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2024-06-13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精选7篇)

篇1: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试行)

(2014年6月20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2次会长工作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解放思想和教育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设立“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以下简称“教育成果奖”),奖励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或者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均可申请“教育成果奖”。

第三条 “教育成果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工作坚持学术道德与规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同行专家评审。

第四条 “教育成果奖”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以下简称“教育研究类”)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以下简称“教育实践类”)两类。“教育成果奖”的申请者,应当主持并直接参与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取得实际效果。“教育研究类”成果应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中取得理论突破和创新,提出了新观点、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

“教育实践类”成果应在研究生培养模式、质量保障、制度机制改革、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得到社会和专家的广泛认可。

第五条 “教育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特等奖成果应当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育实践类”成果应经过四年以上的实践检验。

一等奖成果应当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或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上有创新,对教育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市、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教育实践类”成果应经过四年以上的实践检验。

二等奖成果应当在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或研究生教育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其中“教育实践类”成果应经过三年以上的实践检验。

“教育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审设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总奖项不超过41项,上一等级奖项名额空缺可以下移。第六条 申请“教育成果奖”应由成果的持有单位或者个人通过单位推荐向学会提出申请,每个单位推荐申请一般不超过一项,博士培养单位推荐申请不超过两项。申请“教育成果奖”也可以由学会三名理事共同推荐,每次评审每位理事最多推荐一项。理事推荐申报奖项不计入单位推荐限额。研究生教育成果由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同完成的,可以联合申请“教育成果奖”。联合申请的成果,计入第一申请单位申报推荐限额。

第七条 “教育成果奖”申报程序

(一)学会发布申报通知。

(二)申请者向学会提交材料:

1.“教育成果奖”申请表; 2.成果报告;

3.成果应用、效果证明及推荐材料; 4.学会规定的与成果相关其他材料。

(三)学会秘书处负责接收申报材料。

第八条 “教育成果奖”评审过程分形式审查、网络评议、复评答辩、审核批准、公布颁奖等程序。

(一)形式审查。由学会秘书处负责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成果简介和成果申请者姓名、单位等信息在学会网站上公开。

(二)网络评议。学会委托评估委员会负责选聘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网络评议。学会根据网络评议结果,遴选入围复评答辩的申 报成果。

(三)复评答辩。学会委托学术委员会按“教育研究类”和“教育实践类”分别选聘11至15位专家组成复评答辩委员会集中评议,复评答辩可采用现场答辩或远程答辩方式。成果申报者应向复评答辩委员会汇报,复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得复评答辩委员会与会专家半数及以上赞成票的成果,方可列入授奖成果及等级的建议名单。推荐为特等奖的赞成票须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四分之三(含);推荐为一等奖的赞成票须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含);推荐为二等奖的赞成票须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二分之一(含)。学术委员会根据复评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提出获奖成果及等级。

(四)审核批准。会长工作会议对学术委员会提出的获奖成果及等级等评奖结果进行审核批准。

(五)公布颁奖。“教育成果奖”获奖项目由学会秘书处在学会网站公示。最终获奖成果由学会颁发“教育成果奖”获奖证书。

第九条 参加“教育成果奖”评审的专家评委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推荐、评奖程序和条件,自觉维护教育成果奖的权威和声誉,杜绝各种形式的不正之风对评审工作的干扰和影响,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申报人的礼品、礼金,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凡当届申报教育成果奖的专家均实行回避制度,不得参加评奖活动。在评奖结果正式公布以前,任何人不得对外泄露各级评奖情况和评奖意见。第十条 申报“教育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评审规则,若发现申报人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或以不正当手段干涉评奖工作,一经查实,将撤销其参评资格,并取消其下届参评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已获奖者取消其获奖资格并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2014年7月25日发布 本办法由学会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第一条为繁荣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调动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开展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本次活动由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

第三条此次评奖以列入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且在2007年9月31日前结题并通过鉴定的课题最终成果为主。对未列入规划,在2001年1月1日至2007年9月31日期间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出版和发表但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育科研成果,经作者单位推荐,上级领导机关批准,也可参加此次评奖。

第四条成果形式主要包括:专著、教材、论文、调查报告、研究(实验)报告,不包括:论文集、音像制品、电脑软件。

第五条凡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

第六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若干。为鼓励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开展研究,另设中小学专项成果奖。

第七条获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研究成果,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作风端正,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

3.在本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有新观点、新论证、新方法,或对山西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有较高应用价值。

第八条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为本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委员会,领导评奖工作,审定获奖成果,处理异议投诉等。

第九条评奖委员会下设学科评审组,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并表决,向评审委员会提出获奖成果建议名单。

第十条评奖工作采取作者申请、单位推荐、学科评审组评选、评奖委员会审定的方式。

第十一条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奖的具体事务工作。第十二条凡在本届评奖范围内申报参评的研究成果,首先由作者填写《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向本评委会提出申报。多人合作的研究成果,由第一作者向本单位提出申报。

报送成果均要求一式3份:申报评审书1份原件,2份复印件,参评成果及成果简介(1000字以内)3份。论文、调研报告可提交1份原件和2份复印件。系列丛书只能以单本著作独立参评。

多卷本专著整体申报参评,不能单卷参评。

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的评价,要出具证明材料。报刊评论应提交原件1份并提交复印件2份。

第十三条高校(含高职高专)、中专人员的申请书由单位科研处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集中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人员的申请书由单位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报所属县区教研室(或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签署审核意见后集中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教育厅直属单位人员的申请书由单位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直接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十四条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申报的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

第十五条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后,分送各评审小组,同时评奖委员会向各评审组下达评奖指标。

每项申报成果均须经过本评审小组评选。评审小组在审查成果时,要严格掌握评奖标准,参考单位的推荐意见、专家推荐书、报刊评论、社会反响和有关证明材料,通过民主评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参加投票人数须超过该评审组人数的三分之二方为有效,赞成票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的成果方可入选授奖成果及等级的建议名单。

评奖委员会最终审定批准获奖成果及等级。

第十六条省评奖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凡涉及省评奖委员会委员的成果,在评议本人成果时,应退席回避,表决时不参加投票;凡本人成果申报参评的不得成为该学科评审组成员。

第十七条经省评奖委员会审定的获奖项目,报省教育厅审批后予以公布,由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获奖证书。

第十八条自获奖成果向社会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获奖成果持有异议,必须在此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评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异议理由和事实依据,并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地址(如需保密,请注明)。过期或不按上述要求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

对于剽窃、弄虚作假的成果提出异议,不受异议期限制,一经查实,即撤消奖励,追回获奖证书及全部奖金,予以公布,并取消当事人下届参评资格。

篇3: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1987年首届鲁班奖获奖工程数量为12项,而在本次修订方案中规定“鲁班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工程数额不超过100项”。不仅是工程数额上发生变化,鲁班奖的全称也由“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改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第四次评选办法修订,既拓宽了“鲁班奖”的入选范围,支持鼓励建设单位积极参与创建鲁班奖活动,同时又根据建筑业的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适当增加了鲁班奖的数量。但这些修改是一些具体条款的变动。最关键的是修订办法特别重视和强调了鲁班奖作为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在复查评审工作中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的高标准。

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目前不少企业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与“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关系产生混乱。1981年主管全国工程建设工作的原国家建委设立“国家优质工程奖”,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明确规定该奖项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原建设部主管。为了对这一奖项实施有效管理,原建设部以第六号令发布《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与管理办法》。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评比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原建设部于1996年专门发出通知《建办监【1996】115号》,将“国家优质工程奖”与建筑工程“鲁班奖”合二为一,定名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并决定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负责评审,报建设部审定。因此,鲁班奖评选方法总则第二条指出:鲁班奖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奖。

据悉,今后凡是申报“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工程,中国建筑业协会将不再受理其申报“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严重影响和混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作为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鲁班奖创立以来的20年间,广大建筑企业以创精品工程为品牌战略,在争创鲁班奖工程活动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有1122项工程荣获鲁班奖,获奖企业和工程项目遍布全国除港、澳、台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房建、交通、铁路、电力、水利、民航、冶金、石化等17个部门。20年来的实践证明,走“质量兴业”之路、争创鲁班工程对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引领作用和保障作用。鲁班奖工程已在行业内形成社会认知度很高的企业品牌形象。

“鲁班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工程数额不超过100项。”

“鲁班奖全称改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篇4: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是:提出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动力学,大油气区成藏理论、物探技术创新与储量快速增长,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山东省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金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生物群”,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分布预测,华南中生代构造变形序列与动力学分析。

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云南省鹤庆北衙多金属矿详查(四期),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详查及外围评价,贵州省开阳磷矿洋水矿区东翼深部普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勘探新突破,川东北海相勘探元坝勘探子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车家渠—五连寨子—杭东地段煤炭普查,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铁矿接替资源勘查,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详查,“中电投几内亚共和国3650号矿区铝土矿勘探”项目。

(中国地质学会)

篇5: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繁荣教育科学事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全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做好此次评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次评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评选奖励活动,全面总结2004年以来我省教育科研所取得的工作成就,检阅教育科研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我省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第三条申报范围:2004年元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申报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已公开出版和发表(含省新闻出版局核准的省级内刊)的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等(不包括论文集、教材、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

2、未公开出版和发表,但已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的教改方案和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

3、经厅局级以上单位鉴定或评审通过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奖项设置

此次评奖,以推动和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问题的优秀应用研究成果作为奖励的重点,并重视奖励基础研究以及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成果。本次评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需要设立特等奖或荣誉奖。

第五条申报成果的基本条件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参评成果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既反映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又能够体现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

3、学风端正,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

第六条评选的具体标准

1、基础研究成果: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方法,在探索重要理论问题、填补学科空白、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等方面做出贡献,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和好评。

2、应用研究成果:在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决策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和方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教改实验成果已在较大范围推广,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明显实效。此类成果已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用或推广应用的,须由市、州级以上(含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作者所在高校出具证明,并由使用单位注明所采用的成果内容。

第七条组织机构

1、成立全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根据需要下设若干学科评审组,学科评审组由学术造诣深、思想水平高、办事公正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和向评选委员会提出获奖成果建议名单。

2、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行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受理各地、各单位推荐上报的成果,负责处理评奖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推荐和申报办法

1、本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采取由个人或集体(课题组)申报与单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一个人或同一集体参评的成果只限一项。各地区、各单位在上报推荐参评成果时要上交“湖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推荐成果一览表”(必须打印),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由各市(州)统一上报。

2、参评成果报送日期为2008年3月1日—5月31日。需填写《湖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在http://jkgh.e21.cn上下载),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成果鉴定评审材料,市(州)级获奖证书复印件,成果应用证明等要装订成册,复印件上要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各地区和单位的档案袋必须统一,推荐成果的申报材料要规范整齐,并按项目分装档案袋。《申报〃评审表》一式5份。参评成果原件1份。

3、由省教育厅下达、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管理的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直接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各市(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市(州)直属学校和单位的成果申报、资格审查和推荐工作,并负责对所属县(市)的成果评选推荐工作进行指导和调控。各县(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的成果申报、资格审查和推荐等工作。没有设立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地区由各地教育局办公室负责。高等学校由各校科研处或教务处负责。

5、省教育厅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的个人或集体的参评成果,由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直接报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推荐上报的成果进行资格审查。

第九条申报中的其它事项

1、署名多人的研究成果原则上由第一署名人负责申报,申报者不超过5人。系列丛书只能以单本著作独立参评;多卷本专著整体申报参

评,不能单卷参评。

2、已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活动的市(州)教育局和高等学校,其推荐成果应是上述评奖活动中已获奖的成果。凡参加上述评奖活动而未获奖的成果,不得推荐参评。未参加上述评奖活动的成果可推荐参评。

3、已在国家和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及其它省部级社会科学评奖中获奖的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奖活动。

4、参评成果须缴纳评审费,论文每项150元,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每项200元。各单位在上报推荐参评成果时一次交清。

第十条评审

1、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各学科评审组在评阅材料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参加投票人数须超过学科评审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为有效,赞成票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的成果方可列入授奖成果及等级的建议名单。

2、评选委员会最后确定获奖成果及等级。

第十一条 评审要求

1、严格遵守推荐、评审程序和条件,保证获奖成果的质量。

2、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

3、在评审学科评审组或评选委员会成员的成果时,本人应回避,但保留对其参评成果的表决权。

4、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评审工作,若发现申报人以不正当手段干扰评审工作,一经查实,将撤销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取消其获奖资格,予以公布,并取消其下届参评资格。

第十二条获奖成果的公布

获奖成果名单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公布,并颁发

获奖证书。

第十三条异议处理

1、自拟授奖成果公布之日起,设置1个月的公示期。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授奖成果持有异议,必须以书面形式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异议理由和事实根据,并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地址(如需保密,请注明)。过期或不按上述要求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

2、对剽窃、弄虚作假的成果提出异议,不受公示期限制,一经查实,即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予以公布,并取消当事人下届参评资格。

篇6: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一、评选范围

管理局和油田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以个人或集体名义在局级以上报刊正式发表的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文章、调查报告,以及在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的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均可参评。

二、标准条件

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基本标准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正确鲜明的导向性。

2、研究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探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现实课题,有新观点、新见解。

3、研究和探讨油田深化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新思路、新对策,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文风朴实,论据充分,逻辑严谨,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篇文章不少于3000字。

(二)必要条件

一等奖成果必须是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省(部)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油田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二等奖成果必须是在局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油田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三等奖成果必须是在局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局级以上政研会、研讨会上交流,在本单位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

三、申报评选

1、申报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每个二级单位和局机关有关部门可推荐2~3篇。每篇作品都要明确具体作者,联名作者不得超过3人。

2、由成果人提出申请,填写《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申报表》一式三份,经二级单位政研会审核、所属二级党委批准后,向局政研会推荐。

3、局政研会对所报成果予以登记,进行初审后,局政研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对初审合格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奖励等级。评审结果报局党委审批。

四、表彰奖励

对获得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的作品,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

五、附则

1、管理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每年评选一次。

篇7: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

各市及义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高校:

为促进我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展示我省教科研成果,进一步调动广大教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开展浙江省(2008)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成果范围和要求

(一)申报的成果必须是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规划及以上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部规划及以上课题(包括经省教科规划办备案的子课题),必须以各级各类教育和各学科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二)申报研究成果期限为2006年(含)以后批准立项的各类研究课题,其成果必须在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取得,即在此期间结题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1.科研成果为一本专著中的部分章节或一套同名多卷(册)本著作中的部分卷(册)。

2.申报人不是成果的主要拥有者(以是否著名在前、是否课题负责人等方式认定)或成果归属有争议的。

3.未经省教科规划办备案的教育部各类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成果。4.已取得国家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及教育厅基础教育成果奖的。

二、申报评审程序

(一)初审: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是幼儿园、中小学及市属教育行政、科研等部门的初审单位;各有关高校由科研处(所)负责初审;省教育厅各处(室)、厅直属单位和其它在特定领域等单位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初审。

(二)复审:各初审单位必须在10月26日前将申报材料寄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迟于申报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寄送出的《申报、评审书》不进入本次评审。复审前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对审报材料的资格及规范性进行核实,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不参加盲评。

(三)评审:11月份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国内知名专家(外省)进行活页盲评打分,并根据活页盲评打分结果,从高分到低分产生候选科研成果,再将候选成果送省教科研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等媒体公示,并设置为期10天的成果争议期。

(四)终审:成果争议期结束后,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终审,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三、申报名额分配

(一)各市名额分配由基数和机动数两部分组成,机动数以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获奖总数的50%计,各市申报总数为基数+机动数)。

1.基数:杭州、宁波、温州各12项,金华、台州、绍兴各10项,嘉兴、湖州各8项,衢州、丽水、舟山各5项,义乌1项。

2.机动数:杭州12项、宁波6项、温州6项、金华7项、台州7项、绍兴5项、嘉兴3项、湖州4项、衢州2项、丽水2项、舟山2项、义乌2项。

3.省教育厅5项,教育厅直属单位各1项。

(二)各高校名额分配: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4项,设有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各3项,其它本科院校和设有教育学院(师范类专业)的专科院校各2项,其它专科院校各1项。

四、其它

1.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科研论文、结题证书复印件、《成果活页评审表》各一式五份(有关附件不作要求,可随报一式二份);填写《成果活页评审表》不能出现有关学校、个人等提示性信息,确需出现的一律改为“××”学校或“×××”,违反申报规定将取消参评资格;评奖工作结束后,所有申报材料概不退还。《申报·评审书》、《成果活页评审表》等可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下载,网址:--教科规划栏。

2.集体成果的申报人数最多限5人,即:课题负责人1名,课题组成员4名。

3.评审费:成果申报仍需交纳评审费每项300元(含计算机录入费);各市、各高校在报送出成果材料的同时,请统一通过银行汇评审费(户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帐号:***0205,开户行:工行杭州文三路分理处),汇款单中须注明申报单位及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及时寄回收据。4.2008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设一等奖10项(奖金各4000元)、二等奖30项(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80项(奖金各800元)。

5.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次获奖成果,获奖人所在单位须给予配套奖励。

6.根据有关规定,计划单列市宁波(含市属高校)的获奖成果奖金由宁波市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发放。

希各市教科规划办、高校科研处,严格按分配名额,认真做好课题成果的选拔、初审推荐工作。申报受理期间,如需了解、咨询有关情况,请与省教科规划办联系(邮编:310012,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40号,联系人:盛阳荣,电话:0571—88846782)。

附件:1.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申报评审书

2.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活页评审表 3.申报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汇总表

上一篇:宪法伴我同行下一篇:经济生活图表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