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2024-05-31

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方案(精选6篇)

篇1: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传承本土文化 提升学生素养

-----南关二中创建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的教学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的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校联系实际,依托画乡教育资源特制订创建“传承画乡文化传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创建背景

书能养性,画能养心。书画教育是中国古代国民教育的起点和根本。它是人的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对人的素质发展发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综观学校教育现状,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力图深入推进的同时,书画教育并没有被各级各类学校所重视,写字、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更为突出。学生的写字习惯也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被人们所忽视。书法、绘画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正渐渐地被淡化。

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阵地,是向学生系统地、有计划地传授传统文化艺术的地方。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口,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落脚点。充分利用画乡文化资源,重视学生的汉字规范书写指导。同时把新桥民间绘画引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拓展了美术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原因,我校提出以“素质为本,书画见长”的特色主题,深入开展书画教育活动,努力创建“书画教育”特色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办学宗旨和“打造校园文化,实现人本管理,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策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的乐园,尽快地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书画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书画专业基础知识,为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书画教育,培养主体的意识、精神、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通过书画教育,对学生起到育德、启智、益身、怡心的作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画兴趣, 掌握书画基本技能,感悟书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并逐步内化为艺术修养。①、写字目标:

七年级: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八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九年级: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②、绘画目标 第一学段(七年级)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了解民间画的表现形式。

第二学段(八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开始学习民间画技巧。第三学段(九年级)

运用美术语言,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通过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感受民间画艺术之美。

2、教师能力目标:

建立一支具有书画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修身养性,益心健体,逐步形成自己的书画教学特色,为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为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服务。

3、学校长远目标 :拓展学校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书画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四、创建步骤

第一阶段——创建特色项目阶段(2017.4--6)

1、集思广益并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托本地教育资源,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创建书画教育特色学校,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2、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书法、绘画教学指导小组以及书画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8.6——2018.10)1.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确定特色项目内容,将特色项目列入校本课程的范畴进行授课,促进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并使其成为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的一种广泛性活动。

2.聘请专家、行家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加大特色文化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特色文化建设的氛围。

3、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成立书画兴趣小组,建立学生培养档案,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4、开辟校园画廊,编印书画画册,举办书画展,总结特色学校建设成果。

第三阶段——提升学校特色阶段(2018.11——2019.6)1.进一步拓宽特色项目研究领域,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进一步巩固特色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中推向纵深发展,培养师生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成为办学品牌。

3.加强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特色项目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特色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五、创建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围绕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成立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导,做好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统筹、目标的制订。成立书法、美术教学指导小组,每年要制订特色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2、完善工作制度

将办学特色建设的具体要求纳入到教师目标管理体系之中,正确地引导师生参与办学特色建设,每年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把特色学校建设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真正得到落实。

3、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筹措资金,将办学特色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包括教学设备添置,师资培训,学生参赛,专题活动等经费支出。保障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引领专业成长

1、教师对书画艺术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书画艺术教育开展的实效。为此,学校应将书画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落实。学校要通过座谈、讲座、理论学习等方式让全校教师明确书画艺术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使教师们进一步认识书画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师书画艺术教育意识的形成 5 和落实。

2、要有效地实施书画艺术特色教育,最重要的途径还是书画艺术教育,教师的书画艺术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书画艺术教育的质量。学校通过以下渠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成立书画教学指导小组,帮助教师提高书画教学能力;学校制订培训计划,每月举办一次书画教学讲座,聘请当地书画家或有书画专长的教师负责指导。二是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教师坚持每天一练,或硬笔或毛笔;每周一张简笔画,每月一张民间画或其他美术作品。三是学校开辟教师书画练习展示栏,要求每周一评比,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3、组建书画教学研讨小组,开展书画教学课题研究。由有专业特长的书法、美术教师引领,带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特色。为特色学校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1、抓基础:确保写字(书法)、美术课程的落实,大型完小配备专职书画教师,保证书画教学的正常进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把书画艺术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结合学科教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画艺术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以提高书画艺术教育的效果。

2、促特长:组建书画兴趣小组,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硬笔、毛笔、简笔画、民间画等若干兴趣小组,小组成员适当选拔,既要有兴趣,又要有一定基础。指定教师专门负责,每个小组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培养目标,定期开展活动。

3、提素质:抓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室外写生、参观画展,参与时事、政策宣传等书画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书画创作水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工作机制,巩固特色成果

1、检查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专门成立督查小组,检查课程落实,计划落实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督查结果及时给予公布评比。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2、考评机制。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每学年末学校安排一次学生书画比赛,作为评定学生参加书画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和教师业绩考评,评先评优挂钩。

3、激励机制。要及时总结特色建设成果,并对积极参与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开展特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班级、学生给予“书画特色班”和“小小书画家”等表彰。

(四)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书画育人”的校园人文环境。在教室外墙,楼道口等显眼处悬挂师生书画作品;宣传栏、画廊展示书画建设成果;让校园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

2、创立“画乡展室”,重点展示新桥农民画乡的起源、发展;展示画乡艺术成果,让学生从小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书画艺术热情;大型完小设立书画成果汇报室,将师生的书画作品包括练习作业集中展出,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七、工作要求

1、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积极营造建设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3、突出特色,细化方案。联系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

时代在发展,学校在进步。伴随着书画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新桥中心学校将是环境优雅,书香四溢,校园文化内涵不断朝着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一所特色学校。

南关二中二0一七年九月

篇2: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新桥中心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的教学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的自我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我校联系实际,依托画乡教育资源特制订创建“传承画乡文化传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创建背景

书能养性,画能养心。书画教育是中国古代国民教育的起点和根本。它是人的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对人的素质发展发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综观学校教育现状,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力图深入推进的同时,书画教育并没有被各级各类学校所重视,写字、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尤其是农村小学更为突出。学生的写字习惯也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被人们所忽视。书法、绘画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正渐渐地被淡化。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阵地,是向学生系统地、有计划地传授传统文化艺术的地方。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口,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落脚点。充分利用画乡文化资源,重视学生的汉字规范书写指导。同时把新桥民间绘画引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拓展了美术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原因,我校提出以“素质为本,书画见长”的特色主题,深入开展书画教育活动,努力创建“书画教育”特色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办学宗旨和“打造校园文化,实现人本管理,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策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从特色学校建设中求突破,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的乐园,尽快地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书画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书画专业基础知识,为特长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书画教育,培养主体的意识、精神、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通过书画教育,对学生起到育德、启智、益身、怡心的作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书画兴趣, 掌握书画基本技能,感悟书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并逐步内化为艺术修养。①、写字目标:

1-2年级: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6年级: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②、绘画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初步了解民间画的表现形式。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开始学习民间画技巧。第三学段(5~6年级)

运用美术语言,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通过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感受民间画艺术之美。

2、教师能力目标:

建立一支具有书画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修身养性,益心健体,逐步形成自己的书画教学特色,为学生提高艺术修养,为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服务。

3、学校长远目标 :拓展学校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书画教育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四、创建步骤

第一阶段——创建特色项目阶段(2011.4--6)

1、集思广益并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托本地教育资源(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创建书画教育特色学校,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2、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书法、绘画教学指导小组以及书画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1.6——2013.6)1.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确定特色项目内容,将特色项目列入校本课程的范畴进行授课,促进特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并使其成为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的一种广泛性活动。

2.聘请专家、行家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加大特色文化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特色文化建设的氛围。

3、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成立书画兴趣小组,建立学生培养档案,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4、开辟校园画廊,编印书画画册,举办书画展,总结特色学校建设成果。

第三阶段——提升学校特色阶段(2013.6——2015.6)1.进一步拓宽特色项目研究领域,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进一步巩固特色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中推向纵深发展,培养师生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成为办学品牌。

3.加强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特色项目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特色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五、创建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加强领导,注重实效,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围绕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成立学校办学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领导,做好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统筹、目标的制订。成立书法、美术教学指导小组,每年要制订特色工作计划,落实措施,进行阶段性反思、小结,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使特色建设稳步推进。

2、完善工作制度

将办学特色建设的具体要求纳入到教师目标管理体系之中,正确地引导师生参与办学特色建设,每年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把特色学校建设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真正得到落实。

3、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筹措资金,将办学特色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包括教学设备添置,师资培训,学生参赛,专题活动等经费支出。保障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引领专业成长

1、教师对书画艺术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书画艺术教育开展的实效。为此,学校应将书画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落实。学校要通过座谈、讲座、理论学习等方式让全校教师明确书画艺术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使教师们进一步认识书画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师书画艺术教育意识的形成和落实。

2、要有效地实施书画艺术特色教育,最重要的途径还是书画艺术教育,教师的书画艺术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书画艺术教育的质量。学校通过以下渠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成立书画教学指导小组,帮助教师提高书画教学能力;学校制订培训计划,每月举办一次书画教学讲座,聘请当地书画家或有书画专长的教师负责指导。二是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教师坚持每天一练,或硬笔或毛笔;每周一张简笔画,每月一张民间画或其他美术作品。三是学校开辟教师书画练习展示栏,要求每周一评比,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3、组建书画教学研讨小组,开展书画教学课题研究。由有专业特长的书法、美术教师引领,带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特色。为特色学校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1、抓基础:确保写字(书法)、美术课程的落实,大型完小配备专职书画教师,保证书画教学的正常进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把书画艺术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结合学科教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画艺术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以提高书画艺术教育的效果。

2、促特长:组建书画兴趣小组,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硬笔、毛笔、简笔画、民间画等若干兴趣小组,小组成员适当选拔,既要有兴趣,又要有一定基础。指定教师专门负责,每个小组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培养目标,定期开展活动。

3、提素质:抓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室外写生、参观画展,参与时事、政策宣传等书画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书画创作水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工作机制,巩固特色成果

1、检查机制。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专门成立督查小组,检查课程落实,计划落实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督查结果及时给予公布评比。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2、考评机制。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每学年末学校安排一次学生书画比赛,作为评定学生参加书画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和教师业绩考评,评先评优挂钩。

3、激励机制。要及时总结特色建设成果,并对积极参与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开展特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的班级、学生给予“书画特色班”和“小小书画家”等表彰。

(四)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书画育人”的校园人文环境。在教室外墙,楼道口等显眼处悬挂师生书画作品;宣传栏、画廊展示书画建设成果;让校园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

2、创立“画乡展室”,重点展示新桥农民画乡的起源、发展;展示画乡艺术成果,让学生从小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书画艺术热情;大型完小设立书画成果汇报室,将师生的书画作品包括练习作业集中展出,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

七、工作要求

1、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积极营造建设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特色项目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项目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3、突出特色,细化方案。联系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

时代在发展,学校在进步。伴随着书画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新桥中心学校将是环境优雅,书香四溢,校园文化内涵不断朝着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一所特色学校。

漳平市新桥中心学校

篇3: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学校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拥有实验楼、实训楼、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等教学服务设施。学校拥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118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目前,学校共有110个一体化教室,共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3000多台(件),新竣工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一体化综合教学楼,可容纳5个专业1840人进行教学、教研和实训。

学校连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招生就业标兵单位,是黑龙江省技工教育教科研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在全省技工院校综合评估工作中,获得全省第一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优秀示范技工院校”荣誉称号。2011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被省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单位。2012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焊接技术系、煤电化应用系、计算机应用系、幼师教育系、基础部6系1部。学校在设置机电一体化、数控与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电厂自动化控制、煤电化自动控制等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矿山运输、机械加工、幼儿早期教育等社会、企业急需的热门专业,还设有养殖、种植等七个涉农专业,积极践行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在硬件建设上,学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电气工程系建立液压、气动2个一体化教室;机械工程系建立1个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室,申报黑龙江省王勇数控车大师工作室;煤电化应用系建立1个煤质化验高级工一体化教室、1个管路拆装演示室、1个选煤设备演示室;焊接技术系建立2个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室和5个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计算机应用系建立1个东三省最先进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幼师教育系建立了电钢琴室等11个一体化教室和早教中心、幼儿园各1个;基础部建立2个基础能力培养一体化教室、1个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室。

倾力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630人,其中专职教师53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3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16人,聘请120多名技师、技工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有省市校级学科带头人50余名,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学校倾力建设示范校建设所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聘请国家职业教育专家邓泽民教授来学校作了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选派5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和省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学习。30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16名教师通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硕士初试进入复试。

充分发挥省教科研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承办、举办国家、全省、学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一体化教师培养平台。召开首届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授予23人为学科带头人称号,30人为骨干教师称号。通过开展首届教学大赛、“名师带高徒”活动、学科带头人系列讲座活动、示范校建设专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了学校各学科名师梯队建设格局。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征集评选和远程网络学习等活动,倾力打造一支教研型班主任队伍。

2012年,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35篇,省级以上论文21篇;出版国家级正规教材书籍14本;国家级课题立项8项,省级21项。王臣荣获“黑龙江技工院校优秀院校长”光荣称号;张文香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十大名师”光荣称号;李伟华、闯敏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邓文杰、宋江涛获得“劳动社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比赛一等奖。郑永发在全省技工院校第四届技能大赛中获数控车工专业教师组一等奖。建立了学校专利申报电子平台,共申报6项专利,2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书。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两建一改”建设工作,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软实力建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共开发校本教材28本,完善了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方向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了一体化教学水平。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焊接技术专业的建设也正处在稳步推进中。机械工程系创新培养机制,组建了数控技师研修工作室,与鸡西大学数控专业开展联合办学,首批21名大学生已完成注册报名。继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积极作用。农学教育建立了“农学部管理人员、带班班主任、村干部”齐抓共管的三级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180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教研成果丰硕,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农学实验基地建设和“绿苑”绿色蔬菜超市,给全院教职工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建院6年来,已有上百名学子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0年全国165所技工院校参赛的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取得了团体成绩第14名的佳绩。在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分别与鸡西矿业集团、大连船舶工程公司、沈煤集团等企业达成定向培养学生协议,并已成功招生开班上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大唐鸡西热电公司、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厂实践零对接。先后安排需就业实习的学生赴温州兰普电器、河北二十冶天津设备检修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奇瑞汽车制造分厂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包吃住,月薪达1500元/月~1800元/月。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98%以上。

篇4: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篇5: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诵经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常刘小学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激活传统,继往开来。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 ,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使常刘小学师生真正站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正呼唤学校教育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因此我们的人文教育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诗文,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用这些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这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诗文内容可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的文化储备。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土壤中,吸收养份、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开花结果。

三、理论依据

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是6-13岁,13岁为一生中记忆的最高峰。为了守住教育这块阵地,把常刘小学办成一块文化净土,为了不让学生错过这个失不再来的黄金时期,我们按上级的要求开拓学生学习的另一个空间,即经典诵读活动。要让学生与书 交朋友,让书占领孩子的心灵。

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自省、自悟,吸取前人的智慧,完善自我,终生获益。让我校学生通过读、诵、背,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之后,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引导他们读什么,怎么读。专家的研究表明:0岁至13岁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期。儿童读经典著作是最佳年龄,因为学习语言是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

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和分析,儿童反复吟唱经典,所念唱的内容会不知不觉地存入大脑的记忆库,更会深深地烙印在潜意识中。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便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的思维与行为。

根据心理学家共同认定的 人生秘密,人的记忆只在13岁前发展。而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儿童心性纯净,该记的时候让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强求理解。要及时地把涵义无穷、具有教学价值的文化经典灌注 在孩子心灵中。一个人的文化储备愈雄厚,其发展潜力就愈大,将来在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实践证明:知识要靠积累,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记忆力的训练是智能开发训练的重要手段

四、目的要求

1、整个诵经活动要遵照常刘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 相关要求开展活动;

2、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 人伦之道 的做人道理,懂得 生存之道 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3、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5、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6、通过 天天 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意志和毅力;

7、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8、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富有全体师生、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需要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指导。

五、具体措施

(一)内 容

这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库》第一、二、三册。其中第一册供一、二年级使用,第二册供三、四年级使用,第三册供五、六年级使用。

一、二年级使用的第一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2首、唐诗选五言绝句13首、唐诗选乐府10首、唐诗选七言绝句27首、《论语》20篇。

三、四年级使用的第二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2首、唐诗选五言律诗51首、唐诗选40首、《孟子》4篇。

五、六年级使用的第三册包括《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26首、唐诗选五言古诗26首、唐诗选五古乐府9首、唐诗选七言古诗18首、唐诗选七古乐府9首、《孝经》18篇、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是儒家之本,《老子》是道家之源,唐诗是公认的文学瑰宝,这三部巨著都是直接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观点和内容被古今中外一再实践,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除此,《大学》、《中庸》、《庄子》、《孟子》、《孝经》等,也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

(二)时 间

1、把诵经活动列入课程表,每周一节教学内容是研读、吟诵经典名著,师生同背、同悟,教学相长。并把此项活动列入我校常规检查的一项工作。

2、每天上午早读20分钟、下午放学后30分钟组织学生诵读经书,做到全校师生天天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三)途径

1、以课外自诵自背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逼迫、不强求。

2、每周一节诵经课,日积月累,六年下来,每人都将要有近10万字的经典名著烂熟于心。每天通过口诵心记脑思,不知不觉,就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3、提倡家长与孩子一齐诵读。

4、鼓励学生平时找时间结伴读经。

三、五个人比着赛着背,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5、学校全年跟踪检查、抽查,每年6月、12月份分别组织一次 诵读经典 汇报会或举办 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 文艺演出。并进行评比,评出优秀集体圣贤杯 金、银、铜奖。评出若干与 圣贤为友 的先进个人。

6、树典型。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板报、班级板报、学校小报等媒体,要树立、宣传 读书明理、读经做人 的先进个人事迹,将爱国、爱校、爱父母教育融于诵读经典之中。

7、各班的黑板报要开辟 读经 专栏,要求每周更换一次读经内容。

8、充分利用早读、晨会、周会、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一遍遍地诵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9、将来我们还要建立进级卡,把古诗文根据长短、难易分为三级,在卡上标明通过的级别,以及孩子的班级、姓名,学校定期公布升级学生名单,以此做为 评价学生古诗文、能力和水平的量化标准。

(四)组织领导

为使经典诵读活动得以成功开展,成立诵经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组员有各年级班主任承担。我校将采取必要的督促和检查措施,对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进行评估。

(五)指导教师

1、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2、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3、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4、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5、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学生诵记的诗文,也许会忘,但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代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说,近百年来抛弃了中华经典之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此我们不敢评论。但我们愿意做一点具体工作,尽一份苦心,免得错过孩子们的童年时机,浪费了他们无穷的天分,一生永不再来。

薛店镇常刘小学

篇6: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教育,加快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过全校干部、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精心论证,确定“创新才艺教育”为我校的创建特色。

一、实施背景

(一)背景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要求,甚至教师的名与利。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认真思考,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实质上就是尊重人,发展人,让人积极幸福地工作,主动愉悦地发展。“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核心即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博才广艺,追寻教育智慧,分享智慧人生;师生素质发展的核心——拓宽眼界,开阔思维,扩大人生格局。

(二)学校现状 1.优势:

①学校自建校伊始即承载着胶南师范、原胶南一中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拥有厚重的德行与爱国教育传统,“博才广艺 崇德尚文”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

学校硬件设施较为齐全,装备较为完善,校园环境优美。

②拥有一支团结和谐的管理班子和教师队伍,管理理念重创新、重实效。③多方位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教育部子课题《学生自主性评价》已顺利结题。我校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成效的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行动研究》、《以经典阅读为支持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等一系列的省市级立项的科研课题,也已经顺利结题。十二五课题正蓄势待发。

④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我校开展的“胶南三名”系列活动获胶南市、青岛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2.不足:

①学校还没有形成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②管理机制、管理制度有待改革和完善。

③师资队伍尚待进一步提升优化。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式还未能完全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按现代化学校的要求,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在市内有影响力的教师数量还不多。在学科教学方面,缺乏骨干型专家型的教师。

④生源构成发生变化。近年来,我校生源素质走弱:住宿生和走读生各约占半,住宿生主要来自乡镇农村,走读生主要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经历的家庭教育、小学教育大都是粗放式的,表现在学识素养上一方面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综合能力多有欠缺;表现在性格气质上一方面是拘谨纯朴,另一方面是自由散漫。综观教育大环境,我们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处于弱势,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应的,竞争力也被削弱了。

面对现实,我们静心分析问题, 更新理念,调整定位,关注基础,重视提高,给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奠基。

二.总体目标

1.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学校创建路径,建立“创新才艺”教育体系,形成“创新才艺”教学特色,让百姓满意,获社会认可。

2.通过特色学校创建,建设一支具有乐观向上的高素质的快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办学内涵发展。

3.通过特色学校创建,全面展开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才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三、三年规划

近期目标:(2014年3月——2015年2月)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学校创建路径,建立“创新才艺”教育体系,革新教育理念,规范科学实施课程。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个性化培养的观念和学生差异发展的观念,并使之渗透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育儿理念、学生的成长理念。

中期目标:(2015年3月---2016年2月)逐步建成一支具有乐观向上的高素质的快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办学内涵发展;进一步开发、实施、完善多样化课程,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创新才艺教育。

远期目标:(2016年3月—2017年2月)培养多才多艺的创新型人才,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四、实施策略

1.坚持“文化立校”,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行动方向。学校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是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奠基的过程;就是以教师为本,为教师的发展助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积淀,就是学校文化的积累。

2.坚持“科研兴校”,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中的科研含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坚持“特色发展”,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是一所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创新的基点,只有办出特色,学校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色发展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的品牌。特色是一所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创新的基点,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五、组织保障

(一)宣传发动

召开师生动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创新才艺”特色学校的目的意义,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三)制度保障

1.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管理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创新工作机制,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并完善评价制度。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

六、具体措施

(一)依托“135”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线、三体、五环节

一线:以合作学习为主线。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最生动的课堂体现,也是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合作形式一般是四人小组合作、班级合作、师生合作等。

三体:

1.集课与教研一体。要求教师达到三精:精备、精讲、精练 2.主导与自学一体。要求课堂达到三动:动手、动脑、动口 3.自主与互助一体。要求效果达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五环节:反馈补标、携问预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反馈补标,是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检测,查漏补缺。携问预习,我校采取两步走,1、设景激趣: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设置问题:提倡问题要以习题形式出现,预习题的类型也要多样化,让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合作探究,本环节重在合作、贵在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验过程,这是我校有效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空间,怎样才能实现环节要求呢?第一,四个人凑在一起不一定就会实现合作交流,需要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找平台,找理由。这里包括小组组成要依学生性格、性别、学习差异等情况,按ABBC划分成三层四人异质小组,包括每次的合作交流教师都要设计四人分工。4 比如C层同学提出问题,B层同学帮助解决,A层同学负责监督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效合作。第二设立班级竞争榜,实行班级个人或小组活动记分制,凡组内成员参加班级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即为其所在组记分,课堂结束时,统计评选优胜组与优胜个人,记入期末考核,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尤其注意给C层学生留出空间,保护其学习积极性,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第三,教师预设课堂,备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出相应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以备课堂之用。巩固训练,此环节贵在当堂达标,重在把握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拟定的练习题、检测题要紧扣目标,分层设计,要求学生用“思想、方法、规律”去解决问题。要实施本环节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三个意识:一是训练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二是让学生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最重要;三是重视训练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并及时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拓展提升,本环节贵在延伸迁移,变式拓展,重在把握规律、提高能力。

课堂时间分配135:拓展提升10分钟,携问预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三环节共30分钟,反馈补标5分钟。

(二)开发校本课程,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力求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的基础。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拓宽学校教育教学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营造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的育人环境。2.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3.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注重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二)组织实施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2.发动教师共同收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要求覆盖面广,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

3.组织广大教师选取课题,编写教案,发动学生参入课题学习,每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校根据报名人数编排班级,确定活动场所,全校统一活动 5 时间为每周周四第四节。做到了教师固定、学员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固定,保证了校本科题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4.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它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利用好这一点,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比如,古典名著欣赏、我是小小神辩手、原生动画片配音、诗词鉴赏等可以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5.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

6.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歌唱比赛、书法比赛、象棋大赛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加强科技教育

以“改革、发展、创新”为主题,把创新特色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把科技普及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级部主任、科技总辅导员、活动科教师等为成员的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共同合作。建立了上下沟通、左右全局的指挥网络和管理网络,制订明确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及时检查、督导、评比,从而在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了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

学校设立专门奖项,专门用来奖励在科技艺术类比赛、发明中获奖的同学,设立“创新奖”、“育苗奖”和“科研奖”,用来奖励指导学生获奖和在科研中在成果的教师,调动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营造出科技教育生长的适宜气候。

2.优化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

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各科寻找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科教学中,合理地挖掘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确立联系和渗透的目标。二是构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科技教育模式,探讨让学生在“做中学、想中学、玩中学”的新路子、新方法,激发学生的 6 科学探究志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环境建设,营造科技教育的氛围

首先,办科技宣传栏,作为向全校师生宣传、汇报科教动态、科教信息的一个窗口。其次,在学校的教学楼、艺术楼和体育馆的走廊、教室、活动室中都悬挂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名言,激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科学、用科学。在班级黑板报中开设科技教育专栏和“科技角”,学校开设科技教育展室,展示学生自制和科技作品,定期举行手抄报展评。

4.开展系列活动,把科技教育落到实处

开展科技教育“八个一”活动:即参观一个科普教育基地、拍一张科技活动照片、读一本科普图书、画一张科幻画、制作一件小发明作品、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看一部科普录像片、探索一个科学疑问。依此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如海洋研究、科技绘画、手工编织、雕塑布艺、小发明、小制作、剪纸、摄影、探雷、航模车模、无线电测向等二十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定于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为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时间。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在班级中举办“科技角”,主办“科技小报”,定期开展科普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举办科技讲座、举办科技竞赛、放映科技录像、召开科技主题班会或主题队会,记入班级百分量化考核,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四)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党组织建设工作条例、校长工作条例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建立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师生管理和评价制度,各种制度规范齐全,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师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办校刊,建文化平台

主要栏目有:“校长随笔”“教师风采”“名师谈教学法”“我的教育故事”“班主任经验谈”“博文推介”“佳篇赏析”“时事追踪”“家长讲堂”“青青芳草地”“校园诗坛”等。“校长随笔”针对教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理性思考;“教师风采”弘扬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介绍他们的教育教学特色;“名师谈教 7 学法”针对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由学校骨干畅谈教法学法;“我的教育故事”诉说教师成长过程中育人故事;“班主任经验谈”讲述的是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佳篇赏析” 刊登名家作品赏析;“青青芳草地”“校园诗坛”发表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才情;“时事追踪”由政治教师解说国内外时事要闻;“学校推介”介绍学校一月来的教育教学动态;“家长讲堂”让很多在不同方面有所成就的家长走到学生中间,讲述与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不同话题,增长学生见识,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某一行业、领域的探究欲望。以此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缔约教师、家长、学生联盟,搭建校园文化发展的的重要平台。

2.营建书香校园

纳入常规管理。阅读课每周不少于2节(辅导教师可安排连堂大阅读课),学生课外自由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并将阅读课列入课程设置方案,确保不被挤占。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担任大阅读辅导教师,阅读课时计入工作量,纳入学期考核范围。学校还规定了每周三下午3、4节为教师读书日,每周一次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读书反思交流展评活动,及时将老师们的读书心得、优秀论文刊登在校刊《博文》上。

拓展读书资源。成立课改信息服务中心,为教师们订阅《教育文摘》、《每周一读》、《《现代教育导报》、《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等10多种刊物;根据教师课改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需要,从各类教育杂志上搜集优秀文章加以整理,编辑《博文教育文摘》,推荐给教师学习,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科最前沿的改革动态与信息,保持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先进性。

在改革的道路上,将有很多工作值得去探索与尝试,我们将总结推广经验,反思修正不足,且学,且思,且行,直至“博才广艺,崇德尚文”的目的地。

上一篇:描写眼睛的好段下一篇:湖南省城乡规划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