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选择

2024-06-10

现实选择(共10篇)

篇1:现实选择

摆脱困境的现实选择

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煤炭施工企业近年来由于煤炭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普遍处于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低下状态.就我们所在企业而言,90年代初所承建的矿井,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不再注入资金,建设单位只能靠银行贷款维持.之后基于全局和长远发展考虑,不得不缓建.施工企业资金短缺,任务严重不足,效益下滑,而内部经营机制又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存与发展的严重现实,摆在企业经营者和每个职工面前.

作 者:朱红光 李瑛 王连胜 作者单位: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刊 名:辽宁经济英文刊名:LIAONING ECONOMY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篇2:现实选择

招数之一,用“忘记带”来搪塞。当老师询问作业时,如果未完成,你可以面不改色、神情自若地说:“我忘带了。”因为老师太慈悲,所以总会信以为真,告诉你下午拿来。等到下午,老师工作繁忙,你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于是说谎成功。但此招数只能用三次,超过三次,保你原形毕露,受到老师的惩罚。

招数之二,凄过于人。第一招用过之后,可告诉老师作业完成了,只是让小弟弟给撕坏了。此招只可应急,不可常用,因为此招成功率极低。

招数之三,重新包装。当老师留以前做过的题目时,可把以前的作业拿来,擦去对钩和日期,再把对称的两页卸下来,钉在新作业本上。当然,新旧作业本纸张要保证一致,才能成功。

招数之四,钻空子。如果第二天有大型活动或搞节日庆祝,你可不写作业。因为第二天老师忙于搞活动,查作业的事十有八九就免了。此招成功率极高。 =

招数之五,贿赂组长,受贿之风在学生当中早己泛滥。未完成作业时,你可以拿一些组长喜欢的.小东西来贿赂他,组长受贿后,就可以替你瞒天过海。当然此招遇见铁面无私的组长就不灵了。

最后一招,偷梁换柱。拿同学的作业冒充自己的作业,当然要找那些笔迹极相似的才有可能成功。此招不在紧急之时不可运用。

篇3: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澎教授曾提出:“财务会计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是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 忠实地用货币金额提供企业以过去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历史图像?还是要扭曲财务会计以记录和报告过去为主的本质, 把它改变为另一门学科———企业财务预测?”[1]这种选择是在宏观方面的考虑, 其也可以具体为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上, 即会计是应该采用可靠性更强的历史成本还是相关性更强的公允价值。

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比较

1.1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 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或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等价物。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一项交易在发生时是按实际价格入账, 只要以后相关资产或是负债不发生变化, 则不需要进行后续计量, 对企业持有的资源和义务始终保持其初始价值。历史成本计量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能够处于基础地位, 是因为它反映了客观事实, 并且具有可验证性, 即历史成本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的信息更真实可信。但是, 由于历史成本不涉及后续计量, 忽视了对经济事项动态的描述, 其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与不断变化的市场价格脱节, 导致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价值相差很大, 报表使用者没有办法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评价, 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1.2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清偿债务的金额。

随着对资产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入, 会计学采纳经济学的观点, 将资产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 相应的资产计量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到公允价值, 因为提供当前以及未来的价值比过去的价格对投资者来说更有意义。特别是通货膨胀高涨的今天, 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大量使用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普遍, 公允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公允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不断变动的, 不可避免地在带有主观随意性, 因此其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所以, 使用公允价值是有一定前提的, 即完全市场国家, 商品有活跃的交易。

2 会计计量模式的影响因素

2.1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框架的起点, 对会计计量有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侧重点也不相同, 由此决定了会计的终极目标不同。关于会计目标, 理论界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企业价值。

2.2 会计信息。

会计是一个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 其主要职能就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多种多样,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是方方面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同, 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这也影响到了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

2.3 资本保全。

资本保全观点认为真实的收益应当建立在资本完整无损和保全企业同样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之上。资本保全观点主要有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两种观点。观点不同, 所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也会有所区别。财务资本保全观认为, 资本可以用货币反映并主张保持货币资本完整, 要求以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实物资本保全观则认为要保全的是企业的原有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 而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应以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基础。

2.4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会计人员素质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外部环境同样会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3 会计计量模式的历史发展

3.1 国际发展概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柯立芝政府实施不干预政策, 自主管理使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充满了舞弊和欺诈。

最终, 虚假的经济繁荣导致了1929-1933年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为了重新让会计在人们心中获得信任, 美国先后出台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希望通过政府的监管使上市公司必须提供真实而公允的信息。鉴于企业对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 为了保证投资人能够获得可靠而又相关的信息, 会计计量模式选择了历史成本而且要求是应该建立在“可稽核的、客观的证据”基础之上。这样, 历史成本作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 得到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接受。可以说, 在随后的四五十年内, 伴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和繁荣, 历史成本对其发展一直起着显著地促进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 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在物价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下, 历史成本计量显然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各种指责和批评纷纷指向了历史成本。为了消除历史成本的困境,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把财务报表发展为财务报告, 也就是说, 用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法, 对财务信息进行说明, 把物价变动的影响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这样, 历史成本的计量地位化险为夷。

历史成本计量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暴露了它的缺点。从20世纪80年代起, 历史成本在至少两个方面上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一是投资者在决策时更偏爱于预测信息, 人们对于可靠但是缺乏相关性的历史信息兴趣程度降低;二是金融创新的大范围使用, 其价值波动大, 未来既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 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所以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成为投资者对会计的首要要求。鉴于此, 美国FASB在1991年颁布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将其纳入表外披露, 随后又在1993年和1998年出台了“特定债权和权益证券的会计处理”和“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活动会计”, 逐步将其纳入表内确认和计量。会计实践已经证明在金融创新时代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唯一的选择。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世界各界又将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 但是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力求逼近市价, 真实的反映了当前的经济状况, 它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银行错误的信贷决策以及不严格的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2]

3.2 我国发展简述长期以来, 我国的计量模式一直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公允价值的引入只有短短约十年的时间, 但其中却存在着反复。

1998—2000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初步应用

在我国, 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下, 一直是历史成本一统天下的局面。公允价值的最早运用是1998年6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 它标志了我国对公允价值在实践开始使用。同时, 财政部也认识到当前我国会计人员运用公允价值还存在着困难。所以财政部指出, 要在会计准则中逐渐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001—2006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限制应用

上述准则的施行期间, 由于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 公允价值往往难以准确获得, 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准则时主观随意性大, 出现滥用公允价值计量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随后, 财政部在2001年重新修订会计准则, 把真实性和谨慎性作为首要考虑, 改按账面价值入账, 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仍在进行, 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观点也在发生变化。2003年1月, 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的冯淑萍认为:“在会计政策制定和会计计量基础选择方面, 可以适时考虑市场发展的因素。对于企业符合通行商业惯例的交易或业务, 可以考虑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概念;而对于明显不符合通行商业惯例的交易或业务, 则应规定特殊的处理方法。”[3]

国际趋同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逐步开放, 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2005年金融市场出现的认股权证、短期融资证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等金融工具, 到2006年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 如利率互换的推出, 再到今日的股指期货即将上市交易。对于这些金融产品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值等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时候的引入, 合理的弥补了历史成本的不足。

我国在借鉴国际通行规则, 提供可比的统一信息平台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市场的不成熟特点, 在新准则推出的同时发表了应慎用公允价值的指导意见, 可见公允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我国对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通过对计量模式影响因素及其历史发展的概述,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作用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曲折发展。历史成本可靠,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不前, 公允价值相关, 我们也不能把它吹捧至天。我国会计准则把财务报告目标界定为提供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见其兼顾了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既要求可靠性, 又重视相关性, 也可以说以价值计量为代表的双重计量模式正在形成。具体来说, 对于实物资源, 若物价变动不大, 则可沿用历史成本模式, 将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 如果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则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这类特殊的资源, 首先要解决其概念、范围等相关问题, 如人力资源是否也应像其他经济资源一样计价的前提是商品化和市场化, 无形资产是否应该包括自创商誉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选择计量模式的基础。

如果仅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 显然不能顺应会计发展的趋势, 也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而为了避免被边缘化, 财务会计又必须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改革。可见, 双重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是我国当前情况下的现实选择。

摘要: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在学术界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时代不同, 最优选择也不同。本文通过分析计量模式的影响因素, 以及对国际国内会计计量模式历史发展的概述, 提出双重计量模式是我国当前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参考文献

[1]葛家澎.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 2003, 3:3-7.

[2]葛家澍.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 2010, 2:7-12.

篇4:微软选择了现实

这意味着当用户使用Edge浏览器时,百度会成为默认首页。他们在地址栏搜索,结果也将由百度搜索返回。作为合作的另一部分,百度则将提供Windows 10的更新下载。那在百度搜索“Windows 10”及关键词时,后者会在屏幕顶端自动弹出横幅广告,引导他们进入这个新操作系统的下载页面。

自去年2月萨提亚·纳德拉(S a t ya Nadella)成为微软新任CEO以来,这家公司就在加速寻求合作。它向制造商开放了对小于9英寸屏幕的系统授权,收购了游戏开发商Mojang、安卓最好的日历应用之一Sunrise和iOS端流行的邮箱应用Acompli,并将Azure公有云打包成新的私有云管理工具,推出跨品牌管理的混合云管理平台。

这背后是微软若隐若现的危机。它的运营利润从2013财年2676亿美元下滑到2015财年的1816亿美元,占公司利润3/4的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也双双出现营收下跌。看上去,微软已经不能再延续从前只用微软自家产品来做任何事的模 式。

同百度的合作,旨在在中国市场普及微软的新操作系统Windows 10。操作系统历来是占微软利润大头的核心产品,而Windows 10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可穿戴设备的全平台通用,被看做是实现One Microsoft构想的第一步。截至9月24日,全球已有7500万台设备使用了Windows 10操作系统。微软也计划在两年内,发展10亿Windows 10的用户。为此它已经做出让步,让现有Windows 7和Windows 8.1用户,可以在新版本发布一年内免费升级—即使这将使微软一下子减少25%的收 入。

但在任何外国互联网公司都觉得变化莫测的中国市场,微软的前进并不顺利。尽管它在这里占据了超过97%的份额,但其中超过90%的用户使用的仍是Windows XP和Windows 7,这之中更有很大一部分是让微软毫无收益的盗版。

微软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受欢迎”的合作伙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在中国,只有27%的互联网用户坚持使用Google,却有超过92%的人在用百度搜索—这背后有一些无可奈何的原因。百度在中国的普及率或许能加速PC用户对正版Windows系统的接受和更新。

这也可以看做微软在中国本地化的一步。在百度之前,腾讯、联想、小米也被它拉拢过。相比于它在全球的竞争对手—在2010年退出中国的Google,微软显然更懂得如何在这个其他外国互联网公司都长久觊觎的市场发展下去。

微软CEO纳德拉执政大事表

01 推出支持手机、平板、PC和可穿戴设备的通用系统Windows 10

02 宣布Android、Java程序将可以转换微软通用App,方便Android App和iOS App快速转移到Windows 10系统上

03 重组手机硬件业务部门,大幅度裁减原诺基亚员工

04 将Azure公有云管理平台打包成新的私有云管理工具,推出跨品牌管理的混合云管理平台

篇5:保险资金投资的现实选择

保险资金运用多样化的选择

当前,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纳入中国的发展规划之中,从目前的趋势和各方面条件看,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并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本和货币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将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股票市场;(2)包括国债发行、交易和回购的国债市场;(3)企业债券市场;(4)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基金市场,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也可以视为广义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类;(5)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长期消费信贷市场;(6)包括项目融资、BOT、可转换债券和经营权转让等其他新型融资方式。

货币市场

完整的货币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可供交易;二是价格应是开放的`,即利率是市场化与自由的;三是有不同类型的众多市场参入者;四是要有优化的结构和层次。目前我国交易的品种为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易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和高信用等级的中央企业债券等债券,兑现基本不成问题。在国债回购市场中尽管目前不尽规范,证交所系统和银行系统不能联网,容量小,效率不高,但这些问题应会很快克服。资金拆借的期限一般较短(大部分是在一个月以内),拆借的双方大都为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的机构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信誉良好,拆借市场采取抵押的方式,增强了资金偿还安全性,拆借的额度一般较大,比较适合保险资金的运作,风险相对不大。在国债买卖中,保险公司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左右,对货币市场的介入目前应主要限定于国债和重点中央企业债券,对一般的债券和商业票据应暂不介入,条件成熟后逐步全面介入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自1992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市场规模、市场工具和市场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年,我国股市市价总值、流通市场值与GDP比率分别达24.52%和7.22%,因此保险资金介入证券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直接投资股票或基金市场

(1)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入新股的认购

以目前的情况而论,历来新股的收益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相对定期存款要高出许多。以1998年为例,平均年收益率在15%左右,而且基本不受股市波动影响,年的收益更高,最底的高达30%,高的超过200%,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配售,在短期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良好选择。当然,随着新股发行方式的改革和申购资金的不断增多,以及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收益率也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2)直接介入二级市场买卖

保险公司参入股市的自营业务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并非没有股市投资人才,而且这种人才也不难获得,保险公司在国债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就是明证,2000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波段式操作,赢利率达到10.52%也是一个证明,根本的问题在于要不断搞好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保险市场的良好竞争机制,同时使用不同的金属机构在政策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模式。当然,在投资的前期阶段,可借助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力量,利用证券公司的专业优势。

2、通过证券公司投资股票市场

入股证券公司或委托证券公司投资,目前收益较高。如证券市场上的超级机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公司、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19的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分别为38、16.2、22.6、15.7;国信证券、大鹏证券的盈利能力也很强,均在年上半年火爆的股市中完成了全年的任务,而且1999年国信证券的人均利润高达240多万元,净资产利润率超过35%,在短期内委托信誉良好的大型综合性券商进行资金运用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3、发起设立保险基金或通过证券投资股票市场

(1)通过证券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入市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因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水平和分红水平目前基本令人满意,同时因为它们数量多、规模大,便于保险资金运用,基本可以作为保险资金的选

篇6:考研过后 梦想与现实如何选择

考研已经落下帷幕,回想当初紧张的备考阶段,你是否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或许你还做过这样的梦,梦中的你已经实现了儿时所有的梦想,甚至连随口说出的大话也已经变成了现实。这样的梦的确让人留恋,但考研结束后就意味着大家要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的严酷选择。考研辅导专家建议大家,梦想和现实虽然可以共处,但却实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在权衡现实和梦想时,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所谓梦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虽然我们无法将梦想一下子实现,但我们却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梦想。日本知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取得了胜利,他将超长的马拉松赛程间隔成一段一段的小距离跑步,这样就不会感到赛道没有尽头,轻轻松松就可以跑完。考研辅导专家认为,大家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将梦想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你要做大文豪,你就可以先试着从坚持每天写日志和读书积累开始,如果你想做大富商,那你就可以从学习记账开始,梦想看似遥远,但如果你能把你的大梦想划分为小目标,你就会发现,你正在一步一步接近你的梦想,它其实离你并不远。

现实其实并不残酷

可能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都听说过诸如:社会是个大熔炉,社会很复杂,人心隔肚皮等等这类夸张的形容。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并没有你听说的那么残酷,虽然在众多人的游说下,社会在你的心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大魔窟,但如果你不亲身经历,又怎么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呢?总不能一辈子呆在象牙塔里吧!考研辅导专家建议大家,多一些实际经验才能更好地认清楚自己,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变得成熟和完善,否则那不能叫做梦想,只能叫做白日梦。

有一种进步叫做放弃

篇7:我国合并报表理论的现实选择论文

合并财务报表是“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原则在财务报表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它主要是为股权公司的股东和管理上的需要而将整个集团公司视为单一的经济实体,汇编反映集团公司内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本文拟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三种合并理论比较的基础之上,提出适合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一、三种合并报表理论比较

l.所有权理论(Ownership Theory)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拥有的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是一种净资源)。根据这一观点,当母公司合并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应当按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也就是说,所有权理论主张采用比例合并法(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 Method):(1)母子公司的交易及未实现损益,按母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2)因收购兼并而形成的资产、负债变动及商誉,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摊销;(3)合并报表上将不会出现“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项目。这种财务报表编制虽然简便易行,但它并不适用于被视为一个合并财务报表整体的.企业集团揭示其整个实体的经济状况。事实上,它通常用于揭示合资企业的财务状况。

2.母公司理论(Parent Company Theory)认为,从控制的角度来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不仅限于属其所有的部分,也包括少数股权的应享份额,因此纳入合并报表的是子公司的全部资产与负债。其主要特征为:(1)并购的市价成本只由母公司所拥有资产负债分摊,而少数股东权益仅以账面价值反映在合并报表中;(2)合并报表所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利益,与少数股权无关;(3)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一般只列为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负债,所合并的产权属于控股公司所有;(4)在合并利润表上,少数股东应享有的损益作为合并收益的一个减项。可见,母公司理论将合并主体中的少数股东作为债权人看待了。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够满足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对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需求,但它混淆了合并整体中的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没有透过母子公司的法律关系公正地从合并整体的角度去揭示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

3.经济实体理论(Economic Entity Theory)认为子公司虽然为母公司所购买,但是其本身依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主要特征为:(1)市价成本分摊到子公司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包括少数股东权益);(2)商誉由子公司的全部市价形成,由所有全部股权(含多数股和少数股)共享;(3)子公司的少数股作为合并产权的一部分,独立地反映于合并报表的产权部分,而不是作为长期负债列示;(4)少数股东在子公司应该享有的损益,视为合并净收益在不同股东之间的利润分配,应该通过合并损益表予以反映,而不再作为合并净收益的减项。可见,经济实体理论将合并主体中的少数股东和多数股东同等看待了,其财务报表合并的是母公司所控制的资源,而不是母公司所拥有的资源。这种合并方法与控制的经济实质相吻合,承认企业并购过程中母公司通过产权控制而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客观事实。此外,在这种方法下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不需对子公司资产负债进行人为分割,克服了比例合并法的弊端。

二、选择经济实体观为主理论的理由

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合并会计表更为侧重的是母公司现和所有权观。但笔者认为,我国在未来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时,应以经济实体观为主。其理由如下:

1.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看,今后股份公司的股权会越来越分散,过去意义上的少数股东,可能在持股总份额上超过其母公司持有的份额。这很可能使过去意义上的母公司“沦落”为过去意义上的少数股东,尽管从“控制”的角度而言母公司仍然是母公司,但这种股份上的减少可能会使按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仅为母公司自己股东的宗旨更加不尽人意。因此笔者认为,在新经济情况下,只有经济实体理论才能不偏不倚地为持股比例相差并不悬殊的所有股东提供这个合并整体的财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合并报表《征求意见稿》及其修正文稿中,都建议采用实体法,这也反映了经济

篇8:企业财务预算战略的现实选择

企业财务预算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 利用科学的方法编制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和行动计划。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实现利润预算和财务状况预算。其具体目标为:

1. 通过财务预算, 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计。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未来生产经营等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并通过财务预算的规划和控制功能, 使企业规避各种风险, 以获取更大的经营成果。

2. 通过财务预算, 提供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基础和标准。

企业所处的环境极其复杂多变,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以科学的财务预算为标准, 合理进行管理并处理好同外部的关系,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 当期企业经营活动比较对象主要有历史数据、预算数据和本行业平均数据。其中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比较最有意义, 这是因为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 完不成预算, 企业即定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3. 通过财务预算, 提供评价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绩效的标准。

4. 通过财务预算, 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了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各职能管理部门应制定出非常明确的部门目标, 对这些部门目标进行协调以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 是企业管理层的主要职责之一。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

1. 现金预算战略目标。

现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内容编制的反映企业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它以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为基础, 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 是企业资金头寸调控管理的依据。

现金预算战略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现金预算可以揭示现金多余和不足的时期, 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或在现金短缺时期来到之前提前安排筹集资金, 以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 (2) 通过现金预算可以预测未来时期企业对到期债务的直接偿付能力。企业可根据现金预算确定的现金余额以及本期的流动负债金额, 计算现金比率, 这一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反之则弱。 (3) 通过现金预算可以及时区分延期支付和不能延期支付的支出, 从而使财务人员根据各项支出的重要程度, 科学合理的调度未来时期的现金流量。 (4) 通过现金预算可以对其他财务计划如销售计划、成本计划等提出改进建议。

2. 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1) 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表是按照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业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一般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或者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其他专项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2) 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单位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一般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三、企业预算战略的选择

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 明确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股东大会或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企业年度预算方案。董事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决策机构则负责制订企业年度预算方案。企业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作为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企业, 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总会计师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与业务指导。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2) 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预算草案;组织下达经批准的年度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3) 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筹资、物资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业务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 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 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企业所属子公司在上级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指导下, 负责本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工作, 并接受上级企业的检查和考核。所属基层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4) 企业应当制定预算工作流程, 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 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 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 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2. 预算编制控制。

(1) 预算的编制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应当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 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 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产品竞争能力、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 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 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 (2) 预算的编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企业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企业确定预算编制方法, 应当遵循经济活动规律, 并符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 (3) 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监督和服务。企业应将预算编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对预算编制不及时或编制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内部预算执行单位, 应当给予相应的惩处。

3. 预算执行控制。

(1) 科学分解预算指标, 明确责任。企业预算一经批准下达, 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 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实施考评。 (2) 企业对重大预算项目和内容, 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 实行严格监控。企业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预算控制, 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 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 调节资金收付平衡, 严格控制支付风险。 (3) 严格执行预算标准。企业办理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存货、筹资等业务, 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标准。企业应当健全凭证记录,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 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4) 企业各预算责任部门应当加强与企业内部有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确保相关业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能够相互监督、核对一致。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 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及结果。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向企业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企业预算目标的影响, 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 通过科学选择预警指标, 合理确定预警范围, 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条件的企业, 应当逐步推进预算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监控预算执行, 提高预警与应对水平。 (5)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结果质询制度, 要求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重大差异做出解释, 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篇9:什么是现实的选择

2013年,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巨大的商业前景十分诱人,在此背景下,首先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才能有利于实现通用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利益的合理回报。这三大问题涵盖:模式选择问题——到底采用什么模式来发展通用航空?是由政府主导,企业配合,还是由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发展路径问题——到底是制造业引领?还是运营服务业先行?机场建设问题——应该如何确定通用机场的建设标准和等级?

两个案例

笔者亲历了“山西某通用航空产业园”,以及“江西某航空小镇”的策划和政府立项审批流程。通过这两个基础建设实例,笔者尝试回答以上提及的三个问题,希望能给读者以参考。

筹划“山西某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初衷是基于国内通航政策的放开以及民间资本的觉醒。山西省作为国内几个净空条件良好的省份,拥有开发通用航空的优势条件,于是决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通用航空示范性综合产业园。整个通航产业园预计占地3000余亩,建成后可吸引半径300千米范围内的高端客户前来进行公务机托管、飞机租赁、航空旅游等消费。

“江西某航空小镇”把飞行体验与环境有机结合,依托“国家级湿地公园”,整合原有的自然观光资源,形成“航空小镇”特有的“绿色有氧观光旅游路线”。小镇的“航空主题城市娱乐中心”更是提供各类大型的虚拟飞行体验。航空主题的“运动公园”,加以“主题配套商业”,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观光体系,成为江西“红色之旅”的新元素。

在以上两个通用航空基础建设实例的规划过程中,笔者发现,只要充分理解通用航空产业的特点,结合地方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就能明确分工,找准方向,并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投资。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在模式选择方面,现阶段绝大部分通航项目都是由政府主导,可是后期的落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多政府主导的所谓”通航产业园”项目,由于“操盘手”对通航产业的理解不透彻,一味的求大求全,做出的规划很大,却目的性不强,以致在执行过程中,动能不断衰减,最终导致项目草草收场。从笔者自身体验看:通航产业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产业,其中包括政府、专业性企业等的共同参与。在政府方面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人才资源等,通过强化引导、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制定针对性政策、推广通航文化、扩大通航产业规模、降低通航服务成本,间接推动通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专业性企业则应成为通航产业的经营主体,并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开拓业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成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关系。

“山西某通用航空产业园”和“江西某航空小镇”项目便代表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配合。作为政策支持方,政府从资金、土地、人才等各方面进行补贴和支持,并在项目发展初期给予各种保护和培育。而具体的建设投资和市场拓展,则放心交给具备市场敏感及市场魄力的企业牵头。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和科技实力,决定项目的优先发展顺序。实践证明,这两个项目的初期规划成效明显,显示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和投资效应。

制造暂缓,运营先行

在产业发展路径方面,我们需要对于如何拉动产业发展做出抉择。以前,提到通用航空,人们总是很容易和“航空制造业”划起等号,“制造业先行”也是很多通航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应该是运营先行。

运营先行的概念就是先把通航消费市场启动起来。运营这个市场很大,运营不等于飞在天上,在没有起飞之前,比如机场建设运营、飞行员培训、航空体验、飞行俱乐部,等等,都属于通航运营的范畴,都应该先行发展。

通过研究世界上通航产业发达的几个国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标杆国家也经历了:鼓励通航运营,培养航空文化的阶段。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通过运营先行,营造产业氛围,培养航空文化,是一个投入相对较低、效果相对明显的手段,也是通航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纵观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看出,汽车之所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其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和推动。同样,通用航空的发展也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推动。

美国的奥什科什每年都会在7月底到8月初,举办全球最大规模的通用航空盛会,成千上万的私人飞机拥有者在那里交流,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文化氛围。在中国,同样不缺乏飞行的梦想和激情。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航空馆”在短短的180天内接待了超过300万人次的参观,而且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展馆之一。两年一届的“珠海国际航空展”,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几十万人的参观。去年的珠海航展更是掀起了巨大的航空热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热情还会不断的延续。

“山西某通用航空产业园”以及“江西某航空小镇”就是在围绕“航空文化”打造商业体系,并希望借此不断完善通航产业链。机场建设,因地制宜

通用航空要想顺畅的运营,首先要建设机场。在机场建设运营方面,我们要理解“临空经济”概念,在国外,“临空经济”可形象地概括为“城市包围机场”,换句话说,我们有一个机场之后,在机场周边会慢慢形成一个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运输机场如此,通用机场也是如此。在机场建设时,考虑临空经济概念,才能谋划长远。

当前,有些以“通用航空”为名立项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并没有重视“临空经济”的理念,也就不能对机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于是,对于建设什么标准的机场?建设机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投资收益从何而来?等等现实问题,便无法做出明确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笔者认为:对于建设什么标准和等级的机场,首先需要充分考虑临空经济的因素,再次要照顾各地方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不必一味求大求全,也不能因为条件限制而轻言放弃。

“山西某通用航空产业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山西省产业转型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极大地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有促进作用。因此,机场的建设是整个项目的重点。“江西某航空小镇”也是如此。但是在两个项目的通用机场的申报建设中,空域一直是最棘手的问题。以“航空小镇”为例,其周边55千米范围内有2个机场。另外,“航空小镇”周边湖区建有相关军用设施,飞行空域受多方挤压,不利于固定翼飞机运行。结合各种不利因素,根据“航空小镇”的特殊地理位置,最终决定整个区域以临时起降点进行规划,与水上机场配套建设。水上机场利用了鄱阳湖的水面区域,结合水上飞行特点,形成国内领先的水上飞行培训、体验体系。众多的不利因素反而促成了更具特色的通航元素,并且在前期的软硬件投入方面还大大降低了投资数额。

小结

篇10: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现实选择)

学院科信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三班姓名刘帅

学号110012327

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并针对农民增收难——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近日,围绕“农民增收” 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河北省藁城市兴安镇张村。结果表明,农民的增收愿望很强烈,但农民增收现状、影响增收的制约因素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解决,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现状 农民增收 改善民生

一、农民增收现状

(一)张村基本村情

张村共有居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该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也是来自于玉米小麦的种植,少数村民靠畜牧养殖、农产品运输、外出劳务打工等方式获得收入,其中畜牧养 殖户11个。2010年,张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二)张村农民增收及收入状况

近年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张村作为其中的受益村,深切感受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但随着农村 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

(1)增收愿望强烈

其中9.4%的户对当前的收入情况表示满意,90.6%的户表示不满意;37.1%的户当前有增收致富的想法,62.9%的户当前无增收致富想法。从年龄结构来看,45周岁以上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乐观,25周岁-45周岁以下的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致富增收的愿望比较高。

(2)增收渠道较窄

农民从事的行业较少,增收渠道比较窄:83%的户从事农业种植,4%的户从事运输业,9%的户从事畜牧种植,2%的户从事批发零售业,其余2%的户外出打工。

(3)收入不稳定

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和“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也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4)收入不均衡

收入在5000元以上占11.3%,4000-5000元的占28.2%,4000元以下的占60.5%。图表5-

2、5-3中得出,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分别与收入成正比和反比:即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均收入多,反之,则低;年龄越大,人均纯收入越低,反之,越高。

(5)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民群众从事玉米小麦种植,极少数群众从事畜牧养殖、农产品运输等副业。从这个层面分析,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遏制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农民的增收空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原因有: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走访座谈中,很多群众反映,农业龙头企业较少,虽有农业合作社,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普遍认为,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问题;有些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管理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二是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走访座谈中,绝大多数群众反映,由于原始积累少,想致富、缺资金、贷款难是当前群众们最大的难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投资创业的一个“瓶颈性”障碍。当前,县乡经济乏力、财政吃紧,金融机构贷款机制不够灵活等,是造成资金支持不到位的关键所在。三是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撑。一些群众反映,近年来,虽然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但由于科技支持农业的能力弱,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上进展缓慢,形不成精品,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座谈中,很多群众提到,对信息、技术等需求、期望值较高,但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上显得乏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相关的决定,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群众在此提到,这样往往投入多、效益少,有时甚至连投资也难收回,增收无从说起。二是“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还不够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三是农业技术人才匮乏,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增收潜力发挥不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民群众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大多数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综合国内外形势,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已不只是土地、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是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据国内有关经济学家分析,农民学历教育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目前,我县农民群众受文化程度低的制约,劳动技能薄弱、经营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投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致使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上跟市场需求标准有明显差距,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越走越窄。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针对以上原因,要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当前应主要抓好如下几点:

(一)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基于此,要在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的前提下,围绕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

场调活的原则,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以培育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抓好优质棉(明集)、畜牧、水产、蔬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壮大肉羊、食用菌、芦笋等特色产业。二是以引导农民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是以资金倾斜为重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议县、乡两级财政,将现有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配套倾斜,重点向农业结构调整的乡镇、村倾斜。建议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农户调整产业结构。

(二)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引导农民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中增收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践证明,在收入分配领域,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也越高。建议实施“知识惠民”工程,大力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能力。一是政府“买单培训”。培训由政府买单,把培训费列入县、乡财政,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农民,使农民靠知识受益得实惠。二是开展“订单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三是发放“创业绿卡”,对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四是打造“劳力品牌”。建议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重点城镇建设作为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来抓,与兴建市场、发展商贸流通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

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供销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至乡镇、种养大户,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以“利农网”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建议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抓好县、乡两级蔬菜、林果、食用菌、畜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的良种化水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质量地方及企业标准。加快县、乡两级检验检测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完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完善专业农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确保农技人员到岗到位,职责不变。

(四)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1)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2)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支持力度,对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按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给予资助。

(五)着力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引导农民从加大农业投入中增收

农民缺乏资金支持、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性因素”。建议县、乡两级政府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作为促使农民增收获益的重要手段。一是建议协调金融部门创新支农方式。可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以及多年生作物抵质押贷,以及推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等,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农户贷款,除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重外,着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大额支农授信贷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议推广发放订单跟踪贷款,并尝试开展仓储式流动资产质押贷款。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乡村

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可以由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金及其他资金组成,担保机构主要为有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及信誉好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建议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上一篇:团体心理训练与素质拓展心得下一篇:物资出入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