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2024-06-03

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精选10篇)

篇1: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东安县农业局(2011年8月30日)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1.3万亩。全县辖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总人口61.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3.3万。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0万亩左右,其中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播面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0万吨以上,年可供商品粮20万吨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柑橘产业带基地县。在省厅的关心和支持下,2006年,我县开始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效能评价为核心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 2009年开始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几年来,我县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县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资金使用监管小组和农业科技推广专家组;筛选了水稻、玉米、柑橘、蔬菜四项主导产业,建立了10个示范基地;遴选了100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按10:1比例及相关要求,通过考试考核竞选了100名农业科技指导员;建立健全了乡镇农技服务人员推广责任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专家技术负责制度、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示

范基地和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对该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我局严格执行了资金拨付实行局长审批负责制,分管领导把关责任制,财会人员审核列支制,每年都按项目要求及时足额的拨付了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助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等费用。2010年我局拨付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314375元,人平近3144元。至于个别农技人员向省厅反映未足额领到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实属不实。我局分析,导致个别人员向省厅反映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所致。按照实施方案要求,2010年我局拿出了11万元资金用作指导员绩效考核奖(其中乡镇站指导员8.57万元、局机关指导员2.43万元)。县局考核到乡镇站,设一、二、三等奖,按站里指导员人数分别奖1500元/人、1200元/人、900元/人。各站考核到人,根据各指导员绩效考核得分,分不同档次发放到人。从2010年乡镇站绩效考核结果来看,指导员最高的绩效考核奖拿到了23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

2、推行按实补助和报销费用所致。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指导员深入示范基地作技术指导和开展农科培训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50天。2010年我局拿出了204375元资金用作指导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为奖勤罚懒,我局规定下乡交通费按实报,伙食补助4元/天。由于个别指导员工作责任性不强,下乡时间不多,所领的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

训费用自然就少。从2010年乡镇站指导员所领的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来看,多的领到了2200元,少的只有1400元。

3、实行指导员末位淘汰所致。为提高服务质量,我局对指导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排在最后两位乡镇农技站的末位指导员实行淘汰,并从经营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产生新的指导员补充。绩效考核靠后的指导员,所领的费用本身就不多,加之被淘汰,产生了对项目实施方案不满的情绪,致使其向省厅乱反映情况。

4、推行非指导员不享受补助所致。我县所有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打卡统发。为此,少部分公益性农技员,经局里同意,被县委县政府抽调到乡镇挂职或借调到其他单位工作。因他们未从事指导员工作,所以他们没有享受指导员补助。他们很可能对此做法不满,向省厅乱反映情况。

鉴于以上情况,我局将在省厅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适当缩小绩效考核奖的差距,并积极做好相关人员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项目工作的开展。

篇2: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实施情况工作总结(种植业)

2010年是我市沙坡头区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第二年。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目前,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下面就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我市2008年实施了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将镇乡农技站划归市农牧局和所在镇乡双重管理考核,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运行,我们理顺了人员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通过竞聘上岗,优化人员配置,严格管理考核,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农技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中卫市沙坡头区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员共6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24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23人、大专30人、中专7人。沙坡头区12个镇乡农技服务站均具有必要的办公用房,乡镇农技服务站仪器设备总价在7-14万元的7个,7万元以下的5个。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中卫市沙坡头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确定了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硒砂瓜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三大主导产业。在去年的基础上,确定了推广新品种21个,其中,优质粮食作物4个,设施蔬菜14个,硒砂瓜3个,新技术19项,其中,粮食作物3个,设施蔬菜10个,硒砂瓜5个;精选了科技示范示范户700户,其中,优质粮食科技示范户200户,设施蔬菜科技示范户300户,硒砂瓜科技示范户200户;建设了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推广农业提质增效实用技术,切实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分别是:宣和镇山羊场单种玉米示范基地;东园镇黑山村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常乐镇硒砂瓜科技示范基地;柔远镇日光温室培肥改土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东园镇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沙漠日光温室有机瓜菜种植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前期做好实施方案,中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后期做好总结。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参观学习。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 广,广大技术人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我们对示范户做了经济效益调查,设施蔬菜以70米×8米的大棚为例,种植品种为我们主推的品种西甜瓜NO1,秋茬西甜瓜棚产量达到1800公斤,棚收入15300元,亩产量2186公斤,亩收入18012元。比一般示范户亩产增448公斤,亩收入增11342元。优质粮食示范户产量比非示范户提高10%,效益增9.5%。硒砂瓜示范户产量比非示范户亩增150公斤,亩增产200元。示范基地节本增效显著,我们也对东园镇、镇罗镇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示范基地进行了调查,80米×8米的示范棚棚均产量10180公斤,产值25450元,产量比非示范区提高1866公斤,增22%,每亩增收3097元。香山压砂瓜旱作节水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产量比非示范区产量增加26%,商品瓜率提高20%。粮食高产示范基地玉米核心示范田每亩达953.8公斤,水稻亩产达885.03公斤,较普通大田每亩分别增100.98公斤和54.15公斤。沙漠日光温室有机瓜菜种植示范基地成为去年下半年经济观摩的亮点,接待中央首长、国内外、省内外参观、考察学习百余场次,受到了各界好评,为单位名争得了荣誉,为中卫争得了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简技术力量。

为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市有关文件精神和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 项目实施方案》。8月10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下达了项目实施时间表。8月15日,召开了中卫市沙坡头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启动大会,提出了建设目标。继续聘请自治区和市上在优质粮食、硒砂瓜产业有建树的专家10名,组成了项目实施专家团,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从去年90名科技指导员员中筛选聘任了70名责任心强,有较强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经验和良好作风,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精心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我们积极实践探索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一是精心筛选技术指导员。在去年项目90名科技科指导员中,我们遴选了7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兼顾项目实施的三个主导产业,其优质粮食专业技术人员20人、设施蔬菜专业技术人员30人、硒砂瓜专业技术人员20人。二是精选科技示范户。在去年900名科技示范户中,我们经过效益对比和示范带动能力对比,选定了700名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优质粮食产业200户、设施蔬菜产业300户、硒砂瓜产业200户,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和培训示范户10户。为确保指导员发挥应有作用,我们还明确了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每个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市农牧局、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目前,所有技术指导员均已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分户指导方案,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示 范户手册》,分门别类地指导农业生产技术,发放技术指导资料,示范户物化补贴也已全部发放到示范户手中。三是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我们切实加强了对70名基层农技指导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形式采取专家授课、基地实习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培训成绩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评优、评先和年终个人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使示范县项目取得实效,进一步提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能力和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切实加强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一是集中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进行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二是派出农技人员直接送技术到乡进村,组织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三是以市农技中心牵头,组织沙坡头区农技服务单位和各大种苗公司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技术服务工作,成立三个科技服务团,分片区进行拉网式科技入大棚技术服务和现场培训;三是围绕设施蔬菜、硒砂瓜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搞培训。着力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我们重点培训农民在掌握传统农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培训工作。今年共进乡村培训230场次,培训指导农民2.5万多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按时、质优、足额发放了物化技术补贴。

(三)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我们结合产业分布和种植特色,建设了5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各示范基地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市农技中心组织5名高级农艺师,成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建设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高产栽培核心技术组装配套、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在每个基地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切实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整合项目资金,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如,东园镇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投资50多万元,完成了基地桥、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和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区农业专家、市主要领导多次到东园镇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和沙漠日光温室有机瓜菜种植示范基地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对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四)严格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为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资金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拨付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的通知》相关要求执行,全部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专家组费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等6个方面。

一年来,我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体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机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有的示范户经过培训后,不能及时的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各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 大督查力度,定期下乡对科技指导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组织人员到村、户开展服务指导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0一一年三月十九日

报送:市农牧局。

篇3: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1 正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现状

1.1 农业与农村经济情况

正安县属于西南水土严重流失区域, 现有人口65.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0.568 8万人, 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 全县面积2 595 km2, 全县7.53万hm2耕地中有6.77万hm2中低产田土, 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 809元, 农业总产值31亿元, 农业增加值19.1亿元, 农业基础极为脆弱, 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 人地矛盾突出、农业资源短缺、生态承载力下降、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贫穷落后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主要矛盾[1,2]。

1.2 主导产业的主推技术遴选情况

正安县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茶叶产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 确定选择了优质茶叶福鼎大白、金观音、白茶叶一号、龙井43、乌牛早等, 主推技术为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测土配方施肥、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的修剪技术等。水稻是正安县主要的粮食作物, 因此选择了优质稻种植, 水稻产业主推技术为抗病虫害品种、旱育稀植栽培、三沼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3,4]。

1.3 指导员帮包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示范户遴选条件和程序, 2013年遴选1 000个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的示范户。其中茶叶产业示范户360户, 水稻产业示范户640户, 按照指导员指导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1+10+10”的要求, 每1名指导员帮包10户示范户, 每1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 10 000户辐射农户中, 茶叶种植户3 600户, 水稻种植户6 400户。按照职责分工、岗位设置情况, 在全县农技推广人员中遴选了10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 其中:县级农技推广人员51人, 镇级农技推广人员49人, 分布在19个乡镇, 130个行政村。为了抓好茶叶、水稻产业标准化建设, 分别在瑞溪镇燕子坝村鲁家坪组、新州镇新州村向家坝组建立了茶叶、水稻产业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1个。茶叶基地面积13.33 hm2, 其主要开展杀虫灯及粘虫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茶叶修剪等技术示范与培训, 带动全县1.5万hm2茶叶标准化建设;实施水稻基地面积14.07 hm2, 涉及82户农户, 其主要开展了内香8518和超级稻科优21为主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生态育秧、机插秧等新技术, 采用杂交优质水稻种、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运用旱育保姆和无纺布、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 带动全县6 666.67 hm2水稻标准化建设。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正安县组建项目行政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及督促检查,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及任务, 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 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将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到位, 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二是成立项目技术实施小组, 同时抽派8名技术骨干组成县级水稻及茶叶产业专家技术小组, 主要负责本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技术的指导及技术指导员的培训等工作。县级技术专家组积极主动参与到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 全年共计培训茶叶产业指导员和水稻产业指导员各3次, 专家组还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指导, 全县上下形成了由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农户及辐射农户密切相连的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2.2 建立各项制度, 严格兑现考核

为了加快推进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制定了《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聘用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方案》《正安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指导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 并将各项制度上墙公示, 按照相关内容落实到人。项目完成后, 县农牧局抽派一组干部深入示范户检查验收每名指导员工作实效, 以此作为年终兑现指导员补助服务费的依据。

2.3 精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在项目实施中, 正安县采用了“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模式, 建立了专家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科技示范户”门牌张贴到位, 示范户物化补贴也全部发放到示范户手中。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牧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 明确了各方权利和义务, 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指导方案, 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 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确保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 做好技术指导记录, 并指导农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和农事操作记载, 指导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依靠科技致富, 每位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每个农户8次以上, 使每个示范户接受培训5次以上。

2.4 强化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正安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依托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 在全县建立了2个示范基地, 分别是新洲镇新洲村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和瑞溪镇燕子坝村茶叶示范基地, 各示范基地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基地标牌, 每个基地明确了1名负责人和1名技术指导专家, 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基地中积极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提高示范基地的档次, 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观摩学习3次, 组织农户培训3次, 真正带农民到田间地头学习, 增强农民科技示范能力的培养。

2.5 注重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技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一是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选派了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分4批次进行异地培训, 其中在贵州省农科院重点班培训的有30人, 在遵义市党校普通班培训的有30人, 在县农牧局集中培训的有100人, 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 (水稻、茶叶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机推广, 以及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能力和农民种植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切实加强了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 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集中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派出技术指导员直接送技术到乡进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仅2014年第4季度, 正安县就派出农业科技指导员20余人, 采用进村办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培训60场次, 培训指导农民3 000余人, 发放技术资料5 000余份。三是拓宽学习渠道, 利用网络进行零距离培训。引导指导员通过进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6 项目结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项目实施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植保绿色防控项目结合, 为使茶叶产业持续发展, 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服务于基地建设;二是项目实施与《正安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等结合, 在水稻产业中, 大力推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并组装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等配套技术, 项目实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2.7 强化督促检查, 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由局督察室牵头, 抽调10名工作务实、纪律性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督察领导小组, 分阶段对每名技术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并做好记录作为年终兑现入户补助费的依据之一, 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示范效果差的指导员做到时时提醒, 责令其整改落实到位。

2.8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加强项目预算与财务监督管理, 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 专款专用。

3 取得的成效

3.1 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 提高了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农技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 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出现了“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一是水稻示范户增收稻谷213.688 t, 增收68.38万元, 辐射户增收稻谷1 144.325 t, 增收366.184万元, 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水稻1 358.013 t, 增收434.564万元;二是茶叶示范户增产77.522 t, 增收310.088万元, 辐射户共增产茶叶885 t, 增加经济效益3 420万元, 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茶叶962.522 t, 增加经济效益3 730.088万元。

3.2 技术指导员服务意识增强, 农技推广能力显著提升

3.2.1 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 特别是实行分包到户、农户评价的制度, 增强了指导员的服务意识, 指导员结合农时季节进村入户指导、座谈, 见面率高了, 指导到位了, 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技术指导员的农技推广能力, 在技术指导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技术指导员。

3.2.2 提升了集成创新能力。

2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 一改过去常规栽培方式, 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组合, 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加强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 开展技术培训, 共举办水稻和茶叶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培训共4期, 参训人员300人次, 辐射带动农户528户, 经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 产业示范户掌握了配套技术, 达到示范的目标;二是选择采取配套技术, 水稻示范基地采用品种科优21、内香优8518等高产优质品种, 应用旱育保姆拌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油菜粉碎秸秆腐熟还田、三沼综合利用等多项配套增产技术, 茶叶采用了幼龄茶叶—花生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 水稻完成了示范基地面积14.07 hm2, 示范区平均产量8 190 kg/hm2, 总产量120.207 t, 总产值40.870 3万元, 比上年平均产量6 750 kg/hm2增加1 440 kg/hm2, 按3.4元/kg计算, 平均新增产值4 896元/hm2, 新增总产值6.3万元。茶叶示范基地完成面积14 hm2, 通过验收, 示范区平均产量1 341 kg/hm2, 总产量18.774 t, 总产值56.322万元。示范区平均产量较上年平均产量1 027.5 kg/hm2, 增加313.5 kg/hm2, 按40元/kg计算, 平均新增产值12 540元/hm2, 新增总产值17.556万元。示范基地增收效果显著, 示范带动效应强, 提高了示范区科学种植水平, 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及带头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 为新技术、物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3.2.3 提升了技术干部团结协作能力。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广泛参与、工作目标整体推进的项目, 项目实施以来, 县、镇两级农技人员、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 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形成了通力合力的局面, 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 实现了农技推广事业和谐发展。

总之, 通过项目建设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 因此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1 管理体制不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虚位、缺位、错位现象严重,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仍然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部分农技人员长期抽调他用, 如2013年到土肥站从事土肥技术推广的一名工作人员, 就被抽调到村里担任了2年第一村支书这种管理体制的实践运行, 导致条块管理不顺、推广渠道不畅、协调机制不活、工作职能不专, 成为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4.2 农技培训不到位

农技推广员没有职业资格标准, 建议加快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包括乡镇级农技推广员资格条件等。基层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缓慢, 建议加大力度, 开展农技推广员综合性培训工作, 以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培训场次仅注重形式和培训过程, 而对群众的针对性服务和现场指导不足。建议增加经费, 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4.3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使产业发展效益低。因此, 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 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4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技术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建议政府部门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明确其占农业投入的比重及年增长率。与此同时, 在区县科技资金中, 把农业科技服务资金单列, 建议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摘要:介绍了正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并指出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取的主要做法, 总结了取得的成效, 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做法,成效,问题,建议,贵州正安

参考文献

[1]杨永碧.黔南山区农技服务现状及创新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 :324.

[2]童军, 余敏.加快农技连锁经营促进体系健康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 2003 (6) :11-12.

[3]李小群.论区域性农技服务机构的建立[J].农村经营管理, 2004 (10) :46-48.

篇4: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会议对2012年项目启动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布署,要求各位科技指导员能够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有计划、按步骤地做好示范县项目各项工作。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重点遴选好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搞好面对面对接,且搞好技术指导对接,为全年工作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桦甸市农业局 鲁相臣 李姝 供稿)

集安市将全力创建特色精品乡镇

为了全力抓好创建精品乡镇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创建精品乡镇实施方案》,并于8月21日召开了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暨创建精品乡镇启动大会,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至2015年,利用二年半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包括基本达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提档升级阶段,将乡镇政府所在地打造成镇容镇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郁,能充分体现集安特点和亮点的精品乡镇。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学员考察黑木耳种植先进基地

为进一步增强学员对国家阳光工程食用菌工专业培训的了解,提高黑木耳种植实用技能,8月7日,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组织85名培训学员到和龙市发展规模最大、种植户最密集的头道镇长仁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在种植基地,学员们认真听取了种植大户由少到多的黑木耳种植发展过程,并与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学习。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经验,也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为和龙市阳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和龙市特产管理总站 王丽华 供稿)

通化市着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

篇5: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部和财政部安排下发7.7亿专项资金,决定在全国770个县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每县安排资金100万元,分配给我省39个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主要实施内容

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1的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障人员经费。

二是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三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县围绕3-5个主导产业,遴选培育1000个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四是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地等,每县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

五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每个示范县每年挑选100名左右的基层骨干农技人员,集中培训5天以上,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示范县遴选条件

1、县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有完整的工作思路,县政府要有贯彻国发30号、省政府7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推广机构职能明确,机构设置合理,县编办要有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全供事业单位的文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顺畅,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县人事部门要制订完善的人员聘任制度。

2、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健全,专业技术力量较强,具备示范推广的基础条件;

篇6: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2012—20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作为种田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实施工作中的一名科技指导员,在区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示范户的支持下,坚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择优选择,示范带动、明确职责,共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到种田乡示范户家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培训提高自身科技服务指导能力根据**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种田乡农技中心举办了3次农民学习培训班。组织了600多农民学习培训。学习了马铃薯无毒种植,玉米双垄沟栽培技术等种养殖方法。通过此次培训,使自己和农民学到了科学指导种养殖的方式、方法,为科学指导科技示范户,顺利实施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生产技术的需求,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户带动5户辐射户,全面带动5个村民小组的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篇7: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一、积极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

我于 2010年12月7日 至11日在文山州农业学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技术充电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概况、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特点和模式、蔬菜发展动态及栽培技术、现代农技推广服务的基本技巧与途径、互联网应用技术及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技能与实践等。平时积极参加蔬菜产业组的技术指导员集中培训,注重搜集蔬菜生产相关资料,重点加强设施蔬菜方面的知识积累,不断提升入户指导水平。

二、加强指导,确保实效

项目启动后,我就开始进村入户,与科技示范户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一是对示范户宣传介绍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技术指导员工作职责及任务、科技示范户的责任、义务,让科技示范户充分了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带动蔬菜产业的全面升级。二是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示范户的生产实际,制定年度技术指导方案、分户技术指导方案。三是按照每户150元标准,及时兑现示范户物化补助;与示范户签订服务承诺书;指导示范户认真填写示范户手册。四是与示范户分析、讨论增收渠道,积极主动参与产前、产中直至产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引导示范户与市场对接,实现增产增收。五是根据农时以及示范户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入户,对每个示范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此外,还通过电话与示范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目前已下乡开展技术指导6次以上,因精心组织,10户科技示范户参训率均达到了100%。项目期间,先后对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进行集约化栽培、节水滴灌、设施栽培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培训,让农户充分了解了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主推的技术等,使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成就我与科技示范户新的发展

与科技示范户长期的相处,零距离的接触,成就了我服务手段的创新;生产管理的全程服务,促我总结出一套技术指导员的工作方法。为提高项目的认知度,结合生产实际我积极撰写信息,并在省、州、市及国家农业信息网上发表。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激发了科技示范户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勇气,使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蔬菜产业的增产增收、全面升级有了新发展。

四、今后的打算

1、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帮助指导科技示范户。

2、根据各科技示范户的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给他们下一步种植的品种提供相关信息。

3、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科技示范户需要的前提下,及时沟通联系相关部门、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科学种植的技术。

篇8: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

2009年, 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简称“示范县”, 以下同) , 投入7.7亿元, 对全国770个县进行扶持, 2009年~2011年中央财政针对该项目共投入资金23.7亿元。2012年, 农业部将该项目更名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投入资金26亿, 在全国37个省级实施单位 (含3个计划单列市、2个直属垦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的2 555个农业县继续组织实施。

截至2013年, 项目已正式启动5年。项目的实施, 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 分析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以广东省2009年即被纳入补助范畴的22个示范县 (市、区) 为例进行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以供在后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中参考。

1 项目实施概况

5年来, 广东省22个示范县共确定了水稻、茶叶、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132个 (次) ;推广了粤科黑皮冬瓜、白花藜豆等主导品种924个 (次) , 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绿色食品原料 (水稻) 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主推技术608个 (次) , 组建了专家组24个, 确定了县级专家289个;建设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40个, 其中重点建设56个;培养了农业技术指导员2 400个;培育了科技示范户24 000户;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普遍达到100%, 辐射率达到90%。总体来说, 项目的实施为基层农业服务站、技术指导员搭建了为农服务的平台, 为农技推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进程中, 走出了一条通过示范效应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1]。

2 项目实施主要措施及经验

2.1 加强组织管理, 确保责任落实

各示范县都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农业部、财政部、人事等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的实施和日常工作落实, 同时成立专家组, 吸收具备中、高级职称及拥有丰富农技推广、科研工作经验的农技人员担任专家, 由专家组根据项目实施要求, 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 制定具体推广实施方案, 明确专家组、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的职责任务, 各乡、镇 (街道) 也根据县级农业部门部署成立管理小组, 负责项目组织发动、舆论宣传、管理推进等工作, 部分示范县还通过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对外公布项目管理和有关专家联系方式, 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 分工负责, 落实目标任务, 强化组织管理, 层层推动, 抓落实, 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2.2 加强检查考评, 强化项目管理

为强化项目管理, 确保顺利推进, 广东省建立了省-县分级检查考评机制。省由农业部和财政部门组织专项检查组, 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五大任务”为核心, 每年定期深入示范县开展项目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并根据实地检查情况和电话抽查结果进行考评, 对考核成绩靠后的县 (市、区) 予以通报警示或淘汰, 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各示范县根据项目实施要求, 与专家、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签订合同, 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 将工作纳入年度业绩目标进行考核, 并建立监督抽查机制, 对其保持动态跟踪, 对不能完成合同规定任务的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进行淘汰, 重新推荐补充。

2.3 加强科技培训, 提升人员素质

提升基层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强项目实施效果, 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一是加强农技人员培训。由省级统一安排, 每年组织22个示范县的农技推广人员骨干到广东省现有的部级和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据统计, 5年来, 共培训农技人员11 000人 (次) 。通过专业培训, 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服务农民效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各示范县围绕当地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 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到各乡 (镇) 巡回举办技术培训班, 传授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 并加强指导员和示范户的互动, 将示范户的需要反馈到县级农业部门, 根据农户需求来安排专项培训, 解决农民面临的紧急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以来, 22个示范县举办各类培训班2 000多期, 培训农民110 000人 (次) 。三是加强良法推广示范培训。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形式, 推广农业主导品种, 示范培训主推技术。据不完全统计, 240个示范基地共举办技术观摩活动3 300多次, 接收观摩农民和技术指导员40万人 (次) 。

2.4 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交通要道树牌、会议等宣传工具和途径, 广泛深入宣传,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09年项目实施伊始, 广东省即对示范县提出“三个一”项目宣传要求, 即:每年向县政府汇报一次、在县域主要新闻媒介上宣传报道一次, 每个月在“中国农业推广网”上报道一次。各示范县积极利用农业信息网、各镇村公告宣传栏、地方电视台和印发简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潮安、曲江、乐昌等示范县在利用好各类宣传媒体的基础上, 还在交通要点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

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推进效果良好, 但个别市、县仍存在一些问题, 距离国家“建立起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2]要求有一定差距。

3.1 项目进展不平衡

受地理条件、经济条件、产业布局和农业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3], 项目建设不平衡, 进度难以统一, 先进县与后进县有差距。

3.2 部门协调难度大

项目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机等多个行业, 涉及多部门, 统筹实施有一定难度, 各自为政现象明显。

3.3 规范不够

个别示范县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未按照规定要求建设, 存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非长期固定且标牌不清、技术指导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手册填写不完善、资料缺乏整理归档编成册等不规范现象。

3.4 产学研结合不强

项目实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 但在如何引导产学研结合和引导农业专家进一步面向农村, 面向农业生产, 深入基层, 开展科技攻关, 解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性问题等方面, 仍有一定不足。

3.5 农民素质较低

近年来, 国家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农民科学种养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由于农业效益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中素质较高的青壮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和县镇从事非农工作[4], 留守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大多年龄偏大, 知识偏低, 对国家政策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有差距, 一定程度影响项目实施。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督导, 促进平衡

省级要认真做好项目督促指导工作, 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层层抓落实。对工作力度不够、工作进度缓慢的地方, 及时指出。对工作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认真总结, 加强宣传, 引导和督促示范县学先进、赶先进和超先进, 促进示范县项目建设平衡发展。

4.2 加强领导, 注重配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 涉及部门多, 协调任务重。省、市、县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 主动加强与财政、水产、畜牧、农机等部门的协调, 争取配合, 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 加强管理, 规范流程

规范的管理是项目有效实施的保证, 要从机制完善、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资金使用等技术层面入手, 按照项目实施的各项规程、标准、指标和政策规定, 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指导和协调, 使项目投入、进度、质量得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控制, 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4.4 加强对接, 整合资源

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 整合科技资源, 统一管理, 强化农业科研,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利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团队, 加强基层技术指导, 促进农业科研、教育、技术上下对接, 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推广作用, 形成技术转接机制, 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 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

4.5 加强培训, 提升素质

农技推广工作是以培养、教育和组织农民为主要内容[5], 各地在运用政府资源开展培训的同时, 要不断拓展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渠道, 尤其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 通过开办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班, 组织有文化、讲技术、善经营、懂传授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 使之成为科技致富先进典型, 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中坚力量, 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晚治, 曾三峰, 汪凤桂.农业强省战略下广东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与趋势[J].南方农村, 2013 (5) :27.

[2]白金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 2012 (9) :8.

[3]李刚, 李楠, 叶石界, 等.广东粤东西北, 面积约占全省七成, 人口约占全省一半, 却只为全省贡献21%的GDP, 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环珠“三集群”[J].南方, 2012 (18) :11.

[4]陆俊, 汤琼.山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及其对广东省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2) :180.

篇9: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问题;对策;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着力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的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达州市达川区已连续7 a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完善,取得了较为十分明显的成效。

1 成效与问题

1.1 实施成效

达川区严格按省农业厅要求,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高效推进了项目工作。一是理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技站全部由以块管理为主变为以条管理为主。二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三是确定了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明确了水稻、苎麻、蔬菜、水果、玉米和马铃薯6大主导产业,6大产业7年共推广主导品种195个和先进实用新技术89项,科技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辐射带动户到户率和到位率达100%。四是选聘了技术指导员。每年均组建了20名以上成员的专家组,7 a共选聘技术指导员756名。五是认真遴选科技示范户。7 a间在麻柳、福善、檀木、赵家、大堰和金檀等32个乡镇316个行政村认真遴选了科技示范户7 530户,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2 434.73 hm2,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近8.0万户,辐射带动面积1.192万hm2;六是抓好科技示范户培训。对7 530户科技示范户全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送发了各种技术资料近5万份。七是扎实创建示范基地。6大产业共创建示范基地32个,面积达1 864.4 hm2,示范引导作用明显。八是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依托项目的实施,自2011年开始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共计投入450万元,对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技站进行农技推广能力建设,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技站推广条件不断加强,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九是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据测产,7a间6大主导产业的7 530户科技示范户667 m2平增产5.3%,共增收378.4万元,667 m2平增收103.6元,户平增收502.5元。达川区麻柳镇2015年22.4 hm2水稻科技示范户核心示范片,667 m2平产量825.3 kg,比辐射户667 m2平产量567.8 kg,667 m2平增产257.5 kg,667 m2平增产45.3%。

1.2 存在问题

1.2.1 基层基础不强

2000-2012年,达川区乡镇农技站实行块管理为主。期间,办公条件、基础设施受到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场所被占有或拍卖,据调查,2000-2009年,全区54个乡镇农技站办公用房中,有32个被占作他用或拍卖,致使他们办公无场所、服务无场地,只能与乡镇其他部门联合办公或由乡镇指一间办公室办公;二是农技推广设施设备等普遍不全,农技推广培训设施、办公设备、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残缺不全或遗失,农技推广工作服务无手段、无设备、下乡无工具,农技推广工作全靠“一张嘴、二条腿”的原始服务手段来进行和完成。可喜的是自2011年以来,达州市达川区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54个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才得到一定改善。

1.2.2 示范户遴选不当

受项目物化补助的诱惑,个别乡镇、村、社在示范户遴选上任人为亲、弄虚作假。表现在:一是个别村、社干部把积极性不高、示范作用不强的亲戚、朋友上报为示范户;二是一些村、社干部在上报示范户名单时,应付了事、闭门造车,把本不应作示范户的人或外出打工的人上报为示范户;三是个别村、社干部把自己的家属、子女同时上报为示范户,“一利多占”。

1.2.3 部门配合不力

达川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涉及水稻、苎麻、水果、蔬菜、马铃薯、玉米6大主导产业,具体实施单位有区农广校、区种子站、区农技站、区茶果站、区蔬菜站、区经作站和32个实施乡镇农技站,范围广、部门多,因此在相关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配合上存在一些不足。如信息的上报、材料的收集、入户指导的协调等。

1.2.4 入户指导不深

756名技术指导员涉及多个区级部门和32个乡镇农技站,思想认识、人员素质、工作责任等不一样,加之日常工作、生产经营与技术指导时间冲突等原因,致使进村入户指导的力度和深度不一。一些技术指导员往往重点(示范点)、重近(离场镇较近)、重边(公路边)示范户的指导,入户指导时间和入户指导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偏角、死角。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有效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笔者认为需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2.1 强化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是党委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第一平台。为此,各级应加大对乡镇农技站的建设力度,实现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村有工具。一是地方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镇农技站设备建设,逐年逐乡打造,整体推进;二是项目中用于乡镇农技站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比例偏低、金额偏少,应适当提高;三是可以在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项目中适当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镇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

2.2 强化责任,加强示范户遴选

一要严格把握示范户的标准,把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加等水平较高、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的农户选为示范户;二要认真开展摸底,切实摸清乡镇农业特色产业和有代表性农户的基本情况,不能完全依靠社、村、乡(镇)层层上报名单,否则,一旦项目下达实施,示范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三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把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加工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选为示范户;四是示范户一定要经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名单上报后,区、乡要派专人深入示范户逐一核查真伪和是否具有代表性。

2.3 强化考核,增强部门协作力

一是区农业局要加强对区、乡项目实施单位的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各自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二是项目实施单位要各自确定专职人员专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材料上报、信息收集、档案管理等项目工作;三是对项目实施单位和专职人员的考核拉开差距,逗硬考核。对项目实施工作不力、材料上报不及时、下达工作不按时完成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批评,并对项目实施单位扣减项目工作经费,对个人扣减绩效考评资金。对项目工作完成好、材料上报及时、管理规范的单位和个人要增加工作经费和绩效考核资金。

2.4 强化督查,深化入户指导力度

一是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将示范户的满意度和指导后产生的效益,作为技术指导员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末位淘汰。二是区农业局组织专人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示范户进行随机抽查,特别是对边远的示范户进行抽查,确定技术指导员服务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明显。抽查结果作为技术指导员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对考核结果实行公示,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篇10:东安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有关情况汇报

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德化县农业局 2011年11月日

2011年是我县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第三年。在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高农技推广工作效能,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带动,理顺关系,提升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凝聚力 1.项目实施,激励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信心。项目的实施,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体系进行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了农业技术推广站,把原来的农技、经作、农机编制从农业服务中心划出归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全县18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编制114人,实有人数114人,均为乡(镇)股级全额拨款公益性单位。相关文件的出台,完善了管理体制、规范了运行机制、精干了人员队伍、保障了人员经费和优化了工作条件,大大激励了基层农技人员服务“三农”信心。

2.理顺关系,促进基层农技人员工作重点转移。县级派出到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 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所在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技推广站实行县、乡镇双重领导,以县农业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人员和工作经费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业务工作由县级主管部门安排,乡镇政府监督抓好落实;职称评聘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进行考核。乡镇农技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充分听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防止因条块分割、管人与管事分离而导致一线农技人员管理缺位、推广经费无保障、推广工作受影响,基层农技人员才能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明晰。

3.建设体系,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县农业局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要求农技人员在其位必须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将工作业绩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给予优先考虑,确保他们在农村蹲得住、留得下。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带头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1.加强制度建设。我局制定了六项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三是建立农技人员考评制度,实行服务对象、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 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通过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知识结构、农技推广理念、推广方式方法上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五是建立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教学单位、专业服务组织和涉农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同时还建立岗位竞聘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包村联户制度、问责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将主导产业区域分布图、指导员包村服务图及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上墙,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农技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服务更加到位。

2.创新运行机制。一是完善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增强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将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和传统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了多渠道信息传播与采集。二是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建设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对农民进行技术、资金等帮扶,发挥社会化服务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即新技术学习接受能力,技术成果转化实施能力,农技推广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兴办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区。在科技示范园区内直观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组织科技示范户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一般户,一般户带动普通户的科技示范带动模式,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是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采取参与式培训,互 动式学习,通过以校带村方式培养农民辅导员和土专家,发展村级科技示范户,并带动周边农户科技致富。

3.提高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效地解决了部份农技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职的现象。二是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三是公益性职能和社会化服务互为补充。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农科单位、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对农民进行技术帮扶,发挥社会化服务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增强了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进一步地突出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农技人员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更有信心和决心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4.做好培训工作。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是培养一支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较高业务素质与推广服务能力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的现实需求,我县每年安排100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分类别(重点班、普通班)、分产业分期分批到省培训基地开展7-15天(重点班为15天)的集中培训。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专家组成员分产业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举办了德化梨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黄花菜冬季管理技术,淮山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稻草包芯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春秋季动物防疫培训班和畜禽繁殖员培训 4 班共15期,参训人数1500多人次,发送手机短信500条次,发放科技材料1000多份、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精通、扎根基层的服务队伍。

三、增创工作亮点,提升主导产业

1.树立服务形象。我局提出了围绕“三个一切”和“一个落脚点”的服务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农技人员的服务意识,把“一切为了农民,一切服务为农民,一切方便农民”作为服务农民的出发点,把农民满不满意作为干工作的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要求农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培育示范点,建立示范基地,落实好物化技术服务,为农民传送扎实有效的关键技术措施,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每个技术人员要根据专业特长联系10户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经常深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使联系制度经常化,和农民交朋友,向农民传技术,增强与农民的感情,树立农业部门良好的服务形象。

2.加大基地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以水稻、德化梨、蔬菜、德化黑鸡、茶叶等农业主导产业建设10个示范基地,农业局局长与各示范基地签订了试验示范基地任务合同书,各个示范基地统一制作了固定标牌,明确了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确定了基地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在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 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切实做到经得起农民看、能够带农民干的示范作用,并定期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到基地观摩和学习,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功能。

3.示范基地成效显著。示范基地为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提供了直观的“五新”技术展示和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技术的普及率和入户率。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水稻、马铃薯、德化梨、黄花菜、茶叶等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低毒残留新农药推广,德化黑鸡、德化黑兔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一系列培训,共56期,参训人员4480人次,辐射带动农户3500户,经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各产业示范户取得较好的成效,示范效果明显突出,深受农户好评,呈现一批典型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增产增收,达到示范的目的。如:①建立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展示基地300亩,4月25日经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片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鲜薯达2358.8公斤,比紫花851亩产1872.9公斤增485.9公斤,产量提高25.9%,产品优质率达95%,商品率达85%。②在上涌镇云路村建立超级稻核心示范片300亩。主推D奇宝优

527、特优627、Ⅱ优1273等超级稻组合。9月16日,经省、市、县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示范片平均亩产655.2公斤/亩。③建立黄花菜示范片300亩,示范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巩固发展全县1.8万亩黄花菜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包装向高端层次发展。④新增淮山生 产基地面积700亩,建立示范片200亩,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⑤示范推广德化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1.2万亩、配方施肥技术5000亩;建设“梨品种结构优化”示范片150亩,完成高接换种5.4万个芽,成活率90%以上;完成“优质早熟梨果实套袋综合技术试验研究”项目,项目实施620亩,辐射带动1420亩,平均亩产优质梨果756.64Kg,成功率92.6%,优质果率83.1%,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1.6。⑥新建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00多亩,核心示范片120亩;示范推广茶叶专用肥1.5万亩;改造旧茶园3000亩,园内增种绿化树9560棵;组织茶叶企业参与全省名优茶(秋季)鉴评活动,进行“2011年现代茶产业”项目泉州试验站示范县建设相关工作。⑦德化黑鸡、黑兔存栏数分别为54万羽、9.3万只,出栏数分别为80万羽、16万只,在浔中镇龙翰村、土坂村及龙浔镇高阳村建立3个德化黑鸡饲养场,加强德化黑鸡、黑兔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加大对示范户的培育和技术指导,使各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促进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极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创建农业品牌。完成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缘农产品QS认证申报工作和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复查换证工作。组织德化淮山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化黑鸡产业合作社列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以德化黑鸡为特色主导产业的三班镇龙阙村被列入“全国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此次我市唯一入选示范村镇;吉盛黑兔养殖有限公司“龙翰”肉兔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戴云黑鸡养殖有限公司第二次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祥源大果油茶、群芳农业、“十八格”黄花菜3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德化戴云黑鸡”商标获泉州市知名商标;联盛黑兔养殖、生绿农业2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国宝云龙谷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泉州十佳乡村休闲基地”。

5.拓宽销售渠道。①特色农产品销售点、专卖店有新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户100户,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现全县共有合作社235家,注册资金1.39亿元,社员7000多人,带动农户1.6万多户。在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建立德化黑鸡专卖店6家,新增德化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5个达40个,举办特色农产品品尝会2次。积极协助企业与超市实现“农超对接”,组织德化特色农产品进驻新华都超市,先后在福州五四店、泉州丰泽店、安溪大同店、德化瓷都店等四个门店设立销售专柜。在德化湖前建设“农产品特色一条街”,组织15家专业合作社进驻。②电子商务显亮点。德化县戴云黑鸡养殖有限公司开发了一套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对提货卡进行升级。持有提货卡的消费者在全省范围内只需把提货卡的卡号及密码用手机发到***。待系统确认后,消费者再回复自己的地址及联系人,公司即可通过快递送货上门,给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还有的营销商在阿里巴巴、淘宝建立网上销售点。这 些电子商务平台开通后,为我县农产品打通一条便捷的销售平台。

6.增产增收显著。粮食播种面积23.84万亩,产量8.89万吨。水果产量6.92万吨,比2010年增产(下同)4.8%;其中德化梨产量达1.2万吨,比去年增产33%,产值增加21%。茶叶产量950吨,比增14.5%。肉蛋产量2.901万吨,比增3.24%;其中德化黑鸡、黑兔存栏54万羽、9.3万只,比去年增加4万羽、0.3万只。水产品总产量0.1637万吨,比增0.43%。

今年科技示范户陈福达种植的春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鲜薯2358.8公斤,比普通菜薯紫花851亩产1872.9公斤增485.9公斤,产量提高25.9%,产品优质率达95%,商品率达85%,亩产值增583元;上涌镇云路村优质稻示范户张玉记种植的丰优22经实地测产验收,亩产581.9公斤,比去年亩增45.5公斤,比增8.3%。今年德化梨销售价格同比2010年上涨30%,其中套袋梨最高售每公斤14元,平均10元,无套袋梨最高每公斤7元,平均5元。今年就德化梨一项农民总收入8400万元,比2010年增加5000万元,增收3400万元。实施德化黑鸡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手打造打“极品鸡、月子鸡”等系列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德化黑鸡由原来每羽88元提高到128元,产品还供不应求,每年销售80万羽,增加农民纯收入3200万元。黄花菜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田间管理,当年验收示范户苏宜华的黄花菜亩产量108 kg,比 9 原来亩增38 kg,比增54.28%。

四、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情况

1.依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10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是激发农技推广活力和创新动力,充分调动农民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载体。根据《2011年福建省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工作方案》(闽农科教„2011‟17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德化县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方案(试行)》(德农„2011‟118号),按照我县目前主导产业现状和产业集中度,以及产业中农民基本素质,围绕10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10所农民田间田间学校。

2.参与式培训激发农技推广活力和创新动力。以前开展的技术推广是从上而下的,培训什么由专家和技术员主观决定,有些内容并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所以针对性不强,满堂灌、一言堂,农民不满意,并不清楚,常常是钱花了、力气出了,却不见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该主要“对人”,应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帮助农民去发现、分析,帮助农民决策,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信息、选择和途径,真正解决农民所需、所盼,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才是真正的农技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种“参与式培训”,是建立在了解农民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以农民为中心,旨在启发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发挥他们相互间的传播和拓展能力,尤其是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最终使农民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参与式培训方式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真正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目前,我县已开办10所农民田 间学校,有基本固定学员275名;开设水稻、德化梨、茶叶、黄花菜、德化黑鸡等5个产业10个具体品种的专业课程;依托10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示范场(田),设立10个农技信息宣传栏;每个农民田间学校开展了3~5次培训,参训农民300余人,辐射带动5000余人。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

按照示范县项目工作阶段的要求,及时上报工作动态,加大项目实施宣传力度。今年在中国农业推广网发布各种信息93条,已被采用83条,泉州晚报2条,采编农业电视节目42个在县有线台播出,农业信息网累计点击率231533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六、下阶段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提升项目的知名度。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考评机制,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科技进村入户等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上一篇:小学英语如何布置家庭作业下一篇: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