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2024-06-18

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精选7篇)

篇1: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美国人认为,改变农村面貌最重要的`政策是推动农业生产与时俱进.21世纪是生物技术大放光彩的时代,而农业将是生物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安徽科技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篇2: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机化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重要的地位。农机化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信息管理等方面会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资源更快的转化为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推动 农机化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中央一号文件又将发展农业现代化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这里就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东营农业机械化发展谈几点看法:东营农业机械化信息建设的现状

1.1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东营市政府非常重视全市信息化工作,对此农机部门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把信息工作当作工作重点来抓,遇有重大活动或动态都应及时上报。目前,全市农机化信息网站已经建立,各种信息报送的制度和规定已经制定,信息上报进一步规范。网站内容也日趋丰富,由建站时的一些基本资料,逐步扩展到集资料性、动态性、公务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其中包括了政策法规农机监理、农机推广、农机服务、市场供求等一系列栏目。上报信息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切实做到了信息发送及时、准确,使全市农机化信息报送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网上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日益增强。这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水平,也为广大农机管理者和农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1.2 开放性的信息发布平台

《农业机械化论坛》是我市农机部门的信息发布平台。它为农机化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为基层微观服务方面发挥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广大农机部门工作者和农机使用者都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论坛》及时向各级领导、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使领导决策和指导农机化工作有了科学的依据。农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缺乏,质量不高

自八十年代起,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社会对信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信息机构、信息市场和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推动了信息事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有价值的信息量少,无价值的信息量多,特别是我市农机化网站,还不能有效的、及时的提供农机化信息服务。

2.2手段落后,服务滞后

面对中央提出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目前还存在着手段落后、服务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将客观情况转化为有价值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由于各区县信息员队伍参差不齐,造成信息的采集、传递不畅,致使信息不能及时在网上发布。

2.3信息化功能开发工作有待完善

目前信息开发应用上主要局限于内部信息交流和互联网浏览,对信息化工作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机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等信息,有关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农机化信息,切实发挥农机化信息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服务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几点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一个行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将影响该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目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利用信息,从而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农机化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在保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的基础上,坚持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充分提高对农机化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增加信息采集,提高信息质量

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中的新需求,突出重点,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农情信息入手,积极采集各类农机化信息。信息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简报、传真和电话等多种传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的信息服务窗口。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信息加以利用,是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组织不健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与基层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我市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的办法是: 一是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即:在全市县以上的农机管理部门设立信息工作站,定期将当地的农机信息上报上一级农机管理部门,重大信息随时上报;在市一级设立农机信息中心,对各地上报的信息及时加工处理。二是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随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三是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

信息加工使用是提高信息质量的重要一环。在保证信息采集量的基础上,首先要有一支较强素质的信息管理队伍。其次,信息加工需要一个加工平台。对采集到的信息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加工成有用信息以便利用。信息的传递是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传递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开劈了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

3.3明确服务对象,有效开展信息服务

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要明确定位,按不同服务范围、对象和内容开展工作,体现服务的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一条快捷的路径。组织指导全市开展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根据区域特点,生产情况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取舍,传递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推广信息等,为农业主体服务,为上级农机网站提供农业信息支持。交流信息服务的经验和做法,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了解农机具推广信息;开展农机咨询服务,解答农民疑难问题;传播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4规范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安全

篇3: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1 配合自然资源

不同的自然条件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如气候、光照、温度、湿度、土壤肥力、天然水资源系统等都会对农产品的成本、产量、质量、味道、储存等产生影响, 为了追求最低化成本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农业生产就必须配合自然环境。 美国领土面积幅员辽阔, 地理位置优越, 境内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 是全世界自然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 当1607 年第一批英国移民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时, 面对北美大陆上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不由得惊叹道, 这是“天堂与大地赐予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场所”, 是农业自然资源最优厚的国家之一。 垄断资本介入农业后按照美国自然环境的特点规划大农场的生产物种, 例如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东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冬季温暖而夏季潮湿, 降雨量适中且在全年时间里均匀的降下, 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逐步形成了棉花、烟草和稻谷的出产地。

垄断资本在规划农业作物时除了适合主要作物生长外, 还尽力规划出能够配合其它生产需求的副产品作物。 比如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冬季降雪夏季多雨,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灌溉适合收获低成本高产量的玉米, 而且生产出来的过剩玉米又可以作为廉价饲料用来养猪、养牛、发展畜牧业, 在这一地区进行玉米种植的农业专业化生产能够获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双重丰收, 农业地区专业化随之而形成, 这就是美国中央东北区和西北区著名的“玉米地带”。

2 适应工商体系

谈到介入美国农业经济的垄断资本, 首先要明确, 单纯依靠经营农业收入、累积而形成农业垄断资本的道路在世界历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现有农业垄断资本中比例微乎其微。 在工业时代、商业时代、金融业时代, 农业中的垄断资本并不是由单纯的农业竞争形成, 而是由工业、商业进化到金融业垄断资本形成后再逐步渗透到农业中。 “一般来说, 垄断公司已成为美国农业地区的统治力量, 它们对农业市场的垄断和对农业人口的支配权力与日俱增。 对美国农业的控制已从田间地头转到纽约、堪萨斯城、洛杉矶以及其它大企业中心的董事办公室”。 由于垄断资本是后来介入农业的, 这就要求垄断资本控制下的农业生产与先期形成的工商业体系 (如交通运输体系、加工体系、市场体系等) 相配合, 因而, 农作物品种集中的专业化生产必须方便于先期建立的工商业体系的运作, 也就便利于农产品的收获、管理、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比如今天美国中部大西洋区集中于养猪、 养牛等畜牧业生产, 除了湖泊众多草场茂盛等天然条件外, 当地在工业时代修建的极为发达的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体系有能力将大量的牲畜和新鲜的奶品、禽蛋等畜牧业产品在极短时间内送达到销售市场上。 因此, 受垄断资本控制的大农场所生产的农作物必须与垄断资本下辖的运输网络和工业系统相适应, 就会逐渐形成特定区域内只生产最适合工业体系运作的农产品, 逐步向地区专业化方向发展。

垄断资本在控制大农场经济生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从每一个环节入手节约成本、打开销路, 因此除了工业运输体系外, 垄断资本还必须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市场需求方面的差异, 也就是商业销售体系的要求。 例如纽约市人口密集、牛奶需求量极大, 因此尽管纽约州是全世界著名的金融业和工业密集区, 无论气候还是土地等方面都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但垄断资本仍然在纽约州推动畜牧业大农场发展, 将纽约州变为高度集中的畜牧业牛奶产区。 又如某些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畜牧业, 但由于地处荒凉, 牛奶的保鲜、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所需成本过高, 因而垄断资本转为控制大农场生产便于运输和保鲜的小麦等粮食作物, 最终形成了种植业产区。 工业运输体系和商业销售体系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 推动了适应工商体系存在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出现。

3 专业技术使用

在世界现代农业发展史中, 法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落后于英国和美国, 除了农业资金较少和农机技术滞后外,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法国小农经济的盛行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普及。这是因为农机的使用成本较高, 若想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的唯一办法在于增加农机的使用面积以达到单位面积里均摊成本降低的效果, 而中小农场由于土地面积小而导致单位面积里使用农机的成本过高, 再加上中小农场资金有限, 因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农业集约化的过程, 即以牲畜、机器、改良种子和改良耕作方法等方式投入每个单位耕地面积上的资本的增长”, 因此在小农经济时代农机使用率是很低的。 在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介入农业后, 随着农场兼并的不断扩张, 美国大农场的土地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加, 再加上垄断资本雄厚的经济实力, 美国农机使用相当普及。 “农业在二战后通过应用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和激光技术, 从育种、耕作到收成、管理实现了科学化、工厂化和离土化”。 在辽阔的土地上专门生产一种农作物, 更有利于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现代化农业机器的使用。 如在美国中部辽阔的平原上集中生产玉米, 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割、耕地、播种等环节, 其间不参杂任何如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只是针对玉米这一种农作物进行农业机械的研发和使用, 在农机的应用过程中更方便也更有效率。

受到垄断资本控制的大农场在特定农业地区实行农作物专业化生产, 也有利于灌溉、施肥、除虫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针对特定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设计统一的浇水灌溉系统, 使用专门配置的统一肥料, 大面积喷洒同一种杀虫剂和除草剂, 将农作物生产过程转化为类似于工业产品集中生产的 “流水线”方式, 集中精力完成单一产品的生产, 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里的效率。 如美国南部大片地区集中生产烟草, 针对烟草移栽过程中喜雨不喜晴的生长特点使用了雾雨式连续灌溉系统, 并使用飞机喷洒等方式大面积使用只对烟青虫有效的杀虫剂, 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成本, 也推动了特定地区的农业生产专业化进程。

4 农业经济危机

从表面上看, 农业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伤害对于大农场和中小农场都是相同的, 甚至大农场由于规模大、产量高、生产过剩状况更加突出, 所遭受的损失也应该更大。 但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 受到垄断资本支持的大农场并不惧怕农业经济危机的出现与持续, 而且可以利用危机加快兼并中小农场的进程, 以便专业化生产的大农场可以更为快速的出现。 农业经济危机爆发与否对垄断资本来说都有好处。 这是因为如果不爆发危机, 农产品销售价格上涨, 产量多的大农场利润也多;如果危机爆发, 中小农场破产, 大农场借机兼并导致规模不断扩大。 美国每一次农业经济危机基本上都会持续超过20 年时间, 美国农业部编写的1970 年《农业年鉴》中指出:“有着大量经济资源的公司, 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抵受若干年的亏损。 它们可以用公司在其它方面的投资收益来抵偿农业经营方面的损失。 ”大农场由于垄断资本支持可以保持生存, 但同时, 伴随着农业经济危机的长期持续与发展, 大量中小农场则由于成本、收益、债务等种种原因纷纷破产, 垄断资本可以借中小农场破产之机用最低廉的价钱并购中小农场, 不断扩大大农场的规模, 把新兼并的中小农场迅速转化为大农场集约化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在渡过危机后获取更多的利润。

甚至于为了加速兼并过程, 垄断资本有意识地制造并保持农业经济危机。 产生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垄断资本为了摄取更多的利润, 利用自己在收购市场和消费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压低收购价格抬高销售价格, 这就形成了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超过了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的支付能力, 造成了大量“剩余”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局面, 促成了农业经济危机的出现。 而且为了保持价格、加速兼并, 每一次农业经济危机过程中垄断资本都会通过焚烧、抛弃、滥用等种种方式大量销毁“过剩”农产品, 完全无视广大人民的窘困生活。 如众所周知的1929~1933 年大危机中, 垄断资本通过焚烧大量粮食、倾倒牛奶入河、制造棉花公路等手段应对危机, 其实质达到了保持农产品低收价、高售价、农业经济危机长期存在的效果。 垄断资本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 制造并利用农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场兼并的进程, 一方面极少数的大农场土地面积几乎涵盖了整个农业生产地区, 另一方面大农场内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倾向于产品高度集中的专业化生产, 最终确立了整个区域内受垄断资本控制的大农场专业化生产的局面。

5 结语

美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今天, 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高度集中的9 大地区, 其中新英格兰区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该区的农产品最主要的是鲜牛奶和家禽, 但由于该区属于工业化密集区, 畜牧业产量和产品收入在全国九大区中排行最后。 中部大西洋区的畜牧饲养业与奶品业高度专业化, 全区有超过一半的农场是专业的奶品业农场。 中央东北区集中畜牧业、奶品业、玉米和燕麦的出产。 中央西北区属于玉米生产地带的一部分, 同时利用产量高、价格低的玉米作为饲料来发展畜牧业。 南部大西洋区集中生产烟草, 同时也是家禽、花生、柑桔和热带水果的集中产地。 中央东南区是专业化的棉花和烟草产区。 中央西南区集中生产稻谷、棉花和养牛。 西部山区利用天然牧场放牧的畜牧业为主, 大麦和小麦产量也很高。 太平洋区是全美国九个农业区中种植业最发达的区, 这个区同时也是垄断资本大农场最集中的一个区, 主要生产果类、蔬菜、小麦、大麦、棉花、蔗糖等。 在垄断资本的不断推动下, 虽然也会产生持续性农业经济危机对农业生产和普通农户的负面作用, 但是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形成既保证了不同资源环境下农业生产的最大化, 又节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成本, 还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最便利的产品来源, 取得了农业分散经营根本无法比拟的效果, 对当代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业霸主地位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值得世界其它国家学习和借鉴。

摘要:自美国现代垄断资本逐步介入到农业中, 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脚步逐步加快, 到现在已形成了9个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区域。在这一过程中, 垄断资本配合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规划大农场的专业生产物种, 适应工业运输体系和商业销售体系的要求发展专业化农产品,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特定的农业区域使用专业化农业技术, 利用农业经济危机加速对中小农场的兼并过程以便开展大农场的集约化经营。垄断资本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积极推动了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确立, 对当代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业霸主地位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垄断资本,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推动

参考文献

[1]何顺果.美国史通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 2001:174.

[2]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47.

[3]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11.

篇4:掌握关键技术 推动农业节水灌溉

1.1地面灌溉 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最近已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2喷灌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水分布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1.3微灌 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一般灌溉流量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简称微灌,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耐盐能力;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

1.4地下灌溉 该方法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此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有不透水层时才可以应用,因此,不适于普遍推广。

2.输水方法

2.1渠道防渗工程 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水分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2管道输水灌溉 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3.灌溉制度

3.1充分灌溉制度 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是按照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显然不节约水量。

3.2非充分灌溉制度 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应用也不广泛,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染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

4.田间辅助措施

4.1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一方面可以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篇5: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一、创新执法理念,全面提升民行检察工作的定位

新的执法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迫切需要在理论创新的平台上履行职能。我院领导率先统一“四要四不”思想,即对民行检察工作“要并重抓,不能偏;要靠前抓,不能等;要务实抓,不能虚;要依法抓,不能滥”,引导民行干警以新的理念破解发展中的新问题,寻求工作上的新突破。一是强化机遇意识。我院审时度势,视民行业务为检察工作新的“增长点”,先后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择优选任民行检察部门的正、副职负责人,在力量配备上倾斜;配设民商法律资料库、电脑,对接待室和公开审查室优先安装空调等,加大硬件投入;检察长刘必宁坚持刑检、自侦、民行检察“三足鼎立”,亲自抓计划、抓业务、抓协调,在组织领导上加码。从而抢机遇、打品牌,推动民行检察工作与时俱进。二是强化创新意识。面对法律规定的某些滞后,我院不等不靠,创新思维,创新工作,以有为求有位。高检院《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试行规则》刚刚下发,我院探索总结出“一个窗口对外”、“两个转变”同行、“三个告知”并举、“四个环节”把关的工作模式,被盐城市院推广。《检察日报》在显著位置以“大丰民行检察思路新”为题,作了专门报道。三是强化精英意识。我院突出以检察调研为载体,积极发现和培养民行检察人才,使他们的执法水平能与时俱进,为民行检察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年来,我院民行检察干警先后在《人民检察》、《江苏检察调研》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42篇,展示了新时期“学习型”民行检察官的风采。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后,我院立即从网上下载草案内容,组织民行干警先学一步,着力抢抓业务学习的主动。四是强化科学意识。我院尊重民行诉讼规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推进民行检察工作。如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案件,不盲目介入,而是慎重筛选案源,积极创造条件,为适时提起诉讼、参与诉讼和支持诉讼做好准备。由于坚持理性思维,保证了我院民行检察工作“不错位”、“不移位”、“不越位”,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二、创新办案机制,全面规范民行检察工作的程序

(一)积极推行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制。民行案件的办案数量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应有的社会效应。我院在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推行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制度。在辖区的8个律师事务所和17个镇司法所设立“民行申诉案件受理点”,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三书一证”,即授权委托书、申诉书、判决书(或裁定书)以及相关证据,代理申诉,有效地扩大了案源。三年来,我院共受理由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的民行案件115件,占受理总数的60。

(二)灵活落实主诉检察官责任制。借鉴法院助审员、审判员可以兼任书记员的做法,我院对原先的民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作了相应的调整,经规定程序,先后任命了4名主诉检察官,明确主诉检察官独立承办案件。对其需要的事务人员不加固定,组成“定而不死、活而不乱”的4个办案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遵循了主诉检察官强化责任的核心要求,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民行部门检力不足的实际困难。2002年,我院民行主诉检察官人均办案8件,每案平均用时14天,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大幅提高。

(三)不断完善公开审查制度。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院在设置公开审查室、设计民行检察工作程序图、制作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同时,大力开展检务公开活动,进一步增加民行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申诉,以公开促公正。期间,我院制定的“民行检察十公开”,被高检院转发。在公开审查中,重点突出公开听证,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抗前证据开示,坚持“四要四让”,即公开证据、公开不涉密的事实、公开适用的法律、公开双方意见,让承办者心明,让胜诉者心安,让败诉者心甘,让旁听者心服。2002年来,通过庭前证据开示,促进双方当事人当场和解的案件共有4件,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了结当事人的诉累。

(四)大力健全办案协调制度。一是加强内部协调。高检院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民事行政申诉,由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统一受理”。为此,我院及时加强了民行部门与控申部门的联系,先后建立统一登记、案件移送、情况通报和归口答复等内部工作制度。在控申部门实行“首办责任制”以后,民行检察部门又主动配合,推行“个案联系责任制”,明确由承办人员负责与控申部门的首办责任人进行联系、协调反馈,直至处理结束。二是加强与法院的协调。我院民行检察部门总结多年的出庭经验,就出席再审法庭的称谓、席位摆设、出庭任务等问题,与法院审监部门再三磋商,草拟了《关于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暂行规定》,并顺利付诸实施。通过庭前交换、庭中阐述和庭后沟通,进一步规范了出庭工作,提高了出庭质量。省院民行处在全省推广了我院这一做法。三是加强与权力机关的协调。在认真办理人大交办案件的同时,我院加强了与市人大内司委的联系,坚持“一月一报”,使民行检察工作始终置于人大监督之下;坚持“一案一报”,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坚持“一事一报”,依靠人大监督帮助改善民行检察的外部执法环境,保证了民行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监督形式,全面加大民行检察工作的力度

篇6: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新,体现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植根于中国国情,是个开放的制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能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地汲取和借鉴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使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把根本政治制度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能体现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最好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党领导国家事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作出决定,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们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会以一定形式反映和表现在政治方面,同时政治自身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政治体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而言,它的实现形式、运作机制、工作程序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改进选举制度、提升代表素质、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工作和组织制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加充分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才能依法行使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只有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探索各种新形式、新机制,更好地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既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应该指出的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深刻认识和始终坚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既要研究和汲取别国的经验,更要珍视自己的经验,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可靠的保证,为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7:生物技术推动美国农业与时俱进

1 加强农业专业队伍建设, 理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 (畜牧兽医)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 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福鼎市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县工作领导小组和福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协调领导小组, 农业、财政、发改、编办、公务员局、人社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单位, 还专门成立乡镇涉农机构设置调研领导小组, 对全市17个乡镇涉农站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调研, 并完成福鼎市乡镇农技 (畜牧兽医)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题报告, 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

福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和福鼎市委编制委员会, 同意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下设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实行市、乡双重管理, 以市管理为主。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三权归县”。全市17个乡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43名, 畜牧兽医人员27名。同时, 2013年将城区动检站9名自收自支检疫人员全部编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实行财政全额拨款。还将乡镇动物协检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把市、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核定为财政供养的公益性推广机构, 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 明确了管理体制、人员设置、人事调动、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激励机制七个方面的农技推广工作机制, 有效解决了基层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无力推广”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 改善乡镇农技机构办公条件, 激活农技人员服务热情

借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整合多方资源, 上下联动,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率先启动乡镇农技站业务用房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 已完成佳阳乡新建农技站业务用房, 叠石等8个乡镇农技站业务用房改扩建任务, 新建和改扩建总面积1 215m2, 还有1个乡镇农技站新建和3个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推进中。市政府投入项目建设配套资金102.5万元全部到位, 对已完成的乡镇农技站配备了农产品检测仪器、科技摩托车、办公用具、数码相机、GPS定位仪器、培训器材等设备, 大大提升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装备, 实现了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改变以往“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模式和下乡走马观花的工作方法, 基层农技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站为家的思想在广大农技人员身上充分体现, 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提高。如:硖门乡喻足衡、贯岭镇黄定银、管阳镇汪涌等农技干部配备一辆农业科技摩托车后, 进村入户时间更多了, 工作效率提高了, 只要有农民求助, 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 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深受当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 成功地探索出打通农技推广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嬗变之道。

3 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教育工作, 发挥其带头指导作用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关于2013年福建省基层农技 (畜牧兽医) 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结合福鼎市实际, 制订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福鼎市基层农技 (畜牧兽医) 人员培训方案》。全市138名农技人员分类别参加部、省级、市级举办的业务培训班。选送3名农技员参加南京农大和北京农业干部学院举办的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种植业、畜牧业2名分管领导参加省级重点班, 2名项目管理员和2名信息员分别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省级项目管理员和信息员培训班;目前, 计划选派30名项目专家等农技推广骨干人员参加省级培训班。2013年11月20日~22日, 福鼎市农业局举办市级基层农技 (畜牧兽医) 人员培训班, 参加培训人数105名, 邀请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宁德市农业局等相关专家教授开设专题技术讲座, 编印了《福鼎市基层农技 (畜牧兽医) 补助项目农技人员培训教材》。通过输送农技人员到部、省、市级培训, 促进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 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 按照“农户至上, 竭诚服务, 快速高效”的服务宗旨, 进一步规范运作“12316”农业服务热线, 充分发挥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科技下乡、农技培训、网络信息服务功能, 做到“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张椅子、一句问候”, 自觉延长热线服务电话接听时间, 除双休日有人值班外, 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将热线固定电话转到手机上, 对群众来电来访, 能解答的当场解答, 当场解决不了需转文办理的, 及时交局相关股 (站) 或专家回复, 需到现场办理的派出专家队伍实地勘察办理。做到横向沟通联动、纵向上下互动, 形成反应快速服务队伍体系。“12316”服务热线率先与福建省农业信息中心对接, 第一时间将本地的农业新闻与省厅信息中心同步发布、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了新闻信息发布的及时性。2013年“12316”服务热线共接来电和来人咨询1.9万多人 (次) ,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9 860人 (次) 。

4 创办特色农民田间学校,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为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新方法, 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服务平台, 培养高素质的辅导员人才队伍和科技带头人。福鼎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 真正在田间地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每所田间学校有学员35名, 专、兼职辅导员3名, 配备培训器材、办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等, 这种办学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办学质量。福鼎市康禾植保农民田间学校还配备了视频服务终端设备, 方便农民咨询;福鼎市恒润高优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以“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心连心服务”的办学模式深受学员欢迎。福建省委尤权书记、省政府陈荣凯副省长、省农业厅张立先厅长等领导先后莅临福鼎市设施农业、康禾植保田间学校和福鼎市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指导工作。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 国家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督导组莅鼎督导检查, 对福鼎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真正在田间地头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及富有特色建立“特岗计划”, 得到国家农业部督导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县农技骨干人员培训班作为培训教材之一。

2013年, 共举办培训及现场观摩展示交流会36场3 100人 (次) , 涉及福鼎市水稻、蔬菜 (福鼎槟榔芋、冬种鲜食蚕豆) 、水果 (四季柚、草梅) 、茶叶、生猪6大主导产业, 发放福鼎槟榔芋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同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教材18 000多份, 制作教材课件20个。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学校, 培育一大批现代新型农民, 推动福鼎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为福鼎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5 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五新”全面推广

通过“五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和推广, 促进了福鼎市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目前, 福鼎市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 出现了店下镇万亩冬种蚕豆、贯岭镇万亩福鼎槟榔芋、前岐镇万亩福鼎四季柚、点头镇万亩无公害茶叶、店下镇和太姥山镇两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店下镇店下村 (鼎逗豆蚕豆) 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太姥山白茶园、贯岭黄栀子、巽城网箱渔排3大农事景观分别以茶园景观、花卉景观、渔业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描写秋天的树叶600字话题作文下一篇:《战争与和平》读后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