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议

2024-06-11

推动建议(精选十篇)

推动建议 篇1

认清形势不悲观

业界专业人士分析当下的船舶市场后认为, 国际船舶市场的发展呈现这样一个曲线, 变化过程已由过去延续几十年的“常态化市场”, 进入了“非常态化的井喷市场”, 如今进入了相对的“疲软市场”, 但又不是绝对的“疲软”。因为人类要生存、社会要进步, 落后的、老旧的、不环保的、高能耗的、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船舶产品一定会被淘汰;有淘汰就一定会进行更新;要更新就一定会有新的商机涌现。但这种商机绝不是“井喷式的”, 更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 而是为有准备的企业提供的。当前, 只要紧紧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采取的措施得当、应用的办法有力、实行科学运作, 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练好企业内功, 中国的船舶企业就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主力军地位, 中国也一定能成为船舶出口的大国与强国。

积极应对有策略

业界专业认为, 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经验, 反思教训, 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 去寻找解决阻碍继续稳健出口的瓶颈问题。归纳起来, 大家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一是提升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的荣誉感。

当今, 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在商务合作方面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船舶行业里, 人们亲切地称“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为“二船东”。其实, 船舶企业有许多订单都是“二船东”给介绍, 虽然按国际惯例可以提取适当的“中介佣金”, 但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也是“市场竞争中的一员”, 他们也必须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因此, 对于为中国船舶出口做出积极贡献的“二船东”, 可以由政府商务部门、或行业组织出面开展一年一度的表彰活动, 授予荣誉称号或适当物质鼓励。此举, 一可鼓励其更加努力地继续为我国船舶出口服务;二能提升“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在自己的行业内知名度与信誉度;三是通过这种形式, 总结一套更加切实可行的经验, 为国内出口企业营造一支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中介机构或人员”队伍, 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业务服务。

二是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

这种“服务”是指政府部门为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众多的造船企业中, 尤其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洽谈业务时会遇到诸多难题:一方面, 对国外的合作对象的诚信、规模、资质、实力、能力、信誉、语言等存在着沟通、交流、了解等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 海外合作方了解中方企业时也存在上述的诸多困难。这或多或少会降低双方合作的成功率。若能由各级政府商务部门、中国驻外使领馆商务参赞、或经济参赞为他们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 将中国企业的情况介绍给外方。由于政府层面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必将有力地促进双方的商务合作。同时, 也可以将对外方所了解的情况告知国内的企业, 这样就更有利于国内外企业“知己知彼”, 省得双方费心、费时、费力、费神, 不仅可以避免企业走弯路, 也可避免企业上当受骗。在一定意义上, 这种“服务”可以帮助合作双方抓住机遇, 快速决策, 赢得成功。

三是为出口企业搭建 “ 融资”桥梁。

近几年来, 我国各级政府确实出台了不少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但企业融资确实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 银行有银行的各种规定, 银行提出的条件, 企业不能“条条符合、件件具备”, 因此银行放贷有难度。另外, 当前造船企业一单难求, 拿到出口订单更是难上加难, 费力拿到订单, 签订造船合同时也只能拿到10%至20%不等的少量预付款, 先期材料与配置设备采购需要大量的资金, 企业融资需求十分迫切。若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 充当“一手牵两头”重要角色, 即牵着银行与企业进行双向协调, 努力做到“一企一办法”, 就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一家企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就意味着解决了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的就业问题, 也意味着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份重要贡献。

四是搭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搭建连接科研与市场的服务平台非常必要。当前, 尤其一些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了科研成果, 但这些成果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 这不仅赞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也打击企业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以福建盛荣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如今已研发成功的新产品有海水制冰机、仿真海上航行状态试验平台、动态触摸控制系统、船用的冷海水机组等。应用这些成果可以其海水制冰机是一种直接采用海水制成片冰、颗粒冰、管状冰、板型冰的环保制冷机器, 每年可节约淡水千万吨。仿真海上航行状态试验平台是为解决船舶在航行状态下的船用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而研发的专业试验平台, 其研发成功填补了福建省海水制冰机坐台试验设备的一项空白。动态触摸控制系统是便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渔民掌握使用的高性能的机械设备, 为高科技产品普及应用提供了便利。其而该公司研发的船用的冷海水机组可以直接将海水引入“机组”进行快速循环, 海水出来后的温度迅速由常温降至零下19度, 然后用这种低温冷海水直接为捕获的鱼货进行保鲜, 可以提高鱼货的卖相, 增加渔民收入, 是一种惠民科研成果。

然而, 这四项科研成果应用是有特定对象的, 在一般展会上展出效果不佳, 很难做到科研成果的转化, 单靠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 也很难实现产业化, 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建议由商务部门会同商会、协会、相关机构联合搭建科研成果的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并从资金、场地、组织、协调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本着“先省内, 后省外;先国内, 后国外”的原则进行推广, 使科研成果最终走向国际市场。

五是强制投入, 奖励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研发和创新, 不断推出满足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船型, 才能在市场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只有以科研为先导, 研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并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成熟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服务, 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使产品出口形成规模效应。。这其中“科研资金的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 很多企业科研资金投入不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科技研发工作。如今, 我国已进入“十三五”规划阶段,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船舶企业也必须顺应潮流, 加强创新,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此, 建议首先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内强制实行“科研资金硬性投入”的规定。只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先行一步, 总结出经验, 并推广到所有企业, 才能切实促进船舶企业的 “万众创新”, 为船舶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氛围。

在强制企业保证科研资金投入的同时, 对于船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而开发的, 在国际市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 或者已经实现出口并有后续订单的新产品, 建议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以适当的创新奖励, 使造船企业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六是稳定经营队伍。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篇2

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生产要素,加大全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集中发展适宜的优势产业。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为根本先导。一是挖掘内涵,树立大农业意识。要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即农业工业化,做到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研究农业,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公司化发展。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的关联度,真正实现“带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多点支撑复合型产业。二是对标先进,加强学习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并与我县实际进行深入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三是紧盯市场,提升市场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搞清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准确规划产业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

二、激活体制、创新机制,以建立与县情相符的体制机制为内生动力。一是“利益联结”保农企利益。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中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占主导的情况,要通过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将由价格波动而使农业龙头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对风险损失能有所补偿。建立风险基金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共建,可将每年获取的共同经营利润予以一定的比例的扣除,形成风险基金。二是政府担当一定的职责,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形成风险基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倡导 “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规范与深化农业订

单,提高履约率。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严肃奖惩”调部门热情。根据各乡镇部门的资源、交通、原有基础等实际条件,向其下达硬性任务,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基地建设等量化的指标,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严肃奖惩,对于提前或按期完成的单位给予通报奖励,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切评优资格,以此调动个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情和紧迫感。三是“现代管理”促企业壮大。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部分规模较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要明确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的财务、审计、劳动人事、业务的管理方式等。二是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执行程度和执行时限,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用好企业有限的资金和财力,不断增加自我发展的资金积累。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制度,堵塞各种财务管理漏洞。四是“构建载体”强产品营销。积极为农产品营销搭建平台,建议充分利用承秦高速,在路边设立醒目标志,大力宣传我县绿色农业产品;在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且与秦皇岛、迁安、宽城、辽宁接壤的祖山、肖营子、八道河、三星口等乡镇建设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打造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为产品营销搭建有力载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健全配套、加强扶持,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重要途径。一是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政府应作出适度倾斜,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涉农部门,结合区域或产业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着“在规划内申报项目,在申报前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批复后集中实施”的原则,采取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各计其功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扶持某一农业主导产业,或扶持某一区域的相关产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支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积极引导县内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二是齐设施,提升支撑保障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突出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三项重点,积极增打抗旱水源井,搞好小型水库塘坝维修加固,因地制宜地修建集雨水窖、截潜流、拦河坝和一些小型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鼓励和支持高耗水的铁选厂及其他加工企业,建设后备水源,修建蓄水池或小塘坝,实现汛期蓄水,干枯期补水,充分调节水源;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办法,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作用;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投资的良好机遇,密切与中央省市联系,积极谋划和争取水利项目,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尽快完善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三是强队伍,提高科技推动力。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为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重点建设好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树立“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

安”的理念,不断完善“一条龙”式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健全服务机构,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民办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四是对于适宜发展的优势项目,组织专门的科技队伍和人员,做好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

四、培树龙头、打造品牌,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重要措施。一是以“龙头”为扶树目标,彰显“示范带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支持企业采取重组、联营、增资、扩股等形式,壮大企业实力,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水果加工、林板加工、板栗深加工、羽佳蚕丝、杂粮加工、枸杞深加工、农夫宝生物有机肥等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使强者更强;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培育生产基地,完善基础设施,促其早日达产达效,发挥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以“绿色”为推广重点,强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牌农产品,强力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注册商标,全面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加大对新“注册商标”、创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奖励力度;以“龙富”苹果和“#####甘栗”等名优品牌为依托,加大品牌包装和营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以“市场”为产业导向,做到“见缝插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效益问题,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统一的、规范的、便于操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便捷的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于是各县域经济单位纷纷仿效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做法来发展当地的经济,造成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趋同,到处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结果并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也就增长缓慢。所以建议我县成立市场监测分析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市场进行严密监测和分析,采取日监测、月汇总、季度报告、半年总结的方式,紧密围绕市场走向,找准市场空白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特色新型产业,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大力引进和发展如三星口枸杞饮料加工和沟域农旅一体等市场紧缺项目,寻找占领市场的“捷径”,迅速占领市场空白点。

五、拓展产业、延伸链条,以增强企业和农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为基本保障。一是扩充产业规模,提升集聚效益。建议加快土地流转,发挥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合作社推动、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承租、土地入股、特色农业推动、大户引导等六种模式,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并立足我县各乡镇实际,全力建设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以土门子、大石岭、大巫岚等乡镇及几大河系沿岸为主,着力构建苹果产业基地;以#####镇、肖营子、八道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板栗产业基地;以安子岭、凤凰山、祖山、龙王庙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两蚕产业基地;以草碾、三拨子、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核桃产业基地;以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干沟、平方子、大巫岚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枸杞产业基地;以平方子、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官场、草碾、三拨子等长城沿线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杂粮产业基地。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发展空间。一是力推多元发展。我县现在的农业发展基本上以种、养业为主,水产、林业等等

关于大力推动教育装备走出去的建议 篇3

1 国际教育装备市场情况

教育装备,尤其是职业教育装备是工业发展的配套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和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伊斯兰银行等)贷款及援助项目中,教育装备都是其重要内容。当前,各国对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随之对教育装备投入也相应加大。国际教育装备市场需求有两个明显特点: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迅速、对信息化教育装备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对解决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而职业教育对实训装备的依赖较大,客观上带动了国际职教装备市场的增长。而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中的理工科专业发展,这也带动了相关实验室设备的需求增长。

国际教育装备市场供应主要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主导,并占据高端市场,其中欧洲企业由于其发展时间长等占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更具影响。中国产品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竞争力,也为欧美企业OEM生产部分高端产品,但总体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近几年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成为我们重要竞争对手。

2 我国教育装备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教育装备企业计有2500余家,其中中国教育装备行业会员企业近2000家,大致可分为三类:1)单一产品型,只生产一个或几个学科产品的小微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年销售额低于1000万元,企业数量占到总量的80%;2)学科综合型,产品覆盖多个学科,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集成服务能力;3)集成服务型,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为主,自主产品较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伴随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我国科教仪器行业的发展,国内科教仪器的产能、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快速、大幅提高,部分科教仪器骨干企业具备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水平和基础。近年来,在国际教学仪器市场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我国教学仪器设备以其品种齐全和良好的综合性能价格比,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行业企业具体发展情况见表1。

3 教育装备“走出去”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装备行业与工业制造业领域形成了有效的对接,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的装备制造业输出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在“轨道交通”“石油采炼”“数控技术”等方面,国内教育装备通过技术优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配套实训教育体系。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提出,对当前形势下的海外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装备制造业的“走出去”与教育装备“走出去”具有相对应的紧密联系,作为先期准备和有效配套,教育装备更加易于被接受,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教育装备产品可以成为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先导。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总体任务提出将与我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开展合作,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行业作为重点,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在上述12个重点行业中,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全部可以覆盖,教育装备的出口应当成为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教育装备国际市场主要份额由欧美教育装备厂商所占有。公司的资质、实力、知名度等要素对国际教育装备项目的授予至关重要。教育装备的发展为国家工业技术产品的输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德国为例,菲斯托公司作为一家知名教育装备企业,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市场占有率,其产品标准已经成为教育装备产品标准的重要参考,而其通过教育装备产品的出口,带动了其相关工业产品(如控制系统、电力设备等)的出口,可以说这个企业也为整个德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拓展作用。中国制造产品基本只能占据教育装备低端产品中的小部分,与之对应的是,许多中、高端产品的加工地为中国,但品牌为国外品牌。国际市场需求与国内企业获取的国际市场份额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是国际用户对国内教育装备产品的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缺乏。发达国家经常采用政府贷款的形式将本国的教育装备输出海外,创建品牌知名度,从而占领国际市场。而我国对外贷款项目更多是投向土建等工程项目。因此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中国政府修建学校而发达国家提供课程及教育装备的情况。

另外,我国教育装备行业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小,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国内出口企业的经营状态松散,为了获得出口项目不惜用低价恶性竞争,而过低的价格使得部分教育装备的出口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了有些国际用户产生“中国产品价低质次”的印象。

4 教育装备“走出去”需要搭建系统化的平台

国际教育装备的需求是系统化而非单一化,需要成套的实验、实训教学解决方案,由于其适用于教学级,因此采购数量并不大。为提升出口质量,需要一支专业队伍,整合相关国内教育装备企业资源,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国内教育装备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步伐混乱,恶性竞争,由于客户资源匮乏,不得已只能依附于发达国家教育装备企业,无定价权,利润微薄。同时国际教育装备市场目前尚未建立起整套标准,欧美知名教育装备企业具备先入优势。因此,当前环境下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平台能够积极带动国产教育装备的“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需要借助政府资源,借助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利用好该平台打造教育装备的合作项目。所以组建行业“国家队”势在必行,具体操作模式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利用行政和资本手段对行业的优势企业加以整合形成教育装备行业国内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国际知名的整体供应商,通过发挥规模优势和提升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提升我国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组建具有专业水平的“国家队”,创建真正意义的“民族品牌”,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项目主动权、统一步调、协调管理、突出自身优势从而带动中国教育和装备的国际市场影响力。

5 教育装备“走出去”需要政府支持

当前我国教育装备出口现状距离系统化的教育装备“走出去”战略目标还有巨大的差距。由于国际市场大环境及行业实力的限制,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政策支持。

政府推动 目前国内教育装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尚有欠缺,迫切需要政府的带动与支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月考察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时曾经谈到了“中国装备走出去不仅能转移消化国内富余优质产能,更能让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接受严苛检验,促进中国制造升级换代。”可见政府领导对企业“走出去”的关心与重视。因此,在政府高层教育交流中,应加大对教育装备出口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把教育装备项目放到教育援外的大平台建设中,全力拓展教育装备的“走出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建议浅析 篇4

1 大众创业的含义

大众创业是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并且在国务院会议上, 总理又提出, 政府应该将部分的权利还给企业, 让企业自主进行创新,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提升他们的创新热情。并且在2015年再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报告中提出, 并且把这一观点当成了重要的发展目标。

大众创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提出万众创新的理论和观点, 是因为万众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 另外对于大众创业具有推动作用, 只有推动大众创业才能够为经济带来全面的增长,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 为待业人士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为经济的提升带来更多的空间。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相辅相成, 他们相互支持和帮助, 通过对大众创业的推行, 可以给很多的待业人员带来就业的机会, 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并且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大众创业的基础是建立在万众创新的基础上的, 企业只有进行创新, 才能真正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经济停滞的现象, 若想真正地发展经济, 将我国建立成经济强国, 最主要的策略就是对市场进行调节。

2 大众创业的现状

现在的大众创业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大众创业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推进和调整。政府也不只一次地在大会上对自主创业进行了提出说明与改进, 明确强调将一定的权利还给企业, 让企业自己进行市场的把控、利益的分配, 并且为中小型企业以及现在的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商机, 还给企业一个干净的、公平的市场。

完善企业市场的监管政策, 对于创业的审计程序进行严谨审核的同时, 还要简化审批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并且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化简化审核手续, 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平台, 公开进行系统评价, 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对于完善监管制度之后, 还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通过建立咨询热线的方式为大众创业者提供相应的疑惑解答和问题的解决, 建立一些职业技能训练之类的培训机构, 对其进行详细的辅导, 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支持。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善和促进

促进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要通过一定的完善措施进行推进。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不管是在创业方面还是在创新方面, 一个公平的市场是现在很多人的期愿, 公平的市场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现在政府也在从各个方面打击地方的各种不合理保护制度, 对于妨碍创业进行的不正当手段和条款进行严格的惩处, 一定要改变市场垄断的模式, 禁止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通过政府的查收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3.2 改变传统, 简化程序

改变传统的商事制度, 实施三证合一的经营管理办法, 并且引进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以前很多繁琐的步骤在计算机上进行, 简化目前多余的程序。对于现在企业的注册手续进行放宽, 根据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尽一切努力推动大众的自主创业和万众创新。对于那些放宽注册登记以及税务方面的企业, 同时对于那些钻法律空子, 并且非法经营的企业要进行惩处, 在进行放宽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大监督的力度, 不能放过那些非法经营的企业。利用网络建立信息监督系统, 进行全民监督, 加大监督的力度。

3.3 对于自主创业的产权进行保护

随着现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很多企业的产权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些企业产权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想要尽快促进大众创业步伐, 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知识产权及其转移方面的政策方针, 并且加快办事的力度, 完善管理的制度。强化企业的有关机构与相关的法律机构的联系, 加强相关的知识产权的概念。对于一些违法的行为要进行集中处理, 并且进行严惩, 一定要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管理体系, 加强良性市场的建立。在进行知识产权维护的同时要注重对持有者进行合理划分, 并且要明确提出处理的手段。

3.4 培养具有自主创业能力方面的人才

不管是自主创业还是万众创新其根本都是通过人才来实现, 所以一定要注重人才培养。在现在很多的教育中也已经把自主创业方面的知识提到了教程中, 并且有很多高校将自主创业变成了学生选择的选修课。加强对于自主创业方面课程的教育, 并且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培训,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结合实际的创业经验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实际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先进人士举办讲座, 让学生从他们的经验中总结出重点进行参考并借鉴学习。在与成功人士进行交流中了解到创业的细节以及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促进人才的培养。建立完整的创业体系, 推动那些具有创业想法和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

4 新时期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

4.1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顺应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方针, 是新时期经济的重大改革

对于大众创业自主创新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并且这种理念的创新已经发生不止一次。20世纪70年代, 为了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并且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 正式承认了私营制的经营模式, 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进步;90年代, 取消了在我国实行了很长时间的粮票制度, 彻底将计划经济取消, 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4.2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还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现在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经营模式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实行大众创业, 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还为建立合理的市场经济及其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众创业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消费模式, 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创新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将更多的投资引向了更好的发展模式。

4.3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对传统创业模式的改变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 对于创业者进行开放式帮助, 减轻了很多的创业阻碍, 使创业更加简单容易, 更加自由灵活, 将传统的创业模式慢慢地转变为更加先进化、更加个性化、更加多元化的模式。现在的大众创业的人群大多是高智商人才, 他们对于现在的经营发展模式更加了解, 更懂得利用现在的网络知识以及网络手段进行创业, 他们更了解现在的社会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形势, 更适合自主创业。现在的大学对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也进行了系统的教育, 所以, 随着新鲜血液的注入, 创业对于经济的发展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历史是由我们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国家经济的根本发展与进步也是由人民推动的。所以, 人民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推出与实施,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在现在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推动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进行经济变革的基本方针, 利用创业的形式推动就业, 对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 (全文) [EB/OL].中国新闻网, 2014-9-10.

[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N].第一财经, 2014-9-17.

推动建议 篇5

去年5月,云南始发的首条定期国际货运航线——昆明至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国际货运航线首航,为打通云南面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空中货运大通道奠定了基础。 同年6月,云南昆明——海浦东——加拿大温哥华航线开通,成为云南首条通往北美的洲际远程航线,旅客从昆明乘坐飞机,15个小时便可抵达加拿大……

随着云南航空网的不断完善,云南与国内、国际的经济交流日益紧密,对外合作也通过一条条空中通道不断深化,云南人一直追逐的航空强省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省梦,云南人一直在努力,政协人也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今年云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主委、省侨联主席李嵘提交了一件《关于推动云南航空业发展的建议》提案,被确定为省政协20xx年10件重点提案之一,由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牵头督办。

深入调研提提案

“航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加快云南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地区互联互通的最佳选择。”提及提交提案的初衷,李嵘说,一方面是因为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五网”建设作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云南将“航空网”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想把自己多年的关注、思考转化为提案,为实现云南航空强省梦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写好提案,去年,李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发现,当前云南省航空业发展有优势、有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目前昆明的城市吸引力不高,包括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已难以对国内和境外的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旅游、商务的中转客流不大,包括昆明口岸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实际利用效率很小。

“很幸运,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之一。”李嵘说,云南“航空网”建设,必将为云南跨越发展和实现“三大战略定位”插上腾飞的翅膀。

呼吁完善航空体系

如何加快云南“航空网”建设?李嵘在提案中提出,要以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契机,加大同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尽快将云南的航线网络覆盖南亚东南亚,保持该地区的竞争优势。在直飞巴黎的基础上,争取开通法兰克福、莫斯科和伦敦主要的欧洲航空枢纽,适时开通非洲、北美及大洋洲的航线,提高航空吸引力。

机场建设方面,应当简化和优化中转流程及联检环节,完善配套服务。要完善免税区、休息、休闲、餐饮、商务等区域的设施建设,为中转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施服务。在出入境方面,建议在昆明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对持有南亚东南亚国家护照进行旅游和商务的人员放宽限制。并逐步争取云南大理、丽江、版纳等旅游地区机场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目前,日益增多的国际、国内和省内旅客往返于以昆明国际机场为中转点的各条航线上,航空公司应该完善航线运输网络和机场功能的建设,提高航空服务质量。”李嵘认为,我省应加大同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在开辟航线上有新作为。 “当前,昆明的国际航班还是点对点的,国内经昆明中转的连线、国际航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是缺失的。”李嵘建议,有关部门要支持和推动以昆明机场及有关航空公司的第五航权和第八航权的申请,丰富和改善航线和客源结构。

推动建议 篇6

【关键词】支付系统;通存通兑;政策建议

作为人民银行改善个人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自2007年11月在全国成功推广上线以来,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以下简称小额通存通兑)的使用量尚不尽如人意,社会效益未能充分显现。与此同时,重庆市部分商业银行联合开办的“五行存取通”业务(以下简称五行通),虽然在服务功能上与小额通存通兑相类似,却自开办以来持续快速发展,其采用的银行紧密合作机制和对客户的免收费机制给我们推动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五行通业务发展简介

2003年5月,重庆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五家分行联合开办了五行通业务。个人客户持上述任一银行开办的借记卡或活期储蓄存折,可在其它四家银行的网点柜台免费办理现金通存通兑及账户余额查询业务。五行存取通业务自开办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6月30日,共累计办理业务307,372笔,金额88.47亿元。

二、五行通与小额统通存通兑业务比较

与五行通业务持续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市小额通存通兑业务2008年上半年仅办理570笔,金额1.04亿元,分别相当于2007年11-12月的42.5%和108.4%,发展难如人意。笔者就两项业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

1.业务功能。五行存取通及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均为商业银行向借记卡及活期存折客户提供的人民币跨行柜面通存通兑及账户余额查询业务。不同的是五行存取通只能办理现金通存通兑,而小额通存通兑除现金以外还能办理转账业务的通存通兑,适用范围更广,也更加符合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服务范围。开办“五行存取通”业务的银行机构均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重庆分行,自成立以来对外网点数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及重庆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机构相比,仍然呈现数量较少,辐射范围有限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五家银行全市对外营业网点总计为58个,网点最多的浦东发展银行重庆分行有14家,最少的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仅有8个网点。

3.系统运行状况。五行通系统由五家银行分行机构自行开发,而各家行本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且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由于相关各行尚未建立对系统进行定期更新改造的机制,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缺乏有力的保障。目前,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运行不稳定,通讯线路不通等故障时有发生,对服务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代理业务关系。为整合柜面资源,共同发展业务,五行通业务的参与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业务合作协议,“五行存取通”业务系统由各行自行开发,业务成本由各行自行核算。为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五家银行每年所发生的相关业务宣传、培训等相关费用,实行轮值制。由牵头行询价、初审,其余行进行确认后根据各行客户使用量比例出资分摊。业务处理中的一些差错也依据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解决。良好的业务合作机制为业务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额通存通兑的业务处理双方未建立直接的合作机制,各行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业务。考虑到为他行客户办理通存通兑业务自己将付出柜台、人力资源及现金管理等各项成本,部分行对发展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并不十分积极。

5.收费机制。五行通业务对客户实行免费机制。由于五家行网点、规模、市场占有率大致相当,各行互相代理的业务量也差距不大,因此各行之间也没有再进行额外的经济补偿。

三、政策建议

从以上两种业务的业务数据及特点比较可以看出,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确实是社会公众的一项现实需求,而重庆的五行通业务在业务功能、服务范围、系统运行状况、资金清算方式、差错处理机制等多项功能均不如小额通存通兑的条件下,取得了更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各行之间的合作机制及对客户的免收费机制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此,建议在推动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发展中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小额通存通兑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建议相关银行机构将推广小额通存通兑业务作为延伸自身服务范围、丰富支付服务功能、培育整体支付市场的重要手段,积极挖掘利益共同点,借鉴重庆五行通业务模式,与其他银行机构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2.采取灵活的收费机制。科学、合理的收费机制对发展小额通存通兑业务至关重要。建议各银行机构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收费机制,如采取银行之间通过两两协议的方式相互向对方客户按同一标准收取手续费,协议定价标准不同,收费也可以不同。

3.改进支付系统功能。由于目前办理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必须到代理行柜面由银行前台人员操作办理,导致代理行人力、柜面经营成本上升。而网银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已在有效分流柜面业务,缓解网点排队压力;节约网点建设和人力、物力运营成本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建议实现跨行网银支付实时处理和信息反馈,使客户通过网银实现足不出户完成跨行转账通存通兑,并实时了解资金去向,从而大幅度提升客户通过网银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推动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篇7

1 加快优化需求结构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投资拉动,但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增长空间逐步缩小,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大力促进消费和外贸增长,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根本路径。

一方面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在继续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加强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可持续增长后劲;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投资活力。另一方面扩大消费需求。从长远考虑,要把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消费能力。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消费预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为提升居民消费预期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优化城市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牧区延伸。四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加强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质量。

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内蒙古要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能源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为经济增长保持相对稳定奠定产业基础。

首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牧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建设性畜牧业,提高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优化农牧业布局,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三是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四是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品牌化经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其次,推动工业优化提升。目前内蒙古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需要。一是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作为煤炭生产大区,要适度控制煤炭产量,在提高煤炭转化率上下功夫。抓住内蒙古被列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的机遇,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推进煤化工项目升级示范。要突出抓好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等传统资源延伸加工项目。二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制定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配套政策,引导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立足内蒙古现有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在横向上加快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的区域集中程度和产业间的配套协作,在纵向上推动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最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发展服务业是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三是培育壮大金融业。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

3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

内蒙古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对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对外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对内开放。一是加强省区间合作开发工作。积极拓展与国内其他省、区、市的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立,充分发挥内蒙古的资源、区位优势,推进省区间合作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对接,加强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和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区外大企业在内蒙古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二是依托重点园区开展产业承接和园区共建。依托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蒙东新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内蒙古的比较优势,与发达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园区共建,链式一体化引进大项目和配套项目,促进产业延伸和积聚。

扩大对外开放。一是要扩大出口规模。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巩固俄罗斯、蒙古、美日欧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南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逐步提高口岸通关能力,扶持边贸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提升边贸出口商品附加值。三是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分销、研发、金融等服务机构。四是要提升内蒙古特色优势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培育知名品牌,重点要在绿色农畜产品、资源深加工产品、旅游产品等方面打造一批拳头品牌,提升其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参考文献

[1]王来喜.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贾俊雪.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原因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可持续,政策演变,转型发展,创新思维

近年来, 温州市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视。从中央到温州市都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 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融资难、成本压力大、转型难度大、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技术和品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种种问题, 仍然是影响企业做大做强的重大障碍。尤其是2011年以来,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恶化, 中小企业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

一、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演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 温州市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是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从率先提出发展民营经济到出台专项性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框架, 再到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对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节奏一般比全国早, 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政策, 这主要源于温州市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带, 是中小企业发展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温州市善于把握重大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进展, 都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自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外部需求急剧萎缩, 加上用工等要素成本大幅增加,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逐步进入瓶颈期。从中央到地方, 对中小企业发展关注度日益提高。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到浙江调研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后,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标志对中小企业重视上升到新阶段。国家各部委从金融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标准、融资担保等方面相继出台配套政策。浙江省突出强调了创业和创新的发展思路, 专门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等。

二、转型发展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政策需求

1. 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突出。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严峻。一是融资难。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 投资体制不健全, 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超过8成的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现有融资渠道单一的格局下, 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二是融资贵。不少企业反映, 银行放贷利率上浮, 加收资金管理费、承担兑汇票贴现利息等, 推高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过高的原因, 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多数中小企业贷不到款, 只能向民间借贷, 年利息高达15%~20%, 甚至有些短期利率更达40%以上。

2. 成本上涨压力较大。

生产成本刚性增长。超过7成的企业2013年全年生产成本比2012年增加, 近8成的企业生产成本小副增长。在企业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中, 依次排序分别是用工成本上涨占77.6%, 原材料价格上涨占64.1%, 经营管理费用上涨占35.5%, 融资成本上涨占30%, 物流成本上涨占28.7%, 用地成本上涨占8.7%。用工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劳动力总体偏紧。几乎所有的企业用工成本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由于通货膨胀风险不减, 原材料价格上涨, 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 产品出口市场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3. 政策效果仍需要提高。

政策的宣传仍不到位, 政策普惠性力度不够。最近三年没有申请过中小企业政策优惠的占71%。税费负担较重。在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中, 税费过重排在第二位, 比例高达41%

4. 转型发展难度较大。

转型发展积极性不高。目前企业考虑过转型发展问题的仅有20.6%。在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调查中, 用于引进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占比仅为15.01%。转型发展人才基础偏弱, 企业研发人员 (技术人员) 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5%以下的占71%。企业员工结构中高中及以下文化占比高达91%。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需要政策给予一定的倾斜和足够的扶持。

5. 体制仍需要改革。

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垄断行业改革推进力度不大。部分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准入壁垒, 排斥了不少中小企业的进入。财税体制仍需要完善。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存在着政策的非系统性、优惠的片面性和管理的从紧性, 客观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用足用好现行税收优惠。

6. 外需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超过三成企业预计2014年全年出口交货值和订单比2013年下降。作为外贸发达城市, 温州市很多中小企业依靠出口订单维持生计。当前, 在世界经济增长疲软、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复杂形势下, 温州市中小企业尤其是大量小微型企业, 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赔本赚吆喝的企业不在少数。

结合温州市创新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现实政策需求,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重心应该围绕四个方向展开:坚持创新为动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坚持金融为核心促进中小企业要素环境改善;坚持三大优化促进中小企业人才土地生态环境改善;坚持改革为契机促进中小企业政务环境提升。

三、坚持创新为动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1. 创新支持政策。

一是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的环境。二是鼓励技术交流, 促进协同创新。三是健全技术交易市场, 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四是鼓励创业创新相结合, 促进科技初创型企业发展。五是大力扶持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发展,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六是进一步提升孵化器的品牌。七是大力扶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八是扩大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九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2. 转型支持政策。

一是摸索产业转型升级规律。二是大力吸引符合十大产业导向中小型企业落户。三是推动研发型中小企业发展。四是推动新型商务模式中小企业发展。五是鼓励传统中小企业实现产品升级。

四、坚持金融支持为核心促进中小企业金融生态改善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融资困难、在发展过程中成本攀升从而导致竞争力匮乏。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大市强市, 民间资本充沛, 金融环境良好, 要努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资产管理中心”两大目标, 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两多两难”问题:中小企业多, 但是融资难;民间资金多, 但是投资难。

1. 股权融资支持政策。

一是抢抓OTC市场建设机遇。国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证明, 主板市场只能解决部分大中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 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给予满足。二是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 积极争取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从资本市场层面上看, 新三板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蓄水池;从企业层面看, 新三板是培育上板的实习地, 是检验企业业绩增长的小考场;从投资人的角度看, 新三板是帮助企业成长的孵化器。三是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以孵化、辅导、推荐更多的成长型创业企业进入创业板为目标, 探索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保荐人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 为扶持更多中小企业顺利进入创业板融资打好基础。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四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温州民营经济发达, 民间资本充裕。风险投资是温州在省内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应尽早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天使投资, 建立创新、高效、灵活的私募融资服务机制, 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直接融资渠道。四是逐步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借助创业投资服务中心, 进一步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 通过基金的示范效应, 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

2. 金融创新支持政策。

一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银行体系, 率先突破小额贷款公司在操作运营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二是鼓励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不断推陈出新, 探索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务。形成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机构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的集聚和激发创新活力。三是融资新渠道创新, 举行政银企对接活动, 积极构建金融平台, 支持成长型、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办好“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充分发挥政府担保作用, 进一步稳妥扩大“区域集优”等新型融资模式, 进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培训, 促进多途径发债。积极鼓励电子商务网络联保融资, 借助阿里巴巴等平台,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优化金融环境,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环境。利用信息化来改造中小企业的管理流程, 健全中小企业的信息和信用记录, 完善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和征信系统建设。继续通过担保风险补偿、再担保分担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引导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五、坚持三大优化促进中小企业人才土地生态环境改善

人力资源不足己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重要短腿。破解人才短腿、土地短腿、生态短腿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改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环境。

一是优化人才环境, 完善人才政策制定机制, 整合人才市场资源, 加快人才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步伐。加强政策引导, 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 培育和发展国际人才市场。二是培育中小企业人才队伍, 实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训倍增工程, 提升民营企业人才和管理素质,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三是培育中小企业家队伍, 继续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家关怀, 搭建中小企业家沟通平台, 培育一批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家。

2. 加强对重点领域中小企业土地保障。

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工业集聚区集中, 提高建筑容积率和配套用房的比例。鼓励中小企业到中心镇发展, 市本级继续给予中心镇用地指标的支持。通过创建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园区、联建企业员工宿舍、允许对现有的楼宇或空余的厂房进行分层转让等方式, 让中小企业能获得较低的运行成本。

3. 鼓励中小企业清洁生产。

一是要强化政府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原有的关税壁垒已逐渐被取消, 而环境保护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武器。采取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设立扶持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发展的财政专项基金。二是鼓励企业清洁技术创新。建立清洁生产创新体系, 构建各类资源和协作网络。这些网络一方面支持了企业的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企业的创新方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鼓励清洁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六、坚持改革为契机促进中小企业政务环境改善

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中小企业财税扶持力度、健全中小企业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和优化中小企业出口扶持政策是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加强政府创新。

一是整合职能, 成立专司中小企业管理服务的机构, 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局面。二是打破垄断, 放宽投资领域限制, 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 所有领域一律对中小企业开放。三是提高审批效率,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政务服务全面提速和政务环境全面优化。巩固扩大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 推进部门内部审批职能整合。

2. 财税减免政策。

一是进一步实施税费减免政策, 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 落实相关收费减免措施, 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落实国家和省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确有特殊困难的小微企业, 准许缓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财税服务, 加大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梳理中小企业优惠政策, 发布中小企业政策优惠目录, 加大政策透明度和便捷度。三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优先购买中小企业产品。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优化投入机制, 努力寻求中小企业人才供给机制的创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支持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五是考虑提高社保中政府比例, 逐步提高政府在社会保障缴费中的给付比例, 减轻企业压力, 实行社会保险政策支持。

3. 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集科技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二是加强政策咨询宣传服务,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活动, 深化“进村入企、服务基层”活动, 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 落实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4. 创立政策绩效评估机制。

一是推进绩效评价制度化、法制化。二是定期开展企业政策绩效评价报告, 定期评估不同政策发布后对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三是要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将中小企业的存活率, 存活年限、中小企业转化为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 作为主管领导和管理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

5. 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加强出口服务引导支持。设立专门的资本项目为商业银行向小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贷进行担保。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政策, 提高对高科技出口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企业的支持比例。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交流, 组织企业参加一些招商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适当给予展会补助。

参考文献

[1]姚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战略[j].价值工程, 2007 (1)

推动建议 篇9

1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是由证监会指导, 在沪深两大交易所发行, 审核方式采取备案制, 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非房地产和金融类企业均可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人准入门槛比银行贷款要低很多, 比普通企业债、公司债的要求也宽松很多。中小企业私募债在发行审核上率先实施 “备案”制度, 接收材料至获取备案同意书的时间周期在10个工作日内; 私募债规模占净资产的比例未作限制, 筹资规模可按企业需要自主决定; 在发行条款设置上, 期限可以分为中短期 ( 1 ~ 3年) 、中长期 ( 5 ~ 8年) 、长期 ( 10 ~ 15年) ; 债券还可以设置附赎回权、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等期权条款, 也可分期发行; 在增信机制设计上, 可为第三方担保、抵押/质押担保等, 也可以设计认股权证等。中小企业私募债没有对募集资金进行明确约定, 资金使用的监管较松, 发行人可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设定合理的募集资金用途, 允许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募集资金全额用于偿还贷款、 补充营运资金, 若公司需要, 也可用于募投项目投资、股权收购等方面, 这样有助于解决部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短贷长用, 使用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目前, 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收紧,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综合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越加突出, 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 拓宽融资渠道, 成为很多中小企业的选择。从利率的综合水平来看, 私募债相对于通过信托甚至民间融资等渠道, 融资成本具有优势。按照目前市场平均水平计算, 私募债目前的成本最高在13% 左右 ( 包括票息和备案、发行费用) , 如果中小企业发行信托产品的话, 目前市场成本在15% 左右, 高于私募债的成本。与银行贷款比较的话, 私募债的成本利率虽高, 但也有其特别的优势———如果企业选择向银行贷款的话, 短期贷款的指导利率为6% , 由于可以上浮20% , 利率就是7. 2% 。一般来说, 银行给企业的贷款是 “保证借款”, 企业要付给担保公司1% ~ 2. 5% 的费用, 以2. 5% 的上限计算, 成本就已经接近10% 了。贷款以后, 银行一般还会要求公司将一半存款放在银行账户上做定期, 这样, 贷款利息相当于翻了一倍。除此之外, 银行还可以随时抽贷, 对贷款的用途也会有诸多限制。显然, 银行贷款虽然名义上的成本低, 但是一来银行惜贷, 中小企业未必能获得贷款额度, 二来贷款相对私募债的融资也有诸多限制。所以, 尽管私募债的发行也遇到很多障碍, 但是仍有很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私募债券的发行, 作为目前证券市场重要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正在逐渐壮大中。

2中小企业私募债现存困境

2. 1市场对 “私募债产品的高风险” 认同度不高

私募债在设计之初是作为 “中国的高收益债”推出的, 交易所在试点业务指南中制定的门槛相对宽松, 不但发行规模不受净资产40% 的限制, 对担保和评级也未作硬性要求。相比而言, 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人的资质比过往债券发行人的信用风险更大是必然结果。而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减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在私募债发行中放弃寻找第三方担保也成为普遍选择。这样一旦私募债市场化后, 出现违约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目前美国垃圾债市场的最高峰违约率是12% , 一般是2% ~ 5% 。

2. 2私募债的参与对象有限

目前, 这个市场在原则上已经放宽了限制, 汇集了包括险资在内的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各类机构投资者, 而各种理财产品也被允许投资私募债。但是, 据了解, 现在私募债投资者仍是大多集中在券商, 基本上都是券商之间互相捧场, 进行买断式回购。

2. 3私募债的流动性过低

由于监管部门对投资人设立较高的门槛和较严格的限制, 目前除了券商, 其他投资机构很少涉足私募债流通交易, 导致私募债市场的流动性明显不足。

2. 4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较小, 主承销商的承销费收入不多, 做信用评级的动力明显不足, 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私募债并没有信用评级, 不利于私募债的顺利发行。

3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建议

3. 1把关私募债发行人资质

目前私募债市场的主要矛盾其实就是发行人的条件过低, 而投资者无法承受可能面临的超高风险之间的矛盾。 而要解决这个矛盾的最根本核心, 就是把关好发行人的资质。如果真正将目标企业锁定为那些经营状况良好、品质过关、技术过硬、潜力巨大的企业, 那么私募债发行人和投资方双赢的局面是可以期待的。有券商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项目好, 比如达到了AA + 以上, 我们都是自己找资金方, 基本上都自己接手。不过, 这样的项目数量并不多。”很明显, 若私募债担保评级达到了AA + 以上, 投资人就会乐于接受。

3. 2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当下, 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采取有力政策来保障私募债的融资发行也是 “政府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 具体落实的体现。 首先, 政府可以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发行人一定的优惠支持。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私募债的成本相对较高, 如果对发行人和投资者在财税上给予优惠, 通过减税、免税、贴息等手段减轻其负担, 就可以为私募债的发展增添动力。目前, 北京、深圳等地方政府已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票面利率补贴政策, 以支持私募债的发展。另外, 政府还可以给予部分优质企业以信用支持, 比如成立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专属的担保基金, 为拟备案发行私募债券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平台, 或者政策上鼓励国有公司对这些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担保。在普通担保公司不太愿意为私募债提供担保, 或担保费率过高的现实状况下, 政府推出这些政策措施可打破当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备案和销售面临的增信困局, 促进私募债的进一步发展。

3.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考虑设计一个多层次、互为补充的偿债保障体系, 特别是违约清偿方面的措施制定, 对私募债的顺利发行至关重要。事实上, 在中小企业私募债条款设计上, 目前管理层已经开始考虑进行较完善的风险补偿制度安排。据一些券商投行部门人士透露, 这些安排包括设立偿债风险准备金并预先提取偿债基金、发行人自有资产抵押、推出转股条款、设置发债人财物指标约束、引入第三方担保、银行备用授信等。

3. 4多元化产品设计

目前, 已经有券商通过设计分级产品来吸引银行等机构资金的抢筹。据了解, 一些股份制银行已开始主动找券商合作发行分级类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将私募债像分级基金那样按比例分成优先级和劣后级, 优先级部分保证本金, 收益率降低到5% ~ 6% , 劣后级部分收益率则提高到15% ~ 18% 。优先级部分相对符合银行客户需求, 产品规模、期限等方面均可与银行理财产品匹配; 而剩下的劣后级部分则归券商销售, 面对一些追求高收益又能承担一定风险的证券客户销售。

3. 5扩大投资群体范畴

逐渐放宽私募债的投资主体范围, 允许公募基金、保险、银行理财等主流机构资金进入的同时, 适当放松对个人投资者的限制, 接纳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是推动私募债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 是我国当下经济紧迫的任务, 而要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 也需要市场提供足够丰富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 开放资本市场, 是多元化投资的要求。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既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路径, 也是顺应投资多元化需求的必然。无论是作为私募债发行主体的中小企业, 还是成熟投资者的培育, 都需要一个漫长与磨合的过程。笔者认为, 只要市场各方给予中小企业私募债积极的扶持和完善, 在我国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背景下, 私募债会有非常光明的未来。

摘要:自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于2012年6月8日在上交所发行成功之后, 截至2013年10月底, 全国除西藏、甘肃、四川、河北四省未加入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外, 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已在国内全面铺开。但是, 迄今诞生不足两年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信用不足、发行艰难等困难, 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障碍。笔者认为, 私募债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路径之一, 扩宽路径是必须要求, 而私募债市场作为建设多元化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向发展壮大也是必然趋势, 在这里, 笔者就如何解决现存困境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供市场探讨。

关键词: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

参考文献

推动建议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资源建设

1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的内涵、意义

1.1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的涵义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是指一切为专业目标、课程目标服务, 为保证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开发或积累的教学素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媒介、教学设备、教学工具、教学场地等。

1.2 建设高职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意义

(1) 教师层面———通过场景再现与虚拟仿真,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

高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岗位技能为中心的学历教育, 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必须围绕职业岗位来开展, 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而要通过学校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存在最大的障碍便是岗位技能的实践性。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知识讲解、题型训练等应试型教学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 其最理想的构建模式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让学生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实践活动。近年来, 高职院校在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中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 但实际上, 学校永远无法变成工厂、教室也永远不可能成为车间, 学校很难具备条件让学生开展完全雷同于真正岗位的技能训练。比较理性与现实的做法是, 结合行业岗位实际开发相关教辅资源, 比如理实一体化的教室、虚拟教学软件、图片与视频资源等, 将实际工作场景、生产过程在教室中有效再现, 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下的开展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

(2) 学生层面———利用开放性的网络平台, 促进学生开展自主与探究性学习。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到来的背景下, 各高职院校加大了投入进行数字化网络校园的建设和专业资源服务平台的搭建, 高职开展数字化教育, 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高职开展数字化教育的核心条件是开发各种经数字化处理的教学资源, 具体包括数字化视频、数字化音频、虚拟软件等。开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使教师不需要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前的资源收集和整理当中去, 能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 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提高学习的效率。

(3) 社会层面———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 实现各高职院校均衡发展。

在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征, 打破地域与部门限制, 使特色教学资源在各高职院校之间实现共享与交流。通过这种共享交流, 各高职院校可以将自己的强势专业及特色资源得以充分呈现, 将自己的专业教学成果在业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力, 吸引优质生源。另一方面, 部分学校的弱势或边缘专业, 在难以获取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这种交流互动充分吸取别人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经验, 快速地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内涵, 利用捷径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而打破高职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2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

我国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育部的三轮项目驱动下, 取得较大的进展与成效。首先, 教育部在2003年正式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全国一千余所高职院校至今共建成104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带动下, 各省及各高职院校也先后启动了省级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等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到目前截止, 已经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开发的三级精品课程总共达到5843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部分高职专业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序化、课程标准开发、优质特色教材的编写、教辅资源的建设。2006年, 教育部决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一批需求大、覆盖广的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自2011年第一批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立项以来, 共有50个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 其中部分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项目验收。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部分专业已经建成涵盖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其资源呈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虚拟软件, 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推广应用。2012年, 教育部正式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 决定对以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更新与改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使得部分原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了转型升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得到了持续更新与完善, 资源较以前更加丰富、系统;其次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更适合进行网络传播与教学;最后, 从以服务老师为主, 转变到了以服务老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三者兼顾。

2.2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所建教学资源存在功能缺陷。

在前期的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项目中, 所建教学资源的功能不是十分完善, 并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首先是资源建设重辅教而轻辅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建设者一般都是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即专任教师, 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设计工作时, 过于强调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为教师搭建课堂服务, 而忽视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这一功能设计, 比如有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了过量的讲解视频, 教学指导文件等就是明证。其次, 前期资源建设与岗位关联性不高。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职业岗位的能力教育, 这决定了其教学资源一方面要与岗位有高度的关联性, 另一方面要能辅助学习开展虚拟或真实的岗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但在前期的资源建设过程中, 部分资源脱离了岗位活动, 有的甚至与岗位完全无关, 其辅助学习开展实践活动的功效也不十分明显, 比如有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开发了大量的应试型题库、理论性案例库等。

(2) 资源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

在前期的资源建设过程中, 资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各省、各校各自为政、各行其道, 相互之间缺少协调与统筹, 导致同一专业、同一课程出现多校、多次、多级次建设的资源浪费现象, 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贸单证缮制课程, 立项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就有14门。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 会导致无法建立统一的资源应用平台、资源存放杂乱无序, 给使用者和学习者进行资源查阅、检索带来困扰。另外, 资源重复建设必然会引起建设主体多元, 在同一专业、同一课程有众多的学校进行投入建设的情况下, 建设主体会优先考虑使用自建资源, 真正优质、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却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3) 资源共享与推广应用不充分。

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于推广与使用, 只有得到大力推广与充分应用, 才能起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否则资源建设就是一种浪费。目前, 在前几轮专业与课程建设项目中建成的教学资源, 其推广与应用水平较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方案、课程标准不同, 源代码没有开放、软件不能兼容, 造成资源适用性不强, 有些学校想用却不能用。二是学校之间竞争关系的存在, 使得学术保护主义盛行, 很多学校不愿意将自己的优质资源进行呈现与传播, 对于一些获取财政支持项目下的专业或课程资源, 虽然被迫在某些平台上进行了展示, 却设置了种种保护壁垒, 比如文件格式、禁止下载等, 导致有些学校想用但用不到。

3 建设高职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建设理念, 确立基于岗位技能培养的资源建设模式

是否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高职专业教学资源优劣评判的最核心的标准。因此, 要建立优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 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岗位技能培养为出发点的资源建设理念。就具体行动而言, 首先应在资源建设初期要基于岗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专业调研, 构建能紧密对接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要以课程为单元进行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避免建设与岗位无关的课程资源, 保证资源建设的岗位关联性。构建课程体系后, 要对课程进行解构, 分析归纳出课程包含的所有岗位技能点, 并将技能点作为资源建设的逻辑起点。只有技能点成为资源建设的逻辑起点的情况下, 才能保证所建资源能有效服务于学生岗位技能的训练。

3.2 加强宏观引导, 进行资源整合, 引导资源建设有序开展

为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引导。首先, 应将各高职院校相同专业、相同课程上的已建资源进行整合、重组, 舍弃一些不合格、不达标的劣质资源, 将各校资源组合成一个优质资源集合体, 在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对于资源建设相对较完善的专业或课程, 要引导各院校将人力财力投入到资源的后续更新与补充当中去。其次, 在国家、省、校三级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中, 实行错位建设的资源建设机制, 即国际级项目层面已经立项在建、或验收的专业资源、课程资源, 在省级、校级项目中不再立项支持, 以避免出现同专业、同课程在三级体系中同时立项开建的资源浪费现象。最后, 要鼓励各高职院校集中力量建设自己的强势专业的教学资源, 对于本校的弱势专业、边缘专业则从采取资源外部引入的模式, 而不是资源自建。

3.3 搭建共享交流平台, 提高教学资源的推广应用水平

为保证已建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应用, 应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具体包括建议的专业标准, 建议的课程标准, 文件格式标准等。所谓建议是指参考而并非强制执行, 即允许各高职院校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本校的特殊校情进行调整。只有在统一标准下开发的资源, 资源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各高职院校从资源建设方引入教学资源才具备可行性。另外, 要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 还应打破学术保护壁垒。对于获取国家财政支持的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应在禁止利用其进行商业运作的前提下, 允许其他高职院校免费使用, 而要避免使教学资源成为建设方的私有财产。同样, 对于获得省级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 至少能保证其在支持省份内进行免费推广。最后, 还要搭建一定的交流平台, 举办由资源建设方主持的各类交流培训, 一是可以就所建资源进行宣传, 另一方面可以就如何使用资源进行探讨, 解决其他院校面临的资源不会使用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熊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 (7) .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6) .

上一篇:激光治疗宫颈糜烂护理下一篇:有效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