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24-06-25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精选6篇)

篇1: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人大代表不仅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事务的主体,而且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我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精神,始终把县委坚持工业立县、果业富民、水利惠民的发展理念和以“项目建设年”和“作风优化年”活动为抓手,实施“四大战略”,做强“六大产业”,加快万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融入到代表工作中,始终把县人大常委会“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开展三个一活动,争创五个好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的代表工作思路融入到各项代表活动中,把握正确导向,深化创建活动,促使人大代表在推动我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培训提高素质,进一步夯实代表履职的基础。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代表作用发挥的程度。我乡人大代表很多来自农村。,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要把代表的培训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夯实代表履职的基础。一是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把《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乡镇人大工作条例》作为重点,开展 1

人大代表履职知识培训。

二是要以人大代表如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为专题,组织代表现场观摩人大代表履职典型,如参观县人大代表贺晓源带领全村人修建的村委会大楼、高标准舞台,让人大代表切身体会和感受到那些典型是如何履职的,增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使命感。

三是要围绕县委坚持工业立县、果业富民、水利惠民的发展理念集中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讲座,今年我乡发展万亩有机核桃示范园,在乡人大主席团的建议下,我乡组织了三次核桃栽植知识的讲座,使代表们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激励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积极搭建履职平台,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的渠道。一是要开展好代表活动日活动。我乡镇代表小组根据县、乡党委的中心工作,提前确定活动主题,要求代表提前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调查,了解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活动,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使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我们的刘和代表小组针对县东集中饮水工程工程进行调查,时刻关注工程的进度,真正关注西村人民亟待解决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要开展好代表联系选民日活动。我乡代表小组确定每月的赶集日为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日,各代表小组通过公开

公示栏等形式,公布集中联系选民日的代表姓名、联系地点;组织和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走出家门,在选区选民集中的地点,设立较为醒目的联系点,代表持证上岗,定时集中接待选民,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大、代表与选民联系不紧密和不经常的问题。如西村代表小组利用联系选民日,调解一些民间纠纷,如子女不赡养父母、邻里宅基地纠纷,张玉鹏代表因为威信高、办事能力强,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作“和事佬”。

三、不断深化履职活动,进一步提升代表工作的实效。要继续开展解决一个难题、办一件实事、化解一起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履职活动,发挥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各代表小组要围绕代表工作重点,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要不断深化以学习宣传好、遵纪守法好、依法履职好、致富帮困好、文明新风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争创活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我乡人大主席团采取集中培训代表、进行履职交流、评选优秀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多种措施,引导和激励代表以“五个好”为标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中的作用。

一要做依法履职的模范。人大代表要把履行职责当成第一位的要务,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认真履行好代表的职责,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争当先进人大代表。我乡的人大代表陈志勤身为村里的主干,不骄不躁,扑下身子为村民办实事,修建文化广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他的肉鸡养殖场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要做联系群众的模范。拓展调研渠道,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自觉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认真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参加乡人大主席团统一安排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强与本选区选民的联系。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和调查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县人大代表张玉鹏心系百姓,立足西村“药材之乡”的实际,积极探求药材种植的方法和经验,和王克勤共同编著《药材三字经》,指导老百姓的药材种植。

三要做干事创业的模范。人大代表一定要把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与履行代表职责结合起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努力使自己成为贯彻党委、政府决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模范。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县人大代表贺晓源在村里干事创业,修建了村委会大楼、高标准多功能舞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北仁村政通人和的局面。2012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中,被县政府授予“干事创业的先进个人”;陈志勤代表在村里修建村委会、舞台,加固加高蓄水池,使桥南村旧貌换新颜,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四要做为民谋利的模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围绕万荣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选民,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秦永宽代表为促使药农增收,在乡党委的牵头下,联系我乡种植药材的精英远赴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考察,引入了柴胡切片机,进行药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同时他还充分利用这次考察机会,把外地的药材收购商请到西村,为药材的销售拓宽了渠道,仅今年五月份就帮助药农销售板兰籽50吨、柴胡杆80吨,解了老百姓销售难的难题。

四、强化代表管理约束,进一步激励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受选民监督。强化代表的管理,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保证。我乡人大主席团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县、乡人大代表每年年底前向选区选民述职1次,以会议期间的活动和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三个一”履职活动作为述职的主要内容,以“五个好”标准作为选民评议的依据,对人大代表履职情

况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评议,使人大代表充分认识到选民对代表工作的期待和要求,感受到做好代表工作的压力,激发代表履职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我们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履职实绩突出、小组活动开展丰富、作用发挥好的人大代表、代表小组和优秀人大代表建议,激励人大代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异的履职实绩,为推动万荣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实现万荣经济转型跨越的进程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既要求人大代表提高个人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又要求社会各方为代表充分履职搭建平台,只有这样人大代表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在万荣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篇2: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林祥国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作为全省着力推动的“八项工程”之一,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等在内的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依法履行职能,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发挥了地方人大应有的作用。

一、加快社会领域地方立法,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实施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要靠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社会领域立法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地方人大认真总结社会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层面,以实现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长

1效化。本届以来,我省人大常委会适应形势需要,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先后制定了18件社会领域法规,涉及就业和劳动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重点人群权益保障、社会组织、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其中有一些立法在全国属于率先之举,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支撑;制定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职责,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幼儿园办园体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完善城镇居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制定行业协会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改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依法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修改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制定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水上搜寻救助条例,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截止目前,我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法规共203件,其中社会立法项目76件,占总数的37.4%,与我省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总体适应,基本实现了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法可依。

二、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监督,目的是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社会管

理中的许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推动省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工作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强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监督。先后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残疾人保障、食品安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物价调控、实施劳动合同法、物业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问题,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或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一府两院”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存在问题,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年我们就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民生热点问题,通过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督办代表议案等多种形式,督促政府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二是强化对公正司法的监督。通过听取审议省法院关于执行工作、刑事审判工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省检察院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审判、检察机关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水平,着力解决司法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和谐

稳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积极支持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社会管理中来,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就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力度,每年选择10件重点议案建议,其中绝大部分涉及社会建设和管理,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分别牵头督办,协调各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问题解决。按照“全覆盖、重规范、求实效”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大“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在乡镇、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人大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定时定点轮流接待选民,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和反映社会各界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破解难题。去年我省人大有关部门通过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汇集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对社会管理热点问题的看法,对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还对近年来我省社会立法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就社会领域地方立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会领域立法项目提出了具体建议。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

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领导下,社会各方面主动参与、积极支持。作为地方人大,应当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保障、促进和推动作用。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优势,保证党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委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既要围绕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凝心聚智、集思广益,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又要及时把党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转化为人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议决定,使之成为本区域各级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动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这是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

二要发挥人大作为民意机关的优势,推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必然涉及人的权利和利益。人大作为民意机关,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的重点,选择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有效监督,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更加充分地反映民意、更加广泛地集中民智,使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根本政治制度上来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优势,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涉及面广,涵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安全管理体制等等。无论是规范政府社会管理行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等,都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规范和保障。在这方面人大可以说是大有作为,通过立法来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人大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篇3: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妇联组织,推动发展,思考

当前, 徐州正处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振兴老工业基地、东陇海地区纳入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融入长三角和进入高铁时代等机遇有效叠加并将持续放大, 为徐州经济社会积蓄了跨越发展的大能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 对徐州的发展提出“两快两带三先”的新要求。徐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 曹新平书记提出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新目标。“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需要全市各级各界的共同参与, 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 广大妇女是经济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积极探索各种渠道发挥妇女半边天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 这是各级妇联组织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妇联组织在引领妇女积极投身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在组织妇女、引领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起着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优势必在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政治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组织起着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帮手, 是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妇联组织代表的是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群体利益, 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做好妇女群众工作,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党和政府对妇联组织的期望。

2. 在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有着占人口半数的工作对象, 是全市最大、最广泛、最具影响的妇女团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妇女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在其中发挥了“半边天”的巨大作用, 这使妇联的工作触角得以延伸到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开展活动, 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 又涉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 既要团结带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 又要教育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唱主角;既要组织引导妇女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 又要为弱势贫困妇女奔走呼吁。总之, 凡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妇女群众需求、服务于妇女发展的, 都可以纳入妇联的工作范畴, 给妇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施展才能的舞台。

3. 在工作上具有独特优势。

在长期的实践中, 妇联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各级妇女组织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机构、协调机构、维权机构, 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 推动了妇女工作社会化, 在组织动员妇女参与五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妇联组织的良好信誉度, 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愿意与妇联合作, 共同实施一些推动妇女发展的项目, 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4. 在载体上具有独特优势。

妇联牵头开展的“和谐文明家庭”、“巾帼创业”、“巾帼文明”、“巾帼维权”等各项活动, 以及实施的“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工程、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创业致富工程、家庭教育工程, 覆盖了社会的每个家庭, 涉及到妇女群众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涵盖了妇女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是建设美好徐州的最好载体。

5. 在组织和队伍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

在妇联组织中有一支“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党性观念强、组织观念强、奉献精神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一批专职妇女工作者和一大批兼职妇女工作者活跃在妇女工作战线上, 她们热心妇女工作, 致力于妇女事业, 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 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深得群众的信赖。这是妇联组织宝贵的人力资源。由于有各级党委的重视, 目前各级妇联已基本形成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健全的城乡组织网络, 妇联组织植根于妇女群众之中, 更有机会体察民情、了解妇女、服务妇女, 在党联系妇女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当前影响妇女参与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不利因素

妇联的工作对象和服务人群是广大妇女, 长期以来, 由于市情和历史的特殊原因, 徐州市妇女无论是整体文化素质还是思想解放的程度以及在发展经济中占据的资源和优势都比不上男性,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妇女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不利因素, 限制了妇女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1. 开拓意识不强,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与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步伐不一致。

即使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男尊女卑的潜意识还不同程度的在我市一些妇女的思想中存在, 严重制约着妇女的发展潜能。在思想意识上, 仍有一部分妇女缺乏理想和追求, 不思进取, 缺乏参政意识, 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在经济意识上, 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精神, 不想不敢投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 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不敢冒风险, 不敢创大业、致大富;在家庭生活上,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 部分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仍然把人生理想、个人生活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 缺乏自我意识, 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心甘情愿地扮演着从属的角色。

2. 文化素质不高, 就业技能不强, 影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

长期以来, 我市妇女在获得教育资源中始终处于劣势, 虽然这些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下, 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 使年轻女性受教育的权利有了保障, 但在整体妇女群体中, 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仍占多数, 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较低, 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部分妇女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 导致妇女整体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妇女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影响了一部分妇女对科学技术和致富技能的掌握, 导致一部分妇女所拥有和所能利用的资源偏少。她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 如对现代化农用机械和高科技技术成果电脑等, 不能有效地使用, 很多农村妇女不能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影响经济收入。对家庭以外的社会资源, 如现代农业的生产信息、各种政策措施、法规和相关的网络信息, 她们更是知之甚少, 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3. 资金短缺, 信息闭塞, 妇女闯市场的外部环境还不宽松。

资金匮乏、信息闭塞是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要障碍。同时社会上也缺乏一个为妇女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市场、项目、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的有效机制。很多想要创业的妇女不能及时得到低息贷款的扶持, 即使贷了款, 条件手续也十分烦琐, 贷款的限额也非常低, 导致致富项目难以实施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由于农村交通不便、现代化传媒不发达, 农村妇女要发展致富项目, 大多数人只能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广告中获取信息, 有些广告带有相当大的欺骗性, 妇女的辨别分析能力又非常有限, 所以多难成功, 甚至有些妇女因为采用广告中的错误信息而损失惨重。在项目的获得和技术的掌握上, 很多妇女也处于劣势地位, 这些客观条件冲击着妇女投身经济的信心, 成为妇女创业的一大障碍。

三、妇联组织要积极为妇女全面参与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搭建平台

各级妇联组织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 为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搭建平台。

1.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坚持以服务来凝聚、以宣传来鼓舞、以活动来吸引、以组织来保证, 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一是关心妇女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形成一心一意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为广大妇女投身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擂鼓助威、保驾护航;三是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提高妇女的参与率、受益率和贡献率;四是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 带领妇女走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2. 积极搭建学习平台。

抓住学习型女性、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群体这三个学习主体, 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这个主题, 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 为妇女和家庭学习创造条件。一是深化争做学习型女性活动, 积极举办分层次、分职业、分需求的学习讲座和交流活动;二是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制定实施《建设学习型家庭五年工作规划》;三是深化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 为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蓄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3. 积极搭建创业平台。

把妇女中蕴涵的巨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农村, 继续完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个网络, 全面实施巾帼网上致富工程, 对5万名妇女骨干进行系统培训, 带动50万妇女通过上网学习, 实现增收致富;在城市, 启动巾帼创业就业工程, 全市扶持200个创业项目, 培养2 000个妇女创业带头人, 带动10 000名妇女实现再就业, 鼓励下岗失业妇女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就业领域。

4. 积极搭建发展平台。

瞄准人才、政治、经济三个目标, 促进女性在人才开发、参政议政、企业经营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在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发挥女性人才效应。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大对各条战线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和推荐力度, 促进女性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使用;二是提高女干部在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的比例, 增强女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三是大力支持和扶持各类女企业家的合法经营活动, 带领更多的姐妹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在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创业发展。

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推动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作用的思考

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妇联组织的工作定位是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上寻找突破点, 因此, 围绕推进徐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大局, 积极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提高妇女综合素质, 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妇联组织的战略任务和重要使命。

1. 激发妇女创造活力, 在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妇联组织要紧扣发展主题, 把组织推动妇女参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 开发妇女人力资源, 激发妇女创造活力, 使妇女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激励妇女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 把握妇女发展需求, 强化组织、动员、宣传、引导、服务等项工作, 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与就业为重点, 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 构筑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 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一要围绕三农问题, 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搭建平台。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科普培训活动, 发放科技资料, 联合农业科技培训部门开展科技大集, 送科技到乡镇行动, 为实用技术培训入户到人提供了条件。给女科技致富带头人赠送《实用种养技术》, 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科技致富的本领。加大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 支持她们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大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力度, 使“妇联+协会”成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个工作品牌;加大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加快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二要围绕城镇经济发展, 为女性创业再就业搭建平台。要把“巾帼示范岗”作为激励职业女性争先创优的有效载体, 突出行业特点, 丰富创建内容, 提高创建质量, 真正使“巾帼示范岗”成为女性兴岗创业的一面旗帜;要加强创业指导, 帮助有创业意向和潜质的女性更好地创业。三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为城乡妇女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 推动城乡妇女工作的有效对接。组织“巾帼示范岗”与农村妇女拉手结对, 为她们发展生产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等等。

2. 代表妇女利益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密切联系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最大优势。各级妇联要当好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 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一要建立妇联系统社情民意反馈机制, 更好地了解妇女意愿。要畅通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渠道, 完善各种联系机制。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常委联系执委、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 以利于更好地了解妇女需求, 提供服务;要建立妇联组织信息系统, 形成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渠道, 并对信访接待中反映出来的社情民意进行综合分析, 掌握带倾向性的问题。二要构建有效的妇女利益表达机制, 更好地代表妇女意愿。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加强对涉及妇女儿童生存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及时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 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建立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制度, 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 抓住人代会、政协全会的契机, 精心组织有分量的议案、提案, 推动妇女儿童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加强源头参与, 对家庭暴力中妇女的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3. 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没有家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没有家庭的和睦及家庭新风的倡扬, 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妇联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 广大妇女对形成和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中, 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 以富有特色的工作, 凝聚妇女, 带动家庭, 影响社会, 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一要积极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 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倡扬社会文明新风尚。要抓住家庭美德建设这一重点, 在思想观念上突出“以人为本”, 广泛开展家庭文化主题活动, 在创建主体上突出“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 在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突出让家庭得到实惠, 使创建活动常抓常新。要以“与文明同行, 建和谐家庭”为主题, 进一步加大创建文明家庭的工作力度, 并以此带动“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农家”、绿色家庭等单项创建活动, 引导妇女和家庭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行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照家庭教育实施规划, 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 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 要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参与”、“亲子互动”、“实践养成”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新理念。要以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品质为基础, 以培养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为目标, 形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身教重于言教、提倡两代人文化反哺、在家庭道德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并沟通交流的现代家庭教育新内涵, 精心打造服务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展示、活动四大平台。抓好对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育, 组织实施“母亲素质工程”, 广泛开展“双合格”活动, 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 促进家长成员素质的提高, 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妇女和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二要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重视发挥家庭在社区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讲文明———从我家做起, 从小事做起”的家庭承诺活动, 使文明创建制度花、规范化、人性化, 真正达到了教育群众、引导家庭的良好效果。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只有和社区 (乡村) 的文明创建活动相衔接, 与文明城市建设相呼应, 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建设的领域, 引导家庭成员走出家庭, 建设社区, 奉献社会, 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扶贫济困、弘扬社会新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做和谐社区 (文明新村) 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三要创 (下转208页) (上接149页) 新“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方式。创新永无止境。顺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开拓创新, 是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得以持久深入发展的关键。面对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形势的迅速发展, 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要把握新的时代特点, 探索新的工作规律, 拓展新的工作视野, 不断实现观念的创新、载体的创新和运作方式的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实效。要把家庭文明建设定位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家庭美德上, 定位在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家庭模式上, 定位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定位在不断满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城乡家庭文化、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上,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创建活动。

4.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发挥参与推动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这其中包含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妇联组织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努力探索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 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环境, 推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一要强化国策宣传,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 是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必然要求。要精心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 掀起国策宣传的新高潮。二要加强源头参与,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法制政策环境, 建立信访咨询服务网络。加强源头参与, 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推动建立妇联参与立法和决策的长效机制, 是加强源头参与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利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维权”等各类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 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加大协调力度, 拓展维权渠道, 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形成全社会都来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提供服务、支持和保障的良好局面。三要关爱弱势妇女群体, 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高度重视对弱势妇女群众的帮扶工作, 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性别意识, 建立扶助弱势妇女群体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救助贫困女童活动, 通过妇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 实施全社会援助的办法, 形成部门齐动、上下联动的格局, 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扩大“春蕾计划”的影响和效果。

5. 强化妇女思想教育, 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疏导促进作用。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 对妇联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联组织既要发挥优势,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依法维护妇女群众正当权益, 又要协助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 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配合政法机关依法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进一步抓好“五无家庭”创建工作, 开展创建试点,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4: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这次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是本届最后一次会议。五年来,全省人大教科文卫系统的同志紧密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紧扣时代主题、关注民生热点、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履职尽责。每年一次的座谈会,都能够结合工作要点,确定会议议题,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本次会议主题是“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刚才各市州作了发言,介绍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有理论有实践,听后很受启发。结合会议主题和大家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题、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号召全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继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要决定之后,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用一届中央全会来研究部署文化建设问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足见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重申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总目标,并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讲话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总书记“7·23”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文化氛围。

二、全面贯彻中央《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充分把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央《决定》强调,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省委于2011年12月召开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做出了明确部署。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支持边境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民办非营利文化基础设施,政府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管好、用好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公共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管理和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加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文化场馆活动经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国有文化单位、体育、教育等机构开展公益文化活动,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帮扶机制,关注困难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定期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

以上是我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理解和把握,明确重点,使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三、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文化事业大发展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就文化领域而言,国家将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列入有关法律,单独制定和颁布实施了文物保护等一批法律法规,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文化立法工作,特别是地方立法工作还需要加强。如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点鲜明,通过立法加强对黑土地文化、长白山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是人大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省委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需要。各级人大应把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文化立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规定。没有立法权的各市人大,应积极参与有关调研活动,配合上级人大的文化立法工作。

(二)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文化建设提供决策保障。地方人大要充分履行好依法决定重大事项这一职权,对涉及文化建设重大事项,在充分调研论证、认真审议基础上,适时做出决定或决议,同时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视察、跟踪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促使政府把有关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使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形成的审议意见成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三)有效行使监督权,为文化惠民提供强大动力。常委会要把文化监督摆到应有位置,与经济监督和其他监督统筹考虑,紧紧抓住文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重大事项,开展监督工作。当前应重点在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抵制境外腐朽文化渗透、改善农村文化条件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委员会要加强与文化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常委会开展文化监督当好参谋助手。

(四)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的放矢地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一是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代表进行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培训,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传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其参与热情,为加快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组织代表抓住文化建设中带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并通过抓好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出谋献策作用。三是鼓励和引导代表积极参与和支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五)加强人大机关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机关。要把机关文化建设作为凝聚力量、树立形象、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建设一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和谐人大机关。要重视改善人大机关的文化生活。在经费、设施等方面为机关文化活动创造条件。重视营造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氛围,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良好的文化观念,努力建设文明机关、和谐机关、学习型机关,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挥表率作用。

篇5: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人大代表不仅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事务的主体,而且是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就是要以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始终把坚持以实现项目开工落位和基础设施配套攻坚为主攻方向,以民生改善和安全稳定为根本保障,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破题手段,坚持“五个突出”的发展理念,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融入到代表工作中,继续深化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人大代表基层行”主题实践活动,以“关注民生四个一”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握正确导向,深化创建活动,促使人大代表在推动我镇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以代表之家为纽带,以四个一活动为载体,夯实代表履职的基础,提高代表履职效果。

我镇人大代表很多来自农村。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注重代表之家的建设和作用发辉,把代表的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从而代表们在四个一活动中履职效果明显。

一是以代表之家为学校,把《地方组织法》、《代表法》、1 《监督法》、《乡镇人大工作条例》作为重点,开展人大代表履职知识培训。

二是以人大代表如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为专题,组织代表现场观摩人大代表履职典型,如参观镇人大代表冷海带领全村人修建的卫星回迁小区,让人大代表切身体会和感受到那些典型是如何履职的,增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使命感。

三是在“四个一活动中”拓展代表履职的渠道。人大代表王波于2014年10月和今年5月两次到苇子村进行实地调研、民生恳谈,了解到洋浦大街与苇子村交汇处车速快,对村民出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提议安装红绿灯帮助解决苇子村村民出行问题,现已经落实;同时帮扶贫困孩子5个,捐助1.5万元。人大代表李成龙去年就苇子村看守所、解剖室污水经过水源地一事提出议案,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人大代表马国栋就二道工业园区水管网线问题提出议案,为英俊老百姓尽快喝上自来水而努力尽职。从14年至今,市、区、镇人大代表共帮扶贫困家庭和孩子26人次,捐助资金5万余元。

二、贯彻落实《二道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的情况。

主要通过结合代表联系选民日活动进行落实。我镇区代表小组确定每月的赶集日为代表集中联系选民日,各代表小 组通过公开公示栏等形式,公布集中联系选民日的代表姓名、联系地点;组织和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走出家门,在选区选民集中的地点,设立较为醒目的联系点,代表持证上岗,定时集中接待选民,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大、代表与选民联系不紧密和不经常的问题。如和平村代表小组利用联系选民日,调解一些民间纠纷,如子女不赡养父母、邻里宅基地纠纷,张艳峰代表因为威信高、办事能力强,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作“和事佬”。

三、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方面的意见建议。

建议开展代表活动日活动。代表小组根据区党委的中心工作,提前确定活动主题,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调查,了解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活动,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使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

四、对代表履职监督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受选民监督。强化代表的管理,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保证。建议人大主席团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区、镇人大代表每年年底前向选区选民述职1次,以会议期间的活动和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四个一”履职活动作为述职的主要内容,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评议,使人大代表充 分认识到选民对代表工作的期待和要求,感受到做好代表工作的压力,激发代表履职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履职实绩突出、小组活动开展丰富、作用发挥好的人大代表、代表小组和优秀人大代表建议,激励人大代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异的履职实绩,为推动二道区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代表依法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人素质低。极少数代表平时不加强学习,沉醉于事务或工作应酬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够,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或闭会期间,不完全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云亦云,是非不清,知情、明政、议事能力不强。

二是履职能力较弱。有的代表不理解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忘记了自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和意志的代表者和体现者,是人民群众呼声的代言人,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等同于“先进个人”。有的表达能力差,知情议政水平低,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当一届代表,没有在会上发过一次言,没有提过一件议案和建议。

三是对代表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对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对代表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履行职责较好的代表典型宣传不够,没有营造出代 表履职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六、对区人大常委会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意见建议。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的素质和能力。二为代表活动提供时间保障,要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联系,请其优先安排代表执行职务的时间,以便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代表活动。

三要有效开展代表小组活劝。活动主题要选准,要打有准备之仗,保证活动效果。可在保留原代表小组基础上,探索打破小组界限,以“条”或相同行业组织临时专业小组进行某个专题视察调研,这样代表情况熟悉,发表意见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为代表行权履职创造条件。

五是加大代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人大制度、代表工作尤其是代表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对明年县(区)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建议区级人大常委会适时举办不同类型的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

篇6: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2-23 15:55:35 【字体:大 中 小】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1980年设立,已经历七届走过了28年历程。28年春华秋实,岁月的丰碑记载了它的光辉足迹。28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荆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工作

监督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工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400多个。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网吧管理、血吸虫防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区建设、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一抓到底,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对财政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监督。在全省地方人大中率先出台了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计划审查监督办法,在市直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促进了我市财政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工作重点,及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情况的专项报告,组织视察荆门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推动“兴工富市战略”深入实施。先后就100多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重点对《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职业教育法》、《传染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为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办法》,督促市“一府两院”建立和实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

追究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和常委会议题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6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1000多份,为市委决策和市“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提供了参考。积极开展评议工作,认真组织对市政府组成部门及部分垂管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对增强被评议单位和被评议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社情民意,促进公平正义的窗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根据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00多项。为促进经济发展,就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等议案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为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作出决议。常委会还就水污染防治、开行贷款、授予荣誉市民、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荆门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常委会十分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的决议,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委会坚持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人大工作实效,又促进了市“一府两院”的工作。如2004年在听取和审议《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针对荆门实际,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决议》,并抓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漳河水环境保护和禁止水库投肥养殖问题的跟踪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2002年常委会制定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法》,促进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范化。

28年来,常委会在行使决定权的过程中,及时将市委的决策和意图变为国家意志,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紧紧抓住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行使决定权。主要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民主法制建设等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发挥了决定权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把行使决定权与全市改革开

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每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都深入了解情况,广泛集中群众智慧,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有操作性。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将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运用,较好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三、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保证市级国家机关正常运转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原则,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1980年以来,先后任免和批准任免了1000多人次。在市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换届期间,常委会及时任免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促进了市级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工作的正常运转。在任免工作中,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对于省委推荐的市级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由市委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介绍情况,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和表决。常委会加强人事任免制度建设,根据法律规定,制定了人事任免办法,并适时进行修正,人事任免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多年来,常委会坚持会前对拟任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会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发言,分组审议后集中票决,规范了人事任免工作。这对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了解拟任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促进拟任人员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注重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开展述职评议。并将述职人员的工作绩效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布,社会反响较好。通过述职评议,促进了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的基础。198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宣传和贯彻实施《代表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扎实为代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情况,寄送有关资料,以便代表知情知政,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坚持邀请部分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使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畅通代表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常委会建立了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和建议“直通车”制度:通过印发代表专用

信封、设立代表专用邮箱、网上代表信箱和编印代表通讯录,方便代表向常委会反映情况;各专(工)委建立和完善了对口联系市人大代表的网络;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选区市人大代表;坚持每年集中走访一次市人大代表制度。二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办理,切实做好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工作。常委会在办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方式,将建议的承办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已答复代表但还没有落实好、办理完的议案和建议加强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大多数都在规定时限内得到较好办理并向代表作了回复。三是着力抓好代表小组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建代表小组。在代表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各级代表分级单独编组;在代表较为分散的农村,实行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各代表小组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活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活动计划,积极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四是建立了市人大代表激励机制,每届都要对先进代表小组、优秀市人大代表、先进人大工作者进行一次表彰。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市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代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为代表服务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人大代表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参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发展的要求,常委会在认真履行各项法定职责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常委会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法律知识讲座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宪法和法律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适应新时期履行职责的需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围绕常委会工作议题,加强调查研究,密切配合,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常委会结合新的形势和人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有关常委会议事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信访、机关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促进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督法》颁布后,为适应《监督法》实施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常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调研工作,我市人大新闻宣传和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常委会

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改进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常委会重视加强同上下级及外地人大的联系。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立法调研等活动,完成了先后在我市召开的全省人大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农村工作、教科文卫工作等座谈会的相关服务工作。坚持邀请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办相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密切了与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在历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常委会加强联系,及时指导,保证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培智认数9教案30下一篇:中考精彩作文 我家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