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4-05-28

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精选8篇)

篇1: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重点课题子课题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扬州市维扬区教研室高静 执笔 扬州市梅岭小学余国红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变化,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产生的。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它是一个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评价目标,制订评价标准,构建现代评价体系成为新一轮课改深入发展的必需。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急待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说:“培养新的人才需要新的教学过程,再好的教材,用老的方法去教,也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它促使教师树立“轻负、高效”的意识,追求优质教学,锻造优质课堂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然而,长期以来,一系列关于优质课堂评价问题,如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为优质课?优质课堂有没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又是怎样的?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质课堂教学的研究。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符合教学实际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和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研究优质课堂教学,建立优质课堂新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题的界定

“优质课”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开展的富有创造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优质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师生在这样的课堂浸润中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

“小学数学优质课”是指小学数学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所开展的富有创造

性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它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代表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高水平。

“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是指人们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并运用“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优质进行评判。评价一节课是否优质,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要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课堂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要达到改善教学品质、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为当前优质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丰富优质教学的内涵。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提炼和制定出一套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充分调动学生潜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3)通过对优质课堂评价标准的实施,促进教师自觉反思,主动探索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力图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在美国的兰祖力和里斯所著的《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一书中提到优质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将教学搞活,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富有意义,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达到有机结合,从而给现有的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在教学评价方法方面,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而我国更多地采用质的评价,且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指标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有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所提出的一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教育实验”建立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刘志军提出的分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局限于理论构建,缺少课堂实证研究;缺乏对课堂教学客观、准确、精细的描述;局限于评价标准与指标法,缺乏有效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此丁朝蓬教授指出,中国的课堂教学研究要更多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对课堂教学的多角度、多类型的描述,同时建立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行为分类系统,综合使用定量方法和质的方法。”

我区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着眼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通过对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学习、解剖、提炼,制定出一套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并运用它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评价的研究。这种由课堂中提炼,再应用到课堂中去的评价标准对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及依据

1、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将“发展”引进教学领域,并进一步探讨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即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优质的教学方法。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注重师生角色和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优质教学及评价的基础理论,为构建优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2)课堂实录法:通过对优质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为提炼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实践素材。

(3)调查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以及影响课堂优质教学的因素。

(4)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策略及评估体系。

(5)个案法:通过部分教学个案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一般规律。

(6)行动研究法:运用该方法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找促进小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措施。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既有先进理念的、又有很强的操作性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并在标准的制定、实施、完善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学生观、学科观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

2、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设计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分析的准确性、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小学数学课堂各环节优质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等;

小学数学课堂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其中,“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是重点,前面的各项研究是为评价研究搜集素材,提供依据和借鉴。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1——2007、12)

①研究课题前期论证;

②成立研究课题组;

③填写课题申请报告,申请立项;

④拟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文献;

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⑥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2、实施阶段

(一)(2008、1——2008、12)

①探讨“优质课”的内涵;

②基于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研究;

③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④申请中期成果评估。

3、实施阶段

(二)(2009、1——2009、8)

①基于评价标准对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进行评价,不断修订、完善评价标准;

②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4、总结阶段(2009、9——2009、12)

①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出版有关论文及教学设计,完善研究报告,总结经验。

③提出结题申请,开展课题总结汇报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2、个案分析、实验研究论文。

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中期研究报告。

5、实验研讨记录。

6、课题研究报告。

7、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录像等。

8、研究论文集。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高静维扬区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陈文艳梅岭小学校长,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副组长:吴元龙梅岭小学副校长,维扬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骨干成员:王俭、余国红、庞舒勤、周海雯、张宁、彭俊蓉、凌丽、王小庆、张金平

篇2: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新站中学2008、1

1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论证: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教学是学校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评价教学工作,是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学校管理工作需要迫切解决问题。

所谓教学评价方式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要评价就要制订想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受一定时期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所制约的,在一定条件是发展的,要随着教育、课程教学需要的发展而发展,这些内容同时又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评价标准具有规范、导向、调节、反馈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有限制,束缚的反作用,也可能有淡解、淡导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如果没有评价标准,你说一套,他说一套,教师将无法适从,有了标准,也可能出现评价不当,而导致导向偏差,所以评价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执行的。制定评价标准不仅规范教师行为,同时也规范指导者的行为,不仅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对教学指导者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因此,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发展是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平行的,并重的。

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更重视对学习主体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每所学校,每个学校领导都要思考的问题,审视过去教学中的评价存在着无评价标准,或者标准不现象,存在着只有少数领导制定的没有教师参与讲座和硬性标准,这种标准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大多是在规范教学技能上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很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和学生的体会,评价学生的时候只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学会,忽略价值取向的评价,评价主体存在着突出领导,忽略教师现象,领导说的优点就是优点,不足就是不足,不重视教师评价的感受,评价对象突出教师,忽略学生的现象,只注意评教师是如何教的,很少评学生是怎么学的,评价过程存在领导点评多,平等对话少的弊端,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失常现象,不是抱着反省的态度,而是反全部责任都推给学生,对于用满堂问,满堂演,满堂看和代替满灌的所谓改革的评价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非常必要。

势在必行。

二、可行性因素

在全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成立了有效教学评价方面的子课题研究组,我们可以借助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在现今这种网络时代,关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搜集,获取信息,吸取外地成功的经验。

本校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地,各级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经验给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本课题的七位主研人员都是具有多年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一线领导,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以使研究顺利进行,最终取得良好成果。

学校领导的关注,学校的资金支持更是完成课题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新站中学全体师生

2、各科课堂教学

四、研究的内容

1、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标准

2、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

3、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

4、学习方式运用评价标准

5、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标准

6、学习效率评价标准

7、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五、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课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教学侧面,某一技能训练构成形式进行个案研究,从具体事例抽出一般规律,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听课,评课,检查,评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每个阶段针对某一特定教学行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研究中的各项各个突破,积累资料,最终形成评价体系。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统一。

4、比较研究法。把个别课例,个别教学时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综合诊断,找出优点。

5、文献分析法。通过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下载的有关教学评价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准确地界定本校研究课题价值性,可行性。使研究内容不脱离正确理论轨道。

篇3: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诫、家范等, 是父家祖辈诫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 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历史中, 家训因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存在;时至今日, 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家训背后发现其闪光点, 虽历经时间的磨砺但并不褪色。 家训因其在道德方面起的独特的作用, 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着其生命力。 现代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 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和道德的发展。 在我们今天探讨传统家训中科学的教育理念时候, 对于精神文化或者是道德教育来说, 应该也是时代的追问。

为此, 我们本着新道德教育观生活化、体验性的道德教育理念, 提出“我国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通过分析家训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内容, 借鉴家训中的优良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对于创立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家庭教育内容, 发挥其伦理教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 古为今用,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家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对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有借鉴意义。 家训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身示范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人们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 人的社会化一般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 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在家庭环境中萌发和形成的。可以说,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都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境教”。

今天对于各个年龄的孩童, 我们有数不清的教材。 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自己花时间为孩童写一些“家训”。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每一篇 “训”, 每一句能保留下来的言语, 都是作“训”的人的反映。 在为子孙作 “训”的时候, 应该是把自身的人格魅力贯穿其中的。 像曾国藩的《诫子书》实际上已经是这位文正公的遗言了, 把自己一生为人向、兄弟子孙垂范, 这才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 做好自己, 为子孙做模范, 比任何教材和教育手段都要有效。

(二)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家庭教育训儿有道。

传统教训中的“孝亲敬长, 睦亲齐家”在今天仍有时代意义。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作为对《周易》开篇的重要的解释, 讲述了万物应该有其运行的自然秩序。 历代君王都践行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的信条, 儿子在家不能随便和父母、长辈顶嘴, 在社会上更不能随便越位不尊敬上司。 现在小家庭单位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家族式的大家庭, 在道德、传统权威的教育上有不可避免的缺失。 现今, 因为独生子女问题, 父母祖辈普遍过分溺爱孩子, 父母只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 忽略对他 (她) 的做人教育;过于宠爱, 不懂艰苦, 不能遭受挫折, 个人意识过强, 自我中心强烈。

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父母, 父母的作用无可替代。 父母从生活细节上入手遵循循序渐进式教育, 从小就教育孩子立志高远、勤奋学习, 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 这在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

(三)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 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

“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 故曰:‘俭, 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 故曰:‘侈, 恶之大也。 ’”一个人生活中奉行节俭, 则其物质欲望就少, 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 一味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 经济条件不容许时, 有可能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造成心理畸形。 正因为此, 宋代家训作者将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素质教育思想及新课程理念, 从以下三点加以呈现: (1) 回归学生道德生成的基本规律; (2) 回归学生的生命本质; (3) 回归为学生学会做人而奠基。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家训产生的原因; (2) 家训的内容和形式; (3) 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了解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深刻内涵, 探讨古代家训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 认识家训文化对现代家庭德育的特殊作用。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从庸俗走向高尚, 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教化。

(三) 探讨现代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体系。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

(二)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做好课题组成员分工, 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 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开展方案设计, 进行专题讨论、调查, 通过开展“古代家训”的征文与演讲比赛, 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亲情节日举办主题活动, 净化学生的心灵, 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家训文化。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 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示会和交流总结会等, 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篇4: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探究性阅读 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选题的背景或意义:

(一)选题背景:

语文教学,“读”占螯头。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与此相适应,自2008年起江苏省在《考试大纲》中新增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逐步走向开放、自由、多元,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当前一些阅读教学课处于低效状态,文本阅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未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层,缺乏深入的挖掘,尤其缺乏对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有的甚至出现脱离文本、逃逸文本的阅读教学偏向。有的课堂看似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烈,但是过度关注阅读的“温度”,而忽视了应有的“深度”,只见场面的热闹,不见问题的有效解决。甚至出现对文本作过度诠释,多元解读滥化,其中不乏无意义解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课堂单方面追求“标准答案”,将阅读异化为“一元解讀”,无法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还表现在教学评价的“虚化”上。课堂上还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评价程式化现象,把“尊重”等同于“迁就”,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匡正,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为求主体性而迷失了教学目标,为求探究性而游离了文本原形,为求多元性而忽视了价值取向,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阅读,技术层面上的解读,只是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演绎,无法达成阅读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也产生不出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期待的消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实际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吸收关于探究性阅读研究的新成果,试图从理论层面研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律,并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实验。

本课题切合学生对阅读的期待。诚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高中生渴望在文本阅读中触及深层次内容,渴望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性化的鉴赏,渴望在深度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愉悦。高中阅读教学应当在深层阅读的研究上下功夫,深度阅读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本课题顺应课程改革的方向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与传统的受话式教学全然不同的特点,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学生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

本课题符合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特性。新课标提倡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本课题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阅读积淀和情感积蓄出发,让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超越旧我成见,不断产生新知,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切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探究性阅读

概括地说,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指教师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内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究活动的一种阅读形式。换言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体悟,最终建构文本意义和自身意义,达到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的阅读过程。这一阅读形式或过程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向交流。

▲ 教学形态

所谓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态势”。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渐次变化的教学形式组成的系统形式群,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不断提升阅读思维品质、丰富语言和情感体验。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广度上感受文本的文化意味,在阅读理解的深度上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作“深度对话”,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内层”(学习方式),形成深度阅读、自主探究的思维倾向,完成对文本意义创造性的建构,进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获取丰厚的知识与学养(学习效能)。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母语课程与教学都渗透了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正如潘涌在他的《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一书中所说的:“20世纪后期以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战略行动中,各国纷纷对母语课程与教学作出新的调整或改革。从学科中心或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新近的能力中心或探究中心,这是母语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阅读教学势必要向三个方向延伸: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做到学力因素、人格因素和智能因素三者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弥足珍贵。对此研究,既有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有理论工作者的阐述。较典型的有:由维梓在他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中提出的“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教学形态;印贤文在他的《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中提出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自主发现模式”;林润之在《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三步五环节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其模式分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个步骤,各步骤又由五个环节构成,如第一步独立探究中的五个环节:自读感知、提出问题、假设策略、尝试解答、整理答案及问题。它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参照,但有的做法较单一、平面,忽视了探究的“深度”;有的模式理论性太强、不便于操作。endprint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与此同时,探究阅读教学形态,把握阅读教学规律,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意识,建立多向互动的探究平台,形成多向度多维度的对话关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文本探究和阅读实践中逐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研究

(三)研究重点:

上述三项研究内容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研究是重点。

自主研读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条件。思考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开始,是研读到一定深度时的智力与心理的必然反映。探究性阅读一方面需要自我思索,另一方面,需要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阅读客体(文本)多边互动、融合。合作交流是探究性阅读进入活跃状态的重要保证。深度解读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如此才能感知文本的厚重,才能体现思维与精神的深度。存疑留问又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正是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思维活动中逐步成长。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力、阅读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代语文教育家的教学理论,包括有校本理论特色的“原形阅读理论”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和教学策略,把握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2013年9月-10月,立项阶段。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课题立项,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2013年11月-2014年6月,开题阶段。写好开题报告,进行开题论证。

3、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写出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上好本课题研究公开课,提交本课题相关的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相关研究成果结集汇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组织一次中期评估。

4、2016年7月-10月,收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评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中外相关文献资料中学习探究性阅读教学理论,借鉴探究性阅读教学经验。

(2)实证研究法。依托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求索读文思维规律,探究阅读教学形态,形成阅读教学策略,指导阅读教学实践。

(3)行为研究法。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依靠一线教师的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提炼,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个案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组织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规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实践所获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六、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是针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浅化、形式上的虚化现象而提出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的构建立足于深度学习:一是深思,要精读深思,激发阅读自觉;二是深悟,要学深悟透,升华阅读体验;三是深识,要深识鉴奥,拓展阅读思维。做到通其理得其法,人之深出之浅。

针对课文原形,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可以“纵容”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敢于形成并提出自己的全新见解。但是探究性阅读应该拒绝浮躁和肤浅,在教学目标设定时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要有语文味、美学味。在深度对话中对生成性资源要加以选择、整合和提炼,演绎出未曾预约的精彩。在课堂评价中应注重对解答的集合导向,帮助学生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态,内容应具有丰富性,思维应具有发散性,解读应具有深刻性,效能应具有创造性,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金元浦 《文学解释学》

[3]曾祥芹 《语文教育学别论》

[4]由维梓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5]印贤文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5期

[6]林润之 《以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7期

[7]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8]魏南江 《语文教学散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9]黄正瑶 《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8期

[10]邵子华 《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精神坐标》 《名作欣賞》2008年 第8期

[11]杨仕威 《体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行进》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10期

[12]徐忠宪 《原形阅读理论与语文教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3]刘方 《文本解读“四重奏”漫谈》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0年第9期

[14]李爽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篇5: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2007-02-10 16:48:3

3×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谢幼如、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年到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课题研究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随着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教育部批准全国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

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于年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⒈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

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⒉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⒊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

二、课题研究内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⒈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⒊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⒋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⒈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⒉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⒊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 的开发(柯清超)

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⒌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⒈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⒉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

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年月××年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年月××年月,开发软件

××年月××年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年月××年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⒈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

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⒉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⒊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

(一)创新点

⒈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⒉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⒊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

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⒊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⒋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⒈曾于年、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⒉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⒊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⒋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

用》(简称)《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个项目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⒌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名,其中包括包括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名、博士研究生名和硕士研究生近名。他们在长期的

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年第一版、年第二版

⒉《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

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

⒋《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年

⒍《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⒎《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⒏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年(广州)、年(香港)、年(澳门)、年(新加坡)、年(台北)

⒐《改善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年

⒑《认知过程的评估》,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

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篇6: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潍坊市潍城区南关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别:市级课题 课题号:W115G10122 主持人:孙传忠

开题时间:2010年5月18日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意义:

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和指导,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而且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行为改变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改造和创新,因为教学细节构成了教学行为的基本单位,是能否形成新的教学行为的重要标志。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话,那么,教学细节则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教学理念。教学细节尤其是处于关节点的教学细节,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促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细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我校在全面调研、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周密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这一课题,作为全面推进345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我们设想通过这一课题实验,立足于教学细节,搭建一个研讨、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整理教学细节的实践案例(故事),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引导教师发现细节、应用细节,反思细节,进而改造惯常的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通过对教学细节的深入探究,引领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落实课改理念,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课堂中的教学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细节,对教学细节的发掘、预设、应用、反思、调整由无意识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由被动应用转变为主动探求,由机械行为转变为艺术行为。提高教师观察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理解教材,整合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于学生的学习则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内:《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与体验。在当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这一现象,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引导学生体验课堂上学习的整个过程变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过程的体验正是教学细节所决定的。当前关于教学细节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个别教师的独立研究上,这些个体研究行为无法在方法与策略上形成系统的理论。基于此我校提出了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设想,目的是通过团队的研究力量探索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关于课堂教学细节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国外:关注教学细节,国外已有成功先例。美国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提出了独特的细节教育的方法,使许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优秀学者、成功人士,他也因此获2001美国迪斯尼优秀教师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中教学细节的研究与探索。

(2)数学课堂中关于教学细节的预设、捕捉、应用、反思之探究。(3)小学英语课堂加强教学细节设计,提高课堂实效的研究。(4)深入开展教学细节研究,形成学科共性细节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5)积累与整理教学细节的案例。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强调在教学细节的挖掘、预设、展示、应用、反思、调整中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对“过程”的关注,追求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精心打造课堂教学细节,在教者的层层预设中实现学生对认知体系自身体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过程,以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牢固的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时效。(3)通过创设教学细节,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打造人本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尊重、自主、合作、自信的意志品质。(4)以科研促教研,通过课题实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富有智慧的师资队伍,培养骨干教师。

3、创新之处

(1)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类细节,进行整理与分类;

(2)对教学细节进行预设、捕捉、应用、反思、调整,助推课堂教学;(3)形成关于教学细节的策略与理论;(4)应用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2)观察分析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2010.3~2010.4)

①主要工作: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组师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掌握教师教学理念现状及对课堂教学细节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

③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阶段(2010.4~2011.3)

①主要工作:编制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举行开题仪式,按方案组织实施,总结经验,反馈修正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市、区专家中期评估。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对课堂教学细节基本特征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探寻“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策略。

③阶段成果:各学科关注教学细节的成功案例(故事)材料汇编;教师关于教学细节问题研究的论文汇编;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校级公开课相关材料。

3、结题鉴定阶段:(2011.3~2011.4)

①主要工作: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反思、总结,梳理、整理相关资料。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反馈性评价、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和经验推广,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

③阶段成果:完成多个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一组论文,一组案例集萃,举行一次校级专题展示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关注教学细节案例集粹;

关于教学细节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各课题组总结反思材料整理;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 孙传忠 负责课题总调度 组 长: 阎志刚 具体调度管理 副组长: 徐宪峰 人员调配 成 员: 李志强

理论指导

武瑞华 学科教学研究 路 霞 学科教学研究 刘友美 学科教学研究

南关小学课题组

2010.5

《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课题

开 题 报 告

潍坊市潍城区南关小学课题组

篇7:教学评价语言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背景:

1、教师课堂评价语分析:自身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过于单调,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发言真精彩!”这些评价语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性,但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而且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发现自身优点,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组织教学薄弱,学生主动倾听、思考、发言的好习惯难以养成;不能对教学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不能指导学生语文素养得以一步步提升。

2、学生现状分析:目前,学生自我中心者日益增多。因为现在独生子女者多,他们曾是父母的宝贝、家庭的太阳,还有学习一直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的宠儿,学生中的榜样,因此,自信心、优越感常陪伴他们。久而久之,易形成自我中心倾向。自我中心表现为想问题、做事情以自我为核心,不能设身处地、客观地思考问题,爱指使别人,看不见别人的优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是别人,不会客观、积极评价别人。

此外,课堂上,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造成学生也不会有针对性地积极评价别人的发言,评价语言十分单调,评价能力差。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关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原则、艺术、方法较多,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如何将评价语言融于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怎样分层次有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较少。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选择“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系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有针对性、有效的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前人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1、前人评价语言教学理论。

“名家”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名家们坦诚洒脱,充分的肯定,有效、生成性的评价语架起了师生心灵的桥梁,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以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自然笑声阵阵,趣味盎然,高潮不断。

窦桂梅老师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特别是那戏剧性夸张而又得体的肢体语言,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课上得那么驰骋潇洒,激情动人。特级教师孙建锋指点迷津式的评价,行有为之教,简约而不简单。

2、前人研究现状与之联系区别

关于课堂积极评价语方面的研究,名师课堂积极评价语十分丰富,对学生的激励性较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一线教师有一定指导作用,但与一线教师有距离感,一线教师如果单靠模仿,会出现“邯郸学步”现象,那么一线教师如何能像名师那样具有丰富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掌握更多的评价方法、促使自身成长,最终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呢?本课题将研究积极评价语融于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如:积极评价语的分层次、有效性方法,语文课堂积极评价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方法,研究较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

⑴心理学理论。文心出版社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手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章程序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世界心理卫生组织联合会则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⑵新课程理论。《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建议语文教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语文课程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三个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课程的发展。

2、实践意义

关于课堂评价语方面的研究,经查阅有关资料,提倡积极评价语的较多,而将积极评价语融于课堂的具体方法,如:积极评价语的分层次、有效性方法,语文课堂积极评价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方法,研究较少。积极评价语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语文兴趣激发、素养培养、心理发展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因此,我们确立这一研究课题,在目前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孙双金老师常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他就善于夸学生。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课题中“评价语言”是指一种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评价方式,课题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积极评价语言,引导学生一次次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从而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认同评价。

课题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言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系研究”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六、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设计

1、研究目标

⑴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⑵采用有针对性、有效的课堂积极评价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培养学生学会积极评价他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乐观、宽容的积极心态,养成良好健康的心态。

2、研究内容

⑴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具体性内容的研究。

⑵教师评价语言的分层次内容与方法研究。

⑶教师评价语言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研究。

⑷教师评价语言与学生评价能力的关系研究。

⑸教师评价语言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⑴文献法:

从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⑵反思法:

适时反思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评价语的有效性,反思学生是否学会针对性积极评价语,反思积极评价语是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⑶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积极评价语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积极评价语在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有效性的生成规律。

⑷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绩进行测评。

⑸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积极评价语实施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七、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课题专家有保障

专家顾问都是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曾多次主持、指导过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崔建平: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李书平:中学高级教师,济源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心校科研领导。

张小红:中学高级教师,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王海燕: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2、的科研基础保证

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施课题带动,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奋斗目标,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几年来,先后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三项,并已全部顺利结题。目前,有两项国家级子课题、四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可以说,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课题研究人员科研能力强

我校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的人员刘明洁、王春霞老师都是的教学骨干,年纪轻,业务精,教育科研能力较强,都曾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更重要的是,两位教师,均在教学第一线,在课堂评价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必将给我校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价值的东西来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⑵反思法:

适时反思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评价语的有效性,反思学生是否学会针对性积极评价语,反思积极评价语是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⑶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张“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加强积极评价语方法的研究,深入探讨积极评价语在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有效性的生成规律。

⑷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绩进行测评。

⑸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积极评价语实施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七、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课题专家有保障

专家顾问都是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曾多次主持、指导过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崔建平: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李书平:中学高级教师,济源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心校科研领导。

张小红:中学高级教师,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王海燕: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2、的科研基础保证

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施课题带动,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奋斗目标,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几年来,先后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三项,并已全部顺利结题。目前,有两项国家级子课题、四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可以说,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课题研究人员科研能力强

我校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的人员刘明洁、王春霞老师都是的教学骨干,年纪轻,业务精,教育科研能力较强,都曾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更重要的是,两位教师,均在教学第一线,在课堂评价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必将给我校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⑴研究者的实验报告

⑵搜集整理已有的语文课堂积极评价语。

⑶实验班教师积极评价语言测试材料

⑷教师课堂积极评价语言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⑸生关于以评价为主题的有关习作;

⑹教师课堂积极评价语言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⑺优秀教学设计集;

⑻优秀反思集;

⑼优秀习作集。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9.4--2009.9)

确定好研究人员,总结已有经验。

⑵实施阶段(2009.9—2009.12)

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探索课堂积极评价语分层次、有效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评价习惯,健康心理品质的初步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及提高语文素养能力等,并得出研究的初步结果

⑶总结阶段(2009.12—2010.8):

篇8: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 研究目的

1.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发展业余训练,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些规定使我们明确了体育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落实国家的这些要求。

2. 研究本课题可以更好地改进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当前, 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把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看得很重。但在落实的过程中, 多流于形式, 教练的各种培训没少搞, 钱没少花, 结果训练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诸多, 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 致使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仍是一个难题。研究本课题, 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找到学校的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进而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现状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尤其现在, 体育成绩也作为学生升学成绩的一部分。基于此, 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业余训练和体育锻炼, 这已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趋向。

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 大连地区的作法影响较大。现有市属体育运动学校6所, 省、市共管体育学校1所。如, 大连市业余体育学校、大连市航海运动学校、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大连市陆上运动学校、大连市航空运动学校、大连市射击运动学校和大连市体育学校。多年来, 他们坚持刻苦训练, 稳扎稳打,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 为祖国赢得了殊荣。

从一个学校或训练基地看, 大连马家军田径训练基地的做法较有影响。他们提出了“马氏训练法”, 即“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践、大运动量。实践证明, 这种训练法针对田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马家军队员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均较高。

上述地区和学校的一些做法, 对本课题研究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但从我们收集的资料看, 现有的作法, 大多局限于田径队训练管理和训练方法方面, 而对“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兴趣和多方关系协调性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是少见。为此, 本课题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可以顺应教育发展形势, 解决目前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相关问题, 提高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 推动学校和地区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概念的界定

“体育田径业余训练”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里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田径专项运动技术训练和比赛的体育活动。

“实践研究”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本课题研究, 主要指根据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 通过行动研究, 促进学校体育田径业余训练, 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水平, 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 研究内容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调查分析;

2. 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1)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管理策略;

(2)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兴趣策略;

(3) 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多方关系协调性策略。

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搜集、学习相关文献, 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获取相关的理论及经验, 形成研究思路。2.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对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指导下的训练变化情况的了解。3.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探索初中生体育田径业余训练策略。

(二) 设备条件需要

1. 研究资料和技术设备。

学校建有规范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藏书上万册, 资料丰富;学校有校园网, 拥有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学校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上网快捷, 学习方便;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学校都为课题组优先提供。

2. 研究时间。

上一篇:网上求职如何填写简历下一篇:五一劳动节主题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