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024-06-0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精选6篇)

篇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论 文 提 要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根据国家对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工作职能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管理体制、人才结构、资金投入、推广方法等四个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区域农技站,突出公益职能;创建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增强经营性服务职能,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多元化经营服务实体;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相配套的农技推广保障措施;切实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五项措施办法。经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农技推广手段跟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农技推广提高到现代化水平。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问 题 及 对 策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的基本保障。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仍未能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这种单一行政分割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农民对技术的多种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WTO的规则相适应,与科技进步的要求和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形势相适应。因此,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战略性的调整,尽快建成区别于原有模式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一、机构改革与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榆中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取得了较大成绩。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956年改名为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设贡井、城关、高崖3个区站,1957年增设青城区站,有农技干部25人,1959年秋,各区站撤销,至1962年农技干部只有6人,1972年恢复农业技术推广站,各乡镇也配备了一名农技专干,在全县逐步建立了四级农业科学实试网(县农科

所、公社农技站、大队科研站、生产队科研组),80年代初榆中县作为全国首例县,成立了县农科学实验推广培训中心(简称农技推广中心),区、片农技站重新又恢复建立起来,设金崖、连搭、甘草、贡井、新营五个区站,后又增设青城区站(有人员、未房屋),人员逐年充实增加,最多时达108人。这一时期也算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最发达、事业最活跃、成果最辉煌的时期,全县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90年代初开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于人员不断精简分流外调,区站逐渐撤销,人员减至55人。

榆中县现有19个乡、8个镇,耕地面积107万亩,农业人口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现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处,从业人员55人,其中行政管理干部3人,技术干部40人,工人12人,技术干部占职工总数的72%,技术干部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20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22人,中专学历11人。已建起27个乡农技站,现有从业人员57人,其中初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4人。

二、存在问题

目前,榆中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多次变更,时而由县级农业部门管理,时而下放到乡镇管理,几经反复。自1992年农技区站撤销之后,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站在业务上难于管理,大部分乡镇把农技人员充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在业务上没有主动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的少,农作物病虫害得不到及时防治,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任务被动应付,使许多科研成果推而不广,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2、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落后。

人材结构包括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科技部门的人才结构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普通技术人才多、新特技术人才少;懂生产性技术人才多、懂加工贮鲜的人才少;单专业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技术服务人才多,企业管理人才少;产前产中服务人才多、产后营销人才少;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及人才素质自我提高严重滞后,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农技人员97人(县级40人,乡镇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4人,占25%,绝大部分为中专学历,所学专业大部分为农学、植保、园艺。二是新特专业人员很少。

3、事业经费严重不足,设备更新缓慢。

从近些年县、乡农技部门财政拨款的情况来看,农技事业经费仅仅是农技人员的工资费用,其它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微乎其微,农技部门根本无法开展事业活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资金购置。

4、方法简单,机制单一。

主要表现在推广手段老套落后、推广媒介不广、推广方法简单、推广对象不明确、推广针对性不强,因而推广效果欠佳;科技与生产没有融为一体,推广者与推广对象“两张皮”;技术经济化、技术实业化步伐缓慢,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人才出让、生产要素互补、联办园区或联合开发某一产业等推广机制用得不活。另外,培育与扶持民办科技服务组织,领办与联办专业协会也做得不够,推广缺少中介力量。

三、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对策

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农民技术协会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它的基本职能:一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与推广;二是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传递;三是动植物检疫和重大疫病的防治;四是科技扶贫和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对所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情、墒情、苗情进行预测预报,参与当地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六是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接受他们的咨询;七是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协会进行指导和管理;八是依法承担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质量监督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九是承担上级推广机构布置的试验、示范、推广、监测任务。

当前,在我国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动摇。

为此,要创新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必须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发展思路,采取“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以农技中心及区域农技站为主,以试验示范基地(点或示范园区)为依托,以民间组织为纽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技机构改革,用改革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1、创建区域农技站,突出公益职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分别承担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此,要以改革为契机,总结全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新型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离。根据2003年农业部、中央编办、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县以下跨乡镇建立区域农技推广站、区域站规模可根据当地行政区域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及耕地面积的情况而设立,一般可按照10万亩左右的耕地面积建立一个区域站,每个县建立4~6个,每个站按1万亩耕地配1个编,每个站人员编制8~10个人的要求,榆中县可建立定远、甘草、贡井、新营、青城五个区域站。区域站人员在县农技中心和所属乡镇农技人员中选聘,竟争上岗;区域站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属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人、财、物由县农技中心统一管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域站履行《农业推广法》所授予、委托、执法、管理等公益性服务职能。执行上级农业推广部门下达的各项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以及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不再从事任何经营

创收活动,成为一个完全履行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2、创建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增强经营性服务职能

将现有的乡农技、农机、农经、林业、畜牧、水产站等合并,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使它们各条战线上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宽了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了农副生产、结构调整的统一领导,使各自为政转化为整体作战,增强了为农服务功能。机构改革也达到了精兵简政、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增强职能的目标。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行政上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每个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定编4~6人。在经费管理上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财政扶持,促进发展。鼓励它们走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路子,积极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新机制,努力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一般性技术推广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农业经济实体。主要职责:对本乡镇范围内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配套服务,参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对于政府和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安排的试验项目,实行市场竟争机制,开展有偿服务。在开展经营服务过程中,可建立农技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经营门市部、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建农技股份公司、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兴建农产品加工厂、贮藏保鲜库等,形成多功能有活力的农技经营服务新机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综合服务体系。

3、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多元化经营服务实体

要在健全与巩固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要允许和鼓励先进农民、种养大户、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及广大科技人员等领办创办,建立在农户基础上的、吸收众多农户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联合社及合作社,产业服务中心等民办科技型服务组织,为会员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让科技与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些服务组织与国家推广体系建立有机联系与合作,成为国家推广服务体系的重点补充及依靠力量。

4、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相配套的农技推广保障措施

首先,要按市场需求,产业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阵单打一的旧习惯,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围绕当地的产业创新,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即要围绕产业搞推广,围绕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捉推广。在推广方法上,首先要狠抓农业科技培训,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向农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定点或现场授课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农技推广示范园、示范基地或示范点,扶持和培养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一个个真实的科技辐射源,使农民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引导农民跟着干、照着做、得实惠,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其次要搞好信息服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农技推广工作者要为农民解决好两大生产难题:一是提供生产信息——种什么、怎么种;二是提供市场行情——能否卖得出、卖得好。如何沟通信息联系,做好农民的参

谋,是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核农技推广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农技推广工作者去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利用因特网浏览市场,掌握市场,在做好良种、农药、化肥、栽培、病虫测报及防治等技术咨询服务的同时,参与流通,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指导,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服务;再次,要通过农技“110”等多种形式,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农民销费者利益,严厉打击农贸市场中的不法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流行。

5、切实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其推广经费来源应坚持政府拨款为主,多元化投资为辅。按照WTO的有关原则,要减少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那么,如何投资才能有效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部门工作和环境条件?首先,要保障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其次,要增加对公益性农技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扩大项目覆盖面,延长项目实施期,以充分发挥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推广应用。再次,要增加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办公设备,使推广手段跟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使农技推广提高到现代化水平。

参 考 书 目

一、《榆中县志》,第二编,第一章,第七节。

二、《中国农技推广》杂志,2002年第5期,2003年第1—5期。

三、《甘肃农业》杂志,1995年第8期。

四、《甘肃农业科技》杂志,2002年第9期。

篇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张继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推广;问题;体系;农业技术 前言: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媒体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农民。媒体与农村发展相隔绝的恶性循环现象必须改变。“三农”问题不解决,农村不强,农民不富,新农村建设无从获得应有效果;农村不强,农民不富,农业技术推广就缺乏发展壮大的空间。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目前,农业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农技推行方案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水稻技术下乡这一农技推行方案中,经济上的支持、农业人员的管理、技术方案的设计以及与外界和谐发展等一些制度是保证这一方案完美实施的基石。农业研究所及高校科研骨干等下乡下户,结合当地农时农事调查取证,慎重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示范田及样板场地,让农民对农业科技有切身感受,在现场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结合农业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物资现实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适时调整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向。民间互助交流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同地区农民之间一般有相同种植项目,经常交流切磋种植经验。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经济体在农村成立迅速。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题,以承包经营为基础模式,聘用科研机构人员作为技术顾问,结合农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成为新型农村生产的发展模式。每年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民也在逐年增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生产发展方式适合众多农民的现实要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新型农业科技项目、快速有效的向农民推广技术要点有效弥补了单纯依靠政府部门扶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农村供销合作社依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农产品的收购。供销合作社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向农民提供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方向,跟随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

1.1农业科技的经济支持制度

在农技员的技术推行阶段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来使农业工作者的技术研究的平稳进行有所保障。另外,这一方案将花费大量的经费来改善农业工作者实行技术推行所需要的工作环境,而给农业工作者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1.2农业科技的方案设计制度

在一些县市进行试验的开头与结尾时,农业工作者能够规划出不同的农技实行方案来满足不同农家的需求,因为这样能够使农业工作者的效率有所提高,从而帮助农业工作者有条不紊的推行农业科技。同时,农业工作者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查试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使得水稻技术下乡的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1.3农业科技的人员管理制度

高技术的农业工作者是农业科技推行这一制度中很重要的成员,也是这一制度取得效果的保障,通过合理的人才录用方案挑选人才,不仅可以录用到一些高技术高文化的农技员,还可以使得农业技术推行方案平稳的进行,因此,选用适当合理的录用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只是聘请高技术人员对于这一方案的实施还是远远不够的,组织方面还应该有规律有计划的对于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实践的培训,来规范农业技术推行方案,使它能够平稳有效的实施。

1.4农业科技的对外发展制度

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使用的费用加大,可以增加农业工作者对于农业科技推行这一方案实施的热情。所以,通过对外合作,加大投资金额,拓宽投资项目,对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推行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一计划方案中,并且尽力对这一方案做出自己的贡献。2加强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措施 2.1完善推广体制

现有的农业推广体制是在先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大部分制度和政策都是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基础的,政府是基本的操控和管理单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化发展,农业也要进行市场改革,这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发生冲突,因此需要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对农业推广问题的汇总分析,我们总结出,目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如下弊端:部门繁杂、人员冗杂、结构零散、业务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等,如不尽快解决这些弊端,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的完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积极进行推广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多元化推广体制。既要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大力发展非政府农业推广组织;又要实行推广形式多样化,开辟多种渠道。2)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使其能够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同时农业科技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并存的多元化的推广模式,探索并形成“政府十技术十示范”的政府组织型推广模式,产品先导型、龙头企业拉动型的“公司+基地十农户”的推广模式;

3)行业引导型的“技术+中介组织十农户”的推广模式;大户带动、农户连动的“技术十大户能人+农户”的能人效应型推广模式。2.2创新推广理念

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推广的过程之中尚未认清工作的中心,没有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以人为本、以农为主、以经济为重点和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之上,仍旧只是以技术为本。在新型的推广模式之中,应该树立起新的农业推广理念、拓展服务的领域,在当前的状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全程式的服务,使农民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与及时的信息服务,并给农民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生活等带来切实的帮助。在进行现代农业推广之时,应充分注重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使科技推广不再是单纯技术推广,而是开始培养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入开展种活动,从而培养具有现代农业意识新型农民,并带动其他农民发夹致富,充分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互结合,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生产管理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3优化推广队伍

就目前的农业推广队伍而言,推广人员的年龄比较大,对推广工作的理论认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真正能够进行高效率推广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所以,全面优化推广队伍,进行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十分有必要。首先要定期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培训要从理论的基础上拓宽到技术层面,培训要结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其次,要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深造,甚至是学历的提高;再次,要定期的举办推广大会,给广大农民、推广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等一个面对面交流机会。同时,对年轻的推广人员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教育,特别是对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推广人员要鼓励他们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等。在考核方式上。不仅以编写论文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而更重要的是根据所承担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对农户所做的贡献。2.4拓展推广模式

虽然在以往的农业推广工作中我们总结出了成功的推广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点,所以,应该适当的结合当地的农业结构、农民经济收入比例结构、农民的基本认识、农村的现状等因素,不断的拓宽推广模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较先进、适用性强、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使农民能够把新型的农业技术转化成相应的成产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进村入户的到位率。同时还应该选出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善钻研以及乐于助人的农户,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并带动全村的其他农户学习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做到新技术入村到户。并逐步使之成为有效连接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农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全面落实农业推广工作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制度,其次,要有大量的资金保障,再次,还要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最后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各个地区要在响应中央农业推广的号召之下,积极寻找适应本地区的具体推广方法,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足,技术中介组织、技术商业公司、技术承包商等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技术市场性组织所承担的功能仅仅限于技术产品交易的功能和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在技术推广方面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发布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促进技术推广市场化进程。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学习时报》,2013年第212期.2.王元、胥和平、刘冬梅,《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求是》,2012年第17期.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4.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第5期

篇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概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在农村社会范围内, 针对农民或者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 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先进生产方法的推广应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范围较广, 涉及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农作物的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林木果苗、农村资源开发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村能源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个别指导、群体性集中示范教学、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等手段来实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015年国家专门下拨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资金26亿元, 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质加速, 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 农技人员入户率达97%。但是, 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制约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 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 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条件较差,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基层技术推广网格覆盖不全面, 有的基层乡镇只有1~2人负责技术推广,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技术支持的需要。此外, 在农业技术服务方式上, 受到经费的限制开展试验以及示范推广的范围非常有限, 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培训和发资料, 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不好。

2.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科学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问题, 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业务受到组织结构设置的影响, 存在着条块分割的问题, 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各自为战, 未能有效整合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2.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经费不足, 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到位, 因而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滞后, 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不能及时的了解掌握, 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方向把握不准,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不明显。

3 改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持续有效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引领和保障作用。首先, 应该加强对各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整合, 将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统一整合开展农技推广。其次, 应该增加财政支持保障, 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确保及时足额划拨, 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尤其是提供良好的试验基地建设、生产资料与设备、设施购置等。第三, 应该注重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按照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农民农业生产意愿, 合理进行规划, 重点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 并加大对龙头示范带动企业服务力度, 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辐射范围,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2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不仅可以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和深度, 也可以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民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应该注重农业技术信息平台的建设, 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情况, 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资源库, 形成信息资源储备。其次, 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或者是手机客户端等, 为农民提供直接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将各类信息资源借助于服务平台转化应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按照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以信息技术平台打包作为技术套装, 组织开展科技的信息化入户, 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 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3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决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效, 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一方面, 应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培训班或者是学术报告会的形式,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育, 提高其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动态掌握能力;另一方面, 应该积极与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对接, 组织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技术推广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先进知识, 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时代, 更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改革, 整合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5) .

[2]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5) .

篇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摘 要 实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保障支持。基于此,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首先概述了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及主要方法,并系统分析了所存在的一系列的制约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可以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实现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1]。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将农业技术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知识技术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制约问题。在我国加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大环境背景下[2],必须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3]。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概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在农村社会范围内,针对农民或者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先进生产方法的推广应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农作物的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林木果苗、农村资源开发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应用、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村能源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个别指导、群体性集中示范教学、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等手段来实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2015年国家专门下拨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资金26亿元,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质加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农技人员入户率达97%。但是,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制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条件较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网格覆盖不全面,有的基层乡镇只有1~2人负责技术推广,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技术支持的需要。此外,在农业技术服务方式上,受到经费的限制开展试验以及示范推广的范围非常有限,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还是主要依靠培训和发资料,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不好。

2.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科学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问题,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业务受到组织结构设置的影响,存在着条块分割的问题,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各自为战,未能有效整合農业技术推广资源,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2.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经费不足,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到位,因而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滞后,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不能及时的了解掌握,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方向把握不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不明显。

3 改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导作用

持续有效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强化引领和保障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对各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整合,将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机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统一整合开展农技推广。其次,应该增加财政支持保障,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划拨,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提供良好的试验基地建设、生产资料与设备、设施购置等。第三,应该注重建立多元化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按照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农民农业生产意愿,合理进行规划,重点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并加大对龙头示范带动企业服务力度,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辐射范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2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不仅可以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范围和深度,也可以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民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农业技术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情况,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资源库,形成信息资源储备。其次,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或者是手机客户端等,为农民提供直接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将各类信息资源借助于服务平台转化应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按照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信息技术平台打包作为技术套装,组织开展科技的信息化入户,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3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决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效,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应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培训班或者是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水平的教育,提高其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动态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对接,组织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技术推广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先进知识,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能力。

4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时代,更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5).

[2]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5).

[3]王春明,王立坤.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篇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确保体系管理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体系管理系统账号分配、权限管理、职责分工、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及监督考核等。

第二章 定 义

第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是用于监测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情况的网络版系统,通过使用账号在线登录的方式进行信息填报和管理。

第四条

用户账号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各类操作人员在系统中身份的一种标识。体系管理系统中,用户账号分为管理员账号、机构账号和浏览账号等3类。

管理员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层级管理人员身份的标识。

机构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身份的标识。浏览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具有浏览部分信息权限身份的标识。

第五条

管理员是对体系管理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分为主管理员和辅助管理员。

主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主要责任人,管理各级主管理员账户,审核下级和本级信息并汇总上报。每个层级设立1名主管理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内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的科教处(科)。

辅助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协管人员,管理各级辅助管理员账户,对系统中本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农业部门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处(科)或相关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第六条 权限是体系管理系统中某个特定用户具有的系统资源使用权力,是对用户能够执行的功能操作所设立的限制,用于约束用户操作的系统功能和内容访问范围。

第三章 账号分配及权限

第七条

省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一分配,每个省份只有一个省级主管理员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市级主管理员上报的信息;分配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省级国家农技推广 机构账号;分配市级主管理员账号;将本省内所有信息报送至农业部;定位查看本省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农业部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各省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牵头部门对省级辅助管理员的设置提出建议,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研究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省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省级主管理员分配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报送信息;定位查看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八条

市级主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县级主管理员上报信息;会同省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县级主管理员账号;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市内的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省级主、辅助 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市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本市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九条

县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会同市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县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乡级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和综合性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县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县内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县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及独立设置的本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填报信息;审核独立设置的乡镇本行业农技推广机构填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 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十条

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省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

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市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

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分配本机构人员账号;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县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十一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是体系管理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与监督管理。第十二条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要求,负责体系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设立服务电话和服务邮箱提供技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各地提出的问题。

第十三条

中国农学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协助做好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相关保障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各设辅助管理员1名。

第十四条

各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渔业等相关行业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按照管理员账号权限所对应的职责,做好账号分配、信息审核和报送等工作,加强对口同级和下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及工作协调。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的录入和报送工作。兼有辅助管理员账号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应同时担负起该管理员账号所对应的职责。

第十六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单位(部门)应确保报送信息的准确、完整。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十七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报送下列有关信息。

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信息。包括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发挥等。

农技人员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工作成效、联系方式等。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包括与农业部科教司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等。

农业部门管理信息。包括各级农业部门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情况等。

第十八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上报信息的时间要求。

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的基本信息原则上每年更新一次,省级主管理员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完成信息报送工作。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履行、农技人员工作任务等情况原则上每季度报送1次。县级主管理员在每个季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县内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市级主管理员应在收到下级上报信息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县级主管理员报送信息的审核与上报工作;省级主 管理员在该季度后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全省有关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根据项目要求及时更新。

第十九条

省、市、县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业务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主管理员,无辅助管理员的直接上报至本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条

独立设置的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相关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县级主管理员。综合性的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将相关信息直接上报至县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一条

各层级所有行业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相关信息,统一由本级主管理员审核汇总,并逐级上报。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

体系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操作严格按照权限进行,未经批准,相关信息、数据不得对外公开。

第二十四条

体系管理系统的账号与责任人一一对应,每个账号应有专人负责。用户初始登录后,应立即重新设定新密码,责任人需保证用户账号及密码安全。当用户账号使用人员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上报。

第七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作为考核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纳入有关项目绩效延伸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将信息填报完成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评指标和各账号对应责任人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具体监督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篇6: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008-07-31 信息来源: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

视力保护色:【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改革和加强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截止2007年底,我州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03个(县级389个,乡镇314个),核定事业编制6103名(县级3683名,乡镇2420名),实有科技人员5665人(县级3327人,乡镇2338人)。长期以来,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科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州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部门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级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稳步推进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物疫病、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机安全监理;农林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服务、指导,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安全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等。强化公益性职能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立足点,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明确细化、分解和落实。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特点,本着方便农民、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要本着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根据县域农业产业特点、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等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州乡镇统一单独设置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关于理顺州县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通知》(楚编发(2006)56号)的要求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乡镇农村经济统计职能划入乡镇统计站,农村经营管理人员调整充实到相关事业站所。

(三)理顺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为便于县级主管部门整合县乡技术力量,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培植,确保重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管理的方式。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管理上,各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调配合。人员录用(聘用)、调配、职称(职务)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安排、考勤等日常管理和考核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主管部门在对乡镇农科人员录用(聘用)、职称(职务)晋升和工作调配上,要充分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在具体工作安排和考核中也要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工作职责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注重协调和沟通,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确保机构有事管,人员有事干。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合理核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划管理、实行县级派驻后,其编制上划主管部门,实行单列,同时仍列入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管理;各县、市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保留原核定的人员编制不变,县、市编制部门要在保留的人员编制内,进一步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县级机构和派驻乡镇机构的编制,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并严格控制管理和工勤人员编制。原则上派驻乡镇机构不核定工勤编制,管理人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现有工勤人员要通过退休等自然减员逐步消化。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明确在编在岗人员和超编人员,并进行永久性公示。要积极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要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防止简单的合并。

(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后,人员实行聘用制,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办法由各县、市人事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提高队伍素质。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各县、市要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等政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要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考核体系,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3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各县、市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严格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要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障经费供给。各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农情统计、森林防火、汛情旱情监测等工作。各县、市要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逐步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应公益性职能要求所必需的服务设备,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二)加强资产管理。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平调和流失。对现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进行评估认定和清产核资,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相应的推广设施条件。对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剥离,剥离后可出租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或出售给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自愿领办、创办农业经营性服务实体的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过去开展经营性服务所形成的历史债务,要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分类处置,逐步化解。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这次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务必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全州改革工作于今年10月底前全面结束。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县、市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集中精力,主动加强协调,亲自参与调研、制定方案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州、县两级农业、林业、水利、编制、人事、财政、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按时完成。

(二)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关系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到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省、州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真正把情况摸准摸实摸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农技推广体系人员队伍稳定,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力保障、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8月15日前各县、市要制定出初步实施方案,报经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农、林、水、编办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改革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方案等各个环节的督促指导,及时帮助各县、市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各县、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州人民政府将派出督导组对各县、市进行督查指导。

上一篇:环境建设下一篇:小学语文考试反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