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2024-06-18

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通用7篇)

篇1: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正如一位4A广告公司负责人所言,在线营销与传统品牌营销界存在着很多隔阂,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都容易削弱在线互动营销的普及速度,是否能有一系列营销工具,可以扫除在线营销和传统营销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也许,腾讯MIND在线营销体系的推出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需求决定互动营销前景其实,互联网营销一开始就让传统品牌营销为之震动,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电视营销的魅力正在丧失。但过去以浏览量和点击率为衡量标准的在线广告也开始暴露出一些弱点,仅仅是将传统媒体的套路搬到了互联网上,并没有真正地从广告效率和价值上提升。在线互动营销恰好相反,从互联网最具优势的互动、分享、体验多个角度出发,让品牌真正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生硬地摆在网友面前。显然,腾讯在总结出在线互动营销的概念上也费了不少脑筋,但如何推广这种营销体系,并帮助更多的品牌走出传统营销的困境,这是一个比订立标准体系更头疼的话题。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正处于一个品牌泛滥的时代,行业门槛不断降低,不同品牌间的差异化特征正在萎缩,同质化的品牌比拼是价格战和渠道战,品牌在影响消费者决策上的驱动力正在淡化。

但几乎所有品牌都意识到,过去那种动辄数亿资金轰炸市场,建立虚假品牌繁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在线营销这样一种新兴的媒介模式来为品牌增加新的元素,因为传统营销方式对品牌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提升已收效甚微。“只有抓住品牌的需求点,才能更好地让品牌在互联网互动营销上很好地落地。”腾讯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

如果仅从报纸、电视上向互联网平台的营销迁移,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仍然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像博客广告分成体系、话题广告、社群里贴广告等模式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很容易把本来挺大的一块蛋糕给做小了,因为广告主进来发现,互联网品牌营销的模式与传统媒体并没太大差别。

构筑合作对话平台从需求出发寻找广告主品牌营销的思路与在线互动营销的契合点,就会变得异常关键。如果将一个成功的在线互动营销看作是一场婚姻的话,双方必须是情投意合,否则相互间的吸引力并不足以促成这桩婚事。可见,腾讯MIND在线营销体系把庞杂、纷繁的在线营销特征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总结,但也仅是提供了一个标杆,圈定了一个范围,如何将这套体系与企业品牌营销的传统理念衔接在一起,并发挥在线互动营销的最大价值,这远远要比建立一个体系门槛更高。

一位国际4A广告公司的媒介策划人员向《成功营销》记者表示,在线互动营销的确是一种革命,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介在互动、分享和体验上很难与其媲美,但由于在线营销是一门新“学科”,而多数广告主的品牌负责人都是捧着传统经典营销、品牌理论长大的,因此短时间内被“ ”的可能性很小。“有一家客户,本来我们已经针对在线互动营销提交了计划,结果就因为一句‘社区营销没什么价值’,就给CANCEL了。”因此,要想推广MIND体系,扫清隔阂是第一步。只有彼此需求达成一致,才能坐到一个桌面上对话。以农夫山泉与腾讯的合作为例,农夫山泉要将品牌延伸到茶饮料领域,腾讯为其搭了一个Qzone“梦幻爱情世界”,包括积分兑换奖品、网友上传照片,“梦幻爱情Show博客”分享等。短短几天,就有120万人活跃于这一品牌空间里互动交流,吸引了3000多万次的浏览量,400万人次购买了农夫茶。

这一案例表明,传统品牌广告套路很固定,做计划、审批、投放、效果评估的流程化模式,但在线互动营销则不同,需要广告主与网站进行碰撞,选择最佳的点切入,否则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将视线转移到在线互动营销上来,因为市场竞争的环境也在恶化,品牌对抗已经不再是以投放的广告量来衡量竞争力了,“竞品”的噪音不断干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也在变化,每天处于压力和竞争下,他们需要发泄情绪,需要通过与品牌互动寻找到快乐,理性消费者正在消亡,兼具理性和感性的消费者群体正在壮大,品牌的情感诉求正不断增强,恰好在线互动营销最适合这一品牌诉求,在互动、分享、体验中,购买行为变得很简单,相反会更重视品牌背后提供给消费者的快乐、自信或走出痛苦的感性元素。正是这一点表明,广告主在品牌在线营销上有着很大的主动性需求。

MIND普及需合力推进

业内专家表示,传统报纸、电视的广告之所以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因为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可复制也可控制,但在线互动营销则不同,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必须将零散的、易碎的特点串接起来,形成一套有形的理论,这样才能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

而没有标准的话,互动营销产业的蛋糕就很难做大。腾讯的MIND理念虽然出自其多年来在线营销经验的总结,但对于其他网站来说是“兼容的”。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所有的互动营销的网站能联合起来统一口径推广,在标准体系上看齐,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催熟这个市场。反观广告主品牌一方,他们也需要通过在线互动营销提升品牌,赋予品牌差异化的情感元素。但由于隔行如隔山,广告主对在线互动营销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即使迫切需要介入在线营销,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在线互动营销一方合力推广一种体系,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广告主品牌会陷入疑问。之前曾经有一家Web2.0社区网站推广社区营销的六大模式,结果后来又转回到门户聚合模式,靠销售横幅、弹出广告,这就很容易给外界一种假象,让一些品牌对在线互动营销失去信心。

腾讯MIND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系,四个字母背后其实是向广告主传授了四门“功课”,从可衡量效果的角度突出了在线互动营销通过技术实现了数据跟踪和反馈,能准确告知广告主投入的资金哪部分花在哪里,获取一个顾客或销售线索的成本是多少;而互动式体验能让品牌选好接触点,因为互动营销是消费者主动式的参与,是通过娱乐手法提供给网民一种网络生活感受,网民通过参与提升对品牌的关注,通过分享促进关注,通过控制掌控关注;精确导航告诉广告主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内向正确的用户传达正确的品牌信息;最后一点则是品牌的差异性,这可能是广告主最看重的一点,在消费者越来越受情感等感性因素影响购买决策的时代,通过传统媒介载体很难实现品牌感性的一面,但这恰好是在线互动营销的长板。

可见,如果在线互动营销能持续性地向广告主传达一个营销体系,并在过程中加以引导,任何一个差异性的品牌都能收到效果。

久而久之,也就能在品牌营销领域逐步规模化发展,最终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一部分。当然,在线互动营销并不是要取代报纸、电视广告,它们仍然会发挥作用,互联网上的横幅、弹出式广告照样会存在,因为在线互动营销是品牌营销的一个补充,只不过在品牌日益淡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在线互动营销从某种程度上更能满足品牌的差异化需求。

“MIND”在线营销理念:

试图改变在线广告以流量和点击次数计费的效果衡量方式,构筑可衡量效果、互动式体验、精准导航和差异化定位的在线营销新平台。

腾讯MIND理念可以立体化地解构为四个方面:M是可衡量效果,体现在线营销的有效性、可持续性以及科学性;I是互动式体验,强调网民与品牌的互动;N是精准式导航,保证了品牌营销在覆盖目标群的精确化;D是差异化定位,重新定位在线营销的特点,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篇2: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去英国读书好还是去美国好?回答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英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它们都致力于鼓励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倡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可能是受他们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同法系(英美法系)的影响。那英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对比一下吧

历史传统:传统VS革新

英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相比更注重传统,保留其与众不同的特色,英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受洛克等思想家绅士教育、精英教育思潮的影响,英国的教育更注重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礼仪和学问的人”。绅士意味着比较独立自主,有民族责任感并愿意为祖国献身。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英国教育的保守精神。例如众所周知的伊顿公学培养了英国20位首相,还培养了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还有像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等学者。哈罗公学则培养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诗人拜伦等。

相比之下,美国教育体制在独立战争时期受民主、平等、自由等理念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发展,又根据现实中的性别冲突与种族冲突对教育体制加以改革。而近几年,美国教育体制更受到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革命的冲击,又进一步更新了其教育理念和方式。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体制受时代影响较大,和英国的传统相比更贴近新时代潮流,更崇尚个性、自由和创新。

教育方式:严格VS自主

英国教育相对要加严格,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坚强性格。英国男孩有的7岁,女孩11岁就开始进住宿学校。英国公立学校一般的住宿学校条件都很简陋,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下,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其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因此学校一开学,校方规定,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男生会经常在寒冷的冬天冒着风雨在室外做体育运动。

美国的寄宿学校相比之下教学设备更先进,环境更优越,师资力量更雄厚。美国学生一般有更多的自由来支配自己的时间,有大量机会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有一点和英国学校相似,美国学校也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独立意识。

主要学科:古典VS多元

英国精英教育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重视古典教育。英国公学课程历来崇尚古典学科。英国小学就开始学拉丁文和古代史,到现在拉丁文还是中等入学统考的科目之一。公学的课程除了传统的“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必修课之外,还设有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学、希腊文、古代历史、古代文化等科目。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古典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古代历史文

化,继承古代文明传统,接受古代历史文明的熏陶,涵养古典人文气质,也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言谈举止优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比较,美国的学校课程是比较全方位,重视社会科学、现代科学。在美国有些中学,没有单独的文化类科目,而是把文化甚至文学都归类于社会科学。这和美国教育追求多元化,平民化以及实践性是分不开的。

高等教育的不同

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英国大学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而美国的公立大学由各州政府负责,私立大学自主自治管理;

从学制上来说,英国实行学期制,缺乏弹性不能转学与转专业,而美国实行学分制,转学与转专业普遍与灵活,学校间学分互换;

从校内管理模式上来看,英国实行学院制,各学院自治,独立于大学,学院权力大于大学,而美国实行院系制,系是美国大学最基本的学术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权力中心;

从教育理念上来说,英国的通识教育差一点,更多的实行专识教育、学术金本位,而美国的则是普遍的通识教育;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国教育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美国培养的是领导者、开拓者与实干家; 从培养方式来看,英国接近于我国,实行授课型教育,而美国教育则实行自由选课、参与科研、研讨式教学;

从专业角度来说,英国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专业指向性强,而美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大学前两年为通识教育修习各领域课程,后两年修习专业主修课程。文理学院不分专业,以培养精神领袖为目标学习;

篇3: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中最古老的一种媒介, 也是人类摆脱了口头呼喊和身体体态语言后的第一种波及面比较广的媒介, 在一次次的媒介变更中, 被预言死亡次数最多的就是报纸。手机报纸的出现到底会不会是传统报纸的新的掘墓者呢?

所谓手机报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换言之, 就是手机用户通过上网或订制彩信的方式, 阅读到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它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以传播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和FLASH为主, 以用户包月订制为发行方式的新锐媒体。

首先, 手机报纸取代传统报纸在现阶段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取代关系存在两大瓶颈。

第一, “自立门户”现阶段仍不可行。现阶段的手机报纸基本上都是传统报纸的衍生, 有自主新闻、自创能力的手机报纸仍然没有出现, 似乎也没有出现的迹象。究其原因, 商业利润问题是其最大的瓶颈。要组建一支能独立作业的、素质高的、了解手机报纸运作程序的采编队伍所需的费用是很大的。手机报纸属于新兴事物, 能不能吸引大量受众, 能不能实现赢利还需要观望, 所以很少有资本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其次, 自立门户的手机报纸的权威性也将受到质疑。手机信息的传播比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具有多级性, 这种由受众自主形成的多极传播极易使信息变形、变假。在这一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独立的手机报纸新闻制作仍然会遇到可信性的挑战。

第二, 手机报纸有“先天缺陷”。手机报纸的长新闻要受制于手机屏幕偏小, 所能单屏容纳的信息长度较短, 需要不停地拉动, 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 而且手机本身的电量有限, 能承载几篇长篇信息的拉动还未知, GPRS高额的流量费更是让许多低端用户望而却步。

第三, 手机报纸要自立门户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发展时期,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 有多少用户需要这种流动型的信息提供也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独立的手机报纸制造业的探索时间应该比互联网的新闻网站的摸索时间还要长。

其次, 细细分析手机报纸的传播特性, 它的出现对于传统报纸的发展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第一, 提要性。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及电量等限制, 手机报纸上的新闻信息现在多采取提要式的提供方式。因此它所依附的根本性的母体是传统报纸。精心地制作手机报纸上的信息提要, 提高报纸的深度报道质量,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报纸的阅读率。

第二, 互动性。这是手机报纸最为人称道的特性。手机报纸突破了传统报纸“推新闻”这一局限, 使编辑与受众的互动更加紧密。传统报纸利用手机报纸可以从受众的互动信息中得到更多的新闻相关信息或新的新闻线索, 使传统报纸真正可以触摸到受众关心、关注的事情, 提高受众对于传统报纸的关注度。

第三, 贴近性。根据信息产业部的调查统计, 截至2005年底, 我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3.93亿, 接近4亿, 2005年前10个月的手机短信发送量已达到了2466.6亿条,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1%。如果手机报纸能拥有更多的受众, 从理论上讲, 它所依附的母体传统报纸也获得了相对多的受众。

第四, 保存性。传统报纸的收藏需要空间和整理, 而手机报纸则不然, 保存起来非常方便, 采用保存短信的方法即可。一部普通的彩信手机能存下一年的报纸内容。手机报纸的母体是传统报纸, 手机报纸的可保存性实际上相当于延长了传统报纸的寿命。当人们翻出《妇女报》手机报纸内容时, 会想起它的新闻支持是《妇女报》传统媒体, 更有利于培养传统报纸的忠实读者。

第五, 即时性。当传统报纸还在排版或在印刷厂时, 新闻信息已经提前发布给了手机报的读者。而手机报纸与传统报纸在现阶段的子母依附性决定了即时性对于传统报纸不是竞争而恰恰是有利的补充。当即时的短消息无法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时, 他们就会进而求助于母体传统报纸来阅读深度的报道。

手机报纸的风起云涌对于传统报纸并不是狼来了的噩梦, 反而会在许多方面给传统报纸带来发展的契机。但同时, 我们也必须警惕手机报纸可能引起的受众的新闻“速食主义”, 即粗略了解了新闻的内容就放弃了对详细、深度报道的阅读。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 一种新的媒介出现势必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信息获取习惯, 而使媒介的变更成为人类社会真正具有巨大意义的变革。手机报纸的出现, 会不会使人们的信息获取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程度?这对我们传统报纸的记者和编辑的新闻深度采写业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传播理论》[美]小约翰著, 陈德民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一版

[2]《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3]《全国手机用户数年底将接近4亿》据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冯晓芳, 《东亚经贸新闻》2005年12月20日星期二财经新闻版长春

篇4:在线互动营销VS传统品牌营销

需求决定互动营销前景

其实,互联网营销一开始就让传统品牌营销为之震动,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电视营销的魅力正在丧失。但过去以浏览量和点击率为衡量标准的在线广告也开始暴露出一些弱点,仅仅是将传统媒体的套路搬到了互联网上,并没有真正地从广告效率和价值上提升。在线互动营销恰好相反,从互联网最具优势的互动、分享、体验多个角度出发,让品牌真正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生硬地摆在网友面前。显然,腾讯在总结出在线互动营销的概念上也费了不少脑筋,但如何推广这种营销体系,并帮助更多的品牌走出传统营销的困境,这是一个比订立标准体系更头疼的话题。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正处于一个品牌泛滥的时代,行业门槛不断降低,不同品牌间的差异化特征正在萎缩,同质化的品牌比拼是价格战和渠道战,品牌在影响消费者决策上的驱动力正在淡化。

但几乎所有品牌都意识到,过去那种动辄数亿资金轰炸市场,建立虚假品牌繁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在线营销这样一种新兴的媒介模式来为品牌增加新的元素,因为传统营销方式对品牌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提升已收效甚微。“只有抓住品牌的需求点,才能更好地让品牌在互联网互动营销上很好地落地。”腾讯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

如果仅从报纸、电视上向互联网平台的营销迁移,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仍然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像博客广告分成体系、话题广告、社群里贴广告等模式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很容易把本来挺大的一块蛋糕给做小了,因为广告主进来发现,互联网品牌营销的模式与传统媒体并没太大差别。

构筑合作对话平台

从需求出发寻找广告主品牌营销的思路与在线互动营销的契合点,就会变得异常关键。如果将一个成功的在线互动营销看作是一场婚姻的话,双方必须是情投意合,否则相互间的吸引力并不足以促成这桩婚事。可见,腾讯MIND在线营销体系把庞杂、纷繁的在线营销特征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总结,但也仅是提供了一个标杆,圈定了一个范围,如何将这套体系与企业品牌营销的传统理念衔接在一起,并发挥在线互动营销的最大价值,这远远要比建立一个体系门槛更高。

一位国际4A广告公司的媒介策划人员向《成功营销》记者表示,在线互动营销的确是一种革命,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介在互动、分享和体验上很难与其媲美,但由于在线营销是一门新“学科”,而多数广告主的品牌负责人都是捧着传统经典营销、品牌理论长大的,因此短时间内被“洗脑”的可能性很小。“有一家客户,本来我们已经针对在线互动营销提交了计划,结果就因为一句‘社区营销没什么价值’,就给CANCEL了。”因此,要想推广MIND体系,扫清隔阂是第一步。只有彼此需求达成一致,才能坐到一个桌面上对话。以农夫山泉与腾讯的合作为例,农夫山泉要将品牌延伸到茶饮料领域,腾讯为其搭了一个Qzone“梦幻爱情世界”,包括积分兑换奖品、网友上传照片,“梦幻爱情Show博客”分享等。短短几天,就有120万人活跃于这一品牌空间里互动交流,吸引了3000多万次的浏览量,400万人次购买了农夫茶。

这一案例表明,传统品牌广告套路很固定,做计划、审批、投放、效果评估的流程化模式,但在线互动营销则不同,需要广告主与网站进行碰撞,选择最佳的点切入,否则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将视线转移到在线互动营销上来,因为市场竞争的环境也在恶化,品牌对抗已经不再是以投放的广告量来衡量竞争力了,“竞品”的噪音不断干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也在变化,每天处于压力和竞争下,他们需要发泄情绪,需要通过与品牌互动寻找到快乐,理性消费者正在消亡,兼具理性和感性的消费者群体正在壮大,品牌的情感诉求正不断增强,恰好在线互动营销最适合这一品牌诉求,在互动、分享、体验中,购买行为变得很简单,相反会更重視品牌背后提供给消费者的快乐、自信或走出痛苦的感性元素。正是这一点表明,广告主在品牌在线营销上有着很大的主动性需求。

MIND普及需合力推进

业内专家表示,传统报纸、电视的广告之所以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是因为已经有成熟的体系,可复制也可控制,但在线互动营销则不同,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必须将零散的、易碎的特点串接起来,形成一套有形的理论,这样才能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

而没有标准的话,互动营销产业的蛋糕就很难做大。腾讯的MIND理念虽然出自其多年来在线营销经验的总结,但对于其他网站来说是“兼容的”。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所有的互动营销的网站能联合起来统一口径推广,在标准体系上看齐,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催熟这个市场。反观广告主品牌一方,他们也需要通过在线互动营销提升品牌,赋予品牌差异化的情感元素。但由于隔行如隔山,广告主对在线互动营销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即使迫切需要介入在线营销,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在线互动营销一方合力推广一种体系,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广告主品牌会陷入疑问。之前曾经有一家Web2.0社区网站推广社区营销的六大模式,结果后来又转回到门户聚合模式,靠销售横幅、弹出广告,这就很容易给外界一种假象,让一些品牌对在线互动营销失去信心。

腾讯MIND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系,四个字母背后其实是向广告主传授了四门“功课”,从可衡量效果的角度突出了在线互动营销通过技术实现了数据跟踪和反馈,能准确告知广告主投入的资金哪部分花在哪里,获取一个顾客或销售线索的成本是多少;而互动式体验能让品牌选好接触点,因为互动营销是消费者主动式的参与,是通过娱乐手法提供给网民一种网络生活感受,网民通过参与提升对品牌的关注,通过分享促进关注,通过控制掌控关注;精确导航告诉广告主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内向正确的用户传达正确的品牌信息;最后一点则是品牌的差异性,这可能是广告主最看重的一点,在消费者越来越受情感等感性因素影响购买决策的时代,通过传统媒介载体很难实现品牌感性的一面,但这恰好是在线互动营销的长板。

可见,如果在线互动营销能持续性地向广告主传达一个营销体系,并在过程中加以引导,任何一个差异性的品牌都能收到效果。

久而久之,也就能在品牌营销领域逐步规模化发展,最终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一部分。当然,在线互动营销并不是要取代报纸、电视广告,它们仍然会发挥作用,互联网上的横幅、弹出式广告照样会存在,因为在线互动营销是品牌营销的一个补充,只不过在品牌日益淡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在线互动营销从某种程度上更能满足品牌的差异化需求。

“MIND”在线营销理念:

试图改变在线广告以流量和点击次数计费的效果衡量方式,构筑可衡量效果、互动式体验、精准导航和差异化定位的在线营销新平台。

篇5: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众所周知,注册建造师制度是由早期项目经理制度过渡而来,而不少从业人士对于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现本网站特别邀请了安徽建筑培训领域的权威机构“国生教育”对建造师与项目经理的关系做一个详细解读。建造师执业的覆盖面较大,可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许多方面,担任项目经理只是建造师执业中的一项;

项目经理则限于企业内某一特定工程的项目管理。建造师选择工作的权力相对自主,可在社会市场上有序流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项目经理岗位则是企业设定的,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授权或聘用的、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

笔者:好的,还请问一下宣老师。我国现在由项目经理制过度至“建造师执业制度”。请问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与项目经理制度有什么区别呢?

宣老师: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我国施工管理体制上一个重大的改革,对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以后,项目经理责任制仍然要继续坚持,国发[2003]5号文是取消项目经理资质的行政审批,而不是取消项目经理,只是项目经理证将逐步被建造师证所代替,以后注册类建造师证将是建筑行业施工管理人员的主要证件。

但是项目经理仍然是施工企业某一具体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岗位。他的职责是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对工程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面的组织管理。有变化的是,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建造师担任。注册建造师资格是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经理的一项必要性条件,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但选聘哪位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则由企业决定,那是企业行为。小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可以由不是建造师的人员担任。所以,要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项目经理培训,不断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

笔者:那么注册建造师如何担任项目经理呢?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以后,承担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仍是施工企业所承包某一具体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他的职责是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对工程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面的组织管理。而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建造师担任,即建造师在所承担的具体工程项目中行使项目经理职权。注册建造师资格是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之必要条件。建造师需按人发[2002]111号文件的规定,经统一考试和注册后才能从事担任项目经理等相关活动,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而项目经理的聘任则是企业行为。

笔者:有些读者表示他们属于工程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取建造师证书,是否就意味着在执行建造师制度以后就肯定就不能担任项目经理?

宣老师:我们国生教育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学员也会有这个疑问。我们认为推行建造师制度的理解有以下几个关键:

1、大中型项目施工负责人肯定需要建造师证,小型项目施工负责人目前各地尚在制定方案,有的要求二级建造师证,有的要求项目经理培训证。

2、建造师是从项目经理过度来的,有一定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按文件理解一级建造师承担的项目。相应的一级项目经理证等就自行作废了。

3、容易理解的是,过渡期结束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负责人未持有一级建造师证是不行的。当然按照相关规定,老一批的项目经理还享受一个待遇,就是可以在相关部门凭“项目经理证书”更换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

笔者:已具备项目经理证书的同志报考建造师是否可享受免考政策?

宣老师:据我们了解,报考一级建造师时,凡符合国家关于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的报名条件的,于2003年12月31日前,取得原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免试《建设工程经济》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两个科目,只参加《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或工程经济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0年。

报考二级建造师时,免考部分科目条件是:

1、在符合国家其他条件的前提下。取得二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可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考试。

2、在符合国家其他条件的前提下。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并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可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国生教育的不少学员就是凭借以上条件中优势获得免考资格。大家遇到具体问题可与当地的人事考试部门确认。

笔者:好的,感谢宣老师的详细介绍。

篇6:在线教育vs传统教育

本文主要概念

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由高等学校这个实施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由高等教育行政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由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三个子体制

系统所组成。

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中央办高等教育与地方办高等教育、政府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涉及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的问题。

本文写作框架

本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首先从高等教育体制的两个要素,即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的规范来考察,其次从由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的规范所组成的高等教育体制所包含的三个子体制来考察。

中国高校:政府?企业?社会?西方高校:关注学术品味

本部分从高等教育体制的两个要素的角度来谈,即是什么样的机构,遵从何种规范。

我国有些高校在行政权力的控制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办得倒有些像政府、企业和小社会,不太像学校。

所谓像政府是指,大学官本位现象严重,大学按行政级别分等,教师的学术职称也要和行政级别对应。大学按行政的模式运行,学术权力的地位较低,教授的作用在大学发挥不够。

所谓像企业是指,由于中国教师的收入除了来自政府的基本工资以外,还有学校和各院、系的创收及教师自己所挣的外快。因此,中国大学从学校到各院系,直到教师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弄钱。

所谓像社会是指,一所大学什么都有,大学校长什么都要管。一位大学校长在接见外宾时幽默地说:“中国的大学什么都有,大学校长什么都要管,当然除了火葬场以外。不过,作为大学校长,火葬场也是要经常光顾的。”这种情况即使在大学后勤社会化以后,也没有很大改观。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政府行政权力的渗透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他们的大学一般是不分行政级别的,大学教师的学术职称也不和行政级别对应。教师,特别是教授,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大学也有赚钱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仅仅在学校,大学校长的主要精力放在谋求学校的学术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大学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学术性,如何坚守大学的学术品位,保持大学独立的学术本性,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高校:层次类型尚待明确 西方高校:鼓励办出特色

本部分从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谈,即高校的实施机构如何,遵从何种规范。

1.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要形成层次结构

从各级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来看,要处理各级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这三个层次各就其位,各具特色。

就专科教育而言,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和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得很有特色,这些专科学校长期以来恪守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

就本科教育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既有文、理、工科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也有多科性和单科性的专业学院,其中有些大学也可以授予博士学位。这些学校一般不与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攀比。

就研究生教育而言,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这些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方面声誉卓著。

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是在同层次、同类型的大学平等竞争中产生的。如美国,就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能各就其位,办出特色,争当一流。

认清西方发达国家各级高等教育所表现出的特色,有助于我国的各级高等教育形成层次清楚、格局稳定、特色鲜明的体制。

2.私立高等教育的尴尬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私立高等教育,私立高等教育总的特点是: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西方最著名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比起来有比较大的差距。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是“淮南之橘”,那么,我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则是“淮北之枳”。我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如果从孔子办私学算起,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私立高等教育的真正复苏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情。

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共175所,其中普通民办高校173所,成人民办高校仅两所。而且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都比不上公立高校。

要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就要真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国高校:应处理好各级行政关系 西方高校:顺应规律,寻求大学发

本部分从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角度来谈,即高校的行政机构如何,遵从何种规范。

1.高校由中央办,还是由地方办?

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一般不直接管理高等学校,美国的公立高等学校一般由各州管理,日本文部省也只管东京大学等几所国立大学,一般公立大学则由都、道、府、县政府管理。法国的国民教育部虽然可以直接管理大学,但主要通过大学区总长代表教育部长在本辖区内行使管理大学的权力。我国前段时间推行的“211”工程,其要义之一是在管理权限上减少中央办的大学,加大地方办大学的份量。这个思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央办高等教育与地方办高等教育权限的处理办法上比较贴近。

2.政府与高校应是什么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时有集权的趋势,但总的特点是政校分开,学校自治。

美国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管理高等教育的机构,一般通过立法、资助等方式对大学实行间接管理。美国各州虽有管理高校的权力,但一般也只有高校设置审批权、董事会成员任命权和经费预算权等。另外,各州还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为高校提供信息服务,对高校内部的事务一般不予干预。法国早在1968年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中》就规定了大学在行政、财政和教育方面所享有的自治权。德国联邦教育科学部也不直接管理高校,它的职责主要是掌握联邦政府的高校拨款,规划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协调各州的教育事宜,以及制定高等教育的一般原则。管理大学的职责虽然在各州,但各州除了在财权和人事权上行使一定的控制和监督权外,对大学内部的事务也不加以干预。

在以前的高校改革中,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也给各自管理的高校放了些权,高校总感到松绑不够。看来,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使政府在高校的管理上更多地发挥监督、服务和指导的职能,使我国的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高校与高校如何共同成长?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之间总的特点是竞争合作的关系。虽然有些著名的大学开始成立时是单科性的学院,但现在大多数都已是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是按照大学的发展规律成长起来的。中国高校之间的合并,在改变大学地区布局、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通识”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国高校:理顺管理体制 西方高校:内部体制明确有序

本部分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谈,即高校的管理机构如何,遵从何种规范。

1.此委员会非彼委员会

从领导体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校级的领导体制一般是委员会制。委员会名称不一,美国称董事会,英国、德国为校务委员会,法国为校理事会等。校长一般由其他专门的委员会遴选出来后,成为大学各种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有的校长还兼任这些委员会的主席。校长是全校行政和业务管理的总负责人,有较高的行政权威和学术权威。在院系这一级则实行院长和系主任负责制。

我国大学在校部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在院系,实行的实际上是院长或系主任负责制。因而,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改革,要处理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即处理好学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使校长能像国外大学校长那样有职、有权、有责地管好大学。

2.照搬咨询方案,还是有所选择?

从咨询体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为保证大学决策的科学性,往往在决策委员会下面设立各种分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如德国和日本的大学就有科研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基建财政委员会等咨询机构,这些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方案由决策委员会来讨论定案。我国的大学咨询体制的运行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般把一些专门性咨询机构提出的方案当成了决策方案。像学术、教学、职称、分房等事项分别由这些专门性的委员会说了算,校长没有多大的决策余地。二是不少方案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出,由分管的校长在校长办公会上讨论一下就实施,有的甚至不经过校长办公会通过,只需分管校长拍板。

3.以院为基础,还是以校为基础?

从执行体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校、院两级,以院为基础的体制。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院部的机构比较系统,基本上与校部对口,整个学校的运行有序而高效。我国现行的高校的执行体制是以校部为基础的体制,院这一级没有用人权、财政权和业务指挥权,所有这些权力都集中在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校部的职能部门变成了领导部门和指挥部门。大多数大学的院这一级的机构,就像过去没有成立院以前的系级的机构一样,就是一个办公室,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院长成了“大秘书”的局面。校院两级的关系应该加以理顺。

4.要不要大学“宪法”?

从监督反馈体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有比较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表现为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教育法规和高校内部的规章系统,能依法治校和依章治校。为了使我国高等学校有法和有章可依,要不断完善我国教育法规和高校内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于后者,高校的规章制度首先要有一个学校章程。这是一所大学的“宪法”,它规定着学校的名称、性质、任务和基本的办学原则等。在这一章程下面,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是机构的制度,二是工作的制度,三是人的制度。这是因为,学校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首先就要明确这些机构的职责;而机构总是负责某方面工作,所以要有工作的制度;工作是人去做的,所以要有人的制度。现在我国高校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构架,要么缺漏不全,要么重复交叉。

篇7:传统营销VS新兴营销

传统营销三大模式

一、终端广告日子难过

代表企业:太太口服液、脑白金等产品

利弊分析:传播面广、市场启动迅速、容易得到顾客认可,但投入费用较高、回款慢、经营风险较大。

该模式是当前健康产业应用最广、时间最长、最为人熟知的营销模式。已形成多种广告发布形式和内容,根据广告发布媒体的不同,主要有三大分支:专做报纸媒体的软文模式、专做广播电台的电台讲座模式、专做电视的专题片模式。

但是自从2007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严管医药保健品广告市场以来,不允许名人代言、终端直接断货、严管奥运前后的媒体宣传,2008年广告营销的日子并不好过。

二、直销苏醒

代表企业:安利、天狮等

利弊分析:争议最大,产品价格定位,众多老鼠会搅局,国人大多对该模式缺乏了解。

确切的说是直销选择了保健行业,据中国保健协会统计,直销系统80%以上的产品与保健行业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是是非非的传销到2005年直销市场有限度地开放,直销一直饱受争议。其过高的准入门槛,让很大一部分进入者选择了在“灰色地带”游走。经过06、07年的市场调整,08年应该是直销的复苏之年。

三、会议营销剩者为王

代表企业:天年、中脉等

利弊分析: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产品营销和亲情营销改变消费者生活,更利用会议的鱼群效应产生爆发式销售,该模式魅力依旧。但目标顾客集中、人才流动剧烈、顾客忠诚度降低,导致营销成本攀高。

从1998年珠海天年商场专柜的顾客恳谈会到现在系统的营销管理体系,会议营销正好走过了10个年头,这个在保健产业三大模式里最年轻的营销模式,也是中国唯一原创的营销模式,其经营理念十分符合国人的文化及性格。作为口碑营销的主载体,中老年人对亲情、友情的渴望,让会议营销这种模式快速发展。

经过10年发展,中国人已经开始认可会议营销,中老年人已经开始依赖会议营销,市场也开始由无序经营逐渐规范,一大批品牌企业正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今年将是会议营销的整合之年。剩者为王,强者越强!

新兴营销四大模式

一、体验营销更尊贵

代表企业:喜来健、国康等

利弊分析: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排他性非常强,经营成本与经营压力较大,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体验营销模式是在社区旁开办大型的体验店,每天免费给顾客体验产品,体验一个月至数个月后才开始根据顾客的强烈需求,以促销形式向顾客销售产品。顾客体验的产品价格比较昂贵,一次销售往往在百万元以上。体验营销模式主要是让顾客充分接触产品,并不会像会议营销那样产生较多的购买冲动,产品退货率非常低,虽然价格不菲,消费者的认可率还是很高的。

二、健康管理如履薄冰

代表企业:北京圣医堂等

利弊分析:存在问题较多,首先是没有获得社会和国家认可,先收取巨额的健康指导费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非法集资。随着更多参与者的加入,其中一家崩盘,就容易引起整个行业的连锁退款风潮。

健康管理这个伴随保险在美国新生的行业,到了中国后就离奇地本土化了。根据笔者观察,中国的健康管理模式至少有四种以上。

圣医堂是与保健产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健康管理模式,该企业把健康检测、健康疗养、健康指导、健康产品、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在销售形式上结合会议营销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三、数据库营销高大全

代表企业:北京益生康健、戴特网

利弊分析:很好地整合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和各类媒体资源,为自身打造一个良好的产品信息平台。但起点较高,需要整合的资源也较多,而某些资源,如媒体排他性较强,进入门槛不低。

数据库营销的理念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其实会议营销也包含了很多数据库营销的精髓。但真正在保健产业把数据库营销做大的还是益生康健。该模式在平面媒体大量投放广告,以“一元入会”的方式吸纳会员,然后通过强大的呼叫中心,结合定期邮寄会刊,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吸引顾客重复购买,获得巨大成功。据业内人士分析,该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个亿。戴特网拥有2800万人脉数据库,独创“人脉搜索”模式,提供精准的客户搜索功能。年轻的很有潜力的营销平台。注册地址:http:///t/?id=zhou

四、家庭体验营销破冰

代表企业:香港森泰

利弊分析:整合了体验营销的优点,让顾客充分体验产品,但将体验中心搬到顾客家中,避免了体验营销成本高的缺点。同时结合了会议营销的优点,一月一次的主题策划会议,无需员工奔走于会议中,更多的时间沉淀在顾客家中,充分做好会前工作。该模式对体验的产品要求较高,这是个大门槛。

该模式比较新,是一帮原天年集团的精英在市场上摸索而成的体验营销及会议营销的结合模式,该企业产品以家庭保健类产品为主。其破冰产品是一款家庭用功能床垫,企业先通过在社区开办服务站筛选顾客,轻松地让顾客以超低价格租赁功能床垫回家体验。企业产品3天就能见效,顾客要留住床垫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交足余款;二是转介新顾客来购买。顾客获得一定积分后,可用积分充余款。

该模式还将产品体验由企业体验中心搬到了顾客家中,节省了大量的建店费用。员工平时的工作也不是忙于会议,而是穿梭于顾客的家中,协助顾客及周围邻居体验产品。利用优惠政策充分调动顾客的转介积极性。企业每月只需举办一场大型的主题提货会议,有机结合会议营销的场效应,产生爆发式购买。

上一篇:尴尬的元旦节小学作文下一篇:校园洁净美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