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2024-06-06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通用6篇)

篇1: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宏扬国学精粹,丰厚校园底蕴

——兴化市楚水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优秀的校园特色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气质,一种精神,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则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等各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它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提升了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品质,推进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不仅在于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更重要的在于构筑博大的精神家园,积淀底蕴。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计划书。

一、校情分析

我校坐落于昭阳古城外迷人的沧浪河畔,创建于2004年,前身为楚水实验学校小学部,2010年与邻近的“阳山小学”合并,并更名为“楚水小学”。

办学以来,学校以“人文关怀,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孩子都能赢在未来”为宗旨,以传承华夏文明为已任,构建“以信为本”“以礼待人”“以孝事亲”的德育品牌特色;以孔子倡导的“六艺”:礼、乐、书、数、射、御等六大主题来统领校园文化,学校以“打造精品,争创一流”为目标,形成了以国学教育、艺术教育齐头并进的特色课程格局。2008年,我校便被确定为中华诗文诵读实验校,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作文名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技术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泰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泰州市三进工作示范校”等称号。2011年6月经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 1

同意成立“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基地——东方少年国学院”。

二、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国学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优良学风,形成优良校风;国学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在国学文化的滋养中树立学生儒雅大气之品、感恩孝敬之品、诚信责任之品、仁爱友善之品、勤奋进取之品,用国学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建设目标

国学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国学教育,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为此,我校确立了以下工作目标:

1.以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创设国学文化氛围,营造有形的国学文化教育环境,着力打造校园国学特色文化显性外形。

2.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研修为重要途径,形成国学文化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3.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提炼主旨,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学校国学特色文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内容与项目措施:

1.融国学文化于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外显形式,将国学与校园环境有机结合,以国学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环境特色,从校 2

园的整体设计到分区建设,再到班级布置,每个区域都体现出它独有的育人意义,真正寓国学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体现“文化治校”主题,处处让人感受到国学经典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养。(1)展示国学名人名言名篇。学校将在走廊、过道、墙壁等处,精选历代国学大师肖像与经典美文,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氛围。如塑造孔子塑像,张贴孟子、武中奇、郑板桥等名人画像、人物介绍及作品,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国学大师的风采和作品神韵;校园内,《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元曲》随处可见,时时丰盈学生的生命。

(2)开辟国学文化长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学校将开辟国学文化主题长廊,如“书法长廊”“清风绿廊”“经典长廊”“科技长廊”等,让师生们感悟华夏文脉,品味中华文化浩瀚的丰富内涵,感受其奔腾不息的宏大气势。

(3)颂唱国学音乐经典。学校将精选师生耳熟能详的“诗乐启蒙”16首,设入校园音乐系统,在晨读前、散学后、课间活动时作为背景音乐播放;教师例会,欣赏一曲大师名曲或经典美文,让国学经典时刻伴随师生左右。

2.融国学文化于课程。让国学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开展国学文化建设的关键。

(1)发挥学科课程主渠道作用。学校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不同领域挖掘国学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例如,将经典诵读融入到语文课堂,将国画、剪纸等传统艺术融入美术课堂,3

将国学内容变成歌谣,融入音乐课堂,将国球——兵乓球、武术融入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堂等。

(2)努力开设校本特色课程。我校将特邀专家指导,并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将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的国学经典编写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国学校本教材,该教材将以诗文名篇为主,集名言警句、古典诗文、国学小知识于一体,包含国学经典以及书法、绘画、戏曲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校本课程计划,以校本课程引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开展国学文化课题研究。早在2007年,我校便将文化特色建设列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课题“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子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研究》,我校成为了“全国百家中华经典诵读实验校”。在该课题的基础研究上,我校又申报并立项了“十二五”国家级规划课题《国学经典诵读本土化策略研究》,研究工作正深入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近期,我校将开展国学“微型课题”研究,以“微型课题”为载体,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融国学文化于活动。围绕国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益智、修身。

(1)一日五诵国学经典。全校师生做到:早晨自由诵读国学诗文10分钟;语文课前齐声美读古诗文;大课间集体诵读国学名句;中午精心默读经典美文;晚上亲子共读半小时。

(2)每日坚持书法习练:每天安排15分钟的写字时间,练习硬笔、软笔书法,弘扬民族精品,修炼师生文化,陶冶师生情操。

(3)常态举行国学教育活动:为使国学文化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校将常规开展国学经典系列活动。一是校园主题活动,举办爱国、礼仪、勤学等内容的主题班队会,举办“好书伴我行”国学诵读节,开设“国学小讲堂”等;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书法、国画、围棋、乒乓球、武术等多项社团小组活动;三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设立创新性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中华传统文明,体验国学内涵。通过这一系列国学活动,引领师生以国学立人,从而培育出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4.融国学文化于评价。为让国学文化建设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我校将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建立一套“国学雏鹰奖章”一至六级评价体系,分别按照不同年级就“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效果达成”制定“国学雏鹰奖章”评价表,学生、同伴、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完成每项内容,即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学雏鹰奖章”;班级制定国学文化建设方案,以国学文化名人命名班级,力求一班一品,并将班级国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班级管理考核之中。

五、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2015年1月-7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校园已有的国学文化资源。

2.全面建设阶段(2015年8月-2017年8月)。全面组织实施校园国学特色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打造校园显性文化,开设国学校本特色课程,开展国学特色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3.积淀凝练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对开展国学特色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查找问题,研究应对策略。

4.铸造品牌阶段(2018年1月)。总结经验,铸造品牌,迎接验收。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明确国学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有效途径。学校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把贯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成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建领导小组和实践小组,负责校园国学文化建设活动的规划、协调、管理、实施与考评。

2.师资保障。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将充分发掘本校内在资源,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培养一批博学、智慧而儒雅的教师的力度,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积极开发校外资源,聘请校外国学研究知名人士来校担任指导教师,讲学、指导、顾问。

3.阵地保障。学校将国学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编制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使课堂成为传播国学文化的主阵地;全力打造校园和班级两级国学文化阵地,让校园处处弥散浓浓的国学气息。

4.活动保障。根据国学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系列活动,让国学经典融于活动之中,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我校的一项“文化运动”。

5.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国学文化建社专项基金,按学期投入一定的经费,以保障建设活动按期深入开展

篇2: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又名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学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是一所由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小班化实验学校。百年名校的办学积淀,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理念,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践行“环境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七彩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在师生协力中进行富有中华文化基因、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建设。

三、实施思路

1.确定文化内涵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世界儿童”,指的是初步具有国际品质的儿童。国际品质的儿童,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初步了解国际文化,初步形成国际交流能力,初步养育国际适应行为。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儿童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因此,“世界儿童”首先是“中国儿童”,是植根中国的“世界儿童”,是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儿童”。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儿童心灵;一方面让儿童走向世界,走进优秀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这双向“走进”的过程中,儿童更加热爱中国,坚信中国;儿童更加胸怀世界,融入世界。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由此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以“世界儿童”为主题的、以培养具有国际品质儿童为价值引领的学校文化体系。

2.精神文化引领

“诚真勤仁”是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精神;“诲人不倦”是我们的教风;“学而不厌”是我们的学风。我们以“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育人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中国胸怀、世界眼光的世界小公民;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学校。

3.环境文化浸润

“一言一行持诚真勤仁,一草一木含趣情理境” 我们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镌刻上金陵小学文化的烙印,都成为老师们的教育资源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

4.制度文化保障

以“爱满天下”替代“三要八不准”;以“learning from life”替代“课堂教学规范”;以“八礼四仪”“文明公约”替代“小学生守则”。

5.课程文化践行

用课程让孩子得到解放,用课程让孩子敢于交流,用课程让孩子学会合作,用课程让孩子尊重生命,用课程让孩子懂得生活,用课程让孩子创造快乐。

6.活动文化延伸

优质的资源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空间;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选择;多层次的平台让孩子有更好的展示机会;丰硕的成果让孩子有更大的参与热情。

四、特色项目

1.推进科技体育

通过对学校体育运动设施进行儿童化的改造,大力开展科技体育特色项目,推行 “我的项目我喜欢,我的强度我知道”的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得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先后承办了三次国家级“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培训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专题播出。学校也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同时被认定为“全国科技体育样板校”。

2.打造特色课程

在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游泳课程的全员开设;低年段英语、信息技术、电钢琴、做中学、帆船课程的实践;机器人、创意模型拼装、校园主题定向等嵌入式课程的实验,数学实验室、生活体验室(陶艺、烹饪、面点)、蔬菜种植园、亲近母语吧的陆续投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儿童多元智能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

3.创设数字化校园

学校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短焦投影加白板、1+4班级电脑、平板进课堂、交互式电子阅读平台,班班有网站,人人有主页,让云漫步、E学习走进学生的课堂与生活,用网络的资源与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在线作业”与“前置学习”,“微视频”与“翻转课堂”,这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南京市移动学习试点窗口学校”。

4.融入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方面我校在开办国际班的基础上,接纳外籍学生入校园,引入外籍教师进课堂,尝试浸入式口语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学校办学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英、澳、新和港台等十余支境外代表团,并与英国奥特伍德小学、盖茨小学,以及澳大利亚圣迈克尔女校这三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我们在完成美国“越过海洋的握手”艺术节出访活动的同时,又在校园里成功接待了来自友好学校奥特伍德小学的12名师生,带领他们走进中国家庭,游览南京风光,感受中华文化。去年暑假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呼吸英语夏令营,我们的孩子在英国老师的带领下,不出校园就能生活在正宗的英国文化里,足不出户便与国际社会思维交流。各种别具匠心的社会场景模拟和互动旨在引发孩子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小小商业运作意识,同时更有每日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主动性与集体责任感。还有社区、大学生、家长等多层次志愿者的加入,也让“世界儿童”的特色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丰满。

五、实施步目标及措施

2014年8月-2014年7月:

(1)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特色文化体系,不断丰富“世界儿童”特色文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文本解读。

措施: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组,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特色文化问诊。(2)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措施:增加校园内的流动书屋和读书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和班级图书管理员的培训,积极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的评比。

(3)目标:形成具有学校和班级特色的“教师行为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和“班级公约”。

措施:以“完美教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的制定;以“八礼四仪”推进为抓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形成“教师行为公约”。

(4)目标:进一步发挥校园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步形成学校校园环境教育读本。

措施:组织专题组进行校园环境教育读本的创编,设计环境课程案例,开展环境课评比。

(5)目标:形成学校传统活动体系,打造科技体育品牌活动。

措施:围绕“科技体育”课题研究,充实课题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体育活动,积累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快对“科技体育”校本教材的编撰。

2015年8月-2016年7月:

(1)目标:进一步丰富“儿童世界”特色文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儿童课堂”“儿童课程”和“儿童服务站”等特色项目。

措施:结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建设,立足“儿童立场”,以“数学实验”“科技体育”“小导游”“小记者”等项目为抓手,成立专题组,进行项目阶段推进。

(2)目标: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心理咨询等专用教室特色建设,成分发挥特色教师与特色学生的作用,努力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本位培训,提高综合学科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带领特长学生,共同设计和布置专用教室。同时借助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的技术力量,提升环境建设品味。

(3)目标:建立“志愿者制度”,开辟“家长学堂”。措施: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申请、计划、例会、总结等形式吧,不断规范志愿者活动。并积极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集体活动等时机,开展家长学堂。

(4)目标:初步形成以科技体育为核心,将阳光体育、社团体育、游泳、帆船、乒乓球、足球等多项整合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措施:立足校本研发实践,同时依托航管中心、南京大学、南京体育学院、风之曲水上运动学校等多家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5)目标:围绕“体育艺术2+2”,将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和科技节逐步做成品牌项目。

措施:成立活动专题项目组,从学年初制定计划,分步推进,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人,不断开辟优质资源和展现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

2016年8月-2017年7月:

(1)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体系,并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

措施:通过案例、课题、画册、视频、现场会,不断完善和提升“世界儿童”特色文化,扩大辐射影响力。

(2)目标:关注校园环境的细节建设,让每一处都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资源。

措施:通过“我眼中的美丽校园”“我让校园更美丽”等活动,让师生、家校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画它、写它、说它、演它。让这里成为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

(3)目标:建立全员管理制度,做到班班有责任,人人有岗位,不断提升学生自律、自护、自理、自立和自强。

措施:通过设立校级管理岗、年级管理岗、班级管理岗、家庭管理岗、社区管理岗等多维管理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中得到成长。

(4)目标:逐步开发班本课程,不断充实和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儿童特色发展需要。

措施:推行“一班一品,一生一长”,充分挖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特色资源,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微型课程,并通过年级和校级平台展示,逐步扩大影响,进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5)目标: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争创国际交流特色学校。

措施:进一步扩大友好学校覆盖面,精心组织国内和国外两次国际论坛,组织好友好学校的互访交流,办好每一届国际班和每一期呼吸英语夏令营。

六、领导机构

组长: 林慧敏 副组长: 张红耘

成员:黄文峰、彭峰、李新、林卫云、陈健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篇3: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一、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历史传承

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 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 回到学校历史的文化中重新发现, 解读和构建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 并由此形成脉络清晰的鲜明的学校文化。1949年11月28日重庆刚一解放, 在当时重庆市长任白戈的关心下, 委任著名作家、中共地下党员、左联东京分会会员、任市长早稻田大学的同学、木洞镇人李华飞为巴县师范学校校长。同时把巴师迁往木洞镇中坝, 立即招收了100个巴师生。开始了新中国首次师范教育。李华飞先生同时看到巴县东里 (也就是木洞、姜家地区) 没有一所中学, 平民百姓子女读中学无望。在任市长、邓垦教育局长的支持下, 1950年9月办起了“木洞实验初中班”, 木洞中学就这样诞生了。木洞中学诞生的历史文化意蕴是: (1) 木洞中学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的, 一开始就是国营的、公共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的。 (2) 木洞中学建立的目的意义就是为当地平民百姓子女服务的, 是使平民子女成才的,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从而改变家庭、家乡的命运, 开始就是平民教育。 (3) 木洞中学校长李华飞是木洞籍名人, 对杨沧白、丁雪松比较熟悉, 在学生教育中也推崇杨沧白、丁雪松的政治文化品格, 也专门写了杨沧白、丁雪松的回忆文章。形成了“正心诚意”的校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风。因此, 地方名人文化也是木洞中学思想文化之一。 (4) 木洞中学校址从长江中心岛中坝原文昌宫、观澜书院旁边的国民政府“海军部”到1951年搬到木洞镇下盐店, 位于长江边白龙沱畔的桃子林, 连同法国天主教堂作为学校校园。西临华飞校长故居, 南接沧白老宅, 有历史文化传统底蕴。 (5) 木洞中学同时又是在母亲河长江边上。长江精神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6) 木洞地处长江沿岸山区, 农业文化十分发达, 由此产生的木洞山歌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海内外。因此, 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必须从历史的起点上传承, 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人文性。

二、木洞中学校园文化构建的特色定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离城市比较偏远, 是一所软、硬件都比较薄弱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如何化劣势为优势, 化平凡为伟大, 化腐朽为神奇, 从而实现优质教育。我们从学校历史传承的、地域本土的、校本人文的, 学校实际问题的基点出发, 选择了“平民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因此, 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实施平民教育, 建设具有地域文化氛围的人文书香校园。

三、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校本文化构建

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根植于第一任校长的办学初衷、学办目的;根植于当时市政府领导的办学期冀;根植于木洞地区广大平民百姓的要求期望;根植于文昌宫观澜书院和国民政府“海军部”、法国天主教堂的历史基础;根植于母亲河长江的乳汁;根植于农耕文化之精神山歌之乡的土地。那么木洞中学的文化构建应该是历史性的、人文性的、区域性的构建。同时也是校本文化构建, 体现以下文化:

1、平民文化。平实、平凡、平和、平易, 关心每一个学生, 尤其关心弱势群体子女, 爱护差生, 让每一个学生做人第一、健康成长。因此, 学校环境是朴素的、生态的、自然的、平实的。

2、长江文化。学校在长江边上, 不但长江水滋养着学校师生和这片大地, 长江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因此, 学校建设应注入长江元素、长江石、纤夫石、鹅卵石。同时古代诗人在长江留下的诗篇有数百首, 在木洞留下的诗篇10多首。木洞山歌、船工号子、禾籁一万多首, 学校选择有代表性的10多首记刻下来。共有80多首长江木洞诗篇, 建设了长江诗情广场。

3、名人文化。木洞中学根植于木洞名人故里, 杨沧白, 丁雪松, 黄启璪、李华飞、沈铁梅、何敬平、胡天成、李忠华、喻明成、蒋治义等, 都是名誉一方, 有的甚至享誉中外的名人。杨沧白故居就在学校校门对面, 丁雪松、黄启璪关心木洞中学育人留下了许多墨宝, 李华飞是第一任校长, 胡天成、蒋治义是木洞中学的老师, 留下许多著作画册。木洞名人对木洞中学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他们都出身平民, 从平凡到不平凡。学校用名人命名了“李华飞图书馆”、“雪松楼”、“启璪楼”。建设了“雪松亭”、“启璪亭”、“沧白亭”、“育英亭”。建设了“名人广场”, 有四大名人雕像、简介, 有杨沧白、李华飞诗刻。

4、农耕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村, 在校中村遗址原名桃花林上, 植上桃李林。建设荷花池、菊花园、校友林等, 其中将农耕文化的石器、木器、竹器、陶器共300多件, 基本囊括了木洞地区乃至长江一线农业文明用品存列在校园文化村。将木洞山歌的禾籁列在其中。校园文化村对接沧白故居, 进入古色原始的巷道, 再进入城门。城门是原豚溪口抗战时间“中国中学”校址上取的原石头城门, 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沿着古城墙进入校园文化村。

5、传统文化。由于学校是由文昌宫观澜书院、海军部、天主教堂演变过来, 学校教育承接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体体现在《易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上。因此, 学校建设了中华文化经典浮雕墙。综上所述, 木洞中学校园文化在平民教育思想的主题下, 有历史性、传承性、校本性、区域性、包容性。

6、科技文化。新食堂建好以后, 我们还将在食堂原址上建设一个科技文化园, 把科学家塑像、各种数理化公式、世界各大节日刻于其中, 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科学意识。更好使学生“至公至能”。

四、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管理文化构建

这些年我们淡化硬性管理, 而实行文化管理。什么叫文化管理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前提, 重视情感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 通过构建共同愿景, 以文化渗透和价值导向师生行为趋向, 以形成团队核心、团队精神、团队共同价值取向, 激励师生的文体性和积极性、创造力。通过师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其核心是通过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等功能, 使师生自觉地依照学校文化蕴涵的价值导向行事。以学校老师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动力, 减少对师生的约束, 增强师生个体发展空间, 让他们活跃起来, 充满激情, 充满活力。因此, 学校的所有制度都体现出人本思想。

五、木洞中学平民教育理念的课程文化构建

根据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要求, 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又根据新课程修习方式设立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自修课程。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修习方式, 会给学生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更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培养学生自由精神, 自主、自强能力, 实现“至公至能”。

六、木洞中学校园文化系统

(一) 学校标识

1、校徽。校徽中半圆的红色部象征初升的太阳, 黄色的星寓意木洞中学, 蓝色带状物代表长江, 整个图标的含义是:在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长江岸, 一所平民教育的学校在这里闪耀着, 她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向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校徽线条的红色象征爱党爱国, 也体现学校的名人文化构建;黄色线条象征传统、人格, 也体现学校的平民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构建;绿色线条象征创新、健康, 也体现学校长江文化的构建。

校徽揭示了木洞中学独特的地理位置, 蕴含了木洞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精神和文化构建。木洞中学在平民教育这面旗帜指导下, 必将像长江水一样, 清淡如斯, 平和如斯, 前进如斯。

2、校旗。红旗的左上角上突现校徽。

3、运动会会旗。英文字母MD, 木洞的大写拼音, “M”又变形为一个绿色足球场。“D”又变形为三根跑道, 表明木洞中学学生更高、更强、更快。

(二) 学校精神

校歌:木洞中学校歌

(三) 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标识牌图案

(四) 各类制度、职责

1、学校的三本管理规程

2、上墙的制度、责任

3、学校行政管理图、行政分工职责

(五) 校门文化

校门设计理念:校门为中华典型的方正门, 由青沙石、黄沙石、玉石板包装, 表现学校的厚重、实在、纯朴、方正。表明《易经》思想“蒙以养正”, 也就是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正知正见。校左边由黑色花岗石装修, 比整个校门高出90公分到1米。顶端刻出“≡”线条, 表明《易经》文化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思想。同时象征学校千年万代培养千万人才。“≡”也表示乾卦, 乾卦卦辞为“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蕴含学校的校训就是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1、魏书生题的校名 (正面) , 里面是窦瑞华题的“从平凡到不平凡”。

2、丁雪松、李华飞、杨沧白、于右任题词及黄济人《木洞中学赋》, 在校门旁的文化墙上 (图片) 。

3、校门花坛, 有四尊长江石, 根据形象命名为:“卧虎”、“藏龙”、“沉鱼”、“落雁”, 象征木洞中学学生从平凡到不平凡。有一株3米多高的景观树, 象征创新、健康。

4、进校两旁行道树、长江石等。其名称为:扬帆、启航、纤夫石、犀牛望月、灵龟寻缘。

(六) 班级文化

1、班级理念牌 (教室门旁挂) 。

2、班级讲台正方“自尊自省, 自强不息”, 国旗。

3、讲台对面方:三个铁质书柜, 两边字画条幅, 书柜上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靠窗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

5、靠门方:班级课表、通知、专栏等。

6、教学楼道:名人名言牌, 学校校本图片、名人活动、学生活动。

(七) 寝室文化

1、寝室管理要求。

2、学生生活习惯歌。

3、各寝室门旁:各寝室理念牌。

4、寝室布置。

5、寝室楼道:学生活动图片, 寝室生活要求图片。

6、给学校五栋学生宿舍命名。

学生寝室是学生居住的, 学生生活除了教室、操场就是寝室。所以寝室文化熏陶十分重要。居者常思, 所以将孔子的五思给每栋楼命名:

“思近楼”:“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思远楼”:“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思贤楼”:“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也。”

“思义楼”:“士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

“思齐楼”:“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 食堂文化

1、食堂工作人员公示。

2、饭菜价档公示。

3、营养配餐公示。

4、取饭菜窗口标语。

(九) 安全文化

1、安全专栏。

2、教室、寝室、功能室安全提示牌。

3、安全消防箱。

4、安全教育教材。

(十) 橱窗、板报文化

(十一) 学校文化长廊

(十二) 旗台、舞台、校园电视台、网站

(十三) 校园分布导视图设计图案

(十四) 体育文化、体育颂浮雕、足球场、篮球场、广场、乒乓台图案

(十五) 校史文化:校史馆、状元门、通慧门、宋砖墙、明代古井、千年苦情树、百年黄桷树。

篇4:幼儿园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我园始终把“绿色、健康、快乐、安全、和谐”的思路贯穿在整体工作中,创设和谐校园的绿色环境,以之熏陶人、影响人、教育人,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优化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寓环境教育于教学和生活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与实践活动,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幼儿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以幼儿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区,开创了幼儿、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成立了由园长为组长,由教师、家长委员代表组成的绿色环保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面向全体教职工的环境教育会议,组织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学习和研讨,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参观绿色幼儿园等。形成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幼儿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内容

(一)为孩子们创设绿色大环境,提升育人品位

我们首先将幼儿园建成小花坛、小森林、小山坡,种上供幼儿观赏认识的四季花卉和树木,铺设了绿色草坪,建造了磨菇亭,筑起了小假山,铺上了彩砖的活动场地,设置幼儿玩水、玩沙池,供幼儿休闲玩耍;促使园内的美化、绿化呈现教育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孕育着用大自然教育培养幼儿的环境育人的价值。每一棵树上都有介绍牌,让幼儿和家长认识到树木的名称,形成爱护树木的意识。生态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行动中体会到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在适时投入,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我园充分利用好园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空白,精心设计,安排。在节省,多办事,办好事的总则之下,将我园内一个个景点做得精致、巧妙,融情于景,我们在园内设置了小型的绿色植物养殖园地,师幼共建小菜园,每天老师指导幼儿为班级养殖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他们松土、浇水、施肥、捉虫、观察、采收,在种植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乐趣无穷。园内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设计,使人与植物、人与生态之间形成互动的真实群落和区角,让孩子在嬉戏中感知,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和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二)创设会“说话”的育人环境

我园将“绿色、健康、快乐、安全、和谐”的理念融入环境文化的建设中,努力营造师幼主动发展的空间。在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强调材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师幼的参与性、作品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形成了幼儿园的回收文化、变废为宝制作文化、走廊文化、吊饰墙饰文化、班级区域活动文化、纪念日文化、音像文化、图示文化等,如我们让班级每一个墙角、每一块墙壁都变成了一个教育阵地,幼儿园大门口设置了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进行环境美化、绿化的活动喷绘;在艺术走廊里设置了“我爱家园”的组画;各级以“环保”为主题的墙画,幼儿园的每个活动室外、楼梯间、走廊都加以利用,形象生动具体,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设计,每一处运用废旧材料做的布置都不乏精美与创意,每一副图示或标语都不乏生动与童趣,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会“说话”,每一处环境都成为了师幼环境意识形成和环保观念塑造的阵地,充分发挥了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活与工作的环节中深深的植根于师幼的心中,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优化环境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我园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坚持渗透教育与专题教育并行,寓环境教育于教学和生活之中,重视做好环境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纪念日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生活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家长工作相结合,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的环境教育活动。我园长期开展节电、节水、节纸等资源节约活动、自制教玩具、回收月饼盒、旧挂历和纪念日专题活动,让师幼深刻地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环保绘画作品展、变废为宝时装秀、种植观察与记录等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充分地参与策划和实践,真正成为环保活动的主人;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使环境教育生动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教学当中,使孩子们更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环境教育相关问题,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环保观念。我们结合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各类活动,使尊重生命、注重健康成为了 孩子心中的自觉信念,使环境教育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环保观念与行为的培养。同时,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也邀请家长加入,如召开家长会,开展“创绿”的倡议书;引导家长、幼儿共同收看关于“绿色地球”的记录片;家长园地的宣传栏上着重刊登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我们开展“走进社区”活动,各个班级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带领孩子走进社区,有的参观松山湖、有的参观药店、超市、毛织市场。孩子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社区,更进一步形成不乱吐痰、不扔废弃物的意识。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随地扔垃圾会破坏环境的优美,主动拣起垃圾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我们带领家长、孩子在清河大街开展“亲子活动”,活动后,家长和孩子们主动用垃圾袋收拾废弃物,环保的观念已经在具体的行为中得到落实。这些环环相扣的环保行动,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联动。我们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来把废变宝:布片、海绵、各种饮料瓶、果冻壳、纸杯子、塑料杯子、纸盒、报纸等等,一起巧手“打扮”变成了漂亮的教玩具,又如我园积极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变废为宝,智力环保手工”教玩具比赛,我园教师制作的航空母舰和大客轮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家长委员环保创意交流会上,我园幼儿担任环保时装主角,时装由胶带、报纸、罐子、光碟等制作,展示了教师与幼儿精心制作的环保服饰。通过主题活动,初步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部分教师还带领孩子开展读报活动,利用各种报导,引导孩子了解各种环保知识:空气为什么会污染、河里的水为什么会发臭、树上怎么有那么多的白蚁等等。在认识汽车的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的告诉孩子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环境;种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孩子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养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标识设计大赛” 的活动,即通过标识设计大赛培养幼儿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惯。许多幼儿设计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倒垃圾”等标识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十分具有童化。我们将作品张贴于幼儿园的各个相应的环境区域,如在洗手的地方张贴上节水的标志创意图和节约用水洗手步骤歌谣;在电源开关处张贴上节电的标志图等等。孩子们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十分高兴,同时也知道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环保。

篇5: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尚美教育” ——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尚美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尚美教师;培养自信型尚美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尚美教育,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尚美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尚美师生”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尚美课程

开发并实施尚美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尚美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尚美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尚美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尚美课堂

1、以教学活动营造尚美氛围。

①全面落实“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阳光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②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开课、年级组伙伴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鼓励老师风格课堂和主题课堂研讨。

2、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在级部开展一课多上或同课异构,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教学的设计和理解。

②在完成教案电子化共享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③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④开展主题反思活动:

活动一:“追寻一位心目中的尚美教师”。通过“角色模型简介”,让每位教师在目前自己身边的同事中选出最能代表最值得你学习的老师,去研究他,提出敬佩的原因所在,说明哪些特征、哪些行为是自己最想借用的,自己如何去学习或落实,真正让我们学校的阳光教师成为大家的榜样。

活动二:“回忆一次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学片段”。在学年中期,让教师回忆描述自己教学经历中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育片段,进行讨论,开展反思,提炼总结。活动三:“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学日记”。一学期要写出一定数量的、质量的教学日记,反思内容要具体,围绕三个方面:教的怎样?学的怎样?互动得怎样?

3、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①以“流畅的表达、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质疑、快乐的互动、有效的合作”作为“阳光课堂”基本的表征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评价。

②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加强对说课、评课、课堂反思的训练,让教师在学会评价中改进教学。

(三)尚美文化

1、制度文化。建立完善公正严肃、奖惩分明、维护众益、激发干劲、凸现理念,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2、精神文化。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是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

3、师生文化。培养教师团队文化,团结协作、乐业善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行为文化,知书达理、乐学乐群。

4、环境文化

墙壁文化:主要介绍办学理念、学校重大活动、优秀教师团队、阳光经典系列内容。

广播文化:开辟“校园之声”、“名曲欣赏”等,以涵养师生性情,陶冶师生情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规范教室布局,统一区域文化版块。以个性化班级创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执行领导小组,规划执行实行项目负责制,由副校长带领各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各项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对规划的执行定期调度、指导、点评。各项目负责人每学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项目完成情况。

(二)加强过程管理

1、分解目标

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落实部门任务及职责,以校委会例会、月汇报交流等形式定期进行情况汇总。

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以学期、学年为单位,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详细具体,可行、可测的阶段工作计划。每学期、学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

2、关注过程

(1)时间保证:每学期一总结,各部门进行交流分析。(2)人员保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及时监控规划实施情况。

篇6: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录入:admin 2009-3-19 人气:428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建设方案

在教育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特色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学校高层次办学的客观需要。几年来,我们在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学校建立了以课堂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思想,形成了全员参与读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执行层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积极倡导情感管理,追求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校长力做师生发展的“支点”,提倡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都应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大计中来,从较深层次唤起了师生的主体意识。学校还努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校园文化,教师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和能力培养以及考核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管理,群策群力,共同把书香校园特色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

一、特殊色建设的理念:

一个追求:植根于经典的土壤,建设“阅读校园”。

两项工程:“全员阅读”、“原典精读”。

三个发展:人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三个原则:

①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

②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诵典。

③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七条途径:

领:利用校园广播每周有计划地分年级领读。

听: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我市金都广场柱子上布置了大量的古诗名篇,休息日让学生看,回校后定时间搞汇报活动。读:学校编写了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校本教材,学生可以在课前3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在每周四次的早读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

赛:每学期,全校和班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背诵大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我们的口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二、特色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使语文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融。

2、班级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肯定。

3、继续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并引向深入。

4、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取得明显成绩,起用自编的校本实验教材。

三、任务和措施

1、加强显性氛围建设,结合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加强特色显性氛围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同特色建设融为一体。一是要进一步规划建设走廊文化,使其成为全面反映我校特色建设活动和成果的主要阵地。二是完成外墙文化的建设工作。三是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点以及特色“橱窗文化”建设。

2、丰富师生阅读书源。加强阅读积累是我校特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学校将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图书,系统购买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建立了一个学生必读书库,并要提高图书流通率,为广大师生系统阅读名著原典创造了条件。

3、大力开展班级特色建设。班级语文特色建设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在原有基本上不断进行论证,调整和完善,做到班班都有明确的目标,保障措施和活动的载体。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或观摩巡礼活动,促进各班的建设项目真正形成优势,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扎实推进师生读书活动。要咬定建设“阅读校园”这一目标,大力开展和扎实推进“全员阅读”,“原典精读”两项活动,在阅读中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学年,要全面完成拟定的读书计划,对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要求,检查监督,配套活动要作了明确的规定,争取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5、进一步完善特色建设考评办法。一方面要加大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另一方面,要以制度来促工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校特色建设出力的岗位和任务。

6、继续开展好古诗文诵读、班级周报、一句话新闻讲演等活动。要认真用好学校自编的古诗文诵读教材,让学生天天诵读。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带头诵读,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积淀,要认真自觉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文检测活动,力争人人达到优秀。继续把周报的编辑评比工作作为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加强指导帮助的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7、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小星星直播间”要开辟“希望之星”栏目,每周推出“新星专访”、“美文共赏”等富有语文特色的栏目。每学期要开展好优秀课本剧、故事会、报告会、主题征文、读书读报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四、具体安排:

1、学校层面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积极宣传诵读中华古诗文的意义,利用校园广播提供学生成果展示的平台,并定期举办大型诵读汇报会,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教师层面

加强中华古诗文诵读,教学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10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目。以教师的阅读水平带动学生的读书,配合学校活动,教师定期进行读书竞赛。

3、学生层面

(1)倡导学生藏书,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经典书,每生每学期达10本以上。

(2)指导学生诵读。1—4年充分利用每周三节课校本课程课让学生诵读、背;5—6年利用晨会阅读课。根据课标及教研室的要求,继续落实其下达的背诵内容。通过指导,提升学生审美品味,培养语文能力。

(3)汇报展示:采取学校集体、年部集体、班级等形式组织1—6年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背诵,营造阅读氛围。

五、特色活动介绍

1、“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

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听、看、记、说的能力,自2005年起,我校在中高年级各班开展“一句话新闻讲演活动,每天由学生轮流讲演,轮流记录,每月组织一次校级评比,评出最佳、优秀讲演奖若干名。

2、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量阅读古诗文对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大有好处。我校精心挑选了教材外的古诗文近百余篇和名言警句数千条,分年段编成校本教材,让学生随身携带,日日诵读。

3、开设了大阅读课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我校把图书室真正对学生开放,每班都有固定的大阅读课的时间。为了保证充足的书源,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师生购进了大量的图书,订阅了百余种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每月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4、全面开展“原典精读”活动

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让全体教师读经典,可以培养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气力量的异乎寻常的敏感和充满激情;让学生读经典,让他们穿越时空,与中外古今的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敏感,热爱语文和书本拥抱,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之中体验生命的愉悦,升华语言和精神同构师生的美好境界。

5、加强“走廊文化建设”

力争把我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成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塑造灵魂的精神家园。

6、编辑《班级手抄报》活动

为了营造和谐、美化、健康的班级文化,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创办《班级手抄报》的活动,对报纸的尺寸、栏目设置都作了规定。学校组织人员对报纸进行评比、指导和展示,学校图书室也收藏手抄报的合订本。

7、在特长活动中,开设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太极拳、腰鼓、舞龙、剪纸、编织、国画、书法等。

8、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和谐校园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通过开展感恩活动,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或许哦那个,公德比赛的等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六、保障

(1)人员的保障,学校成立创建特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长:江洪英 副组长:王艳芬

组员:孙晶、徐亚梅、张冬梅、李晓侠、罗淑艳、刘金侠、潘淑红、朱艳秋

(2)组织上的保障:校长负责,副校长主持,教务处组织,教师实施。

(3)时间保障:严格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保证每周3课时,保证每天进行晨读。

上一篇:母亲节文艺感人祝福语下一篇:“文明与我同行”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