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2024-06-13

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通用7篇)

篇1: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提高专题研究水平,促进专题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根据《水利前期工作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水利专题研究为利用水利部水利基建前期工作经费(包括预算内资金和国债投资)安排的专题研究项目,适用于水利专题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

第三条 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的依据是经批准的项目任务书、年度基建前期项目投资计划,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有关文件和其他相关的规范、规定、标准。

第四条 验收工作坚持程序规范、认真负责、科学求实的原则,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成果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五条 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工作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会同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重大问题研究处理等工作,委托水利部有关单位具体组织验收。

水利部综合性水利政策和法规建设前期专题研究成果验收工作由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

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水利标准化项目的成果验收工作依据相关管理办法,由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负责组织。

返 回

第二章 验收条件

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完成专题研究工作,并组织专家内部评审,经项目主管单位审核后,向水利部报送项目成果等验收材料,提出验收申请报告。

第七条 验收申请报告内容包括:

1、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表1);

2、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3、项目工作总结报告(见附表2);

4、项目任务书及批准文件;

5、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文件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文件;

6、内部评审材料;

7、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见附表3)。

第八条 经组织验收的单位对验收申请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材料齐备,工作深度符合要求,安排验收。

返 回

第三章 验收程序及内容

第九条 验收程序。

1.组织验收单位成立由五名(含五名)以上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采用会议审查的方式进行验收;

2.验收专家组听取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及答疑、组织讨论,并提出验收意见;

3.项目承担单位人员不得参与本单位项目的验收专家组。

第十条 验收审查内容

1.立项程序核查。按照前期工作项目管理规定,对项目立项程序、项目批复和计划下达等文件进行核查。

2.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审查。根据批准的项目任务书及有关文件要求,对专题的研究工作内容、技术路线进行核查。

3.研究成果审查。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题研究的任务和要求,针对项目的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查。

4.项目经费使用核查。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及有关文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5.在对立项、技术路线、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核查(审查)后,提出验收结论意见及验收报告(见附件4)。

第十一条 验收专家组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

2.熟悉验收项目的专业领域,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工作坚持原则,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返 回

第四章 验收评价

第十二条 水利专题研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1.未完成批准的《项目任务书》及有关文件规定的工作任务;

2.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真实;

3.未经同意变更《项目任务书》中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4.不能通过验收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组织验收单位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交项目承担单位补充研究,限期完成后重新履行验收手续。

第十四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组织验收单位负责在一个月内将项目验收报告及全部成果资料整理归档报规划计划司和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并进行水利科技成果登记,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

第十五条 项目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水利部。水利部根据项目情况实行成果共享或推广应用,涉及国家秘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返 回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项目成果验收所需各项支出费用,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解释。

篇2: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管理领域改革的逐步深入,项目支出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及项目绩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加强水利部中央级预算项目(以下简称“预算项目”)编制、执行、验收全过程管理,规范预算项目验收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

2007年,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当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逐级报送财政部。部财务经济司2006年制定印发的《水利部中央级重大预算项目验收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验收指南》),明确对项目总投资利用财政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由水利部组织开展验收。部直属单位按照《验收指南》有关规定,对本单位内部验收权限进行了划分并开展了权限范围内预算项目的验收。《验收指南》从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和内容、验收结论和后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对于规范水利部中央级重大预算项目验收管理,指导部直属单位项目验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存在项目验收牵头组织部门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验收内容不完整、验收相关问题处理的尺度不统一等,个别单位还存在部分项目未验收或验收不及时等情形,这与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的要求不相符合,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符,也不利于项目绩效管理。

因此,需要结合现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求对《验收指南》进行修订,制定《水利部中央级预算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验收办法》),促进项目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办法》制定的必要性

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

(一)适应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制定《办法》,规范预算项目的验收工作,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是水利部门适应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需要。水利预算项目数量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开展项目验收是加强预算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制定《验收办法》是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保障水利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和统一项目验收工作的需求。《验收指南》主要是水利部财务司开展重大项目验收的依据,部属各单位在项目验收中虽然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预算项目验收,但部属各单位在具体实施中做法不一,且《验收指南》对重大项目以外的项目没有明确规定,亟需研究制定统一的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的项目验收工作。

同时,在项目验收工作实践中,各单位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这些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在部属单位中进

行推广,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项目验收管理办法,也非常必要。

三、制定《办法》的主要原则

总的原则是按照《预算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的规定,结合水利行业的特点和各预算单位开展项目验收的实际情况,坚持“统一管理、分级组织,权责明确、程序规范”,保障验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原则,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具体为:

(一)科学性原则。《办法》制定要在符合现有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体现水利预算单位及水利事业项目的特点与管理要求,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二)全面性原则。《办法》既涵盖项目验收管理全过程,又与项目预算管理的有关环节有机统一。

(三)可操作性原则。考虑到部直属预算单位级次多、预算项目较多、管理环节多,《办法》力求验收条件、程序、内容明确,如明确不同级次单位组织开展预算项目验收工作的职责、验收条件、程序和具体要求,利于各级单位特别是基层预算单位具体实施、运用。

四、有关章节说明

《办法》共七章四十六条。有关章节编制内容说明如下:

(一)总 则

本章共六条,主要明确编制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项目验收的含义、类型及基本原则等。

1、第一条说明制定《办法》的目的和依据。

2、第二条说明《办法》适用单位范围。

3、第三条明确了本《办法》开展项目验收的范围,是指部属各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并纳入部门预算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中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专门验收规定的其他项目验收从其规定。

4、第四条对预算项目验收含义进行了界定,是指在终了和预算项目完成后,以编报和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等为依据,对项目的立项程序、组织实施、资金使用与管理、完成内容与结果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并出具验收结论的项目管理工作。

5、第五条说明了项目验收的类型一般分为检验、自验、和终验,并分别进行了解释。

6、第六条明确了预算项目验收的基本原则是:项目验收坚持“统一管理、分级实施,权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原则,保障验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二)验收职责与权限

本章共七条。规范和加强预算项目验收管理,必须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的组织体系。本章明确了在项目验收管理工作中水利部、部直属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的职责和单位内部职能部门的分工。同时,对水利部、部直属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的验收权限进行了划分,并要求部直属预算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本单位范围内项目验收的权限。有利于各级预算单位、单位各部门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保障项目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1、第七条到第九条分别明确了水利部、部直属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的主要职责。

2、第十条对预算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的工作分工分别进行了明确。

3、第十一条明确水利部、部直属预算单位、预算单位项目验收权限划分的原则。主要是结合项目类别、管理要求及项目执行期等因数确定。验收权限划分为:

(1)国务院研究确定项目,终了后,由预算单位进行检验,单个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预算单位或项目牵头管理单位(部门)进行自验,项目整体实施完成后,由水利部组织进行终验。

(2)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由部直属单位组织进行验收。(3)跨项目、其他项目(含水利建设基金项目),终了后,由预算单位进行检验,项目实施完成后,在预算单位进行自验基础上,由部直属单位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组织进行验收,超过授权权限的项目由水利部组织进行验收。

4、第十二条说明根据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需要,水利部可对部属预算单位进行检验及终验的项目进行复验。

5、第十三条要求部直属预算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本单位范围内项目验收的权限。

(三)验收组织

本章共五条。主要明确验收工作的组织牵头部门、组织形式、验收组及其有关人员要求等。

1、第十四条明确了水利部项目验收工作由水利部财务司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参与组织实施,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受财务司委托承担项目验收的具体组织工作。

2、第十五条确定,预算单位项目验收一般由预算单位组织的项目验收组进行。特别重大的项目应组织专门的验收委员会进行,根据工作需要,验收委员会可下设业务专业工作小组和财务专业工作小组等,各专业工作小组可视情对相应工作内容进行预验收。

3、第十六条明确了验收组中验收组组长和成员产生的原则、应具备的条件及组成人员范围。

4、第十七条明确验收组中的特聘专家产生的原则和应具备的条件。

5、第十八条规定项目单位参加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验收组的成员参加对本单位该项目的验收,以保障预算项目验收的公平、公正。

(四)验收条件

本章共四条。考虑到预算项目验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方能开展,本章分别对项目整体验收、对外委托合同验收、终验必须具备的有关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对项目验收时预算单位应提供的文件资料进行了规范,确保验收资料齐备完整,真实可靠,以促进验收工作能顺利开展。

1、第十九条对项目单位项目整体验收的条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

规范。

2、第二十条明确了对外委托合同验收时,必须满足五个方面内容。

3、第二十一条规定项目终验的条件必须是:预算单位已经将项目成果、资料整理完毕,完成自验,并已经提交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4、第二十二条规范了项目验收时预算单位应提供的文件资料的八个方面以及具体格式。

(五)验收程序与内容

本章共十一条。预算项目验收的程序是否规范,验收内容是否全面与真实可靠,是开展预算项目验收的关键,是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成果的重要环节。本章对项目验收实施检验或自验的时间,终验或复验的申请时间进行了明确,对验收主持单位和验收组具体的工作程序、验收审查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规范。

1、第二十三条明确预算单位在终了和项目完成后,须及时整理项目成果、资料,完成项目检验或自验,随项目工作总结逐级上报。

2、第二十四条规定按权限须提请上级预算单位进行终验的项目,预算单位应在终了3个月内逐级提出验收申请。同时要求对于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申请验收的项目,预算单位在提交本单位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时应予以详细说明并明确申请验收的时间。

3、第二十五和第二十六条分别明确了项目终验单位对报送的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应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验收或要求限期整改、完善的批复,同时要提出终验或复验工作具体时间安排通知预算单位。

4、第二十七条明确项目验收采取的形式是会议审查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确定了进行验收工作的程序有六个步骤。

5、第二十八条对验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验收中遗留问题,需要协商解决、行使裁决权和决定权的人员或单位进行了规定;对验收中遗留的问题,各单位应按验收组确定的意见和分工切实负责,按期完成,并将处理情况载入专题向组织进行验收的单位汇报。

6、第二十九条分别阐明了项目验收审查的主要内容有12项。

7、第三十条原则规定根据项目验收工作需要,验收主持单位可在项目验收前,委托有关单位或中介机构对被验收项目进行财务审计、检查。财务收支审计、检查结论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之一。

8、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了项目验收工作完成的时间和报部备案的时间。

9、第三十三条强调项目验收的保密原则。

(六)验收结论

本章共九条。明确项目验收的结论形式,提出对不予通过验收的主要情况,须进行整改等有关问题的处理以及项目验收结论的运用等。

1、第三十四条规定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整改后再验”三种。

2、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分别列举了“不通过验收”的4种情况和“整改后再验收” 的5种情况。如果被验收项目存在其列举的情况之一均不通过验收或整改后再验收。

3、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不通过验收”的项目,各级预算单位不得再组织对该项目的验收。“整改后再验”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按项目验收结论要求在1个月内完成整改并上报,申请另行组织验收。同时规定水利部复验结论与预算单位结论不一致的,应以水利部结论为准。

4、第三十八条到第三十九条明确了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终验单位向被验收单位出具正式的项目验收结论的时间、形式以及验收结论的运用价值,说明其重要性。

5、第四十条到第四十一条强调预算项目验收的严肃性,明确到期不申请验收或无正当理由申请延期验收的,上级部门和单位应责令项目单位终止项目执行;如存在“不提交项目验收申请”、“需要复验未完成整改”、“无正当理由项目未通过验收的”情况之一的,水利部 2年内暂停受理该单位相应的新增项目预算申请。

6、第四十二条明确对在项目验收中如发现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七)附则

第四十三条到第四十六条分别说明对特别重大项目,验收单位可以根据本办法另行制订项目验收实施细则;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的有关项目的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同时对《验收办法》

解释权、施行时间及相关文件废止等进行了明确。

(八)《验收办法》的格式性文本附件 共八个附件,归为四类,主要包括:

1、范项目单位申请预算项目验收的文件。包括:请示、申请验收的预算项目清单格式,预算项目执行情况承诺书、执行总结主要内容,单位自验报告格式、工作内容完成情况表、项目决算表、合同执行情况表、项目购置设备情况表等。

2、规范项目验收时按审查内容所需填写的有关表格的格式。包括:立项、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审查表,成果质量、效益审查表,经费使用情况审查表、合同管理审查表等。

3、规范项目验收报告格式及填写的内容。

篇3: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水政法[2016]156号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水权制度、推行水权交易、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指导水权交易实践,我部制定了《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遵照执行。

2016年4月19日

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水权制度、推行水权交易、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权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本办法所称水权交易,是指在合理界定和分配水资源使用权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使用权在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流转的行为。

第三条按照确权类型、交易主体和范围划分,水权交易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一)区域水权交易: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单位为主体,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江河水量分配指标范围内结余水量为标的,在位于同一流域或者位于不同流域但具备调水条件的行政区域之间开展的水权交易。

(二)取水权交易:获得取水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包括除城镇公共供水企业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取水权人),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革工艺、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的,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有偿转让相应取水权的水权交易。

(三)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已明确用水权益的灌溉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之间的水权交易。

通过交易转让水权的一方称转让方,取得水权的一方称受让方。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其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负责所管辖范围内水权交易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权交易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水权交易应当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公正有序,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保护,不得影响公共利益或者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开展水权交易,用以交易的水权应当已经通过水量分配方案、取水许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具备相应的工程条件和计量监测能力。

第七条水权交易一般应当通过水权交易平台进行,也可以在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直接进行。区域水权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大的取水权交易,应当通过水权交易平台进行。

本办法所称水权交易平台,是指依法设立,为水权交易各方提供相关交易服务的场所或者机构。

第二章区域水权交易

第八条区域水权交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单位之间进行。

第九条开展区域水权交易,应当通过水权交易平台公告其转让、受让意向,寻求确定交易对象,明确可交易水量、交易期限、交易价格等事项。

第十条交易各方一般应当以水权交易平台或者其他具备相应能力的机构评估价为基准价格,进行协商定价或者竞价;也可以直接协商定价。

第十一条转让方与受让方达成协议后,应当将协议报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省交易但属同一流域管理机构管辖范围的,报该流域管理机构备案;不属同一流域管理机构管辖范围的,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在交易期限内,区域水权交易转让方转让水量占用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江河水量分配指标,受让方实收水量不占用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江河水量分配指标。

第三章取水权交易

第十三条取水权交易在取水权人之间进行,或者在取水权人与符合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之间进行。

第十四条取水权交易转让方应当向其原取水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当包括取水许可证副本、交易水量、交易期限、转让方采取措施节约水资源情况、已有和拟建计量监测设施、对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影响及其补偿措施。

第十五条原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及时对转让方提出的转让申请报告进行审查,组织对转让方节水措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在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批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转让申请经原取水审批机关批准后,转让方可以与受让方通过水权交易平台或者直接签订取水权交易协议,交易量较大的应当通过水权交易平台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应当包括交易量、交易期限、受让方取水地点和取水用途、交易价格、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等。

交易价格根据补偿节约水资源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综合考虑节水投资、计量监测设施费用等因素确定。

第十七条交易完成后,转让方和受让方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或者取水许可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转让方与受让方约定的交易期限超出取水许可证有效期的,审批受让方取水申请的取水审批机关应当会同原取水审批机关予以核定,并在批准文件中载明。在核定的交易期限内,对受让方取水许可证优先予以延续,但受让方未依法提出延续申请的除外。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单位,可以通过政府投资节水形式回购取水权,也可以回购取水单位和个人投资节约的取水权。回购的取水权,应当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尚有余量的,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进行配置。

第四章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

第二十条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在灌区内部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之间进行。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水权证等形式将用水权益明确到灌溉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之后,可以开展交易。

第二十二条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期限不超过一年的,不需审批,由转让方与受让方平等协商,自主开展;交易期限超过一年的,事前报灌区管理单位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灌区管理单位应当为开展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创造条件,并将依法确定的用水权益及其变动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以回购灌溉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水权,回购的水权可以用于灌区水权的重新配置,也可以用于水权交易。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交易各方应当建设计量监测设施,完善计量监测措施,将水权交易实施后水资源水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报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行政区域上一年度水权交易情况。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其批准的上一年度水权交易情况,并同时抄送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水权交易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完善计量监测设施,适时组织水权交易后评估工作。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水权交易监管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八条取水审批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取水权交易的;转让方或者受让方违反本办法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权交易批准文件的;未经原取水审批机关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依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水权交易平台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交易规则,加强内部管理。水权交易平台违法违规运营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交易场所管理办法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来源:水资源管理司网2016年8月5日

篇4: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广西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是广西科研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聚集和培养区内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开发平台。

第三条 工程中心主要依托区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遵循“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开放共享、引领创新”的原则组建。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18个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开放服务,建立服务于本行业的较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小试、中试等任务。

(四)培养行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五)形成开放服务和合作研究有效运行机制,全方位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国内外已有科技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并实现工程化的辐射和推广。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依托单位职责

第五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自治区科技厅)对工程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工程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和组建申报指南;

(二)负责工程中心组建的申报受理、立项论证和审批;

(三)组织对工程中心进行考评、验收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市科技局和区直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配合自治区科技厅做好相关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自治区科技厅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本市或部门的工程中心组建申报工作;

(二)配合自治区科技厅做好对工程中心的管理。

第七条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心组建的申请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实施工程中心组建工作,完成具体组建任务;

(二)负责工程中心主任聘任,对工程中心资产及经费监督管理;

(三)负责协调解决工程中心日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人才等保障条件;

(四)配合工程中心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自治区科技厅依据广西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编制并发布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确定当年支持的重点行业和研究领域。

第九条 依托单位在符合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要求前提下提出组建申请。

(一)依托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广西行政区域内注册1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2.拥有较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和较高管理水平的领导班子; 3.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与试验团队;

4.具备本行业科技成果工程化的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比较完备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具备承担本行业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5.有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固定的研发场所,能为工程中心的组建提供人、财、物等必要条件;

6.专职从事本行业的工程技术研究的人员一般不少于15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以上。

7.知识产权明晰,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优先支持具备下列条件的依托单位组建工程中心:

1.属自治区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机械、冶金、医药制造、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纺织服装皮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18个重点产业的;

2.已经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技术平台的;

3.与两院院士或者国际同行中知名的研究机构或人员有良好合作背景的;

4.有承担并完成自治区级以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经历,曾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

5.被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6.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 7.产学研合作共建、联合申报的。

第十条 多个单位联合组建工程中心的必须有联合组建协议书,明确一个为依托单位,其它为共建单位,以及各单位在工程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一条 自治区科技厅每年组织一次工程中心的组建申报工作。一般情况下,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于当年2月20日前发布,当申报材料接收截止时间至4月30日。

第十二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由依托单位根据自治区科技厅发布的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具体要求提出组建申请,基本程序如下:

(一)依托单位填写《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报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推荐意见后,提交到自治区科技厅。

(二)对符合工程中心组建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建议书》,由自治区科技厅(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技术及管理专家对依托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评估,形成专家评估意见。

(三)根据专家评估意见,自治区科技厅审定、批准依托单位组建工程中心,并与获批准组建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签订《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合同各方按《组建计划任务书》履行职责。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 批准立项的工程中心一般组建期限为2年,采取边组建、边运行的方式。

第十四条

工程中心的组建和运行经费由依托单位提供。鼓励依托单位以产、学、研联合共建的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共享科研仪器和科技人才,提高工程中心科研实力和产业化水平。自治区科技厅通过择优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式支持工程中心的建设。

第十五条

工程中心获得的财政资金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桂财教〔2007〕38号)管理使用,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运行经费。

第十六条 工程中心获得的财政资金应纳入依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工程中心每年12月20日之前应编制财务预决算报告经依托单位核准后随工作报告一并报自治区科技厅备案。

第十七条 工程中心应结合中心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同时报自治区科技厅备案。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应设立工程技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内外同行专家及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人数为 7-13名,负责审议有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计划、评价工程设计试验方案等。每届任期3年。

第十九条 工程中心应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积极与区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同行等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招标、技术转让或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建立互惠互利、开放合作的机制,共同推进科研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第六章 验收与考评

第二十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内,依托单位应于每年6月和12月中旬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阶段组建进展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自治区科技厅;需调整《计划任务书》内容和进度的,应提前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科技厅批准。

第二十一条 工程中心组建期内,每年自治区科技厅(或受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将组织专家对工程中心的组建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与原组建计划要求不符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撤消立项。

第二十二条

依托单位按期或提前完成组建任务后,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自治区科技厅组织验收专家组根据《计划任务书》的具体要求进行验收,具体程序是:

(一)依托单位填写《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验收申请表》,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二)主管部门对依托单位的验收申请认真审查后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验收建议。

(三)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工程中心的验收材料进行评审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形成专家意见。

(四)自治区科技厅研究专家意见后,正式认定完成组建任务的工程中心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颁发牌匾。

(五)对验收不合格或逾期未完成组建任务的,自治区科技厅将终止该工程中心的组建,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该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

第二十三条 工程中心管理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工程中心转入正式运行后,每年12月向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运行情况,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于每年12月20日之前报自治区科技厅。无故不按要求上报材料的工程中心将被视为考核不合格。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科技厅每两年对正式运行的工程中心进行一次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由自治区科技厅(或委托评估机构)组织专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不合格3类。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科技厅按照“优胜劣汰、滚动支持”的原则加强对工程中心的动态管理和激励:

(一)对业绩突出的工程中心在科技计划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二)指导考评为优的工程中心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三)对需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进行重点培育,帮助企业发展,指导企业做好相关申报工作。

(四)对评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要求其按绩效考评的具体意见在8个月之内进行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的工程中心,继续运行,如下一次绩效考评中再次被评为不合格的,将直接撤消资格;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工程中心,撤消资格。

(五)对在绩效考评过程中不如实填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工程中心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撤消工程中心资格,3年内不再受理该中心依托单位的组建申报。

具体绩效考评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的更名、合并、撤销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自治区科技厅批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对自治区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相应支持。

篇5: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院新宣传工作,更好地维护我院新闻宣传 工作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水利部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包括职能部门、研究所(中心)、公司企业及综合事业部等。

第三条

院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 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分级负责、突出实效的原则,服务于水利中心工作和院总体发展思路,努力营造有利于我院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新闻宣传工作是指以院和院属各单位的名义通 过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体,开展涉及院各项工作的宣传活动。主要管理范围和内容包括:

(一)我院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宣传报道。

(二)水利水电行业制定的重要政策、部门规章及其执行情况;水利水电行业召开的重要会议、做出的重大部署、开展的重要工作、组织的重大活动;水利水电行业的突发事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的宣传报道。

(三)上级领导参加我院有关会议和重要活动,视察我院及院属单位工作以及有关重要批示的宣传报道。

(四)院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目标、重大措施以及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经济效益等重要信息的对外发布。

(五)院内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及院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的宣传报道。

(六)院内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生产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在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

(七)院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院各领域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 宣传,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报道等。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院新闻宣传工作实行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归口管 理、院属各单位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院成立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提出院宣传工作思路;研究审定院宣传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安排;对院宣传工作进行部署。

第七条

院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 部,负责院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院新闻宣传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有关单位进行院重大新闻的宣传报道和重要信息的对外发布;落实院及重点工作的新闻宣传策划;负责院党委主办的内部刊物、专题网页等宣传媒体的管理;指导和协助院属各单位开展宣传工作;负责与社会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受理安排采访事宜,组织审核报道稿件等。

第八条

院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定领导班子相关成员作为本单位的新闻宣传负责人,另指派一名工作人员作为本单位的新闻宣传通讯员。

新闻宣传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拟定本单位的宣传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负责审核本单位撰写的宣传稿件;及时向党委宣传部通报新闻宣传信息;负责协调安排院内、外媒体对本单位的组稿、采访等工作。

新闻宣传通讯员主要职责是,负责与党委宣传部进行日常新闻宣传工作联系,及时提供新闻线索;撰写或组织撰写本单位宣传稿件;配合做好院内、外媒体对本单位的组稿、采访工作;及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宣传任务;做好本单位宣传信息和资料的统计归档等工作。

第九条

院新闻宣传工作是我院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院的 发展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院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建立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正常经费,不断提高宣传工作能力,逐步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第三章 新闻报道

第十条

院重要新闻优先通过院网站、内部刊物等内部媒体进行及 时、准确地报道,同时有选择地向社会媒体积极投稿或提供新闻素材。

第十一条 院宣传稿件(含图片)实行审签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在 院网、院内刊物和院外媒体上发表。

第十二条 以院名义召开的会议、院及院属单位受水利部等上级部门 委托召开的重要会议、水利部等上级单位领导来院视察指导、兄弟单位互 访等重大活动,承办单位应在总体活动方案中考虑相关的新闻安排,提前 三至五天通知党委宣传部,共同拟定宣传方案。承办单位负责提供背景资 料和新闻稿件。如需对外宣传,党委宣传部负责联系新闻媒体及记者现场 管理等。新闻稿件必须经活动主管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发表。

第十三条 院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按 照院党委的部署和单位计划主动开展,周密策划、积极实施。各单位 宣传稿件经本单位新闻宣传负责人审核后,业务工作宣传稿件报主管院领 导审批后方可发表,党建和精神文明等相关稿件由党委宣传部报院领导审 批方可发表。

第十四条 党委宣传部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及时提供重要新闻 线索,通报院新闻宣传安排及要点。院属各单位要及时将本单位需对外宣传的工作重点、重要信息通报党委宣传部。

第四章 新闻采访接待

第十五条 社会媒体对院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点工作等进行采访,由党委宣传部统一接洽,经院领导批准后,会同相关单位安排采访或进行组稿。

第十六条 社会媒体对院属各单位业务工作进行采访,由各单位负责接洽。采访需经本单位新闻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十七条 社会媒体来院采访须填写“中国水科院新闻媒体采访登记 表”,并提供书面采访提纲。

第十八条 受访单位和被授权代表本单位接受采访的人员对采访主题 和内容要严格把关,要始终坚持有利于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有利于展现我院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十九条 代表单位接受采访的人员,必须对采访稿件进行审核,并交所在单位新闻负责人复核,采访稿件经主管院领导审签或院领导授权的业务部门审签后方可发表。涉及保密信息的,保密部门要参加审定,必要时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第二十条 院属各单位要做好新闻宣传的登记存档工作。正式发表的 新闻资料于刊发后10个工作日内报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未经批准擅自对外接受的采访,不能以单位或组织名义 发表意见,采访作品文责自负。

第五章

宣传保障

第二十二条 院日常宣传经费纳入院管理经费预算,重大活动宣传经费从专项经费列支。举办重大活动和重要项目立项时,要安排专项宣传经费。院属各单位要把宣传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工作经费预算,保证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三条 加强院新闻宣传队伍建设。院属各单位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新闻宣传队伍中来。要有计划地组织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

第六章 责任与考核

第二十四条 新闻宣传工作要纳入院属各单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作 为考核本部门班子业绩和工作成绩的内容。在组织申报精神文明称号和先进集体表彰等活动中,要将新闻宣传工作列为考核指标,切实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五条 所有新闻宣传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严格遵守国 家保密规定。对不遵守新闻宣传纪律,造成新闻宣传报道失实或泄密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篇6: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保证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国家科技管理相关规定和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是重大专项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客观评价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目标任务的执行和产出情况、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推进重大专项顺利实施。

第三条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以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财政部批复的项目(课题)预算、重大专项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财政财务制度等为主要依据。

第四条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包括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要统一部署、同期实施。财务验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条 重大专项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民口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

第二章 验收的组织

第七条 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简称三部门)负责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的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在重大专项领导小组领导下,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负责项目(课题)的验收工作,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抓好验收的组织实施。项目(课题)验收可通过组织验收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具体实施。

第九条 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专家组应由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知识产权专家等共同组成,原则上不少于9人,确定1名组长;财务验收专家组应由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等组成,原则上不少于7人,确定1名组长。

对于具有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要有用户代表参加。

第十条 实行回避制度。被验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参加单位及其合作单位的人员不能作为验收专家参加验收工作。

第三章 任务验收的方式和内容

第十一条

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主要采取实地考察、现场测试、功能演示、会议审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

对于有测试要求或有推广应用、示范要求的项目(课题),应采用现场测试、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验收。项目(课题)验收专家组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

对于成果已经得到应用的项目(课题),要根据用户报告或在充分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二条

对于同一类型、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很强相关性的项目(课题),要以“项目群”或“课题群”的方式同步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

对于具有应用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要按照“下家考核上家、系统考核部件、应用考核技术、市场考核产品”等成果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

项目(课题)任务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课题)合同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合同规定的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包括知识产权任务目标完成、保护及应用情况等);项目(课题)对重大专项总体目标发挥作用情况;成果水平及其应用情况,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情况;组织管理和机制创新情况等。

第四章 任务验收的程序

第十五条

凡经批准列入重大专项管理的项目(课题),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后,均应进行验收。项目(课题)验收工作应在任务合同到期后六个月内完成。

不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项目(课题),需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延期的理由和延期时间,经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报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并报三部门备案。原则上,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第十六条

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要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总体工作安排情况,做好项目(课题)验收工作的整体时间安排和有关要求,制订验收工作计划,报三部门备案。

对于同步验收的项目(课题),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要做好相关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验收专家组的组织协调和时间安排,确保验收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十七条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在任务合同书规定完成日期后的60日内,向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提交项目(课题)验收申请书(格式参见附件1),同时需提交以下验收文件资料。

(一)项目(课题)自评价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主要包括项目(课题)概况、实施情况、成果应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填写主要研究人员表,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表,主要成果一览表,成果信息表,建设的生产线、中试线、平台基地、示范点(工程)一览表。提供产品(成果)的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项目(课题)结余资金情况说明。

(三)项目(课题)合同书、预算书和其他有关批复文件。

项目(课题)验收文件资料须加盖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公章。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对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和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对于多个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课题),参与单位应在责任单位的统一组织下,配合做好相关验收资料的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

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在收到验收申请书、相关文件资料后,要及时进行形式审查,并向项目(课题)责任单位作出是否同意验收的回复。

第十九条 对于通过形式审查的验收申请,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结合验收工作计划,与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商定具体验收的日程安排,发出组织验收的通知,同时抄送三部门。

对于未通过形式审查的验收申请,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应及时通知项目(课题)责任单位限时补充或修改验收材料。

第二十条 任务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观看演示、现场测试(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测试)、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认真审查和质询,填写《重大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评议表》(格式参见附件3),讨论形成项目(课题)的任务验收意见。

第二十一条 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课题)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意见,形成验收结论,填写《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格式参见附件4),报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领导小组。由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向项目(课题)责任单位下达《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

三部门可通过抽查、复查等方式,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的程序、内容、质量和结论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涉密项目(课题)的验收工作,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保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第五章 验收结论和后续工作

第二十三条 项目(课题)任务验收意见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按不通过验收处理。

(一)未达到合同约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三)擅自修改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等。

第二十四条 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任务验收与财务验收二者的意见均为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为通过验收;二者之一的意见为不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为不通过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课题)通过验收后,各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课题)资金如有结余的,应当按照相关财政财务制度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应在接到验收结论书后的六个月之内完成整改工作,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七条 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的文件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汇总报科技部,纳入重大专项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第二十八条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结束后,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要及时形成《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总结报告》,经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领导小组审定后,连同各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报三部门。

第六章 相关责任

第二十九条

到期无故不申请验收、再次验收不通过的项目(课题),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将不再受理其项目(课题)负责人的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申请,并在5年内不再受理责任单位申报该重大专项的项目(课题)。

第三十条

对在项目(课题)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截留、挪用、挤占重大专项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中止或取消其项目(课题)负责人和责任单位继续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在重大专项验收过程中,验收专家组成员和相关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等行为的,将取消其参与重大专项各项任务和工作的资格。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参加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被验收项目(课题)成果的,一经查实,将终止或取消其参与重大专项各项任务和工作的资格;给国家、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涉及国家秘密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各重大专项依据本办法,结合本重大专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实施细则,报三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所需经费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篇7:水利专题研究成果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文

号:藏财采办[2005]6号 发布日期:2005-12-22 执行日期:2005-12-22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验收工作,保证政府采购质量,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本级的政府采购验收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政府采购验收是指按照法定的程序和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结果进行现场检查、检验、综合评定项目实施结果的结论,并客观、公正地做出合格或不合格验收结论的一种政府事务性活动。

第四条 政府采购合同是政府采购验收的依据,是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供应商、采购人应按照采购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均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

政府采购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 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验收人员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验收,以确认货物、工程或服务符合合同的要求。

第六条 政府采购验收工作按照下列方法进行:

(一)属于采购代理机构集中采购的验收工作,以采购人为主,采购办配合。

(二)属于采购人自行采购的验收工作,由各采购人按照合同约定自行验收。

(三)对于品种较为复杂、数量较大,涉及全区地县的项目验收工作,应由地县自行组织小组实施。

第七条 政府采购验收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一)采购项目完成后3个工作日之内,采购人必须分别函告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和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并作为采购项目交货时间的依据。

(二)指定验收主要负责人。验收工作实施前,采购单位首先要指定验收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个验收过程的组织实施。

直接参与该项目政府采购的主要责任人不得作为验收的主要负责人。

(三)成立验收小组。验收小组成员应由采购人代表、专家等共五人以上的单数组成。

但采购金额较小(100万元以下)或货物技术参数、规格型号较为简单明确的政府采购项目,验收小组成员可由采购人单位纪检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三人组成。

专家的选取按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选取办法进行,且专家人数应占验收小组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对项目进行政府采购评审的专家不能参与该项目的验收工作。

采购人代表必须有采购单位纪检人员。

采购金额超过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大型或者技术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验收的部门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厂商或生产商认可的代表参加验收工作。

(四)对政府采购项目进行验收。

1、货物和服务类项目的验收。验收人员根据政府采购合同条款认真核对品牌、型号、配置、配件、产地、数量、价格、服务内容和供应商等情况,现场检验设备运行状况或货物、服务质量。

2、工程类项目的监理和验收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五)制作验收记录。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应当制作验收记录。验收结束后,所有验收人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验收结果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应当通知供应商限期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给采购人造成损失的,供应商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七)验收时间的约定:

1、货物类和服务类。对供应商提供的国家标准产品或技术要求不高且品牌、型号规格明确的,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应做到随到随验收。

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或服务,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应在供应商提交货物或服务完成之日起,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验收工作。

2、工程类。属于独立的工程包括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在供应商提交竣工报告之日起,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验收工作,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供应商。

属于基本建设配套工程项目,且需要与基本建设工程整体验收的,则按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定执行。

(八)分段验收约定。按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和付款期限进行分阶段验收,并出具分段验收报告。最后一次付款,如有质量保证金的,采购人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或服务无质量方面异议的,政府采购中心将依据采购合同及有效凭证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否则,采购人还需出具验收报告。

(九)验收结束后,验收主要负责人应当在采购验收单上签署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属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进行集中采购项目的验收意见,报政府采购办备案。

第八条 政府采购验收工作采取有偿服务。原则上谁采购谁承担费用。属于采购人自行采购自行验收的,由采购人自行负担;属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组织采购的,专家的费用由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负担,从政府采购中标服务费中列支。

第九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建立政府采购验收工作监督检查机制,自治区财政厅采购办、自治区监察厅、自治区审计厅按采购法所赋予各自的职责对采购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必要时可组成联合工作组采取重点检查的办法,对政府采购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采购人职责:

(一)采购人应加强本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并在验收环节明确责任人员。

(二)采购人在到货、工程竣工或服务结束后的3个工作日内或采购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出验收意见;大型或复杂的采购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采购人在组织和参与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未向采购管理机构反映,私自与供应商协商改变中标、成交结果,造成损失的自行负责,财政厅拒付相关货款;无正当理由拖延或拒绝接收、验收和付款等违反合同约定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 验收相关人员职责:

(一)验收人员应具备与采购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验收人员必须按照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各项承诺、合同要件、技术方案、配置型号等内容进行验收,不得私自改变验收标准,降低验收等级,遇到重大的技术问题要采取民主原则解决,验收小组成员都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力。

(三)验收人员应当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地独立提出验收意见并对自己的验收意见负责,如果验收意见与事实不符,损害采购人或者供应商合法权利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验收人员在验收中发现有下列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形的,应在验收报告中注明违约情形,并及时通知采购代理机构。

1、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或方式履约,提供的货物型号或配置不符合合同约定,缺少应有的配件、附件、材料,货物或工程的数量、质量、性能、功能达不到合同约定的(合同未约定的,按国家、行业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2、供应商在安装、调试等方面违反合同约定或服务规范要求的;

3、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

(五)验收结束后,验收人员填写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应包括“货物已收到或工程已竣工,验收合格或不合格”字样,验收人员应当签字并加盖采购人公章(详见附表)(略)。

(六)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质量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等重大可疑情况的,应及时书面向采购代理机构反映。经确认属质量等问题的,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及时与供应商进行交涉,追究违约责任;经确认属假冒伪劣产品的,应移交工商、质量监督等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三条 供应商职责:

(一)供应商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二)中标、成交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后,应主动与采购人联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履约。

(三)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提供的货物、工程的安全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规定;其实物质量应符合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提供的服务符合有关服务规范的要求。提供的货物自发货验收之日起按国家“三包”规定执行。

(四)中标、成交供应商有义务协助采购人验收货物或工程,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合格证明等文件或材料,并对自己生产或销售的货物及承建工程的质量、售后服务等负责。

(五)中标、成交供应商有提供假冒伪劣产品、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等违反合同约定或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 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本办法和自治区政府采购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赋予的职责,做好政府采购验收工作。

第十五条 法律责任: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验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2、接受供应商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3、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4、验收人员不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影响工作的;

5、其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二)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1至3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有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报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验收合格的;

2、与采购人、其他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的;

3、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验收小组成员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4、拒绝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5、其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商、质量监督等行政机关发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按各自职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各地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有关办法。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由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西藏自治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2005年12月22日

上一篇:《文明礼仪》读书笔记下一篇:消防部队学习心得体会