业推广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试验示范设臵、现场农民培训等方法。

5、高效农业建设技术知识。了解全省及当地高效农业建设的现状与规划等,掌握当地各高效农业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技术知识。

6、农业产业化经营知识和农业现代化知识。了解相关主要概念及我省的实践。

7、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技术。了解并掌握各类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咨询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三)培训组织方式

以分层次、分期分批集中办班为主要培训形式。培训班由省、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分别按技术行业类别进行组织实施,以市、县培训为主。市、县级培训班不少于30学时,省级培训班不少于

32学时。培训形式可采取专家互动式授课、现场演示与观摩、操作实践、专题考察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省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市、县部分农技推广业务骨干。省级农业主管部门遴选并组织全省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任作师资,主要依托利用省级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培训基地、设施,会同省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市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县农技推广专业人员、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业务骨干。市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要,选聘相关的省、市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创新创业人才任作师资,依托利用当地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会同市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县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各环节发展需要,选聘相关的农技推广、农业科研与教学、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知名专家、技术骨干、创新创业人才、甚至农村技术能人(土专家)任作师资,依托利用当地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会同县财政、人事主管部门按产业类别举办若干期培训班。

在集中办班培训的同时,各地可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互联网网络视频、卫星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与业务培训,丰富培训方式。

五、经费筹措与使用

(一)省级财政安排培训引导性补助资金。

省级财政对各地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所需经费予以专项补助。

1、资金总量。三年共计划安排2191万元。其中2008年安排1000万元,2009年计划安排683万元,2010年计划安排508万元。

2、补助标准。省级班按人均1200元进行补助;市级班、县级班分别按苏南、苏中、苏北每人500元、600元和72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3、经费用途。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培训教材资料费、教师讲课费、培训人员食宿补助、场地租用等开支。

(二)市、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市、县财政应安排培训专项经费,有效保障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具体由各地根据培训目标任务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关系到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关系到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予

以扎实推进。各地要在人事主管部门指导下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情况要作为工作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除各单位每年要拿出3-5%的农业事业费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外,各地要努力增加对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投入,形成省级财政有引导性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有配套资金的各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不仅要有效保障本次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要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形成常态化,在本规划实施完成的基础上每年再培训一批农技推广人员,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各市农业主管部门要会同人事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所辖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有步骤地实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培训教材选用、师资聘用和培训基地建设,研究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不断改进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建立相应的培训师资专家库,充分利用全省现有的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与设施,实行资源共享。部分县(市、区)因培训任务较少开班困难的,可在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部分县(市、区)合并开班或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班。

(三)严格管理,加强检查

各市、县要根据下达的培训计划任务认真制定培训合同与实

篇3: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方法

1 认清现状,理清思路,做好本职工作

界首市2000年机构改革后,乡镇、街道的七站八所进行了合并,其中乡镇街道农技站、农水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林业站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站。农综站管理权下划后,大部分农技人员职能混乱,农技推广工作一度出现下滑。农技人员要认清现状,理清思路,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农业工作。

2 端正态度,提高工作责任心,切实为“三农服务”

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身兼数职,是基层工作的最重要力量,所以更要要求农技人员调整心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包保服务工作为纽带,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走在农技推广第一线,为服务“三农”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3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3.1 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基层农技人员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工作中需要评定或晋升职称。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仅是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也是拓展农技人员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一个途径。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社部门开设的公需课程可以提高农技人员人文素养,而涉农部门的专业技能课程,更是快速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抓手。

3.2 参加考试提升学历

安徽省针对当前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存在的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参与包村联户技术服务及年度考核称职级以上等次的农技人员,通过成人高考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报名与考试,提升学历,并对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学费予以适当补助。

3.3 通过自学提高素养

坚持自学是个人进步的途径,要克服困难,协调与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不仅可以通过自学提高英语、计算机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钻研某一种作物或动物的种养技能。

4 结论

篇4: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这是2013年12月13日,在商丘市民权农场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班开班前,高级农技师郭家义和该场科技示范户老黄的一段话。

为了强化小麦冬季管理,提高小麦产量,增加职工收入,为来年夏粮的丰产丰收打下扎实基础,这个场结合当前小麦管理的实际情况,专门举办了这次培训班。来自全场的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和基层农技人员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专题培训。在培训班上,高级农技师郭家义、解厚轩分别就小麦的冬季管理、节水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讲解。与会人员听的仔细,记的认真。有不明白的问题,会后又在三分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田间进行了交流互动。郭家义、解厚轩等专家围绕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最为关心的小麦长势、田间管理等“把脉问诊”。

在这次培训班上,该场总农艺师刘少新表示,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全场职工的农技水平,今后,还将不定期地举办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他殷切地希望参加培训人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商丘市民权农场)

篇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程规划

大纲的适用对象

适用于四川各乡镇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和新招聘的农技推广人员。大纲的性质与作用

本大纲是以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目的而制定的。通过培训使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农业生产涉及到的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大纲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第一节 气象

一、植物生产的光照环境

1、光照时间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光照强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3、光谱成分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5、影响植物光能利用率及植物产量的因素

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二、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1、温度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温度与农业生产

3、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三、植物生产的水分环境

1、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2、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及调控

3、水土保持与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四、植物生产的气候环境

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2、设施环境中农业气象要素的调控

第二节 土壤

一、土壤的基本性质

1、土壤孔性

2、土壤耕性

3、土壤酸碱性

二、1、2、3、4、四川主要土壤类型 紫色土 黄壤 红壤 草甸土

第三节 肥料

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缺素症状)

二、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的供给

三、化学肥料

四、有机肥料及其合理施用

五、配方施肥技术

第二章 农机安全与使用

常见农机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

一、农用拖拉机。包括拖拉机的分类、型号表示方法以及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

二、耕、整地机械类。包括耕、整地机械的种类、使用与维护。(1)铧氏犁(2)圆盘犁(3)旋耕机(4)微耕机(5)起垄铺膜机

三、种植施肥机械类。包括播种机、施肥机种类、使用与维护。(1)播种施肥机(2)水稻插秧机(3)水稻抛秧机

四、植保机械类。包括施药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

(1)手动喷雾机(2)迷雾喷粉机(3)担架式喷雾机(4)电动喷雾机(5)静电喷雾机(6)喷烟机(7)打孔注射机

五、园艺园林机械类。包括园艺园林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1)油锯(2)枝剪机(3)割灌机(4)绿篱机(5)挖坑机(6)草坪修剪机

六、收获机械类。包括收获机械种类、使用与维护。(1)稻麦收割机(2)玉米联合收获机(3)土豆收获机(4)采果机(5)番茄采摘机

七、其他农机。包括种类、使用与维护。(1)农用水泵(2)地膜起膜机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无公害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

6、生产环境评价

二、绿色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

三、有机农产品

1、定义

2、目标定位

3、质量水平

4、认证方式

5、用药规定(生物农药)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人员要求

2.所需仪器设备及实用3.检测程序

二、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

1、人员要求

2、所需仪器设备及实用

3、检测程序

三、有害生物检测技术

1、真菌检测技术

2、细菌检测技术

3、病毒检测技术

4、寄生虫检测技术

一、昆虫基础知识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技术第四章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大纲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1.昆虫纲成虫的共同特征

2.昆虫的口器(口器类型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卵胎生 4.多胚生殖

(三)昆虫的变态和发育 1.不完全变态 2.完全变态

3.昆虫发育的各个虫期

(四)昆虫的休眠

(五)昆虫主要习性及与防治的关系

(六)其它有害动物 1.软体动物 2.螨类

二、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1.植物病害概念 2.植物病害的症状(1)病状类型(2)病征类型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1)病原概念(2)病原分类

(三)植物病害的类别 1.非侵染性病害 2.侵染性病害

(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2.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三、植物化学保护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含义和分类

(二)农药的剂型及特点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 1.农药的稀释计算 2.农药的施用方法 3.植物药害及其防治

(四)新农药介绍 1.杀菌剂 2.杀虫剂 3.杀螨剂 4.杀线虫剂 5.除草剂 6.植物生长调节剂 7.解毒解害抗逆营养制剂

四、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一)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1.发生期预测 2.发生量预测

(二)植物检疫 1.植物检疫技术 2.植物检疫处理方法 3.产地检疫

(三)农业防治

(四)物理机械防治

(五)生物防治

(六)化学防治

第五章 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节 水稻生产

一、水稻的育秧技术 1.水稻的无土育秧技术:

无土育秧,解决了育秧取土困难,保护环境土壤不被破坏,育苗基质采用秸秆、稻壳等,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通透性好,有利于水稻苗期盘根,保证苗齐苗壮。

2.水稻新基质旱育秧技术简介及效果

水稻新基质旱育秧就是将稻壳经过粉碎加工,利用酵素菌进行稻壳发酵,再配上营养剂作基质,实现无土化育秧,该项技术不受土源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提前育秧。发酵稻壳透气性好,育出的秧苗素质好,秧苗根系发达、白根多、根条数多、根长,可有效地减轻苗床病害的发生,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3.水稻无盘旱育秧技术

是育秧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与革新。该技术与简化肥床旱育秧相比技术更加简单,而且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利于带土抛栽;与塑料软盘旱育秧相比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培育大壮苗,直接抛栽于油菜茬或麦茬大田。因此,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水稻必须插秧问题。

4.水稻生态旱育秧技术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在过去旱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沼肥(沼液、沼渣)培肥苗床、沼液浸种、沼液追肥的一系列育苗过程。水稻生态旱育秧是指在旱地状态下用沼肥培育水稻秧苗的过程。

二、目前省内主要推广的水稻新品种

第二节 特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一、甜玉米的种植技术

二、糯玉米的种植技术

三、水果玉米的种植技术

四、爆裂玉米种植技术

第三节 油菜种植技术

一、油菜的五改技术

二、油菜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1)油菜套蘑菇(2)油菜套白菜、萝卜(3)油菜套马铃薯

三、无公害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四节 高粱轻简栽培技术

一、再生高粱种植技术

第五节 特种作物栽培技术

介绍适合于四川省种植的部分特用植物的种植技术。

一、特用粮食作物:荞麦、薏苡。

二、特用油料作物:芝麻、红花、苏子。

三、糖料及能源植物:甘蔗、甜叶菊、木薯。

四、特种蔬菜及浆果:草莓、芦笋、魔芋、山药。

五、香料及香料植物:薄荷、薰衣草、迷迭香。

六、药用植物:黄姜、川贝母、三

七、天麻、茯苓、黄连、川芎、金银花、白术、当归等。

七、其他:雪莲果、南瓜、皇竹草

一、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1、稻瘟病

2、水稻纹枯病

3、细菌性白叶枯病

4、水稻粒黑粉病

5、稻曲病

6、水稻病毒病

7、水稻其它病害:稻恶苗病、稻胡麻叶斑病、稻叶鞘腐败病

二、水稻害虫

1、水稻螟虫

2、稻纵卷叶螟

3、稻飞虱

4、水稻其它害虫:稻蝽蟓、稻蓟马、稻负泥虫、水稻福寿螺等

第七节 玉米病虫害

一、玉米病害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2、玉米丝黑穗 与玉米瘤黑粉病

二、玉米害虫

1、玉米螟

2、小地老虎

3、粘虫

第六节 水稻病虫害

第八节 小麦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

2、小麦白粉病

3、小麦赤霉病

4、小麦病毒病

5、小麦黑粉病

6、小麦其它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大麦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症状、病原类及防治方法。

二、小麦害虫

1、小麦蚜虫

2、小麦红蜘蛛

第九节 薯类病虫害

一、薯类病害

1、马铃薯 病毒病

2、马铃薯晚疫病

3、马铃薯环腐病

4、红苕黑疤病

5、红苕贮藏期病害

6、马铃薯、红苕的其它病害

二、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

2、红苕叶甲

3、薯类其它害虫

第十节 油菜病虫害

一、油菜病害

1、油菜菌核病

2、油菜病毒病

3、十字花科霜霉病

4、十字花科白锈病

5、十字花科根肿病

二、油菜害虫

1、油菜蚜虫

2、菜粉蝶

3、油菜其它害虫

第十一节 棉花病虫害

一、棉花病害

1、棉花苗期病害

2、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3、棉花铃期病害

二、棉花害虫

1、棉蚜

2、棉花红蜘蛛

3、棉叶蝉

4、棉红铃虫与棉铃虫

5、棉花其它害虫

第六章 蔬菜生产技术 第一节 蔬菜生产基础知识

一、蔬菜分类

1、植物学分类

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等包括那些常见蔬菜

2、农业生物学分类

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类、茄果类、瓜类、葱蒜类、薯蓣类、水生蔬菜类、多年生蔬菜包括那些常见蔬菜

二、1、温度

常见耐寒蔬菜种类、常见半耐寒蔬菜种类、常见耐热蔬菜种类、常见喜温蔬菜种类 春化作用,绿体春化的蔬菜种类、种子春化的蔬菜种类

2、光照 蔬菜与环境的关系

要求强光的蔬菜、要求光照中等的蔬菜、对光照要求较若的蔬菜 长光性蔬菜、中光性蔬菜、短光性蔬菜

第二节 蔬菜生产基本技术

一、蔬菜种子与播种 1.常见蔬菜新品种 2.常见蔬菜种子的千粒重

3.种子质量的确定(种子纯度、饱满度、发芽率、发芽势)4.杂交种与常规种子的区别 5.蔬菜浸种的方法 6.蔬菜催芽的方法

二、育苗的方法

冷床育苗:苗床要求,苗床消毒,播种的方法(撒播、条播、穴播)温床育苗:苗床准备;电热线的铺设

护根育苗:穴盘育苗包括穴盘的种类及规格,基质的种类及配制,三、定植

1、整地做畦:畦的种类,常见蔬菜使用什么畦面

2、施肥与土壤消毒

3、田间管理

植株调整:整枝、打茬、摘叶、疏花疏果

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应用:促进生根的激素、促进发芽的激素、防止脱离、促进成熟

第三节 设施蔬菜生产

一、地膜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黑色、白色、银灰色

二、大棚的种类、特点

小拱棚、中棚、大棚;竹架结构、钢架结构

三、大棚内温度特点及调控

四、大棚所需材料及建造的成本预算 棚膜、竹杆、钢架

五、滴灌的使用

六、设施蔬菜生产的茬口安排

第四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

一、白菜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白菜病毒病 2.白菜霜霉病 3.白菜软腐病 4.白菜菌核病 5.白菜黑斑病 6.白菜根肿病 7.菜蚜 8.菜粉蝶 9.小菜蛾 10.夜蛾类 11.黄曲条跳甲

12.白菜类其他病虫害(表)

二、茄果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立枯病 2.猝倒病 3.番茄病毒病 4.番茄灰霉病 5.番茄早疫病 6.番茄晚疫病 7.番茄青枯病 8.番茄根结线虫病 9.茄子褐纹病 10.茄子黄萎病 11.茄子绵疫病 12.辣椒病毒病 13.辣椒疫病 14.辣椒炭疽病 15.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16.马铃薯晚疫病 17.马铃薯环腐病 18.马铃薯疮痂病 19.地老虎(土蚕)20.棉铃虫和烟青虫 21.茶黄螨 22.朱砂叶螨 23.茄斑螟 24.茄二十八星瓢虫

25.茄果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三、瓜类蔬菜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1.黄瓜霜霉病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3.黄瓜白粉病 4.黄瓜枯萎病 5.黄瓜炭疽病 6.黄瓜疫病 7.黄瓜病毒病 8.瓜蚜 9.温室白粉虱 10.美洲斑潜蝇 11.黄守瓜 12.瓜实蝇 14.瓜绢螟

15.瓜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四、豆类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豇豆锈病 2.菜豆细菌性疫病 3.菜豆炭疽病 4.菜豆枯萎病

5.菜豆菌核病 6.豆野螟

7.豆类蔬菜其他病虫害(表)

五、其他蔬菜病虫识别及防治技术 1.芹菜斑枯病 2.莴笋软腐病 3.莴笋菌核病 4.莴笋灰霉病 5.莴笋轮斑病 6.莴笋霜霉病 7.葱紫斑病 8.大葱疫病 9.大葱锈病

10.生姜腐烂(瘟)病 11.葱蓟马 12.韭 蛆

第七章 果树生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柑桔

一、育苗

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栽植:密度、定植穴、底肥

三、幼龄园管理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

4、促早花技术:

四、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套袋、夏季修剪

3、果实采收:鲜食、加工

五、新品种

1、爰媛30号、2、爱媛38号

3、不知火

4、青见

六、新技术

1、留树保鲜

第二节 桃

一、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授粉树、定干

二、幼龄园管理技术要点 建园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2、整形:开心形

3、促早花技术:

三、成年园管理

4、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5、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套袋、夏季修剪、采果肥

6、果实采收:鲜食、加工

四、新技术

1、套餐输液

五、新品种

第三节 李一、二、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 苗木培育:嫁接、分株 建园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

四、新品种

1、达州脆李

2、脆红李

第四节 葡萄

一、苗木培育:嫁接、扦插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沟、底肥、定植

三、整形修剪

1、整形:篱形、棚形

2、修剪:冬剪、夏剪(抹芽摘心、花果)

四、施肥:

1、基肥

2、追肥:萌芽肥、壮果肥、叶面施肥

五、新品种

1、夏黑

2、红提 六:新技术

1、设施栽培:避雨栽培

第五节 猕猴桃

一、苗木培育:嫁接、扦插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沟、底肥、定植、授粉树配置

三、整形修剪

1、架式和整形:T形架、小棚架

2、修剪:冬剪、夏剪(抹芽摘心、绑蔓、花果)

四、肥水:

1、基肥

2、追肥:萌芽肥、壮果肥、叶面施肥

3、水分:

五、新品种

1、红阳

2、金艳 六:新技术

1、设施栽培

第六节 枇杷

一、苗木培育: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分层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花前肥水管理、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套袋

四、新技术

1、遮荫栽培

第七节 梨

一、苗木培育:嫁接育苗

二、建园

1、规划

2、定植:密度、定植穴、底肥、定植、定干、配置授粉树

二、幼园栽培技术要点

1、间作:间作作物的选择

2、施肥:

3、整形:开心形、分层形、树篱形

4、生草、覆盖

三、成年园管理

1、冬季管理:基肥、修剪、清园

2、生长期管理:萌芽肥、壮果肥、夏季修剪、采果肥、套袋

四、新技术

1、避雨栽培

五、新品种

1、脆冠

2、圆黄梨

3、黄金

4、丰水

第八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

(一)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念

(二)绿色防控果树病虫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果树生物学物候期与病虫害的关系

(四)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本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3、合理使用农药

(五)果树生理性病害

二、柑桔病虫害防治

(一)柑桔虫害

1、柑桔害螨类

2、柑桔介壳虫类

3、柑桔其它害虫

(二)柑桔病害

1、柑桔疮痂病

2、柑桔炭疽病

3、柑桔树脂病

4、柑桔煤污病

三、猕猴桃病虫害防治

(一)猕猴桃虫害

1、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

2、猕猴桃蛀果蛾

3、猕猴桃介壳虫类

4、小绿叶蝉

5、蜡蝉类

(二)猕猴桃病害

1、猕猴桃溃疡病

2、猕猴桃花腐病

3、猕猴桃根癌病

4、猕猴桃叶斑病类

5、猕猴桃炭疽病

6、猕猴桃根腐病

四、葡萄病虫害防治

1、葡萄炭疽病

2、葡萄黑痘病

3、葡萄霜霉病

4、葡萄褐斑病

5、葡萄黑腐病

6、葡萄灰霉病

7、葡萄扇叶病毒病

五、枇杷病虫害防治

(一)枇杷虫害

1、枇杷黄毛虫

2、枇杷象甲

3、枇杷长卷叶蛾

4、枇杷全爪螨和枇杷始叶螨

(二)枇杷病害

1、枇杷炭疽病

2、枇杷叶斑病类

3、枇杷灰霉病

4、枇杷芽枯病

六、石榴病虫害防治

(一)石榴虫害

1、桃蛀野螟

2、石榴巾夜蛾

3、卵形短须螨

(二)石榴病害

1、石榴干腐病

2、石榴疮痂病

3、石榴褐斑病

4、石榴蒂腐病和焦腐病

5、石榴根腐病

6、石榴裂果病

七、荔枝、龙眼、杧果病虫害防治(泸州、攀西地区)

(一)主要虫害

1、荔枝蒂蛀虫

2、卷叶蛾类

3、食叶毛虫类

4、椿象类

(二)病害

1、霜疫霉病

2、炭疽病

3、酸腐病

4、蒂腐病

5、叶斑病类

6、白粉病

八、核桃病虫害防治

(一)核桃虫害

1、核桃云斑天牛

2、核桃长足象

3、核桃举肢蛾

4、核桃缀叶螟

(二)核桃病害

1、核桃黑斑病

2、核桃炭疽病

3、核桃树腐烂病

4、核桃枝枯病

5、核桃褐斑病

6、核桃白粉病

九、桃李杏病虫害防治

(一)桃李杏虫害

1、蛀果类害虫

2、叶蝉类

3、桃蚜

4、桃红颈天牛

5、廮螨

(二)桃李杏病害

1、流胶病

2、干腐病

十、樱桃病虫害防治

(一)樱桃虫害

1、红蜘蛛

2、介壳虫类

3、卷叶蛾类

4、梨小食心虫

5、天牛类

(二)樱桃病害

1、细菌性穿孔病

2、根癌病

3、干腐病

4、流胶病

十一、草莓病虫害防治

(一)草莓虫害

1、红蜘蛛

2、盲蝽

3、蛴螬

(二)草莓病害

1、灰霉病

2、黄萎病

3、白粉病

4、叶斑病

十二、梨、苹果病虫害防治

(一)虫害

1、梨小食心虫

2、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

3、食叶毛虫

(二)病害

1、黑星病

2、轮纹病

3、腐烂病

4、黑斑病和褐斑病

5、根腐病

6、白粉病

第八章 茶叶生产栽培技术

一、新茶园建园技术

(一)绿色茶叶生产的环境条件

1、空气质量要求

2、土壤质量要求

3、灌溉水质量要求

4、周边环境

(二)茶园规划与开垦

1、地块的划分与道路系统的设置

2、排灌系统与防护林带的设置

3、开垦方法与种植沟底肥的施用

(三)茶树良种的选择

(四)茶树定植技术

1、定植方式的选择

2、定植方法

3、定植后的管理

二、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一)茶园耕作技术

1、浅耕的作用与方法

2、深耕的时期与方法

(二)茶园铺草技术

1、茶园铺草的作用

2、草源的选择与铺盖方法

(三)茶园间种技术

1、间种植物的选择

2、间种方式

3、绿肥刈割与处理

三、茶园肥水管理技术

(一)重施基肥

1、有机肥质量的控制

2、施肥时期与用量

3、施肥方法

(二)择时追肥

1、追肥种类的选择

2、施肥时期与用量

3、施肥方法

(三)巧施叶面肥

1、叶面肥种类的选择

2、叶面肥的喷施方法

(四)合理灌溉技术

四、茶树修剪技术

(一)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1、定型修剪的作用

2、定型修剪的时期与方法

(二)投产茶树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的作用与方法

2、重修剪的作用与方法

(三)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的对象与方法

2、台刈的对象与方法

五、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食叶类害虫防治技术

1、尺蠖类害虫

2、蓑蛾类害虫

3、卷夜蛾类害虫

4、毒蛾类害虫

5、刺蛾类害虫

6、食叶类甲虫

(二)吸汁类害虫防治技术

1、茶小绿叶蝉

2、茶黑刺粉虱

3、茶蚜

4、介壳虫

5、茶网蝽

6、茶跗线螨

(三)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茶饼病与茶网饼病

2、茶云纹叶枯病

3、茶芽枯病

4、茶炭疽病

5、茶叶斑病

6、茶枝梢黑点病

7、茶根腐病

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园技术

1、改园目的

2、改园措施

(二)改土技术

1、改土目的

2、改土措施

(三)改树技术

1、改树目的

2、改树措施

第九章 食用菌生产技术

第一节 食用菌基础理论

一、食用菌形态

二、食用菌生理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平菇栽培

二、香菇栽培

三、蘑菇栽培

四、金针菇栽培

第四节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第十章 农技推广

一、农业推广方法分类

农业推广方法以传播方式和指导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二、农业推广的主要方法

农业推广的主要方法:集体指导、巡回指导、咨询指导、科技市场、促进指导、技术成果的中间试验与示范、直观教学指导、大众传播等。

三、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依据。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

四、农业信息索取技术

1、农业信息的获取技术:图书情报,网络途径:Google,百度的使用技术。

2、农业信息的传播、储存和处理技术:传播途径,储存方法和信息分类整理和编排技术。

篇6:如何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范以香 徐爱华

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知识面广、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社会知识;是推进农业科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所以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非常重要。

现就当前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构成和大家探讨如何提高其队伍素质。

一、当前农技推广人员结构

从目前县级农技队伍现状来看除了少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艺师外,主要有以下三种构成模式:

(一)学历高,缺乏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刚步入农技推广队伍的80后的毕业生,这部分人占的比例大约在 30%左右。他们的优势是年轻、精力充沛、专业对口,大多是农业、植保、农技推广方面的研究生、本科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但是实践经验几乎为零。为了升学就业,城里的孩子从小就远离农村这一实践基地,对农业的一般操作规程基本不了解。农村的孩子虽然吃、穿、花都从土地上来,但自己根本就不涉入这方面的工作,原因有二:一是学习压力大,二是父母不让干这又累又脏的农活,所以对其也是什 1

么都不懂,几乎也谈不上什么实践经验,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皮毛而已,所以这部分80后的孩子是极端性人才,一手重、一手轻,即重理论轻实践,有知识缺经验。

(二)学历低,实践经验丰富。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年龄段,这一部分人占的比例在50%左右。他们的优势是实践经验丰富、思想境界高,工作态度好,肯长期深入农村做技术推广,且任劳任怨,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他们的经验大多是通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和自身的劳动总结出来的。因此,经验丰富,贴近农业、贴近生产,但是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大都是通过函授、继续教育得到的,基础比较差,他们是那时的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力军,但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不少农技人员只懂粮棉油,不重视“优高新”。面对广大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要求,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不快。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反映速度慢,对农民迫切需要了解的市场行情,对作物产前产后服务无力支持。有的对现代的办公工具(电脑)不会使用,不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三)既无学历又无实践。这部分人主要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还有部分转业军人和干部家属。他们占的比例大约在15%左右。他们除了爱岗敬业、思想品质好、在业务上几乎是没有优势。他们干其他工作是强将,但对农业科学知识学得少、用得少,对一些基本的农业科学知识没掌握,光凭有一颗炽热的心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农民科技种田要求的。

二、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三种构成模式,建议解决的措施有三种:

(一)面对学历高、经验少的这部分人。一是要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具体参加到每个项目的实施中去,从项目制定到实施自始至终参与,并包村、包户、包项目;二是让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资历的农艺师结合在一起工作,从而间接的取得实践经验;三是要让他们与种田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多联系,掌握各种作物具体的实践经验。这部分人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动嘴,即“多问”。虚心向老同志和同行学习,老同志实践经验丰富,他们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多动嘴还包括“多讲”,农技推广要求我们推广人员既要做给农民看,更要讲给农民听,变深厚的理论知识为浅显的科学道理,让农民一听就懂;二是多动眼。多动眼就要到田间看,只有多到示范户田间实地看、看苗情、看病害、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多动眼包括多看书,多看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三是多跑腿。多跑腿就是要多下乡到示范户田间调查,只有多跑腿多调查,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掌握和了解当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发展动态,才能对症下药,指导生产。通过多种措施让他们尽快把理论知识

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努力把他们打造成为既有学历又有经验的优秀基层农技人才。

(二)对待学历低实践经验丰富的这部分人。要充分利用农大及农广校作为继续教育基地,中专的学大专、大专学本科、本科学研究生。为他们创造较多的学习、深造机会,确保他们每年至少有半个月的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时间,让他们老树发新芽,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技术更新,使其掌握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的管理推广方式。让他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部分人要做到三要: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要摆老资格,由于社会发展太快,不管是思想还是原有的知识,都跟不上形势,所以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二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在继续教育上下功夫,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三要虚心向年轻的同志学习新的知识,耐心的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互帮互学,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对既无学历又无经验的这部分人就要采取以上两种措施来解决,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技人员。

篇7:2011年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总结

天峨县培训员:王永依

根据自治区农业厅的统一安排,我参加9月14日—9月19日在河池民族农校举办的“基层农技人员河池农校培训班”学习,学习了《玉米栽培新技术》、《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信息代》等课程内容。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增进了新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对今后指导农村农业推广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增强了信心。随着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农业前进步伐越来越沉重。一方面广西农业耕地资源溃乏,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劳动负担集中在妇女、老人身上,而农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是学前的主要表现特征。因此,大力推广新技术是符合当前农村发展实际。

玉米是广西作物第二位,每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在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广西大部分农村占十分主要的地位。因此推广高产、稳产新品种是发展的关键。如先玉901、903,迪卡007、008,正大619,等品种,目前是较好的选择。同时推广有效降低劳动强效的新栽培技术,如春玉米双行单株地膜覆盖及一次性施肥栽培技术。这样技术劳动力使用集中,(一次过),符合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的实际,值得推广。随着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种植商用甜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地膜覆盖越冬栽培技术。其关键措施是厢面整成墨西哥草帽状,然后再喷施除草剂和盖地膜,这样做的原因是玉米苗在冬前长出来,这时不要急于破膜引苗出来。让苗在地膜和土

面之间的空隙生长并越冬。苗虽有些卷曲生长,但不要紧,在来年开春后再破膜引苗,玉米苗可恢复正常生长。这些实践经验,通过总结逐步推广。

掌握科学的农业推广方法,是我们开展农技推广工作者,必须是备的技能。发展农村生产力,培养农民的个人能力与素质是农业推广的两个目的。而掌握理解创新扩散理论,可以使我们有目的,分阶段地做好推广工作的每一项内容,减少育动性,遵循规律办事。充分掌握并运用各种农业推广方法,如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建立技术成果的中间试验和示范,巡回指导和参与技术开发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的效果。

实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技推广深入千家万户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实破广西高丘地理等环境的限制,使农业新技术,跨越千山万水进村入户,为八桂田野注入强大发展动力。积极推广电话、电视与电脑网络相结合的“三电合一”信息服务零距离发展模式。同时培训人才队伍,建设县及县以下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糸统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完善办公自动化延伸糸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糸统。学习浙江农民信箱建设机制,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农业技术服务,电子政务,信息获取,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提高做好下一步农村农技推广工作的自信心,也进一步了解推广思路和做法。相信通过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社会快速发展。

篇8:浅谈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模式

一、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

我省是农业大省, 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 农业技术专家相对短缺。尤其是乡镇一级, 普遍存在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后备队伍匮乏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 学历不高、专业技术职务偏低、非农口专业人员较多

据统计, 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60%, 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占40%。具体到每个乡镇, 人员分布与构成更不均衡: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学历结构很不合理, 主要以中专和大专为主, 高学历人员奇缺。在专业技术职务方面, 基层农技人员职称评聘困难, 技术职务以初级职务为主, 中高级技术职务者少。

2. 知识老化、队伍老化, 人员断层现象明显

当前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基层农技人员, 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毕业分配到岗, 工作后长期扎根基层, 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知识更新滞后, 知识结构严重老化, 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需要, 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新生力量难以充实到基层。在年龄结构方面, 基层农技队伍整体年龄偏大, 老龄化现象凸显。此外, 由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差, 晋升难, 农业院校毕业生大都不愿融入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 涉农农技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基层多数农技人员能熟练掌握大田作物栽培技术, 能轻松胜任普通家畜的疾病防疫工作, 然而能掌握高新栽培和特色养殖技术的人才却很少。面对当前农民急需的水产及特种养殖、蔬菜、药材、园艺花卉、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绝大多数农技人员显得无能为力, 既懂专业又懂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更是稀缺。

综上所述, 目前我省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更新滞后, 已不能适应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发展十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的要求。因此, 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 加强对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这是促使农技人员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 从而稳步推进我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四川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培训人数每年都有突破, 培训方式每年都有创新, 但同时也反映出以下一些问题。

1. 培训周期短、内容多, 学员难于达到培训要求

省、市级培训时间一般安排7天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讲解具备区域特色的主导品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扶持政策, 农业推广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和管理统计技能等。对主要来自农村的基层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的学员来讲, 本身专业知识老化, 更新严重滞后,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又知之甚少,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统计技能, 又要学习新品种的推广、新机具的使用和急需掌握的新技术、急需了解的新方法, 学员要面对的困难很多, 很难完全掌握培训内容, 真正完成培训的要求与任务。

2. 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

无论是哪一级培训, 主要以专家讲座或集体讲授为主, 培训形式都比较单一。利用实验室资源、教学实习农场作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示范教学或考察、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较少。当前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综合培训多, 专项培训少;理论培训多, 技能培训少;课堂教学多, 现场考察少;概念化内容多, 新技术培训少;满堂灌输多, 交流研讨少;短期培训多, 系统学习少。

3. 教师和培训学员缺乏有效沟通

对于一般只有5~7天学习时间的集中办班学习的普通班, 培训内容的重点是围绕本地主导产业, 对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新机具、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培训计划中一般很少专门安排学员与教师的讨论交流活动, 专家与培训教师没有机会或充足时间与学员进行集体或个人面对面的有效沟通。培训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面对还是新鲜事物的特色种植、特种养殖、加工等领域, 在产前信息引导, 产中技术指导, 产后加工环节遇到的问题, 因缺乏与农业专家沟通的信息桥梁与渠道, 而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即使是参加1个月培训时间的高级技术人员,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他们更迫切需要在培训中、培训后与高级技术人员或农学专家交流, 得到重点项目实施中的点拨。

三、对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模式的思考

1. 集中办班

根据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和服务产业, 分期分批定期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承担培训的高等院校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熟练实践操作技能, 最贴近农技人员, 最了解农民需要的专家、教授授课, 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 让学员不仅感受到高等学府的学习氛围, 还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农业新技术、新技能、新模式和新方法。在7天的培训时间内, 学员们还可以结合各自的工作, 交流心得和做法, 大家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在课堂上, 每讲完1个专题, 学员与老师应进行互动交流, 学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 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 又相互提高的效果。

2. 现场实训

通过集中办班, 农技人员可以系统学到很多有用的理论知识, 但由于内容比较多, 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学员其学习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现场实训就是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专家教授针对不同的地块, 面对面、手把手地为基层农技人员“现场直播”, 做到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现场传技, 让学员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 从而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的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现场, 专家教授还能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 使农技人员学得快、易接受。

3. 异地研修

异地研修主要是将县级农技人员和乡镇骨干农技人员选送到农业科研院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进行研修, 以提高农技人员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水平、农技推广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4.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有着特殊的优势: (1) 不受时空限制。受训学员在家或在单位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培训, 主动地接收知识。同时平台也为学员创设一个有效、互动的学习环境, 适应县乡特别是一些偏远地方学员的学习需求。 (2) 培训经济、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 培训所需的硬件及软件是一次性投资, 多次使用、长期受益, 费用分摊下来, 培训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又能使农技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工作时间灵活方便地安排学习时间。并且通过远程培训, 可以使广大农技人员都有机会得到相关领域专家高水平的指导和培训, 实现培训的规模效应, 扩大培训的受训率, 节约培训经费, 缓解资源在省、市、县、乡级分布的不匀衡。 (3) 培训的有效沟通与合作。通过远程培训, 可给专家和学员提供一个后续沟通的平台。通过在线答疑、讨论区等互动平台, 实现专家与参训学员、参训学员与参训学员之间在培训学习期间的交流。在培训结束后, 受训学员和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信息随时请教, 也可以通过平台解答别人的困惑, 完成知识提升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迁移;专家、专职培训教师和调研人员也可随时了解基层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具的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 为后续相关专题的培训和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数据资料。总而言之, 培训在动态交流中可以随时进行。

四、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实效的措施建议

1. 深化思想认识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相关主体, 包括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构等, 都应当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基层农技人员不能仅仅把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手段, 要正确明了自身科技素质状况, 增强竞争意识, 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素质。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加速知识更新, 拓宽知识的视野,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科学制定培训规划

各级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深入乡镇、农户、田间地头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就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意见, 科学制定培训规划。

3. 强化培训管理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予以保障。要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和管理办法, 规范教学行为, 明确教学目标。在组织安排上, 选择认真负责的人员、优秀的师资具体承担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在每次培训结束后, 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农技相关知识, 组织测试, 成绩合格者, 方可颁发结业证书, 作为基层农技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凭证。要建立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 继续教育证书一人一证、统一编码。继续教育证书由人事管理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统一签证验证, 统一发放, 以规范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保障继续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

4. 加强宣传引导

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培植和挖掘典型, 认真总结经验, 利用各种媒体对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扩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 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创造性,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促进科教兴农。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培训模式的创建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需要不断完善、提高。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构等继续教育主体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努力, 各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培训模式将会日益成熟, 从而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创新能力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北京海关2009年公务员考录面试工作安排下一篇:高中国旗下讲话稿:《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