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卫生部职责

2024-05-30

生活卫生部职责(精选14篇)

篇1:生活卫生部职责

榆 社 县 职 业 中 学

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管理,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组长:

郝海文(校长)副组长:张学文(副校长)

张学文(政教主任)李武文(后勤主任)

成员:

梁宝红(兼职管理员)

陈静波(资料员)王俊生(检修员)

一、工作任务

普及饮用水卫生事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实行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置发生饮用水卫生事故。

二、工作原则

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协调配合。

三、工作职责

(一)常规工作

1、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学校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

2、制定应急措施,组织、部署、协调处置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和善后处理工作。

3、监督检查学校供水的卫生环境、卫生设施、水质消毒处理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制订保障公共饮用水卫生安全应急措施与方案。

5、协调相关卫生防疫和监督部门进行现场处置。

6、开展经常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7、建立并培训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现场处理队伍。

8、收集、汇总和报送应急事件准确信息。

(二)、预警、监测与报告

1、建立学校饮用水事故防治责任制,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2、定期排查饮用水安全隐患。

(三)、应急处置

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按下列处置程序组织现场处置。

1、立即停止被污染水源供应并取样留存。

2、向师生下发通知,立即停止饮用污染水。

3、即刻向当地政府报告,通知当地医疗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必要的救护工作。同时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局报告饮用水被污染情况、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

4、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突发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6、经卫生部门对水质检测合格后,领导小组确定解除学校供水管制,重新启用公共水源。

(四)、善后与恢复

1、突发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

后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为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2、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3、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对相关设施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消毒,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饮用水安全卫生

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职 业 中 学

2014年5月

篇2:生活卫生部职责

生活饮用水卫生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学校决定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一、卫生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潘光明(校长)

副组长:雷亚琼(报账员、学校营养餐管理员)

周永江(教科室主任)

成 员:学校全体老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办公室,雷亚琼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2.学校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3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

3.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二次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4.桶装水应标明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5.桶装水的饮水机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每月一次,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6.学校应制定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被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发生介水性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城关镇新林小学

篇3:卫生监督协管员职责及其管理探讨

1卫生监督体制与卫生监督员

1.1卫生监督和卫生监督体系

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卫生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政府行为[1]。2001年《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到,“卫生监督所(局)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和上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指导下,依法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随着执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从卫生防疫系统中独立出来,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共同构成公共卫生体系[2]。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食品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以及保健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职责,划归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的大部分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划归到安全监管部门。

1.2卫生监督员

卫生监督员是指依据《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聘任的在法定监督范围内进行卫生监督的人员。国家实行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在职培训、工作考核和任免制度,县以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卫生监督员进行统一管理,由聘任机关发给全国统一的证件、证章。卫生监督员具有依法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进行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等职责[3]。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与卫生监督协管员

2.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产品,主要任务是由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并协助调查的公共卫生服务[4]。

2.2卫生监督协管员

卫生监督协管员是指由县(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由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培训、指导、考核评估的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专职或兼职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人员[5]。以上海市为例,协管服务内容包括:协助开展辖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排摸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信息报告并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有关调查;协助和指导有关单位(企业)做好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工作,掌握有关单位(企业)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定期将信息上报至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经营的情况进行排摸等[6]。

3卫生监督员与卫生监督协管员的比较

卫生监督员与卫生监督协管员在发挥的作用、任职条件、权责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见表1。

4卫生监督协管员在履责时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

4.1其他类型协管员已经引起争议的一些方面

2006年有人提出西城交通支队以交通协管员张贴的“违法停车告知单”(下称“告知单”)作为对其罚款的依据存在违法,一纸诉状起诉到了法院[7]。对于协管员是否有权贴罚单,舆论争议颇大。法院一审判定原告败诉,但是不少法律界人士认为,“告知单”是交管部门的制式文书,车主在接到此单时即已经被告知违法了,并且被告知“3日内不去接受处罚,年检就无法通过”,这体现了“告知单”具有强制力。

2010年郑州一个月内发生了四次城管打人事件:嵩山路办事处执法中队在清理路边摊贩过程中,几名执法人员带刀执法,并打伤一名劝架的小区保安[8]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打人者之一的城管协管员群体浮出水面,类似事件直接影响了城管部门的行政执法难度。

4.2卫生监督协管员在协管时可能引起的问题

4.2.1被拒绝进入现场、查阅资料

上海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内容包括“巡查”这一职责,巡查的对象涉及住宅物业小区居民饮用的二次供水、限制现售水自动售水机、学校及托幼机构、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行为等4大类,内容涵盖了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相关卫生许可批件等单位基本信息,还包括查阅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了解人员配备情况[6]。该通知虽然授权给协管员可以对以上对象进行巡查,但是并没有明确若遭到管理单位拒绝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则会导致服务内容“形同虚设”。

4.2.2拿着权力当令箭,发生“越权”行为

上海市杨浦区卫生行政部门正着手为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员统一制作卫生监督协管制服、配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证”,以规范管理,提升协管队伍的工作地位。但是如何防范类似“城管协管打人”的“越权”事件呢?当经营管理单位面对着装类似于卫生监督员、佩戴“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证”的协管员时,是否会清楚知道面前人员所提出的进入现场、查阅资料、了解情况等要求是否在其职责范围内呢?

5采取措施,让卫生监督协管员“有为”又不“越位”

5.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在一些地区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社会知晓率很低。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和国家对这一工作开展的必然性,以促进协管工作逐渐被接纳,利于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

5.2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让赋予协管员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任何人一旦发现协管人员有“越权”嫌疑可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举报。一经查实由发证单位收回其工作证取消其协管员职责。

5.3加强协管员队伍管理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卫生协管队伍人员素质的建设。各基层选拔协管员时应首先考量其思想信念,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遵纪守法、具有工作责任心。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协管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导,围绕卫生监督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组织纪律、职责范围、工作要求等内容展开[9]。应尽量对每一次培训指导做出效果评估、保证培训质量。

5.4建立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要分工明确、有序开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由区卫生局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协管服务工作,并制定管理制度、保障工作经费的落实。由区卫监所开展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进行考核,并由区卫生局于年终将协管服务工作汇总纳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估。

5.5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篇4: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培养方法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说过许多关于习惯的名言。“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1]。” 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为自己的习惯”[2]。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3]。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可以看出,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4]。因此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只是知识教育, 而是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幼儿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 就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 文明礼貌习惯好, 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总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人的生活、健康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人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儿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内容

1.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两个个方面。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幼儿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且也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幼儿的饮食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可适当添加中间餐,但饭前不要吃甜食、零食,以免影响食欲。我们还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具体要求是时间合理 ,按时起床 ,睡姿正确 ,右侧卧 ,不蒙头睡。

2.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睡前洗脚;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 按时洗头、理发;常换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和教师应使幼儿知道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身体健康、人人喜欢,这样幼儿会自觉的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幼儿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途径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同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分不开的,培养好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1.创设舒适、 整洁的实物环境氛围

实物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幼儿园中的实物摆设。因为每个家庭之间、幼儿园之间的经济条件不同,为幼儿提供的实物环境也不尽相同,但可以做到让居室清新整洁、色彩素雅协调,使幼儿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宁静、温暖和协调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让孩子更为顺利地学习一些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出更好的行为习惯。

2.从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及穿脱洗漱玩中,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避免娇惯,教师应尽量照顾整体,全面而有效地进行。

3.重视榜样的作用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先从教师和家长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和家长要经常以语言告知幼儿行为规范,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的达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家长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的共鸣。所以,教师和家长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随时随地检点自己言行,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4.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良好习惯

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是一件高兴的事。对于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在日常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当众表扬、发小奖品等方法,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在新的目标和要求中他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恰当的评价,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改正,或者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来帮助孩子改过。应避免用消极的命令来要求孩子如何如何,更不可用一些惩罚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要循序渐进

孩子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言行表达能力较低,最初要求孩子做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难。低级水平的要求做到之后,再提出新的稍高些的要求,这样一级一级增加难度,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孩子行为水平,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切忌急于求成,不能让孩子望而生畏,因为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6.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习惯,就要及时纠正,以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进行教育引导,比如讲故事、角色扮演、游戏、分析后果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有意识地改正,形成良好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从幼儿日常行为开始,家长和教师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把它视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幼儿全面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凤琴.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 读与写杂志,2010,7(12):

165.

[2] 徐东. 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 兰州学刊,2008(4):22-24.

[3] 么娜.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基础教育,2011(3):59-60.

[4] 黄杰.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 教育艺术,2008(6):41.

篇5:卫生部工作职责

部长:欧阳志鹏

成员:六二班王琛,五一邓永威六一班史可麒,六三班赵可,**班李鑫,六二班李刚树,工作职责:卫生部作为学生会管理和检查卫生工作的部门,与德育密切配合,负责学校校园、教室以及学生生活区域内的卫生监督、辅助检查工作,协助值周老师搞好我校环境卫生的保持工作。

卫生部部长在主席的领导下开展工作。①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定人定班定点检查各班卫生检查。

②每天中午12:45分对各班教室卫生检查。

篇6:校学生会卫生部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校教学楼卫生的检查、督促,公共场所卫生区的划分及有关劳动的安排和检查工作。

二、每天的检查教室卫生打扫的情况,每周不定期的抽查,并作为本周的量化成绩。

三、组织和发动全校同学搞好校园卫生。领导各系卫生部及各班卫生委员督促检查教室卫生,积极开展文明个人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

四、建立好学生处与各系的桥梁,化解各系的卫生工作的之间的矛盾。

五、管理勤工俭学的任务分配工作,督促指导勤工俭学的卫生打扫工作。

六、在重大的集体活动上,卫生部协助校学生会各部门更好的完成领导所分配下来的任务。

篇7:医疗卫生部门职责职责

2.查对上午医嘱的红勾。

3.处理执行本班医嘱。

4.完成本班的治疗及护理。

5.热情接待新病人,进行卫生处理,完成人院评估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篇8:生活卫生部职责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和种类划分

1.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医疗服务是指由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集体及私人性质的诊所向农民提供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断及医疗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对农村一定范围内的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教育、环境卫生、医疗保障,降低农村居民群体的健康风险,确保农民获得最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

农村医疗服务具有一般医疗服务的共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导性医疗需求、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供方垄断。同时由于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医疗服务的特点。

其一,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从1998年-2003年的5年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却增长了11.8%,后者是前者的5倍[1]。2004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3.21:1。但是,医院看病收费标准却是没有城乡差别的,相对于农民的收入,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问题更突出。

其二,资源的可及性偏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拉大。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医疗服务的距离可及性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均大于城市,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显著,同时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的密集程度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其三,医疗服务需求不足。如图1, 由于农民医疗缺乏医疗保障,费用负担过重,资源的可及性偏低,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需求受到抑制[1]。C和B交叉部分代表的有效需求低,而农民的医疗需要B更是远大于A,因此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医疗有效需求不足。

1.1.2 农村医疗服务公共物品属性及种类划分。

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农村公共卫生、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

农村公共卫生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典型的外部性,应由政府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是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它属于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排他性比较小,但属于使用边际成本较高的拥挤性公共品,遵循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同时正的消费外部性要求政府应该对此类服务的提供进行补贴。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是纯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

1.2 政府干预还是市场配置?

从世界范围行动实践来看,医疗保健已成为生存权的一部分,由公共财政支持医疗保健制度的运作。我国宪法也赋予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目标。

从公平方面看,无论是实行计划模式的英国,还是实行混合模式的德国、日本,都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即使是市场化的美国,也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来弥补其在公平性方面的不足。

纠正医疗市场的失灵也需要政府干预。当然政府干预也存在失灵的问题。李玲认为在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现实问题是医疗卫生公平性下降,效率也下降。作者认为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前抽象讨论依靠市场或政府并无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干预。虽然绝大部分医疗保健的消费具有外部性,但鉴于大部分医疗卫生服务的私人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干预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转型期政府的责任在于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健全公共物品供给的再分配职能,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对基本公共物品的需求,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责任在于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的重点是农村,具体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2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2.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依据

2.1.1 历史经验和医改教训。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不以营利为目的,突出“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形成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医疗保障机制,为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提供了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医疗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认为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题组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保障公民基本医疗之前试图通过市场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造成:其一,医疗服务资源在层次布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在地域布局上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广大农村地区则重新回到了“缺医少药”的状态;其二,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直接后果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破损和整体功能的丧失。

2.1.2 功能完善医疗网络是落实政府职责的基础和保证。

第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必须是多层次的、布局合理的,特别是终端的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网络的健全,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确保农民都能够得到及时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医疗需求。

第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首先,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定位清晰。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是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和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系统。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职能,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主要承担由乡镇卫生院交给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健康档案建立、常见病初级诊治和转诊等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工作。其次,医疗管理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应尽量集中、统一,在基层,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更应该合一,从而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防治网络。再次,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从全面竞争走向协作,建立起三级转诊制度。最后,保持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动态适应性。随着农村疾病谱和农民医疗需求的变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及管理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政府要适应医疗服务提供者产权多元化下的管理渠道、方式和手段。江苏宿迁农村医疗改革直接“甩包袱”简单地一卖了之,破坏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正视农村和城镇的医疗需求的差异,大病和小病的差异,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异,在理顺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的基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第四,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解决非营利性医院的财政投入问题。

2.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职责

2.2.1 农村医疗网络的规划建设。

国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地市级人民政府据此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分析区域经济、人口情况、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现状对卫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预测,对主要卫生领域的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的配置做出规定。各区域政府要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和统一管理。规划还必须充分体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发展,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2.2.2 农村医疗网络的运行维护。

农村医疗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尽快完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划归县级管理,加快纵向整合。另一方面,要实现由“办”向“管”,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过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患者利益,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律,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服务行业运行机制。

2.2.3 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域分布和专业分布,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支持。为此应加大现有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吸引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服务,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农村医疗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

3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3.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3.1.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医疗保障是指公民因患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社会或劳动者所在企业机构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包括商业保险,2003年城市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为55.2%,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也只有20.9%[1],差异明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也无法保证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再分配的是区域间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也是补历史的欠帐。

3.1.2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其一,农村医疗保障可以发挥“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其二,减轻农民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三,解决城乡的“二元”经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1.3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只能由政府主导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制度变迁,需要集体行动,而且制度安排作为公共物品,“搭便车”便成为固有的问题,因此,由自发过程提供的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最佳供给,只有由垄断强制权力的国家作出安排,通过强制式的变迁,才能实现制度的“规模经济”。此外,纠正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分向城市倾斜,也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

3.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职责

3.2.1 农村医疗制度的目标规划。

第一,制定基本政策和发展规划。

首先合理界定“基本医疗”的水平、范围、项目和保障方式,低水平、高覆盖率起步。其次,同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降低制度的边际成本,提高制度的边际效力。

第二,把城乡居民纳入一个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衔接。

3.2.2 农村医疗制度的设计。

在设计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其他补充医疗保障方式,建立对基本医疗进行补充、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第一,确保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基础性的作用。政府作为主要筹资主体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个重要突破,具有帕累托改善的意义,但不可避免地面临路径依赖的压力,因此必须在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条件渐次推进。目前定位于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需要过渡到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

第二,准确定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处理好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起最后“兜底”的防线作用,它与新型合作医疗在制度性质、保障对象、实施内容均不相同,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医疗救助制度必须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步推进,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牵制。

第三,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补充形式,可以满足农民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必须规定农民只有在参加基本医疗的前提下,才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3.2.3 农村医疗制度实施

首先,协调一致,因地制宜,建立起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各方的良好配合、协调,而客观上存在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要求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和区别。在制度推进的初期政府要大力宣传,建立示范效应,在制度的稳定期要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监管。政府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筹资增长机制,减少财政支持的随意性,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形成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稳定预期。

其次,及时纠正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建立起制度调整的反馈机制。任何政策、制度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保持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及时修正实践与制度冲突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否则,制度的效力必然逐渐弱化,过早进入制度衰退期。必须明确试点基础上的全面推广的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最早推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个必须的环节[4]。

3.2.4 监管。

政府的监管是必须的,作为筹资主体之一的制度的提供者和需求方的农民具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具体包括基金的筹集、使用、补偿水平的确定,农民的监督才是农村医疗卫生的治本之策,增加农民群体的表达自己愿望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才能维护自己的健康利益。当然农民必须以组织形式参与监督,组织化程度越高,监督成本越低。利用农民组织的共有规范建立委托制,实现农民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委托与受托、服务生产与服务监督的相互制衡,真正实现“民办官助”。

4全面落实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

第一,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增强制度的稳定性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均是以行政法规和文件的形式实施的,在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上存在致命的缺陷。一方面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具有必然性,在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我国的渐进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近几年的试点阶段后,已基本具备立法条件[5],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明确各利益主体——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权利义务,对他们的行为形成刚性约束,可以减少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推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朝着稳定的、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二,建立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的信任合作关系。

政府可置信的承诺是关键。在2003年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之前曾有过两次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工作,但都由于投入太少和基层的应付性行为等原因而终于失败,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引起的医院的诱导性医疗需求也破坏了农民与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恢复和重建农民的信心也是制度低成本实施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http://www.moh.gov.cn/newshtml/17221.htm.

[4]厉昌习,满广富,薛兴利.从个案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4):20.

篇9: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7-01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的好,终身受益;习惯养的不好,终生受其害。”可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纳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采用儿歌和指令性游戏以及图片等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在盥洗环节中教幼儿洗手,我们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和操作。如:“挽起袖子,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换只手,再搓搓;抹上肥皂,搓出泡;龙头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拿毛巾,擦手心,擦手背,换只手,擦一擦,放好毛巾,落下袖,高高兴兴找朋友。”还可以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互相谦让的好习惯。如:“洗小手,别着急,你先我后排好队,洗净小手关好水,别让龙头掉眼泪”等。还可以在盥洗室上贴一些洗手的正确步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日程生活中有意识的创造条件,让幼儿对生活技能反复练习、操作,教育幼儿养成不能凡事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卧室张贴穿衣、穿鞋的步骤图片和儿歌,培养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系鞋带的能力。制作一些玩教具,培养幼儿从小讲卫生,爱惜粮食的意识和习惯。

二、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

目标在前、活动在后是规范幼儿行为的前提。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上,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按目标要求设计新颖独特,易于幼儿操作的教育活动。在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训练,增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操作技能,从而使目标转化成幼儿的规范行为。

三、坚持经常、统一要求是规范幼儿行为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娴熟来自训练。”能力无论如何都是离不开培养的,只有加强培养,才能形成技能和技巧,最终形成能力。所以说:重复训练是规范幼儿行为的有效方法。

四、通过游戏和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纲要》的实施原则。教师应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折叠衣物、收拾物品等。利用同伴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五、爱抚、关心、体贴每一名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核心。

对某些脆弱的或缺乏自信心得幼儿应多加赞扬,多给荣誉。赞扬能鼓励幼儿奋起,荣誉能使幼儿上进。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教育缺乏耐心,就会加重幼儿的胆怯心理,做事不知从何下手,影响师生间的信赖关系。教师对此应特别注意,要通过体贴幼儿拉近师生距离,让幼儿信任老师,有困难敢于求助老师,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无意识并乐意接受的内容,从而完善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六、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关键。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针对现代家庭溺爱幼儿过度的特点,我们应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与个别家长交谈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不仅要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更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篇10:医疗卫生部门职责职责

2.负责外送化验标本、通知单,预约各种检查单等,负责接送患者到各科室检查与治疗。

3.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

4.保持换药室清洁、用物齐全,负责器械及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每周大消毒并登记。

5.及时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物,更换病人鼻导管及湿化瓶并记录签名。

6.清点体温表,每日更换体温表消毒液。

7.负责各种仪器、治疗车的清洁保养。

篇11:黄土岗中学学生卫生部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卫生工作中的意见和要求,为保持校容整洁,培养同学的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而积极主动的工作。

二、组织实施每天的工作检查,并将每天教室、宿舍、卫生区的卫生情况登记,及时向各班反馈检查结果,并督促其解决问题。

三、每周组织三次卫生大扫除,将卫生大扫除的积分与日常检查的积分合计评出教室、卫生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四个优秀奖,并颁发年级组流动红旗。

篇12:生活卫生部职责

陈啸宏对于下一步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2011-2015年)》,目前正在就规划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在卫生部网站上征求意见,在充分吸收大家意见以后,形成正式文件向社会公布。

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和程序,特别是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完善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和渠道,建立更广泛的专家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和制修订工作。《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都有标准,卫生部把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以前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修订,统一成最终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这是现在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四是做好标准的公开、透明工作,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对焦点问题的关切,增强消费者对标准的理解。五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

篇13:生活卫生部职责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5月~8月对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哈尔滨、牡丹江、伊春等3个市及所辖南岗、道里、爱民、西安、友好、新青、汤旺河等7个区,双城市、宾县、林口、海林、铁力、嘉荫等6个县的17个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GDP水平,将黑龙江省13市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好、中、差),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1个市地,在每个市地样本中随机抽取2个区(伊春为3个区)和2个县,最终组成省、市地、县区3级共17个机构的抽样样本。(2)调查问卷: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17个机构的卫生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机构调查问卷和个人调查问卷。收回有效机构调查问卷17份,收回率100.0%;有效个人调查问卷369份,收回率91.6%。

1.2.2 调查内容

(1)卫生监督机构及人员的一般情况。(2)卫生监督机构的应急职责。(3)人员对突发事件法定应急职责的知晓情况。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预案》)[2]中规定的卫生监督机构应当采取的3项应急反应措施(法定职责)和3项非法定职责为内容设计8个问题,其中法定职责5个问题,非法定职责3个问题(混淆项目),由被调查人员分别回答每项职责是否为法定职责。(4)在10类突发事件应对中本单位是否负有职责的认知情况。(5)对5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5项应急反应措施是否是本单位职责的认知情况。

1.3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卫生监督机构

17个机构中,成立时间最长的6年,最短的2个月。除哈尔滨市人员管理方式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外,其他机构均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基本都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县区级预算较少,其中5个县(区)级机构除工资以外没有预算。

2.1.2 个人问卷调查对象

卫生监督员共计348人,其中,男性占56.1%,女性占43.9%;学历构成:大学占43.5%,大专占38.6%;所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占50.5%,临床医学占14.4%;职称:高级占37.5%,中级占37.8%,初级占19.0%;职务:单位主要负责人占7.9%,科室负责人占28.8%,一般工作人员占63.4%。

2.2 卫生监督人员对突发事件法定应急职责的认知情况

5个问题(法定职责,不考虑混淆项目)应答全部正确率为56.0%,加入3个非法定职责(混淆项目),8个问题应答全部正确率为11.2%。

5项法定职责的知晓率:对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占84.2%;对疾病控制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占72.1%;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的卫生监督占94.5%;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的卫生监督执法稽查占90.2%;调查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80.2%。

3项非法定职责的正确应答率:流行病学调查占55.0%,发布信息与通报占26.2%,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占81.0%。

以是否知晓卫生监督机构突发事件应急职责为因变量(5项法定职责全部知晓的为1;1项或以上法定职责回答错误的为0),以学历、职称、职务、所学专业、所在科室、是否参加过针对本单位预案的培训、演练等18个变量为自变量,拟合二分类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否从事食品卫生监督专业,是否从事传染病监督专业,是否曾经参加针对本单位预案的演练3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1)

2.3 机构在食物中毒等10类突发事件应急中是否负有职责的认定及卫生监督员的认知情况

2.3.1 机构问卷结果 (图1)

2.3.2 个人问卷结果

将个人问卷中对在10类突发事件应急中本单位是否负有职责的认知情况与机构认定的职责相比较,个人对10类突发事件的回答完全相符的,视为此人的回答与机构职责相符合。总应答全部符合率为13.5%。

2.4 17个机构对发生传统的“五大卫生”范畴的食物中毒等5类突发事件时5项应急反应措施是否是本单位职责的认定及卫生监督员认知情况

2.4.1 机构问卷结果 (表2)

2.4.2 个人问卷结果

将个人问卷对发生5类突发事件时5项应急反应措施是否是本单位职责的认知情况与机构认定的职责相比较,5项应急反应措施回答完全符合的,视为此人的回答与机构职责相符合。(表3)

3 讨论

3.1 卫生监督机构认定的应急职责与国家有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17个机构中有部分卫生监督机构认定在职业中毒等8类突发事件应对中不负有职责(图1),特别是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不良反应和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事件,有近一半的机构认定不负有职责。发生食物中毒等5类突发事件时,有相当部分卫生监督机构认定流行病学调查等5项应急反应措施是本单位的应急职责,而按照《国家预案》的规定,这些都是疾病控制机构的职责。说明各卫生监督机构认定的应急职责与国家有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之前,卫生防疫站承担了除医疗救治外的大部分应急职责,改革后,应急职责由2个机构共同承担,如果不明确划分职责,容易造成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局面。因此,国家出台了《国家预案》等文件,规定了两机构的应急职责,但是,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

访谈中发现,改革后,原预防保健机构中传统的“五大卫生”专业人员大多被分配到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原五大卫生范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人力资源占绝对优势,很多卫生监督机构承担了这部分应急职责,疾病控制中心只负责出具检验报告。而对于原五大卫生范畴外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疾病控制中心[4],因此,很多卫生监督机构认定,疾病控制中心应当承担这部分职责,而与卫生监督机构无关。

3.2 大多数卫生监督人员并不明确突发事件应急中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

大多卫生监督员知道卫生监督机构在应急处置中的法定职责。但是,近一半的卫生监督员对应急中的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了解不全面,卫生监督人员对5项法定职责的应答全部正确率为56.0%。另外,卫生监督人员对3项非法定职责的正确应答率最低的为26.2%,说明部分卫生监督员对法定职责界定不清。加入混淆项(3项非法定职责)后,8个问题的应答全部正确率只达到了11.2%,说明大多卫生监督员不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对法定职责了解的不够全面或对法定职责界定不清。这与应急相关法规文件的宣传、培训不足有关。

3.3 不同专业卫生监督员对突发事件应急中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的认知水平不同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非食品卫生监督员对法定应急职责的认知水平高于食品卫生监督员,传染病监督员高于非传染病监督员。

食品卫生监督员大多是原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监督员,很多食品卫生监督员依然保留着原来的、老的食品卫生监督理念,还没有接受新的卫生监督模式,在原来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对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督导检查的内容。调查结果表明,食品卫生监督员对“对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的应急职责知晓率低于非食品卫生监督员(x2=7.90,P<0.005),二者知晓率分别为77.9%、89.4%;同样食品卫生监督员对“对疾病控制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的应急职责知晓率低于非食品卫生监督员(x2=8.86,P<0.005),二者知晓率分别为62.4%、77.6%,这影响了食品卫生监督员对法定职责的认知结果。

传染病监督员比较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对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监督检查是传染病监督员重要的工作职责,这对传染病监督员对法定应急职责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结果表明,传染病监督员对“对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的应急职责知晓率高于非传染病监督员(x2=9.29,P<0.005),二者分别为98.2%、80.6%;传染病监督员对“对疾病控制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的应急职责知晓率高于非传染病监督员(x2=4.41,P<0.05),二者分别为82.1%、68.1%。这是传染病监督员对法定应急职责的认知水平分别高于非传染病监督员的主要原因。

3.4 相当部分卫生监督人员对本单位应急职责不明确

对于“10类突发事件应急中本单位是否负有职责”的问题,人员的回答与机构认定的职责相比较,总应答全部符合率为13.5%,说明相当部分卫生监督员对本单位在哪些突发事件是负有职责不够明确。对于“发生5类突发事件时5项应急反应措施是否是本单位职责”的问题,突发事件相应专业卫生监督员总应答全部符合率最高的不及50%,说明相当部分卫生监督员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相应的突发事件具体应急职责不够明确。这可能与卫生监督机构应急预案不完善,及对预案的培训不足有关。

4 对策与建议

建议卫生部采取措施进一步明确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事件应急职能定位,纠正地方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应急职责认定中与国家法规文件不一致的地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应急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商讨,详细界定应急职责,切实改变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局面,必要的时候,应当合理地重新配置两机构人力资源,以适应新时期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日常及应急工作的需要;完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种类要齐全,内容要具体化,增加可操作性,注意与其他部门预案及总体预案的衔接,并做好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了解影响卫生监督员学习动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卫生监督员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卫生监督员的学习动力,并将学习效果与个人的绩效评价相结合,使卫生监督机构成为学习型组织,促使卫生监督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吴群红.SARS危机的启示—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势在必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8):6-7.

[2]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EB/OL].www.moh.gov.cn/newshtml/11456.htm,2006-02-28.

[3]沈文元.卫生监督在SARS防治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2004,11(1):60-61.

篇14:卫生厅长的微博生活

刘维忠坐在会场上,不时地扶一下眼镜,用笔在小本子上飞速记录。当听完自己在甘肃的老领导王陇德院士讲话后,刘维忠有些激动,55岁的他赶紧掏出手机,发出了一条微博:

下午参加了健康时报和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等主办的论坛,王陇德院士和人民日报有关领导致辞,赵玉沛等被推举为年度人物,王陇德被授予特别奖。

很快他又在微博上补了一句:“10个人中有好几个院士,我看了一下除了我都是些大人物。”这时,马上就有粉丝回应:“是啊,刘厅也是大人物。难得的是有一颗关怀平民心。”“副省级和院士以上算大人物。” 刘维忠连忙纠正。

作為一个来自西部地区的普通局级干部,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原本默默无闻,但自从开博以来,“@甘肃刘维忠”的粉丝呈几何数量增长,不到半年时间就在网上迅速蹿红。

刘维忠一开始只把微博当成一个系统内的宣教工具,可随着粉丝队伍的扩大,刘维忠越发发现微博很有用。于是“@甘肃刘维忠”变得越来越有料,养生指导、个人见解、工作想法甚至意见征集,他全都往上搬。

对于刘维忠的做法,网上叫好声如潮,“刘厅”、“忠哥”一个个亲切的称呼随之而来;他还因为宣传吃猪蹄,引来非议,被网友扣上了“猪蹄厅长”的绰号。

最让刘维忠得意的是,他听取了一名粉丝的建议,每天公布各市血库血型的应有库存和实际库存,并把900多名献血志愿者用微博联系起来,一旦某种血型出现缺口,立即微博通知志愿者前来献血。凭借此举,甘肃在2011年全国性的血荒中“独善其身”。

现在,刘维忠已经俨然一个微博达人,一部手机,两个账号,随时随地发微博。他领导下的甘肃省卫生系统人人开博,设计微博产品,建立微博矩阵,想到的、想不到的他们全都做了起来。

上一篇:食品安全公众号策划书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