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024-06-15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精选9篇)

篇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民声报1、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抓住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招,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胆实践,不断探索。

一、《决定》阐明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核心和精髓。《决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核心和精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它集中体现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原则。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延伸,国家各方面制度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由人民代表大会创制和构建,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都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具有根本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履行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的各项职权。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顶层设计就是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保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国家性质在对国家政权作出安排时,必须保证一切权利归属于人民。所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要让国家这架庞大的机器保证由人民发动,并最终由人民实行有效地控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按人民意志决定,国家权力按民意行使,并受权力机关的监督。由此可见,国家权力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权力,这是因为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权力的所有者,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委托或授权,国家本身并没有独立于人民权力之外的任何“权力”。人民权力高于一切,人民主权至高无上。

需要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而且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才逐步建立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党的利益、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意志应该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等,来组织人民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决定》在阐述“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一节里虽然没有提及党的领导,但在《决定》的第一部分已经明确要求,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有序进行,必须集全党智慧和勇气努力推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依法治国方略,都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核心和精髓。

二、《决定》指出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方向和重点。《决定》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这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方向和重点。

大家知道,人大具体有“四权”——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这次通过的《决定》在讲到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时主要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前三项权力”进行了简要概述,没有涉及人事任免权。

一是立法。改革开放已经35年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所以,这次《决定》里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是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左右立法过程。要提高立法质量,就要科学立法,开门立法。这几年,我们陕西人大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值得研究和总结。我们过去的立法往往是行政管理型居多,市场导向型偏少;求大求全者太多,求精求实者不够;偏重立法数量,轻视立法质量;地方立法与实施上位法配套的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制性法规少。所以,我们必须向专家请教,立法前多进行科学论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立法实践。法律是民意的体现,开门立法,广泛参考、听取公众意见,把反映、符合民生诉求、利益的公众意见予以充分有效吸纳,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保障与实现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现实中个别地方“开门立法”不容乐观。有的缺乏调研论证,闭门造法,不切实际;有的虽然架势十足、姿态优美,却止步于公开征求意见,未能及时向公众反馈意见接受采纳情况,也未能就社会矛盾焦点问题及时向公众解

释说明。这些都让开门立法“雷声大、雨点小”,虚有其表,华而不实。要夯实“开门立法”,必须推动“开门立法”迈进制度化、法律化建设的轨道。但目前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途径和程序尚待具体规范。

二是监督。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监督,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实质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权力的制约,以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和攻坚阶段,我们要善于运用人大监督的力量,消除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市场经济除了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还有它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面。对于某些为追求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或他人利益的现象,诸如进行不正当竞争、垄断市场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公然违反法律的行为,要通过人大监督,督促“一府两院”予以制止和处理,创造统一、健全的市场体系,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市场经济既持续快速又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重大事项决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虽然对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对什么是重大事项界定不清;对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的不充分、不到位;作出的决议决定质量不高;对决议决定执行监督不力等。因此,改进行使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还有很多空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诸如《决定》里说的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和两院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等。

三、《决定》明确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方式和方法。《决定》要求,“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要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这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方式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领域有机结合的整体演进,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实践永无止境,发展和创新也永无止境,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同样如此。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不断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只有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赋予这一制度以新的内涵和使命,推动这一制度与时俱进。

那么,如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呢?《决定》《决定》告诉了我们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加强“两个联系”。即: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以及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去年以来。我们省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宋洪武同志就提出加强“三个联系”,除上述“两个联系”外,还要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与市县人大常委会的联系。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加强这方面的联系,的确提高了人大的监督水平,推动了人大立法质量的提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联系”中,人大代表是桥梁和纽带,是人大的基石,因此,作好代表工作是篇大文章。诸如如何确定代表结构,如何把议政能力强的人选为代表,代表如何履职等,都需要进行探索和改进,这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关键。

二是完善人大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立法评估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公民意见等形式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形式加强人大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这些形式里,这几年用的比较多也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就是立法听证会、质询和询问,这三种形式全国人大和各地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些经验趋于成熟,值得总结和推广。但其它几种形式尽管《监督法》里早已明确,但用的却很少,我们人大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创新人大的工作机制,用好用足人大的平台,努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篇2: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新,体现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国国情,是个开放的制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能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地汲取和借鉴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使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把根本政治制度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能体现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最好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党领导国家事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作出决定,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们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会以一定形式反映和表现在政治方面,同时政治自身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政治体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而言,它的实现形式、运作机制、工作程序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改进选举制度、提升代表素质、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工作和组织制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才能依法行使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只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探索各种新形式、新机制,更好地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既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应该指出的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深刻认识和始终坚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既要研究和汲取别国的经验,更要珍视自己的经验,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可靠的保证,为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3: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1 当前农场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场与相邻村屯存在土地纠纷

以黔江农场为例, 黔江农场共有十一个分场, 分散在武宣县境内的5个乡镇土地行政区域内, 南北相距50多km。由于时间久远, 地形地貌较建国初期时有较大改变, 不少村民不承认原已签订的土地界限协议, 越界耕作已成积习, 并将占耕土地传给子孙耕作, 导致界限不清, 纠纷不断。整个农场曾经与周边多个相邻村委都产生了土地界线权属纠纷。

1.2 土地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 甘蔗种植地块多年未经轮作, 土壤板结现象日益严重, 影响甘蔗产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农场面大域广, 地理环境, 地貌不一, 有丘陵有低洼, 高坡地易受旱, 低洼地易受泡, 对发展甘蔗生产极为不利, 因此亟需实施土地整治项目。

1.4 土地管理滞后

由于农场各分场比较分散, 场界长, 距离远, 交通不便, 难以进行经常性巡查, 土地管理及保护存在漏洞。

2 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对策

2.1 着力抓好土地确权

土地确权对农场发展意义重大。农场要充分认识到农场土地确权维权工作的重要性, 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列入农场年度工作重点, 明确工作计划和进度表, 落实专人和工作职责, 千方百计落实办证工作。黔江农场领导班子自1999年5月开始启动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历经九年, 在生产经营相当困难的时期, 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 于2008年12月全面完成土地发证任务, 发证面积0.252万hm2, 成为广西农垦较早全面确权办证的农场之一。

2.2 做好土地维权工作

虽然土地权属得到明确,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 土地资源价值日益显现, 平息多年的土地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要加强土地维权工作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 坚决制止侵权问题。

2.2.1 健全土地管理机构

在现有基础上, 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结相合, 不断更新和丰富土地管理业务知识, 提高土地管理各项水平。逐步完善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使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黔江农场已于2012年开始启动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化工程, 对土地进行了较为先进的科学管理, 是广西农垦较早完成信息化管理的农场之一。

2.2.2 积极做好农场土地清查、清边工作

组织专门领导小组对全场范围的场村土地边界进行踏边、勘查、制图, 一一登记在册立档。农场派员上门与越界耕作者沟通, 对权属清楚且能收回的, 以办理租赁的方式及时收回, 明确权属关系, 纳入农场土地管理范围, 并及时修建场界道路, 杜绝被再次侵占的可能性。对不能收回的, 也实行追踪式动态管理。

2.2.3 建立依靠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机制

土地管理工作, 特别是回收被占土地工作必须有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开展。首先加强与当地政府、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 坚决防止新的被占现象发生。对于侵权现象, 要讲究策略, 多依靠执法部门力量出面干涉;其次加强与乡镇政府村委的沟通, 争取他们的支持, 将涉及国有土地依法维权的政策规定宣传普及到周边农村群众, 共同营造依法守土、依法管地、依规用地、场群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黔江农场第四、六、七分场与周边村屯相邻, 许多村民借口历史原因, 时有侵占土地的苗头。为确保土地不受侵占, 农场从土地管理法规宣传、政策解释、土地历史渊源、侵权后果等方面入手, 一方面入村入户宣传, 一方面多方调处, 土地侵权事件得以平息。

2.2.4 建立完善保护土地的岗位责任制

组织职工有效管理自己的承包地, 早发现早处理侵占农场土地的现象, 做到群防群护, 防微杜渐。以黔江农场为例, 黔江农场在每年的生产经营方案中, 都明确规定了各分场对所辖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山林、石场、水面负有使用和保护的主要责任。分场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对土地边界巡查4次, 并做好记录;各岗位耕作区内的土地 (含地头、地边) , 由该岗位维护管理, 防止他人侵占或建坟。因为责任到人, 近年来如遇相邻村民越界耕作或建坟, 所在岗位总会尽快报告所在分场领导, 由分场及时制止并上报农场有关部门处理。由于加强了分场与周边农村相邻土地界线的巡查力度, 增强界线内土地管理, 周边农户越界耕种的现象得到遏制。

2.3 多措并举提升土地质量等级

2.3.1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平整、节水灌溉、小块并大块, 田间道路等内容。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后, 原来高坡地的坡度将被削降, 原来的低洼地将被填平, 原来的自然水沟被深挖扩容, 再通过对种植地块的集中连片调整, 既增加了土地的有效可耕面积, 又可改变以往蔗区小而分散的状况, 还提高了水沟的蓄水能力, 为抗旱提供可靠水源, 形成“田成方、路相通”的大农田格局, 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为甘蔗全程机械化打下基础,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大力促进了生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2.3.2 实施沃土工程

黔江农场充分利用邻近糖厂的便利条件, 鼓励蔗农科学利用滤泥、蔗渣灰、酒精废液等糖厂废弃物变废为宝, 不仅能增加大量甘蔗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和有机质, 还可改良土质。将滤泥和蔗渣灰发酵后直接施放下地;待甘蔗砍收后或新植甘蔗时在蔗地喷淋酒精废液;此外在每年砍收甘蔗后将蔗叶粉碎还田。以上措施除了能培肥地力, 还能减少投入, 同时又能提高产出, 促进甘蔗长期持续高产稳产, 对生产绿色有机食糖也意义重大。

2.3.3 抓住时机改善生产条件

2年来, 广西全区正大力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建设, 农垦系统的多家基地农场被列为重点示范基地, 多项政策优惠和财政扶持向基地倾斜。农场应充分利用被纳入基地范围的有利时机, 利用财政支持和政策鼓励, 重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基地道路和电力设施建设、良种良法推广, 使蔗地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 使田间水利工程建设要适应农艺和全程机械化需求, 大力推广普及甘蔗种植机械、中耕培土机、甘蔗装载机、甘蔗收割机、蔗叶粉碎机等先进机械, 提升甘蔗产业四化水平 (即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 , 在加快实现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 促进耕地质量的提质增效。因为大农业生产格局一经形成, 蔗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升, 耕地质量也会随之相应提高。

2.4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要求, 农场要统筹规划小城镇居住区和居民点、产业园区等, 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定程序报批, 大力实施立体开发、复合利用, 建设节地型居住区, 走节约、集约、挖潜、调整之路。

2.4.1 在危旧房改造方面节约用地

节约, 就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 实现节约用地。农场应提前做好居民点的规划设计, 采取拆旧建新、集中统建的办法, 从批前选址、批后放样、开工砌基到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管, 并做好登记记录, 及时跟进监督, 使危旧房改造在规划设计范围内分批分片逐步完成, 通过对原来零星无序住房进行集中统建, 把空余的地块盘活起来重新规划。

2.4.2 在招商引资方面集约用地

集约, 就是把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 向城镇集中, 统一规划, 集聚发展。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用地选址, 主动向所在地国土部门核实, 要具备严格的投资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 并实行项目优选标准和评估机制, 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确保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益及生态环境。

2.4.3 在闲置土地利用方面大力挖潜

挖潜, 就是着眼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废弃地整理、复垦, 闲置土地的清理利用等工作, 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 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此外, 完善场域内工业用地及建筑设施的租赁制度, 盘活场域土地。通过做好内部挖潜这篇文章, 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 不仅使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盘活土地资产, 还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

2.4.4 在项目建设方面实行优化调整

调整用地结构, 就是向荒山荒坡要地。不能一搞建设就想到新占土地, 而要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估, 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 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 千方百计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尽量不占或少占农场耕地, 以此来保障场域经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5 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 (即数字化影像图) , 具有准确、直观、衔接性好、针对性强、适用广等优点, 可以提升农场土地地籍管理乃至农场整体管理的水平。要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将土地信息化建设纳入农场专项预算, 加快建立农场土地资源和利用现状基础信息库。同时争取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支持, 共享土地调查成果资料。要加强培训, 使农场土地管理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管理平台, 切实把农场的土地保护状况纳入监管范围, 及时掌握土地质量动态变化, 监管农场土地资产和其他国有资产, 保护农场土地合法权益, 开展农场生产经营等其他管理活动。

3 着力构建农场土地管理新格局

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 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 开源节流、科学用地, 建立起土地集约利用的引导机制,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力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最大化。一是转变观念, 树立科学的土地经营理念, 大胆谋划, 精心经营, 激活这一“沉睡的资产”。注重对农场土地进行总体规划,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合理开发利用农场土地。二是守土有责, 从严规范管理, 要严格细致地执行土地管理法规, 实行联动执法, 深化防控机制, 确保土地开发和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法律划定的“红线”内进行, 在管理上不留任何的盲点和死角。决不能在标准和程序上出现任何“细节”的疏漏。三是统筹兼顾, 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一方面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参与农场土地的开发利用, 做到三次产业联动;另一方面有计划进行土地整理, 将一些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出来, 用于农场开发建设, 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 增强农场自身实力。

4 结语

总之, 要树立用活土地和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清理存量, 理顺关系, 提高用地效益, 妥善处理各类问题, 坚持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并重, 不断扩宽耕地保护严、建设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的科学发展道路, 把每一寸土地的使用价值利用到极限, 真正种出“高产田”, 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摘要:土地是国有农场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加强农场土地管理工作, 一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多年来高度重视和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不断促进农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篇4:与时俱进,推动直邮产业链发展

经济发展趋缓,对我们以精准数据为主的直复营销,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我国引进直邮产业的时间就不长,但中国邮政自2004年起已经在倡导这个产业,并且建立数据库,完善直邮产业链。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方向阳

直邮市场前景广阔

直邮广告主要是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并将企业(或政府、非营利组织)所需要传达的商业信息,通过印刷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递给目标对象的一种营销手段。它拥有六个特点,即针对性强、个性化强、性价比高、阅读率高、保密性好、可预测性强。直邮链中的角色包括邮政公司、直邮协会、印刷公司、广告公司、名址数据提供商、广告客户以及直邮受众。

目前,直邮与其他媒体一样在快速发展。近几年,商用邮件量大幅度上升,上升的速度超过30%。“美国的直邮产业链,主要是由数据公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美国邮政以及其他的产业链组成,已经完全形成了900万人的产业链队伍。从美国广告投放中直邮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到,电视媒体占比为23.3%,直邮占21.6%,即在美国直邮这一媒体所占的比重仅次于电视媒体。”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方向阳介绍说。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市场需求的产生主要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基本上都已有了信箱系统,不论企业大小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只不过这个数据库还很原始,仍需要积累。方向阳表示:“中国邮政也在帮助各个地方的企业建立数据库。经济发展趋缓,对我们以精准数据为主的直复营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数据显示,广告邮件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现在中国邮政商用信函量所占比重已超过80%,我们在这一领域拥有深厚的基础。尽管我们国家对直邮产业链引进的时间就不长,但中国邮政自2004年起已经在倡导这个产业往前走,2004年开始建立数据库,当然目前产业链也在完善。”

强大的直邮网络促进产品销售

“我们在直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制作,二是投递网络。发展至今,我们的策划和数据,已有了一个基本的平台。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广告市场潜力巨大,但像奥美这样的广告公司只能覆盖到一线城市中的大企业,而我们的直邮服务则可以触达任何角落。”方向阳自信地说。

中国邮政不仅拥有专业的直邮团队和设备,还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中,涵盖了大量全国规模的企事业单位的法人、电话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从业人数、产品结构等在内的信息记录,其中包括全国1.7亿条,小区17.9万,建筑物138万,行政村68万,授权个性化数据约500万条,共享国际数据库超过1亿条名址数据。

为了推广直邮,中国邮政在全国建了220多个现代化的邮局,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地市。并成立直邮营销中心,专设窗口进行展示或培训。 目前中国邮政已经为直邮建立了六大制作中心,拥有大批最先进的直邮设备,每一个制作中心资产都是两亿以上,年处理能力都在4亿件左右。并且这六个中心之间已连成网络。方向阳表示:“我们建了一套系统对所有的邮件进行追踪。我们所有的4万多个邮政网点都已联网,到达任意网点、任何地方以及相关投递信息都可以查询。直邮广告信息都进入了我们的信息系统,我们会在每一封信上留一条编码,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全过程的问题我们基本都能够解决。”

目前中国邮政为直邮提供的服务包括前期的消费者分析、名址筛选以及产品设计、生产制作、邮件投递、效果反馈等。其中信封的设计就是第一广告,比如汽车销售,信封就做成一个汽车模型,这种立体邮冲击力强,受众看完广告效果也达到了。“我们是卖产品的媒体,不是做品牌的媒体。”方向阳总结说。

传统广告业不会灭亡

篇5: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内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了人民的利益,维系了国家稳定和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尤以基层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在理性论证和科学逻辑下探索制度完善的科学路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政治 基层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毋庸置疑,在过去几十年中,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对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应回避其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联系最为密切,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直接关系到民主是否得以实现,如何从基层着手推进人民代表大会与时俱进是当务之急。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人民代表大会的背景和依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和中国革命中的多个阶级力量决定了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既不可能是资产阶级的专政,也不可能是无产阶级的专政,而只能是实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也就是现在说的“人民民主专政”。与这种政权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既不能采用旧民主主义的议会制,也不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制,而只能吸收革命统一战线内各革命阶级、各方面代表人物共同参加人民代表会议,最后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这样的制度,才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志和要求,才会极大地焕发各族人民的民主意识和革命热情,也才能最有力量去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历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阶段建国初期从政协到人大的过渡,在中央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赋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能;在地方,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产生本级人民政府。二阶段是从1954年到1966年全面确立和曲折发展时期,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上而下系统地建立起来了。三阶段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的“文革”十年,民主政治制度受到极大破坏;四阶段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至今全面发展阶段,会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任务,民主得到极大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突显的问题和矛盾及原因

在过去的四个历史阶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与发展、加强与改善、巩固与创新,然而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的背景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凸显了不少问题,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受国内外媒体和党中央重视,相对而言基层问题更加复杂多样。

(一)结构不合理

中国社会结构复杂多样,国情决定不可能每个人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只能由从各个群体中选拔出来人民代表参与政治,人民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是否能够真实全面的反应民意,但从目前来看,基层人民代表结构还多有不合理之处。张建民基于湖南地级市人大的实证调查,得出了近年来当地人大代表结构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即“官多民少”、“男多女少”、“中共党员多非党员少”、“代表部门(本单位)利益的多而乐于善于负社会责任和谋取公众利益的少”。张惠敏认为,近年来我国人大代表结构又在“四多四少”的基础上多出了“两多两少”,即“经营管理者多普通职工少”、“个体私营业主多社会弱势群体少”。同时,人民代表也呈现出精英主义的现象,诚然,在过去的实践中精英们确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导致了民意表达和整合功能相对弱化。

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构成在逐步调整,基层代表数量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下降、农民工代表倍增,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在日趋合理和科学,但地方各级人大结构问题依然明显。

(二)选举不科学

出现代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就是现阶段的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直接选举的范围还不够大,目前只有县乡两级的选举能够做到直接选举,省市及全国人大都是间接选举,导致代表和选民之间脱节,许多选民压根不认识自己的代表。一位市政协委员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称“被选举人长得啥样我们也不清楚。因而,参加不参加选举其实也无关紧要。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一次是老老实实地在陌生人的名字上根据自己对名字的喜好感觉画上规定数量的圈圈外,其余的大多是弃权的。”这样的民主仅仅是名义上的民主而已。另外一方面就是提名候选人的机制也不完善,即使是在县乡能够让选民直接参选的地方也经常出现指定候选人的现象,而自荐的候选人极少,选举中缺少竞争,造成无法选举真正优秀的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不少偏远地区的选民常常听从基层领导的安排而违背自己的意愿投票选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再次,大部分农村地区人口流动较大,这一部分流动人口的选举权无法保证。

(三)代表履职问题

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治和治理国家事务,人民通过代表发声,完成民意收集,充分体现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其受到多方监督,目前在这一级的履职问题相对让群众满意,而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则出现较多履职问题,如,部分人民代表失声和发出假音的情况:有的代表反应的仅仅是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意见,有的代表人云亦云跟着别的代表走;而另一些人大代表干脆不发言不表态。这些现象反应了我们地方人民代表对履职认识不

足,个人素质和能力不足,将人民代表视为荣誉而不是责任。对代表履职没有形成成文的法律法规也是问题的原因。同时,我国的人民代表多数为兼职,其政治能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其次,还缺乏监督机制,不少代表就是国家机关工作者,自己监督自己就成了无人监督自己的情况;选民与代表之间脱节,更谈不上监督代表的工作。

在履职方面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2013年湖南衡阳省人大选举中的重大集体受贿案件,56名省人大候选人以1.1亿元人民币向518名代表行贿。由此可见,这些代表无视自己的职责,践踏了民意,出现严重失职。故此,代表履职问题应该倍受重视。

三、如何从基层着手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所谓与时俱进,从词义上说,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历史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组织中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最好实现形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程湘清认为,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十八大的要求,既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注意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各项具体制度。坚持是前提,是原则,是基础;完善是发展,是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没有保障。依法治国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才能在稳定的环境中顺利实现中国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载体。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紧紧围绕坚持“三者有机统一”这一根本要求,实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完善选举制度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让选民在选举中真正实现自己的选举权,能够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举。我国从1979年起把直接选举的范围由基层扩大到县级单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增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了人民的政治热情,加强了人民群众与代表的直接联系,对地方和中央政权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决流动人口选举问题,沿海一些城市,例如东莞、义乌都是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地方,然而不少流动人口在户口所在地慢慢被政治边缘化,在工作地又不能行使政治参与权。因此,根据全国人大有关方面的意见,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目前有两方面的途径:一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回乡参选”,二是在工作居住地参加选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

地参选”。目前通过调查看,“异地参选”才是根本。故此,用制度保障异地参选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最后,引入选举竞争机制,代表提名和自荐相结合。杜绝官员指定被选举人的情况发生,在竞争中选民才能优中选优,选取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

(三)提高代表素质、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的宣传教育,加强人大代表的责任心,提高代表政治素养,促进代表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履职。可以借鉴国外议员专职化的道路,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代表中实现专职加兼职的模式,设立人大代表专门的办公场所,让代表能够接待人民,人民有事有地可去。无可厚非的是,人民代表专职化之后必然会提高履职水平。当然,还应该加强对人民代表的培训,人民代表要学习民主政治的相关理论、人民代表的职责、履职的方法和路径,掌握参与政治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国内外政治形式,提高理论水平,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服务。

(四)完善监督机制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由此,监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一是人大代表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在完善监督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党政关系,改变以往单向监督的现象,形成双向监督;改变以往事后监督的模式,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让监督成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常规性的活动,而非仅仅会上监督,会后充耳不闻。健全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在监督中实现民主政治。

篇6: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得体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牢记于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以及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一个历史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要坚持这一重要理论思想,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党的指导思想,用中国发展变化科学的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在改革的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思想。这些内容理解着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很难。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发现“三个代表”中反复强调与时俱进的思想,我觉得这不仅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而且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本身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强调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指导自身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和思想方法,反映了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本质特征。

与时俱进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与时俱进从时代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所要把握的“实事”,应着重把握当今的时代特征、时代条件、时代发展趋势及其给我们的机遇;所要求的“是”,应该是既符合自身实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规律。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真谛,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

与时俱进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动态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时间的长河中,客观世界的一切无不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因此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探索真理。与时俱进深刻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实质上是在思想路线中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与时俱进强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创新是通过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推动革命建设事业的新发展。与时俱进进一步凸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要求。在与时俱进中,“时”是前提,是条件;“进”是归宿,是目的。“进”就是创新,就是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时,他指出我国2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的进程;指出与时俱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着眼于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样,才抓住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

篇7: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一、抓组建,强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大量涌现,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工会组建起来已成为县级工会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时,都十分注重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目前凡是已组建的非公企业工会中,有10名以上女职工的都建立了女职工委员会。在最近的乡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改工会委员会的工作中,我们也把女职工委员会的组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已改的乡镇工会中都组建了女职工委员会。在组建女职工委员会时,我们还注意把一批有一定思想政治素质、思维敏捷、正直热情、懂法的女职工工作的积极分子选拔到女职工委员会中来,使她们在女职工群众中有号召力、凝聚力,受到女职工的尊重和拥护。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女职工组织是开展活动、维权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女职工工作,才能增强基层女工组织的活力,才能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

二、抓活力,树形象。组织广大女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是女工组织的活力所在。近几年来,我县女职工委员会都十分重视活动的开展。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这个契机,要求基层女职工组织利用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女职工精神风貌。县总工会女职委在每年的“三八”节均组织女职工开展诸如庆“三八”妇女健身风采大展示、女职工跳绳比赛和由卫生、金融、个私协会等单位女职工参加的志愿服务一条街等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动,并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女职工的优秀事迹等,做到电视常有影,电台常有声,报刊常有形,充分展示女职工的自身价值和自身形象。与时同时,基层工会女职委也开展了一系列庆“三八”活动,如教育工会、财税局、邮电局等女职委开展了健身操、拔河、乒乓球、演讲等比赛。二是每年年初都召开女职委全委会议,对女职工工作作出部署,坚持从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入手,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女职工开展以“爱企业、当主人、学技术、作贡献”为主题的“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如天听纸业、恒昌集团、百炼集团等企业工会女职委开展了女职工生产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能展示等活动,且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内容上也体现了“女性”的特点。通过竞赛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广大女职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文明礼仪和娴熟的岗位技能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女职工自身价值和自身形象。

三、抓推权,促发展。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女职工委员会更应把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放在女职工工作的首位。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监督检查。县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围绕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维护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走访、监督检查等方式方法,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注重源头维护。结合本县实际,将法律规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内容条款和规定的女职工特殊政策写进集体合同之中,把女职工特殊利益的维护纳入职代会制度之中。积极反映女职工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使女职工的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得到维护。如天听纸业女职委积极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每次在协商时女工委主任都列席会议参与发表意见。在《职工用工条例》中对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岗位、工种的安排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安排女职工从事高空、低温、有毒和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岗位。还专门制定了《女职工享受生育医疗费定额标准》,有效地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努力为困难女职工办实事,积极为她们排忧解难。我县各级女职委积极开展“帮姐妹,献爱心”活动,在每年“三八”、“六一”、春节等节日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慰问困难女职工,与困难女职工子女(在校学生)结对助学帮困。在生产、生活方面关心、帮助困难女职工,为困难女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使她们感到党的温暖,工会组织的温馨。四是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努力为下岗女职工服务。针对下岗女职工再就业难的情况,一方面我们选择典型,通过报刊、电台大力宣传下岗不失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下岗女工先进事迹,引导、帮助她们转变择业观,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至今已帮助500余名下岗女工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

篇8: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一、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运用较为广泛, 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项教学模式改革。 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传统模式, 事先通过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了初步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则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分析研究, 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帮助他们准确理解,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兴趣充分激发, 历史教学中可以进行积极运用。 在《洋务运动》教学中, 笔者事先录制了教学视频存放于学校网站上, 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观看。 可以反复看, 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记忆和理解, 对其深度分析, 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理解。 接下来在课堂上, 笔者着重针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构思设想、推进措施具体效果等, 和学生进行回顾, 通过简要回顾进一步细化和突出这些知识点。 接下来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在班级之中的汇报辩论, 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必然性进行深入探讨, 对洋务运动同时产生的积极意义也进行分析研究, 让学生既客观全面看待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又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且学习热情高涨, 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运用情境感知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历史发展的厚重让教学工作面临更高难度, 教师要善于发掘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特别是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氛围, 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单纯的讲解无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 笔者运用情境感知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向学生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景, 让学生明白中国的落后导致中国人民受欺侮, 就连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都能够入侵中国。 中国人民经过了八年艰苦的卓越抗战, 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才赶走了侵略者, 这段视频的演示和教师沉痛的叙述, 让学生内心充满悲壮, 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 对中国这一段历史的悲伤都得到了情绪的感染。 接下来笔者话锋一转, 引入当代青少年应当如何为国家强大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 让学生真正达到不忘历史、增强责任,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的综合效果。

三、运用专题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专题讨论是指针对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某一个难点进行重点研讨, 将这一难点单独提炼出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辨析, 从而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 针对这一场变法失败的原因, 有些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惑的地方。 对此, 笔者将戊戌变法失败这一研究话题单独拎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商鞅变法相比, 戊戌变法的政治环境有什么不同, 变法内容有什么意义, 最终的发展结局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师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引导他们从这两场具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的变革入手, 指导学生回顾历史、对比寻找存在的差异, 从而让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场半途夭折的改革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对其内容的进步意义、对其失败的必然结局、对其复杂的实施背景及错综交织的力量阻碍等, 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为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良好辅助。

四、运用实践调查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获得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感知, 强化学习理解效果。 例如《全国大动乱》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长辈那里了解“文革”这场浩劫当时的具体情况, 对城镇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对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破坏性影响, “文革” 期间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准。 经过学生课前认真细致的资料搜集和调查研究, 他们脑海中对“文革”具有了初步直观的印象, 笔者在课堂上还向学生出示了整个“文革”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 从“文革”前与中国相似发展速度的地区, 到“文革”后两国两地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差距, 用数据对比配合学生实践调查研究, 让学生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文革”,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

五、运用兴趣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主高效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开展一系列兴趣活动, 围绕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效。 例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 教学之后, 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搜集当时这一政治模式提出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港澳台之间有什么样的异同点, 我们通过一国两制成功收复了香港、澳门, 并在维护和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昌盛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验证了一国两制这一构想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从港澳成功回归的研究中提出对台湾回归的一些构思想法。 这样的兴趣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赋予他们创新活力, 对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盼.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才智, 2016 (07) .

[2]冯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6 (02) .

[3]李阳.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J].学周刊, 2016 (13) .

篇9: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通过建章立制

强化“讲、比”领导

“讲、比”活动之所以能在杭齿集团经久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在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如戴宏长经常强调的,那就是: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先导的位置,始终把“讲、比”活动为企业创造效益放在中心环节,始终把“讲、比”活动为科技人员搭建实现理想的平台放在关键角度,始终把取得领导大力支持和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作为检验“讲、比”活动策划组织的目标指南。

戴宏长任杭齿集团科协秘书长以来,一方面他依靠杭齿科协各学组和分会,以会议、网络的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全体科技人员,积极参加“讲、比”活动,从面上扩大和保持企业“讲、比”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他总是第一时间,主动向公司领导和“讲、比”领导小组汇报“讲、比”竞赛活动的策划、实施、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争取公司党政领导对科协工作和“讲、比”工作的重视、支持和指导,确保“讲、比”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戴宏长经常要求“讲、比”项目主持人和参与者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也要主动向部门领导汇报工作,获得部门领导支持与指导。

为保证“讲、比”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戴宏长每年都要主持策划、组织召开杭齿集团年度科协工作会议暨科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前一年“讲、比”活动成果与先进个人,部署新一年的“讲、比”活动计划。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全体两级干部、科协学组组长、科协分会主任、各研究所所长、各分厂技术科长、公司技术专家和“讲、比”活动获奖人员参加会议。

戴宏长是企业科协工作一位老兵,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当选为公司科协委员会委员,参与公司“讲、比”活动的策划与领导工作。主持科协工作后,他更加注重“讲、比”活动制度完善与建设,要求制度文件必须适应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对具体的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能推进“讲、比”活动深入开展。他亲自起草了《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讲比”项目奖励办法》、《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讲、比”竞赛活动重点项目立项审批办法》等文件,使“讲、比”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参赛的热情,保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加强领导,公司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科协主席为组长的“讲、比”活动领导小组,以总工程师为主任委员的“讲、比”项目评审委员会和由戴宏长同志担任主任委员的学术委员会,分工负责对企业“讲、比”活动进行领导、策划、指导和评审奖励。公司每年都安排上百万以上的资金,对优秀“讲、比”项目与“讲、比”先进个人进行奖励,为“讲、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立足创新实践

解决发展难题

戴宏长十分注重将杭齿的“讲、比”活动与杭齿的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把“讲、比”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

在每年的科协工作会议期间,他都会强调:“讲、比”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活动,他要求各学组、分会在规划年度工作中,要重点将“讲、比”活动落实到各单位生产和经营实际中去,特别是通过“讲、比”活动,解决科研和产品开发、工艺攻关、质量攻关、技术改造、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经营管理多领域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此,他每年都要主持编写年度“讲、比”立项指南,明确立项方向、要求和工作目标,指导公司科技人员申报“讲、比”立项,更加有的放矢地解决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

这两年,杭齿共开展“讲、比”立项活动448项,参加人员达3659人次,经济效益达2.1亿元。其中多项“讲、比”成果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开发170多项;累计拥有各类实用、发明专利128件,其中有效专利115件,发明专利9件;主持起草、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22项。

创新工作载体

激发“讲、比”活力

戴宏长接任杭齿科协秘书长以后,不满足于杭齿“讲、比”活动已取得的成绩。他认为创新是“讲、比”活动的生命之泉。他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为“讲、比”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力求使活动具有时代特征。

首先,戴宏长注重“讲、比”范围的拓展,把“讲、比”活动的评比范围扩大到科技成果、双革四新及科技论文,涵盖企业创新工作全领域、全过程,注重了企业创新工作的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这一举措大大拓宽了“讲、比”活动范围,充分发挥了科协组织的在协调、推进“讲、比”活动中的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包括广大科技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参与创新的热情,有力的激发了“讲、比”工作的活力,增强了“讲、比”活动在企业内的影响力。

戴宏长特别重视“讲、比”活动促进企业人才成长的作用,他担任科协秘书长后,在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制订了《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公司“中青年技术带头人”聘任办法》和《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公司“中青年管理带头人”聘任办法》两个文件,在公司内开展带头人评聘工作。自2007年开始,先后分五批聘任了50名“中青年技术带头人”和6名“中青年管理带头人”,这些人当中,目前已有4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18人成为各研究所负责人。

投身“讲、比”活动

迎接新挑战

戴宏长作为企业科协负责人,两年来,不仅认真策划组织和指导企业“讲、比”竞赛活动,同时还亲自主持参与许多重要“讲、比”项目和技术研发工作。

2010年初,按照公司要求,他带队组建了船舶推进系统及可调螺距螺旋桨研发团队,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系统消化、研究国际先进技术,带领团队开发设计了基于油缸内置的新型调距桨桨毂系列,建立了完整的型谱,优化桨、机、船系统配置和轴系设计,为船东提供船舶推进系统集成产品与服务,确保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船舶推进系统规划、设计、计算和营销人才,为公司船舶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项目获得了杭齿“讲、比”活动科技成果一等奖。

戴宏长还主持完成了电液控制、机液传动工程机械变速箱新测试线规划、设计与关键设备选型工作。整个测试线按照高效、清洁、环保、节能的要求进行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杭齿集团“讲、比”活动与科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新的发展,是多年工作的积淀,同时更是戴宏长努力和创新工作的结果。现在,他还担任了杭州市企业科协工作研究会理事长,同时也是省市科协委员会委员,职务多了,担子更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他表示,将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企业“讲、比”活动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为“讲、比”活动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测试题答案下一篇:异常形变检测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