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2024-06-11

唤醒教育心得体会(共10篇)

篇1: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听了李守民教授唤醒教育培训后,我的心情很沉重,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唤醒。

我认为唤醒就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应该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我们应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的心灵,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需要细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也许我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也许我们有太多的无奈,也许我们也身不由己,但是当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时,我们需要调动起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与智慧,用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学生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最后我们在李守民教授的指引下一起来唤醒孩子们吧。

篇2: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一)教育就是唤醒心灵,估计谁也不会否认,可是究竟唤醒什么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

首先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激情。年少的他们本该激情澎湃,信心满怀,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是他们过早的坐在书桌前,过早的戴上了眼镜,和一堆教辅资料为友,在一堆作业中突围,为学业打拼……这一坐就是十二年,人生有多少个十二年啊!生活的激情和乐趣悄悄磨损了,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场生龙活虎的球赛,也许他们应该有一次别开生面的演出,也许他们应该有一回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为什么,就为青春的痛快淋漓,就为青春的激情绽放!作为教育,首先应该唤醒他们激情,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激情,快乐的激情和痛苦的激情……让他们绽放青春的笑脸,迎接初生的朝阳……

还应该唤醒沉睡于学生心中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首先能感受爱,享受爱;其次是表达爱,传递爱。可是如今的很多孩子,吃得好,却不觉得甜;穿得暖,却不知道温;得到爱却不领情,享了福却忘了恩。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泛爱”的时代,年轻人张口闭口全是爱,可是多少人懂得真正的爱呢?

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洋溢在心中;真爱不一定穿着漂亮的衣服,但是一定有最美心灵;真爱不一定表现在语言中,但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真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真爱是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真爱是雪中送炭,是众志成城;真爱是欢乐共享,风雨共担;真爱是成功共赢,失败同挑……

真爱是面对妈妈的唠叨,默默承受,因为那里有殷殷期盼;真爱是面对老师的批评,勇敢承担,因为那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爱是面对弱小的深深同情,甚至是伸出援助之手;真爱是对自然的敬畏,甚至细心呵护花草;真爱是面对强盗的一声怒吼,那里包含着对正义的追求;真爱是面对虚伪的一声呐喊,那里蕴含着对真理的呼唤。

学会爱吧,可敬天下父母心;学会爱吧,回报老师的深情;学会爱吧,你的爱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

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在老师的关爱中,真如温室里的花朵,缺少风雨的历练,也就缺少责任感。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推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推卸;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的明天负责,不逃避;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别人负责,不偷懒;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对自己的祖国负责,不苟且。在负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这件事你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天,也不可以一味地抱怨地,你只有顶天立地,才可以脚踏实地的做人,才能撑起头上的一方晴空。

知负责任是苦,但是尽责任才有乐趣。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对于自己,我们有勇气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对于集体,我们有胆量说:“我无愧于我的祖国。”

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学生对自己负责,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行好自己的生活之舟。

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你对他再好,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有点儿漠然,甚至麻木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知道感恩了。从前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儿,我们都会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还把“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如今呢,朋友对他好,应该;老师对他好,也应该;父母对他好,更应该。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包括你的父母。只有你懂得感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只有你能感恩,你才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感谢朋友吧,有了他,你会远离孤单;感谢老师吧,听从他的教诲,你会走近文明;感谢父母吧,有了他们,你才有一个温暖的家;感谢花草树木,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碧水蓝天……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走进水草丰美的芳草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阅读的经历的人都知道,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人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我之所以一直主张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绝不仅仅是考虑语文教育的需要,更是考虑到人的成长需要。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富,他的人生感悟力就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吴飞如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传播真善美重要途径。

可是现在,社会环境热衷于快餐文化,大众读书的越来越少,尤其可悲的是很多教师也很少读书,以语文教学为例,已故的张翼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而顾黄初教授生前也曾叹息:“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的读书而自觉不读书的人。”更要命的是,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越来越多诱惑,我们大人有时候都难以拒绝,更何况孩子呢?还有,孩子们每天忙于题海战术,根本没兴趣,也没时间去书上探险……

在未来的人生中,忘了什么,也别忘了与言语为友,与读书相伴!

后记:写到这里,我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唤醒,而我的储备却远远不足,只能就此打住,你若有兴趣,那就你来续吧,期待着你的佳作!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教育能让孩子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一双好奇的眼睛,一颗美丽的心灵,教会孩子们放飞梦想,自由翱翔……

我的要求过分吗?我们能做到吗?我无言……

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二)看完《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多。下面结合我在书中看到的经典的话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我有这样的记忆:高中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高中学习的最大短板。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孩子们。因为,尊重、信任、理解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往往比惩罚更为强烈。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孩子们的小错误我会报以宽容的态度去进行处理,减少惩罚。这样到了他们犯较大错误时惩罚才会更管用,如果我们平时就天天惩罚他们,等到了他们犯大错时,我们怎么办?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篇3:美丽的唤醒——唤醒教育浅论

“看!”他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达出一个美妙的教育思想:唤醒。

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每个学生都正如石块里的狮子,都有他的本然与应然。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改造,不是塑造,而是唤醒,唤醒学生本来在沉睡状态的潜能,将他们从暂时的愚昧中解救出来。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唤醒教育的尝试,有一个较成功的案例,现作一次梳理与总结。初二(2)班的李斌同学,升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极其令人担忧,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家庭作业屡屡不得完成,问之,答:“我小学从来都不做作业。”他曾经的同班同学向我介绍了他的种种劣迹。概括起来,李斌是一位智商一般,学习态度一般,比较懒惰,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热情的学生。我还是决定对李斌开始唤醒之旅。

一、寻找唤醒教育支点,重开自尊、自信的大门

“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马克思

我认为,李斌由于长期处于教师、同学、家长不认可的环境中,渐渐麻木地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在学习生活中淡化了自尊的需求,减弱了自信的力量。然而,自尊自信是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自然渴求,一般不会因外在环境的恶劣而消失。我特地阅读了青少年自尊自信方面的书籍。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渴望表现自己。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愿意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乐于做自己能做到而别人又能见到的好事,以引起大家对自己的注意,赢得大家的喜欢。二是关心自己的形象。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比较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谈举止的文明,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三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他们迫切地想了解自己,也懂得通过了解别人来认识自己,尤其是希望得到教师、家长的理解和尊重。这三个方面李斌表现得不是很强烈,但仍隐约可见。

适逢学完一个诗歌单元,作文课上我建议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写诗。李斌的习作在结构选材上几乎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他注意了压韵,并且不少诗句借用历史故事,让整首诗带有了历史沧桑感和稍浓的文化气息。我给李斌打了一个很高的分数,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将这首诗的优点大谈特谈。一年多来(甚至几年来),他的名字首次以褒扬的姿态被教师大声地呼出,坐在教室最后的李斌抬起了头,坐姿和眼神流露出激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客观分析受教育者的状况,探寻造成受教育者不良情况的根源,善于发现、捕捉有效时机,以此为支点,唤醒受教育者沉睡已久的潜能。在上述案例中,我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提高李斌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以他这次习作的优点作为唤醒教育的支点,在众多学生面前重启了李斌自尊自信的大门。这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把握继续唤醒时机,呵护受教育者的自尊自信

强烈的自尊自信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又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促使人燃起智慧的火花,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不断给自己提出新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然而,对学生的唤醒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自尊自信的重新建立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者的持续关注。

李斌开始做一些语文家庭作业了,字迹也变得工整。我用细心与认真对待李斌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私下我还与班委交流自习课上李斌的表现,希望班委带领同学给其一个友好的学习环境;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唤醒他们对李斌进步的期盼。在为李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再辅以适当的真诚的赞扬与鼓励。李斌在一次语文测验中及格了。在看到自己惊人的变化后,我引领李斌作了一次自我剖析,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自信,催人自强不息。自尊自信的人会愈挫愈奋;丧失自尊的人可能会自轻自贱,甚至会自暴自弃。

对学生的唤醒绝不能抓一抓,放一放,需要我们一路耐心、细心地关注、呵护、扶持。唤醒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自我生成与建构的过程。人的生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觉醒与领悟的过程中,会一次比一次更加真切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从而逐渐地根据真实的自我来自由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自我。

三、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引领受教育者实现自我自觉建构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国庆节来临的前一天,李斌拿着一张《中学生学习报》来找我,他指着其中的一篇《话说“寡人”》对我说:“老师,这一篇有问题。扁鹊不是战国人,他是春秋中期人,历史上还有扁鹊路经虢国,救治虢国王子的故事,虢国是春秋后期被晋国灭的,所以上面是错的。”我一看,报纸的边沿上赫然写着他的观点。于是我跟李斌一起查找资料,明白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至今还没有形成定论呢。

我极度赞杨了李斌的怀疑精神,以及他现在的学习态度。如今的李斌作业做了,成绩好了,还主动开始了探索研究,基本实现了自我自觉的建构。这种主动的探索研究已经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了,当学生的这种冲动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应该呵护、关怀、唤醒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之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中奋然而起,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充分、全面的发展。

篇4:日出唤醒大地 爱心唤醒教育

近年来,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12年被评为文体先进单位;2012年7月“师德演播室”被评为优秀党建创新工作项目”;2013年2月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3年7月“学习楷模,励志成长”活动被评为顺义区优秀党建案例;2013年9月被评为顺义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这些荣誉的获得,都要从宋晓荣任幼儿园园长开始说起。

宋晓荣是一名中共党员,幼儿园高级教师。从1990年7月起,便来到顺义木林中心幼儿园任教;2002年她被任命为木林幼儿园副园长;2005年被任命为木林幼儿园园长。“让幼儿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园所健康持续发展。”是她24年来坚守在木林幼儿园工作的目标。

她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过硬的素质,过硬的实绩,过硬的作风立足于领导岗位。她以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善于学习,主动接受新的事物,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并将各种理论的精华与自己的办学经验相融合。为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她在管理工作中创造和谐的家园氛围,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她总是从全新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以家的情感关心人,培养人。通过管理沟通和换位思考的方式同教职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一起晨练、一起读书、一起研究课程,一次次活动给教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园本教研、外出观摩、学习考察、专家指导,为教师们的发展搭建成长的舞台。让教师在教学中体会成功与快乐,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成长。在教职工面前,她有时是师长、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在关键时刻更是他们的主心骨。

她以“幼儿健康——体育游戏”作为园本特色课程,对“幼儿体育游戏”进行系列的探索与研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活泼开朗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体育运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幼儿体育循环活动曾在顺义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幼儿、家长和教师已经具备了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这些年她把家长工作定位在“亲其师、信其道、携其手、育其子”,促进孩子能在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她通过文本式宣传、情景式体验、个案式指导、主题式参与,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非常高。在这24年的工作中,她和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她始终坚持依法办园,以《规程》和《纲要》为指导,确立正确的办园方向,以“健康成长,快乐发展”为办园宗旨,以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服务能力,让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家长满意、放心,打造新型乡镇幼儿园形象,走自己发展之路为办园思路。以“团结创造激情,和谐促进发展”为共同愿景,在工作中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幼儿与教师和谐发展。

宋晓荣任木林幼儿园园长以来,在工作中务本求实,脚踏实地。2011年9月被评为顺义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0月被评为顺义区“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12年6月被评为2102年度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014年7被授予顺义区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党员”称号等等。

新的校园已经屹立在眼前,她愿意在木林这片沃土上继续坚守,携手共进、顽强拼搏、埋头苦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开创幼儿园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宋晓荣的领导下,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心幼儿园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篇5: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着每一句话: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应先问“是什么”、“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看到这句话,我就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班主任的我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没有做到这些?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班内往往一天都会有多次违纪,几乎天天被通报,天天看着这些违纪刚开始还自我安慰:没事,孩子么终归是孩子,如果不说不闹天天闷在教师宿舍里那还叫孩子么?会原谅他们,细心地问问为什么违纪啊,以后不能在违纪了。可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次两次,往往一个宿舍每天都有违纪,长期这样在好脾气的人也会急了。或许还有第二种可能,违纪就违纪,虱子多了不咬人,随他去吧。想想其实这两种选择都不可取,不过我们能怎么办呢?读完这本书,我有些想得开了,分和钱都没学生们的成长重要,还是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2、在把孩子当孩子部分有这么一句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还有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们也常说:小时不蹭,长大了没用。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烧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时自己垒的土灶现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垒出来。春天,自己扎风筝,用废旧的塑料布扎八角风筝;夏天,扛着梯子到处掏鸟窝;秋天,那是收获的季节,掰棒子,烧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鞭炮是放不起,我们自制洋火枪。虽然时时都伴随着危险,但童年却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童年,他们成长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没有到成熟的季节就已经成熟,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最具创造性的年龄,错过了动手操作的好时机,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视、电脑和作业。

3、把自己当孩子部分,陶行知说:“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玩儿,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老师和学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猫和老鼠,而应该是长辈和晚辈,是朋友,是玩伴。看完书现在想想有时我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到操场上去参加他们的体育课,和他们一块儿跑步,一块儿做操,一块儿做游戏。累了会躺在塑胶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这是会有许多的孩子围拢过来,用假草皮叶子挠我的鼻子,我不会生气,因为那时我感觉我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军训的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唱歌,拔河比赛时我会和孩子们一块儿努力,利用好课外的时间多和孩子们玩玩儿,我感觉有一颗童心不会变老。

4、在赏识孩子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哪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很久,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会刺痛他的心,或许他会记你很久。我有这样的记忆:高中时我因为一道物理题不会,满怀期望的去问物理老师,可是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说:刚讲过的题还不会,你刚才在干嘛了?就是这一巴掌和这一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没有了兴趣,物理成为我高中学习的最大短板。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孩子们。因为,尊重、信任、理解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往往比惩罚更为强烈。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对于孩子们的小错误我会报以宽容的态度去进行处理,减少惩罚。这样到了他们犯较大错误时惩罚才会更管用,如果我们平时就天天惩罚他们,等到了他们犯大错时,我们怎么办?

5、关注问题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记得与学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往往都会令学生感动,从而亲近老师。

许广瑞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的存在影响到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上一学期我们斗了很久,效果并不是很好,直到考试前的一周,因为他的一次错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谈了整整一节课。谈完以后我写了一篇博文《我努力,我改变,我优秀》下面分享一下:

班级内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惑我一个学期了,他的名字叫许广瑞。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新疆建立了一个工厂,这样,父亲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顾孩子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爱,父爱是严肃、刚强、博大精深的。缺少了父爱孩子就会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许广瑞的小学是从贵族学校开始的,那里的学生比较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放松,这样学生们就又少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年,许广瑞转学到了市实验小学。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乐,因为,他回忆说班里一有什么违纪或不好的事情,老师首先要找到他。在这种长期的重复强化下,许广瑞慢慢的也开始认为:我就是一个搞怪的孩子,我应该用这样的方式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现在想想我这一学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实我的各种惩罚同样是在对他错误的强化,让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遵守纪律的调皮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头脑聪明,反应快,特别是数学学习非常优秀;在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的规定好自己的时间,学习、练字、读书,他可以连续两小时沉浸在书中。练字的时候非常认真,这两点我很难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顾自己的妹妹,虽然有时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画画,但还是比较负责的;从小在母亲的督导下已经变得很优秀,我想只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没有真正的适应。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家访的冲动,真想去看看许广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环境,或许他更适合在一个独处的环境中学习。

对许广瑞教育的改变是从上周六开始有计划的。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师同时担任学校的心理辅导师,我认真地请教了一下,大体说明了情况,从中了解到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缺少了责任感,担当的意识,这一个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个目标,慢慢的进行改变。

回想一下,其实许广瑞也不是那么不讨人喜欢,虽然和同学们相处的不是很融洽,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支持他。在以前的教育过程中我对他实行过惩罚,他从来没有和我顶过嘴,都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没有怨言;我也认真的和他交流过,我们的谈心很愉快,有时候可以交流两节课;我还把他写的字贴到我的办公室,以此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很在意他;班里的板报我会征求他的意见,所有的大字板书都是由他完成,也给他很大的信心。多种的教育方式下,我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习课,许广瑞又违纪了我是带着火进的教室,但是见到他脸上、手上的墨水,画得像小猫一样,差点没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我带他到我办公室用香皂和温水亲自给他洗干净,整个过程他都非常老实,任我摆弄。洗完以后让他照照镜子,慢慢的他笑了。或许已经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他的心灵,我想是我的行为打动了他。我们共同练了两节课的字,最后我们认真的制订了寒假和下学期的目标,因为许广瑞写字认真好看,班里写奖状的任务我也交给了他。在写奖状的过程中,许广瑞轻轻地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有奖状?我说:现在不行,这不是施舍的来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下学期就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奖状了。他肯定的点点头,我想这事成了,相信下学期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会见到一个不一样的许广瑞。

篇6: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我当教师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这期间有说不清楚的酸甜苦辣。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得大于失,为了教育也是值得的。

自从我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好好教学,为了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而努力。说来话长,当老师的愿望是从初中的时候就有的,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王善华老师。他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和蔼可亲的老师。那时候我特别爱写作文。王老师读得津津有味儿。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了,他还在认真地阅读我写的作文,我觉得很害羞,就说:“老师放学了,赶快回家吧!”老师说:“你先走吧,我读完了就走,我正在捡拾金子呢!”我蹦蹦跳跳地回家去。在路上不停地想着:老师把我的作文比作金子呢!老师把我的作文比作金子呢!我好高兴,好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自己也已经成为一个老教师了。我一直为做一个好老师而努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很少批评学生,而是积极地鼓励和赞赏!欣赏是最好的教育。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培植一个人是需要一辈子的,而毁灭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如果我能够在学生们幼小的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一生的温暖,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答案莫衷一是。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教师就是一个需要人们奉献青春,奉献爱心的职业。感谢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了我的恩师。也感谢命运让我实现了做教师的梦想。每天看到学生们天真可爱的笑脸,我就感觉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每当教会了他们一些知识;培养他们养成了一些好习惯;看见他们见到我时绽放的笑脸;看他们又懂事了些;看他们又长高了一点,心里总是为他们感到高兴。从而深深体会到了用生命参透生命,用爱心激发爱心的真正内涵。

虽然自己已年过不惑,可是爱学生、爱教育的心思从未有一点儿改变。我常常这样想,既然选择了教学,就要好好地坚持下去,为这个事业出自己的一份儿力和尽一份儿心。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很快,人们的心眼儿也活动起来。可是教育是一个让人能安于清贫的地方,大多数的老师都怀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们是值得我尊敬的人。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大幸事:求学时,遇到一个好老师;生活中,能遇到一个好伴侣;工作时遇到一个领导。我一直努力做的就是成为学生的一生中的好老师。

从教以来,我一直不断地努力学习,积极加了为期半年的班主任国培计划。除了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学校校本研训之外,为了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利用假期自费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还自学了沙盘游戏和催眠。一个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持续不断学习的原因吧。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希望学生们因为我的迁移默化变成爱读书的孩子。我会在教学的每一天用知识丰富学生的灵魂,用爱心激发他们的爱心,做到以身做则,言传身教。会为学生们成长为一个快乐、健康、有爱心的人才而努力奋斗每一天。

努力拼搏,莫忘初心,我的一生如果这样度过,就不会感到碌碌无为。

作者:王本芳

篇7:教育,需要唤醒

野火唤醒了人类,于是,人类远离了蒙昧。春风唤醒大地,大地则万象更新……

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当然,培训也需要唤醒。

启发是唤醒。创设一个愤悱情境,让人于其中感悟,从而觉醒。

交流是唤醒。给一个平台,把你的思想我的思想他的思想融汇起来,合成新的思想,作为集体智慧,用于我们共同的实践,促进我们的事业进步。

走出去是唤醒。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诱发灵感;取他山之玉来雕琢自己的璞,打造自己的品味;相观而善,择善从之,进而把自己的事情高效做好。

请进来是唤醒。足不出户,分享大家的思想精神与成功经验,激活我们的一潭秀水,溅起我们事业成功的美丽浪花,造福我们的人民。

……

我们一定共同思考过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乏先进的理念,不乏积极的工作热情,也不乏成功教育的有效元素,为什么我们没有洋思、东庐与杜郎口?

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创建我们自己的有魅力有生命力的特色学校?

篇8: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唤醒蕴藏的潜能。人与生俱来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潜能, 这种隐性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 将变成巨大的显性潜能。教育对于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可开发性、多元性和无限性。然而, 当下的基础教育, 大多只注重分数, 发展智商, 而对学生的情商、志商、逆商、胆商等方面的开发培养微乎其微。一个好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蕴藏的潜能, 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唤醒蒙昧的良知。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人性和可能蒙昧的良知, 只要迸发出火星, 就会燃烧。苏霍姆林斯基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因此, 教师要以美好的品德唤醒学生的品德, 以崇高的思想唤醒学生的思想, 以健全的人格唤醒学生的人格。

唤醒自律的意识。“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教师必须唤醒学生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意识, 引领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从而获得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要欣赏学生的知错就改,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提升自律、自省和自强的能力。

唤醒怀疑的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怀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引线, 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衡量学生是否爱学习、会学习, 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规律;不是看学生解决了多少疑难, 而是看学生主动提出了多少问题。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以诱发创新灵感。

篇9:教育的名字叫“唤醒”

1992年9月,我通过南京晓庄师范自主招生考试,迈进了教育门槛。据说当时南京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特招了我们这些男生。由于文化基础底子薄,第一学期结束,代数和化学两门科目挂了“红灯”,我变得沮丧、迷茫起来。一天上代数课,文文弱弱的代数老师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班上没有人举手,我环顾了一下,便举手回答出了该问题,老师对我进行了非常热情的表扬。接下去的时间,我似乎听得特别认真。第二天,当我打开前一天的作业,发现所有的题目全是红勾勾,代数老师又一次重重地夸赞了我,说我是最近表现最好的学生。从那以后,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我周身涌动,我的代数成绩扶摇直上,其他学科也跟着代数科目一样变得令老师满意起来。一个学期下来,我代数考了88分,化学考了94分!这位代数老师给我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赏识”体验课,为我播下了赏识“学困生”的种子。

学生需要赏识,需要激发,需要“唤醒”!

教师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一靠规则,二靠激情,三靠智慧。

一位美国教师谈及他的执教经历时说,最为艰难的是坚持“为学生”的规则——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去,别出心裁地庆祝孩子们的生日,去学生家里家访……这些皆是他为师的规则。我们是否也应该建立并坚守属于自己的旨在为学生发展的新规则呢?

我非常喜欢澳大利亚梅尔·杰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一段话。那是他鼓舞战士在战场上奋勇争先的演讲,真是荡气回肠,振奋人心!教师不也应像梅尔·杰布森一样吗?将自己的热情升华为激情,并让这种激情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无限期待。

一位来自台湾的数学老师上完课后,学生们都围着他,同他交流探讨久久不愿离开,这样的场景让我联想到孔子与弟子们游春时无拘无束的“对话”场面。这是教者的智慧,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探究的热情。

篇10: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利用寒假,认真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彭老师分八讲分别从如何唤醒教师、如何唤醒家长、如何唤醒孩子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文着重要谈的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

一、教育本质之辩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人热衷于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我始终在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教育,必须首先要从宏观上弄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惟其如此,教育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想家,对此一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中,“教”和“育”字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篆字表意更接近现代。甲骨文时期,=(爻,算筹)﹢(子)﹢(攴,手持鞭子、棍杖)。造字本义: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发展到篆文时期,“爻”代表《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教”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文化典籍。篆文的=(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象征先天具有叛逆性)﹢(肉),表示生子并养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不难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是众说纷纭,中西亦有着显著差异。“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传递知识、文化、生命意义)之辩,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就是唤醒等等,似乎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教育本质并不是一贯的、稳定的、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教育是人为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从各自生存处境出发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总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这样看来,教育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教育本质是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本质,并不是“一”而是“多”。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有必要搞清“达到什么目的”和“培养什么人”两个问题。要明确“教

育目的”,就要兼顾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类、教育与人的关系。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促进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优秀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公民道德)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从教育与人类的关系来说,教育是一种传递,传递知识、技能,传承优秀的文化、价值。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说,教育肩负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职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促进个体变化气质、改变行为、趋向至善,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的是社会的职能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忽视了人的发展。中国教育强调教师按既定意图影响学生,而西方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我们对教育本质可表述为: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传递人类文化,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促使其社会化,促进人的发展。一句话就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化。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兼顾其它教育目的的同时,特别要关注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核心是人,主体是人。只有重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任务要求,就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道德和良好公德;就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追求和自我选择,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选择的机会、生命的尊严与质量。

二、教育需要唤醒

沉睡才需要唤醒。我们的教育曾长期沉睡在应试中,教师重教学,轻教育;重分数,轻发展;重教法,轻学法;重传授,轻探究;重说教,轻沟通;多批评,少激励。在当前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育需要唤醒沉睡的老师和家长,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教育更需要唤醒沉睡的学生,正视他们的现状,唤醒他们的道德、梦想、责任和主体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正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一)教育要唤醒学生的激情与梦想。

科研人员为什么能枯燥地呆在实验室里乐此不疲?因为兴趣使然。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年级越高,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是时间磨的,是父母逼的,是老师教的,是课程造成的。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的教育:起早贪黑、无休止的作业和教辅,上不完的辅导班、强加的意志,枯燥的讲授、没有新意的教学内容,考什么学什么、不能满足兴趣需要的课程,一坐一天、3

生活的单调„„学生被迫做着自己不情愿的事,缺少生活的乐趣,当然就没有幸福感,自然也就越来越消磨掉激情。学生为什么不好管理,原因也在于我们在逼着他做着他不愿意干的事。很多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兴趣,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而在用大量时间“将就”别人的层次。普通生“将就”优等生就会听不懂,只能“负债经营”;优等生“将就”普通生就会吃不饱,只会对课程失去耐心。是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足够空间和自由。

青年应该是最富于激情与梦想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分层分类、减负增效,留给学生生长的空间;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开足选修课,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设计,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唤醒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就要坚持艺体特色发展之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我们记住神学家Howard Thurman说的:“不要追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问你自己是什么事让你充满活力,然后就去做这件事,因为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气勃勃的人。”我们要坚持“为每一个教师、学生的终身幸福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满活力的事做。

(二)教育要唤醒学生的发展潜力。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渴望学习、成人成才的愿望,只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甚或一次次失败的打击,这些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表现。其实,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但在家长、学校重智育的背景下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在我们看来学习上不成器的学生,在舞台上、在未来的职业学习中不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吗?2015届有一个叫高楠的学生,择校来到我校,初中就经常打架,来到我校后,无心学习,管理上很让老师费心。可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离校后对老师非常有礼貌,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经商才能。因此,学习不应是我们唯一的标尺,教师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我们也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现在根本就无法想象,他们生活的那个完全互联网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需要唤醒教育来开发。唤醒潜力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他们不惧怕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唤醒潜力需要赏识和激励。美国罗森塔尔的教育理念是潜能唤醒教育的经典,当他将“这些孩子都是天才”的判断推介给教育工作者后,那些普通孩子果然凸显出了“天才表现”。他的“随口而出”就是在坚定相信孩子们的潜能。只要教育者真正爱戴孩子、欣赏孩子,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和远景考虑,就一定能唤醒他们的自我需要。

(三)教育要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公德意识。

随着国人走出国门,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饱受争议,土豪的一掷千金,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让中国人似乎成了素质低的代名词、特殊“照顾”的对象。这让我们脸上很是无光。4

再看看852路公交排队秩序的混乱,更让平谷人无地自容。

道德意识和公德意识的缺失,根源在教育。南开中学创办人张伯苓的“人格开发、道德唤醒”的理念造就了周恩来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首先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和公共的道德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课程和实践来落实。一方面要把人的素养培育纳入课程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小学到高中形成教育系列,着重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感恩、责任、守法、公德、文明、节约、规则、平等、民主、尊严、团队等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诚信、担当、包容、合作等精神。一方面,结合重要节日,精心设计道德实践活动,增加道德的体验和感悟。

提高道德水平和公德意识,要从培养好习惯做起。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许多学生成绩不好,文明素养不高,源于习惯不好。抓习惯养成,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应该成为永恒的主题。

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的幸福,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家人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

(四)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说唤醒激情与梦想是在锤炼内力,那还要借助一些外力。那就是教育教学要认真落实“靠严格自律成人,靠自主学习成才”。学习上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要做到“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以学生学会并逐步会学为目标;两个注重,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注重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让,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难点让学生议,练习和实验让学生做。德育要通过“榜样示范,活动载体,沟通交流,评价激励”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要多倾听,多激励,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和等待,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还要将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发挥其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功能。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知识灌输、品德陶冶,技能训练的学校教育。以上思考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

对教育本质之辩和现状之思,让我知道应该主动去做什么,让我更加坚定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更好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有意义、有品位的教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施予 5

适宜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成人、发展,促进他们潜能的实现,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上一篇:学校周例会讲话稿下一篇:新农村住房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