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2024-06-02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精选6篇)

篇1: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大寨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1.强化师资,采取措施,扎实推进。

在特色建设中,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力争把学校的特色做优、做强、做美。首先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古筝、舞蹈方面的有关技术和理论,适当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帮助教师掌握古筝、舞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引导教师认识到学校特色项目的开设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张扬的重要作用。学校利用教研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加速推进古筝、舞蹈特色项目的进行。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

围绕学校古筝、舞蹈特色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成立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导,做好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统筹、目标的制订,做好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同时,成立有关的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学校特色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为此,我们科学部署,分步推进,逐步深入。每年分别制订特色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王魁一副组长—马陆峰、刘成力具体负责人—张爱井、孙艳蒙

成员—各班主任

3.落实保障,强化管理,构建机制。

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保障,因此,我们形成并逐步完善了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

(1)、导向机制,建立“人人关心学校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

(2)、活动机制,以活动为载体,促使特色凸现出来;

(3)、考核机制,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4)、激励机制,建立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建特色中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等;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校特色建设需要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使学校特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特色建设的保障。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学校特色的创建同样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因此,要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家长真正理解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并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篇2: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他拉哈蒙古族中心学校是一所蒙汉双语授课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下辖一所中心幼儿园及三所村级幼儿园。校舍总面积为6343平方米。其中小学3032平方米,幼儿园3311平方米。2015年7月开始施工新建3100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宿舍楼一处,新建近1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楼一处,预计2016年8月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学校建筑面积将扩容到10443平方米。

学校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蒙古族教师49人,占教师总数的44%,学历达标率100%,从事蒙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有3人,均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是一支合格的从事蒙古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学生数为884人,其中蒙古族学生为338人,占学生总数的38%,这338名学生全部学习蒙古语文。学校1——5年级现有教学班18个,其中8个教学班开设了蒙语文教学。这8个班中有四个班进行甲类授课(一年一,一年二,二年一,三年一)。另四个班时行乙类授课。

(二)学校办学优势

学校在包金龙校长的带领下,制定和落实进行了特色学校的建设和探索。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办学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一个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学校的生命线。两个加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训:为孩子编织幸福的童年。学风:乐学、想学、主动学”。提出办学理念:阳光滋养

和美人生;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学校在包金龙校长的带领下,做了以下校园特色建设的尝试:

1、初步构建了他拉哈中心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歌由我校范大明老师作词谱曲,在全校师生中演唱;创设了以他小拼音字母形象、寓意为茁壮成长的禾苗的学校标志,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生存”的办学宗旨暗合;在班级文化布置内涵当中,突出显现民族元素,强化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着力打造杜尔伯特南部少数民族人才基础摇篮。

2、学校以民族体育活动为载体,各种活动围绕着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展开,彰显着学校办学特色。包金龙校长充分发挥我校民族学校学科优势,以民族体育活动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点,将六一节目汇演作为展示点,进行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摸索,这些年来,我校每年举办庆“六一”民族趣味运动会师生锻炼体能和在赛场上竞技的机会,同时也通过这些活动,为我校突出少数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校以科研兴校,让科研的力量带动课改前行,始终把蒙古民族教育研究、发展和提高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战略高度。我校在这几年来,教学以科研为先导,先后承接并顺利结题多项民族教育市县级课题,我校现有市级规划课题在研究中,得到专家好评。我校校本教材《民族》根据学校现实需要进行了民风民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历史,民族礼仪教育等板块呈递增式的构建,在封面民族舞蹈的舞姿中,蕴含着学校民族教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力图通过五年的浸润,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让蒙古族孩子学会创建和美人生,感受和美人生带来的幸福。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

我校为一所乡镇基层学校,一直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模式,教师学历大部分为中师生、高中生、初中生等,教师来源有中师毕业的师范生、轮岗顶班老师、民办老师、临时代课老师等,他们的现有学历大多是通过函授或电大学习取得。由于我校先后由十几所村校等合并而成,学校长期处于超编状态,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建校至今几十年间,学校总计进人十余人,现在学校平均年龄达四十一岁,其中英语、体育、思品、科学等素质学科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2、生源起点低,家校教育合力不强,民族语言环境逐步缺失。

我校的生源全部来自周边学区所在村屯,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不强的原因有:因为家庭文化素质不高,家长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有效监管;少数民族家庭收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步丢弃本民族语言交流习惯,逐步忘记本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随着离婚率的上涨,单亲家庭孩子比例增加,学生心理问题较多,问题儿童比例增加;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学流动性大等。

3、特色学校建设体系不明。

由于学校办学理念刚刚梳理成形,围绕着理念进行的特色学校建设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体系不明,导向性不强,缺乏宏观规划、提纲挈领。学校还没有从办学的历史中寻找到真正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的亮点,由此而生根开花。如何让这样的学校形成一道民族教育的亮丽风景线,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指导思想和特色定位

(一)指导思想: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优秀少年。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有义务大力弘扬民族教育,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为祖国未来添砖加瓦。

(二)特色定位:做好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通过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教育教学,民族运动项目开展,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要点及策略

(一)办学特色

以校园文化的打造和办学理念的渗透为核心,彰显办学特色。

1、让办学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里,成为大家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通过具有民族特点的校园文化墙、民族文体活动,让每个教职工和每个学生及其家长明确,他拉哈中心学校是一个什么样写学校,将要做什么,怎么做,最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让理念在心里生根,让理念为每个人所理解,它才会在校园里有生长的可能。

2、完善理念系统建设,在三风一训中根据办学需要,对办学理念不断进行提炼,进行阐释。将学校多年来沉淀的精华进行堆砌,才能让办学特色有血有肉,日渐丰盈。

3、标识形象系统建设,包括形象标识系统中的少数民族文字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形图形等的设计,校服设计和校歌的重新修订等。

4、环境系统建设,让学校的每个建筑物和花草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校园文化理念的传播地。比如学校建筑物的名称、文化导视牌、文化宣讲橱窗、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建设和办公场所装饰等。

(二)民族课堂 ——打造民族教学特色

1、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民族教学研讨。集智探索,查阅资料,将理论与自己日常教学经验结合,进行民族教育教学的框架建构。

2、民族课堂的实践操作与研究,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究,集中优势,反思改进,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程度,开展有难以梯度的甲乙两个层次教学班,让民族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三)民族英雄,为国争光——民族德育活动

1、德育制度化。完善德育常规工作,加强制度执行力,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和教师从来行为,形成美美与共的良好校风。

2、德育活动系列化。以民族优秀少年为核心,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搭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

3、德育工作细致化。持之以恒抓养成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美丽,让孩子在文明举止中健康成长。

篇3: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学校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拥有实验楼、实训楼、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等教学服务设施。学校拥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118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目前,学校共有110个一体化教室,共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3000多台(件),新竣工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一体化综合教学楼,可容纳5个专业1840人进行教学、教研和实训。

学校连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招生就业标兵单位,是黑龙江省技工教育教科研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在全省技工院校综合评估工作中,获得全省第一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优秀示范技工院校”荣誉称号。2011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被省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单位。2012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焊接技术系、煤电化应用系、计算机应用系、幼师教育系、基础部6系1部。学校在设置机电一体化、数控与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电厂自动化控制、煤电化自动控制等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矿山运输、机械加工、幼儿早期教育等社会、企业急需的热门专业,还设有养殖、种植等七个涉农专业,积极践行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在硬件建设上,学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电气工程系建立液压、气动2个一体化教室;机械工程系建立1个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室,申报黑龙江省王勇数控车大师工作室;煤电化应用系建立1个煤质化验高级工一体化教室、1个管路拆装演示室、1个选煤设备演示室;焊接技术系建立2个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室和5个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计算机应用系建立1个东三省最先进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幼师教育系建立了电钢琴室等11个一体化教室和早教中心、幼儿园各1个;基础部建立2个基础能力培养一体化教室、1个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室。

倾力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630人,其中专职教师53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3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16人,聘请120多名技师、技工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有省市校级学科带头人50余名,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学校倾力建设示范校建设所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聘请国家职业教育专家邓泽民教授来学校作了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选派5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和省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学习。30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16名教师通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硕士初试进入复试。

充分发挥省教科研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承办、举办国家、全省、学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一体化教师培养平台。召开首届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授予23人为学科带头人称号,30人为骨干教师称号。通过开展首届教学大赛、“名师带高徒”活动、学科带头人系列讲座活动、示范校建设专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了学校各学科名师梯队建设格局。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征集评选和远程网络学习等活动,倾力打造一支教研型班主任队伍。

2012年,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35篇,省级以上论文21篇;出版国家级正规教材书籍14本;国家级课题立项8项,省级21项。王臣荣获“黑龙江技工院校优秀院校长”光荣称号;张文香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十大名师”光荣称号;李伟华、闯敏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邓文杰、宋江涛获得“劳动社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比赛一等奖。郑永发在全省技工院校第四届技能大赛中获数控车工专业教师组一等奖。建立了学校专利申报电子平台,共申报6项专利,2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书。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两建一改”建设工作,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软实力建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共开发校本教材28本,完善了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方向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了一体化教学水平。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焊接技术专业的建设也正处在稳步推进中。机械工程系创新培养机制,组建了数控技师研修工作室,与鸡西大学数控专业开展联合办学,首批21名大学生已完成注册报名。继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积极作用。农学教育建立了“农学部管理人员、带班班主任、村干部”齐抓共管的三级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180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教研成果丰硕,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农学实验基地建设和“绿苑”绿色蔬菜超市,给全院教职工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建院6年来,已有上百名学子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0年全国165所技工院校参赛的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取得了团体成绩第14名的佳绩。在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分别与鸡西矿业集团、大连船舶工程公司、沈煤集团等企业达成定向培养学生协议,并已成功招生开班上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大唐鸡西热电公司、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厂实践零对接。先后安排需就业实习的学生赴温州兰普电器、河北二十冶天津设备检修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奇瑞汽车制造分厂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包吃住,月薪达1500元/月~1800元/月。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98%以上。

篇4: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篇5:学校特色建设规划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探究新的办学模式,走特色之路,最大限度体现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宗旨。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我校传统特色和教师师资配备情况,拟将艺术教育作为我校的特色建设项目。

一、特色建设的背景分析:

区域地理优势:雄县,古来便是商贾云集之地,而今,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包装印刷基地,她更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四海宾朋。

雄县纸塑包装装潢印刷行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后迅速发展,形成了原料购进、吹膜、制版、印刷、复合、制袋、销售等一条龙的连锁生产,成为雄县最为突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与压延制革、乳胶气球、电线电缆组成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拥有纸、塑、革三类产品,平、凸、凹、丝四大印刷技术、五大生产区域的格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号称中国北方最大的包装装潢印刷基地,与广东的龙港、浙江的余姚并称三强。雄县纸塑包装装潢印刷行业经过四十余年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积累,储备了较强的发展后劲,形成了较强的产业优势。

特别是全国印刷包装设备及材料展览会暨雄县首届印刷包装成果博览会”于2002年5月20日至22日在雄县雄州宾馆举行以来,全县包装装潢印刷行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材料,改造提高自身包装印刷业,进一步推动了雄县印刷包装业的发展。

急经济所急,用经济所用,印刷装潢需要美术人才,学校特把美术教育纳入特色教育。

人文优势: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艺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式下,学校紧跟时代的气息,组建艺术特色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活动方式划分艺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艺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特别是雄中连年录取我校美术、音乐特长生的增加,更增加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参与兴趣。

二、特色建设的目标

在现有的基础上,创建艺术教育为学校特色教学的办学风格,基本达到学校特色教育的标准,争取在今后的县、市级比赛中要获得较好的成绩。3—4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学校艺术特色教育,5年内建成完善的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力求我校艺术特长生在高一级学校的录取率连年增加。

三、特色建设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方针,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新型人才观,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发展资源优势,动员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力量,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投入到学校特色的建设中来。力争使特色教育项目上层次,上规模,向特色学校迈进,全面普及特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牢固树立“一种思想”即必须清醒地懂得实施特色教育建设是基础课程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实现“三个到位”,即资金到位,整合资源到位,管理到位;抓好“三项工作”:即一是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二是抓好教育时效性,使其在不同阶段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三是为师生构建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使其才华得到展示,同时以特色教育活动促进发展教育的良性循环。具体规划按“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步推进。学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定艺术教育为学校特色。

1、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推动人文、美育、体育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特色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人文、美育、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能适应、服务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人文、体育、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2、学校成立以美术、音乐为特色的课外兴趣小组,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各科的素质教育,也是为了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学校遵循“合格+优秀+特长”的教育方针,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展现个性。让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内能具备一定的艺术基础,成绩优异的学生能作为考取高级学校的优势。

3、增加授课辅导时间,保证学生训练数量。除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课时外。学校每周(一、三、五)酌情增加一节欣赏课、一节写生课、一节素描课。每周(二、四)酌情增加一节音乐课(如音乐欣赏、舞蹈、合唱等专业课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特色学习,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对艺术教育建设予以政策上的倾斜,通过教代会确立美术和音乐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增加对辅导老师的考核力度,加强对辅导教师的进修培训。

四、具体策略和措施如下:

1、完善艺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专业教室教室(写生教室、绘画教室)、专用的课桌、石膏模型、画板、画架、写生用具、投影、实物投影仪、电视机、教学平台、电脑等。音乐专业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钢琴、电子琴、风琴、手风琴、竖笛、投影、实物投影仪、电视机、教学平台、电脑等

2、在现有的艺术教学基础上,改进美术、音乐兴趣小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据此作为教学的基础。绘画其实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是人爱美的天性。了解清楚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在组建新的美术、音乐兴趣小组的一个月内,教师就要掌握每个学生处在什么阶段。每个学生美术、音乐的兴趣敏感性。教师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学生的审视能力。这是抓好艺术兴趣小组的重要环节。教师就根据他们的特点展开启发想象、形象联想、跟我学、等几个主要训练过程。

3、优化学校环境,以美育人。优雅、美丽的学校环境潜移默化陶冶着学生,也展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与精神风貌。校园不锈钢宣传橱窗“才艺展示”和校园走廊文化定期更换内容,既为学校烘托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学生展示艺术习作提供了园地。学校“会说话”的环境给了学生美的熏陶,爱的启迪、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艺术兴趣小组的第二课堂活动要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美术每周一、三、五下午、音乐每周二、四下午)。从班上集中兴趣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加强训练,迅速提高他们,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

篇6:特色学校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我校全体教师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为办学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特色教育,培养能力,优化管理,科学育人”的工作思路,以“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为宗旨,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从严治校,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规划背景

“剪纸”特色学校基于以下两方面认识。首先是基于对“特色立校”的认识。作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要被家长所认同,并非非常愿意、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就必须要有特色,这是一所农村小学立足的根本。其次是为了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即打造“标准 + 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 + 特长”的学生。

二、规划意义、学校教育注重弘扬传统民间艺术,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后继有人,让中国人永远具有中国特色。“剪纸”是在民间艺术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它源于传统,又富有创新。、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与艺术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师生在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让学生在高雅的教育中充分地、有个性地发展。、纸是学生天天打交道的学习用品之一,也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材料之一,它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身就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将它与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结合起来,并扩充它们的内涵,使之成为艺术类型丰富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规划原则、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原则。剪刻纸是传统民间艺术,但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具体地说,就是用我们常见的各式各样的纸,做成具有欣赏价值或实用价值的艺术作品,来形象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样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

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

是常用的剪纸、刻纸等技法与生产工艺有机结合的产物。剪纸也常与传统的造型艺术,如与书法、绘画等结合。、循序渐进原则。剪纸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普遍状态、依据不同类型剪纸创作的基本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艺术性与可操作性强相结合的原则。剪纸校本教材的内容素材,首先要有较强的典型意义与艺术性,从而不仅做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兴趣,而且要发挥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即审美能力的功能。同时教材的编排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达到下列要求:一是普通实施老师能“用教材教”学生;二是艺术素养稍强或者中高年级的学生能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艺术模仿与艺术创造相结合。教师在实施剪纸校本课程时,一般是指导学生从模仿开始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应当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特的艺术个性。、无偿循环使用原则。创编的《剪纸》校本教材免费提供给师生使用,但学生要妥善保管好教材,期末统一交还学校,留给下一届学生使用。

四、规划目标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民间艺术着手,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让个体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均衡地发展,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师生情操。让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培养,实现“合格 +特长”的学生发展目标,推动课程研究、管理与开发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让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是生理(如手指关节等)、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剪纸”教育,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走进生活的时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艺术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通过“剪纸”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个性地培养学生的艺术趣 味,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艺术素养基础、充实他们自我发展的底蕴。、通过“剪纸”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通过“剪纸”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教师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通过“剪纸”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提高学校课程管理水平与执行力。

7、通过“剪纸”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让学生走进生活接受教育,让学校教育为社会生活服务,转变封闭办学的传统模式,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农村基础教育。

五、实施步骤与课程设计

第一步: 2006年9月—— 2006年 12月,论证创建项目,制订创建活动方案,明确职责,分块负责;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参观、学习;初步在实施中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向教育局进行特色学校申报。

第二步: 2007年3月—— 2007年 12月,按照部署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成立“剪纸”校本教材开发小组,完成教材实验稿,布置“剪纸”展览室,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申请教育局验收。

第三步: 2008年 3月——2011年12月,对创建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不断调整、总结、提高;展示特色教育成果。

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难易程度,将剪纸内容分布到3册教材中。每册设计 11课。每一课分两个部分:一是知识窗,可让学生增长艺术类或科学类知识;二是技法指导,为学生学习制作引路;三是大量的插图,这些图一部分是供学生欣赏的,另一部分便是技法分步图,供学生模仿。四是巩固与应用,出示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检查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规律,力求统筹兼顾知识性、操作性、儿童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要素,为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课时安排: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安排课时。一至六年

级每周安排一课时。、课程设备:设置剪纸制作专用教室,配齐各种需要的制作工具,人手一份。而制作时所需的各种纸张则学生自备。每位学生制作的精美作品一部分收藏在《成长记录袋》中,而另一部分作品则收藏在学校的剪纸展览室中。、师资配备。设专职教师。、课程管理与评价。

(1)开齐开足课程。一方面采用抽查的形式,对各班上课情况进行督查;另一方面校长进行学生访谈,侧面了解课程落实情况。

(2)课堂教学研究与管理。每月由周晓军老师组织全体实施老师召开学习研讨会。每学期举行校剪纸课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再加上校行政的随堂听

课,促进实施老师上好每一堂“剪纸”课,有效提升剪纸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2009年校自管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八年级期中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