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推动

2024-06-20

舆论推动(精选四篇)

舆论推动 篇1

微信是一种免费的及时交流方式, 因为它是熟人网络, 小众传播, 传播有效性很高, 又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 因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微信不仅支持语音输入、视频聊天、图片共享和文字交流等, 同时, 还为用户提供“群聊”“朋友圈”“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各种服务, 通过朋友圈转发, 群发等功能使信息得以及时传播扩散, 为信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传播提供了途径。微信公众平台是以微信为基础推出的扩展业务, 能够群发图文消息等内容。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之一, 为校园舆论传播提供了有别于微博和贴吧传播的新渠道, 在校园舆论的传播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1 点对点的精确沟通模式

调查数据表明, 大约77%的微信用户直接通过QQ好友的方式添加微信好友, 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微信好友的人数居其次。由此可见微信更注重于QQ好友、手机通讯录等熟人范围内的沟通, 更着力于已经存在的可信赖的人际关系之间的精准沟通和舆情信息分享。同样CNNIC的调查数据表明, 在被调查者中, 65%在微信资料中填写真实所在地区, 46%使用本名, 35%使用自己的照片当微信头像, 仅有15%的微信用户在个人微信中使用非真实资料。这种真实性是用户建立强关系的基础[1]。从人际沟通方面分析, 手机通讯录联系人应属稳定人际关系领域, 微信内容的丰富多彩激起了用户的好奇心,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微信在人群中的渗透力度。同时, 微信公众平台则需要用户扫描二维码或者主动查找账号并关注, 并同意“接收消息”, 才会接收到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 信息传播从传统意义上的教条式接受变成了主动关注。

1.2 微信受众基数大

截止2015年春季, 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 月活跃人数达到5.49亿, 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种语言。微信在乐于尝试新事物的高校学生群体中也占有很大的市场。大一新生到学校后, 在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也开始使用微信。同时, 腾讯2016年的统计表明, 作为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的微信公众平台, 被近80%的微信用户关注着[2]。

1.3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微信平台的存在, 打破了校方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 使上传下达真正成为了可能。通过推送的形式, 微信平台可为校方和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同时, 同学们有问题可直接在微信平台下留言, 校方看到进行回复, 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同时校方的回复具有公开性, 使信息更加透明化, 为学生的知情权提供了保障。

1.4 提高了高校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就以往来看, 学校在校园信息中起着传播者的作用, 基本上是通过官网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 从校方的角度出发, 但难以收到受众也就是学生的反馈。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 使校方与学生之间单向的信息传播变成互动, 学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消息并反馈给校方, 同时学生也可作为信息的传递者, 通过微信群发和朋友圈等功能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 从而促成了信息的二次传递。

2 微信公众平台与校园舆论的传播

建造和谐校园是每所学校所倡导的, 其中引导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 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环节。那么, 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舆论传播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怎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去引导好的校园舆论值得思考。

人们应当意识到, 一方面网络是一种媒介, 而不是一种用来控制舆论的工具, 要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舆论传播中的作用, 不仅要占领微信公众平台这个阵地, 更好建设好这个阵地, 通过微信这个平台传播正确校园文化以及信息, 充分利用微信受众大这一优势。另一方面, 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树立正确的三观, 端正自己的态度, 从而实现和谐校园舆论的建设。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校园舆论的传播时, 大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 加大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当发现学生群里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 应该意识到是否有外界信息干扰到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正面的舆论, 应适当放大,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负面的舆论, 不予回避, 学校有关部门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的及时引导, 通过增加校园信息的透明度, 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在微信平台上对有关谣言作出澄清, 使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化, 也可以让师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真实的校园新闻。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立专门板块, 委派专门人员, 一一解答学生们对有关信息的疑问。有针对性的回答既使同学们感到方便, 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 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主动性。

2.2 推送内容切合高校学生的阅读喜好

信息内容、信息内容传播度与高校学生的共鸣度是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的关键, 不同的群体感兴趣的内容有所不同。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可以按年级、爱好、星座、属相等不同原则对关注者进行划分, 这为校园信息传送效果提供了更便捷、更有针对性的路径[3]。学校通过公众账号群发消息时, 可以选择年级等属性, 将消息发送给某一组关注者。就低年级而言, 可以发布社团纳新、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专业前景等方面的资讯。关注该平台, 就能将信息传播的虚拟世界和学生管理等实际工作有机结合。针对高年级学生, 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大学考证时间安排、校园招聘会、考研第一线、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动态。

从内容上吸引学生, 既可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也可以在迎合学生喜好的情况下推进校园舆论的有利传播。就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而言, 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以下板块来整合校园信息, 方便同学们实时了解校园情况, 增强校园舆论的传播效果。 (1) 校内讯息:校园活动、等级考试、教务教学、就业信息、讲座培训、校内新闻。 (2) 教学讯息:成绩查询、上课教室、考试时间、教师介绍、课后答疑。 (3) 生活服务:校园卡相关服务、图书馆相关服务、学生遗失物品招领服务、快递及信件服务、外卖服务。 (4) 校园介绍:学校概况、校周环境介绍、城市介绍、校内单位联系方式、校园特色社团组织。 (5) 信息资讯:生活常识、时事热点、励志故事、奇闻趣事、学习经验。通过对校园信息的管理, 满足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切实感受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便利, 从而加强学生对学校有关信息的认可, 使校园舆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学生产生共鸣, 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

2.3 及时对传播效果进行准确统计

传统媒体只能对传播效果进行表面粗略地统计。就拿电视来说, 只能通过收视率确定某个时间段内有多少电视机是打开的, 无法得知每个电视机前具体有多少人, 或者电视剧开着没有观众, 通过收视率来评定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用户实时数量、消息管理等方面的数据统计。第一, 公众账号的管理者可以查看7天内的用户数据, 包括新增人数、取关人数、净增人数、累积人数等。第二, 能够获得7日内群发图文消息的传播分析, 包括送达人数、图文阅读次数、转发分享次数、微信收藏人数及阅读渠道来源等[4]。图文阅读次数能反映出订阅者对此推送内容是否感兴趣。分享转发次数则反映了内容的受欢迎或者受重视程度。如果图文阅读次数和点击了原文阅读的人数基本一致, 说明订阅用户愿意阅读公众账号的传播内容。如果阅读原文人数比图文阅读人数低很多, 可能反映出订阅者发现推送内容不符合自己的期望, 从而不愿意深入阅读。无论哪种结果都会给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启发, 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校园舆论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

3 结语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再只是停留在一对多的教条式管理, 而校园微信平台的发展被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对于校园舆论的传播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校方应把握好这个契机, 从传播源头上遏制不健康的舆论信息, 弘扬校园正能量。

摘要: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之一, 为校园舆论传播提供了有别于微博和贴吧传播的新渠道, 在校园舆论的传播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微信公众平台以及时性强, 传播高效, 信息发布便捷等特点在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当代高校学生的喜好, 使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中起到良好的舆论向导作用, 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舆论,传播

参考文献

[1]CNNIC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调查数据[Z].

[2]网易财经:2015微信数据报告:月活跃用户5.49亿支付用户约4亿[EB/OL].[2015-06-01].http://money.163.com/15/0601/14/AR1GC7UQ00253BOH.html.

舆论推动 篇2

为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中共阿克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忠斌

2011年5月29日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对外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遵循“服务发展、促进开放、扩大影响、树立形象、构建大外宣格局”的外宣宗旨,进一步优化外宣工作机制,通过新闻外宣报道和开展各种外宣活动等方式,积极对外宣传自治县的发展战略、投资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等,全面对外展示阿克塞的整体形象,增进了外界对阿克塞的了解,有效提升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的“含金量”,为自治县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着力构建外宣大格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外宣工作,把外宣当作一种生产力,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头戏,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为外宣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县委成立了外宣办,核定编制,充实力量,增强职能,做到外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全县各级各部门均成立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配备了专(兼)职通讯员,对外宣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无论是日常外宣活动,还是重大外宣活动,所需经费,县委、县政府都如数划拨,为外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为落实责任,我县把外宣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层层分解,给各单位压担 1

子、定任务,严格实行月发要点、季发通报、考核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在宣传部门的引导下,把握舆论导向,突出工作亮点,较好地开展了外宣工作,构建了外宣工作的大格局。

二、搭建平台,提升自治县影响力

舆论推动 篇3

国家通过法律确定“规范汉字”的地位,但规范汉字具体指的是什么,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标准。推动汉字规范化,应该是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使用确定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存在必要的歧异成分及用法,妥善地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校园舆论建设并不像课堂教学那样,直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但是校园舆论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监督功能、导向功能,是对课堂教学等主要教育形式的必要补充,是教学正常进行和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如果要切实推动规范汉字工作,除通过课堂教学渠道外,还应该通过校园舆论进行宣传教育,使汉字规范工作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当中。

校园舆论主要通过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园广播台及校园内的宣传窗口等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稳定的机构和成熟的管理机制。校园舆论阵地能够真正地施行“三贴近”,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校园舆论的对象性强,能够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交互关系,在校园中有较高的认同度。通过校园舆论形成一种约束力,使得教师与学生都重视规范汉字工作,把规范汉字的应用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校园舆论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汉字规范工作,实现规范汉字应用的常态化、生活化。

加强校园舆论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汉字规范工作,还在于校园舆论阵地本身也是规范汉字工作的践行者。校报、电视台、广播台及宣传窗口构成了文字与图像、单向与互动等多维度相结合的集合体,其自身建设离不开书面汉字与普通话标准语音的学习与使用。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对校园舆论的要求相对要高,校园新闻媒体对于规范汉字应用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对严格。多年来,校园新闻媒体吸引了大批的学生记者前来学习、实践,他们通过为校园新闻媒体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特别是规范汉字的应用能力。这不仅为校园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形成了重视规范汉字应用的良好氛围,更为重要的是促使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范汉字应用能力的大学生记者走上了重视实行规范汉字应用的道路。对于师范院校,按照“为人师表”的高标准严格培养学生,这当中就包含着对于规范汉字应用的要求。

要通过加强校园舆论建设,从而达到推动规范汉字工作的目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园舆论阵地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政策宣传及导向是其主要的宣传内容。另外,校园舆论工作主体的文化产品制作与研发能力大多不足,很难提供大量原创文化作品,而只是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还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支撑。

(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志趣不同,规范汉字方面的素养也不同,有的院校配备是兼管或者是技术支持型的管理人员,对规范汉字应用的指导、把关能力有限。

(三)大学生虽然自身的文化素质较高,但是对价值判断往往还不成熟,特别是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不容易把握。另外,大学生记者流动性强,往往是刚刚可以独立工作就又面临新老交替,所以学生的培养、考核任务较重,需要常抓不懈。

(四)不同的文化产品走进校园,在给大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的同时,也难免给大学生的文化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外来词语、不同地区汉语的不规范用法也同样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语言。例如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在主持节目时往往倾向于港台腔,这从客观上反映了当前一些文艺节目的不良倾向,即不重内容,只重形式;但同时也反映出一部分青年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欠缺。这些文化市场上的问题也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环境、语言环境。

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全方位合作,并将规范汉字推广工作不断细化。

第一,加强对包括校园新闻媒体在内的传播媒体质量监控和培训工作。对校园舆论的管理人员、学生记者可以采用短期培训、校园讲座等形式来提高其业务水平,提高他们对规范汉字应用的认识水平。

第二,加强规范汉字文化产品的推出,特别是加强普通话标准语音辅导教材、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音像读物的推出。对一些不符合规范汉字要求的文化产品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严格把关,大量合格的、丰富的文化产品在信息传播过程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目前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指导的“文明之声”网络展播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三,形成定期交流的机制,将规范汉字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应用领域。通过交流,将校园舆论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及反馈,加强规范汉字工作的理论研究与推广。高校是大学生集中的地方,也是先进文化的推进和践行的地方。随着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再加上市场化的文化产业的推波助澜,相信更多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原创文艺作品会不断出现。

第四,校园舆论必须明确自身的价值、地位与责任。应该说校园舆论更多地是在发挥传播渠道的作用、信息反馈的作用,主要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来教育人、引导人。自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扫除文盲、普及文化教育、增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基本条件,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应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语言,校园舆论应该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校园舆论立足校园,不论从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从教书育人的使命来讲,校园舆论都应该而且也有义务为推广规范汉字工作做出贡献。在推广规范汉字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起互助与沟通的平台,并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为校园舆论阵地乃至各行业提供可依赖的规范汉字应用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宁.再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关于制订规范汉字表的思考与建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2]吴吉喜,尹瑜新.校园舆论环境优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3]于振元,王建平.校园政治舆论功能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舆论推动 篇4

《商业会计》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财会改革不断深入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务实求新,在财会改革中起到了舆论先导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为推动新时期的财会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1992年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财会行业已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之中,会计模式、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实现突破性的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之相适应,《商业会计》无论是作为国家部委财会主管部门对商品流通领域指导工作的窗口,还是机构大改革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始终紧跟新形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配合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经济工作重点和财会改革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指导、探索改革、推介国内外新财会理论研究成果和新实务等,不断推动商品流通领域财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商业会计》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宣传重点,开辟新栏目,使杂志的内容从宏观财经层面到微观操作层面都有较为完整与清晰的覆盖。

一、从20世纪80年代《会计法》制定、颁布、实施到90年代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会计法》,我刊开设《会计法解读》专栏,进行先导性宣传及适时指导,帮助企业财会工作者和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根据新《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财会工作负法律责任的规定,我刊特将读者群由财会理论及实务工作者扩大到企业经理层,并增设了“经理课堂”、“投资理财”等新栏目。

二、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1993年7月1日起全国商品流通企业实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则”、“两制”及新行业会计制度。“两则”、“两制”的实施,冲击着商品流通企业传统的会计、财务制度及管理模式。面对这一全新的挑战,我刊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于1992年开始适时进行了财会大改革先导性的宣传,并在刊物上举办了“新准则、新制度专题讲座”,开辟“问题解答”等专栏,邀请制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新企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专家进行权威性讲解及指导;同时,还举办新财会知识大奖赛,组织征文活动等,指导广大财会工作者及单位负责人正确掌握、实施“两则”、“两制”,顺利进行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新旧财务、会计模式的转换。伴随着财会改革不断深化的步伐,我刊宣传、指导工作一直持续至今。2007年1月1日实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和新财务通则。我刊2006年初就开设专栏,邀请权威专家根据又一个新时期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及新财务通则的特点、重大变化及其影响进行解读,并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推动新一轮财会改革作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

三、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商品流通领域开始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商业、粮食、供销、物资企业集团的组建,使其财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进入新世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决定。商品流通企业面对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财会改革,以及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配合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刊开辟并充实了“改革探索”、“对策研究”、“典型经验交流”、“环球瞭望”、“热点聚焦”等栏目,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征文活动,组织系统财会人员出国考察,拓宽视野,积极组织研讨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商品流通企业改革、改制、并购、重组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财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四、新的财会实务呼唤新的理论指导。我刊一方面加强政策指导;一方面开设“论坛”、“新世纪论坛”、“专家视点”等栏目,加强现代财会理论的研究,介绍国内外财会理论研究最新成果。

五、贯彻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减值准备的提取、投资损失的认定、公允价值的判断等都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我刊开辟“企业内部控制”专栏,重点宣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及近年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规范,并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研讨,指导企业如何加强风险控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六、我刊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管理”等栏目,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直至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在会计电算化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我刊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电算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普及,“用友”、“金蝶”、“金蜘蛛”、“AC990”等软件公司纷纷与我刊合作,推广商品流通企业适用的财会核算及管理软件。

七、配合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我刊开设了“考试指导”专栏,每年考前请专家进行考试重点分析及讲解,帮助中、高级考生提高财会、审计、税务综合业务水平,从而提高财会管理质量。

八、我刊开设“纳税指南”、“税务筹划”、“案例分析”专栏,以指导企业及时掌握新税法及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合理合法、科学地进行税务筹划。

九、“法规介绍”、“财经资讯”栏目,从多视角、多层次提供国有资产管理、财经、财会、税务、金融、证券等方面的法规及信息、动态。

十、我刊加强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同时,以人为本,弘扬正气,开设了“赢家”等栏目,介绍全国先进财会工作者、会计杰出人物的事迹,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中成功CEO、CFO的业绩,起到了树立楷模的作用。

为了不断适应深化改革、适应市场变化及广大读者的需求,我刊不断调整刊物内容结构,调整刊物定位,扩大刊物信息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8年来,《商业会计》不断发展,不断改革。如2002年《商业会计》月刊由小16开改为大16开,页码由原56页增至64页。2005年为加速出版周期,扩大指导层面,扩大信息量,《商业会计》月刊改为半月刊,由一年出版12期改为一年出版24期,进一步增强刊物的理论性与实用价值,进一步从多层次、多方位加强宣传、指导和服务。我刊读者群不断扩大,通联队伍遍及全国。

《商业会计》出刊400期,这里凝聚了我们无数次挑战新课题的激情与勇气。新老编辑们用满腔热忱,奉献出一期又一期务实求精的刊物;各级领导、通联人员、广大读者用爱心呵护着这本刊物。我们在心怀感激之余,将珍惜这份美好的记忆。

上一篇:绘画故事下一篇: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